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人才交流》期刊提供以下投稿方式及注意事項:
一、在線投稿:通過期刊官網在線投稿,系統支持稿件上傳、進度查詢及審稿意見反饋,需注冊賬號后提交。
二、郵箱投稿:部分欄目接受郵箱投稿,《國際人才交流》期刊地址:北京市北蜂窩中路3號。
三、注意事項:在投稿前,務必仔細閱讀投稿指南和要求,確保稿件內容、格式等方面符合要求。
投稿須知:
(一)論文正文后附作者簡介,格式參照:姓名(出生年月-),性別,籍貫,職稱,學位,單位,研究方向,聯系電話和郵箱。
(二)稿件中的注釋請以腳注形式在當頁頁腳標出。
(三)論文題目和各級標題應簡潔、準確,20個字以內為宜;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縮略詞及代號。
(四)文獻按作者姓氏的第一個字母依A-Z順序分中、英文兩部分排列,中文文獻在前,英文文獻在后。引文中的英文書名及期刊名用斜體,論文題目寫入“”號內。
(五)本刊采用頁下注釋。正文中注號用阿拉伯數字加圓圈標注于相關句子的右上角,通常應在相關標點之外。
保持聯系暢通:在投稿后,保持聯系方式暢通,以便編輯部在審核過程中能夠及時與作者溝通。
耐心等待審核:由于編輯部工作量較大,審核過程可能需要一定時間,預計審稿時間為:1個月內,作者應耐心等待審核結果,并避免頻繁催稿。
綜上所述,向《國際人才交流》期刊投稿可以選擇在線投稿或郵箱投稿兩種方式。在投稿過程中,作者應仔細閱讀投稿指南和要求,確保稿件內容、格式等方面符合要求,并保持聯系方式暢通以便與編輯部溝通。
《國際人才交流》期刊是一本在我國社會領域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學術期刊。它致力于為社會理論研究者和社會實踐工作者搭建交流平臺,全方位展示社會領域的前沿成果與實踐經驗,創刊于1989年,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主管,科學技術部國外人才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理論期刊,國際刊號:1001-0114,國內刊號:11-2642/C。
國際人才交流發表范例
-
科技引領發展 教育成就未來:國際STEM教育深圳峰會成功舉辦
作者:孫夢格
-
兩會熱詞引外國專家熱議
作者:《中國日報》
-
Best Chinese Cities for Expats in 2018 Revealed
作者:Li; Yiwen; Feng; Minghui
-
她讓荷蘭人知道中國文學有多豐富
作者:張曉
-
范志寧:“一帶一路”醫療開拓者
作者:管貞
-
藝術與生活 “外國專家看中國”攝影作品在第十七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上引起關注
作者:倪天勇
-
印度企業家打造中印信息技術走廊
作者: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市外國專家局)
-
合肥經開區:新能源汽車產業跑出“加速度”
作者:合肥市科技局
-
從數字看金磚五國旅游新變化
作者:王思彤
-
吸引國際頂尖人才,除了“硬性指標”還有什么?
作者:杰弗里·雷蒙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