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區地理》期刊提供以下投稿方式及注意事項:
一、在線投稿:通過期刊官網在線投稿,系統支持稿件上傳、進度查詢及審稿意見反饋,需注冊賬號后提交。
二、郵箱投稿:部分欄目接受郵箱投稿,《干旱區地理》期刊地址:烏魯木齊市北京南路818號生地所45號樓。
三、注意事項:在投稿前,務必仔細閱讀投稿指南和要求,確保稿件內容、格式等方面符合要求。
投稿須知:
(一)請附作者姓名、單位、通訊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電子信箱等詳細信息。
(二)刊發的稿件,將由編輯部統一報送期刊網和數據庫,如作者不同意,請另投它刊或作特別聲明。
(三)如需注明“基金項目”信息,內容應包括:課題來源、項目名稱、項目編號等。
(四)結論要明確寫出論文研究得出的主要規律、結果(成果)、新見解和科學結論,以便讀者從文中獲得論文的創新觀點和創新研究成果;應鮮明、準確、科學、條理清晰。
(五)順序編碼標注制是按引用文獻出現的先后順序,在文獻的著者或成果敘述文字的右上角用方括號標注阿拉伯數字編排序號,并在參考文獻表中按此序號依次著錄,即將參考文獻反引在文中引用位置。
保持聯系暢通:在投稿后,保持聯系方式暢通,以便編輯部在審核過程中能夠及時與作者溝通。
耐心等待審核:由于編輯部工作量較大,審核過程可能需要一定時間,預計審稿時間為:1-3個月,作者應耐心等待審核結果,并避免頻繁催稿。
綜上所述,向《干旱區地理》期刊投稿可以選擇在線投稿或郵箱投稿兩種方式。在投稿過程中,作者應仔細閱讀投稿指南和要求,確保稿件內容、格式等方面符合要求,并保持聯系方式暢通以便與編輯部溝通。
《干旱區地理》期刊是一本在我國地質領域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學術期刊。它致力于為地質理論研究者和地質實踐工作者搭建交流平臺,全方位展示地質領域的前沿成果與實踐經驗,創刊于1978年,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新疆地理學會主辦的學術理論期刊,國際刊號:1000-6060,國內刊號:65-1103/X。
干旱區地理發表范例
-
黃土高原丘陵區小流域地下水補給特征
作者:馬建業; 孫寶洋; 肖俊波; 王杉杉; 馬波; 李占斌
-
利用樹木年輪重建公元1639-2013年青南高原5~9月相對濕度變化
作者:黃小梅; 肖丁木; 秦寧生
-
中條山北麓河流地貌參數及其新構造意義
作者:徐偉; 袁兆德; 劉志成; 高戰武
-
新疆孔雀河北岸72~51kaBP湖相沉積物的孢粉植物群初步研究
作者:白友良; 趙振華; 孫琦; 李博
-
則岔石林地質公園喀斯特地貌類型及形成機制
作者:徐家紅; 鄢志武; 柳曉丹
-
1996-2016年西藏定結地區風沙地貌格局與變化
作者:馬建軍; 潘美慧; 伍永秋; 薛雯軒
-
近1ka以來河西地區的沙漠化及對高強度人類活動的響應分析
作者:馬俊; 牟雪松; 王永達; 劉文浩; 范育新
-
基于LUCC的新疆沙塵源空間格局及轉化機理分析
作者:張寧寧; 房世峰; 杜加強; 吳驊
-
寧夏中部干旱帶鹽池縣植被生態需水規律研究
作者:李金燕
-
黑河上游天澇池流域典型灌木生態參數研究
作者:李文娟; 黃力平; 趙傳燕; 胡東宇; 王清濤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