當稿件被《資源環境與工程》期刊退修后,可按以下流程進行修改,以提高錄用概率:
一、分析退稿原因
1.?仔細閱讀退稿通知:明確編輯或審稿人指出的問題,如選題不符、創新性不足、數據缺陷或語言表達問題?。
2.區分退稿類型:可修改退稿、拒稿(若意見表明“研究方向不符”,建議改投其他期刊)
二、針對性修改策略
1.深入探討研究問題,提供更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討論。
2.增加相關理論背景和文獻綜述,以支持研究論點的合理性和創新性。
三、重新投稿準備
1.?附修改說明:逐條回應審稿意見,說明修改內容及依據。
2.核對期刊要求:
(一)作者確需變更時應向編輯部說明變更原因并必須提交全部作者親筆簽名同意變更的書面文件。署名作者在2人以上(含2人)及以集體作者署名時,應標注通訊作者。
(二)稿件須有中文摘要及英文翻譯。摘要以300字以內為宜,簡介主題、創新之處、主要結論。
(三)請勿一稿多投,并請自留原稿。如出現相關問題,責任自負,本刊編輯部概不負責。
(四)一、二、三級標題各占一行,其中一級標題居中,二、三級標題縮進兩個字符且左對齊,四級及以下標題后加句號且與正文接排。
(五)正文中參考文獻采用“著者+年份”制,即在被引用的著者姓名之后用圓括號標注參考文獻的出版年代。
綜上所述,通過不斷地修改和完善,提高稿件的質量和學術水平,增加被期刊錄用的機會。
《資源環境與工程》是一本在環境領域具有較高影響力的學術理論期刊,于1987年創刊,由湖北省地質局主管,湖北省地質調查院主辦,為季刊,國內統一刊號為CN:42-1736/P,國際標準刊號為ISSN:1671-1211。
該刊設置了湖北省地質局“十三五”礦產地質成果專欄、礦產地質、農業地質、環境地質、工程地質、技術與方法、旅游地質、地質青年論壇等欄目,覆蓋環境領域多個研究方向,以反映環境領域的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
資源環境與工程發表范例
-
沁水盆地鄭莊區塊煤儲層抗拉強度控制因素及其對水力裂縫的影響
作者:許露露; 李雄偉; 余江浩; 王億; 謝通; 周向輝; 龔志愚; 徐玳笠; 程琳; 田成
-
銅陵市城市地質環境質量評價研究
作者:王旭東; 劉海; 吳盾; 劉桂建
-
宜昌磷礦樟村坪礦區礦山地質環境管理工作探討
作者:任克雄; 劉園福; 陳駿峰; 慕金坤; 黃德將; 曹福遠; 鄭之偉
-
福建省三明市城市地質調查內容設置——兼論山區城市的城市地質工作重點
作者:趙舉興
-
水庫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分析
作者:劉建周; 劉錦宇; 張黨立
-
漳河水庫流域水土資源承載能力分析
作者:易柏生; 田淼; 陳崇德
-
泡沫混凝土在深厚填土邊坡治理工程中的實例應用
作者:黃東
-
張北縣某風電工程樁基礎與減沉疏布CFG樁復合地基基礎方案比選
作者:李院兵; 郭何曲; 陳志林
-
層狀巖質高位自然邊坡危險源判定及處理
作者:白偉; 王吉亮; 李志; 劉沖平; 楊靜
-
水庫岸坡開挖蠕變體形成機制與穩定性評價
作者:唐運剛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