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稿件被《國際人才交流》期刊退修后,可按以下流程進行修改,以提高錄用概率:
一、分析退稿原因
1.?仔細閱讀退稿通知:明確編輯或審稿人指出的問題,如選題不符、創新性不足、數據缺陷或語言表達問題?。
2.區分退稿類型:可修改退稿、拒稿(若意見表明“研究方向不符”,建議改投其他期刊)
二、針對性修改策略
1.深入探討研究問題,提供更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討論。
2.增加相關理論背景和文獻綜述,以支持研究論點的合理性和創新性。
三、重新投稿準備
1.?附修改說明:逐條回應審稿意見,說明修改內容及依據。
2.核對期刊要求:
(一)論文正文后附作者簡介,格式參照:姓名(出生年月-),性別,籍貫,職稱,學位,單位,研究方向,聯系電話和郵箱。
(二)稿件中的注釋請以腳注形式在當頁頁腳標出。
(三)論文題目和各級標題應簡潔、準確,20個字以內為宜;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縮略詞及代號。
(四)文獻按作者姓氏的第一個字母依A-Z順序分中、英文兩部分排列,中文文獻在前,英文文獻在后。引文中的英文書名及期刊名用斜體,論文題目寫入“”號內。
(五)本刊采用頁下注釋。正文中注號用阿拉伯數字加圓圈標注于相關句子的右上角,通常應在相關標點之外。
綜上所述,通過不斷地修改和完善,提高稿件的質量和學術水平,增加被期刊錄用的機會。
《國際人才交流》是一本在社會領域具有較高影響力的學術理論期刊,于1989年創刊,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主管,科學技術部國外人才研究中心主辦,為月刊,國內統一刊號為CN:11-2642/C,國際標準刊號為ISSN:1001-0114。
該刊設置了卷首、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特別策劃、封面故事、人物、看中國、觀點、科學講壇、讀書、在海外、鄉村振興、我的中國故事等欄目,覆蓋社會領域多個研究方向,以反映社會領域的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
國際人才交流發表范例
-
科技引領發展 教育成就未來:國際STEM教育深圳峰會成功舉辦
作者:孫夢格
-
兩會熱詞引外國專家熱議
作者:《中國日報》
-
Best Chinese Cities for Expats in 2018 Revealed
作者:Li; Yiwen; Feng; Minghui
-
她讓荷蘭人知道中國文學有多豐富
作者:張曉
-
范志寧:“一帶一路”醫療開拓者
作者:管貞
-
藝術與生活 “外國專家看中國”攝影作品在第十七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上引起關注
作者:倪天勇
-
印度企業家打造中印信息技術走廊
作者: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市外國專家局)
-
合肥經開區:新能源汽車產業跑出“加速度”
作者:合肥市科技局
-
從數字看金磚五國旅游新變化
作者:王思彤
-
吸引國際頂尖人才,除了“硬性指標”還有什么?
作者:杰弗里·雷蒙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