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成人教育文獻信息資源保障機制建立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摘要:高校中的成人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的各類資源和平臺是成人教育獲得高質量發展的依托條件。以圖書館為中心的高校文獻信息資源對教學科研有著重要的支撐和保障作用。但在實際中,成人學員對信息資源的利用意識較為薄弱,缺乏對信息的檢索利用的技能。圖書館對成人教育也有一些約束和限制。鑒于當前在成人教育中對文獻信息資源的利用特點和現狀,應該從信息推介、建設共享平臺、開設遠程服務、加強教學中信息利用等多種手段建立高校成人教育文獻信息資源保障機制。同時,還應加強提高學員信息素養和信息道德意識的培養。
關鍵詞:成人教育;文獻信息資源;保障機制;資源共享;信息素養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層次的業余教育,在終身教育體系中起到關鍵作用。[1]不同于其他的辦學機構,普通高校是以高等成人教育的本質和功能為依據,充分利用普通高校的師資力量和辦學條件,滿足在職人員的求學需求。[2]其中以圖書館為主體的各類文獻信息資源對全校師生的教學科研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但在實際中,諸多因素使得成人教育對信息資源利用明顯不足,未能較好地發揮文獻信息資源對成人教育的保障作用。
一、成人教育閱讀主體分布
成人教育閱讀主體可以分為學員、教師或者教學管理人員兩個主要讀者群體。以中國海洋大學2020年統計數據為例,學員主要構成為專業技術人員約為6.4%,黨政機關負責人約為1.3%,商業人士約為4.3%等。學員學歷結構既有專科層次,也有本科層次。從事教學的本校教師占比7.8%,中級職稱占比7.8%,副高職稱占比25%,研究生學歷占比40%。而教學管理人員校外站點多于本校人員。[3]與全日制學生相比,成人教育學員多為在職人員,有著豐富的工作經歷和實踐經驗,人員結構呈多元化、專業化、分散性、靈活性的特點。教學人員由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較高理論素養的專家、教授,以及在行業內具有較高專業技能的專業人員構成。
二、成人教育利用文獻信息資源現狀和特點
(一)成教學員信息利用意識淡薄
目前高校文獻信息資源服務范圍主要以全日制學生為主,高校中的成人教育仍然處于較邊緣狀態,缺乏對高校資源利用的主體意識。成教課程多為假期集中授課,與圖書館開放時間不統一,學員缺乏對高校文獻信息資源的利用時間和機會。在完成學習和畢業論文設計過程中,成人學員主要通過課堂和自尋教輔教材獲取信息,對本校信息資源的關注度較低,利用意識淡薄。同時,由于學員水平層次不一,對文獻資源利用途徑缺乏了解,沒有檢索使用技能,導致對文獻的利用率較低。有調研統計,經常使用電子資源的成人學員僅占調查總數的8.3%,借閱超過5本以上書籍的僅占調查總數的9.17%,使用中文數據庫的占69.87%。[4]相當一部分學員對圖書館館藏從未問津過,沒有任何借閱行為。相比起學員,教學人員由于教學、編制教材以及科研課題需求,對文獻信息資源利用目的明確,信息素養較高。
(二)高校信息文獻保障力度不足
高校文獻信息資源對成人教育學員的使用也有較多限制因素。一是高校文獻建設主要圍繞全日制學科需求和專業設置來進行,加之經費因素,除非特殊需求,對于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的文獻極少館藏;二是紙質的文獻資源集中分布在圖書館和資料室,對成人教育服務范圍和開放程度有限,一般文獻只可閱覽不可借出;三是電子數據庫資源一般進行校內IP地址的權限設置,在時間和空間上影響了對電子資源的利用;四是高校文獻檢索課程和各種培訓推介工作一般針對本校全日制學生,在推送方式上不利于成人學員接受。
三、高校成人教育文獻信息資源保障機制的建立
高校繼續教育學院是依托普校而存在,與普通高校的融合和發展至關重要。應取得其支持,獲得發展的合作與依托條件。[5]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與全日制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遵循教育規律的共性,使兩者享有共同的教育資源。[6]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一些弊端和限制得以被克服,建立行之有效的高校成人教育文獻信息服務保障體系成為可能。
(一)圖書館面向成人教育拓展延伸服務職能
隨著立德樹人理念的提出和全民閱讀時代的來臨,作為文獻信息中心的高校圖書館責無旁貸,發揮自身資源優勢進行功能拓展和職能定位升級,實現資源共享最大化和服務大眾化是圖書館發展的必然要求。[7]圖書館應改變傳統的服務理念,將本校成人教育發展總體規劃,將傳統的服務模式與現代化的服務方式結合。尤其是智慧化、現代化的管理手段,使圖書館對不同閱讀群體利用資源管理更為靈活。中國海洋大學圖書館針對成人學員制定了一系列的使用規則:如周末正常開放,寒暑假進行定期開放;允許成人學員進館行閱讀查找資料,在校期間免費使用電子資源;辦理專門的校園卡,實現網絡化管理,進行借閱行為的追蹤定位等。雖然還未實現與全日制學生等同服務,但圖書館也不斷做出有效的嘗試。
(二)利用融媒進行多途徑文獻信息資源推介
傳統讀者對文獻資源的信息利用途徑有限,只能實地完成。當前高校借助網絡信息技術不斷強化學習支持服務體系建設,網絡化的發展使文獻服務方式得以改變和深化,讀者可以隨時隨地地獲取信息,為多途徑對學員進行文獻信息資源的推介提供了便利條件。1、在管理層面合作。在融媒體背景下,高校成人教育由傳統線下教學模式轉為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成教部門利用融媒體豐富的教學資源和互聯網廣博的資源,建立了線上教學平臺。成人教育部門要有加強和圖書館合作的意識,建立有機的銜接機制,發揮大學平臺優勢,加大硬件和軟件的投入力度,構建信息保障體系,實現相關部門間的聯動發展。高校圖書館網站是圖書館信息資源推介、數字資源導航的主要平臺,成人教育管理平臺實現和對圖書館網站對接和互動,學員便于隨時查閱到圖書館文獻資源分布、館藏目錄、借閱服務等情況。成人教育部門應根據需求,加強圖書館文獻傳遞、個性化信息推送、專題跟蹤等深層次服務工作向成人教育逐步延伸。2、關注新興推介方式。引導學員關注各種推送媒介,如主頁、微信公眾號、專用APP小程序等。近幾年圖書館服務已經延伸到微信息服務環境,利用微信公眾號可完成圖書推薦、借閱排行榜、書評、期刊推薦、動態活動成果展示、美文或心靈雞湯類閱讀內容、知識性推介內容、讀書方法或趣事等內容。[8]此外,閱讀推廣也成為圖書館主流服務方式之一,呈現多元化主體參與的特點。公眾號已經成為各個圖書館閱讀推廣的主要陣地,主題書展、講座、讀書交流活動、征文、主題活動等經常通過公眾號完成。微信公眾號更具有趣味性、連續性、可參與性等特征,方便使用主體隨時隨地地進行參與,使新媒體閱讀更貼近讀者需求,能拉近讀者與圖書館間的距離,從而調動讀者對信息資源關注的主動性。3、在培訓教學中對學員引導。教學人員一般是具有專業建設、課程建設、課程教學和課程輔導的團隊。教學人員在教材編訂、科研課題、制作慕課等過程中利用大量的文獻資源,在教學過程中可對學員進行本專業、本學科領域書目信息利用指導,對相關的文獻資源進行推介,加強學員對專業文獻信息源的認知。
(三)加大信息資源共享的建設力度
1、區域性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建設。成人學員來自于各行各業,對專業文獻有著一定的需求。但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對于成人學員更具有通識教育意義,一般沒有根據成人教育專業進行專項建設。相比起高校,一些職業院校專業教材文獻可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專業需求。為彌補資源的不足和節約經費,區域間的資源共享成為有效方式之一,高校圖書館之間、公共圖書館之間建立區域性的合作日益成熟。一些發達地區已經在職業學校中進行共享嘗試,如湖南省建立職業教育文獻資源共享服務中心、粵港澳地區高職院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平臺建設、2009年廣東省高職高專圖書館共同發展聯盟體實驗網等,均取得良好的效果。[9][10]以此為例,可在本地區由高校牽頭建立職業院校、高校和成人教育機之間的信息資源區域性共享平臺。2、開設圖書館電子資源遠程支持服務。大數據時代,學習資源載體從傳統的靜態封閉狀態向動態開放共享的移動學習資源、教學視頻資源方向轉變。除了滿足學員在校期間傳統實體方式對資源的利用,針對成人的線上教學和遠程利用,圖書館應提供相應的服務手段。因此利用現代化技術,進行文獻資源的遠程服務,保障校外的成教學員可以通過網絡隨時隨地訪問圖書館,實現資源共享的最大化。當前,VPN(VirtualPrivateNetwork虛擬專用網)遠程服務技術已被圖書館廣泛應用,許多“211”“985”高校提供了校外訪問圖書館電子資源服務。遠程技術突破圖書館電子資源受校園網的地域性限制,同時又能保證系統安全保護資源的版權,為資源共享提供全面、高效、經濟的網絡傳輸和數據訪問途徑,打開了遠程文獻信息服務新局面。[11]圖書館可根據成員情況用戶驗證、訪問權限、安全性和資源管理等進行授權設置,滿足校外學員跨區域、跨時空的對數據庫資源的需求。遠程服務共享技術極大促進了學員對電子資源的利用范圍,為成教學員學習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加強成人學員信息利用意識培養,提高信息素養
在高等教育過程中,信息意識和信息獲取能力成為高層次人才必備能力。成人學習應充分意識到利用信息資源與自身發展的重要性,能自覺地、主動地關注本專業領域的學術發展動態,具備隨時吸納新信息的能力。同時能夠擁有利用現代化的手段來獲取、加工和組織信息的能力。[12]成人學員有著一定的信息意識,但信息獲取能力明顯不足。此外成教學員來自不同的工作領域、不同的地域,在學歷層次、知識層次、學習技能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這對教材選擇、教學方法、教學技巧、教學管理等方面都是很大的挑戰。加強對學員信息素養的培養有一定的困難。首先,信息素養教育應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逐步提高成教學員對文獻利用的信心和自覺性,改變過度依賴教材的現狀。成人教育實現了網絡化、智能化、媒體化的管理,開始進入“互聯網+”時代,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成為繼續教育的主流方式,MOOC課程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為信息素養教育提供了條件。教學人員可開設單獨的課程,或者通過開發即插即播的信息素養教學模塊,嵌入其他MOOC課程之中,在課堂教學中信息素養技能的培訓,在理論、實踐以及應用中將信息素養教育與課程教學體系有機融合。[13]如清華大學和四川師范大學等學校利用MOOC課程開設了信息素養培訓課程。其次,圖書館應根據成人教育特點,主動參與到成人教育的教學中,可在開學或者完成論文前期彈性安排文獻檢索課程,培養信息檢索技能和信息素養。相關部門盡可能面向成人學員,通過入館教育、專題講座、讀者交流等活動,開展圖書館基本知識教育、信息檢索、網絡信息介紹和技術運用,對館藏信息資源和圖書館服務項目進行宣傳,讓成教學員全面學習信息素養的概念及要求,使他們具有信息需求、選擇、獲取、分析、判斷和創新能力。最后,由于成人學員的特殊性和社會性特點,部分人員在信息資源的獲取、利用、共享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道德缺位。在對學員從技術層面進行信息能力培養的同時,信息素養價值層面也不應該被忽視。因此,把信息素養融人到教育目標與評價體系中,針對信息意識、信息觀念、信息道德、信息法規、信息免疫等多方面的內容加強教育,真正實現對學員信息素養的全方位的教育效果。
作者:陳琳 史慧英 陳莉 單位:中國海洋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山東泰山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