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兩系雜交水稻制種優質穩產技術探析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雜交水稻的制種技術推廣對于提高水稻制種的產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在我國雜交水稻的制種技術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比如,工藝繁雜,制種成功率較低等問題。面對這樣的問題必須改進雜交水稻的制種技術,以推動水稻種植業的發展。
1兩系雜交制種法的概述
1.1兩系法雜交水稻的分析
在水稻進行雜交的過程中,水稻的制種原材料使用光溫敏不育系水稻進行雜交,這樣的水稻制種技術成為兩系雜交水稻制種技術。各種類型的水稻,它的生殖能力隨著光和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光溫敏不育系水稻造光照時間較長,溫度較高的情況下,雄性水稻不育,這時將普通的水稻種子與之進行雜交。而在光照時間較短,溫度較低的情況下,這種類型的水稻種子剩余能力與普通水稻種子是一樣的,自己繁殖接種。我國在水稻種植過程中使用兩系法進行水稻制種,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使水稻的產量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兩系法雜交制種技術是值得大力推廣的。
1.2我國兩系法雜交水稻目前取得的成果
兩系法雜交水稻制種具有高產的優勢,我國的水稻種植業自從采用了兩系法雜交水稻制種的方法,使水稻的產量獲得了顯著的提高,據統計2000年使用兩系法雜交水稻制種獲得的水稻產量可達650kg/667m2,2004年水稻產量達到了850kg/667m2,并且隨著科技不斷的發展,水稻的產量也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2012年使用兩系法雜交水稻制種獲得的水稻產量更是達到了900kg/667m2。面對這樣的水稻產量,可以看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制種技術已經發展的非常成熟了,極大推動了我國水稻種植業的發展。
兩系雜交水稻制種優質穩產技術在進行制種的過程中,對于母體以及父體的選擇都是直接進行的,這樣的授粉育種方式具有周期短、制種產量大品質優良的特點,面對這樣的優勢雜交水稻的制種技術推廣迫在眉睫。
3兩系法雜交水稻制種技術的產前控制
兩系法雜交水稻制種前需要進行必要的產前控制,產前控制措施得當可以提高兩系法水稻制種的成功率,因此,加強兩系法水稻制種的產前控制是非常關鍵的步驟。
3.1選用高純度的親本種子
兩系法雜交水稻制種技術成功的前提是選擇優質的親本種子。親本種子的純度高可以培育出品質優良的水稻種子,并且高純度親本種子的使用,還可以較少不必要的田間管理,比如,去雜的過程可以相應的縮短。并且還有助于防止雜株之間相互授粉情況的發生。這樣的種植方式可以使兩系法雜交水稻制種的工作效率提高,并且可以培育出高品質的水稻種子。需要注意的是母本種子的純度要達到99.5%,父本種子純度要達到99.9%。此外還要注意的是親本種子還要經過提純復壯的處理,這樣做的目的就是避免因為同一種源的使用,而造成雜而不優的現象。
3.2建立好合適的生產基地
雜交水稻品質以及產量的高低與生產基地的好壞有直接的關系,因此,為兩系法雜交水稻制種提供優質的生產基地是非常重要的任務。兩系法雜交水稻制種的產量主要是通過提高異交率來實現的。并且與種植基地的土壤環境、栽培條件以及氣候條件,比如溫度、光照、水分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理想的生產基地應該是土壤條件品質優良、具有相應的隔離措施,以免出現雜株授粉的情況,并且針對于水稻對于水分有較高的需求,要求種植基地里的灌溉設施相應的完善。此外,在處理加工雜交水稻種子上面也應該做到相應的完善。比如健全基礎設施,曬場、存放種子的倉庫、烘干機以及挑選品質優良種子的精選機等。此外,優質的生產基地還應該具有專業的生產隊伍建設,兩系法雜交水稻的制種需要培養一批專業的操作人員,以便對兩系法雜交水稻制種進行詳細的解說指導。比如如何做好水稻制種過程中隔離的措施,避免出現水稻育種不純的問題。兩系法雜交水稻常使用的隔離技術主要包括空間隔離和時間隔離。空間隔離主要是指水稻造進行育種的過程中要與同類農作物保持一定的距離,其中間隔至少在180m以上,這樣做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竄粉情況的發生。時間隔離由成為季節隔離,針對水稻的生育季節以及生育時間的不一樣,可以使用時間隔離的隔離措施,這樣的隔離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同種水稻的基因之間的交流,有效地減少雜株之間相互傳粉情況的發生。
4兩系雜交水稻制種優質穩產技術措施
4.1選擇合適的種植地域
選擇合適的種植地域對于雜交水稻的制種技術有著重要的作用,可以將兩系法雜交水稻制種的優勢更直觀的體現出來。合適的種植地域環境對于兩系雜交水稻制種有著重要的作用。光溫敏不育系水稻對于光照以及溫度十分敏感,因此選擇合適的種植地域是非常重要的。在緯度較高的種植水稻的區域可以將水稻的不育系育性特點更好的展現出來,而水稻的制種培育則是在維度較低的地方,這樣高低緯度相結合的方式對于兩系法雜交水稻制種技術提高了可靠的保障。所以,兩系法雜交水稻制種多選擇在地域較為開闊、晝夜溫差性對恒定、光照充足、海拔大約在400m左右的地方,這樣的種植區域可以保障水稻有較高的產量[1]。
4.2安全育性敏感期確定清楚
兩系法雜交水稻制種的質量和產量與水稻的安全育性敏感期有著重要的關系。水稻的安全育性敏感期在不同的水稻種植區域是不一樣的,并且安全育性敏感期會隨著天氣的變化而變化。比如在湖南山區水稻的種植區域,較高的海拔的氣溫適合水稻的生長,但是在7、8月份高溫天氣出現降溫降雨時,水稻的安全育性敏感期會出現變化。此外,在晝夜溫差較大、天氣變化多端的情況下,也會影響水稻的安全育性敏感期,進而使水稻的雜交制種受到影響。
4.3抽穗授粉時期確定清楚
育性敏感期的安全渡過需要選擇合適的抽穗授粉時期,抽穗授粉時期的選擇需要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父本期數以及間隔的時間等方面進行綜合的考慮。抽穗授粉時期選擇合適可以有效地提高雜交水稻制種的產量。
4.4培育秧苗
培育秧苗是兩系雜交水稻制種時最常采用的方法,這樣的制種方法可以提高制種成功率。雜交水稻的父本使用的是超稀播種水中育秧或者兩段育秧的育種方法。秧苗選擇6~7d,葉齡在兩片葉子之間的秧苗。在秧苗培育的時候需要將底肥施足,為秧苗提供充足的營養。通常情況下,農家肥為主,復合肥為輔。農家肥的施肥量保障在4600kg/hm2,復合肥在500kg/hm2,并且在秧苗進行移栽前注意追加適量的尿素[2]。雜交水稻母本使用稀薄濕潤育秧法,這樣的育秧方法在播種后,要保障2葉前墑面濕潤。施加的肥料以復合肥為主,保障施肥量控制在470kg/hm2,并且再相應的追加碳銨、呋喃丹等肥料。在母體的秧苗長到一葉一心時再追加尿素,以100kg/hm2為宜,并且在進行秧苗移栽前還要同父本一樣追加尿素。
4.5做好除雜工作
水稻的秧苗在移植完成后,需要進行全程的除雜工作,這樣可以為雜交水稻的生長提供合適的生長環境,避免其他作物以及雜草的影響。在進行田間管理的過程中需要根據秧苗的生長環境進行適當的調整種植的密度,以保障秧苗有足夠的生長空間,避免出現生長空間不足而影響水稻秧苗生長的情況。并且細化田間管理,做好施肥灌溉等管理工作[3]。
5結語
兩系法雜交水稻的制種方式簡單方便操作,并且水稻的產量相對較高,品質優良在水稻種植方面是非常值得推廣的。作者在海南省三亞市進行了多年的水稻制種工作,積累了寶貴的水稻制種技術和經驗。在進行水稻育種的時候結合水稻種植的地域環境特點、選擇最佳的安全育性敏感期和抽穗授粉時期對于提高兩系法雜交水稻的制種成功率有著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雜交水稻的育種問題上是非常值得推薦的水稻制種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