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a4kkq"></dfn>
<ul id="a4kkq"></ul>
    • 心內科實習護士大全11篇

      時間:2022-11-22 05:34:10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心內科實習護士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心內科實習護士

      篇(1)

      心內科不同于其他科室,在護理的過程中需要著重重視患者的情況,一旦在護理過程中出現任何問題,極易造成患者無法較好的進行護理,同時也會造成患者在日后發生較多的并發癥,甚至會造成在護理過程中對患者的身體造成極為嚴重的危害,威脅到患者的生命。由此可見,為了讓心內科患者得到更好的恢復,就需要從護理人員方面入手,加強對患者的護理工作。但是目前對心內科臨床護理人員培訓的過程中使用的是傳統方法,護理人員在實際的護理過程中無法很好地將自己學到的理論知識進行使用,也就造成了目前心內科患者恢復情況不佳的情況。因此就需要使用一種全新的心內科臨床護理實習生帶教方法進行對心內科臨床護理實習生進行培訓。

      一,傳統心內科臨床護理實習生帶教方法

      傳統的心內科臨床護理實習生帶教方法上,往往是需要讓護理實習生在護理過程中使用自己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并且帶教老師在一旁指導,也可以讓護理實習生跟隨帶教老師一起進行護理,并且在觀看過程中將發現的問題對帶教老師提出,由帶教老師對這些問題進行解答。但是這種方法進行的過程中,由于大多數的護理實習生缺乏相關的經驗,因此在護理過程中的效果并不好,同時如果只是由帶教老師進行問題的解決,也無法較好的解決問題。而且一些護理實習生在觀看過程中也很容易出現不注意觀看的情況,因此在這樣的方法下,帶教的效果并不好。

      二,“511”帶教方法

      (一)“511”帶教方法的概念以及步驟

      “511”帶教方法的概念就是在帶教過程中需要使用到5種制度,1個會議以及1本手冊。5種制度包括理論授課、入科教育、課件審核、雙向考評以及實際授課。1個會議是指座談會。1本手冊是指《心內科護士實習手冊》。在實際的帶教過程中,首先需要進行課件的審核,在審核的過程中需要由有著豐富經驗的醫護人員審核課件的質量,將帶教的目標進行明確。在入科教育的階段,護士長以及帶教老師需要對護理實習生介紹心內科的環境以及相關的紀律以及行為規范,同時也需要包括患者入院后的各種流程。在理論授課階段,需要將心內科中各種病種資料進行整理,然后根據大綱的要求來對授課的內容進行安排,并且按照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流程來對護理實習生進行課程的講授,也需要將心內科中相關的護理過程管理以及急癥護理的流程進行指定,而且也需要定期或是不定期的為護理實習生進行帶教工作。在實際的操作階段,需要將心內科護理操作計劃進行相應的制定,在這過程中主要是需要帶教老師將各個項目進行有條理的安排,同時也需要跟進護理實習生的完成情況,對其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解決。在雙向考評的階段,當實習結束前,帶教老師需要安排好相關的理論考試以及操作考試,對護理實習生的帶教情況進行相應的考核,在出科考試完成后帶教老師需要對護理實習生的情況進行評分,然后護理實習生需要對帶教老師的工作情況進行評分,從而完成雙向考評。在1個會議方面,則需要安排實習生座談會,座談會時間主要是安排在每周一的下午,護理實習生需要將上周實習的情況進行匯報,帶教老師也需要提出參考意見,同時也需要安排好本周的學習目標。在1本手冊方面,需要將??谱o理方法、考核成績以及師生互評的情況進行相應的整理以及收集。護士長也需要對護理實習生的階段性學習目標以及帶教老師的教學情況進行檢查。 “511”帶教方法的意義

      “511”帶教方法由于其高針對性、高計劃性以及系統性的特點,因此在進行過程中能夠更好地幫助護理實習生對心內科的護理知識進行掌握以及理解。同時在一些研究中,使用“511”帶教方法進行學習的護理實習生的護理評分明顯要優于使用傳統帶教方法進行學習的護理實習生。同時在“511”帶教方法中的入科教育能夠幫助護理實習生盡快地將心內科的工作環境熟悉,也能夠穩定心態進行學習。而在理論方面的學習,可以鍛煉護理實習生的創造力以及想象力,同時也可以調動起護理實習生的實際操作的積極性,更好地幫助護理實習生進行學習。在雙向考評方面,由于護理實習生以及帶教老師會互相進行考評,因此就能夠更好地發現師生間出現的問題,也可以將教學內容進行規范。在座談會方面,可以總結護理實習生在帶教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可以將自己出現的疑問向帶教老師提出。而在手冊方面,可以涵蓋心內科所有的護理操作內容,就可以保證護理實習生能夠得到全面的鍛煉,提高護理實習生的理論能力以及實踐掌握的能力。而且通過以往的研究,使用“511”帶教方法后,護理實習生能夠更好的掌握到護理的方法,同時這些護理實習生在日后的護理工作中也能夠更好地進行護理,對心內科患者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可以更好的幫助心內科患者的恢復。

      三,結語

      心內科患者的護理工作好壞與護理人員有著巨大關系,因此對心內科臨床護理實習生的帶教方法就顯得十分重要?!?11”帶教方法由于具有高針對性、高計劃性以及系統性的特點,因此效果相比傳統帶教方法更加,在實際的帶教過程中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陳蓮花.90后實習護理生不同實習階段常見的心理問題與引導[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13):359-359.

      [2] 張愛娣.心內科實習生臨床護理帶教常見問題及應對措施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8):96-97.

      篇(2)

      近年來,慢性心力衰竭的發病率日趨增高。臨床上許多患者在短期內多次復發再入院,國外報道早期心衰患者3~6個月內再入院率達27%~47%[1]。在心衰的護理中,健康教育是重要組成部分,而護士則是健康教育的主要提供者[2]。本研究通過對心內科的護士進行問卷調查,評估護士有關心衰自我護理特定知識的正確率及描述護士對心衰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以決定對心內科護士進行心衰自我護理培訓的重點。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方便取樣為原則,選擇本院心內科3個病區52名臨床護士,包括護士19名,護師26名,主管護師7名。其中16名在CCU工作,36名在普通病房工作。護齡:5年內17人,5~10年14人,10~15年2人,15~20年11人,20年以上8人。

      1.2方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問卷采用Albert等[3]設計的心衰自我護理知識調查問卷結合自行設計的項目,并請心內科醫療、護理專家修改認可。問卷由心內科護士獨立回答完成。問卷內容包括:①一般資料;②心衰自我護理特定知識的5個方面共20個問題:心衰加重時的癥狀和體征(7個問題)飲水和體重(6個問題)飲食(3個問題)藥物(2個問題)運動(2個問題);③心衰相關知識共10個問題。每份問卷30個問題,每個問題正確得1分,不正確或回答不全不得分,總分30分,以得分高低評估心內科護士有關心衰自我護理特定知識的正確率及描述護士對心衰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

      2 結果

      2.1心衰自我護理特定知識的得分情況 心衰自我護理特定知識20題,平均得分為15.25分,正確率76.3%。CCU護士和普通病房護士得分沒有統計學差異(P80%,10個問題正確率在50~80%,1個問題正確率

      2.2心衰相關知識的得分情況 心衰相關知識20題,平均得分為6.75分,正確率67.5%。CCU護士和普通病房護士得分沒有統計學差異(P

      2.3不同層級護士對心衰知識的掌握情況 不同層級護士的心衰知識30題,平均得分為21.8分,正確率72.7%。且各層級護士得分沒有統計學差異(P

      3 討論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心內科護士的心衰知識掌握程度。從表1中可以看出,心衰特定知識正確率偏低的項目涵蓋了心衰的5個主題,這與Albert等的研究是相一致的,從表2中我們分析得出,心內科護士對心衰相關知識的掌握有7項未達到80%,提示心內科護士在指導心衰患者自我護理方面普遍存在不足。有研究顯示:患者心衰知識掌握的多,自理行為能力隨之相應提高[4]。如果患者沒有得到有效、實用的健康教育及指導,要想提高他們的自理行為能力是十分困難的。因此,應對心內科護士進行護理教育及培訓,提高她們的心衰理論知識水平。

      從表3中我們分析得出,低職稱、低護齡護士的心衰知識掌握程度明顯低于高職稱、高護齡護士。因此,還要注重對低職稱、低護齡護士的教育及培訓,提高她們的心衰知識水平,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更實用的健康教育,提高心衰患者的自理能力。而在本研究中使用的評估工具可以為護理培訓計劃提供重要的概念信息。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涉及心衰的診斷、病理和預后等;樣本量偏小,僅為我院心內科一個取樣點,可能會導致數據誤差;由于是匿名調查,有些因素可能會影響總的分數。

      4 對策

      4.1心內科護士掌握的心衰知識應與臨床發展同步 隨著臨床醫學的迅速發展,對心衰護理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心衰相關知識進展快,尤其是它的診斷標準和治療方案。護士不僅要掌握心衰診療護理的最新發展動態,還要把掌握的心衰知識運用到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去,從而提高心衰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

      4.2制定心內科護士專科培訓計劃 護士長應把心衰相關知識及診療護理的發展動態與醫療安全相聯系,并作為科室業務學習的一個重點來抓。科內制定護士??婆嘤栍媱潱才艑H素撠熓占乃ピ\療護理進展的相關資料,如報刊、雜志上的護理動態等,定期組織學習及考核,提高心內科護士的心衰理論知識水平。

      4.3針對低職稱、低護齡護士制定"一對一"帶教計劃 科內高職稱、高護齡護士與低職稱、低護齡護士結對,制定"一對一"帶教計劃,手把手教導心衰相關知識,并實地傳授健康教育的各種方法與技巧。護士長定期進行不同形式的提問或考核,及時反饋護士心衰知識掌握程度及健康教育能力,并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完善帶教計劃。

      4.4把學到的心衰??浦R運用于臨床護理工作中 護士應全面了解心衰患者的自我管理情況,建立健康檔案,有針對性地制定個性化健康教育方案,在患者住院期間為患者提供規范的、連續的、完整的健康指導?;颊叱鲈汉蠖ㄆ谧龊秒S訪工作,了解患者能否遵循并堅持心衰自我管理,特殊的患者可根據需要增加隨訪次數,加強督促,并根據病情變化隨時調整教育方案。

      5 小結

      隨著醫學的發展,健康教育正逐漸被人們所認識和重視,成愛濱[5]等的研究表明:通過有效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對心衰疾病的認知水平,能促使患者配合治療,提高患者就醫及服藥依從性。由于心內科護士??浦R的不足,可能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指導不夠,導致患者依從性差,從而造成心衰再發率和再入院率的升高。因此,要重視對心內科護士,特別是低職稱、低護齡護士的心衰專科知識的培訓。

      參考文獻:

      [1]Michalsen A,Konig G,Thimme W.Preventable causative factors leading to hospital admission with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J].Heart,1998,80(5):437-441.

      [2]Capirotti T.Current concepts and pharmacologic 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 [J].Med Surg Nurs, 2002,11:71-83..

      篇(3)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studies the application of comfortable nursing in cardiology,method and application value.Methods Collected in June 2014 to December 2014 in our heart patients with 300 cases,on the basis of accepting heart care on a regular basis with individualized psychological analysis,given the corresponding basis of comfortable nursing,the environment comfortable nursing,sleep comfortable nursing,comfortable nursing,bowel movement posture,comfortable comfortable nursing,diet nursing,etc.And recorded before and after the comfortable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anxiety,fear,depression and other psychological state changes.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depression after comfortable nursing the patients fell by 25.2%,the incidence of anxiety has fallen by 31.8%,the incidence of fear fell by 27.5%,P values

      Key words:Comfortable nursing;Heart medicine;Application analysis

      近些年來,隨著醫學護理模式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們對護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1]。舒適護理是一種整體的、個體化的、創造性的、有效的護理模式,它使人在生理、心理、社會、心靈上達到最愉快的狀態,或縮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2]。隨著我國老齡化的進程加快,人口老齡化導致患病率升高,尤其是心內科患者越來越多,心血管疾病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嚴重疾病之一[3]。而內科老年患者是一群特殊性的人群,由于患者的病情嚴重、體質虛弱、年齡大等原因對護理有非常高的要求[4]。患者均存在生理、心理2方面不適,而過度的不適和焦慮會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護理學中的舒適是指沒有病痛折磨、精神放松且心情愉悅的良好體驗,任何影響和破壞這種良好體驗狀態的原因都稱為不舒適[5]。因此,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消除患者的各種不適感,是心內科護理工作中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有研究指出舒適護理是整體護理藝術的過程及追求的結果[6]。然而舒適是一種生理和軀體性感受,無法用儀器來測量,這對護理活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本文對2014年6月~12月在我院心內科接受舒適護理的30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將舒適護理在心內科護理中的應用體會進行總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300例患者均為2014年6月~12月入住我院心內科并接受舒適護理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其中男性患者150例,女性患者150例,年齡45~78歲,平均年齡為(60.5±2.0)歲,均為神志清醒患者。

      1.2護理方法 全部患者在接受心內科常規基礎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的心理分析,制定針對性強的護理心理干預措施;所有患者給予基礎舒適護理、環境舒適護理、心理舒適護理、睡眠舒適護理、疼痛舒適護理等舒適護理。護理效果觀察指標:在舒適護理前后,分別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量表)對患者的焦慮、恐懼、抑郁等心理狀態進行評價。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用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P

      2結果

      見表1。舒適護理前后患者的抑郁、焦慮、恐懼癥狀發生情況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3.1.患者不適的因素

      3.1.1生理因素 心內科的患者大多年齡大,發病突然、猝死率極高,生活自理能力差,常處于疼痛、寒冷、呼吸不暢,不良等不舒適狀態。因此,患者容易出現睡眠障礙、煩躁、抑郁、焦慮及恐懼等等負性不良心理從而感到不適。

      3.1.2心理因素 患者病情重,而各種儀器的使用進一步加重患者對自己病情的認知,擔心醫療費用高,愈后效果不好。因此患者常處于擔心和焦慮的不適狀態。

      3.2.舒適護理模式 舒適護理模式是1998年臺灣蕭豐富先生提出的,又稱為:蕭氏雙C護理模式。舒適護理是本著為患者服務的思想,不斷探討摸索研究患者的舒適,使其達到最愉快的狀態,或降低和縮短其不愉快的體驗,真正從心理、生理、社會、精神方面達到舒適的目的,從而促進患者的健康和疾病的康服[8]。護理學中傳統意義上的舒適護理亦被稱為舒適度的干預行為,目的是讓患者身心處于配合治療的最佳狀態,且在整體護理過程中提升護理學科的水平和深化護理學理念。護理人員在做好基礎護理工作的同時,應從各個方面幫助生理及心理缺少健康的患者從新獲得生理及心理等各方面的愉悅感、滿足感及舒適感[9]。

      3.3護理對策

      3.3.1基礎舒適護理 在做好心內科常規基礎護理的同時,身體皮膚的直接感覺和周圍的環境是最直觀的影響患者的生理舒適感的因素。為提高患者的舒適度,首先,護士面對患者時做到精神飽滿、面帶微笑、主動招呼患者以激發其對生活的積極心態;做好口腔護理,防止口腔粘膜破潰,鋪床換被時協助患者翻身拍背,幫助患者咳嗽、排痰,防止肺部感染;仔細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有預見性地防止并發癥的發生。需要注意的是,護士對患者的每一樣護理操作都應盡量做到動作準確輕柔、表情自然和睦,操作過程中要本著對患者關愛的精神,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

      3.3.2環境舒適護理 保持室內環境安靜、清潔整齊,光線柔和,溫度控制在20~22℃,濕度控制在50%~60%。相關文獻報道[10]病房內的色彩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心內科內宜使用淡藍或淡綠色的隔簾有且于減輕患者的憂慮、恐懼、頭痛、發熱、失眠等癥狀。心內科應為患者創造一個舒適安靜的治療環境。病房要定時開窗通風透氣,保證空氣新鮮;光線柔和,與晝夜節律相一致。

      3.3.3睡眠舒適護理 充足良好的睡眠是促進患者康復的重要因素。護士應為患者創造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做好晚間護理,睡前幫助患者用熱水洗腳、聽音樂、喝牛奶、幫助患者蓋被等。盡量減少對患者夜間睡眠的影響,夜間護理治療操作時間要盡量集中?;颊咭蚣膊淼耐纯嗝黠@或精神抑郁容易失眠,可給予適當止痛或鎮痛干預措施幫助患者恢復睡眠或睡眠質量。

      3.3.4舒適護理 根據患者的需求和病情,協助患者取半臥位,每2h翻身拍背一次,按摩骨突及受壓部位,并建立翻身卡,做好記錄。在給患者翻身時,動作要輕柔,避免拖拉患者。協助清醒患者每30min被動活動下肢,以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對介入術后制動患者,護士應經常將手伸在患者腰下進行按摩,以減輕腰背部酸痛,增加舒適感。

      3.3.5排便舒適護理 由于疾病及心電監護的影響,患者必須臥床,應耐心講解床上排便的重要性,保護患者隱私,給予屏風遮擋,及時傾倒排泄物,維護患者自尊,同時飲食中應增加粗纖維的蔬菜,多食新鮮水果,注意補充水分,給予腹部按摩等,保持大便通暢,指導患者床上排便,排便時不能用力,以免加重心臟負擔,甚至引起心臟驟停,養成定時排習慣,對排便困難者可使用開塞路或口服緩瀉劑。

      3.3.6飲食舒適護理 患者飲食應給予低鹽、低動物脂肪、低膽固醇、低熱量、低糖類、適量蛋白質、豐富維生素、清淡易消化、避免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以減輕心臟負荷。切勿飽食,因飽食后,胃部脹滿,可反射性引起冠狀動脈痙攣,造成心肌缺血,誘發心肌梗塞[11]。膽固醇的攝入量不應超過300mg/d,或100mg以下/每千卡總熱量。脂肪不應超過總熱量的30%,減少鈉的攝入,每人的攝入量應首先爭取達到10g/d以下,將來能減至5g/d以下為最好。不飲或少飲酒,量不超過30g/d。戒煙便的。

      4結論

      綜上所述,護理在傳統意義上稱為人性化舒適度的干預行為,而舒適護理是對拓寬護理領域服務的一種展現,它可以用于各種疾病的任何時期和任何患者[9]將舒適護理應用于心內科護理工作中,不僅能明顯減輕患者的憂慮、焦慮、恐懼等不良心理狀態,同時亦能增進護患間的交流,使患者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親切感、信任感和滿足感,從而達到提高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的目的。護土以患者需求為考慮重點,提供人性化的服務,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護理服務理念,順應了現代護理的發展,拓展了護理專業的實踐范圍[12]。把一切為了患者的理念滲透到工作的每一個環節,充分調動了護患雙方在疾病治療護理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醫療護理質量。同時高度敬業精神與責任感是舒適護理的基本要求,在實際的工作中,護理人員不僅關心患者身體上的疾患,還要關注由身體疾患而引發的各種心理反應。利用自己具備的專業知識及服務技巧,為患者解除痛苦,從各個層面上滿足患者的舒適需求,不僅提高患者的滿意度,還激發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對預防并發癥的發生有積極意義,從而提高了護理質量及患者的滿意度,護士也能從患者的贊揚聲中體現自身的工作價值,提高護理人員對職業自豪感。

      參考文獻:

      [1]吳風.舒適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溶栓中的作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08):120.

      [2]張宏,朱光君.舒適護理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1,16(6):409.

      [3]邱愛霞.舒適護理在心內科病房護理中的應用研究及臨床意義[J].藥物與人,2014.4.

      [4]譚曉艷,許超,劉曉虹,郭偉航.個體化舒適護理在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護理2011,(05):44-46.

      [5]彭燕、何先弟、楊秀木ICU患者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對策[J].中華全科醫學、2011、(2)115.

      [46]王芳,韓芳.舒適護理研究新進展[J].中國護理雜志,2006,3(10):9.

      [7]楊莉.舒適護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2004.1.

      [8]邵素云;鮑麗;楊茹;劉巧;王金婉舒適護理在心臟介入治療中的應用[J].中華全科醫學2010.11.

      [9]運懷英,滿力.論舒適護理的美學要求[J].護理人員學雜志,2006,21(5):74.

      篇(4)

      【關鍵詞】 護士 心理健康狀況 分析

      我院是一所小型部隊中心醫院,近年來,隨著軍隊精簡整編,床位編制一再減少,科室設置籠統,臨床科室由內科、外科、五官科、婦兒科、傳染科組成。由于多種原因,傳染科、皮膚科患者均收入內科,有時還兼急診科工作,使內科成為一個多??萍簧淼木C合內科。

      隨著社會的發展,醫學科學模式的轉變,護理工作必須以患者為中心,做好心身護理。由于綜合內科的工作性質及工作氛圍的特殊性,在強調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的今天,護士承受的專業、勞動強度以及人際關系壓力較大,現就綜合內科護士心理狀況影響因素及對策進行分析探討,旨在引起機關部門及領導的重視。

      1 影響綜合內科護士心理狀況的主要因素

      1.1 病種復雜、工作責任重 綜合內科患者來源廣泛,病種復雜。綜合內科護士工作繁重;技術要求高,工作難度大;加上晝夜24小時倒換輪班,使工作和生活沒有規律;護士配備比例相對不足,聘用護士跳槽現象嚴重,導致長期超負荷工作。護士在緊張、繁重的工作中承受著很大的精神、心理壓力,影響其身心健康和工作質量,出現頭痛、睡眠障礙,惡心、厭食、疲乏感等軀體癥狀。

      1.2 防護措施不力 綜合內科護士需經常對未明確診斷的患者進行搶救和護理,其中包括一些處于潛伏期及診斷前期的傳染病患者。即使診斷清楚的傳染病患者,也因無專門的消毒隔離措施和防護設施而使護士暴露在傳染病人之中。我科曾收治的傳染病有艾滋病、甲型肝炎、乙型肝炎、肺結核、狂犬病、細菌性痢疾、恙蟲病、傷寒、副傷寒、斑疹傷寒、瘧疾等;收治的皮膚病有銀屑病、剝脫性皮炎、疥瘡等。因此,護士在自我保護意識缺乏或防護設施、物品不齊備的情況下易造成護患間的交叉感染,對護士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

      1.3 經常接受垂危和死亡的刺激 綜合內科護士經常面對的是急、危、重癥患者,常經歷人間的生離死別。有關人士認為垂危和死亡現象作為一種刺激因素除造成護士的直接心理壓力外,還可產生繼發影響,造成護士產生強烈的情感反應,即對悲傷、生離死別的替換感受,這樣就可能引起護士在精神上極度緊張。

      1.4 與患者及其家屬之間的誤解和沖突 綜合內科是急、危、重癥患者最集中,病種最多、最復雜,搶救和管理任務最重的科室,是搶救重?;颊咦疃嗟目剖?,一些老年患者或重要臟器疾病患者,表面看上去無大礙,而實際上已病情垂危,部分患者病情變化,家屬認為是輸了某組液體或護理措施不及時造成的,誤解和矛盾隨之產生。

      1.5 工作環境嘈雜 劉素貞等[1]認為在諸多影響護士心理健康狀況的因素中,工作性質和環境是最主要因素。來自患者的聲、喘鳴聲、電話鈴聲、床旁呼叫器聲,監護儀報警聲等噪聲;加之經常收到酗酒、農藥中毒、安眠藥中毒等病員,病區環境雜亂,哭喊聲不停,使護士容易產生煩躁、焦慮情緒。

      1.6 缺乏心理培訓 胡敏予等[2]對長沙市650名護士的心理健康狀況和影響心理健康的社會因素進行調查,發現護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護士的心理障礙常表現為軀體化、抑郁和強迫等。國外曾有學者提出采用救治后討論、咨詢方法清除、釋放護士在救治中產生的心理壓力,而不是讓其淤積。但國內尚沒有對護士開展心理輔導和培訓,使之不能采取積極的態度面對和正視壓力,或不能變壓力為動力,其心理健康狀況每況愈下,從而影響工作質量。

      2 綜合內科護士心理現狀

      2.1 身心疲憊 由于長期圍繞大量的危重病人進行護理工作,技術操作難度更大,要求高;基礎護理任務重;病情觀察項目多;醫囑多、變動大而零碎,工作時動作要快,思想高度緊張,特別是夜班只有一名護士時,所有工作一人完成,經常不能按時下班。另外,綜合內科的設置要求護士掌握多??萍膊〉淖o理知識,需要隨時加強學習,以保證服務質量。久而久之,從腦力和體力上處于超負荷狀態,嚴重者甚至發生精力耗竭綜合征或慢性疲勞綜合征。

      2.2 恐懼、無奈 由于長期面對可能存在交叉感染的風險;死亡患者的刺激;患者家屬的誤解;醫師的責備;管理者的檢查等。使護士一進入工作場所就產生一種莫名的恐懼和緊張,但得不到理解和釋放,只能無奈面對。

      3 對策

      3.1 穩定護理隊伍 針對綜合內科護理工作任務重、待遇差、不安全、護理人員不安心的狀況,應對綜合內科護理人員實行政策傾斜,設法改善護士工作條件和福利待遇??蛇M行院內各科室間崗位輪換,增加傳染補助津貼,改善條件、增加防護措施,達到相對的心理平衡。

      3.2 加強對綜合內科護士的心理培訓,釋放壓力 Mitchell等提出急救處理后保持工作人員心里平衡的討論方法,稱為“危重救治后心理咨詢”;Mastey等在總結Mitchell等方法的基礎上,依照角色理論原理,提出進行救治處理后討論的新設想,稱為處置后討論。以上方法,都是采用救治后討論、咨詢來消除、釋放護士在救治中產生的心理壓力的有效方法,以避免負性情緒淤積,而影響護士的心理健康。

      加強對綜合內科護士的心理培訓,通過各種心理輔導和培訓,使護理人員充分認識到自己本職崗位的重要性及其價值,有利于采取積極的態度和正視壓力;在工作中要注意培養自身對應激的適應和應對能力。

      3.3 取得管理層的重視和參與 有學者認為,提高管理者的支持是影響個人工作滿意感和心理健康的有效方式[3]。因此,管理者應經常傾聽護士的心理感受和工作中的壓力,及時進行安撫、反饋,并針對具體情況和問題及時采取解決措施;定時安排護士休假;組織豐富的文藝活動,使他們身心得到休息,更好地投入到新的工作;指導護士自我放松,如想象一種輕松愉快的情景,令自己置身于其中,產生意想不到的放松效果。

      參考文獻

      篇(5)

      心血管內科是高風險的??浦?,心血管內科疾病具明顯??铺攸c, 心血管內科疾病病情變化,具顯著的突變性、多變性特點,往往來勢兇險,且大多屬于慢性病,病程長,易復發,治療效果常不明顯或緩慢。病人長期受疾病折磨,患不同疾病處于不同病程的病人會出現不同的心理反應。如心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發作時,因劇烈疼痛、胸悶、氣急、心悸等不適,病人易產生瀕死感、恐懼、焦慮、絕望,等復雜的負面心理反應,易使病情惡化,更易引發醫療糾紛。心血管內科護士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術,更需要有很高的情商,才能妥善處理各種臨床護理問題,以取得患者及家屬的信任和配合,促進疾病康復,切實提高患者就醫滿意度。因此,加強心血管內科護士情商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并且刻不容緩。

      護理人員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 ,使情緒不受影響 ,尤其是遇到難處理的病人 ,如何在短時間內取得病人信任 ,快速準確地評估病人病情 ,確定護理方案 ,通俗明了地解釋病情 ,取得病人的配合和支持 ,這些都是與高情商分不開的。通過實踐證明 ,護士的情商高低對護理工作可產生直接的影響。

      1、 情商的概念

      情商是非智力因素的總和,表現為一種優秀的素質和潛能,與后天的學習和培養密切相關。1995年,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丹尼爾.戈爾曼明確提出:情商不同于智商,它不是先天注定的,而是可以從學習中獲得的,他把情商分為5個方面:(1)認識及覺察個人情緒的能力(2)妥善處理個人情緒的能力(3)自我激勵的能力(4)認知他人情緒的能力(5)人際關系的管理能力。[1]高情商的人能正確認識自己,明白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揚長避短;能理智地控制自己,心理素質過硬,抗挫折能力強;用知識不斷充實自己,為目標堅持不懈努力奮斗;最重要的是,能設身處地理解別人,處理事情周到得體,語言表達能力強,有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組織協調能力,臨危不亂,有效化解人際矛盾糾紛,規避風險。

      2、 情商的培養是改善護患關系的需要

      所謂的護患關系,是護士與患者在醫療護理活動中形成的一種幫助與被幫助的人際關系。這是護理行為中最主要的人際關系。護患關系需要的是感情上的交流與溝通,是相互間的理解和行動,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能。護士情商就是護士在護理實踐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智慧、智能,在護患溝通和為病人護理、治療及康復時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和修養。[2 ]因此,護士只有不斷提高自己控制及分辨個人與患者的感受和情緒的能力,并運用這種能力來指導自己的思想與行為,才能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

      3、 影響心內科護士情商的因素

      3.1、護士的身心健康狀況不佳:護理隊伍中,知識學歷低于醫生,工作環境也存在大量的緊張因素,如倒夜班、工作超負荷、報酬不公、人身危險等,同時護士角色復雜,除在醫院的諸多角色外,在家還要當好丈夫的妻子,婆婆的好兒媳,孩子的好母親等角色,當長期處于高壓力下,心理失衡而焦慮不安時,其調控情緒能力就會下降,這時情商會較低。

      3.2、護士的職業心態有偏差:護理工作是一項很辛苦而又瑣碎的工作,是高風險高壓力的工作,且夜班多、工作量大、社會地位低等,少部分護士基于以上原因不安心護理工作,這是職業心態有偏差造成的。這種消極情緒常常會導致行為,進一步致護士工作興趣低,故情商低。

      3. 3、處理人際關系能力不足:護士要與各類不同的人打交道,如醫生、同道、領導、病人及家屬、醫技人員、后勤人員等,因此人際關系干擾因素多,加之工作的繁忙與勞累,往往易發生沖突行為。尤其是常會遇到身心失衡,求醫心切病人的某些沖動言行,甚至是患者及家屬的辱罵和毆打時,不能保持冷靜、平和的心理,情商低致沖突升級。

      3.4、護理管理者的認識不足: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長期以來存在一種錯誤認識,認為學歷、知識、能力三者相等,強調學歷、職稱,而不注重全面素質的提高和優化。其實,能力、學歷知識是不能劃等號的,過分強調職稱、文憑,過分強調“智”必然會忽視“情”。

      4 心內科護士情商自我培養的技巧

      4.1 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 護士要努力養成良好的性格,保持樂觀、怡靜、愉悅的心境,用積極情緒感染和影響患者及周圍同事,不把消極情緒帶入病房。

      4.2 正確把握自己的情緒? 護士經常面對身心失衡、求醫心切患者的情緒沖動,工作繁重、緊張,如果護士本身性格特征較內向或情緒易激動,則易感到身心疲憊而對工作失去信心,甚至將情緒轉嫁于患者。所以,護士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情緒特征,學會控制情緒、自我調節、自我安慰的方法,尋找正確的壓力釋放渠道,提高對失敗、挫折的承受能力。穩定的情緒和良好的性格不僅是做好護理工作的保證,還可維護護士社會角色的自豪感,提高人們對護理工作社會意義的認識,是情感施展的基礎。[3]

      4.3 深刻地感知他人情緒? 護士的基本素質是善解人意并關心理解他人。培養感知患者情緒的能力,首先須有接納患者的意識;其次有意識地感受并理解患者的喜、怒、哀、樂;另外,在實際工作中,還要培養感知患者情緒的能力。在護理工作中,當與患者發生沖突和誤解時,當事人如能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更容易了解對方的初衷,消除隔閡,這眾設身處地、將心比心的做法,對改善護患關系,減少護患矛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4 以健康的心態正確對待工作的得與失 護理工作需要一定緊張度,但緊張超出平衡則可達到危險的臨界點。壓力大時應及時放松身心,合理地宣泄,可向親近的人傾吐心聲,以獲得心理上的輕松和滿足;另外培養多種興趣愛好,以陶冶情操、開闊胸襟、消除不良情緒。高情商者往往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表現為:在淵博知識基礎上的自信力、良好的心理素質和人際關系協調能力。高情商的護士在護理工作中往往得心應手,處理各種問題游韌有余。

      因此心內科護士高度認識情商培養在護理職業生涯中的重要性,對在心內科的護士要加強情緒輔導課,不斷培訓強化心理健康維護,作好情商的自我培養,全方位加強心內科護士情商的培養,努力提高護士素質,建立和諧護患關系,提高滿意度,以達到提高護理質量,保障護理安全,促進患者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篇(6)

      心血管內科主要為了診治心血管疾病而專門設置的臨床科室,主要診治有高血壓、心肌梗塞、心絞痛、心力衰竭、心肌炎、心肌病、心律失常、猝死等心血管疾病[1]。該科室危重患者多、病情反復且變化快,基于該科室的特點,護理人員較其他科室的具有較大的心理壓力,尤其為新入的護士,為了進一步分析了解影響心血管內科新護士焦慮原因分析及對策,特選取在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間莆田市三家三甲醫院(包括莆田市醫院、莆田學院附屬醫院、93總院附屬第一醫院)新入心血管內科71名護士進行調查分析,調查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調查了三家醫院在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間新入心血管內科共71名護士,均為女性護士,年齡在18-2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1.35±1.47歲;護士工作年限在0.2-3年之間,平均工作年限為1.63±0.24年;分析護士的教育程度,15名為本科,56名為大專。1.2 方法

      采用特質焦慮量表得出新護士的特質焦慮評分。該表主要用來描述作為一種人格特質且存在個體差異的、穩定性的焦慮傾向。該表包含20項內容,每項評分在1-4分之間,所選取的新護士依據自身的狀況選擇合適自己的分值,之后將每項的分值累計在一起就為特質焦慮評分[2]。

      對所選取護士進行問卷調查研究,制作問卷調查表格內容包括年齡、教育程度、工作年限、對工作喜歡程度幾項內容,從而充分了解新護士的心理狀況。本次研究中,共發放75份問卷,收回71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4.67%。為了確保問卷的真實性,本次調查中,采用不記名的方式進行。并在所選取的新護士進行答卷時,詳細的對她們講解答卷的具體要求,并在新護士答完之后有相應的工作人員隨機調查護士的心理狀況。

      1.3 統計學處理

      本組采取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資料,其中,計量資料之間采用t檢驗進行,組間對比資料采用X2進行檢驗,P

      2 結果(見表1)

      3 討論

      新護士的教育程度越低、對工作的喜歡程度越低,護士的特質焦慮評分也就越高。通過本次研究調查得出,心內科新護士在工作中出現的焦慮程度顯著高于普遍人群的。

      心血管內科新護士對于該科室護理工作的喜歡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其焦慮心理狀況。通過本次研究得出,非常喜歡該項工作的護士,其特質焦慮評分為42.28±17.54,一般喜歡該項工作的護士,其特質焦慮評分為43.76±7.86,不喜歡該項工作的護士,其特質焦慮評分為55.24±9.67。對比她們的特質焦慮評分,可以顯著得出對該工作的喜歡程度決定護士的焦慮情緒,非常喜歡該項工作的護士,其焦慮程度明顯低于不喜歡該項工作的護士的特質焦慮評分 。基于這種現象的出現,醫院相關管理人員可以通過對新入心血管內科的護士,開展相應的愛崗敬業教育, 加強新護士??婆嘤?,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

      參考文獻

      篇(7)

      重癥監護室內的新生兒往往是早產兒,具有體重低、呼吸困難和免疫力低下等特點。由于新生兒身體抵抗力較差,因此在護理過程中,醫院感染的風險較高。一旦新生兒出現感染癥狀,則會加重病情,甚至有生命危險。因此,針對產科重癥監護室內的新生兒,應探討其可能引發感染的高危因素,并采取多種手段預防感染[1-2]。本文根據我院產科重癥監護室收治的新生兒進行分析,以探討新生兒感染的高危因素。

      1 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產科重癥監護室收治的新生兒936例,根據是否發生感染進行分組。其中,感染組新生兒92例,住院時間超過36h,日齡小于25d,全部符合感染標準并已進行確診。非感染組844人,住院時間

      1.2觀察指標

      對感染組和非感染組新生兒的日齡和住院時間進行記錄和分析,并進行入院診斷。觀察兩組新生兒的胎齡、出生體重、窒息情況、腸外營養、機械通氣和羊水污染情況,進而分析新生兒感染的高危因素。

      1.3細菌培養方法

      新生兒進入重癥監護室后,對所有新生兒進行細菌培養。具體應做到四點:第一,采集呼吸道分泌物并進行細菌培養。第二,采集股靜脈血液進行培養。第三,利用無菌棉簽沾取皮膚黏膜分泌物進行培養。第四,初次尿檢異常則進行尿液標本培養。

      1.4判斷標準

      1.4.1感染判斷標準

      在明顯的感染臨床癥狀。如新生兒存在上述指標任意一項,并同時伴有第四項,則可判斷為感染。

      1.4.2新生兒體重和胎齡分類

      在體重方面,低體重新生兒的體重

      1.5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當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P

      2 結果

      對產科重癥監護室內兩組新生兒的感染高危因素進行分析,結果顯示,感染組新生兒的小于胎齡率、較低出生體重率、胎齡≤37周率、羊水污染率、窒息率、腸外營養率和機械通氣率分別為15.22%、45.65%、45.65%、10.87%、27.17%、59.78%和15.22%。非感染組的比率分別為9.48%,3.67%,3.67%,18.36%,10.43%,31.16%和1.78%。兩組的出生體重較低新生兒數量、較低胎齡數量、新生兒窒息數量、腸外營養數量和機械通氣數量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總結

      由于新生兒剛剛出生,機體發育不夠成熟,臟器功能性較弱,容易遭受細菌和病毒的侵襲,尤其是產科重癥監護室內的新生兒,體質較正常新生兒更弱,因此極易遭到感染[3]。新生兒感染的發病速度較快,病死率較高,所以如何預防新生兒感染成為醫護人員關注的重點。

      以往研究顯示,重癥監護室內新生兒感染革

      蘭陰性菌較多。隨著抗生素使用率的提高,耐萬古霉素腸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感染率也有所提高[4]。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感染的主要途徑為呼吸道感染、血液感染、泌尿系統感染和皮膚黏膜感染。肺部是主要的感染部位,原因在于對新生兒進行急救時需要氣管插管并借助呼吸機進行呼吸,同時新生兒無法自主咳嗽,呼吸道內分泌物難以排出,因此易發生呼吸道感染進而影響肺部[5]。

      在本研究中,對產科重癥監護室內兩組新生兒的感染高危因素進行分析,結果顯示,感染組新生兒小于胎齡率、較低出生體重率、胎齡≤37周率、羊水污染率、窒息率、腸外營養率和機械通氣率分別為15.22%、45.65%、45.65%、10.87%、27.17%、59.78%和15.22%。高于非感染組的各項因素比率。而兩組的出生體重較低新生兒數量、較低胎齡新生兒數量、新生兒窒息數量、腸外營養新生兒數量和機械通氣新生兒數量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新生兒重量、胎齡、窒息、腸外營養和機械通氣都是導致產科重癥監護室內新生兒感染的高危因素。醫護工作者應對這幾項情況提高重視,預防新生兒感染。

      參考文獻:

      [1]王輝.胎膜早破伴新生兒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15(42):3498-3499.

      [2]黃新香.胎膜早破伴新生兒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06(09):32-33.

      篇(8)

      當代已步入信息化社會,人們的工作日益忙碌,生活節奏不斷加快,消化系統疾病患者日益增多。且該病一般都具有較強的傳染性,癥狀復雜多變,病程延續時間長,表現出緩慢特點,護士在對該類患者進行護理或與其接觸過于密切時對身體健康存在一定安全隱患,因此該科護士具備較大的職業風險,此風險對于護士的身體狀況影響很大。那么護士面臨這種風險究竟有什么樣的具體表現,可采用何種方式避免?,F筆者將對此問題進行相關探究。

      1、護士潛在風險之具體表現

      1.1、病毒細菌的感染

      患消化系統疾病的患者相對其它疾病的患者來說,其傳染性較強,因為在該類患者的大便、小便、口中嘔吐物、血液以及引流液中的各種病毒細菌的含量都較其它疾病要高。而該科護士在護理過程中無法避免和患者接觸,尤其是和該類患者的以上污染排出物接觸的機會很多,此時如果護士自身處于亞健康狀態,很容易被患者污染排出物中的各種病毒細菌感染,從而導致身心健康受到極大影響。

      1.2、針扎感染

      護士在工作中經常要運用針頭注射藥品,稍不注意可能被針刺傷,而針頭上往往帶有各類疾病患者留下的病菌,因此護士是針扎感染的高危人群。在英國每年有近四十萬護理人員被針刺傷;該國二00六年至二00九年一共有五十六名護士被HIV感染,十四名護士可能感染HIV。截止二00一年底在英國已經可以確定在二十四名被感染HIV的護士中有二十名是因為在使用注射針頭時皮膚被刺傷感染的,占感染總數的百分之八十三點四。而消化科護士被針扎感染的幾率較其它護士要高,因為該科患者血液的病毒細菌含量都較其它疾病患者要高。

      1.3、治療藥物及治療儀器的負面影響

      治療消化疾病藥物的氣味如長期彌漫在空氣將會對人體造成極大負面影響,尤其是一些化學類藥物對人體健康傷害更大。而消化科護士整天都在病房中,無法避免這些藥物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長此以往將導致身體健康受損。此外一些檢查消化系統疾病的檢測儀器對護士的身體健康也會造成影響,譬如對患者的進行胃腸鏡檢查后一般都要運膠醛、碘酊以及二氯異氰尿酸鈉等消毒劑進行全面消毒,而這些消毒物質對護士的皮膚及眼睛將會造成很大刺激,引發呼吸道疾病,甚至對神經系統和消化系統也將產生不良影響,可謂百害無益。此外,在當前各醫院消化科往往有較多的監護系統,監護系統中的射線將會使人體的免疫力大為下降。而該科護士因為工作需要無法避免和上述物質接觸,因此身體會大為受損。

      1.4、消化系統疾病患者日趨增多的壓力

      在前言中已闡述當前社會競爭日益激烈,人們生活節奏加快,精神長期處于緊張狀態,從而導致消化系統疾病患者日益增多。此外,該類患者被搶救的情況較為常見。因而導致該科護士人員不足,工作任務繁重,精神壓力較大。而心理壓力的增大致使不少護士情緒波動較大,容易煩躁,從而增加了與患者之間發生口角或矛盾的機率,最終導致負性情緒處于惡性循環的狀態,使人疲憊不堪。

      2、潛在風險因素探析

      2.1、病毒細菌過于集中

      消化科護士感染病毒細菌的幾率之所以相對其它科室較高,主要有以下三個因素:該科患者有不少都帶有肝炎病毒;在對細菌性感染胃腸道患者的大小便以及嘔吐物進行處理時出現失誤;和患者含有病毒的待檢血液接觸時間過長。

      2.2、職業技能及經驗匱乏

      在上文中已闡述消化科護士的工作量繁重,身心長期處于疲憊狀況,工作時容易分神,從而導致在給病人進行治療時發生針刺事件。而針刺事件的發生和護士的專業技能和性格有很大關系,一般被刺的護士都是性格上急于求成,工作態度馬虎且職業技能、經驗匱乏的。而相比之下,那些專業技能較高,經驗豐富,性情緩和,工作態度一絲不茍的護士在治療中被針刺傷的機率很低。

      2.3、連續工作導致身心俱疲

      當前消化系統患者日益增多,而護士卻非常缺乏,且患者的要求不斷增加,二者融為一體令廣大護士疲憊不堪,從而導致自我保護意識薄弱,經常在無意之中因為一句不當言辭引起患者及家屬的不滿,更有甚者導致嚴重的糾紛矛盾,這些因素在無形中增加了護士的心理壓力。

      3、應對措施

      3.1、防止病毒細菌感染

      鑒于當前消化疾病患者攜帶的病毒細菌較多,可實施嚴格的防病毒細菌措施,建立必要的病毒細菌監控網。各科室必須嚴格執行相關科室的防病毒細菌感染制度。此外,醫院還須定期對護士進行職業技能以及自我保護意識培訓,采取積極措施凈化病房內外的環境,對傳染性極強的消化疾病患者采取嚴密的隔離措施。護士在護理病人前須對不同患者的狀況進行合理估計,嚴格按照安全程序操作,譬如對肝昏迷且又極不配合的患者進行救治時一定要戴上消毒手套以及口罩,防止被細菌病毒感染。

      3.2、不斷提高護士對危害的警惕意識

      消化科護士在護理患者時,隨時都有可能面對各種危害,對此須增強防范意識。譬如上文中提到的針刺傷對護士的健康危害性較大。因此護士在治療中使用針頭時一定要謹慎小心,倘若被含有病菌的針頭刺傷須及時進行處理,把傷口處的血盡量擠出,再用碘酊對傷口反復消毒,最后進行包扎。條件如果允許的話,可進行血液檢測,以防萬一。護士在處理含有病毒的針頭時,一定要放在硬性防水盒中,并作標記。使用針頭一定要用單手套入針帽,讓針尖和身體方向相背離,在治療中操作時不要求快,過于急躁,而應沉著冷靜,以避免針刺事件的發生;丟棄針頭時也不能過于大意,防止意外針刺。在科室內部還可建立針刺登記報告制度。

      3.3、防止化學藥品的影響

      因為不少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的藥物都是化學藥品,對人體皮膚和呼吸系統刺激很大。因而,護士在接觸到這些藥物時一定要戴上手套和口罩,避免皮膚和呼吸系統受到刺激。同時還應提高使用藥物的技巧,防止化學藥物四處彌漫及噴射,條件允許的話科室還可安裝空氣消毒設備。另外,護士還應不斷加強體育鍛煉,增強營養,以此提高身體抗擊病毒的免疫力。

      3.4、學會放松

      該科護士工作壓力大,應學會放松自己,勞逸結合,緩解精神上的壓力;醫院還應鼓勵廣大護士參與各類專業技能培訓,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以便在工作中能從容面對各種意外事故。

      參考文獻:

      篇(9)

      惡心與嘔吐是消化內科疾病的兩種常見的臨床癥狀,同時也是造成患者不適的兩種主要癥狀。在臨床消化內科的護理中,應給予患者惡心、嘔吐的針對性護理,緩解患者的臨床不適感,提高治療預后。本文回顧分析我院收治的消化內科患者的臨床護理過程,探究針對于惡心、嘔吐癥狀有效護理措施,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分析我院在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88例消化內科惡心、嘔吐患者的臨床護理過程。根據其護理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為44例。對照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9例;年齡15~73歲,平均(38.74±4.69)歲;消化性潰瘍14例、急性腸炎12例、痢疾8例、胃炎6例、其它4例;學歷:高中以下17例、高中以上27例。觀察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15~71歲,平均(37.64±4.57)歲;消化性潰瘍13例、急性腸炎11例、痢疾10例、胃炎6例、其它5例;學歷:高中以下18例、高中以上26例。兩組患者均出現不同程度惡心、嘔吐癥狀,經統計學分析,兩組一般資料差異較小,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該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包括心理護理、健康教育、飲食護理、環境護理及藥物護理,均按照常規的消化內科護理流程、模式、方法進行護理。

      1.2.2觀察組 該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接受針對于惡心、嘔吐癥狀的護理,具體如下:①心理護理:在患者出現惡心、嘔吐情況時,向患者強調惡心、嘔吐是消化內科疾病的正常癥狀,接受相應的治療均可消除癥狀,消除患者的緊張、焦慮,提高治療信心;②健康教育:采用資料與面對面講解的方式向患者及家屬說明惡心、嘔吐癥狀的出現原因及治療方式;向患者說明治療惡心、嘔吐的常規用藥及用法等,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③病情觀察護理:觀察患者的惡心、嘔吐情況,分析嘔吐物質并做好相關的記錄;觀察患者心跳、呼吸、血壓、脈搏等,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向醫生報告并采取相應的措施;④環境護理:保持患者病房的良好通風,清潔空氣,溫度控制在26°C以上,患者嘔吐后及時清理嘔吐物并做好相應的消毒工作;定期更換、消毒患者的床上用品。⑤護理:在嘔吐時指導患者采取側身、彎腰的姿勢,并在嘔吐后指導患者清潔、消毒口腔;休息時采取側臥位并靠近床沿,方便患者及時嘔吐的同時避免嘔吐物誤吸。⑥飲食護理:患者在嘔吐后,給予其適當的鹽水飲用,清潔腸胃;飲食采用少量的方式,以易消化、清淡的流質食物為主,避免油膩、辛辣的食物。⑦用藥護理:如為活動無耐力患者則給予其適量的止吐藥;如患者為體液不足則給予患者體液補充,保持水電解質平衡;如為進食困難患者則給予其營養液口服,保持患身體機能。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均由通一組具有豐富臨床護理經驗的護理人員來進行。

      1.3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在護理期間的嘔吐發生次數、嘔吐消失時間、惡心消失時間、住院時間;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由患者對滿意、基本滿意及不滿意3個評定標準進行評定,護理滿意率=(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處理 本文中的數據資料均采用SPSS 19.0軟件系統進行統計學分析。以 的形式表示嘔吐次數等計量資料,t檢驗結果;以%的形式表示護理滿意率等計數資料,χ2檢驗結果,P

      2 結果

      2.1癥狀消失情況 觀察兩組患者的惡心、嘔吐消失情況及住院時間,發現觀察組患者嘔吐次數、嘔吐消失時間、惡心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護理滿意度 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情況進行分析,對照組滿意12例、基本滿意24例、不滿意8例,護理滿意率為81.82%;觀察組滿意14例、基本滿意28例、不滿意2例,護理滿意率為95.45%。兩組護理滿意率差異較大,有統計學意義(χ2=4.06,P=0.04)。

      3 討論

      在消化內科疾病的臨床治療中,頻繁的惡心、嘔吐不僅會造成患者的緊張、恐懼,還會帶來嘔吐物誤吸、肺炎等的威脅,影響患者的臨床康復[1-2]。因此,在消化內科疾病的臨床護理中,除了要給予患者常規的護理之外,還有對于與患者的惡心、嘔吐癥狀給予針對性護理、患者惡心、嘔吐的不適感,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針對于出現惡心、嘔吐消化癥狀的內科疾病患者,通常需要給予其針對性的心理、環境、、飲食、用藥護理及健康教育[3]。對性心理護理,針對于患者對于惡心、嘔吐癥狀的緊張、焦慮,幫助患者采取積極、樂觀的態度接受臨床治療;環境護理則以舒適、安全為主,及時清除嘔吐物,避免細菌的滋生;飲食護理則以保護患者的腸胃粘膜,避免腸胃道不良反應為主;護理,指導患者爭取的嘔吐姿勢,避免在嘔吐過程中出現危險事件,同時也緩解患者嘔吐時帶來的不適感;藥物護理,針對于不同程度的惡心、嘔吐癥狀患者給予其相應的營養液、止吐藥等的對癥治療,實現止吐的目的[4]。針對于惡心、嘔吐消化內科疾病的臨床護理以止吐、改善患者腸胃道功能為目的給予其針對性護理能夠有效的消除患者惡心、嘔吐癥狀,縮短臨床治療時間,獲取患者對臨床護理的認同。開展消化內科疾病患者惡心、嘔吐癥狀的臨床護理,有利于加強患者臨床護理細節的控制,提高臨床護理的質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嘔吐次數(5.81±1.31)次、嘔吐消失時間(3.23±1.15)d、惡心消失時間(4.02±1.08)d及住院時間(5.21±0.66)d均少于對照組的(7.43±1.24)次、(4.62±1.20)d、(5.34±1.15)d、(6.83±0.83)d,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針對惡心與嘔吐患者開展消化內科護理有利于縮短患者的臨床治療時間、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孟芳菲,李真.惡心與嘔吐患者的消化內科護理措施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16):199-200.

      篇(10)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觀念的轉變以及法律意識的增強,人們對醫療的需求和期望也不斷提高,使得醫療糾紛也不斷增多。心內科的病種復雜,疾病變化快,相關診療技術發展迅速,其護理工作也具有特殊性,進而導致護理風險伴隨著整個醫療活動的全過程,發生護理糾紛的幾率也隨之增加[1]。現就近5年來心內科護理過程中發生護患糾紛的原因及相應的防范措施分析總結如下,有效避免護患糾紛的再次發生。

      發生原因

      護理人員因素:①法律意識淡薄,服務觀念滯后:對于多數護理人員來說,普遍缺少相關的醫療法律安全教育,對臨床上潛在的法律問題認識不足,不注重用法律法規約束自己的言行,不懂得患者就醫所享有的權利,不認真履行告知制度,難免會引起護患糾紛;加上個別護理人員的工作經驗不足,其法制觀念、安全意識達不到社會及人們對護理服務質量的要求。有些護士還沒有完全適應現代的醫療模式,未樹立其“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觀,工作中缺乏主動性,積極性,服務態度差,甚至出現差錯事故,導致護理糾紛的產生[2]。②責任心欠缺:護士的責任心不強、工作不細心是發生護患糾紛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護士未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及“三查七對”規章制度,尤其是對危重患者床頭交接班較為倉促,巡視病房不及時,對病情變化觀察不仔細,醫囑查對不認真,這些都是導致護理糾紛的主要原因。③業務水平不高:心內科的診療技術日新月異,部分年輕護士臨床經驗不豐富,專業知識不熟練,未能及時掌握新理論、新技術、新護理方法,對患者的異常情況未能及時識別或做出正確反應,對除顫儀、監護儀等醫療器械的操作不夠熟練,在搶救患者時,其應急能力較差,對患者的搶救帶來諸多不便,有時會直接延誤治療和搶救時機,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這必然會引起護患糾紛。④護患溝通不夠:患者入院后,往往要進行一些輔助檢查,有的甚至要反復檢查,患者及家屬有時不太理解。護理人員應耐心向患者或家屬說明各項檢查的目的和必要性,檢查時的注意事項,以取得患者的配合。由于部分護士不能和患者及家屬進行有效溝通,沒有對其護理行為履行告知義務,對患者提出的問題未能耐心解釋,對新入院的患者進行健康宣教不夠,這些也是導致護理糾紛的原因之一。

      患者因素:心內科的病種復雜,疾病變化快,很多種疾病比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隨時都有可能出現生命危險。如果此類患者執行醫囑的力度不夠,對疾病產生輕視心理,擅自離開病房和醫院或者請假不按時返回,這些均能導致患者的疾病發作,存在較高的風險性。

      病房因素:病房環境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大因素,由于心內科病房床位較為擁擠,有時還會在走廊之間加床,地面濕滑容易摔倒,醫源性噪音較大等,這些均容易引起患者的情緒改變,尤其在夜間進行治療操作時,開燈會影響到患者的睡眠,這些都會引起患者的不滿,必將引發護患糾紛。

      防范措施

      強化法律意識,轉變服務觀念:護理人員應加強對相關法律知識和各種規章制度的學習,增強法制觀念和職業責任感,做到警鐘長鳴,使護理人員學法、知法、懂法、守法,并能在發生醫患糾紛時采用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權利。同時適應當前醫學模式轉變,主動轉變服務觀念,提高服務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宗旨,變被動為主動服務,從內心深處體貼患者,以求在激烈競爭的醫療市場中贏得患者的信賴,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3]。

      提高業務水平,加強責任心:高度的責任心、敏銳的觀察力、過硬的技術、及時果斷的處理是架起患者對護理人員理解與信任的橋梁。應強化護理人員理論知識的學習及專業技能的培訓,尤其是加強對新上崗護士的業務培訓,鼓勵護理人員參加自學考試和業務進修,加強基本功訓練,組織護理知識和操作比賽,提高護士的應急能力,進而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

      加強護患溝通,提高服務質量:護理人員要講究語言的藝術性與技巧性,在護理工作中,使用文明的語言和患者進行溝通。護士的形象、舉止、穿著要得體,說活語氣要平和謙遜,絕不能語調生硬,敷衍了事。護士要調整好自身的心態,每天以飽滿的熱情對待患者,給予患者更多的人文關懷,以實際行動來感召他們,以提高患者及家屬對我們的理解與信任。對患者要有高度的同情心,真正地做到接待患者熱心,護理工作細心,解釋工作耐心,接受意見虛心。

      改善病房環境,滿足患者需要:加強病房環境及設施的建設,定期檢查、維修和保養,加強保潔人員的管理,保持病房清潔、地面干燥,對濕地應有明顯的防滑標志。病房應定時通風并及時清掃,定期進行消毒、滅蟲工作,做到病房設施齊全、空氣清新、地面干燥清潔。病房內設置流動宣傳板,對某些常見疾病及其防治知識進行宣傳、講解。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患者要求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護理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護士作為提供醫療服務的主體,護理工作直接關系到醫院的形象、聲譽、經濟效益。心內科是臨床上的高風險科室,因此,應加強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轉變服務觀念,提高業務水平、加強責任心,加強護患溝通、提高服務質量,改善病房環境、滿足患者的需要,有效減少護理糾紛的發生。

      參考文獻

      篇(11)

      【關鍵詞】 心血管內科護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8183(2013)11-0156-02

      心血管疾病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本次研究特就心血管內科護理的不安全因素及應對護理措施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擇100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間在我院心血管內科進行治療的患者,其中,女性患者占46例,男性患者占54例,患者年齡范圍居于42至17周歲,年齡平均值為(61.4±4.6)歲。21例冠心病患者,17風濕性心臟病患者,14例心肌炎患者,18例心絞痛患者,30例心肌梗死患者。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每組各有50例患者,兩組患者病情、性別、年齡等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護理方法: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在此護理基礎上分析護理不安全因素并采取防范措施對觀察組患者加強護理。

      1.2.1護理不安全因素

      1.2.1.1護理因素:護理人員責任感不強,缺乏護理安全意識,護理工作中存在諸多問題,無法及時識別潛在的護理風險;工作態度不嚴謹,配藥時不認真核對導致藥物劑量或者配伍出錯;沒有準確及時地對患者的病情變化、用藥情況以及護理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記錄;護理工作安排不合理,護理人員工作強度過大[1]。

      1.2.1.2患者自身因素:患者缺乏治療積極性和護理配合度,不認真遵守醫院規定和醫囑進行治療。

      1.2.2防范對策

      1.2.2.1強化安全護理觀念:對全部護理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不斷提高其責任意識和安全意識。積極推動各項規章制度的健全,建立和完善護理糾紛處理和索賠程序,使護患雙方利益得到良好維護。成立護理質量監控小組,推動護理工作的有序進行,降低護患糾紛發生率。

      1.2.2.2規范護理流程:對護理流程進行統一和規范,對護理記錄的書寫進行規范和監督;由年資較高的護理人員帶領年資較低的護理人員,同時加強對各種護理器械使用的培訓和考察;鼓勵護理人員進行培訓以使專業素質和技能不斷得到提高[2]。

      1.2.2.3加強護患交流:經常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向患者講解病情以及治療方面的相關知識,關心、體貼患者,增強患者的信任感,同時提高治療積極性,減少護患糾紛的發生率[3]。

      1.3觀察指標: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和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進行比較和分析。

      1.4統計學方法:本次研究中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的專業性軟件為SPSS11.0,采用t檢測計量資料,采用x2檢驗計數資料,若P

      2 結果

      2.1兩組患護理滿意度比較:對照組34例患者對護理質量滿意,占68%,7例患者比較滿意,占14%,9例患者不滿意,占18%,護理滿意度為82%;觀察組39例患者對護理質量滿意,占78%,9例患者比較滿意,占18%,2例患者不滿意,占4%,護理滿意度為96%。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患者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2例患者投訴,占4%,3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占6%,2例患者由于設備不良引發問題,占4%,1例患者存在用藥問題,占2%,不良事件發生率為16%;觀察組沒有患者投訴,1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占2%,沒有患者由于設備不良引發問題,2例患者存在用藥問題,占4%,不良事件發生率為6%。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心血管疾病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的發病率,病情發展迅速,嚴重威脅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在對患者進行對癥治療的同時必須進行護理干預,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分析護理不安全因素并采取防范措施對患者加強護理能夠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療積極性,取得更加理想的治療效果。

      本次研究中,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82%,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6%,對照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16%,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6%,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度以及不良事件發生率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偷窥熟女高潮精品视频| 日韩精品区一区二区三VR | 国产精品伦理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视频网|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瑜伽| 久久99热狠狠色精品一区| 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蜜| 久久精品草草草|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AV影院| 污污网站国产精品白丝袜|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一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免费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亚洲精品免费观看| 99久久这里只有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国产亚洲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在线精品无码字幕无码AV|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白浆久久69|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vr|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99|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香蕉网| 久久性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黑森林|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麻豆 | 国产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66热人妻偷产精品9| 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