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營造林質量提升的技術分析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伴隨資源的大規模開發使得林業資源明顯減少,再加上受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社會的發展進程。此背景下使得人們逐漸提高了對營造林建設環節的重視。但從當下營造林建設的實際情況來看,由于過度重視樹木數量的增長使得營造林建設與預期需求并不匹配。為此,需要選擇能夠切實提高營造林整體質量的關鍵技術,并落實相應的管理措施,從而為營造林建設質量的進一步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1營造林建設過程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1.1種苗培育質量相對較低
種苗培育儼然已經成為林業造林工作中的關鍵問題,其同樣是影響營造林建設質量的關鍵因素。受核心技術缺乏的影響,使得實際展開的種苗培育工作與預期的營造林建設目標并不匹配,再加上營造林樹種自身的差異,使得部分營造林建設區域表現出了一定的差異性特點,良好種苗的缺乏甚至已經成為阻礙營造林建設進程的主要問題[1]。再加上在現階段的育苗環節,部分營造林建設區域依舊選擇使用傳統育苗技術展開相應工作,不僅影響了對培育工作的整體效率要求,且并不匹配新時期對育苗質量的需求,這也是導致最終種苗培育工作展開質量大打折扣的主要原因。
1.2栽培管理技術不佳
從當下的營造林建設栽培角度進行分析,發現受傳統工作理念的影響使得在營造林建設過程中,依舊選擇使用具有高密度種植特點的手段展開相應工作,這也是致使樹苗生長過程受到一定束縛的主要原因[2]。若有高密度的種植需求,則必須采購較多的樹苗,在一定程度上將營造林的建設成本增加。再加上部分營造林建設的區域并不能夠聯系季節的實際變化對土地等相關資源進行調整,致使樹苗栽培工作過程中受土壤等一系列因素影響較大,導致難以實現預期的造林目標[3]。而在氣候因素以及自然條件均較差的情況下,展開的樹苗栽培工作質量將進一步下降。
1.3存在個別單位管護營造林積極性不高的現象
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使得營造林建造與管理儼然已經成為新時期的重要工作。未將營造林質量整體提升,就需要聯系新時期發展目標選擇匹配的科學種植技術并制定相應的管理方案以更高效率的展開相應工作。但從實際的造林情況來看,無論是部分林戶還是管理單位并沒有體現出較高的造林管理積極性,在展開各項工作時未能嚴格遵循相應管理規定,從而增大了部分區域營造林被破壞現象的發生風險[4]。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于個別單位并沒有建立對林業造林管理工作的正確認識,使得在實際管理過程中表現出了形式化的特點,對于造林工程疏于管理使得最終的建設質量難以滿足預期要求。再加上受到營造林所處區域地理條件以及樹木本身生長周期等因素的限制,使得個人林戶想要獲得一定的投資回報的時間周期相對較長,而展開日常管理需求的費用成本較高,這使得部分林戶往往會放棄日常管理,這也是導致營造林被嚴重破壞的主要原因。
1.4營造林整體工作量較大但經費支持嚴重不足
從當下的林業造林實際情況來看依舊與預期目標存在著較大差距。導致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營造林整體工作量較大且對建設人員有著一定的技術要求,導致在建設管理過程中需要投入的人力與物力較大。再加上伴隨集體林權的改革,使得依舊沿用傳統林業發展管理模式的管理單位難以滿足新時期發展背景下對營造林的管理需求,使得林戶通常對林區進行個人的承包管理,這使得營造林建設管理需求的資金支持較高。雖然當地政府已經針對營造林建設提供了相應的資金,但若僅依賴于政府提供的財政支持,則通常無法滿足對營造林建設管理的實際需求,導致林業造林管理質量目標遲遲無法達到。
2營造林質量提升的關鍵技術
2.1育苗強化
對于營造林建設工作來說育苗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確保種苗的良好培養是進一步提高營造林整體質量的關鍵手段。這就要求相關管理人員需要在此基礎上科學選擇強化育苗的技術類型,使用更多的優良種植品種,打破來自傳統育苗形式的限制,并配合使用各類新技術確保育苗工作規劃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同時展開對優良基地種苗的統一回收工作,為展開后續的營造林建設提供相應的保障條件[5]。此外,為將育苗工作質量整體提升,要求相關人員需及時將劣質種苗提前剔除,避免將其應用于營造林建設工作過程中,從而將育苗質量進一步提升,奠定營造林建設質量整體提高的基礎。
2.2土壤立地條件的改良
營造林質量提升的重要基礎為良好的土壤條件,這就要求營造林管理部門需要選擇切實可行的相關管理措施用以對土壤條件予以改善,從而提供給樹苗生長必需的保障條件。在樹苗栽種前,要求管理部門需要提前對林區土地進行整理,保證區域土壤肥力能夠滿足樹苗生長的基本要求,并需要聯系樹苗的自身特點促使土壤條件與樹苗生長的不同階段的生長需求相匹配[6]。土壤條件的改善能夠將樹苗成活率整體提升,進而奠定營造林高質量建設的重要基礎。展開土壤條件改良工作需要基于對區域種植情況的全面了解,結合種植區域土地的實際特點播撒基肥以及清理周邊雜草等,并需要預先開辟良好供水的溝渠,為促進樹苗的健康生長提供基礎條件。
2.3革新傳統造林技術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使得沿用傳統造林技術的營造林建設工作暴露出了諸多缺陷。例如,裸根苗造林形式是傳統營造林建設過程中經常使用的種植方案,也是初期展開國營造林建設時經常使用的主要種植形式。簡單來說,就是需要在種植基地培育出樹苗,待到幼苗生長至設定種植需求后將其整體移栽至營造林區域,從而提高樹苗的整體存活率。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部分種植區域本身地質條件較為惡劣,這就使得此類技術難以保證應用效果,導致該種種植方案逐漸退出市場。而輕基質網袋容器育苗造林技術在現階段獲得了廣泛應用,相對簡單的育苗形式使得其在應用過程中并不會對周邊環境造成不良影響,從而打破了受限于傳統造林技術應用的種植基地限制,并隨著此類技術的逐漸成熟,使得其儼然已經成為將營造林整體建設質量進一步提升的關鍵技術類型。
2.4展開有效的幼林撫育工作
幼林郁閉度的數值在超過0.8的情況下,就需要營造林建設管理人員展開幼林撫育工作。后續可組織相關人員定期展開間伐撫育,從而維持幼林郁閉度,保證營造林的建設質量。撫育工作展開前需要基于營造林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相應的幼林撫育方案,確保各個階段的撫育工作能夠獲得相應的科學指導條件[7]。此外,針對部分有砍伐需求的樹木,建議主要選擇高密度的種植區域與生長情況較為劣質的樹木,加大針對幼樹以及名貴樹種的保護力度,同時需要對營造林區域各類雜草與灌木進行全面清除,確保樹苗能夠獲得更為充足的營養保障條件。
2.5有效把握栽種時間
樹苗栽種過程中需要明確具體的栽種時間,避免由于栽種時間選擇不當使得樹苗受到惡劣氣候的影響,影響到樹苗的正常生長狀態。作為營造林管理部門需要結合天氣預報對栽種時間進行集中討論,需要充分考慮到區域的自然條件以及樹苗品種等因素,進而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栽種方案,將營造林建設質量予以全面提升。
2.6適地適樹造林技術
打破傳統種植管理模式的限制是將營造林建設管理治療整體提升的重要基礎,這就需要科學應用適地適樹造林技術。要求管理人員需要從營造林建設初期角度入手,統籌規劃營造林所處地理環境以及氣溫變化要素,從而加深對區域植被以及土壤等一系列相關信息的了解。首先是植樹造林,該種手段同樣是當下較為常用的營造林建設方法,通常需要在花圃中培養需求苗木,待其生長至一定程度后即可將其移栽到相應區域;其次是分殖造林。該種技術的應用優勢在于將樹木根部等組織予以充分利用,由于此類組織自身成活率相對較高且對操作流程較為簡單,再加上培育的樹苗本身有著較強的適應能力,使得其應用較為廣泛;最后是播種造林。這種方法簡單來說就是將合適數量的種子播撒至指定區域,操作極為簡單并適用于有大范圍種植樹木的需求。
3將營造林質量予以全面提升的建議管理措施
3.1建立針對營造林建設工作的管理機構
為將營造林質量予以全面提升,就需要組織建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并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確保各項管理工作能夠高質量與高效率地展開。以往的林業部門針對營造林的管理工作由于受到統籌規劃缺乏的影響,使得難以明確工作的根本目標,這也是導致后期出現部門工作較為混亂現象的主要原因,難以確保相關工作的順利推進。為解決此問題,就需要首先打造高質量管理團隊,并明確各個工作人員的管理責任,確保一系列工作能夠有規可循,進而將營造林質量予以全面提升。
3.2強化針對造林人員的技術培訓
對于營造林建設工作來說,其質量極容易受到諸多內外因素的影響。以造林人員的專業素養水平為例,其與營造林建設的最終質量密切相關,這就要求需要將強化針對造林人員的技術培訓作為當下的首要工作,全面革新傳統造林技術,促使造林人員個人技能水平能夠在此過程中獲得全面提高。建議林業部門邀請造林領域的專家定期展開相關培訓,基于新時期所經常使用的造林技術方案,將人員的專業素養水平予以全面提升。針對存在于建設環節的各類問題,需要相關技術人員共同對存在的問題展開討論,及時制定出相應措施,從而全面提高營造林建設質量。針對造林人員展開技術培訓,將進一步提高營造林建設的專業性,也是提升營造林整體質量的重要基礎。
3.3強化民間管理
打破來自傳統工作模式的限制是提高營造林質量的關鍵因素,而想要實現這一目標關鍵在于加大民間管理的力度,這就需要從以下幾點著手:第一是需要基于區域的自然條件對營造林建設情況予以統籌規劃,選擇落實相關措施對營造林建設環境予以整體改善,奠定后續工作的堅實基礎;第二是需要強化針對樹木砍伐工作的管理[8]。為保證營造林的建設質量需要將臨檢管理效率進一步提升,保證種植密度的控制合理性,定期調整種植樹苗數量。此外針對處于生長期的樹苗,需要提供必需的保護條件;第三是應明確經濟與生態之間的協調關系,確保民間管理工作能夠嚴格遵循相關規定逐一展開,在滿足對營造林經濟需求的同時,確保其能夠起到保護周邊生態環境的重要作用。
3.4對質量管理理念進行更新
生態環保理念的推進,使得營造林質量管理工作應首先建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根本發展目標,并需要從多個角度展開營造林科學規劃工作,實時更新管理理念,組織相關技術人員持續學習先進的專業技術。工作過程中需要提高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做好營造林樹苗栽種與統一管理的規劃工作,從而在滿足建設質量的前提下將各類工作的整體效率予以提升,避免在營造林建設工作展開的同時影響到周邊的自然生態環境。
3.5強化撫育管護
首先是需要對營造林管理機制予以優化。約束制度的明確與各類工作的規范,是保證撫育管護工作匹配相關建設要求的重要基礎;其次是劃分工作人員的自身責任。針對營造林展開撫育管護工作的過程中,需要首先對各級職工責任予以明確,從而將營造林撫育管護質量整體提高。基于責任制度的建設更可將管理人員意識與專業能力水平予以強化。此外,作為營造林管理部門需要定期組織相關人員進行技術培訓;最后是需要建立營造林巡查小組,做好營造林建設情況的定期巡查,從而對樹苗在不同階段的生長情況予以全面了解,并能夠在第一時間解決存在于營造林建設過程中的關鍵問題。
3.6強化針對病蟲害的防治管理
大數據等一系列先進技術的持續發展,提供給了各行各業展開創新工作的技術保障條件。為此,在病蟲害防治管理工作過程中需要聯系相應的大數據技術展開改進工作,例如建立針對病蟲害的監測系統,保證病蟲害的實時監測效果,從而在發生病蟲害的第一時間展開防治工作。
4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將生態環境質量予以進一步提升,就需要提高對營造林建設工作的重視。相關管理人員應強化關鍵建設技術的切實應用,做好針對營造林的日常管理工作,實現營造林建設質量的整體提升目標,并為真正踐行生態環保理念提供必要的支撐條件。
參考文獻
[1]高遠宗.提高林業工程中現代營造林質量的實踐研究[J].林業科技情報,2022,54(4):138-141.
[2]宋彥會.林業工程中營造林質量的影響因素及應對措施[J].南方農業,2022,16(10):57-59.
[3]王正,蔣濟隆.林業工程中營造林質量的影響因素及對策探討[J].河南農業,2021(35):39-40.
[4]熊曉慧,張輝.林業工程中營造林質量的影響因素及對策[J].農家參謀,2021(18):181-182.
[5]王美蓉.林業工程中營造林質量的影響因素及對策探討[J].現代園藝,2021,44(14):183-184.
[6]鄧海善.營造林質量提高的關鍵技術和營造林質量管理策略[J].廣東蠶業,2021,55(6):95-96.
[7]張和安,黃勇.林業工程中營造林質量的影響因素及對策[J].種子科技,2020,38(21):119-120.
[8]曾小蝶.提高營造林質量的關鍵技術和管理措施[J].鄉村科技,2020,11(23):57-58.
作者:吳文濤 單位:山西省管涔山國有林管理局閆家村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