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兒科護理教學中情境式教學法的應用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目的:探討中職兒科護理教學中應用情境式教學法的教學效果。方法:將河源市衛生學校2016級106名護理和助產專業學生隨機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各53人)。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實驗組采用情境教學法,學期末分別統計比較兩組學生考試成績和量化評分差異。結果:考試成績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1),學生綜合能力測評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照傳統教學模式,情境式教學法更有助于學生實踐能力、職業心理素質及動手能力的培養。
兒科護理學是中職學校護理和助產專業一門專業核心課程,但傳統的教學無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對學生臨床思維能力、應變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的培養也關注不夠。近年來,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將情景教學法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現將具體過程簡述如下: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2016級3年制護理和助產專業學生共計106人,隨機分為對照組(53人)和實驗組(53人)。2組學生年齡、基礎知識、學習成績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傳統教學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即傳統的填鴨式三段教學法:教師課前提前備課—組織教學課堂教學(復習舊課—導入新課—鞏固運用—檢查布置作業)—教學效果評估(階段考試/考核)。
1.3模擬教學法
1.3.1建設模擬病房
由于兒科護理有很強的專業性、實踐性和特殊性,極易引起醫患矛盾。為此,護理工作者必須熟練掌握常用護理設備的操作常規和注意事項并有一定的應急協調能力。這便需要學生在模型上反復練習至熟練后才能在患者身上操作。為此,需要教師借助實驗模具詳細簡介具體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并讓學生反復練習。河源市衛生學校(以下簡稱“學校”)作為國家示范學校,高標準建設了兒科護理實訓中心。該中心完全按照醫院臨床工作要求配置相關儀器和設備,配置了多媒體播放設備,便于學生模擬臨床操作練習。
1.3.2組織病例內容
模擬臨床實際每堂課以一個或是幾個病例為內容,從疾病的病因病機、臨床表現、護理評估、治療要點、護理措施和問題、健康指導六個方面組織要素和語言,精心設計編排病例及課堂問題。首先,通過PPT的形式簡要敘述課堂重要知識點,結合視頻資料讓學生對篩選病例有著初步的了解,然后將學生分成若干組,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別扮演病患和家屬以及醫務工作者,根據實際情況作出護理評估,制訂護理措施并實施。最后,以小組為單位,匯報學習內容并總結談論。如新生兒黃疸這一節課,“患兒家屬”首先簡要敘述現病史,“護理工作者”根據所學知識作出護理診斷,最后制訂加強保暖、調整喂養的護理方案,根據“醫囑”實施藍光照射、輸血治療等護理措施。通過情景模擬教學,強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應變能力、協調能力等。
1.4評價方法
1.4.1期末考核
期末考試成績包括筆試成績(70%)和操作成績(30%)。實驗組和對照組筆試考試題型和操作考試打分點完全相同,每一考核內容均包括操作前準備、操作步驟、操作后整理以及操作態度等。
1.4.2問卷評價
采用自制的問卷調查表評價不同方法對學生學習興趣、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協作能力、應急應變能力5個方面的影響,每一個評分點為10分,共計50分。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對統計數據進行分析,所有計量資料均采采用兩樣本t檢驗,檢驗效率設定為P<0.05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兩組期末考試成績比較
筆試成績、操作考試成績及總成績比較,模擬教學組明顯高于傳統教學組,兩組間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
2.2兩組期末自評得分比較
筆試成績、操作考試成績及總成績比較,模擬教學組明顯高于傳統教學組,兩組間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
3討論
兒科護理學概念比較抽象,運用傳統教學方式易于導致理論與實踐完全脫節,培養出的人才往往高分低能。建立癥狀情境可以再現疾病,使學生記得更加深刻理解更為透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輔助多媒體課件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左邊運用文字表述,右邊插入疾病相關癥狀的圖片或是疾病錄像,使學生一看就能明白與了解,能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印象,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建立相對逼真的疾病情境,給學生提供一個仿佛身臨其境的平臺,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學內容的表現力與感染力,充分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欲望。將兒科護理學中深奧與抽象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多媒體中,可以有效地展現胎兒血液循環相關途徑與先天性心臟病具體結構,可以讓學生更為直觀地了解理論知識,進一步加深理論知識的印象。在模擬病房練習過程中,使學生在操作中不斷鞏固強化專業知識并培養學生的臨床動手能力。同時,通過角色扮演練習,鼓勵學生進行大膽創新,以兒科護理學理論知識作為基礎進行大膽想象,聯想實際生活中可能發生的情況,語言表達方式越貼近生活越好,充分挖掘學生的生活想象潛力,加強學生體驗,力爭做到寓教于樂和寓樂于教,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護理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學生還可以通過角色扮演,深刻體會病兒的痛苦與家屬的焦慮,懂得在臨床工作中更應該關愛患者,最大程度上減輕病兒的痛苦與減小家屬負擔,做生命的保護神與守護神,使其充分體會到護士職業具備的角色內涵,從而在濃厚的興趣中完成學生兒科護理學理論教學。在筆者的研究中,實驗組的考試成績及期末自評積分明顯優于對照組,證明模擬情景教學法能顯著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應急協調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亦有極大的幫助。為此,筆者認為:在兒科護理學教學過程中運用情境反思方法,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護理學專業知識的興趣,而且還使學生體會到學習與主動獲取專業知識的快樂。而教師從傳統的知識講解轉變成為學生工作能力與專業素養的培養工作人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學能力與水平,從而實現了師生共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