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幼小銜接背景下的勞動教育探析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要鼓勵幼兒自主決定,獨立做事,增強其自信心和自尊心[1]。而幼兒園的值日生勞動就是促進幼兒學會自我管理、培養幼兒集體服務意識的有效方法。值日生的工作對大班幼兒來說并不陌生,但是幼兒在以往承擔值日生勞動時,比較隨性,任務意識也不是很強,只選擇一些自己愿意、喜歡做的事,還有一部分幼兒需要教師提醒。本文以大班“我是值日小能手”為例,淺談幼小銜接背景下的勞動教育。
一、值日生勞動的實施過程
(一)“我學做”,制訂計劃有安排
案例背景:晨間鍛煉活動結束后回班,曦曦拉著筆者的手來到班級衣帽間,“老師,你看,小朋友每次運動后回班級,外套到處亂放,亂糟糟的。”筆者一看果然如此,衣帽間柜子里放著每個小朋友的收納籃,幼兒習慣把運動脫下的衣服隨意塞在籃子邊上,或一個衣角露在外面,看上去很亂。筆者拿起手機拍下這一幕。在運動后的評價環節中,筆者出示剛才拍的照片,問幼兒:“你在照片上看到了什么?”幼兒回答:“柜子很亂。”順著幼兒的回答,筆者追問:“為什么會這么亂?”幼兒說:“因為沒有整理。”筆者又問:“平時有人整理嗎?”“沒有。”幼兒一致回答。“我們平時有值日生嗎?值日生需要做什么呢?”涵涵說:“打掃衛生、澆花、掃地、拖地,還有架椅子、鋪桌布、收魔尺和整理區域玩具。”還有幼兒說:“還有拉窗簾和曬桌布。”“值日生做的事可真不少,那值日生都明白自己要做些什么事情嗎?”筆者問道。幼兒的說法不同,有的說“明白”,有的說“不明白”,一場關于“值日生”勞動的話題就這樣自然展開……“老師,我們每天都有值日生。”希希說,“有些小朋友澆花、掃地,有些小朋友架椅子,有些小朋友整理區域材料。”筆者追問:“那這些勞動需要幾個小朋友呢?”“我們班上有39個小朋友,我們每天都是8個小朋友當值日生,星期五是7個小朋友。”“原來這是平時小朋友的值日生安排。那值日生的勞動有哪些?你們能不能用圖畫的方式把它表現出來呢?”在筆者的提示下,幼兒拿起了筆和畫紙,把值日生平時的任務,用圖畫的方式表征出來。從幼兒的談話中可以了解到大家對值日生這件事情比較熟悉,也愿意參與。從幼兒表征圖片可以看出他們對班級值日生工作比較明確,但是如何合理分工,幼兒們意見不同。在教師的提示下,幼兒們能用圖畫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將抽象的事物具象化,具備書面表達的初步技能。筆者將幼兒表征的值日生任務圖片做集中展示,讓幼兒通過自主協商明白每天值日生該做什么,怎么安排、分配任務。最后在共同討論商量下,幼兒認為衣帽間的柜子多,需要3個小朋友完成,剩下的任務有的一項一個人,有的兩項一個人完成。通過分工安排值日生的工作,幼兒學會了制訂計劃。
(二)“我想做”,值日勞動有意愿
有了具體的值日生工作安排,在值日生勞動的過程中,幼兒變得更主動,任務意識更加明確,懂得輪到當值日生時,自己該做什么。“孩子們,這個星期,你們有按照商量好的分工安排來完成值日生的工作嗎?有發現什么問題嗎?”午餐前筆者問幼兒。“我發現整理柜子才3個人,應該要6個人才對。”涵涵說。“對呀,柜子太多了,都整理到小朋友睡午覺的時候。”曦曦說道。“還有圖書沒有人整理,都是我來整理的。”菲菲搶著說。“有時候有的小朋友請假沒來,他的值日生工作沒人做。”文文說。“輪到值日的小朋友請假沒來,他的值日生工作你們是怎么安排的?”筆者問道。“我們可以幫他做呀。”幼兒們異口同聲地說“這個辦法不錯,互相幫助。”筆者肯定了幼兒的做法。有計劃的值日生勞動安排調動了幼兒參與勞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在完成值日生勞動的過程中,幼兒既明確了自己的職責,又培養了勞動意識。
(三)“我巧做”,主動參與解問題
在值日生工作中,負責整理柜子的幼兒發現柜子多,整理的人少,完成值日生工作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建議用6個人來整理。“那如果整理柜子需要6個人,其他的值日生工作2個人可以完成嗎?”針對幼兒想到的方法,筆者提出疑問。“那就完成不了了。”桐桐說。“那有什么辦法解決呢?這些柜子都是誰在用?”筆者提示幼兒。“都是我們自己的。”幼兒異口同聲地說。“那自己的事情是不是應該自己做呢?”“對呀,我們可以自己整理呀,這樣值日生就可以負責別的工作了。”在筆者的引導下,幼兒馬上領悟,一場整理自己柜子的行動就這樣開始了……在整理柜子的過程中,筆者讓幼兒記錄自己整理的方法,結束后請幼兒分享是用什么方法整理的。在幼兒記錄的過程中教師了解到,幼兒能按照物體的特征、類別進行整理。有的幼兒將衣服疊好放在一起,其他物品另外放,個別帶書包的幼兒能夠先將物品分類,再分別放在書包不同隔層里。教師提供機會和條件,支持、鼓勵幼兒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和責任感,也培養了幼兒自我服務的意識。
(四)“我會做”,服務集體有辦法
在教師多次提醒下,幼兒逐漸養成了整理自己物品的習慣,負責整理柜子的值日生也不用花太多時間。一次區域游戲結束后,幼兒又發現,區域的材料很亂。“怎么區域的材料又這么亂?”“對呀,值日生辛苦整理的,怎么又亂了。”幼兒你一言我一語地說。“怎樣才能讓區域材料不亂?你們有什么好方法?”筆者問道。有了之前整理柜子的經驗,幼兒提出“我們可以一起來整理區域材料”。根據幼兒提出的方法,筆者將班級各個區角材料整理前的照片展示給幼兒。“我們班總共有6個區,可以一桌的小朋友合作整理一個區。”希希說。“那外面的建構區材料要怎么整理呢?”桐桐問,“你們看看老師這有一張建構區的照片。”“你覺得隔壁班的建構區玩具看上去怎么樣?”筆者問道。“很整齊。”幼兒說道。在筆者的引導下,幼兒有了新的想法:“可以先分類,再整理。”“還有,相同的積木玩具可以疊在一起放。”通過討論,最后大家一致決定,坐在哪個區的小朋友就負責整理哪個區的區域材料,美工區有3桌小朋友,一桌留下來整理美工區,剩下兩桌整理班級走廊的建構區。有了整理柜子的習慣,幼兒在平時活動時也會更多關注班級物品的排放是否整齊等問題。區域游戲是幼兒每天最愛玩的游戲,在發現材料沒有擺放好后,幼兒自發地想到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法完成,強化了游戲結束后要及時整理的意識。在這個過程中,班級教師對幼兒整理時、整理后的提醒和督促很重要。在整理區域材料的過程中,幼兒互相配合,分工合作,感受到勞動的辛苦和不易,體驗區域材料從雜亂到整齊的過程,感受到班級環境整齊、整潔的美好,為集體服務的意識也更強烈。相信經過值日生勞動活動,幼兒已懂得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勞動成果。
二、值日生勞動教育的價值與思考
本案例通過開展大班幼兒值日生勞動、整理個人物品、為集體服務等一系列活動,放手讓幼兒自主決定,學會安排計劃,獨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增強幼兒自信心的同時,也讓他們養成做事細致、有條理的好習慣。這不僅讓幼兒明白了勞動不僅可以服務自己,還能幫助別人,享受到勞動的快樂。我們在活動中看到大班幼兒值日生勞動教育的價值,也有一些思考,具體如下。
(一)以勞樹德,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
德育是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幼兒在參與值日生勞動的過程中,能體會到勞動的辛苦,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知道要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在體驗中“樹德”,形成吃苦耐勞的道德品質。
(二)以勞增智,促進綜合能力發展
在值日生勞動中,幼兒學會用表征的方法表現值日生的工作內容,制訂值日生工作計劃,具有書面表達的愿望和初步技能;在學習整理自己物品的過程中,能夠運用已有的數學經驗,根據物品的特征和用途進行分類,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在與同伴合作整理區域材料的過程中,發展合作能力、交往溝通能力、思維能力等;在持續堅持完成值日生勞動中,提高責任意識、任務意識,可見勞動教育能促進幼兒綜合能力發展。
(三)以勞強體,提高身體的協調能力
鍛煉身體不一定要從體育鍛煉中習得,勞動活動也可以強身健體。勞動在生活中處處可見,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幼兒園也是一樣。在大班幼兒值日生勞動過程中,幼兒參與掃地、架椅子、鋪桌布、搬器械、整理玩具、分餐具等值日生工作,動手能力、臂力、手眼協調等能力會得到鍛煉和提高。(四)以勞育美,感受美,創造美本案例中,當筆者出示隔壁班整齊的建構區時,幼兒能夠直觀地感受到物品擺放整齊的美,潛移默化將勞動創造美的想法深入腦海中。在之后的值日生勞動活動中,幼兒都能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參與,通過動手操作,同伴合作,將班級環境打掃干凈,物品擺放整齊。勞動讓幼兒感受到,生活中的美是可以通過創造獲得的。通過勞動,幼兒樹立了健康的審美情操,同時也在心里種下了勞動意識的種子,收獲了成功的滿足感,提升了勞動育美的價值。
三、家園共育,提升值日生勞動的價值
通過幼兒園“我是值日小能手”活動,幼兒的勞動意識更強了。筆者遵循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貫性,讓勞動教育延伸到家庭中,讓幼兒在周末與家長一同開展親子家務勞動活動,將值日生工作中學到的方法應用于家庭勞動中。有了值日生勞動的前期經驗,幼兒在家也表現出熱愛勞動的積極態度,同時父母帶著幼兒一起勞動,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幼兒。“我會整理自己的玩具、圖書了。”“我會幫媽媽晾衣服。”“我還會拖地呢。”“今天,我和媽媽一起制作蛋撻,可美味了。”周一來到幼兒園,幼兒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周末在家完成的家務勞動的快樂、成就感分享給同伴。看似簡單的家務勞動,通過有溫度、有能量的家園合作共同體,能夠帶給幼兒獨立、自信,讓幼兒真正意識到作為家中小主人的責任與擔當,同時大大提升勞動教育的價值。
結語
在案例中,筆者以《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為指導,以《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要點》中生活準備的參與勞動為主要方向,以幼兒為主體,針對馬上要進入小學的大班幼兒開展值日生勞動教育,讓幼兒學會在幼兒園和家庭中更多關注與他們日常生活中較貼近的勞動內容,從幼兒全面發展的角度來審視值日生勞動教育的目的、內容、方法與途徑,把握了勞動教育的定位和價值,也遵循了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年齡特點,為幼兒升入小學做好了幼小銜接的必要準備。但案例中對幼兒的勞動教育不能以偏概全,也有闡述不足之處。勞動教育不是一個新的話題,但在培養新時代接班人方面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內涵豐富,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我們應該將勞動教育滲透在幼兒教育的每個角落,在教育活動中正確看待勞動教育和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的關系。
[參考文獻]
[1]肖建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評介[J].早期教育(教師版),2014(01):18.
[2]何鋒.讓值日活動更有“勞動教育”價值[J].幼兒教育,2021(10):28-31.
作者:林美萍 單位:將樂縣水南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