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電信詐騙的防范意識及解決措施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一)研究背景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電信詐騙組織開始日益蔓延。電信詐騙分子將目光投向大學生群體,利用新型電信詐騙手段危害學生的生命財產安全。由于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自我保護意識,近幾年已經成為詐騙團伙重點關注的詐騙對象。“8??19徐某玉電信詐騙案”“山東大學生徐某寧電信詐騙案”等高校電信詐騙案件的發生,對大學生的人身安全和社會安定構成了極大的威脅。詐騙團伙以電信方式詐騙高校學生產生了很多不良后果,對此我們有必要深入研究大學生電信詐騙防范意識問題并提出相關解決方案。
(二)研究意義
1.理論意義本文分析了高校學生對電信詐騙的防范意識,尋找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期降低電信詐騙在大學生群體中的發生率。本項研究提高了大學生的防范意識,豐富了相關課題研究的理論體系,開拓了大學生防范電信詐騙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視角。2.現實意義本文具體全面地分析整理了電信詐騙的相關理論知識,對大學生防范電信詐騙的問題深入研究,以南京S大學J學院的部分大學生為調查目標群體,下發了相關問卷并進行了有效訪問,根據調查結果對以下幾方面進行了總結:大學生對防范電信詐騙的關注度,大學生防范意識的現狀以及大學生遭遇電信詐騙常遇到的問題。對每一個問題對癥下藥,以此達到有效減少大學生遭遇詐騙時受到的損失。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
李玉德、縱鑫的《關于網絡詐騙的法律思考》(2018)一文中對電信詐騙的危害和特點給出了詳細的解釋,認為電信詐騙具有操作簡單、成本低、緊跟時事等特點。[1]肖謝、黃江英在《大學生網絡受騙的類型、原因及對策研究》(2015)一文中提出大學生易上當受騙的原因在于未出社會,沒有接觸到社會的險惡,加上電信詐騙的手段高明,大學生很難識破。[2]不同的學者多角度地對大學生遭遇電信詐騙這一問題進行了多方位的研究,針對電信詐騙自身的特點、類型以及社會發展等客觀因素展開了辯證分析。比較不同地區的文獻可以發現,國外對電信詐騙的研究有更為成熟的體系。國內對其研究的熱潮主要涌動在電信詐騙案件頻發時段,體現出電信詐騙與相關措施的不對等。
(四)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本文借鑒了其他相關方面的學者們針對電信詐騙的實證調研,自主設計了以南京S大學J學院的在校大學生為調查對象的調查問卷。同時利用定性法和定量法分析調查問卷中出現的問題,從不同的角度給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期提高本次調查的真實性與可靠性。2.數據分析法本文以問卷調查數據為基礎,采用數據分析法,提取重要的數據進行橫向、縱向比較,進而分析問卷的內容、目的,對防范電信詐騙問題提出有效解決措施。
(五)調查問卷分析
為探究當代高校大學生對電信詐騙的防范意識,現向南京S大學J學院大一至大四學生發放120份調查問卷,收回117份有效問卷,有效率為97.5%。從問卷調查分析中可以得出參與此次問卷的大一在校生共48人,占本問卷的41%,參與問卷的大二學生占總人數的50.4%,共59人。大三、大四參與調查的人數最少,分別為6人、4人,共占比8.6%。從參與人數分析,大一、大二學生對于電信詐騙相關話題較為重視,而大三、大四學生參與度明顯偏低,這極有可能與他們的年齡、閱歷、學習經驗相關。
二、大學生遭遇電信詐騙的原因分析
在校大學生一直是詐騙分子的主要目標之一,他們利用大學生缺乏警惕性、歧視性及社會經驗,設下陷阱,精準誘騙。正因如此,以大學生自身的防范意識為入手點有利于從根源上解決大學生遭遇電信詐騙,徹底地打擊電信詐騙犯罪。
(一)大學生社會閱歷不足
大部分學生進入大學校園之前都是在封閉式管理下度過他們的校園生活的,他們少不更事,初出茅廬,在學校時時刻刻有老師的保護,在家有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除了面對學習的壓力,幾乎沒有任何其他的煩惱。步入大學時,他們剛剛成年,風華正茂,憧憬著多姿多彩的大學生活,想象著空余時間的兼職工作、社團活動等,卻忽視了大學這個小型社會潛在的風險。許多的電信詐騙分子假借網絡兼職的名義欺詐涉世未深的大學生繳納手續費等,進而套取大量大學生的錢財,也有不少詐騙分子以學校學長、學姐的名義騙取錢財。詐騙團伙正是借助了大學生缺乏法律意識、社會閱歷,不能及時辨認出正在遭遇的電信詐騙,從而達到詐騙的目的。
(二)大學生信息保護意識弱
調查數據顯示,81.2%的大學生對自身個人信息的保護缺乏重視。部分大學生將寫有自己個人信息的紙張隨意丟棄,在各大軟件中詳細地填寫自己的個人信息,在朋友圈中隨意發布未經安全處理的個人信息。許多大學生都無意識地暴露了重要的個人信息,將自己裸露在電信詐騙分子的視野之下,為詐騙分子提供了許多的信息便利。除此之外,現當代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程度較高,據調查顯示,大學生每日使用手機平均時間大于6小時。他們使用微信、QQ、貼吧等進行社交,通過淘寶、京東、美團等進行購物。然而在使用這些APP的同時,大量的隱私被顯示在APP的后臺上。由此可見,個人信息的泄露極其普遍,它們帶來的危害也不可小覷,不少電信詐騙分子就是利用大學生被泄露的信息對他們實施精準詐騙,使得大學生防不勝防。
(三)大學生缺乏電信詐騙相關知識
此次問卷調查顯示,38.46%的大學生了解過某些電信詐騙案件,29.06%的大學生從電視、新聞上看到過,17.95%的大學生親身經歷過電信詐騙,剩下的14.53%僅聽說過電信詐騙。可見,大部分的大學生對電信詐騙的認知程度處于較低的水平,對電信詐騙的概念、特點及詐騙方式不甚了解。這也是大學生遭遇電信詐騙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缺乏電信詐騙相關知識極有可能導致大學生落入電信詐騙分子的陷阱之中、蒙受損失。從問卷的數據可以分析得出,大學生對電信詐騙的了解程度僅停留在表面,只能淺顯地辨識特征明顯的電信詐騙,對于包裝過的電信詐騙無法正確地辨認。一方面說明了大學生對電信詐騙的理論學習不充分,另一方面也說明大學生缺少對防范電信詐騙的實踐。(四)大學生防范電信詐騙能力較差從調查數據分析可知,67.52%的大學生在面對冒充熟人詐騙時警惕性最低,同時,在面對在線兼職,冒充司法部門、學校等權威機構時也無法清醒地辨認。顯而易見,大學生防范電信詐騙的能力在迷惑性較強的電信詐騙類型上較弱。從另一個調查數據分析,58.9%的大學生在面對陌生來電時選擇不予理睬,直接掛斷,23.9%的學生在對方撥打兩次以上才會接通。誠然,部分大學生對于陌生來電的防范性較高,但這不能代表大學生的防范電信詐騙能力較強。對比于前者的詐騙類型,通過撥打電話進行詐騙在當今這個時代顯得十分“小兒科”,正因此,大學生對電話詐騙的防范能力較強,而面對迷惑性強的電信詐騙時防范能力就直線下降了。因此,大學生也成為數量最多的電信詐騙的受害者群體。
三、大學生防范電信詐騙的對策分析
網絡電信詐騙的猖獗使得對防范電信詐騙的研究迫在眉睫。從我國社會現狀分析,防范電信詐騙仍然要走一段坎坷的路程。在此情況下,該部分從個人方面、高校方面、社會方面三個角度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一)個人層面
1.豐富閱歷,提高自身辨別能力在信息化的大數據時代下,防范電信詐騙的關鍵是提高自身的辨別能力。只有筑牢自身防線,才能從根本上防范電信詐騙。要提高在校大學生的辨別能力,就要求大學生必須積極主動地融入社會,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增加閱歷,提高警惕。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時刻保持警惕,不輕易點擊陌生鏈接、提供個人信息。2.樹立良好的價值觀超前消費、網絡兼職是高校大學生受騙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大學生不滿足現有的生活水平,又不愿意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報酬。網絡借貸與兼職刷單便成為這部分大學生的首選,然而這同時也落入了網絡詐騙分子的圈套之中。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此類詐騙事件的發生。3.強化個人身份信息保護信息時代不可避免的一件事是將自己的動態發布到各大社交平臺,然而在分享自己生活的同時,也暴露了個人信息。很多的黑客可以通過一張照片上的隱藏信息分析出這張照片拍攝的時間、地點。不注重個人信息的保護就會使得個人信息暴露在不法分子的視線之下。此外,下載安裝軟件時出現的信息登記也極有可能暴露個人的身份信息,應盡量避免注冊一些無用的網站或軟件,以免被有心之人利用。
(二)高校層面
1.積極宣傳,完善高校教育體系一是設立相關電信詐騙宣傳點,每周搜集高校大學生電信詐騙案例,同時對該相關案例展開分析,以起到宣傳警示作用。二是設立電信詐騙相關課程,包括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加大教育力度,增加實踐測試,落實考核成績,以激勵高校大學生自覺學習防詐騙知識。三是警校聯動機制,邀請民警以真實案例現身說法,開展專題講座,同時,通過網絡平臺、班級聯系群等多種方式進行電信詐騙案件歸納總結,給大學生樹立防范電信詐騙的意識。2.加強校園治安管理建立高校的目的是給社會培養一群專業性的人才,同時高校必須要保證大學生的財產與身心安全。開放性的高校對外來人員并不設防,從另一個角度就說明不能保證外來人員對在校大學生不會構成威脅。不同年齡、背景、層次的社會人員給高校安全保衛部門的工作帶來了極大挑戰。一是高校保衛部門要時刻與所在轄區的警署密切聯系;二是一旦發生詐騙警情,學校應鼓勵學生立即報警以及時挽回財產損失,并報備學校保衛部門,同時發出公告,以防止其他大學生再次遭遇相同的電信詐騙。3.建立良好的校園文化良好的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影響并不遜色于課堂教育,它能夠補充課堂教育所缺失的部分,也可以豐富學生的眼界,打開學生的格局。學校可以積極開展以“反電信詐騙”“防范電信詐騙”為主題的校園文化節。這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對防范電信詐騙的積極性,同時還能幫助學生調節心理,轉化消極情緒。文化節形式的宣傳教育可以打破大學生對電信詐騙的刻板印象,以實現對電信欺詐的宣傳。[3]
(三)社會層面
1.增強家庭成員防范欺詐的意識家庭是大學生初次進入的較小的社會,家長的行為和防范電信詐騙的方式將會對大學生的看法產生直接的作用。只有父母切實了解電信詐騙的危害,重視電信詐騙的不良影響,并引領孩子共同學習防范電信詐騙的知識,才能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大學生對電信詐騙的警覺能力,以達到防患于未然、遏制電信詐騙事件的發生。2.擴大公安機關宣傳范圍公安機關在高校內的反電信詐騙宣傳的教育活動對學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首先,公安機關最具權威性,是專門打擊詐騙犯罪的部門。其次,公安機關掌握著有關電信詐騙案件的第一手資料。最后,公安部門直面社會大眾,深受廣大群眾的信任,由公安部門宣傳防范電信詐騙更具有信服力。在利用傳統宣傳方式,如拉橫幅、宣傳標語、發送安全短信之外,還需要結合信息時代的特點進行宣傳,利用其他新媒介如公眾號、短視頻、APP等。通過上述多種途徑,使學生了解到電信詐騙的伎倆,普及預防電信詐騙的措施和途徑,使廣大大學生能夠更好地預防電信詐騙,免受犯罪分子的欺詐。3.聯合社會各大機構共同宣傳防范大學生遭遇電信詐騙不僅是大學生自身的事情,更是社會各界、各個行業、各個階層的責任。高校電信詐騙的防范問題,并非某個機構能夠獨立解決的,電信詐騙團伙數量大、涉及范圍廣,只有建立聯合的溝通協調機制,發揮多元化主體的互動性和協同性,履行各自的社會責任,才能保障高校大學生的財產安全與人身安全,建立一個和諧、健全、透明的高校學習環境。
四、結束語
隨著網絡科技不斷發展進步的同時,網絡安全問題也備受關注。同時,大學生作為國家發展的后備軍,他們的安全問題也是重中之重。大學生又是使用網絡的主體,要想安全地使用網絡,就必須做到防患于未然,時刻對電信詐騙保持警惕之心。當然,大學生防范電信詐騙也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作者:江曉婷 李穎婕 姜麗君 蔣蘇寧 王斯迪 林梓 單位:南京審計大學金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