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地理研究》期刊投稿需要注意以下信息:
一、基本投稿方向
該刊是一本由復旦大學;中國地理學會主辦的歷史期刊,2019年創刊,本刊主要欄目有:地圖史、考察研究、札記、學術動態。旨在推動歷史學科發展和歷史教學實踐創新。
二、內容與格式規范
(一)投稿給《歷史地理研究》的文章、觀點及內容必須不先于本刊在其他任何地方以任何形式發表過,我刊反對剿竊、抄襲、一稿兩投或多投。
(二)文章務必論點明確、論據可靠、數據準確、文字精煉,統計學分析符合表述規范,具有科學性、創新性、先進性、實用性。
(三)每篇參考文獻,要求注明在文章中的使用位置;參考文獻,必須方便讀者查找,至少要能找得到,一般包括作者名、文獻名及文獻出處三個部分。
(四)題名應簡明、具體、確切,能準確地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編制題錄、索引和檢索的有關原則,并有助于選擇關鍵詞和分類號。
(五)正文應盡量減少層次,一般不宜超過3層。有標題內容才列數字序號(沒有標題的內容用自然段形式起始),數字序號后不用加點,但要空1格。
(六)注釋是對正文中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或補充說明,列于當頁腳注,用①②……標注。(注意:注釋不是引文的參考文獻,引文引用文獻應放在文后參考文獻中)
(七)來稿需提供論文題目、作者、單位、地址、郵編、摘要、關鍵詞、作者簡介、注釋和參考文獻等。
(八)全文篇幅(包括圖、表、參考文獻及中英文摘要等)一般不超過12000字為宜。文稿應包含中英文標題、中英文摘要(中文200字左右、英文250字左右)、關鍵詞(3—8個),具體格式請按照《〈歷史地理研究〉文稿技術規范》進行處理。
(九)作者在寫稿前應廣泛查閱國內外最新相關研究成果,并在參考文獻中列出引用的文獻, 以保證研究成果有較高的研究起點。文章選題富有意義,立論鮮明;方法手段新穎,運用得當;文獻掌握豐富,內容充實;觀測、實驗、統計數據等資料真實準確且有時效性;論述合理協 調,邏輯性強;文字簡明流暢,寫作規范。
(十)采用雙盲制和三審制審稿原則。審稿人與作者不在一個單位、不在同一課題;編輯部不向作者和審稿人透露雙方的信息;交叉學科稿件分送不同學科的專家審稿。編輯部處理稿件嚴格遵守期刊編輯的職業道德準則。作者應遵守學術規范,切勿一稿多投,凡投稿三個月內未收到通知可另投。稿件的處理狀態可在采編平臺上查詢,稿件的處理結果也會以電子郵件的方式發送到作者的注冊郵箱里。來稿發表與否由主編最后審定。
三、審稿周期
《歷史地理研究》期刊預計審稿時間:1-3個月,發行周期為:季刊,期刊級別:CSSCI南大期刊,建議投稿前仔細核對格式要求,避免因細節問題延誤發表。
《歷史地理研究》創刊于2019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季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作為一本專注于歷史地理領域的權威期刊,其辦刊宗旨體現了深厚的學術追求與責任感。該雜志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和辦刊方向,致力于刊載歷史地理研究領域的學術成果,推動學術交流,并努力提升我國在該領域的學術研究水平和國際影響力。
該雜志的核心任務是刊載歷史地理學理論與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這些研究不僅涉及歷史地理學的理論基礎,還包括研究方法和技術手段的創新。通過發表這些高質量的研究成果,雜志為歷史地理學者提供了一個展示和交流學術思想的平臺,推動了歷史地理學理論的不斷發展和完善。雜志關注歷史自然地理和歷史人文地理的研究。歷史自然地理研究主要探討歷史時期自然環境的變遷及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而歷史人文地理則關注歷史時期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以及地理環境與人類社會的相互作用。這些研究不僅有助于我們更深入地理解歷史時期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還能夠為現代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益的借鑒。
此外,雜志還涵蓋了地理學史和地圖學史的研究。地理學史和地圖學史是歷史地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記錄了地理學的發展歷程和地圖學的演變過程。通過對這些歷史的研究,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學的學科特性和地圖學的技術進步,為地理學和地圖學的未來發展提供有益的啟示。在人口史和邊疆史地方面,雜志也發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人口史的研究主要關注歷史時期人口的變遷、分布和遷移等問題,而邊疆史地則關注我國邊疆地區的歷史地理問題。這些研究不僅有助于我們更深入地了解我國的歷史和文化,還能夠為邊疆地區的開發和建設提供有益的參考。
該刊被國內多個核心數據庫收錄,包括:CSSCI 南大期刊(含擴展版)、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等,這顯示了其在歷史學界的學術影響力和權威性。
此外,《歷史地理研究》期刊還榮獲了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等,這些榮譽不僅證明了其學術質量得到了廣泛認可,也為其在歷史學術界樹立了良好的口碑。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