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稿件被《中國醫學教育技術》期刊退修后,可按以下流程進行修改,以提高錄用概率:
一、分析退稿原因
1.?仔細閱讀退稿通知:明確編輯或審稿人指出的問題,如選題不符、創新性不足、數據缺陷或語言表達問題?。
2.區分退稿類型:可修改退稿、拒稿(若意見表明“研究方向不符”,建議改投其他期刊)
二、針對性修改策略
1.深入探討研究問題,提供更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討論。
2.增加相關理論背景和文獻綜述,以支持研究論點的合理性和創新性。
三、重新投稿準備
1.?附修改說明:逐條回應審稿意見,說明修改內容及依據。
2.核對期刊要求:
(一)正文中的圖按全文順次編號,如圖1、圖2等;圖名居圖的下方正中。
(二)來稿作者應保證對其作品具有著作權并不侵犯其他個人或組織的著作權,譯者應保證該譯本未侵犯原作者或出版者任何可能的權利,并在可能的損害產生時自行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編輯委員會或其任何成員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三)基金項目:如果論文是項目成果,請按“項目名稱(項目號)”的形式寫出。項目名稱與項目號兩者都要有。
(四)文章一律使用新式標點符號。凡書籍、報刊、文章篇名等,均用書名號《》書名與篇名連用時,中間加間隔號。
(五)關鍵詞是反映論文主要內容的名詞性術語,一般以3-5個為宜,其間均用“;”隔開。
綜上所述,通過不斷地修改和完善,提高稿件的質量和學術水平,增加被期刊錄用的機會。
《中國醫學教育技術》是一本在醫學領域具有較高影響力的學術理論期刊,于1987年創刊,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學主辦,為雙月刊,國內統一刊號為CN:61-1317/G4,國際標準刊號為ISSN:1004-5287。
該刊設置了信息窗、理論探索與實踐、資源開發與應用、技術與教育、數字醫學、臨床教學、基礎教學等欄目,覆蓋醫學領域多個研究方向,以反映醫學領域的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
中國醫學教育技術發表范例
-
基于泛雅信息化教學平臺構建高職課程《中藥化學實用技術》
作者:王翰華; 阮洪生
-
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微課程設計與開發——以《現在進行時》為例
作者:李婧; 乜勇; 徐良珊
-
基于微信的醫學檢驗網絡化考試平臺構建
作者:黃小芬; 蔡文品; 黃璐璐; 張云鳳; 范逸雯; 季敬璋
-
行為藥理學虛擬實驗軟件的設計與應用探索
作者:馮雪梅; 張穎; 倪雯雯; 胡優敏; 王艷霞; 黃晨; 李稻
-
泛在學習環境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
作者:趙麗微; 辛程遠; 王柳行
-
微格教學聯合智能模擬人在產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
作者:宋青; 侯萌; 黃譜
-
基于ASP.NET的昆明醫科大學數碼聲像檔案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作者:王媛; 廖澤容
-
VR教學系統在血管外科領域中的應用研究
作者:職康康; 蔣慶君; 吳鑒今; 曲樂豐
-
微課在高職護理專業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作者:朱飲源; 王湘蕓; 陳慧星; 楊夏萍
-
3D打印技術在脊柱腫瘤外科教學中的應用及效果分析
作者:尹華斌; 范天奇; 孟通; 張永興; 林龍帥; 趙慶華; 宋滇文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