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人工智能對審計的影響探析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近些年來,智能化的技術越來越普及,在不同領域迅猛發展。大數據的出現使信息可以廣泛儲存和查詢;云計算技術的應用使數據信息的計算更加便捷、安全;移動互聯技術則推動信息交換擺脫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這些先進的技術對人工智能的發展應用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人工智能已延伸到人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2017年5月,普華永道事務所發表了關于引入人工智能的流程自動化方案。很快,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都引進了會計機器人,這意味著人工智能正式進入審計領域。會計機器人能夠快速準確輸入存儲信息,對會計師們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要求他們掌握人工智能的內在本質和前沿動態,從而促進現代審計技術的進步。運用人工智能的審計系統不僅工作高效而且人工費用低,其全面普及是大勢所趨,滿足行業發展的需要。因此,這對于審計從業人員來說既是巨大的挑戰,更是不可多得的機遇。
1關于人工智能審計的概述
人工智能(Arti?cialIntelligence),從根本上來看是按照人類的思維方式進行編程、設計系統,從而完成各項代替人工的工作。按照人類的思維方式,即模擬人類的思維過程,首先是對人類思維的器官:人腦進行結構觀察。根據觀察結果設計出結構相似的機器,這是人工智能產生的基礎。其次要依據大腦功能的實現過程設計系統的運行方式,這是模擬人類思維過程的重要環節,也是實現人工智能的關鍵途徑。其重點在于找到人類大腦在思考的時候是如何傳遞信息,從而仿照設計機器的系統。所謂“人工智能”,就是機器操作,代替人工。人工智能審計則是把人工智能系統應用在審計領域,通過智能化的系統和機器操作一定的審計工作。該系統建立在對審計人員思考、實施過程的模擬之下,將基礎審計工作分成三個階段:首先是數據的采集。大量的基礎數據將被收集在人工智能系統的數據庫里,以方便接下來的數據應用。數據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對數據的檢查核對,人工智能系統可以快速篩選出待審計單位的相關數據信息,并與數據庫信息比對,從而檢查出錯誤、過時的信息,避免舞弊、篡改信息等各種不端行為。在數據審核完畢之后,人工智能系統還可以自動生成試算平衡表、利潤表等各種財務報表以及工作底稿?;A工作由系統處理完成,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審計人員的工作負擔,他們的工作重點可以向更為復雜的分析階段轉變。最重要的是,審計人員能夠隨時隨地檢查系統處理數據的任一階段,實現全方位的監控。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給審計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改變。通過模擬審計人員的思考和實際操作過程,智能系統幾乎可以處理全部的基礎審計工作,并且人工智能的處理效率、正確率、以及數據信息的安全程度都要比審計人員要高得多??傊?,人工智能的出現倒逼審計行業內部要進行一次徹底的、顛覆式的變革,雖然面對著未知的艱巨挑戰,但是如果迎難而上,成功變革,對整個行業而言將會是一個質的飛越。
2人工智能技術給審計行業帶來的變革
2.1促使審計信息處理更加高效
陳敏潔(2018)的研究從基礎審計工作出發,分析了人工智能對審計行業的影響。傳統的基礎審計工作主要含有海量數據的篩選,因此基礎從業人員需要審閱大量的數據資料,除了合同單、審批單等文字信息,還有眾多專業圖表等晦澀難懂的數據信息。審計人員如果不夠熟悉被審計單位所在的領域,處理起來還要花費大量時間了解,而人工智能的出現則極大地改善了這種情況。智能系統存儲了很多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因此,面對復雜的專業數據它可以快速調取出相應的信息進行比對,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了解專業背景。基礎審計工作完成后,系統將相關報表呈獻給審計人員,以便其進行更深層次的分析。人工智能技術解決了審計信息在收集、傳遞和處理過程中的效率問題,做到了短時間內提供出高質量的報表,使審計人員專注于分析數據等專業的工作。
2.2推動審計技術和方法改進
康曦月(2017)以大數據發展為背景,分析了人工智能技術對審計方法的影響,她認為人工智能會促進總體審計的發展。當下,受到審計人員數量和能力的限制,被審計單位的數據并不能完全掌握。大數據的使用可以幫助審計人員掌握業務活動全部的信息,從而實現總體、全面的審計。另外,審計的地點也將不再局限于活動現場。通過移動技術,審計人員可以遠程提取數據信息,并且進行相應的分析和監督。人工智能將不同單位的審計信息構建成信息網絡,使審計人員更方便、高效的處理工作,傳統的審計方法得以極大地改善,審計工作的效率也得到了很高的提升。
2.3促進審計工作數字化的發展
面對日益復雜的審計環境和大量的審計信息,立足于局部信息的傳統審計方法已經不能滿足時展的需要。在大量研究和調查的基礎上,沈瀟瀟(2018)認為順應人工智能的發展浪潮,大力推進數字化審計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數字化審計是在全面、廣泛數據的基礎上,通過人工智能自動篩選并調取出被審計單位相應的信息,這就大大減少了審計師關于篩選數據的工作量,并且全面過濾了有效的信息,實現審計信息高效、全面的應用。
3人工智能在審計行業發展中的問題
3.1沖擊傳統審計工作
人工智能的程序可以代替基礎審計會計人員完成簡單且重復的工作,比如收集核對數據、審閱條款賬目、制作財務報表等。根據楊雪梅(2018)等研究人員的預測,不久的將來,人工智能將會完全替代基礎審計會計工作人員。傳統審計工作該如何操作,審計人員該怎樣轉變其工作職能,大量失業人員又將何去何從?這些問題對審計從業者乃至整個審計行業的沖擊都是巨大的。
3.2人工智能無法完全替代人工
在審計工作的實務操作中,人工智能是無法完全替代審計人員的?,F場的審計環境復雜多變,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偏離人工智能設定好方向的問題,這就需要傳統的審計人員依靠專業素養進行職業判斷,進而作出合理的決策。經研究,朱鏡樺(2018)提出,在智能化審計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的今天,審計人員必須加強實務操作的訓練,提高個人職業素養,并且掌握計算機運用的能力,以適應多變的工作環境。會計機器人無法完全代替人類,但其引入卻一定會給審計工作帶來巨大的改變。
4審計行業應對人工智能的發展策略
4.1適應多變的審計環境,培養全面的審計從業者
閆國舉(2018)從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和職能角度分析,認為在科技的迅猛發展下,人工智能在審計行業的普遍應用是大勢所趨,也是技術革新、順應潮流的必然變革。這便要求審計人員具備更高的綜合素質,傳統的審計人員僅僅掌握審計知識和經驗就可以處理審計實務,但是這并不足以應對當下的多變環境。因此,審計行業要明確從業者的職能轉換,培養綜合審計、經濟、統計、計算機等多種科學的全面人才。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面對海量的數據,審計人員不但要收集、核對數據,更要明辨真假是非,數據審計師將成為審計從業者的重點培養方向。
4.2依托會計信息管理系統,明確審計人員的職能轉換
大數據時代,信息資源急劇增長,給事務所和企業決策提供了更加豐富的信息來源。梁日新(2018)指出企業的財務決策方式也發生了變化。依托于云計算,企業財務人員能夠把相關信息進行羅列、整合,同時可以收集市場中競爭者的資料,從而輔助領導者作出最佳決策,這充分拓展了企業財務分析的范圍。審計人員可以通過監控公司財務信息系統進行高效、便捷的審計,這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可以最大化保證信息的安全可靠性。因此,在人工智能廣泛應用的時代背景下,審計人員需要不斷提高自身能力,做合格的監控者、管理者。最重要的是加強專業素養,熟悉審計會計知識,并且融會貫通,將其運用到會計信息管理系統的操作中。同時也要掌握相應的計算機科學知識技能,根據審計實務及時調整不適應實際情況的智能系統。除此之外,審計人員還必須加強應對風險的能力,通過大量的實務操作積累經驗,提高自身職業判斷的準確性,以防止意外風險的產生。總之,審計人員要明確其職能的轉換是從單一的基礎審計到綜合全面的應用,通過自身熟練、專業的判斷和處理來彌補人工智能的不足,應對審計行業的變革。
5人工智能對審計行業的影響研究展望
通過上述文獻回顧不難發現,智能、數字化審計已經成為審計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人工智能技術的出現對審計行業而言是一次巨大的變革,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智能的會計機器人在解放會計師“雙手”的同時,也在加強他們的“大腦”,這就意味著審計人員不必再做那些簡單、重復的基礎工作,而是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加強處理危機的能力。要保持先進性,遵循審計核心,計算機輔助的原則,臨危不懼??傊?,在這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時代,審計從業者們需要時刻保持敏銳的前沿意識,在挑戰中不斷進步,抓住機會,不斷發展。但是我們還必須認識到,目前國內對人工智能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給審計行業帶來的變革和挑戰上,對人工智能系統的安全性問題卻關注不足。未來的研究需要更加關注人工智能的安全性、可靠性。人工智能并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審計人員,除了其不具備處理應急問題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系統的安全性問題。信息數據的存儲和運輸過程并非完全可靠,該技術也還未成熟穩定。因此,對于人工智能,審計人員在使用過程中必須要時刻保持謹慎的態度,以防止出現數據信息泄露、獲取錯誤信息等重大問題。
參考文獻:
[1]康曦月.上市企業年報審計模式創新與改革——人工智能背景下[J].現代商貿工業,2017(1).
[2]梁日新.人工智能對會計行業的影響研究[J].現代商業,2018(15).
[3]沈瀟瀟.人工智能背景下注冊會計師的信息化轉型[J].財會學習,2018(21).
[4]楊雪梅,丁治伊,張涵.AI時代的到來對會計審計行業產生的利弊影響[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8(6).
[5]閆國舉.探討人工智能技術對會計模式變革的影響研究[J].財會學習,2018(10).
[6]朱鏡樺,陳晶.人工智能對于會計行業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財會學習,2018(17).
[7]陳敏潔.人工智能沖擊對基礎會計從業人員的影響[J].現代企業,2018(4).
作者:賈柚 單位:南京審計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