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煤礦機電安全管理和運輸隱患預防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摘要:機電運輸是煤礦生產的重要環節,隨著機械化程度的提高,需要增加對機電設備的資金投入,及時排除設備故障,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避免造成嚴重的人身及經濟損失。故此,主要闡述了煤礦機電安全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有效預防運輸隱患的策略。
關鍵詞:煤礦機電安全管理工作;運輸隱患;預防策略
0引言
盡管煤礦企業對自身系統及設備進行了革新與升級,但在安全管理過程中仍然難以避免一些問題的存在。機電設備運輸是煤礦生產的重要內容,與整體工作安全性能息息相關[1]。因此,需要做好對機電運輸隱患的排查工作,提高生產安全性。
1煤礦機電安全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1安全管理不到位
煤礦企業生產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成本支出狀況、設備生產情況及人為活動等。部分企業的安全意識不夠強,導致機電管理過程中存在著異常現象,如使用時間過長、負荷過大等,給機電設備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影響了公司的安全生產進程。為此,公司需要嚴格執行安全管理條例,做好機電設備的革新工作,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滿足煤炭企業日益增長的發展需求,提高機電設備的運行效率,高效完成生產目標。
1.2并未充分重視機電設備管理
當前許多煤礦企業十分注重生產效益,卻忽視了機電設備的安全管理問題,導致較多設備長期處于高負荷的作業狀態中[2]。煤礦企業的工作環境較差,為了延長機電設備的使用壽命,提高生產過程的安全性與可靠性,需要做好對設備的保護工作,達到防塵、防腐的目標。空氣中粉塵的含量較高,可能會對機電設備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需要控制其使用時間,用防塵罩保護起來,避免灰塵影響其工作性能。同時,為了進一步提高設備的運行效率,需要及時更換磨損嚴重的零件,使其維持在最大負荷范圍之內,做好對設備的定期保養與維護工作,消除生產過程中的安全隱患,提高煤礦企業生產的安全性。
1.3操作人員的綜合素質較差
高質量的安全管理工作可以有效避免機電安全事故的出現,操作人員的技術能力及安全管理意識水平也會對機電安全生產過程產生重要影響。部分操作人員的操作過程不夠規范,提高了機電設備發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3]。煤炭企業的工作人員需要具備較高的專業素質水平,深入了解各個崗位的性質與特點,獲得更多管理技能,采取強有效的策略提高管理人員的能力,提高設備安全管理工作的質量。
1.4煤礦機電安全管理機制不健全
科學合理的安全管理機制是避免安全事故發生的重要前提。煤礦企業需要不斷完善安全管理體系,提高對煤礦機電企業的認知水平,充分認識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價值,確保整體實施效果,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使得煤炭企業可以獲得更多經濟效益。
1.5煤礦機電安全生產的資金投入較少
生產企業最關注的問題即為生產效益,降低生產成本可以獲取更多經濟效益。為了獲取更高收益,部分煤炭企業忽略了機電設備管理的資金投入,并未及時更換老化的設備,導致安全問題頻發。因此,需要積極引進先進設備與先進技術,重視機電設備的安全性能,綜合調整人力、物力、技術等方面的支出,對技術及管理人員把關,有效減少安全事故發生的次數。
2煤礦機電運輸隱患預防策略分析
2.1加大對工作人員的安全培訓力度
隨著時代的發展,原本的組織培訓形式限制了管理人員及工作人員的數量,難以滿足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在煤礦機電運輸工作中,為了避免個人操作對工作過程產生影響,需要明確安全管理條例,加大對工作人員的培訓強度。第一,需要調動起機電運輸過程中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與工作熱情,在管理層、操作層及技術層中實行競爭上崗制度。為了更加合理的分配勞動所得,需要改革崗位技能工資制度,用物質條件激勵員工,提升其知識技能水平,完善培訓體系。第二,需要安排好礦井生產計劃,定期開展技能競賽活動,激發工作人員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使其能夠在生產過程中嚴格遵守相關制度條例,實現安全生產的目標。第三,煤炭企業還可以根據以往的機電運輸安全事故經驗指導操作人員,使其充分認識到安全生產過程的重要性。總之,煤炭企業需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開展針對性的安全管理工作,使得操作人員充分意識到安全管理的重要價值。
2.2對特殊工種制定科學合理的用工制度
制定完善的特殊工種制度對于提高煤礦機電運輸安全管理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具有重大價值,與施工設備是否能夠維持安全運行狀態息息相關。特殊工種對于作業人員的技術水平要求較高,與施工安全及施工成果密切相關。煤炭企業需要做好人才選拔工作,提高作業人員的責任感與技術水平,端正其思想態度,提高生產過程的安全性。
2.3實行礦井質量標準化的管理理念
質量標準化管理理念能夠提高煤炭企業生產的安全性,提高企業的產出效益。為了更加合理的評價生產過程,需要建立靈活的評價機制,使得生產工作滿足煤礦機電運輸管理的實際需求。同時,需要重視生產過程,擺脫以結果為主的生產模式。因此,工作人員需要根據礦井工作面的實際情況確定生產制度,如包機制度、設備入井檢測制度、設備管理工作制度等。此外,對于小型設備與小型電器,臺賬式的管理制度能夠獲得更高的管理效益。
2.4有效構建煤礦井下工作環境
井下工作面是煤礦井下施工的主要施工地點,其流通性會對煤礦企業工作質量產生較大影響。若井下的通風裝置出現故障,可能會導致污染空氣長期停留在井下工作環境中,阻礙了清新空氣進入,使得作業人員長期處于缺氧的環境中,引發人員傷亡。此外,若井下空氣流通性較差,會導致大量瓦斯氣體聚集,濃度超標,甚至會引發瓦斯爆炸。因此,相關部門需要充分重視通風管理工作,定期開展維護與檢查工作,確保整個工作過程可以順利完成。
2.5提高運輸設備的安全
第一,需要定期檢查使用過設備的安全狀況,及時排除設備隱患,根據生產需求更換設備,提高生產設備的技術水平,積極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避免老舊設備對生產過程產生影響。第二,需要加大對設備操作人員的管理強度,定期開展培訓工作,完善評價機制,建立科學合理的獎懲制度,提高操作人員工作的標準性與規范性。第三,需要做好對機電設備的監督與管理工作,建立專業化的維修檢測部門,實時監管生產過程,明確生產及檢修部門的責任。第四,人才是充分發揮企業技術價值、確保生產安全的重要部分。在日常工作中,煤礦專業人員需要保持良好的溝通,做好故障排查與處理工作,提高生產運輸環節的質量與安全,優化專業技術人員的薪資體系,為后續生產過程奠定強有利基礎。
2.6完善煤礦機電企業的管理體系
煤礦機電企業需要不斷完善自身管理機制,根據企業發展狀況調整人事管理及任用制度,運用科學的獎懲機制調動起作業人員參與工作的積極性。小型煤礦機電企業需要根據自身實際狀況調整管理制度,聘請具有專業管理資格的工作人員,充分發揮其帶頭作用,積極學習并借鑒先進的管理經驗,提高生產及運輸工作的質量。
3結語
綜上所述,煤礦事業正處于高速發展時期,需要提高礦井機電運輸系統的工作質量與工作效率,完善煤礦的開采功能。煤礦機電運輸系統的工程量巨大,生產線較長,包含著較多特殊工種,對于生產條件及生產技術提出了更多要求。煤礦企業需要定期開展對工作人員的培訓工作,加大對機電運輸的監管力度,提高機電運輸過程的安全性,給煤礦企業爭取更多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邢志剛.基于AHP-TOPSIS的煤礦機電安全評價模型及應用[J].煤炭技術,2021,40(4):142-145.
[2]姬晉寧.煤礦機電設備安全巡檢信息化需求及系統初步設計[J].機械管理開發,2021,36(9):304-305+329.
[3]孫豐勇,李雙忠,蔣震.淺談如何搞好煤礦機電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工作[J].山東煤炭科技,2008(4):140-141.
作者:張棟杰 單位:山西軒騰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安全指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