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真菌學》作為一本醫學領域的學術期刊,投稿難度一般,但仍需要作者具備一定的學術實力。具體詳情需結合期刊定位、審稿流程以及投稿者的研究質量綜合評估。以下是詳細分析:
了解期刊信息:
《中國真菌學》期刊創刊于2006年,是由海軍軍醫大學主管上海長征醫院主辦的醫學類雙月刊。該雜志以中文出版,擁有國內刊號:CN 31-1960/R及國際刊號:ISSN 1673-3827。旨在成為醫學領域的先鋒,及時反映醫學改革與發展的最新成果,深入探索醫學規律,助力醫學事業的繁榮。通過高質量的論文和研究成果,為醫學工作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促進學術交流與合作,推動醫學創新與進步。
期刊級別與定位:
《中國真菌學》 期刊被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秀期刊)、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等數據庫收錄。獲得了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科技期刊優秀期刊等榮譽。主要欄目:論著、消息、病例報告、繼續教育、技術與方法、綜述等,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該期刊的讀者群體主要是醫學工作者、醫學研究者、醫學政策制定者以及對醫學領域感興趣的讀者。
投稿須知:
(一)作者姓名置于篇名下方,團體作者的執筆人可標注于篇首頁地腳位置。
(二)圖表一律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如圖1,圖2;表1,表2,圖和表應有簡短確切的題名,圖號圖名應置于圖下,表號表名置于表上。
(三)縮寫。外文縮寫詞必須符合國際規范,縮寫在文中第一次出現時需要標明全稱并說明中文含義。
(四)注釋:凡對文章篇名、作者及文內某一特定內容所作的必要的解釋或說明為注釋。用“①、②、③、④……”編號,置于正文之后。
(五)論文類來稿附不超過200字的中英文摘要及關鍵詞3~8個。
發表周期:
采用三審制(初審、復審、終審),《中國真菌學》期刊預計審稿時間:1-3個月,如果超過預計的審稿時間仍未收到回復,可以主動聯系編輯部詢問進度,若想縮短周期,流程協助可咨詢在線客服。
投稿建議:
投稿《中國真菌學》期刊需注重選題創新性與格式規范性。建議投稿前充分研讀近期刊發文章,并嚴格遵循雜志社要求,對于具備一定學術實力的作者來說,是一個相對好投且發表周期較短的期刊選擇。
中國真菌學發表范例
-
誤診為轉移癌的紅色毛癬菌肉芽腫1例
作者:吳瓊; 錢騁風; 高志琴; 鞠強; 楊連娟; 蔡晴
-
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微生物菌(毒)種保藏中心醫學真菌分中心建設紀實
作者:梅嬛; 劉維達
-
小型無綠藻所致皮膚感染1例
作者:羅柳春; 黃春蘭; 梁輝蒼; 徐秋紅; 韋文飛; 覃仁利
-
皮膚及皮膚結構真菌感染研究現狀與展望
作者:李東明
-
永不忘卻的懷念——紀念醫學真菌實驗技術專家沈永年老師
作者:梅嬛; 劉維達
-
白念珠菌White-Gray-Opaque表型轉換系統的研究進展
作者:王鈺婷; 劉錦燕; 趙悅; 孟玲寧; 項明潔
-
艾滋病合并馬爾尼菲籃狀菌病的研究進展
作者:譚鵒昕; 高麗; 張米; 董興齊
-
第八屆全國深部真菌感染學術會議暨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抗感染專業學組第三屆全國血液感染學術會議征文通知
作者:全國深部真菌感染學術會議組委會; 中國微生物學會真菌學專業委員會; 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抗感染專業學組
-
伊曲康唑臨床應用的安全性分析
作者:尚盼盼; 王愛平
-
真菌相關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性疾病
作者:胡小義; 王凌偉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