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a4kkq"></dfn>
<ul id="a4kkq"></ul>
    • 煤礦測繪論文大全11篇

      時間:2022-09-19 04:08:04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煤礦測繪論文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煤礦測繪論文

      篇(1)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02-0206-02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通知:“畢業設計(論文)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教學環節。畢業設計(論文)在培養大學生探求真理、強化社會意識、進行科學研究基本訓練、提高綜合實踐能力與素質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體現,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的重要實踐環節。同時,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也是衡量教學水平、學生畢業與學位資格認證的重要依據。”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作為一種學習、實踐、探索和創新相結合的綜合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重要載體;是對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全面檢驗;也是一所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的直接反映。它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工作作風、工作態度和獨立工作能力具有深遠的影響。

      一、煤及煤層氣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特點

      “煤及煤層氣工程”專業是我國高等學校近年新設教學研究方向,其設置符合我國煤礦瓦斯災害治理及煤層氣開發利用對專業人才的需求。煤及煤層氣工程專業是一個要求理論基礎寬厚,偏重實踐的專業,其培養要求學生具有腳踏實地、勇于創新的能力。隨著國家能源政策尤其是煤礦整合治理的進行及煤層氣商業化的實現,對煤及煤層氣工程專業的學生需求量很大,煤及煤層氣專業學生剛讀大四已與用人單位簽約,且畢業生數量遠遠不能滿足企、事業單位的需求。煤及煤層氣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具有以下特點:

      1.選題范圍廣。由于煤及煤層氣工程專業在本科期間開設了鉆井工程、完井工程、煤層氣排采、井下瓦斯抽采、采煤學、礦井通風與安全、煤層氣地質學、礦井地質學、瓦斯地質學等學科課程,畢業后,既可從事地面煤層氣勘探開發,又可以從事煤礦井下瓦斯災害治理,因此,煤及煤層氣學生本科畢業論文(設計)選題廣泛,涵蓋了采礦工程、安全工程、地質工程、物探工程等專業核心課程。

      2.緊密聯系實際。煤及煤層氣工程屬于工科專業,絕大部分學生畢業之后將在煤礦生產企業、煤層氣勘探開發公司從事技術工作,怎么樣能夠更快、更好地適應、熟練掌握并在自己的技術崗位上能夠有所創新,本科期間的教師的教學至關重要,好的教學,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利于培養學生看待問題的思維方法。本科煤及煤層氣工程本科畢業設計是對其所學知識的融合,同時,也要緊密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因此,要利用畢業實習的機會,使畢業課題的選取與現場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要緊密聯系,對于優秀的學生,要通過實習,能夠發現、解決生產中存在的問題。

      3.綜合考察性強。煤及煤層氣工程專業涉及課程門類多、跨越大但又不失專業性。既要懂得井下的安全生產,又要明白地面煤層氣的勘探開發;既要能看懂機械圖紙,又要會土木實施;能測量會勘查……總而言之,為掌握煤層瓦斯的賦存、運移、產出規律,與之相關的巷道部署、設備選型、施工作業、測繪測量等等都需要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才能將所學能所用。環環相扣、相輔相成,對綜合能力考察能力強。

      二、煤及煤層氣工程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存在問題

      1.選題存在一定的盲目及隨意性。統計分析河南理工大學2009―2013年煤及煤層氣專業畢業生去向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考取了碩士研究生,占26.4%,第二類是在相關的煤層氣開發公司就業,從事地面煤層氣的勘探開發,占24%,第三類是從事煤礦井下瓦斯抽采及安全管理工作,占41.6%,其余占8%。絕大多數學生在畢業選題之前個人畢業去向已經確定,但在選題過程中,往往選擇難度較小的畢業課題,管理較為寬松的指導教師,甚至有少數同學認為無所謂,做什么課題都可以,并沒有與自己的以后相關工作進行關聯,具有較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2.學生實習落實考核不到位。畢業實習作為畢業論文(設計)必不可少的一環節,為畢業論文(設計)提供素材及支撐,起到了理論聯系實際的作用。但限于近些年煤炭行業整體不景氣,用人單位出于安全考慮并不愿意接收實習學生,尤其是煤礦井下,往往即使同意到礦實習,也難以實現井下學習的目的。單靠指導教師的推薦能獲取實習機會的學生人數有限;同時,少數學生在聯系實習時,害怕被拒絕,害怕和人溝通,甚至是由于惰性不愿意深入現場進行實習;學校對畢業生實習盡管采取抽查等形式,但也不能從根本上對學生的實習情況及實習效果進行考核。

      3.重答辯結果輕過程管理。本科畢業答辯不僅僅是對學生論文(設計)的一個展示和體現,更是對其本科四年學習的一個總結合凝練。但答辯過程中,往往側重于對論文(設計)本身的就事論事,而弱化了論文(設計)之外的相關專業理論,對其實習、選題、開題、中期等各環節缺乏有效的考察,并且在最后的答辯過程中也難以體現。而過程往往決定了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及技能的水平,防止了少數學生在極短時間內粘貼融合成最終論文(設計)卻能取得不錯的答辯成績的弊端。

      三、解決對策

      1.端正態度,明確職責。(1)指導教師負責指導畢業論文(設計)的全過程,指導學生獨立完成所承擔的畢業論文或設計課題,對論文的選題方向、思想觀點、結構格式及文字質量負指導責任,并對學生的論文成果及表現做出評價。(2)指導的重點應放在基本概念和理論的正確理解和應用,綜合分析能力,測試、計算及編圖的基本技能,文字表達能力,正確的思維,優良的學風及專業外語閱讀能力等方面。(3)貫徹“因材施教”的精神,應針對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綜合分析和獨立工作能力等方面的差別,在確定選題、論文的內容要求、指導方案等方面區別對待。根據每個學生的情況,指定閱讀有關的中文資料及與論文有關的外文閱讀材料,供學生編寫論文參考。(4)鼓勵和保護學生的創新精神,在指導中要善于發現學生在分析研究過程中的獨創精神,加以正確引導。(5)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態度,告誡學生在論文中引用別人成果及觀點時應注明來源,尊重他人成果。

      2.聯系實際,認真選題。畢業實習是本科生在經過三年半的通識教育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課程設計以及各種教學實習之后,在畢業論文(設計)之前,到科研院(所)、生產企業等單位進行的綜合實習,是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學習科學研究或工程設計的基本方法,培養實踐動手能力、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通過畢業實習,鞏固所學理論知識,了解煤及煤層氣資源勘探、煤層氣開發領域的現狀,在實踐中檢驗學生理解和掌握書本知識的程度。但在進行畢業論文(設計)時,教師要結合學生自身素質、個人興趣、畢業實習情況、已簽約工作性質等有針對性、目的性地進行布置,使學生能夠在眾多課題可選范圍之內,選擇出具有一定挑戰性、對工作具有較強指導意義的課題進行研究并做出相關的設計或畢業論文。

      3.考察效果,注重過程。畢業論文(設計)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及基本技能進行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體要求是在現場(野外)調研、測試分析、收集資料的基礎上,系統整理和分析各種實際資料,編制各種圖件,分析和論證有關煤及煤層氣勘探、煤層氣開發等問題,提出個人的認識和見解。因此,在答辯過程中,問題設置不應僅僅局限于論文(設計)結果本身,更應該側重對于論文(設計)的整個過程的提問。同時,要加強教師在畢業實習、選題、開題、中期報告、論文(設計)終稿、匯報PPT等環節的考察和監督,從而提高最終的論文(設計)質量。

      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是大學本科教育最后一個實踐環節,是大學四年學習成果的集中展現,在分析研究煤及煤層氣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特點的基礎上,查找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期能夠提高煤及煤層氣本科生的畢業論文(設計)水平,相信只要端正態度、明確職責、扎實落實、細化管理、注重過程、精心指導、全面監控、科學評價,就一定可以把煤及煤層氣工程專業的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通知([2004114號])[Z].2004-04-08.

      [2]孫志高.本科畢業設計的選題與質量控制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09,(13):137-138.

      [3]黃偉,唐焱,張鑫.機械類本科畢業設計現狀及對策分析討[J].大眾科技,2013,15(170):110-111.

      篇(2)

       

      煤礦勘探測量是礦業開發過程中一項重要的基礎性技術工作,而傳統的平面控制測量方法普遍受地形條件、季節變化和障礙物的影響,存在內外業工作量大、戰線時間長、點間需要通視等缺點。GPS(即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技術以其定位精度高、觀測時間短、操作簡便和點間無須通視等特點逐漸被應用到煤礦勘探的測量工作中。

      1、概況

      布臘圖礦區位于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和什托洛蓋鎮東30千米處,行政區劃隸屬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管轄。礦區東西長7.1千米,南北寬4.15千米,面積29.21平方千米。礦區位于和什托洛蓋凹陷帶,基本形態為山間盆地,地勢西北高,向東南逐漸變低,海拔867~1097米,高差230米,按我國山地高度分類屬侵蝕低山區。礦區內第四系洪積層分布于礦區溝谷,覆蓋較厚,區內地形較復雜。

      收集測區附近國家等級三角點83109(Ⅳ)、83110(Ⅳ),及礦區內以往由新疆煤田地質局161隊施測GPS D級點2個,質量可靠,利用它們作為本次平面及高程控制測量的起算數據。此外,在測繪局收集礦區內1:50000地形圖。這些成果平面坐標系統均為1954北京坐標系,中央子午線經度為87度。

      2、GPS平面控制網的布設

      2.1作業依據

      (1)、《地質礦產勘查測量規范》(GB/T18341-2001)

      (2)、《煤田地質勘探工程測量規程》(煤炭部1987版)

      (3)、《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

      (4)、《測繪產品檢查驗收規定》

      2.2網形規劃及時段安排:

      根據測繪局收集1:50000地形圖及對勘探區的踏勘,結合規范要求和實際需求,我們在勘探區內布設了9個GPS D級控制點,形成控制網,控制網邊長盡量保持一致。最長邊長2.3公里,最短邊長1.6公里,平均邊長1.8公里。

      2.3擺站程序:

      外業負責人應負責明確告知擺站人員其所擺設測站點名、點號及開關機時間,若架站人員有未明了事項,也應主動向負責人請示了解。以下是架設GPS時應該注意的事項及操作程序:

      (1)找尋點位:

      該點若已去過,應該不會發生問題;若是沒去過點位,而應按點之記找尋,在到達點位之后應確認該點之標石號碼,檢核無誤后再行架設儀器。

      (2)架設儀器:

      首先進行儀器的定心及定平。通常要注意的是:

      在定心及定平過程中,不要將天線盤架在腳架上,僅架上基座即可。

      光學求心儀因儀器高及個人視力不同,而有不同的焦聚,所以在定心之前應該要調整到最適合的焦聚,避免求心上有像差的發生。

      天線盤掛上之后,將天線盤的指示方向指向北方(若不知道北方在那,可利用石樁上刻字判別之,字的正向為北方),量測三個方向上的天線盤高(北方、東南及西南)及對應之英吋數,記錄下來。開機后,將點號、天線高輸入接收儀中,并開始接收衛星數據(注意每筆數據間隔秒數)。。

      (3)記錄觀測手簿:

      手簿是數據下載及內業計算最重要的信息記錄,外業所發生的錯誤都必須要經由手簿的記載來改正之,因此手簿數據的記載務必要求正確、詳盡。注意事項:

      注意點名、點號書寫是否正確;

      天線高、天線盤及接收儀的型號、序號記錄是否正確;

      開關機時間務必記錄。

      (4)意外狀況處理:

      擺設GPS人員盡可能留在儀器旁邊,不要讓儀器離開視線范圍之外,數分鐘需至接收儀查看一次,注意數據有無持續接收、電池剩余電量等。

      注意:任何意外造成儀器之定心、定平移動甚至傾倒,則立即關機重新架設,并在手簿上記錄關機及開機時間;斷電處理:換上新電池,重新開機,記錄斷電及重開機時間;若有本身無法排除之困難,則立即回報并記錄狀況。

      2.4 選點埋石

      (1)選點

      控制點選擇在便于安置接收設備和操作、視野開闊、被測衛星高度角>15度的地方,測點距無線電發射源(如電視臺、微波站等)>400m,距高壓輸電線>200m,其距離點位附近嚴禁有強烈干擾衛星信號接收的物體,并盡量避開大面積水域;點位地面基礎穩定,且利于長期保存。

      (2)埋石

      根據點位所在的具置,本測區GPS控制點按如下規格埋設標石:

      混凝土標石規格為:頂部巧15cm×15cm,底部30cm×30cm,高50cm。埋設時底部鋪設40cm×40cm,高20cm的混凝土,頂部加固20cm厚的混凝土,標石頂面與地面持平。

      3、數據觀測

      本礦區數據觀測采用一套三臺 AshtechⅡ型單頻GPS靜態定位,觀測時間長度均在30分鐘以上。技術參數為:

      衛星高度角 ≥15°

      有效衛星觀測數 ≥4

      數據采樣間隔 15'

      時段長度 ≥30分鐘

      點位強度因子PDOP ≤6

      4、數據處理

      4.1 野外數據檢核

      觀測任務結束后,及時對外業觀測數據進行了全

      核,各項檢核限差為:

      (1)同步環全長相對閉合差<6ppm;

      (2)異步環全長相對閉合差<6ppm;

      (3)復測基線的長度較差限差<√2δ。。式中δ為相應等級規定的精度(按基線長度計算)。

      本測區GPS控制網的計算使用ASHTECH SOLUTION 2.5軟件在電腦上進行。同步環相對閉合差、異步環相對閉合差及復測基線長度較差限差均在誤差允許范圍。

      4.2 平差處理

      在現行GPS測量技術中采用的是WGS84大地坐標系,而本測區需要提供的是1954年北京坐標系,因此平差計算在WGS84坐標系統內進行無約束平差,進行坐標換算后在1954年北京坐標系內進行約束平差。控制網采用83109(Ⅳ)、83110(Ⅳ)進行約束平差。

      平差后控制點平面最大點位中誤差為0.01米,符合規范要求,滿足需求。。

      5 結語

      篇(3)

      [1]肖人濟.利用CAD實現參數化設計[J].機械設計,2007(4).

      [2]鄭清燕.基于CAD的快速設計的若干關鍵技術研究[J].機械制造,2008(2).

      [3]陳煒,董洪.實現智能化CAD的汽車覆蓋件模具結構設計[J].機械設計于研究,2009(4).

      [4]紀陳懇.在CAD開發中實現參數化設計模式研究[J].機械設計,2010(5).

      [5]陳衛偉.CAD參數化設計在機械制造中的應用[J].機械設計與制造,2009(14).

      [6]段約光.基于工程數據庫的CAD系統參數設計研究[J].模具工業,2008(2).

      [7]韓冠宇.智能化機械傳動裝置CAD系統[J].機械設計,2009(5).

      參考文獻

      [1]國土資源部.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培訓教材[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

      [2]馬俊海,呂長廣.全野外數字測圖技術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06,29(5):15—17.

      [3]佟士懋.AutoCADActiveX/VBA二次開發技術基礎及應用實例[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6.

      [4]梁雪春,崔洪斌,吳義忠.AutoCAD實用教程[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1998.

      參考文獻

      [1][美]DonaldA.Neamen著,趙桂欽,卜艷萍.譯,電子電路分析與設計.電子工業出版社,2003.

      [2]ConnellyJA,ChoiP.MacromodelingwithSPICE,Prentice-Hall,1995.

      [3]FenicalLH.Pspice:ATutorlal>Prentice-Hall,1992.

      [4]謝嘉奎主編,電子線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參考文獻]

      [1]金映麗,王繼軍,顧宏民,蝸輪蝸桿傳動CAD系統的研究與開發[J.沈陽工業大學學報,2004。26(2):124-126。

      [2]喬桂玲,呂莉,蝸輪蝸桿的參數化設計與繪圖[J],煤礦機械,2007,28(2):85-88。

      篇(4)

      一、引言

      礦山測量工作是指導和監督礦山安全生產的重要保障,為采礦一線服務及平衡生產方面提供了積極的作用。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工程建設項目增加,內容日趨復雜,對礦山井下測量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提高礦山井下測量工作的技術,增強井下測量技術的免疫性顯得格外重要。礦山包括礦井聯系測量、井下控制測量、井巷施工測量、井巷貫通測量、礦塊施工和采場驗收測量、礦區路線測量、采剝工程測量及礦山移動的觀測等。其中礦山的井下測量是礦山測量的重要部分,是保證施工安全的重要環節。

      二、礦山井下測量的特點

      煤礦測量工作是煤礦生產建設的重要環節,也是煤礦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煤礦生產建設、改造和編制長遠發展規劃等技術工作的基礎。煤礦井下測量工作的主要工作環節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建立地面和井下測量的控制系統,這個系統為各種不同的井下測量工作提供相關的可靠數據,對于地面系統:要根據國家相關文件要求,對地面設施的建設進行相關測量;對于井下系統,在煤礦生產的每一個井下環節,對井下的環節根據國家的規定進行監督;利用測繪資料,解決在煤礦生產中的相關問題,并為煤礦災害的預防、救護提供有關的測繪資料,建立有關地表、巖層和建筑物變形方面的觀測平臺,方便分析礦井表面的地形情況,從而完成礦井表面的地籍測量工作。井下的測量工作,是對井下巷道進行測設、標定,收集信息資料就是要測繪各種煤礦井下相關測量圖,滿足煤礦企業在井下的生產需要;根據礦區的地表狀況,設計和修改各類煤柱,完成井下的各種測目標,分析并解決井下工作的相關問題,并且要參與煤礦企業的長久生產發展的工作制定。

      三、礦山井下測量的基本工作

      井下測量的工作主要是負責巷道施工的據進工程、開拓工程和貫通工程等等。在井巷開拓和采礦工程設計時,在對井下巷道的開挖設計中對巷道的掘進方向、坡度都有明確的規定。巷道施工時的測量工作,就是根據設計要求,將其標定在實地上,其中主要的測量工作就是給出巷道的中線和腰線。中線是巷道在水平面內的方向線,通常標設在巷道頂板上,用于指示巷道的掘進方向。巷道腰線是巷道在豎直面內的方向線,標設在巷道兩幫上,用于控制巷道掘進時的坡度。同一礦井的腰線高于軌面設計高程應為一個定值,例如我公司井下三采區軌道、膠帶、回風巷腰線距底板(軌面) 1.4 m。巷道施工測量是生產礦井的日常測量工作,它是在井下平面控制測量和高程控制測量的基礎上進行的,而且直接與生產(建設)聯系。所以在施工測量之前,應該認真、仔細審閱設計圖紙,了解巷道的性質和用途,弄清新老巷道的幾何關系,以及設計巷道周圍的地質條件,水、采空區等情況。必要時,應該用解析法或圖解法檢查設計要素;然后才能到現場進行標定。在巷道掘進過程中,應及時給出中、腰線,隨時檢查并填繪礦圖。巷道施工測量直接關系著采礦工程的質量,關系到施工人員及礦井的安全,礦山測量人員必須認真、及時、細心地配合施工部門進行工作。

      四、井下測量的常見問題及解決辦法

      4.1 礦山井下測量的環境差,必須做好下井前的準備

      礦山井下作業環境差,難度大,必須做好全面的準備:1在風流較大的巷道提前考慮采取擋風措施。我們一般在進行工作時是先關下抽風機。2在測量路線與繁忙的運輸線路重合是要申請時間,以免在測量過程中造成臨時中斷甚至返工或因急躁而出現錯誤。3、有些巷道由于季節原因都會有很大霧氣,對于瞄準目標有很大影響,更影響全站儀測距,經常出現能瞄準目標卻無法測出距離的情況。在這樣的巷道施測時導線應適當縮短導線邊長。如果s短邊長后造成測量精度不能滿足要求時則要考慮改變測量路線或選擇合適的時間段,一般夏季井下巷道空氣濕度大,較易形成霧氣,秋冬季節巷道較干燥。

      4.2 下井前的工具資料要齊全,以避免在作業的過程中影響進度和質量

      4.2.1、工具準備

      儀器選定后還要對工具包進行檢查,記錄本、筆、鋼尺、垂球、垂子是否齊全。例如平時經過使用經緯儀放線在全站儀時要檢查電池電量。在日常儀器過程中發現2C超限、指標差超限、氣泡不居中等問題應及時檢校。此外還應定期檢查儀器的螺絲、旋鈕是否牢固、可靠,否則一旦下井后在發現腳架不穩又無合手工具,將會相當麻煩。

      4.2.2、資料準備

      撥門點與測點距離、掛線方向、起算點方位等。要是需要坐標定向掛線的還要檢查起算坐標掛線坐標超全沒有,有無遺漏及錯誤。以上這些雖然都是一些小問題,但是一旦出問題就得上井去取既費工費時又影響施工進度。所以在井下測量工作前由測量小組的每個人根據測量分工清點各自應帶的東西,同一個測量地點盡量使用同一個測量原始記錄本,這樣萬一少帶數據,也可能從記錄本中找出來可用數據,保證測量工作能進行。

      4.2.3、井下測點的使用

      1、無論前視、后視還是儀器站一定要保證測線可自由下垂,防止出現對點錯誤。2、防止用錯測點:實例在魚兒山坑口實習期間,在深部負125中段測導線點時。由于巷道噴漿把測點覆蓋后,由工人錯誤的寫上。雖然此事未造成后果,但吸取的教訓是一定要嚴格執行規程,在復測檢查角的同時也要認真檢查距離。以便檢核所用導線點得正確與否。同時,每次測量時前視人員應把所用導線點親自指給給儀器觀測者。同樣儀器觀測者把測點指給后視人員。這樣可能避免用錯測點,造成不必要的損失。3、觀測、記錄、資料檢校 。由于井下觀測條件較差,觀測線路上人員、礦車多。在觀測時一定不能急躁,讀數要清晰,記錄要規范像一些數字0、6、9及7、1要寫清楚。有些記錄人員習慣在第一鏡位讀完后就提前把第二鏡位的大數提前寫好,認為這樣可以節約時間,殊不知這樣容易產生固定思維,在第一鏡位讀錯后無法發現,從而使這一校核手段失去作用。另外在校對記錄本時也要細心,獨立計算,避免因記錄人員已計算數據的影響。后檢校人員受前檢校人員計算結果的影響產生固定思維也沒有檢查出來。因此在記錄、檢查、計算的過程中測量人員要始終保持高度責任心和嚴、細、實的工作作風。

      五、總結

      礦山井下測量是礦山地下礦產開采的的重要安全保障,在進行礦山開采的過程中,必須嚴格執行安全生產的規范,礦山井下測量時執行地下開采的重要基礎保障。在礦山開采過程中,井下測量能夠指導施工隊根據開挖開采圖進行施工,是保證安全開挖和節省經濟效益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 周立吾,張國立,林家聰. 生產礦井測量. 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1989.

      [2] 李正中. 測繪工程管理. 北京: 中國華僑出版社,1996.

      [3] 李正中. 貫通導線中加測陀螺邊的幾個問題. 礦山測量,2007

      [4] 劉長發.養殖水處理技術的研究進展[J].大連水產學院學報,2005。

      [5] 趙萍.懸掛羅盤使用方法及其應用現狀[J].化工生產與技術,2006。

      篇(5)

      Abstract: the 21 st century digital mapping technology i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and network technology and intelligent measuring instrument and the rise of the emerging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nd remote sensing Rs and photogrammetry digit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and ground measurement advanced geologic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model paper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especially the tilt photography technology introduce, make engineering surveying the means and methods of produce profound changes.

      Keywords: digit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Geological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中圖分類號:F407.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0引言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及測量儀器的智能化,特別是全球定位系統技術全面用于大地測量定位,全數字化測圖系統、影像掃描系統、全數字攝影測量工作站等數字化測繪技術裝備以及地理信息系統基礎軟件和應用軟件相繼問世,實現了地理信息獲取、處理、管理和分發服務全過程數字化,測繪生產力水平和生產效率大大提高。已經全面涉入了數字化測繪生產技術,具備了空間定位(GPS系統)、數據采集、外業一體化數字成圖與建庫等技術生產能力。從事控制測量、地形地籍測量、房產測繪工程與精密工程測量、航空攝影測量、地理信息工程、立體模型制作,服務領域涉及土地管理、水利工程、城市建設、房地產開發、公路與鐵路交通、國防建設、基礎測繪、地質找礦與礦山開發。作為一名測繪工作者,筆者簡要談一下對數字化測繪技術和地質工程測量發展應用的認識。

      1數字測圖的優點

      大比例尺數字測圖有力地沖擊著傳統的平板儀或經緯儀的白紙測圖方法,大有取代白紙測圖之勢,這是因為數字測圖具有諸多的優點。

      1.1 測圖用圖自動化。傳統測圖方式主要是手工作業,外作業測量人員人工記錄,人工繪制地形圖,在圖上人工量算所需要的坐標、距離和面積等等。數字測圖則使野外測量自動記錄,自動解算,使內業數據自動處理,自動成圖,自動繪圖,并向用圖者提供可處理的數字地形圖軟盤,用戶可自動提取圖數信息。

      1.2 圖形數字化。用軟盤保存的數字地形圖,存儲了圖中具有特定含義的數字、文字、符號等各類數據信息,可方便地傳輸、處理和供多用戶共享。數字地圖不僅可以自動提取點位坐標、兩點距離、方位以及地塊面積等,還 省略 可以供工程、規劃CAD計算機輔助設計使用和供GIS地理信息系統建庫使用。數字地圖的管理,既節省空間,操作又十分方便。

      1.3 便于成果更新。數字測圖的成果是以點的定位信息和屬性信息存入計算機,當實地有變化時,只需輸入變化信息的坐標、代碼,經過編輯處理,很快便可以得到更新的圖,從而可以確保地面的可靠性和現勢性,數字測圖可謂“一勞永逸”。

      1.4 避免了因圖紙伸縮帶來的各種誤差。表示在圖紙上的地圖信息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因圖紙的變形而產生誤差。數字測圖的成果以數字信息保存,避免了對圖紙的依賴性。

      2數字化技術在礦區地質勘查中的應用

      2.1數字化測繪工作方法。基礎控制部分,D、E級GPS的布設及選點埋石:根據煤礦區視野開闊,通視良好的實際情況D級GPS網在三等三角點之間布設為點連式、邊連式相結合的GPS網,每個點至少有4條基線與其相連。D級GPS點共布設點位50+,平均邊長1.5km。E級GPS點的布設在D級cPS的基礎上采用點連式的方法進行布設兩已知點問最多布設5個三角形,邊數不超過8條,共布設E級GPS點60+。D、E級平面控制網均采用GPs靜態相對定位測量布網,網形大多由三角形單點連接,少部分三角形邊連接。GPs控制點在測區內分布較均勻,網形合理,強度較高。

      外業觀測:數據采集利用美國三臺阿什泰克M單頻接收機標稱精度5mm+2ppm。D進行觀測,觀測時段D級>~60min,E級>~45min,數據采集間隔10s,同步接收衛星頻數最少為5顆,絕大部分為7-8顆,衛星高度角大于15°,接收機與衛星的圖形強度良好。

      數據處理:GPs外業數據處理和基線向量采用GPs接收機隨機商用軟件“Loucus軌跡處理軟件”在筆記本電腦上采用獨立基線平差方法進行。GPS網先在WGS-84坐標系中進行三維無約束平差,其目的在于檢核GPS網的內部符合精度,亦即處理由于多余觀測而引起的網內不符值問題,本次作業所有基線向量無一剔除,順利通過了檢驗,然后在基準點已知點的約束下進行二維約束平差,最后提供各點在高斯平面,第33度,帶上的1954年北京坐標系坐標和1956年黃海高程系。高精度均符合量規范要求。

      數字化測圖的工作方法:由于測區的D、E級GPs點的密度能夠滿足地形圖的測繪要求,因此本次測圖直接在D、E級GPs點上進行。

      2.2常規測圖方法和數字化測圖的精度比較

      野外大比例尺數字化測圖的全過程幾乎都是用解析法進行的。雖然最后成果仍表現為圖解的線劃圖,但與傳統的平板儀測圖相比,有著本質的差別。數字化測圖不僅在效率上有很大提高,而且大大減輕了野外的勞動強度,更為突出的是地形圖數學精度的提高。

      3數字地圖的發展與工程測量

      篇(6)

      水害是僅次于瓦斯爆炸的煤礦重大災害,在煤礦重、特大事故中所占比重較大。它不僅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煤炭開采成本增加、機電設備和管材等使用年限縮短,還會惡化生產作業環境。受地質條件和煤礦開采歷史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煤礦受水威脅的面積、類型及嚴重程度,都是世界少有的。隨著大量小煤礦關閉和煤礦采深增加形成積水的增多,煤礦面臨的水文地質條件越來越復雜。煤礦水害成為關系到煤礦安全和全國安全生產大局的重要影響因素,給人民生活和國家財產造成了嚴重損失。

      1 煤礦透水事故多發原因分析

      (1)礦井水文地質條件極為復雜。一些煤礦水文基礎資料不清,圖紙測繪不及時、不準確,老空區、采空區范圍不準,積水區域不明。一些關閉的小煤礦要么沒有留下任何水文地質資料,要么留下的資料與井下實際不符,這些都給周邊的大礦留下了隱患。

      (2)煤礦設計先天不足,防治水工程、設施不符合規范要求。部分煤礦井下水倉、水泵、排水管路、供電系統不健全,配備標準低,不符合規程要求。有的煤礦甚至用探煤鉆代替探水鉆進行探、放水。大部分小煤礦和縣(市)級地區沒有應急預案,沒有配備相應的應急救援排水設備,更沒有進行應急救援演練,一旦發生水害事故,只能束手無策,等待他援。

      (3)違章作業、越層越界開采、破壞防隔水煤柱等現象嚴重,不僅捅漏了原有的老空水,同時也制造了新的積水隱患,加大了防范突水事故的難度。

      (4)企業對水害的嚴重危害認識不足,防治水意識淡薄,基礎工作薄弱,監督管理不到位,很多工作流于形式。大多數小煤礦沒有建立水害防治規章制度,“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水害防治“十六字原則”和“防、堵、疏、排、截”5項水害綜合治理措施流于空談。一些地區多年未發生重大水害事故,導致水害防治工作思想麻痹、認識不高。

      (5)煤礦地質、水文地質、測量等專業人才嚴重匱乏。水災事故如果做好預防工作,很多都是可以避免的。但由于煤礦水文地質專業人才培養數量少,而且畢業后也不愿意到煤礦工作,造成了煤礦現場能有效識別煤礦水害預兆的人員越來越少。

      (6)治理成本增加。隨著煤礦開采年限的增加和開采深度的加大,噸煤排水費占公司噸煤成本的比重不斷加大,企業承受能力接近極限。在煤炭經營形勢困難的情況下,無疑加大了防治水工作的難度。

      (7)目前防治水技術還不能準確做到水害預報,近年來頻繁發生的自然災害,更是增添了防治水工作的變數,突發性水災事故令企業猝不及防。

      2 礦井水害來源

      礦井水害按照水的來源不同,分為三類:

      (1)地表水。針對地表水,要做好氣象觀測,掌握本區域雨量變化情況;做好地表水觀測,掌握雨季和暴雨后的水位變化情況;做好地表觀測,掌握煤層開采后地表變形及裂縫情況,防止地表水灌入井下。

      (2)采空區、老窯積水。采空區和老窯積水不僅包括本開采層位的采空區、老窯積水,同時也包括上部煤層采空區積水。同一煤層中的采空區積水,必須留設防水煤柱。采空區積水的預防是煤礦防治水的重中之重,這主要是因為采空區積水范圍、積水量、水頭高度不清楚;已有突水預兆的情況下,易心存僥幸心理;要到突發事故手足無措,避險能力和意識差,易造成人員傷亡。

      (3)地下含水層水。礦井應當做好充水條件分析預報和水害評價預報工作,加強探放水工作。

      3 礦井發生透水事故的預兆

      (1)煤壁“掛汗”。由于壓力水滲過微細裂隙后,凝聚于巖石和煤層表面后結成若干水珠的現象叫“掛汗”。但井下空氣中的水分遇到低溫煤體有時也會聚集成水珠,這是“假汗”。區別“真汗”與“假汗”的方法是:仔細觀察新暴露的煤壁面上是否潮濕,若潮濕則是“真汗”,即透水預兆。

      (2)出現臭味。由于老空區水中硫化氫有害氣體濃度增加,所以,老空區水滲出后一般可聞到臭雞蛋味。

      (3)煤壁“掛紅”。由于礦井水中含有鐵的氧化物,在它通過煤巖裂隙而滲到采掘工作面的煤巖表面時,會呈現出暗紅色的水銹,這種現象叫“掛紅”。

      (4)出現霧氣。當采掘工作面或巷道內空氣溫度較高時,從煤壁滲出的積水,由于蒸發而形成霧氣。

      (5)“嘶嘶”水叫。由于含水層或積水區內的高壓水向煤巖裂隙強烈擠壓,與四壁摩擦會發出“嘶嘶”水叫聲,這表明采掘工作面距積水區或其他水源已經接近了,即將發生透水。

      (6)礦壓加大。由于頂板受承壓水的影響,造成頂板壓力加大,往往發生冒頂、片幫事故。

      (7)空氣變冷。采掘工作面接近積水時,空氣溫度會驟然降低,煤壁發涼,人一進去就有涼爽、陰涼的感覺,時間越長就越明顯。

      (8)底板鼓起。由于承壓水(或積水區)作用,使巷道或采掘工作面的底板出現鼓起現象。

      (9)水色發渾。由于斷層水和沖積層水常出現淤泥、砂,使水變混濁,多呈黃色。

      (10)淋水增加。由于頂板裂隙增多、增大,積水滲透到頂板上,使頂板淋水增加。

      4 礦井水害防治建議

      (1)充分認識煤礦水害危害的嚴重性,成立水害隱患治理領導小組,加強煤礦水害防治工作的監管監察。

      (2)學習借鑒先進單位的經驗,完善煤礦水害防治工作機制,嚴格落實煤礦水害各項措施。

      篇(7)

      [中圖分類號] P258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3)-3-104-2

      1 工程概況

      1.1 冬瓜山銅礦輔助井概況

      冬瓜山銅礦是安徽省銅陵有色股份有限公司的主體礦山之一,礦區位于安徽省銅陵市東郊9km處(地理坐標:東經117°5′3″,北緯30°5′5″)。礦區隸屬于銅陵市獅子山區,礦區與銅陵長江大橋相距22km,西約17km是長江南岸的銅陵碼頭,可停泊大、小客貨輪,通達沿江各埠,礦區和外部水陸交通都甚為方便。礦區的開拓系統采用主井-副井-輔助井的開拓系統,井筒深度達到1000多米,為亞洲最大的地下銅礦山。本論文只針對冬瓜山輔助井井塔的變形測量進行闡述。

      2 工程測量要求

      2.1 變形測量規范的等級劃分和精度要求

      依據我國的《工程測量規范》要求將變形測量等級和精度分為四個等級,見表1。

      2.2 變形觀測規范的精度要求及內容

      為滿足礦區安全生產建設需要,預測掌握礦區主要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建構筑物工程的運行狀況,確保各項工程安全順利運行。水平位移觀測和垂直位移觀測分別獨立進行,水平位移觀測和垂直位移觀測精度應按滿足上述三等精度要求。

      本論文的冬瓜山銅礦輔助井的測量。變形測量應達到三等精度要求,并經驗收合格;驗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行業標準CH10025-95《測繪產品檢查驗收規定》、CH1003-95《測繪產品質量評定標準》進行驗收。

      變形觀測的觀測周期,應當根據構筑物(建筑物)的變形速度、變形的特點、場地水文地質條件、工程地質條件和觀測精度等因素確定。在進行觀測作業時,應當根據變形量的不同適當的調整觀測的周期。本論文冬瓜山銅礦輔助井的變形觀測綜合考慮到規范要求和以上因素決定每三個月觀測一次,一季度作為觀測周期。

      根據觀測的結果,對外業作業手簿進行整理計算和分析,通過內業計算得到建筑物構筑物(建筑物)的變形規律的變形大小,以此來判斷構筑物(建筑物)是否趨于穩定。若是變形量逐步減小,說明構筑物(建筑物)不斷趨于穩定,當變形范圍到達一定程度時,即可結束觀測。若是變形逐漸擴大,并且擴大的速度有加快的趨勢,這就說明變形超出了允許值,這會妨礙到構筑物(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3 基準點和變形觀測點的布設和實施

      3.1 主基點、觀測點布設

      在冬瓜山輔助井井塔附近建立3個變形觀測控制基準點(G1、E07、E08),主基點設在變形影響范圍之外,距離變形觀測點20-100米之間,保證穩定不變,并為永久保存,不受施工影響的安全地點。按照三等水準點標石規格埋設標石,或設在穩固的基巖上,為了對基點進行校核一般不少于三個。

      在井塔合適位置埋設4個永久沉降和8個傾斜觀測點,埋設的位置:四個沉降觀測點埋設在井塔四角(A、B、C、D四個點),8個傾斜觀測點分別埋設在井塔頂層(A1、B1、C1、D1四個點)和和相對應的基礎上(A1'、B1'、C11'、D1'四個點),每面上、下相對應兩個點在同一垂直面上投影差不超過5mm,如A1和A1'兩點上、下相對應。觀測點都采用不銹鋼材質,并按規范要求定做、埋設。

      3.2 觀測點觀測方法

      冬瓜山礦輔助井井塔沉降觀測按照三等水準要求執行。首先建立基準網,在基準網的基礎上建立4個變形監測點。以基準網為高程起算依據,計算各沉降點的高程,并以各沉降點第一周期的高程值為起點推算以后各周期的沉降量和沉降速率。并以E08(高程為135.459米)為基準點。各沉降點使用蘇光S3水準儀配合測微器,用普通水準測量的方法進行,(2010年12月水準觀測開始采用Trimble DiNi電子水準儀)水準觀測采用閉合環的方法觀測和平差,每次觀測平差后的數據較差均小于高程中誤差的2倍。其水準路線的閉合差不應超過1.2 mm(n測站數)。每周期觀測前都嚴格按照規范對水準儀的i角 、軸系以及銦瓦尺進行檢驗 。

      根據構筑物(建筑物)的高低和精度的不同,垂直位移測量我們一般使用投點法、傾斜儀觀測法、激光鉛垂儀法等。

      本文根據冬瓜山礦區的測量精度要求決定采用投點法施測。各位移點均使用徠卡1202儀器進行投點法觀測,采用在基準點定向正倒鏡觀測二測回的測邊角法對各變形點進行觀測。求得偏差值的方法計算。

      觀測周期每3個月觀測一次。沉降、位移共計觀測了18個周期,共完成位移、沉降觀測共114點次。完成上述工作量,投入定向觀測組、水準組一個(固定作業人員)。

      3.3 測量作業依據

      各基準點及變形監測點,在觀測過程中均嚴格按照國家技術監督局和建設部聯合的GB50026—93《 工程測量規范 》、建設部頒布的CJJ8—99《 城市測量規范 》、《 建筑變形測量規程 》JGJ/T8-97K、2002.9《測繪技術應用與規范管理實用手冊》為依據進行施測。

      3.4 觀測點成果

      每次觀測工作結束后,工作人員需要及時整理外業觀測手簿,確認沒有錯誤后開始內業計算,計算各項所求要素,并進行綜合分析和系統整理,制成EXCEL表格和繪制成圖。位移、水準測量的數值取值精確到0.1mm。當第一次測量結束后,通過計算,這樣就可以對每一個沉降觀測點賦予一個起始值(相當于一個基準)在以后每次測量后,都可以利用基準點的高程通過計算其他各點的高程,再分別計算每個沉降觀測點相鄰2次觀測值的差值(后一次觀測值-前一次觀測值)和累計沉降量(這次觀測值-起始值)。并將相應的數據做成表格。冬瓜山銅礦的豎井井塔變形觀測數據計算,以冬瓜山輔助井井塔為例,通過計算得到冬瓜山輔助井井塔變形觀測數據。根據數據成果我們可以繪制詳細的豎井觀測點偏距和輔助井井塔觀測點沉降圖。見圖1

      3.4.1 豎井井塔平均位移量

      S平=(SA1+SB1+…SD1)/4=1.375 mm;

      3.4.2 豎井井塔平均位移速率

      S平/t=1.375 mm/48 =0.029 mm/月;

      3.4.3 各變形監測點位移速率:

      SA1/t=1.2 mm/52 =0.023 mm/月;

      SB1/t=1.4 mm/52 =0.027 mm/月;

      SC1/t=2.5 mm/45 =0.056 mm/月;

      SD1/t=0.4 mm/45 =0.009 mm/月;

      3.4.4 位移點最大差異位移量 (135井):

      SC1= 8 mm;

      3.4.5 豎井平均沉降量:

      S平=(SA1+SB1+…SD1)/4=0.878 mm;

      3.4.6 豎井平均沉降速率:

      S平/t=0.878 mm/53 =0.017 mm/月

      3.4.7 變形點沉降速率:

      SA1/t=0.3 mm/53 =0.006 mm/月;

      SB1/t=0.56 mm/53 =0.011mm/月;

      SC1/t=1.15 mm/53 =0.022 mm/月;

      SD1/t=1.5 mm/53 =0.028 mm/月;

      3.4.8 沉降點最大差異位移量(135井):SD =3.7mm

      最后,對技術服務工作成果進行了驗收,嚴格按照ISO9002質量體系組織設計、組織施工、組織驗收,確保每個環節、每個步驟成果的可靠性,對成果資料采取作業組自檢、項目組復檢、專職檢查驗收的三級檢查制度,編寫“檢查報告”,請示上級主管部門驗收。結果表明此次測量精度和質量都達到了設計要求和我國行業規范的要求。相應的測量結果具有足夠的可信度。因此,可以對冬瓜山的豎井的工作狀態進行準確的描述。

      4 結論

      經過對冬瓜山輔助井井塔實地觀測數據的計算與分析,可作出如下結論:

      根據對輔助井井塔12個變形監測點18個觀測周期結果來看,各點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說明是均勻變化;根據對豎井井塔各變形監測點來看,各變形監測點的差異變化很小,由此看來各豎井井塔的整體受力比較均勻;輔助井井塔、平均沉降速率為0.017mm/月,平均位移速率為0.029mm/月,各變形觀測點位的沉降速率均較小,說明基礎比較穩固、平衡;各變形觀測點位的累計沉降量均符合規范要求,未見沉降變化異常;豎井井塔未發現裂縫等異常;豎井井塔平均沉降速率、平均位移速率,達到《建筑變形測量規程》JGJ/T8-97 規范規定:“沉降速率小于0.01—0.04mm/d,可認為穩定狀態良好,繼續觀察。”從以上結論可以看出:近期內冬瓜山礦區狀態較為良好,開采工作可繼續進行,但是,在開采過程中仍然需要進行檢測。

      為了保證礦區可以安全可靠的進行開采工作,必須加強對礦區的質量安全管理。由于我國目前礦區科學技術仍然不能做到完全機械化,導致仍然需要使用大量的勞動力。因此,一旦礦區出現安全事故極易出現群死群傷事故,導致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其中,礦區的安全需要做好防御工作。高質量的測量工作可以準確的預測出礦區的安全系數。只有保證礦區的安全,才能創造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篇(8)

      依據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和“信息化測繪”時代對高校測繪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要求,結合專業提出的培養目標,文章從專業課程教學內容與時俱進、加強測繪新技術下學生專業技能培養、多樣化實踐基地建設、本科生導師制以及科研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等方面闡述了測繪工程專業培養模式改革嘗試與實踐效果,不僅為河北工程大學測繪工程專業達到工程教育認證標準奠定基礎,也為其他工科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一種思路與借鑒。

      關鍵字:

      測繪工程;專業認證;培養模式;測繪新技術

      一、引言

      隨著空間技術、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以及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測繪科學經歷了“傳統測繪”、“數字化測繪”,再到“信息化測繪”的快速變革[1]。特別是2014年1月和2015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分別和批復了《關于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意見》(〔2014〕2號)和《全國基礎測繪中長期規劃綱要(2015-2030年)》,極大地推動了我國測繪地理信息產業發展,在國家政策驅動和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的總體戰略部署下,現代測繪技術突飛猛進,地理信息數據獲取、處理、分發服務等領域的關鍵技術不斷取得突破,測繪行業呈現跨越式發展,這給我國測繪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同時也對高等院校培養服務于測繪地理信息行業及相關部門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推進中國工程教育改革,提高工程教育質量,建立與工程師制度相銜接的工程教育認證體系,促進工程教育與企業界的聯系和中國工程教育的國家互認,提升國際競爭力[2],教育部2006年啟動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試點工作,2009年后進入普及推廣階段,標志著我國高等工程教育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契機,并于2015年3月,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推出了最新的《工程教育認證標準》(修訂),設置了通用標準和專業補充標準。作為工科特色鮮明的測繪工程專業,我校正在積極按照工程教育認證標準開展測繪工程專業建設及認證工作。為達到工程教育認證標準(2015年版)和“信息化測繪”時代對高校測繪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要求,測繪專業應制定符合認證標準、學校定位和適應當前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測繪工程專業培養目標[3-4],為此提出新的培養目標,即注重現代測繪學科新理論新技術、專業技術能力、工程設計與管理能力、團隊合作、組織與領導能力、繼續學習能力的培養和評價,關注畢業生社會認同感及用人單位的信息反饋,體現新測繪時代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的本質要求。面對新的培養目標,如何更新教育思想觀念,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是目前測繪工程專業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5]。為此,本文以河北工程大學測繪工程專業為對象,探討工程教育論證建設背景下,為適應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對測繪專業人才的需要,在測繪工程專業培養模式方面做的一些改革嘗試。

      二、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

      (一)融入新技術,更新教學內容

      當前,測繪新設備新技術日新月異,使測繪的作業方式、生產手段和組織形式都發生了變化,不僅提高了測繪效率,而且大大減輕了測繪人員的勞動強度。為了保證測繪工程專業學生緊跟測繪新時展步伐,在專業課教學方面應當確保教學內容與時俱進,不斷融入本專業的新技術和新應用的相關知識[6],引導學生不斷去接受專業前沿信息,以高新技術突出測繪學科的作用。近年來,我校測繪工程專業不斷引進了TrimbleGPS測量系統、低空無人機、軌道幾何狀態檢測儀、三維激光掃描儀等先進設備與技術,而相關課程的教材對最新儀器的使用方法和測量新方法原理涉及的不多[7],為了使學生對這些新設備新技術相關知識與應用有足夠的了解,相關教師對《工程測量學》、《攝影測量學》、《GPS原理與應用》以及《變形監測及數據處理》等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重新設計、拓展和深化,并隨著測繪科學的發展不斷更新、完善教學內容,保障教學內容與專業發展不脫節的同時,促進學生對專業的認知,激發學生從事本專業的興趣。

      (二)拓展新的實習環節,加強學生專業技能培養

      測繪工程專業必須注重實際動手能力與技術應用能力培養,不僅要培養學生外業操作和維護儀器設備能力,而且也要培養學生運用專業軟件進行內業數據處理能力,特別需要加強學生使用測繪新儀器新技術的專業技能培養,促進學生緊跟新時代測繪發展的步伐[8]。因此,在保障傳統基礎測量實習與設計環節的基礎上,包括測量學實習、數字化測圖實習、控制測量課程設計與實習、GPS實習、工程測量課程設計與實習和畢業實習等,對各項實習內容進行整合調整,借助引進高、精、尖儀器設備,拓展測繪新技術的實習環節,如增加多功能全站儀應用實習、軌道精調課程設計、3D激光掃描儀使用與數據處理實習、高光譜儀使用實習、遙感實驗以及工程結合的無人機低空攝影測量實習等。另外,鼓勵學生自主探索,組建測繪機器人、3D建模、GPS定位與技術、低空無人機、遙感等興趣小組,并每年舉辦綜合測繪技能大賽,鍛煉、提高和檢驗測繪工程本科生測量技能,為今后就業增強了競爭力,例如,目前累計成立50人的無人機攝影測量興趣小組,完成了邯礦集團太行礦區、永年廣府古城、平山縣營里鎮石榴溝村等區域的飛行方案設計、無人機航拍、像控點測量、數據處理和立體測圖等工作,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能。

      (三)開拓實踐基地,提供多樣化工程實踐機會

      近年來,我校測繪系在不斷完善校內及邯鄲市內實習場地的同時,積極面向社會,開拓省外、企業實習基地建設,注重校企合作,建立校企聯合的測繪工程專業實習與就業基地。目前,測繪工程專業已與山西省煤炭地質物探測繪院、開灤集團、中煤設計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中地數碼集團有限公司、河北博翔地理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以及一些煤礦企業等簽訂了校企聯盟協議和校外實習基地協議,建立了近20余個教學實踐科研基地,并在相應的實踐基地聘請具有高級職稱和豐富工程實踐經驗的工程師進行指導;另外,鼓勵學生在GPS應用、三維激光掃描儀應用、三維校園建設等方面進行工程模擬實踐,開展以“在工程實踐中成長”為主題的項目現場實踐等活動。通過多層次、多領域、多形式、多內容的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為測繪工程專業本科生提供多樣化工程實踐機會,保障課堂理論學習與工程實踐無縫結合,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以及應用理論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激發創新能力,同時在工程實踐中,有利于培養學生團結合作、愛崗敬業、艱苦拼搏的良好專業素養,為他們今后進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創新培養方式,實施導師制

      在創新培養方式方面,測繪工程系通過一系列輔助措施來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生活指導和專業知識學習輔導,如組建生活和學習興趣小組,對優秀本科生實施導師制。值得一提的是測繪工程本科生導師制在學院最先實施,其做法是:在剛進入大二階段學生中選取成績優秀或動手能力強,具有較強專業興趣的同學,安排測繪系具有博士學歷或經驗豐富的教師作為本科生導師,每位導師可帶3~6位本科生進行跟蹤指導,并在以后學習階段實行淘汰制,目的是為學生提供一種與專業老師接觸和交流的途徑,幫助解答學生思想、生活和學習所遇到的各種問題、特別是在專業課程學習與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培養優秀拔尖學生的同時激發學生之間良性競爭,以及學生對專業知識和技能學習的動力。目前,測繪工程系本科生導師制已實施3年,從學生成績、參與工程實踐與課題的能力和積極性以及創新項目申請來看,該項制度取得較好的效果。

      (五)結合教師科研課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培養

      針對《工程教育認證標準》和我國高等院校的教學宗旨和教學目標,測繪工程專業培養應當鼓勵學生參加科研,科技創新活動,提高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因此,在本科生培養過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大學生科研創新項目以及老師科研課題,吸收優秀大學生加入到教師的科研或科技服務項目中來,培養學生針對實際科研問題進行思考分析和尋求方法解決的能力,并讓學生經歷從項目方案設計到組織實施再到驗收的全過程,獲得豐富的實踐經驗。通過產、學、研結合的培養模式以及教師的言傳身教,給學生創造從事測繪生產、科研活動的機會,幫助學生了解學科前沿,引導學生制定研究計劃及撰寫科技論文,不僅有利于學生鞏固和拓展所學的理論知識,鍛煉其實踐與自身創新能力,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能力[9];同時也有利于促進教師將科研融入教學,及時給學生灌輸學科發展的前沿和動態信息,提高教學質量。近三年來,在教師的指導下,針對礦區變形監測、土地權屬確定,地籍測量、地形圖測繪、軌道精調、線路測量、邊坡放樣與監測、流域下墊面信息提取、種植結構提取、流域資源環境監測等,測繪工程專業本科生400多人次參與完成教師橫縱向科研課題40余項,申請獲得省、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項目9項,極大地鍛煉和提高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組織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促進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三、結語

      在工程教育認證建設背景下,面對信息化測繪時代和工程教育認證標準對測繪人才的要求,進行測繪工程專業培養模式改革是培養符合當前社會經濟需要的創新性復合型測繪人才的首要任務。本文從更新教學內容、注重學生技能培養、實踐基地建設、導師制和引導學生參與科研等方面闡述了近年來我校測繪工程系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一些做法和取得的成效,不僅為河北工程大學測繪工程專業達到工程教育認證標準相關要求奠定基礎,也為信息化測繪時代測繪人才培養以及其他工科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一種新思路;但同時應該注意到,測繪專業人才培養必須緊跟測繪時展步伐,因此人才培養模式需要不斷改革創新,并在實踐中得到不斷的改進與完善。

      參考文獻:

      [1]吉長東,徐愛功.基于“卓工計劃”的測繪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J].礦山測量,2015,(1):86-88.

      [2]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秘書處.工程教育認證工作指南(2014版)[M].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秘書處編印,2014.

      [3]寧津生.測繪工程專業和測繪學[J].測繪工程,2000,9(2):70-74.

      [4]李秀海,曹先革,張為成,等.結合專業認證的測繪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J].測繪通報,2015,(S0):241-243.

      [5]王西林.測繪工程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甘肅科技,2015,31(9):84-85.

      [6]胡青峰,馬開鋒,王鐵生,等.測繪工程本科專業教學改革淺談[J].科技創新導報,2015,(22):200-201.

      [7]馮甜甜,程效軍.“卓越計劃”背景下測繪工程專業培養方案的改革與實踐[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5,38(1):27-29,36.

      篇(9)

      1 前言

      山西煤炭資源整合是踐行科學發展觀、貫徹實施國家煤炭產業政策的重大戰略舉措,對于優化煤炭產業結構,實現產業升級,意義重大。通過煤礦資源的整合和有效的企業兼并重組,堅持以大型煤炭企業為主體推進煤炭資源整合工作,充分發揮大型煤炭企業的資源、資本、人才和管理優勢,提高煤礦的技術裝備水平、機械化開采能力和煤礦安全管理水平,促進煤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但在資源整合兼并重組結束,礦井進入建設期,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更加凸顯出來。那么,應該如何實現礦井建設期間安全管理目標,應對建設過程中安全管理工作出現的新矛盾,新問題,確保煤礦安全、有序、健康發展呢?

      (1)必須切實做好被兼并煤礦礦委領導班子留用人員、外雇人員的安置和溝通融合工作。能否妥善解決好人員安置問題,直接關系到企業重組工作的成敗,關系到企業能否順利開工建設。因此企業和企業主體要從切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高度出發,按照有關政策處理好兼并與被兼并職工勞動關系的接續、變更和社會保障工作。加強溝通―磨合―融合,讓他們盡快適應新的環境,順利開展各項工作,為礦井建設鋪展一條坦途。

      (2)加快企業文化融合,實現企業和諧發展。兼并的煤礦企業不同程度地存在產能分散,技術裝備相對落后,發展后勁不足;部分被兼并過來的煤礦企業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員素質較低,經營不善等問題。隨著兼并重組各項工作的不斷向前推進,兼并企業的規模和業務迅速擴大,兼并主體和企業必須通過管理創新、溫情感化等各種渠道,把自身先進的管理模式、企業文化、技術、管理、安全生產等先進的理念逐步移植到被兼并企業中去,全面提升企業凝聚力、向心力,實現和諧發展、安全發展之目的。

      (3)施工單位管理隊伍素質參差不齊、施工人員流動性大,文化水平低,安全技能薄弱,安全管理難度大,給安全管理帶來諸多困難。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困擾兼并重組建設礦井的頑疾,企業決策者必須具有前瞻性,要著眼于安全工作的長期性、反復性,從抓好安全教育和培訓工作上尋找素質提升的突破口。任何一個具有發展實力和前景的企業都離不開一支訓練有素的職工隊伍,而提高職工整體素質的必由之路就是合理有效的教育和培訓。安全技術培訓要本著適合、實用、通俗易懂的原則,將安全培訓納入制度化、規范化管理軌道。搞好崗前培訓、班前培訓、現場培訓、班后培訓和重點人員、關鍵崗位、特殊工種培訓,實現培訓工作“自上而下全員化,分層分類個性化、形式靈活多樣化”,以突出職工安全意識、操作技能、行為養成培養為重點。通過培訓,不僅要使職工提高安全意識,掌握應知應會知識,而且能夠融會貫通,在工作中加以運用。

      (4)安全投入不足或不愿投入是制約建設礦井安全發展的瓶頸。

      1)設備投入不足

      因生產設備不足、生產設備更新緩慢,造成設備事故率增多。有的設備發生故障后因前期投入少,缺乏備件,不得不帶病運行,甚至停工等待,嚴重的還會造成重大機電事故、瓦斯事故。

      2)安全設施投入不足

      安全設施是保障煤礦安全運行的必要裝備,但由于施工項目部安全投入意識薄弱,能省則省,諸如一些必備的監護設備、檢測設備、供電安全保護等等,在安全設施上“偷工減料”。、導致礦井事故率增加,防災抗災能力下降。

      3)支護材料以次充好、弄虛作假

      施工單位為了追求更大的經濟利益,把工程質量這一百年大計拋之腦后,不按設計施工,在監督失控的時段,弄虛作假,偷工減料。在支護過程中有意遮掩不合格品,蒙混過關。

      針對上述問題,建設單位必須嚴格施工質量監督管理,認真落實安全責任制,從嚴考核,實施“質量保安”戰略,提高安全質量標準化水平。監理單位切實做好旁站監理作用,使工程質量始終處于掌控之中。從近期發生的一系列煤礦安全事故分析,無一不是管理不到位,安全質量差、責任不落實造成的。所以,打破安全投入不足或不愿投入這一瓶頸,就必須樹立安全意識、責任意識、質量意識。

      (5)基礎資料缺失、不真實是資源整合礦井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由于歷史原因,資源整合礦井在基礎管理上往往欠賬較多。采掘布置混亂,越層、越界現象普遍,井巷布置在空間上凌亂,多數巷道因冒頂、水淹、通風等原因無法測繪;采空區積水情況不清;周邊礦井相互溝通,采掘范圍不清;缺少應有的防水煤柱;防治水基礎圖件、基礎臺賬、基礎工作幾乎為零;前期勘探工作不足,礦區水文地質資料欠缺。因此接管后企業面臨較多的棘手問題,其中地質資料的缺失是最大的問題,直接影響著今后煤礦的安全生產。解決途徑有以下幾方面:

      1)廣泛發動,誠懇邀請被兼并煤礦原有工程技術人員,盡可能詳細掌握礦井歷史沿革的資料。

      2)積極溝通協商到當地各級煤炭主管部門收集、詢問第一手資料,及時上圖補充完善,為以后正確指導施工、防止誤透老巷及透水事故提供技術依據。

      3)要用審慎的態度接收、分析、評價獲取的地質資料,謹慎地進行驗證、使用,才能相對準確的掌握現狀。

      4)加強現場管理,及時掌握開掘一手資料,杜絕事故發生。

      加強防治水現場管理。實行“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 ,在掘進時必須做到“物探、鉆探相結合”,認真做好井下探放水工作,并從銜接安排部署入手,把探放水工作納入到正規的礦井建設秩序中進行規范管理。

      加強“一通三防”現場管理。制定瓦斯紅線管理,嚴格瓦斯檢查工跟班管理,現場交接班管理,保證用風地點通風正常,安全施工。提高井下監測系統靈敏度,對井下所有監測監控儀器定期進行校驗更新,根據需要加以調節風量,保證工作面風量滿足要求。在生產布局上,優先考慮通風系統,做到系統簡單,靈敏可靠。

      篇(10)

      CDIO是構思、設計、實現)及運作的英文縮寫,CDIO的基本教育理念以產品從研發到運行的完整生命周期為載體,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工程學習中的各類實踐環節。將CDIO教育理念引入實踐教學是國內外工程科技人才培養模式的一次重大探索。測繪工程作為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工科專業,不僅注重測繪理論的學習,同樣強調實踐的重要性。在高素質的測繪工程科技人才培養過程中,相關專業課程的課程實驗和工程實踐環節和體系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測繪工程專業實踐體系的建設過程中,引入CDIO先進的工程教育理念,可從如下幾個方面需重點考慮:(1)加強校企合作,挖掘校企合作平臺的深度融合機制。目前,已有較多的煤礦企業、測繪企業及知名測繪廠商等與我院建立了形式多樣的友好合作關系,下一步需根據測繪行業的特點來夯實雙方的合作基礎,其根本途徑是,尋找校企合作的利益鏈、建立雙方靈活多樣和深度融合的長效機制,提高教師和學生參與工程實訓的深度、廣度和作為企業“準員工”的角色度。校企合作平臺長效機制的建立不僅可以緩解學校教學實習經費緊張的問題,還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走進企業,深入直觀地了解所學理論知識行業中具體應用的機會;(2)搭建校內多層次的綜合型一體化實踐教學平臺。以工程專業認證標準為依據,對現有實驗示范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實訓平臺進行整合、優化,對實驗教學資源進行系統整合和統一規劃并進行功能劃分,為學生提供從低到高、從專業、創新到綜合能力訓練的適應項目化教學需要的多層次的完整平臺。優化后的教學平臺既保持原來優勢,也符合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及后續發展需要;(3)設立特色實驗室。根據專業需求,結合專業特色,增加綜合型、設計型及創新型實驗的比例和深度,并進行全校范圍內的實驗資源共享。

      (二)在課堂教學中引入職業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

      不同于學歷文憑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密切關聯于某一職業能力的具體要求,全面反映了某一特定職業所必須遵循的行業標準和相關規范,以及特定行業勞動者從事這種行業所應具備的實際職業能力和素養。雖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興起的較早,但是發展至今一直未能與高等教育培養人才掛鉤。高等國際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制度與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是從業證書申請發放和登記注冊過程中一種不可缺少的前提條件。在國際上,專業認證制度體系較為完備的國家基本上都將專業認證制度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直接關聯。就測繪工程專業而言,盡管不同高校在基礎和專業課程設置的數量和名稱上略有不同,但基本上都采用的是“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方向(模塊)課程”這一課程設置模式,課程體系在學分、學時、比例上也大同小異,區分度不大。參考國際發達國家專業認證制度和體系的經驗,我國在測繪工程專業人才上的培養體系方面,可以嘗試針對測繪行業的某一執業資格(如“注冊測繪工程師”)和“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來組織安排測繪專業課程體系,即大學一年級安排數學、力學類及專業基礎課程來進行綜合培養,大學二年級在專業基礎課程的基礎上以專項課題形式(如地形圖測繪、數字攝影測量等)參與實驗、實訓,大學三、四年級進入專業模塊課程培養。模塊課程的設置要與職業資格所遵循的標準和規范有機結合,如此的模塊課程設置不僅可為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后續持續發展提供驅動力,而且也為將來職業認證與專業認證掛鉤做好積極準備。此外,此種課程設置思路也可保證測繪學科的相關知識以結構層次化而不是零散化、雜亂無章的形式進入學生的知識結構體系,從而促進學生對測繪學科知識的整體認知。綜上所述,根據測繪工程專業實踐性強的特點,可以設置科學合理的測繪專業方向模塊化課程替代原有的學科專業課程,并根據職業資格的能力要求有所側重,分布合理的課時,搭建新的測繪工程專業模塊化課程體系。

      (三)將科研能力培養引入相應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化及學科交叉融合的特征愈加明顯,社會對工程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方面的要素、結構和質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從而也對高校培養人才的工程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隨著空間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的測繪行業在快速發展的進程中也急需培養高水平的工程創新人才。但是,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而學生對不同工程專業的興趣選擇對其工程能力能否養成及持續增長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因此,在高等國際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學生的工程能力的培養更應關注其對不同工程專業的個性化選擇,以確保學生能夠在結合自身特點和興趣愛好的基礎上,構建自身的合理知識結構,促進自身創造性和創新能力的提高。為此:(1)可在本科生日常教育教學中建立“科研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特點和興趣選擇參與科研導師的相關科學研究課題。通過直接參與導師的科研課題或在導師的指導下,在第二課堂中通過各級各類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學科競賽、畢業論文(設計)、畢業實習、生產實訓及參與教師科研項目等各環節為載體來完成自選或感興趣的科研項目。學生通過直接參與所學專業相關的科研項目的工作,盡早接觸測繪學科前沿,既增加了學生科研認知的深度和廣度,又可在實戰中促進學生科研實踐能力的提高;(2)美國工程與技術鑒定委員會研究制定的工程評估準則對工程專業學生的能力共提出了11條標準,總結起來基本上是強調所學專業的工程實踐能力、多學科交叉綜合的學習能力、職業素養與職業責任感。這些基本能力和素養的形成是基于系統的人才培養方案(包括整個教育教學計劃、專業培養方案,特別是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因此,在課程設置上應結合現代信息化及學科交叉融合的特征來更多地考慮多學科的交叉與融合(如GPS現代定位技術與信號處理領域的交叉融合,數字攝影測量與數字圖像處理及計算機視覺學科的交叉融合,地理信息系統(GIS)與網絡信息技術及軟件工程領域知識的交叉融合等),通過上述不同領域知識的交叉融合,可為學生提供較為先進的測繪學科發展前沿信息,提高學生對測繪專業的學習興趣,增強專業方向對學生的吸引力,同時,也為學生工程素養和實踐能力的提高提供多學科交叉綜合的較為寬泛知識背景,在此知識背景下,可使學生對測繪學科及其工程領域的現存問題有一個清醒全面的認識和把握,繼而提出創新性的解決思路和方法,以促進復雜測繪工程問題的有效解決和技術創新。

      篇(11)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3C-0120-03

      工程專業認證是我國高等教育評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工程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2013年6月19日,我國成為《華盛頓協議》簽約預備會員,標志著我國的工程教育認證體系初步具備了與國際認證的“實質等效”性。其中,2015版工程教育認證通用標準明確指出:“專業必須有明確、公開的畢業要求,畢業要求應能支撐培養目標的達成。專業應通過評價證明畢業要求的達成。”因此,評價學生的畢業要求達成情況,評估培養的畢業生是否合格、是否達到了制定的培養目標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基于2015版中國工程教育認證通用標準規定的畢業基本要求,對湖南科技大學采礦工程專業學生進行了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對策。

      一、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機制

      采礦工程專業學生畢業要求是通過一系列的課程教學、實踐教學和其他輔助教學過程來實現的。根據畢業基本要求,設置了相應的教學環節。專業畢業要求的達成情況按照制定的11條畢業要求內容進行評價。

      (一)評價對象。采礦工程專業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的對象是制定的每一條畢業要求、各條畢業要求對應的指標點及各個指標點所對應的支撐課程,進而構成以支撐課程、指標點、畢業要求為主線的三重評價對象體系。

      (二)評價原理。采礦工程專業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采用課程考核成績分析法,以課程考核材料為主要評價依據,對各門課程(包括實驗教學、實習教學、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在內的所有教學環節)達成畢業要求的情況進行定量評價。通過統計某項畢業要求指標點在不同課程中的相應試題的平均得分比例,并賦予本門課程貢獻度權重,最終計算得出該項畢業要求的達成度評價結果。

      (三)評價依據。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的依據材料為所有參評課程的所有考核材料,包括考試試卷、大小作業、實驗報告、實習報告(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但是,專業認證評價小組在進行各課程達成度評價前,需對選取的評價依據材料進行合理性認定,符合要求的才可以用來評價。

      (四)評價機構和評價人員。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是工程專業認證程序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學院及教學系部都應該高度重視。首先,要成立專門的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領導小組,小組組成人員包括學院主管教學的副院長、采礦工程系主任以及分管教學的副主任、采礦工程專業部分資深教授。其次,參與評價的人員涵蓋了采礦工程專業所有任課教師及為采礦工程專業學生開課的相關專業教師。

      (五)評價周期。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的周期為2年,即在每屆采礦工程專業學生的第二學年末與第四學年末分別進行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

      (六)評價標準與結果。依據本校的辦學體制、辦學特色、采礦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畢業要求,結合R堤氐恪⒔萄效果、教學經驗,由采礦工程專業工程認證工作領導小組研究討論,將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合格標準值設定為0.65。即每條畢業要求對應的指標點的最小評價值大于等于0.65,則判定該項畢業要求達成。在評價工作完成后,要總結、整理形成“畢業要求達成度”記錄文檔,包括“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表”“課程達成度評價表”等,根據制定的畢業要求達成標準明確評價結果是否“達成”。

      二、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方法與步驟

      科學、完善的評價機制是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的前提和重要保證,是達成度評價高效開展的基礎,而合理、便捷、可操作性強的評價方法與步序是畢業要求達成度定量評價按質保量完成的直接途徑。達成度評價以畢業要求為出發點,又以畢業要求為落腳點,通過對各個教學環節、教學活動進行具體評價計算,獲得各項畢業要求的評價結果值。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具體的步驟如圖1所示。

      (一)制定畢業要求。依據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通用標準、湖南科技大學的辦學理念、采礦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及培養方案,經學院工程專業認證領導小組、工作小組會同行業、企業專家,充分研究討論,共同制定采礦工程專業所培養的畢業生要求達到的內容。

      (二)指標點、課程體系及達成度目標值。由學院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領導小組會同采礦工程專業責任教授對每項畢業要求進行詳細分解、闡釋;根據采礦工程專業的特點及教學的實際情況,確定每條指標點所支撐的課程(一般不超過3-4門)。值得注意的是,此處的支撐畢業要求指標點的教學課程應該是教學計劃與培養方案明確了學分值及考核方式的教學活動與教學環節。然后,依據各門課程對指標點的貢獻度大小,為它們分配合理的“權重”值,各個指標點的支撐課程權重值的和等于1。

      (三)評價依據的合理性確認。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所采用的基礎數據、原始數據來源于參評的各門課程的考核材料,若是基礎數據不符合要求、存在問題,那么得出的評價結果也就不準確、不可信。因此,在進行各支撐課程的達成度評價之前,采礦專業認證達成度評價小組必須對課程的考核材料如課后平時作業、報告、設計、試卷、大作業等進行合理性確認。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課程考核的內容是否完整體現了對相應畢業要求指標點的考核(試題的難易度、題型比例、覆蓋面等)。

      2.考核的形式上是否合理(除了學期末的課程試卷筆試外,是否采用了大作業、小論文、大設計的形式考核)。

      3.在課程考核成績的認定上是否嚴格。

      對于評價依據的認定應明確給出是“合理”還是“不合理”的結論;要是評價依據“不合理”,那么應該舍棄該評價依據作為基礎數據進行課程達成度評價。

      (四)課程達成度評價。基于經過合理性確認后的支撐課程的各類考核材料(主要包括期末考試試卷、報告、小論文、設計、大作業等),開展該支撐課程對各項畢業要求指標點的達成度評價。主要過程為:(1)選取評價樣本,針對待評價的支撐課程,根據學生人數的數目,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考核材料樣本,即樣本中好、中、差的數量比例大概相等,簡化的做法為選取一個教學班的課程考核材料;(2)待評的支撐課程對應所分解的某條指標點的達成度評價結果的計算公式為:

      (五)分項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的計算。課程達成度評價結果及畢業要求指標點達成度評價結果均采用最小值的規則,即支撐課程的評價結果取評價周期內各年度最小值,而某一項畢業要求的評價結果取各指標點的最小值,若最小值大于等于所規定的評價標準則該項畢業要求認定達成。將獲得的各支撐課程的評價值進行疊加,得出對應指標點的評價值,進而可以求得該項畢業要求的達成度評價結果。最后,根據上述評價機制所確定的評價達成標準,判定此項畢業要求是“達成”以及“未達成”,并作出必要的問題說明。

      三、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實踐

      下面將以湖南科技大學資源環境與安全工程學院采礦工程專業2016年度進行的工程教育認證為例,探討專業認證過程中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環節的具體實施,其中詳細的評價計算是根據“畢業要求3”進行的。

      (一)畢業要求。根據2015版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通用標準要求,結合湖南科技大學采礦工程專業2015版培養方案、培養目標,由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并邀請煤炭行業、企業專家進行研討,確定采礦工程專業培養的畢業生要求達到11項的具體內容。

      (二)指標點分解、支撐課程及權重值。學院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領導小組會同采礦工程專業各責任教授組織討論,對制定的每項畢業要求進行詳細分解。在此基礎上,依據培養目標、通用標準要求確定2-4門課程作為每條指標點的支撐課程,并由各門支撐課程對畢業要求的貢獻度合理分配“權重”值。以采礦工程專業“畢業要求3:掌握礦山開采方法與巖層控制、礦山壓力及巖體工程測試、礦山災害控制等專業知識,能夠設計滿足特定需求的資源開采方法、礦井生產系統、礦井安全系統、井巷(或隧道與硐室工程)和工藝流程等”為例,將其分解為4個指標點,每個指標點均對應了2-4門的支撐課程,并分別賦予了表征支撐強度的權重值,每條指標點的目標達成度為1。“畢業要求3”指標點分解及其達成度目標值如表1所示。

      (三)確認評價依據的合理性。對“畢業要求3”各指標點支撐課程的考核材料(試卷、作業、報告、設計等)進行考核內容、考核形式、考核成績認定是否嚴格等方面進行合理性確認,然后給出該課程評價依據是“合理”還是“不合理”的結論。表2為指標點3.1中課程煤礦開采學的合理性確認表。

      (四)課程評價及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計算。在對“畢業要求3”的各支撐課程的評價依據進行了合理性確認后,分別針對2010級和2011級采礦專業學生的考核結果開展課程達成度評價。以煤礦開采學為例,抽取2010級采礦2班及2011級采礦1班的期末總成績為樣本進行統計,根據評r值公式計算出煤礦開采學對“畢業要求3”各指標點的達成度評價結果(如表3所示),最終結果一項取兩年中的最小值。

      根據以上同樣的方法,抽取2011級和2010級班級的其他課程考核材料樣本,完成各自對“畢業要求3”指標點達成度的評價值。最后,將“畢業要求3”的13門支撐課程的達成度評價結果進行匯總填表,如表4所示,并對各指標點的評價值求和,取最小值作為“畢業要求3”的最終評價結果。由表4可知,“畢業要求3”的達成度評價值為0.71,結果為“達成”。

      (五)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是對畢業生培養質量的一次檢查,是評價專業培養目標、畢業要求的達成情況,是當前教學狀態下工程教育專業教學效果、教學質量的信息反饋過程。本次采礦工程專業“畢業要求3”的達成度評價結果雖然為達成,但是仍反映了一些不足與問題:一是對礦井初步設計、采區設計、硐室施工設計能力不足、現行有關礦井法規、規程、規范不夠熟悉;二是設計圖紙、報告質量不高。應進一步重視和加強課程設計及畢業設計對應的實踐教學環節的考核,嚴格執行實綱。

      【參考文獻】

      [1]王世勇,董瑋,鄭俊生,等.基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的畢業生畢業要求達成度評估方法研究與實踐[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16(3)

      [2]王玲,盛敏.深化認證標準理解,提升自評工作質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5)

      [3]歐紅香,葛秀坤,邢志祥.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體系探究[J].黑龍江教育,2015(10)

      [4]焦明連,孫佳龍,董春來,等.測繪工程專業畢業要求達成度定量評價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測繪通報,2016(11)

      [5]邵輝,陳群,徐守坤,等.安全工程專業畢業要求達成度定量評估――基于跟進式教育理念的視角[J].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

      [6]王理萍,龍曉敏,范春梅.基于成果導向教育的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解析――以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為例[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6(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在线涩涩免费观看国产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 亚洲人成国产精品无码|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欧美亚洲色综久久精品国产| 精品人妻伦一二三区久久 |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久久免费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 亚洲第一区精品观看| 国产精品哟女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精品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久|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国产精品乱伦|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不卡在线| 精品久久人人做人人爽综合| 91精品观看91久久久久久| 国内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www.亚洲精品| 国产原创精品视频| 91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2020|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 最新欧美性爱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91精品国产91热久久久久福利| 国产精品久久99|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直接| 99re久久精品国产首页2020| 2022年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吞精| 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 | 亚洲国产精品热久久| 五月花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线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