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支氣管感染的治療方法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中圖分類號] R7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04(a)-0127-02
難治性肺炎患兒常見原因是感染,尤以耐藥菌感染為主,其次為發育異常。經纖維支氣管鏡下肺泡灌洗治療并采集標本做病原學檢查,針對結果,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并配以適當護理,療效顯著,對于預防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本研究主要總結本院實施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治療小兒難治性肺部感染的護理經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在纖維支氣管鏡下實施肺泡灌洗術的患兒60例,隨機分為兩組,各30例,其中觀察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0.5~12歲,平均(3.2±0.8)歲,體重8~45 kg,平均(15.3±1.6)kg;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0.5~11.5歲,平均(3.4±0.7)歲,體重8~42 kg,平均(15.6±1.5)kg,兩組患兒性別、年齡及體重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所有患兒術前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嚴格禁飲禁食,請麻醉醫師會診后指導術中麻醉處理,其中對照組則實施常規護理,如心理護理、術中操作醫師配合、術后護送患者等;觀察組使用本研究護理干預方法,如完善術前準備、加強生命體征的監測、術中嚴格控制灌洗液溫度和吸引負壓壓力等,并加強整個圍術期患兒及其家屬的心理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2.1 術前準備 氣管肺泡灌洗前訪視時,護理人員應詳細了解患兒病史,仔細閱讀X線胸片,準備好搶救器械及急救藥品,檢查患兒的生命體征及血氣分析情況[2]。每天工作前常規檢查急救藥品和設備的完整性,術前一天囑咐患兒嚴格禁飲禁食,同時可于術前適當使用鎮靜劑,以緩解患兒的緊張情緒,根據患兒體重使用戊乙奎醚靜脈注射可有效減少呼吸道分泌物,在進行操作前使用棉簽蘸0.9%氯化鈉溶液和麻黃堿清理鼻腔分泌物的同時達到收縮鼻腔血管的作用,并將電子支氣管鏡插入部及鼻腔涂少許石蠟油,可減輕電子支氣管鏡對鼻道的摩擦[3]。
1.2.2 生命體征的監測 在對患兒實施灌洗治療的過程中,醫生負責實施操作,麻醉醫生使用物后患兒的生命體征將發生較大的變化,尤其是可能發生的呼吸抑制,此時要協助麻醉醫師嚴密監護患兒的生命體征,確保心電監護儀的正確有效連接和正常工作,備好呼吸囊、呼吸機以及必要的搶救藥物,一旦患兒的血氧飽和度出現下降,可以根據情況調大鼻導管給氧的流量,在操作中如果患兒出現面部甚至肢端的發紺,心率下降,應立即停止操作,馬上面罩給氧或實施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在保證生命體征平穩的同時要注意觀察描記灌洗液的顏色、量和性質,其中肺部感染嚴重者,其灌洗液呈現黃綠色膿稠樣甚至出現痰栓。而合并有肺不張的患兒,灌洗后可見大量的痰栓排出,以此為醫師判斷患兒的病情提供指導,在灌洗結束后可將患兒處于頭低腳高位,這樣更利于殘余灌洗液的引流。而且操作結束后對行氣管插管者一定要及時連接呼吸機,年齡較大的患兒未行氣管插管者必須帶患兒呼吸恢復,哭聲響亮后方能離開監護室,術后還要囑患兒至少2~4 h內禁飲禁食,以免麻醉作用沒有消失,導致飲食、水誤入氣管,并嚴密觀察術后患兒有無不適,如有不適應及時報告醫生給予處置[4]。
1.2.3 灌洗液溫度控制 灌洗最好使用0.9%氯化鈉溶液,盡量避免使用無菌注射用水和蒸餾水,并且在實施灌注治療前,應將0.9%氯化鈉溶液置于溫箱中加熱,溫度控制在36~37℃為宜,因為溫度過低可能引起小兒支氣管的痙攣,肺部毛細血管出現收縮,導致通氣血流比例失調,甚至誘發哮喘的發作,影響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患兒甚至出現嚴重缺氧而危及生命,尤其是在對新生兒進行治療時,因為患兒的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如果灌洗液的溫度過低將會引起患者體溫過低甚至出現新生兒肺變形,導致肺內毛細血管的破裂。
1.2.4 吸引負壓控制 術中醫師在纖支鏡下對肺部進行負壓吸引的時候要告知醫師注意動作的輕柔,且動作要做到精準、快速,護理人員可將負壓吸引壓力控制在8~13.3 kPa之間,這樣即保證了負壓吸引的有效性,又減少了對呼吸道黏膜的損傷,且進行負壓吸引的時間持續不宜超過10 s,雖然患者存在腹部感染,但是還是要嚴格注意無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的發生。
1.2.5 心理護理干預 護士必須做好耐心細致的解釋工作,說明盡快手術的必要性,以取得信任,消除其恐懼心理[5],可建議其與曾做過該手術的患兒及家長交流,以更好地消除患兒及其家屬的緊張情緒,取得配合[6]。
1.3 臨床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術中生命體征情況以及發生的并發癥。
1.4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中生命體征比較
2.2 兩組患者出現并發癥情況比較
3 討論
纖維支氣管鏡(纖支鏡)目前已廣泛應用于小兒肺部疾病的臨床診斷及治療中[7],纖維支氣管鏡下肺泡灌洗操作簡單、安全、創傷小,在研究肺灌洗液中細胞因子水平動態變化對于小兒難治性肺部疾病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纖維支氣管鏡下肺泡灌洗有助于肺部感染的治療,為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研究開辟了一條新途徑[8]。本研究觀察組從患兒的術前護理入手,加強術中生命體征的監測,協助麻醉醫師保證患兒的生命安全,并重點注意術中負壓吸引壓力的控制和沖洗液溫度的調節,做好患兒及家屬的心理護理工作,由于患兒及家屬對醫學知識的缺乏以及對纖維支氣管鏡的認知不足而產生較重的心理負擔和壓力,從而表現焦慮、恐懼,甚至拒絕手術而延誤治療時間,通過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增強患兒及其家屬對醫生和護士治療的信心,提高治療的依從性,加強對治療的信心,提高機體應激能力,更利于操作的順利進行。因此術前心理護理非常重要,它關系到患兒能否有效地配合檢查及能否順利完成纖支鏡診療術。本研究護理干預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患兒的依從性,保證了手術的順利進行。本研究發現觀察組術中血氧飽和度均維持在95.0%以上,且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心率和血壓更加平穩,同時發生臨時拒絕操作、術中嚴重缺氧、術中支氣管痙攣以及術后黏膜出血的比例均較對照組顯著降低。通過本研究筆者認為:有效的護理干預能更好地保證纖維支氣管鏡下肺泡灌洗術中患兒的生命體征,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值得臨床重視。
[參考文獻]
[1] 王翠芝,李金英,安淑華. 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治療小兒難治性肺炎的護理體會[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22):39-40.
[2] 鐘莉芳,何木香. 支氣管肺泡灌洗治療胎糞吸入綜合征的觀察及護理40例[J]. 中國實用護理學雜志,2006,22(2):37-38.
[3] 周雪梅,周敏萍. 支氣管肺泡灌洗治療不明原因呼吸困難患兒的護理[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22):78-79.
[4] 趙小鈞. 電子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的護理[J]. 求醫問藥,2012,10(1):105-106.
[5] 鄧愛群,周名秀,黃旭強,等. 支氣管肺泡灌洗在治療兒童意外吸入類脂性肺炎的臨床護理[J]. 實用醫學雜志,2010,26(9):1654-1655.
[6] 王慧鮮. 小兒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的護理與配合[J]. 健康必讀雜志,2012,5(5):262.
82例中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患者中男性54例,女性28例,平均年齡(48.3±11.4)歲,支氣管炎病史在3年至15年之間不等。患者發病時間在半小時到5小時之間不等。其中50例患者有吸煙史,時間在5年至42年之間。
1.2臨床表現
82例中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患者的西醫臨床表現主要是出現發熱、頭痛頭暈、呼吸不暢、鼻腔分泌物增多、全身酸痛、咳嗽不止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癥狀,部分患者在深呼吸或是劇烈咳嗽時甚至會出現胸腔疼痛的癥狀等。胸部X線檢查無異常或僅有肺部紋理加深。患者的中醫臨床表現主要有發熱口渴、氣急胸悶、煩躁咳嗽、舌紅苔黃等。
1.3治療原則
在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的治療過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在急性發作期時,患者病情較平時嚴重,治療主要以止咳平喘和控制感染為主,最好是采用霧化吸入的給藥途徑;二是在急性發作的癥狀得到較好緩解后,治療主要以防止感染和從飲食、鍛煉等多方面增強患者自身身體素質為主。……
2治療方法
2.1普通治療方法
目前普通的治療方法主要是以西醫治療為主,主要是以改善患者呼吸系統機能,緩解患者主要癥狀為主。普通治療方法主要有:一是注射新喘寧、卡提素、必思添等有關疫苗治療感冒和反復呼吸系統感染;二是選用福愛力、吡酮酸類抗生素控制感染;三是選用電氣藥粉、托可拉斯等藥物祛痰鎮咳;四是選用胺非林、喘康速等口服或吸入藥物擴張患者支氣管,緩解呼吸困難的癥狀;五是通過霧化式給藥途徑,促進藥物吸收。
2.2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
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是指在普通的西醫治療方法的基礎上加入中醫的治療方法。對于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的中醫治療方法主要是制作中藥湯劑內服。中藥湯劑的組成主要根據醫生在中醫醫學理論下,對于患者目前身體素質和病情發展程度來進行選擇判斷。根據中醫理論,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表現主要在肺部,其發病的根本原因是腎虛,因此在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是治療的重點在于在緩解患者發病癥狀的同時,護腎養精。中醫治療采用的常見藥有:黑蘇子、橘皮、粳米主治咳嗽痰多、氣喘便秘;百合、沿階草等主治肺腎陰虛弱;人參、胡桃肉等主治脾腎陽虛。具體的方劑組成麻黃10克,銀杏15克,款冬15克,松貝母15克,苦杏仁15克,蝎子草10克,黑蘇子15克,官前胡15克,蘆根15克,苡仁30克,赤參30克,黃耆10克。
2.3具體治療方法
將82例中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患者隨機分為相等數目的基本組和實驗組,每組41人。其中基本組患者實施普通治療方法,實驗組患者在普通治療方法的基礎上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兩組患者由于是隨機分配,在性別、年齡和病情等方面均無統計學差異。
3結果
3.1治療效果判定標準
根據慢性支氣管炎病人病情,將治療效果分為ABC三個等級,其中A級效果最好,C級效果最差,B級效果居中。A級,治療效果很好,治療后病人癥狀基本消失;B級,治療有效果,治療后病人一定程度上擺脫了部分癥狀;C級,治療不佳,治療后病人的相關狀無明顯改善,甚至更加嚴重。
3.2治療結果
支氣管哮喘是在支氣管高反應狀態下由變應原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廣泛性氣道狹窄的疾病,呼吸道感染是其主要誘因,而在呼吸道感染方面病毒感染占90%以上[1]。近年來,支氣管哮喘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支氣管哮喘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法,西醫一般采用氧療、輸液、解痙、抗過敏、抗感染等綜合治療方法,療效不佳[2]。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對收治的54例支氣管哮喘病例,分別采用常規西醫治療和中西醫結合治療兩種方法,并對兩種療法的臨床療效進行觀察比較,結果表明中西醫結合治療組的療效明顯優于單純西藥治療組。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支氣管哮喘患者54例,均符合1993年中華醫學會呼吸學會制定的支氣管哮喘的西醫診斷標準[1]和《實用內科學》中支氣管哮喘的中醫診斷標準[2],排除重度、危重急性支氣管哮喘發作或伴有其他嚴重基礎疾病的患者。將54例患者按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24例和觀察組30例。其中對照組男10例,女14例,年齡19~63歲,平均(33.2±5.8)歲,病程1~17年,平均(8.5±2.4) 年;觀察組男13例,女17例,年齡20~62歲,平均(32.4±5.1)歲,病程1~18年,平均(8.3±2.5) 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西醫常規治療,包括吸氧、通暢呼吸道、平衡患者體內酸堿度、糖皮質激素及抗生素抗感染治療等,在常規治療同時進行霧化吸入治療,即以布地奈德混懸液1 ml(0.5 mg)加入生理鹽水2 ml,通過霧化泵霧化后吸入,2次/d,每次15 min。觀察組在對照組的治療基礎上,加用自擬中藥平喘湯,組方:白芥子10 g,葶藶子10 g,海浮石20 g,黃芩12 g,蘇子15 g,杏仁10 g,桔梗15 g,麻黃10 g,瓜蔞15 g,浙貝10 g,生甘草5 g,紫菀15 g。每天1劑,水煎3次,取水煎液分3次溫服。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2周后進行療效評價。
1.3 療效評價標準[3] ①顯效:患者的喘憋癥狀明顯緩解,呼吸困難狀況也得到明顯的改善,肺部哮鳴音消失。②有效:患者的喘憋癥狀緩解,呼吸困難癥狀基本恢復,肺部哮鳴音也基本消失。③無效:患者的上述癥狀基本無改善。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
2 結果
治療2周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33%,而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0.83%,經χ2檢驗,兩組總有效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支氣管哮喘是呼吸內科常見病、多發病,其發病率在我國呈逐年上升趨勢。支氣管哮喘是一種由T淋巴細胞、嗜酸性粒細胞、肥大細胞和巨噬細胞等多種炎癥細胞參與的慢性炎癥[4]。臨床實踐表明氧療、輸液、解痙、抗過敏、抗感染等西醫綜合治療方法療效均不顯著,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往往能達到較好的臨床療效。
在支氣管哮喘的西醫治療方面,1995年《全球哮喘管理和預防策略》提出其最佳治療方法是吸入治療。布地奈德是一種非鹵化的糖皮質激素,具有良好的抗過敏、抗炎的作用。布地奈德霧化吸入后可直接作用于氣道,且對氣道中的炎性細胞具有高選擇性,可在組織中長時間保留,且無皮質激素類的全身性反應, 長期使用耐受性良好[5]。中醫認為,哮喘發病主要是由宿痰積飲所致,痰飲留伏,潛伏于肺,日久則氣滯痰阻,導致氣道狹窄、攣急而發病。因此,哮喘治療關鍵應是化痰平喘,本院所選中藥平喘湯方中白芥子快膈消痰,葶藶子瀉肺平喘,海浮石化痰平喘,蘇子降氣行痰,共為君藥;瓜蔞化痰寬胸,黃芩清解肺熱,紫菀化痰止咳,浙貝清化熱痰,為臣藥;桔梗宣肺祛痰,為佐藥;麻黃宣肺平喘,杏仁肅降肺氣,一宣一降;甘草祛痰止咳。該方寒溫并用,宣降結合,諸藥合用,共奏化痰平喘、宣肺止咳之效。本研究采用西醫常規綜合治療,聯合布地奈德霧化吸入及自擬中藥平喘湯治療,觀察組30例患者總有效率達93.33%,明顯高于采用單純西醫治療的對照組,提示中西醫結合治療支氣管哮喘具有明顯的優勢,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 考 文 獻
[1] 沈臣尹.中西醫結合防治支氣管哮喘的探討.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5,15(7):426.
[2] 張尊磊.中西醫結合治療40例支氣管哮喘患者的臨床觀察.中國實用醫藥,2012, 7(7):144.
[中圖分類號] R5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3(a)-0040-03
重癥肺部感染患者在臨床急危重癥人群中的比例相對較高,患者病情進展較為迅速,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1]。鑒于此,為了探究臨床治療重癥肺部感染患者的有效方法,以為重癥肺部感染患者的臨床治療和相關研究提供參考,本研究總結了本院近三年收治的重癥肺部感染患者實施治療的相關經驗,比較采用常規治療和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治療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重癥肺部感染的診斷標準參照2001年美國胸科學會(AST)制訂的重癥肺炎診斷標準[2],同時排除嚴重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缺陷和免疫抑制的患者及存在凝血功能障礙、難以控制的呼吸衰竭(PaO2/FiO2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抗感染、化痰、營養支持等治療。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行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采用2%利多卡因5 ml霧化吸入麻醉,經鼻置入纖維支氣管鏡,對支氣管內病灶部分阻塞物和分泌物行直視吸入,先吸取痰液送細菌培養,再將纖維支氣管鏡前端置入所需灌洗的肺段支氣管開口處,然后使用纖維支氣管鏡專業導管經活檢孔插入,進入段及亞段灌洗。灌洗液用37℃無菌生理鹽水,使黏稠的分泌物及膿液變稀薄,10~15 ml/次,總量不超過200 ml,每個肺段反復灌洗2~3次,每次灌洗后以7~10 kPa負壓抽吸。術中給予心電圖、SaO2監測,如出現SaO2150/min則暫停操作,給予吸氧[3]。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實施不同治療方法后的癥狀改善情況、住院時間以及臨床治療效果。痊愈:患者癥狀消失,X線胸片或CT示病灶完全吸收或留條索狀陰影;有效:體溫正常,癥狀體征明顯減輕,X線胸片或CT示病灶部分吸收;無效:癥狀體征無變化,X線胸片或CT示病灶無吸收或病灶擴大[4]。
1.4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1.5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及住院時間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實施治療后,咳痰、咳嗽消失時間及發熱緩解時間和住院時間等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結論
在臨床實踐的過程中,對于重癥肺部感染患者的臨床處理相對較為復雜和困難。重癥肺部感染患者大多數受支氣管長期局部黏膜充血水腫的影響而出現引流不暢、膿栓、分泌物阻塞等,導致病情加重[5]。同時患者的相關病變部位往往處于相對缺氧的狀態,在此狀態下,患者局部酸性環境的平衡被打破,對患者的病情產生影響。而針對患者實施全身藥物治療,能夠有效達到患處的局部劑量有限,有效的局部劑量對于患者臨床癥狀的改善有很大影響。因此,在臨床上探究有效治療重癥肺部感染措施的相關研究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臨床報道和病例分析結果證實[6-8],與傳統常規的臨床治療方法相比,針對重癥肺部感染患者同時采用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冶療,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效果更好,患者的整體臨床治療效果更加顯著。其主要原因:①通過反復灌洗和吸引,可清除病變支氣管內的炎性分泌物與痰栓,阻斷“黏痰滯留-炎癥加重-痰液繼續滯留”的惡性循環,具有改善肺通氣及換氣的功能[9];②灌洗時患者的咳嗽反射及對病灶的局部刺激利于炎癥分泌物排出,使局部血液循環得到改善,為病灶的好轉、吸收提供良好條件,對細菌尤其是厭氧菌的繁殖起到較好的抑制作用;③提高痰培養的準確性,纖維支氣管鏡能留取下呼吸道的痰液標本進行送檢,痰菌培養結果的特異度可高達80.0%~100.0%,敏感度達70.0%~90.0%[10],為臨床抗生素的使用提供準確的依據,避免盲目使用廣譜抗生素,降低耐藥菌的發生率;④氣管內使用的灌洗液,以生理鹽水最為合適,對肺無毒副作用,不影響藥物的吸收和療效,同時對肺功能無影響[11-14]。
本研究的結果進一步證實了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的臨床優勢和效果:①觀察組的咳痰、咳嗽消失時間及發熱緩解時間和住院時間等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②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9351,P=0.0085)。
綜上所述,采用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治療重癥肺部感染的臨床效果顯著,與傳統治療方法相比,患者的癥狀改善更明顯,療效更顯著。
[參考文獻]
[1] 張亦文.觀察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在重癥肺部感染中的治療效果[J].醫學信息,2012,25(12):223.
[2]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dults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diagnosis,assessmentof severity,antimicrobial therapy,and prevention[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1,163(7):1730-1754.
[3] 高天敏,余小容,戴廷濤,等.纖維支氣管鏡支氣管肺泡灌洗術治療重癥肺部感染的臨床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11,16(8):1182-1183.
[4] 周俊榮.纖維支氣管鏡支氣管肺泡灌洗術在重癥肺部感染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3,8(18):70-71.
[5] 錢會銀,王曉培.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吸痰術治療重癥監護室肺部感染[J].臨床醫學,2012,32(12):67-69.
[6] Nesbit LA,Knox KS,Nguyen CT,et al.Immun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ulmonary coccidioidomycosis[J].J Infect Dis,2013,208(5):857-863.
[7] Li QK,Shah P,Li Y,et al.Glycoproteomic analysis of bronchoalveolar lavage (BAL) fluid identifies tumor-associated glycoproteins from lung adenocarcinoma[J].J Proteome Res,2013,12(8):3689-3696.
[8] Agarwal S,Singh K,Walters G,et al.Performing bronchoalveolar lavage as per the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guidelines 2012:an analysis of 100 consecutive cases[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13,188(1):112-113.
[9] 孫華.纖支鏡肺泡灌洗治療重癥肺部感染的臨床觀察[J].海南醫學,2012,23(17):31-33.
[10] 張杰,張洪玉,翁心植.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學診斷方法[J].中國內鏡雜志,1998,4(6):60-63.
[11] 賴國祥,柳德靈,陳學香,等.支氣管肺泡灌洗治療難治性肺部感染45例[J].臨床肺科雜志,2002,7(3):89.
[12] 顧浩翔,陸敏,車大鈿,等.纖維支氣管鏡和肺泡灌洗術在肺不張診斷和治療中的價值[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2,27(4):262-264.
[中圖分類號] R725.6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4-4721(2011)08(a)-171-02
小兒支氣管炎也叫毛細支氣管炎。小兒支氣管炎主要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約占所有小兒支氣管炎的80%甚至更多。少數患兒可由肺炎支原體引起[1-2],此病多發生在2.5歲以下的小兒。小兒支氣管炎的病因有很多,病毒感染、細菌感染、營養不良、變態反應、慢性鼻炎等。為探討小兒支氣管的治療,筆者對本院2010年8月~2011年1月收治的60例支氣管炎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分析,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所選資料為本院2010年8月~2011年1月收治的60例支氣管炎患兒,其中,男性患兒32例,女性患兒28例,年齡3個月~4歲。所有患兒均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均有咳嗽、發作性呼吸困難、喘憋等癥狀;60例患兒均有發熱癥狀,體溫為37.8~39.0℃;胸部X線片以肺紋理增粗、雙肺透亮度增強或有小片陰影和肺不張;雙側肺部12例,單側肺部48例。實驗室檢查示:白細胞增高27例,均≥13.0×109/L。14例患兒合并有腹瀉。
1.2 治療方法
①糾正缺氧:患兒入院后給予氧氣吸入糾正缺氧,流量為3 L/min;②液體治療:對于不能自行飲水的患兒給予補液治療,給予10%葡萄糖液靜滴,速度應較慢,嬰幼兒總補液量以60~80 ml/(kg?d)為宜,一般選1/4張溶液,速度應控制在5 ml/(kg?h)以下;③抗感染治療:給予患兒青霉素加頭孢噻圬靜脈滴注,病毒感染者加用利巴韋林10 mg/(kg?d),靜脈滴注;④激素治療:對于有重癥喘憋的患兒給予地塞米松2~5 mg/次,靜脈滴注,每日兩次,療程為3~5 d;⑤并發癥的治療:對并發癥進行對癥治療。
2 結果
經過以上治療7 d后,60例患兒均效果顯著,各癥狀消失或好轉。27例白細胞增高患兒經治療后白細胞降至正常。2例患兒因為呼吸衰竭轉上級醫院進行治療,其余58例患兒經繼續治療均痊愈出院。胸部X線片示,肺部癥狀基本消失或完全消失。
3 討論
小兒支氣管炎為散發性疾病,多發于我國北方的冬春季節,可持續1~3個月左右,南方則在夏秋季多發,常反復發作,大部分患兒發病前有呼吸道感染癥狀,主要以飛沫傳播為主。小兒支氣管病毒感染后可造成下呼吸道管壁發炎腫脹,分泌痰液阻塞呼吸道,出現各種臨床癥狀。
小兒支氣管炎以冬春季多見,尤其以6個月以下的嬰幼兒更為常見,起病急 ,多有感冒前驅癥狀[3-5]。小兒支氣管炎的預后良好,療程一般為5~9 d,但是其易復發且日后易發展為哮喘,全國小兒哮喘的流行病學調查和對嬰幼兒支氣管炎患兒的追蹤隨訪發現,其中有20%~40%的患兒以后發展為小兒哮喘,因此,要積極防治小兒支氣管炎,以減少哮喘的發生。初期癥狀與感冒類似,患兒在流行季節一旦出現咳嗽、喘憋等癥狀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發展中國家,小兒肺炎以病毒性發病為主,以肺炎葡萄球菌和流感嗜血桿菌最為多見,其病理形態主要分為兩種:一般性和間質性[6]。一般性支氣管炎主要分布于支氣管壁附近的肺泡,支氣管壁僅有黏膜發生炎癥病變。間質性性肺炎主要變表現為支氣管壁、肺泡壁及細支氣管壁出現炎癥改變,蔓延范圍較廣。病毒性肺炎主要為間質性肺炎。但有時灶性炎癥侵犯到肺泡,致肺泡內有透明膜形成。晚期少數病例發生慢性間質纖維化,可見于腺病毒肺炎。
小兒支氣管炎的治療主要以對癥治療、支持治療為主,糾正水、電解質紊亂,鼓勵患兒多喝水,對于不能自行進水的嬰幼兒可根據其脫水情況進行補液治療,保持患兒呼吸道通暢,給予吸氧或霧化吸入治療,止咳祛痰治療,如病情影響睡眠者,可給予鎮靜劑幫助患兒睡眠。抗感染治療是小兒支氣管炎中重要的治療方法,可通過對患兒的咽拭子進行細菌培養,然后選擇性的應用抗生素。目前亦研究證實中藥和推拿亦對患兒有較好的療效。
綜上所述,小兒支氣管炎是嬰幼兒的常見病,嚴重影響幼兒的健康,對小兒支氣管炎應積極地對癥治療,控制感染,預防并發癥。
[參考文獻]
[1]羅笑容.支氣管炎兒科專病[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83-84.
[2]馮曉純,崔松國.解痙定喘止哮湯加味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50例[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23(6):83.
[3]林立,李昌崇.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發病機制[J].中華兒科雜志,2006,44(9):673-675.
[4]申紅.利巴韋林不同給藥途徑治療嬰幼兒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觀察[J].兒科藥學雜志,2006,12(2):28-29.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2-0609-01
小兒哮喘性支氣管炎是一種常見多發病,發病人群一般是2歲以下的虛胖兒童,冬季為多發季節,以前治療方法多采用抗菌素加激素治療,效果不佳,容易出現病情反復,這主要是因為激素的頻繁使用降低了患兒的抵抗力,在受涼等誘因下容易出現反復發病情況[1]。為此,我們進行了本次的治療研究,以探討出治療小兒哮喘性支氣管炎的有效方法,我們選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3月間的100例小兒哮喘性支氣管炎患者的病例進行對比研究,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3月間的100例小兒哮喘性支氣管炎患者,這些患者均得到了確證,其負荷哮喘性支氣管炎診斷標準[2],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將其平均分為兩組,每組50人。甲組患者中男孩24例,女孩26例,年齡范圍2-7歲,平均年齡為5.6歲,乙組患者中男孩27例,女孩23例,年齡范圍2-7歲,平均年齡為5.8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發病時間、發病部位等方面不存在統計學比較差異(P>0.05),不具備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甲組小兒哮喘性支氣管炎患者治療方法是給予抗感染、化痰止咳等對癥治療;乙組小兒哮喘性支氣管炎在進行對癥治療的基礎上,有進行了霧化吸入治療,霧化劑配置采用1mg普米克、0.5%萬托林0.025ml/kg、加入0.9NaCl溶液至3ml,將配置藥物加入霧化吸入泵中,進行一個療程(7d)的治療,每天2次,每次10-15min[3],最后比較兩組治療效果。
1.3 統計學方法 采集數據經過統計軟件SPSS11.0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并以P
2 結果
甲組的50名小兒哮喘性支氣管炎患者有22名基本治愈,統計其治療率為44%,總有效率為78%,乙組的50名小兒哮喘性支氣管炎患者有29名基本治愈。治療率達58%,總有效率為96%,甲乙兩組患者治療比較,見表1,可知,通過統計顯示兩組患者治療率、總有效率存在差異性,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小兒哮喘性支氣管炎是一種常見多發病,多發生于2歲虛胖的兒童和冬季,主編臨床表現為喘息,一般發病在呼吸道感染后,慢性患者容易出現反復病情。臨床醫學治療多采用抗感染、化痰止咳、抗病毒等此類癥狀進行治療。曾有研究表明,患病者多為體質異樣的,具有家族哮喘史.當哮喘性支氣管炎發病時,機體免疫細胞被激活,多種趨化因子被激活,機體產生非特異性免疫反應。而普米克可以有效抑制免疫細胞激活,減緩細胞因子合成釋放,并抑制多趨化因子的合成釋放,另外普米克可以有效降低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反應。對根治此病有顯著療效。進行霧化式治療,主要是讓藥物迅速作用于呼吸道,緩解小兒呼吸不暢缺氧癥狀,這主要是因為小兒的呼吸道管較為狹小,軟骨沒有發育健全,對支氣管的支撐作用較小,發病時容易使氣管平滑肌痙攣,阻礙機體的通氣和換氣。因此在治療過程中,要先有效環節患者的呼吸難癥狀,而霧化式治療正是可以迅速使藥物作用于氣管,起到緩解病情作用。有醫學研究表明,霧化式吸入治療小兒哮喘性支氣管炎,可以使藥物1min內抵達氣管,由于大部分藥劑呈霧狀,顆粒大小為5μm以下,除了依附于支氣管表面的藥物,部分藥物直接被吸入到終末支氣管和肺泡,使藥物迅速起效。
另外,皮質激素具有較強的局部抗炎作用,其作用速度快,可以直接作用于氣道粘膜,很少有其他全身不良反應。而普米克是一種新合成的腎上腺皮質激素,是50%的布地奈德混懸液,其有較強的糖皮質醇受體結合力,使得抗炎效果更好。被人體吸入后,對氣道高反應性可以很快起到抑制作用,使微血管滲漏量和腺體分泌量短時間內降低,氣道得以修復,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氣急喘憋癥狀,減輕患者病痛。萬托林作為β2受體激動劑,通過霧化進入人體,作用于氣道平滑肌和肥大細胞表面的β2受體,使氣道平滑肌變得興奮,進而氣道平滑肌得以舒緩,解除氣道痙攣,有效減輕喘憋癥狀。
根據本研究,分析一下小兒哮喘性支氣管炎的有效防止措施,現在治療小兒哮喘性支氣管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預防治療,一般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一是防治接觸性過敏原。主要通過詢問患者病史,了解患者的病發誘因,可以進行皮膚試驗,從詢問中和皮膚測試結果來尋找過敏原,然后應予清除或避免接觸。主要是用來緩解支氣管變應性反應,進而使喘憋癥狀有所減輕。過敏原的清除可以通過改善環境、保持環境清潔,如定期打掃衛生,勤曬被褥、避免用羽毛制成的衣被等。二是采取保護性治療。多進行體育鍛煉,有效增強體質,提高自身抵抗力。三是提高機體免疫力。通過進行哮喘菌苗注射治療,每周2次,每次皮下注射0.1ml,療程為1-2個月。我們常用的、易執行的為一、二措施。
本研究結果顯示乙組小兒哮喘性支氣管炎患者采用霧化吸入普米克、萬托林治療,恢復時間明顯由于常規治療。可見,治療小兒哮喘性支氣管炎的有效治療方法是常規治療與霧化吸入普米克、萬托林的有效結合。
參考文獻
[1] 邢樂蘋.普米克霧化棍懸液霧化吸人輔助治療哮喘性支氣管炎的平喘效果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09,7(10):157.
[2] 李耀琴咳喘寧聯合布地奈德氣霧劑治療小兒哮喘性支氣管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0,23(9).
[3] 沈麗萍,張英,王躍進.毛細支氣管炎患兒白細胞介素-12和C-干擾素的檢測及分析.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5,20(8):498.
【關鍵詞】小兒支氣管炎;療效觀察
小兒支氣管炎屬于臨床兒科的一種常見的多發的病癥,主要的臨床表現有咽癢、咳嗽、發熱以及流涕、肺部羅音之類的癥狀[1]。為了進一步分析兒支氣管炎的治療方法及療效,本文以本院2010年11月份至2011年1月份兒科收治的50例小兒支氣管炎為研究對象,對患兒的相關臨床治療資料展開回顧性地分析,現做如下報道:
1.臨床資料
本院2010年11月份至2011年1月份兒科收治的50例小兒支氣管炎中,男28例,女22例,最小年齡為3歲,最大年齡為8歲,平均年齡為5.4歲。全部患兒的診斷是以1987年我國衛生部關于小兒支氣管炎預防及治療方案中的對支氣管炎的相關診斷標準[2]。
2.治療方法
(1)糾正缺氧:全部患兒在入院之后均給予吸氧治療,以糾正缺氧,具體的流量為5 L/min。(2)液體治療:可自行飲水者給予其補液治療,葡萄糖液(15%)進行靜脈緩慢滴注,患兒總補液的量控制在50~70 ml/(kg·d)之間,通常選用1/5 張溶液,速度控制于5~8ml/(kg·h)之間。(3)抗感染治療:采用青霉素聯合頭孢噻圬給予患兒進行靜脈滴注,對于病毒感染的患兒載加以利巴韋林,用量控制在15 mg/(kg·d),亦是靜脈滴注。(4)激素治療:重癥喘憋者給予靜脈滴注地塞米松,用量為3~6 mg/次,每日兩次,共用藥5d。(5)并發癥治療:對所有并發癥展開對癥治療。
3.療效評定標準
(1)痊愈:咳痰以及咳嗽、氣喘等癥狀全部消失, 全肺呼吸音清晰清, 沒有干性和濕性的啰音。(2)顯效:咳痰和咳嗽等癥狀顯著減輕, 兩肺的呼吸音較為粗糙, 沒有干性、濕性的啰音。(3)好轉:咳痰以及咳嗽、氣喘等癥狀有一定減輕, 全肺德呼吸音粗糙,有干啰音。(4)無效:相關癥狀體征沒有顯著變化[3]。
4.結果
50例小兒支氣管炎痊愈32例,顯效15例,有效2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8%。
5.討論
小兒支氣管炎屬于一種散發性的疾病,一般是多發于我國北方,在冬春季節最容易患此病,通常持續時間為1~4個月左右,在南方是發生于夏秋季,通常會反復發作,絕大多數的患兒在發病之前就出現呼吸道感染的相關癥狀,多是經過飛沫傳播。若發生小兒支氣管病毒感染,會導致下呼吸道的管壁出現炎性腫脹,患者的分泌物會阻塞其的呼吸道,導致產生各種癥狀。在春季,小兒支氣管炎最為常見,特別是7個月以下的嬰幼兒容易患此病,往往該病起病比較急,多有感冒的相關前驅癥狀。通常小兒支氣管炎的臨床預后比較良好,治療的時間通常在一周左右,可是由于該病容易復發而且日后又容易發展成哮喘,在全國的小兒哮喘相關流行病學的調查以及對小兒支氣管炎病患隨訪中,我們發現有30%~50%的患兒在今后會發展成小兒哮喘,所以,應該要做好小兒支氣管炎的臨床治療和預防工作,這樣可以減少哮喘出現。小兒支氣管炎的初期癥狀和感冒比較相似。在流行季節,一旦患兒出現喘憋或者咳嗽等之類的癥狀,應該要及時就診,這樣才能有效避免病情蔓延。
臨床上小兒支氣管炎主要為病毒性發病,最為常見的是流感嗜血桿菌以及肺炎葡萄球菌,該病的病理形態有兩種,即一般性和間質性。通常一般性的支氣管炎多是分布在支氣管壁周圍的肺泡,僅有黏膜出現炎癥的病變。而間質性性的支氣管炎多是表現在細支氣管壁、支氣管壁以及肺泡壁發生炎癥改變,通常蔓延的范圍比較廣。臨床上病毒性支氣管炎主要是間質性的肺炎,不過有時會出現灶性炎癥影響到肺泡,造成肺泡內形成透明膜。在晚期有部分病例會出現慢性的間質性纖維化,進而發展成腺病毒肺炎。
臨床上,多是采用對癥治療和支持治療的方法來治療小兒支氣管炎,給予患兒糾正水解質和電解質的紊亂,應多鼓勵患兒日常多飲水,對于無法自行進水的患兒應結合其的脫水情況展開補液治療,以使患兒保持呼吸道的通暢。還應給予患兒吸氧治療止咳治療、祛痰治療以及霧化吸入治療等。如果患兒的病情影響到正常睡眠的,則應該給予患兒鎮靜劑,以確保患兒的正常睡眠。需要重點強調的是抗感染治療為一種治療小兒支氣管炎的重要方法,通常是通過對嬰幼兒的咽拭子展開細菌培養,進而選擇性地選用抗生素進行治療。
綜上所述,小兒支氣管炎是嬰幼兒的常見病,嚴重影響幼兒的健康,對小兒支氣管炎應積極地對癥治療,控制感染,預防并發癥。本研究給予支氣管炎患兒及時的對癥治療和支持治療,起效快而且療程短,臨床療效令人滿意,值得進一步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麥海燕,林清志.參百止咳合劑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30例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2011,10(28).
【中圖分類號】R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0606-02
支氣管胸膜瘺(BPF)很大一部分是由肺切除術后出現的并發癥,除此之外,還可由多種內科疾病引起,如細菌性膿胸、結核性膿胸、肺膿腫、支氣管擴張、大葉性肺炎等。熟悉此病的臨床表現,預防是關鍵,出現后可選擇多種方式積極救治。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男10例, 女6例, 年齡22~ 81 (平均53.6) 歲。病因分類: 細菌性膿胸6例、結核性膿胸3例、肺膿腫4例、支氣管擴張2例、大葉性肺炎1例。合并糖尿病4 例, 低蛋白血癥6例。
1.2 臨床表現和診斷 幾乎所有患者均有咳嗽,咳胸水樣痰,出現發熱5例,感到呼吸困難3例。胸部X線檢查可發現液、氣胸征象;所有患者均由患側胸腔注入亞甲藍液少許,咳出藍色痰液而診斷。所有患者均經支氣管鏡檢查,并觀測瘺口大小,9例瘺口直徑小于5mm,7例直徑大于5mm。
1.3 治療方法 6例保守治療患者行胸腔閉式引流,并進行胸腔沖洗。根據B超或CT定位,在膿腔內置上下兩個引流管,上管為中心靜脈導管,下管為內徑為Fr22的粗引流管。沖洗時采取半坐臥位,從上胸管注入生理鹽水1000ml,從開放的下胸管及時流出,每日沖洗1-2次,達沖洗液基本清亮。胸液及時送細菌學檢查,給予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控制血糖、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加強營養支持。5例行纖支鏡注入康派特醫用膠封堵。術前充分控制感染,行胸腔閉式引流,經支氣管鏡活檢通道植入導管,在直視下快速注入混合生物蛋白膠2-2.5ml,鏡下確認蛋白膠凝固封堵瘺口,術后適當鎮咳治療。
2 結果
6例保守治療者痊愈5例,時間以確診BPF置入胸管引流至完全拔出胸管為準,時間為15-52d,平均34d。1例治療失敗,后行瘺口切除修補痊愈;5例經纖支鏡行纖維蛋白膠封堵者4例痊愈,1例復發后再次行封堵術痊愈;手術治療5例中4例痊愈,術后死亡1例,死于嚴重感染及心肺功能衰竭。 16例患者除死亡1例外,生存時間最短3年,最長存活至今,平均生存時間超過5年。
3 討論
BPF是肺切除術后嚴重并發癥之一,其發病率較低,但治療效果差,療程長,有較高的致殘率及致死率,所以預防至關重要。但是需要警惕的是,一些內科疾病也是該病成因之一,需要對該病的危險因素及表現及治療有一定的認識。內科疾病并發BPF的發病率,治療選擇及預后目前報道尚少。糖尿病、低蛋白血癥、貧血、營養不良、類固醇激素應用是發病的高危因素[1]。對于可能引起該病的細菌性膿胸、結核性膿胸、肺膿腫、支氣管擴張、大葉性肺炎等內科疾病治療時,盡量選用敏感的抗生素或結核化療藥物,充分胸腔引流,加強全身營養支持,縮短疾病遷延時間。
出現BPF的病例應及早明確診斷,治療方法根據病情選擇。瘺口較小或體質差者可選擇內科保守治療或支氣管封堵術,創傷較小,治愈率高。Hamid等研究發現,瘺口小于5mm的BPF行氣管鏡封堵術效果較好。但是如瘺口過大或瘺口位于支氣管遠端,纖維支氣管鏡無法直視,則封堵成功率低,并有可能將蛋白膠滴注在正常支氣管遠端,引起一定的并發癥,如肺不張、肺部感染等。術后應及時鎮咳、控制感染、加強支持治療。
瘺口較大,體質好,能耐受手術者,應積極采取手術治療。手術治療的術式包括瘺口縫合修補、帶蒂大網膜/肌瓣移植術、胸廓成形術、及余肺胸膜切除術等。帶蒂大網膜移植術操作簡單、創傷小,目前應用較為廣泛[2]。胸廓改形術雖然創傷較大,但卻是十分有效的治療手段[3]。體質較差不能耐受手術的患者,可行永久開放性胸廓造口術,長期帶管。此外,也有研究新的治療方法,如在瘺口周圍粘膜下注射硬化劑[4],及通過胸腔鏡在瘺口周圍噴灑滑石粉或通過胸腔鏡將蛋白膠抹在瘺口周圍,以達到粘連的目的,都為BPF的治療進行了新的嘗試,目前尚無比較充分的報道。
參考文獻:
[1] 黃培杰、楊衛光,林偉光.肺切除術后支氣管胸膜瘺的防治進展[J].廣東醫學,2005;26(1):128-130
[中圖分類號] R56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06(c)-0175-02重癥肺部感染由致病力強的細菌或多種耐藥性菌及混合感染所致,且伴炎性氣管狹窄或肺不張,病情進展快,死亡率高,為內科急危重癥之一[1]。痰液引流不暢致氣管堵塞是加重主因,解除氣管阻塞是治療的關鍵。單純常規抗感染及綜合治療療效不佳,感染難以徹底控制。而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可清除堵塞氣管分泌物,是一種相對無創性的診斷及治療方法[2-3],加強痰液引流及痰培養+藥敏,以注入敏感抗生素可減少炎性代謝產物及毒素的吸收,明顯地提高了療效,縮短了病程。本研究選取40例重癥肺部感染患者給予常規治療基礎上聯合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治療,取得顯著療效,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本科2008~2011年80例重癥肺部感染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重癥肺炎的診斷標準[4],其中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重癥肺炎、吸入性肺炎、急性肺膿腫及糖尿病等。排除合并有嚴重心血管疾病及出凝血功能障礙或明顯血流動力學改變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常規治療組)和觀察組(纖維支氣管鏡灌洗組)各40例。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齡(57.8±7.8)歲;觀察組,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齡(57.5±8.3)歲。兩組在性別比、年齡、原發病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積極治療原發病、機械通氣、抗感染、祛痰、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及營養支持等治療。觀察組同時給予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前肌注阿托品0.5 mg,嗎啡10 mg,緊張者予以安定,局麻下采用Olympus BF40型纖支鏡經鼻進鏡,直視下依次吸凈氣管、支氣管腔內、各葉、段支氣管病灶分泌物和阻塞物后行病原學檢查及藥敏試驗給予相應抗生素,后用灌洗液0.9%氯化鈉溶液每次20~30 mL注入病灶內負壓抽取,至看清葉段支氣管口及吸出的液體變清,對感染重的肺葉或肺段注入0.9%氯化鈉溶液10 mL+敏感抗生素灌洗,根據情況連續治療3~5 d。
1.3 療效評價
顯效:治療10 d內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血常規正常,X線片肺部病灶吸收消散50%以上,痰培養陰性。好轉:臨床癥狀及體征好轉,X線片肺部病灶吸收消散50%以下,血常規基本恢復正常。無效:臨床癥狀及體征未見好轉甚至加重,胸部X線片肺部病灶無吸收好轉,血常規白細胞仍高。有效=顯效+好轉。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n)
注:與對照組相比,aP < 0.05
2.2 兩組痰細菌培養陽性和平均住院天數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痰細菌培養陽性及平均住院天數比較
注:與對照組相比,bP < 0.05
3 討論
肺部感染的常規治療措施是全身應用抗生素、排痰、營養支持治療等,但全身用藥因局部藥物濃度低(藥物難以滲透到病變部位發揮抗菌作用或產生耐藥)、清除不徹底致效差,在此基礎上徹底解除呼吸道阻塞,提高局部抗生素的濃度是治療肺部感染的關鍵[5]。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可直接清除氣管內及深部及小氣道內的分泌物,同時可根據細菌培養+藥敏結果注入有效抗生素彌補了全身用藥的不足,且避免抗生素濫用,減少耐藥菌的產生,提高了臨床療效。此途徑給藥因藥物直接到達病灶處直接迅速殺菌、抑菌,且藥物濃度高吸收充分,故維持時間長,達到局部凈化及清除細菌的作用。同時痰細菌培養直接取出不經咽及口腔,故避免此部位細菌污染使檢出率提高且準確,提供了抗生素用藥準確依據[6]。同時灌洗液對氣管刺激使患者咳嗽反射增強而利于炎性分泌物的排出及肺復張的同時改善呼吸道癥狀及通氣功能。故療效好,住院時間短及痰細菌培養陽性率高。
[參考文獻]
[1] 陳藝壇,陳志斌,潘云虎,等. 支氣管肺泡灌洗搶救重癥肺炎并呼吸衰竭的臨床研究[J]. 中國內鏡雜志,2007,13(9):972.
[2] 鄭成坤,賴素勇. 氣管切開術繼發下呼吸道感染分析[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2,12(8):571-573.
[3] 劉新年,支氣管肺泡灌洗治療重癥肺部感染37例臨床觀察[J]. 華中醫學雜志,2009,33(6):322-323.
[4]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dults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diagnosis,assessment of severity,antimicrobial therapy, and prevention[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1,163(7):1730-1754.
咯血是一種常見的臨床急癥,其具有來時兇猛,患者可能會出現窒息、休克等情況,具有較高的死亡率,采用一般保守藥物治療的方法很難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1]。如果對于該類患者采用外科手術治療方法進行治療,存在治療難度大,受基礎疾病影響大的問題,治療效果也很難令人滿意。根據以上情況,我院采用支氣管動脈栓塞治療肺結核合并咯血患者,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為我院從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肺結核合并咯血的患者100例,隨機分成兩組,各50例,治療組男34例,女16例,年齡22~75歲,平均年齡(41.4±4.2)歲,咯血量224~474ml,平均咯血量(353.23±132.56)ml。對照組男35例,女15例,年齡22~77歲,平均年齡(41.1±4.7)歲,咯血量227~479ml,平均咯血量(355.67±132.53)ml。兩組在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療組 采用(2HRZE/4HR)抗結核聯合支氣管動脈栓塞術治療,選擇右側股溝處股動脈為穿刺點,再對患者進行局部消毒,在無菌的情況下置入導管鞘,在大C臂機電視透視下將導管尖端推進至T4-T6椎體水平,插管成功后將非離子型造影劑9ml以3ml/s速度進行注入,行支氣管動脈造影[2]。
進行超選擇栓塞后,回撤導管對支氣管動脈主干應用自制的明膠海綿粗顆粒進行栓塞[3]。術后對于患者還需進行抗結核藥物治療,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進行敏感藥物治療。
1.2.2對照組 采用(2HRZE/4HR)抗結核治療聯合內科藥物治療,使用藥物腦垂體后葉素,同時適當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的出現。還需口服云南白藥進行綜合治療。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要保持輕松的心態,注意日常飲食,禁止食用辛辣類食物。要根據患者的藥敏測試結果選擇藥物進行治療。
1.3療效評價標準 治愈:治療后咯血情況立即停止,在治療后的6個月內沒有再出現復發的情況。有效:治療后咯血情況立即停止,在治療后1w以內沒有出現復發的情況或者每次咯血量有了明顯的減少。無效:沒有達到以上標準。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治療組的治療有效率要明顯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要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咯血是呼吸科一種常見的急癥,該種疾病具有病情來勢兇猛的特點,患者會出現休克、窒息、感染等情況,對于患者的生命安全會造成較大的影響,具有高死亡率的特點。(2HRZE/4HR)抗結核聯合支氣管動脈栓塞治療方法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該種治療方法可以使患者的咯血情況得到有效的控制,我院采用該種方法對于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治療有效率高達94%,只有少數患者出現了復發的情況,獲得患者及其家屬的一致好評。
綜上所述,對于藥物保守治療效果不佳的肺結核合并咯血患者應采用支氣管動脈栓塞方法進行治療,該種治療方法具有治療效果好,安全系數高的特點,值得進行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517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3-1610-02
慢性支氣管炎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通常表述為人體內氣管、支氣管粘膜以及附近組織出現非特異性慢性炎癥。該疾病多發于中老年人,患者臨床癥狀為咯痰、反復咳嗽等,患者長時間活動后,會出現呼吸困難等情況。臨床研究顯示,感冒、吸煙、氣候變化、過度疲勞等都易導致慢性支氣管炎發作[1]。患者反復發作慢性支氣管炎,將可能引發患者肺源性心臟病、阻塞性肺氣腫等,導致患者出現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鹽酸氨溴索是臨床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重要藥物之一,筆者選取我院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間收治的51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進行了相關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間收治的51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按患者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21例,男女比例為12:9,年齡為44-78歲,平均年齡為57.3±1.6歲,病程為2-18年,4例伴有肺氣腫,2例伴有肺源性心臟病;對照組患者30例,男女比例為19:11,年齡為45:76歲,病程為3-15年,6例伴有肺氣腫,3例伴有肺源性心臟病。所有患者均確診為慢性支氣管炎,臨床均存在咳嗽、咯痰等癥狀,部分患者伴有肺部干濕音。兩組患者年齡、病程、性別等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優先給予兩組患者基礎治療,基礎治療包括抗感染、鎮咳祛痰等,選用武漢拉那白醫藥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頭孢氨卞3-8g/d,雅安三九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強力枇杷露350mg,2次/d。基礎治療之后,觀察組患者加用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藥業生產的鹽酸氨溴索25mg配合300ml葡萄糖進行注射,1次/d,2周為一療程。對照組加用常規解痙平喘藥物,選用吉林濟邦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氨茶堿注射液配合350ml葡萄糖進行注射治療,1次/d,2周一療程。統計兩組患者療程結束后的臨床表現。
1.3 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國家相關標準,將顯效判定為:患者咳嗽、喘息、咳痰等臨床癥狀消失,肺部功能改善顯著,肺部聽診音清晰,血常規檢測恢復正常;有效判定為:患者咳嗽、喘息、咳痰等癥狀部分消失,肺部功能得到一定改善,肺部聽診音較為清晰,血常規檢測恢復較為明顯;無效判定為:患者臨床癥狀和肺部功能無變化或出現惡化[2]。
1.4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的所有數據通過SPSS17.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使用χ〖TX-*3〗±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P
2 結 果
療程結束后,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5.2%,對照組為60%,兩者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 論
慢性支氣管炎是一種由感染、非感染因素引發的氣管、支氣管粘膜以及周圍組織的慢性、炎性病變,患者反復發作該疾病容易導致粘膜平滑肌束萎縮或者斷裂,從而形成氣管纖維增生,氣管僵硬、狹窄化,最后形成氣道阻塞。臨床醫學將慢性支氣管炎病程分為三個時期:臨床緩解期、慢性遷延期以及急性發作期[3]。慢性支氣管炎的病理表現為支氣管及周圍組織中的含色素巨噬細胞的大量集聚,進而導致肺泡之間形成纖維化、炎性化,該疾病臨床表現通常為咳嗽、咯痰、喘息,隨著病情的不斷加重,患者的痰量將隨之增加,并難以咯出,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部分患者還會并發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等惡性疾病,最后導致患者死亡。
臨床慢性支氣管炎治療方法主要有抗感染、鎮咳祛痰以及解痙平喘等,其中鎮咳祛痰最為關鍵,尤其是老年患者[4]。老年患者肺部功能、呼吸道粘膜功能逐步衰弱,咯痰能力也隨之減弱,鎮咳祛痰成為治療老年患者的重要內容。鹽酸氨溴索是一種極其有效的黏液溶解劑,可以作用在人體氣管、支氣管的分泌細胞上,增大分泌細胞分泌漿液量,進而增強纖毛運動能力以及黏液運輸清除能力[5]。同時鹽酸氨溴索還可以有效截斷痰液這的黏性糖纖維,降低痰濃度和黏性,進而保證患者順利咯痰。本次研究中,觀察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5.2%,對照組為60%,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鹽酸氨溴索是臨床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有效藥劑,并且無相關副作用,值得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化龍.鹽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的臨床體會及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1,10(20):124-126.
[2] 代潔,黃炎青.鹽酸氨溴索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1,03(16):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