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形容時間快的句子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2、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沉。
3、釘子是敲進去的,時間是擠出來的。
4、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其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
5、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6、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
請君聽我明日歌。
7、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8、年難留,時易損。
9、勤奮的人是時間的主人,懶惰的人是時間的奴隸。
10、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11、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12、人壽幾何?逝如朝霞。時無重至,華不在陽。
13、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
14、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
15、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16、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17、時間是一條金河,莫讓它輕輕地在你的指尖溜過。
18、時間偉大的作者,她能寫出未來的結局。
19、時間最不偏私,給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時;時間也最偏私,給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時。
20、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21、天波易謝,寸暑難留。
22、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3.明知年華終將老去,而我站在青春的尾尖靜靜眺望,盼著風的微笑,盼著這顆心溫暖到老。看那消逝的歲月在指尖滑過,依然明白,我與青春不止遇見。
4.歲月流逝,流出一縷清泉,流出一陣芳香;齒月年輪,只剩下蒼白的臉,無奈的守候;回憶流沙,誰都看不到他的身影,誰都聽不到他的腳步,一切都在流逝中進行,在流逝中爆發。
5.青春流逝得如此之快,就算追也追不到。有的時候,從早晨起床到夜晚睡覺,你會覺得時間流的好快,到底是誰偷走了我們的青春,還是我們自己趕跑了?誰也不會知道。一個來無影去無蹤的隱形人會被你那么容易就看見嗎?
6.歲月,對人來說,是一樣人捉摸不到的東西。然而,就是這樣東西,使人更珍惜自己的時光。如果,歲月可以給每一個人愿望。我希望,歲月可以倒轉。
7.朋友們,我們正在不斷成長,不能再懷戀過去了。就如俄國詩人普希金說的:“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朋友們啊!記住!歲月在流逝,我們在成長!
8.對于生命垂危的病人來說,時間就是寶貴的生命;對于做生意的人來說,時間就是財富,有的人說時間就像是從山坡上留下來的水從何處吹來的風,走了就不再回來了;而對于正在讀書的學生們來說,時間就是力量,時間就是知識。珍惜時間就是掌握好知識的一半。
9.歲月的流逝,那些曾經的往事,是否還記得它呢,如今的傷感和走過的路,感情和事業的撞擊下,會隨著歲月而變淡,時光的書卷因年久而變得模糊不清,總經不起時間的考驗。
10.時間是看不見也摸不到的,就在你不注意的時候,它已經悄悄的和你擦肩而過,也許你等到了,但是,你又能做些什么?你還是要去考慮。所以我們要珍惜時間,愛惜時間。
11.時間流逝了,匆匆的流逝了。走得那么無影無蹤,就像荷葉上的露珠,滑落到水里的瞬間,那么快捷那么干脆。日月如梭,青春,為何,抹去我的歲月,卻只留下一條傷痕?
12.時間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一樣的,都是很重要的。沒有多也沒有少,你浪費了它就等于浪費了自己的大好的年華,失去了現有的青春,失去了現在的容顏,失去了現在的才華,失去了現在想做而沒有做的事情。人們常說,寫作要有靈感。對,靈感的確很重要,但是,所謂的靈感又是什么呢?你還要逐步地去思考。
13.時光在不經意中流逝,翻開舊日的筆記,字里行間充滿著情深意境的交錯。仿佛回到了那曾經經歷過的風風雨雨,坎坎坷坷中去,舊時的回憶依舊,只是少了幾分憂郁,幾分繁華,多了幾分滄桑。
14.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萬物在更新,而我們在成長。歲月是那么的公平,從不多給人一秒,相反也不會少給任何人一秒。每個人都會由時光的飛逝而經歷著人生中最重要的過渡,如:從幼稚到成熟,從沖動到沉著,有純真到心思慎密。
15.童年時代,天真的我,還是那么的莽莽撞撞,一點兒也不懂,就像一只無憂無慮的小鳥。現在,長大了,不像曾經,這時,我才恍然大悟,但是,時間已經流逝,像針尖上的一滴水珠流進大海,我的青春留在時間里,一晃什么也沒有。我不禁淚潸潸了。
16.天生活在忙碌中想把你留住,卻又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你仍然走拉,沒有一絲猶豫。秒針一點一點地走著,一周過去了,一個月過去了,一年過去了!我好像什么也沒做!只好無奈的=地嘆息著。望著窗外那霏霏的小雨,想得到一絲安慰。
17.無情的時光老人就像一陣寒風,吹走了萬物的新氣,但只要你趕緊地陪著它一起趕路,到老也就沒有什么可遺憾的了。
3、時間是一個偉大的作者,它會給每個人寫出完美的結局來。
4、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5、辛勤的蜜蜂永沒有時間的悲哀。
詞語解釋:1。抓緊時機,毫不拖延。2。急忙;連忙。
反義詞:緩慢、遲緩、磨蹭、拖拉
用趕緊造句
1、“你馬上都要遲到了,趕緊吃早飯,否則來不及了”奶奶大聲地說。
2、當我醒來轉動一下頭時,他吃了一驚,趕緊走開了。
3、眼看著他的感情有如潮涌而至,她趕緊回避了。
4、大家趕緊寫完作業,一起出去玩!
5、夜深了,趕緊回家洗洗睡吧,魚缸里的魚都睡了。
6、天氣始終睛和,于是我趕緊豎起桅桿,張起帆來。
7、我提不動一桶水,媽媽您趕快來幫我呀。
8、快遲到了,我趕緊收拾書包,趕去上學。
9、要考試了,趕緊回家復習吧!
10、孩子們聽說茶點已準備好了,便趕緊跑過來。
11、如果你有能夠馬上治好我的病的藥,趕緊給我拿來。
用趕緊的反義詞造句
緩慢:小明哼著輕快的歌沿湖畔緩慢散步。
遲緩:奶奶上年紀了,所以動作有點遲緩。
磨蹭:小明是個慢性子,不管做什么事,都很磨蹭,一點也不著急。
拖拉:我們不能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拖拉上!
【擴展閱讀:造句的方法與使用】
造句訓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內容,貫穿整個小學學習階段。造句訓練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學生準確運用詞語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等。造句的質量,直接影響著學生的作文水平,我們該如何學會造句呢?
一、正確理解詞義。正確理解詞義是造出好句子的前提條件,為此,我們應該根據詞義特點和自己的知識水平以及詞語所處的語言環境,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來理解,這樣才能造出合乎邏輯的句子來。
二、句子是語言運用的基本單位,它由詞或詞組構成,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如告訴別人一件事,提出一個問題,表示要求或者制止,表示某種感慨。它的句尾應該用上句號、問號或感嘆號。小學生因為詞匯量有限的緣故,在造句上總會大傷腦筋,其實只要找對了方法,造句并不難。
三、把句子造得真實具體,生動形象。對學生的造句,我首先要求真實。例如“……又……又……”造句,有位學生是這樣造得:“我家種的冬瓜,又大又圓,像個大籃球。”這個句子造得比較具體、形象,卻不真實。我對學生說:“南瓜不像大籃球,而是像個枕頭。所以說,造句也應該強調真實性,不然的話,形象的描寫,就不準確;具體的敘述,也是錯的;感情的抒發,也就不真實。
四、有的形容詞造句可以用一對反義詞或用褒義詞貶義詞的組合來進行,強烈的對比能起到較好的表達作用。如用“光榮”造句:“講衛生是光榮的,不講衛生是可恥的。”用“光榮”與“可恥”作對比,強調了講衛生是一種美德。
一、并列關系。并列關系是句子或詞語之間具有的一種相互關聯,或是同時并舉,或是同地進行的關系,前后內容互換后對句意影響不大,可譯為“和”、“及”、“又”、“并且”或不譯。例如“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惆悵”“獨悲”意義上各自獨立,如果不考慮聲韻完全可以對換;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息交”“絕游”也是根據聲韻需要確定的先后順序。以上各句中的“而”“以”完全可以根據詞語意義的平等關系判斷出是表并列關系的連詞。
另外還有一種并列關系:“而”“以”前后內容是對照關系,表示前后內容肯定、否定兩個方面的對照。如“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今是”“昨非”形成對照關系,“而”表示并列,理解時不可誤認為是轉折關系。
并列關系表示“而”“以”前后的內容在意思上是同一等級上的,沒有誰先誰后,語序可以調換。遞進關系表示“而”“以”后面的內容意思上要更進一步,意思更強烈,一般來說語序不可以調換。
二、承接關系。承接關系的“而”“以”表示前后兩個動作或事件發生有先后關系,可譯為“就”、“然后”、“來”、“便”等,或不譯。文言文句中的“而”“以”表示承接關系的連詞最多,諸如“引壺觴以自酌”(取來酒壺舉杯自飲),“園日涉以成趣”(天天到院子里走一走自有樂趣),“鳥倦飛而知還”(鳥兒飛倦了就知道回來),“景翳翳以將入”(日光暗淡太陽就要落山了),“而”“以”用在兩個動作有先后之分的動詞之間,表現一種順序,相對來說比較好判斷;“而”“以”互換使用,更是增加了聲韻之美。
承接關系的“而”“以”,所連兩項在時間、動作或事理上承接,并且往往是比較完整的句子形式,動作性較強;表示并列關系“而”“以”,所連兩項在意思上不分主次、輕重,而是并列、并重的關系,往往連接名詞、動詞、形容詞及各類短語。
三、修飾關系。“而”“以”表示修飾關系時,一般是前項修飾后項,連接狀語和中心語,可不譯。狀語是動詞或形容詞前面的連帶成分,用來修飾、限制動詞或形容詞,表示動作的狀態、方式、對象、時間、處所或程度等。如“舟遙遙以輕r,風飄飄而吹衣”,其中“遙遙”“飄飄”都是表示狀態的;“倚南窗以寄傲”“策扶老以流憩”,其中“倚南窗”“策扶老”都是表示方式的狀語;“世與我而相違”中,“與我”是表示對象的狀語。確定了狀語與中心語的關系,基本就可明確“而”“以”是表修飾關系。
“而”“以”的作用中最難區分的是表修飾關系還是表承接關系。如果中心詞前是單純的詞語就比較明確是表修飾的,如果“而”“以”前跟的是句子形式,很多時候就很難判斷,甚至形成爭議,難以定論。這就需要我們弄清楚“而”“以”前后兩個短語的意思,根據句間關系判斷。比如“鳥倦飛而知還”,可以理解成“鳥兒飛倦了就知道回來”,先飛倦然后回來,當然理解成承接關系;“景翳翳以將入”是說日光黯淡了太陽快要落山了,先光線暗后太陽落山,還是承接關系。如“撫孤松而盤桓”,我撫摸著孤松流連忘返,前邊的動作僅是中心詞的狀態,因而“而”表修飾。
由于英語中有些單詞或詞組可以表示一個完整的意思,但譯成漢語時,如果按字面直譯可能會導致詞不達意,因而在翻譯的過程中需要適當增加一定詞匯,使譯文更貼切,易于理解。
1.1增加表示具體范疇的詞。某些由動詞或形容詞派生來的抽象名詞或者具體名詞表達一種抽象概念時,譯文中常根據上下文增加一些適當的名詞,如: “工作”“原理”“狀態”“過程”“作用”和“工作”“現象”等詞,以更準確地體現原作的意思。例如:
After all preparations were made, the planes were flown cross the U. S. A to San Francisco.(一切準備工作就緒以后, 飛機就飛越美國去舊金山。)
解析:句中preparations是由動詞prepare派生來的名詞。故應譯為:一切準備工作就緒以后,飛機就飛越美國去舊金山。
West China’s economy is still backward.(中國西部的經濟現在還處于落后狀態。)
解析:如果照字面譯的話,則譯為“中國西部經濟現在還落后”。少了“狀態”這個表示范疇的詞,整個句子就顯得比較生硬。故應譯為:中國西部的經濟現在還處于落后狀態。
1.2增加不及物動詞所隱含賓語的詞。英語中有些動詞有時用作及物動詞,有時用作不及物動詞。當用作不及物動詞時,它的賓語實際上是隱含在動詞后面的,翻譯時應表達出來。例如:
Day after day he came to his work―sweeping, scrubbing, cleaning.(他每天來干活―――掃地、擦地板、收拾房間。)
To wash before meal. (飯前洗手。)
1.3增加表示名詞復數的詞。漢語名詞的復數沒有詞性變化,在很多情況下不必表達出來,但在特定情況下翻譯時可根據情況,需增加部分詞匯,如重疊詞、數詞等。這樣做還可以提高修辭效果。例如:
The roofs of this pagoda are constructed of colored glazed tiles of yellows and greens.(這座寶塔的屋頂是用濃淡不同的黃色和綠色的琉璃瓦蓋成的。)
解析:句子中用yellows和greens表示濃淡不同的黃色和綠色。 故應譯為:這座寶塔的屋頂是用濃淡不同的黃色和綠色的琉璃瓦蓋成的。
A gas exerts the same pressure in a mixture of gases as it would exert if it were in the container alone.(在混合的幾種氣體中,每一種氣體所具有的壓力就與它單獨在容器中的壓力一樣。)
解析:gases是一個復數名詞,表示“幾種”氣體,如“color”一樣,本身是不可數名詞,但用以表示“各種”不同顏色時,則可用“colors”表示復數。故應譯為:在混合的幾種氣體中,每一種氣體所具有的壓力就與它單獨在容器中的壓力一樣。
1.4增加適當的語氣助詞及其他虛詞等。翻譯中加語氣助詞主要靠我們的母語語感。漢語是借助詞匯手段表意的語言,因此,增詞法就成為表達英語情態的不可缺少的手段,在英漢翻譯中,經常需要添加語氣詞(如“的、吧、呢、啊、呀”等)來更好地表達原作的意義和修辭色彩。為了補足句子情態,除了用語氣助詞之外,我們在英漢翻譯中也經常視情況添加適當的虛詞(究竟、到底、就是、罷了、才好等)。例如:
Don’t take it seriously. I’m just making fun of you.(不要認真嘛!我不過開開玩笑罷了!)
解析:本句中Don’t take it seriously的意義是不要認真,而翻譯成中文時增加了語氣詞“嘛”。
故應譯為:不要認真嘛!我不過開開玩笑罷了!
In spite of the fact you treat him very nice, he is a yellow dog.(你待他雖好, 但他到底是個忘恩負義之徒。)
解析:本句中he is a yellow dog的意義是他是個忘恩負義之徒。而翻譯成中文時增加了語氣詞“到底”。故應譯為:你待他雖好,但他到底是個忘恩負義之徒。
1.5.增加量詞。英語中數詞(包括不定冠詞)與可數名詞往往直接連用。它們之間沒有量詞,而漢語卻往往要借助量詞。因此翻譯時應根據漢語表達習慣恰當地增加表示形狀、特征或材料的量詞。例如:
A red sun rose slowly from the calm sea. (一輪紅日從風平浪靜的海面上冉冉升起。)
A stream was winding its way through the valley into the river. (一彎溪水蜿蜒流過山谷,匯入河流。)
二、語法方面的增詞
根據英語的語法往往可以省略某些詞,但譯成漢語時為合乎規范,需把省略部分增補出來。
2.1增加英語中無須重復的詞。有些詞或句子成分在英語中可根據習慣或語法規則省去,其意思仍然表達得非常清楚。但在譯文中則必須根據漢語的習慣和語法規則予以重述。例如:
Who is the fastest of the Sydney Olympic Game? (誰是悉尼奧運會中跑得最快的人?)
解析:“The+形容詞”可表示一類人或東西,the fastest本身可表示“跑得最快的……”,當然在悉尼奧運會中跑得最快的是某個人,而非其他什么東西。故應譯為:誰是悉尼奧運會中跑得最快的人?
When you turn a switch, you can easily operate lighting, heating or power-driven electrical devices.(旋動開關,就能輕而易舉地啟動照明設備、供熱設備和電動裝置。)
解析:很明顯,lighting和heating后面省去了device一詞,而由句末的devices總括了“裝置”一詞,其意義依舊明了,但譯成漢語時則應逐一譯出。故應譯為:旋動開關,就能輕而易舉地啟動照明設備,供熱設備和電動裝置。
2.2增加原文句子中所省略的詞。為了使詞句簡潔,或避免重復,英語中有些詞語或句子成分在英語中可根據習慣、語法規則而省去,其意思仍然很清楚。但譯為漢語時,經常要把原文省略的詞補上去,否則就無法確切表達原作的意思。例如:
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writing an exact man.(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寫作使人準確。)
解析:句中conference和writing后面都省略了動詞makes。故應譯為: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寫作使人準確。
The best conductor has the least resistance and the poorest the greatest.(最好的導體電阻最小,最差的導體電阻最大。)
解析:這個并列句后半部分省略了大量的句子成分,但卻能使讀者看來一目了然。其中the poorest后省去了“conductor”;he greatest后省去了“resistance”,如果把conductor和resistance都加上去的話則會使句子顯得累贅,反而是省去更顯得輕松自如,但譯成漢語則需要加上省去的句子成分。故應譯為:最好的導體電阻最小,最差的導體電阻最大。
2.3增加表達時態的詞。英語時態是通過動詞體現出來的,而在漢語中, 漢語動詞沒有詞形變化,表達時態要靠增加漢語特有的時態助詞或表示時間的詞。因此,翻譯完成時往往用“曾”“已經”“過”;翻譯進行時往往用“在”“正在”;翻譯將來時用“將”“要”等。除此之外,為了強調時間概念或強調時間上的對比,往往需加一些其他的詞。例如:
More recently, Americans have been moving from the cities to the suburbs.(近年來, 美國人一直在從城市遷往郊區。)
解析:句中用了現在完成進行時。故應譯為:近年來,美國人一直在從城市遷往郊區。
The high-altitude plane was and still is a remarkable plane.(這種高空飛機過去是現在仍然是一種了不起的飛機。)
解析:句中was為一般過去時,is為一般現在時。故應譯為:該高空飛機過去是現在仍然是一種了不起的飛機。
2.4增加語法中附加含義的詞。英語中的非謂語動詞應用非常靈活,往往包含一些附加含義。在英譯漢時需根據上下文將附加意義譯出。例如:
Having a lot of advantages, this machine will eventually be improved upon.(盡管這臺機器有很多優點,它總有一天會被別的機器超過的。)
解析:句中having a lot of advantages有讓步的意義。故應譯為:盡管這臺機器有很多優點,它總有一天會被別的機器超過的。
Having lived in Guangzhou for quite a long time, he knew the city well.(由于在廣州住了很長時間,他很了解這座城市。)
解析:句中的分詞短語表示原因。故應譯為:由于在廣州住了很長時間,他很了解這座城市。
三、邏輯方面的增詞
某些句子在英語中,就原文的表達形式來看,邏輯上是通的;但在譯成漢語時,若不加上適當的詞,在邏輯上就顯得欠缺一些,需增加一些承上啟下的詞方能把隱含的意思充分表達出來,并且在形式上合乎漢語的邏輯思維。因而,出于漢語邏輯上的考慮,翻譯時必須加上適當的詞,把隱含的意思充分表達出來,使它形式上合乎思維規律,意義上順理成章。例如:
Ice is not as dense as water and it floats.(冰的密度比水小,因此能浮在水面上。)
解析:這個句子在邏輯上存在因果關系。應譯為:冰的密度比水小,因此能浮在水面上。
For all I know, she was murdered by a rascal.(據我所知, 她被一個流氓殺害了, 但未必是事實。)
解析:For由“限于”范圍內的原文與“All I know”搭配產生反面意義,在意義上多了一層轉折,蘊含否定含義,故用增詞法譯出“未必是事實”。故應譯為:據我所知,她被一個流氓殺害了,但未必是事實。
四、修辭方面的增詞
修辭加詞主要是對翻譯出來的句子從修辭上進一步潤色,以提高譯文的質量使之具有準確、鮮明、生動的特點。
4.1增加修飾性的詞。這種加詞主要是從修辭上加以考慮,通過詞的重疊、對偶等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和表達效果,使譯文準確、鮮明、生動地表達原意。例如:
Wash it in water, pick out the small particles, if any.(在水里洗一洗, 如果有小粒子, 就給揀出來。)
These drills want sharpening.(這些鉆頭需要磨一磨。)
4.2增加概括詞。英語和漢語都有概括詞。英語中的in short,and so on,etc,等等,翻譯時可以分別譯為“總之”“等等”……但有時英語句子中并沒有概括詞,而翻譯時卻往往可增加“倆人”“雙方”“等”“凡此種種”等概括詞,同時省略掉英語中的連接詞,其目的是使譯文進一步明確,而且使上下文的連貫性得到進一步加強。例如:
Unity, struggle, unity through struggle(又團結,又斗爭,以斗爭之手段達團結之目的。)
The frequency, wave length, and speed of sound are closely related.(聲音的頻率、波長和速度三者是密切相關的。)
掌握增詞法將從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們的翻譯技巧,但要切記的是:使用增詞法要適度,只能增加原文中雖無其詞但有其意的詞,而不能隨心所欲地任意添加原文中沒有的內容。
四、實踐練習:請您試試(please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Chinese.)
1. He always throws his weight around, someone should call him bluff.
2. Who will be the fastest of the Athens Olympic Game?
3. So he did. Along with shaking the tension from his legs, he gently laid his pole at his feet.
4. Being hollow, a ship can displace a sufficient volume of water to float it up.
5. It is worth while pointing out that heating may bring about certain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of any material.
參考答案:
1. 解析:本題屬于增加語氣詞的用法。因此譯為:他總這么盛氣凌人,真該有人教訓他一頓才好!
2. 解析:本題屬于增加無須重復的詞的用法。“The+形容詞”可表示一類人或東西,the fastest本身可表示“跑得最快的……”,當然在奧運會中跑得最快的是某個人,加上“的人”句子就顯得順暢了。因此譯為:誰將是雅典奧運會中跑得最快的人?
1、重音
說話和朗讀時,把句子中的某些詞語讀得較重的現象,叫語句重音,它可分為語法重音和邏輯重音。
語法重音即句子中某些語法成分需要重讀,例如:謂語中的主要動詞或形容詞要重讀;名詞、動詞、形容詞前的修飾語一定要重讀等等。
邏輯重音即為了表達特殊的思想感情而有意突出或強調的句中的某些詞語。邏輯重音沒有固定的位置,它隨說話時的具體環境和說話人的特定目的而定,同樣一句話,重音不同,表達的是意思也不一樣。例如王家新的《在山那邊》(詩歌)中的句子: ①在山的那邊,是海!(強調海相對于山的位置關系);②在山的那邊,是海!(不是這邊);③在山的那邊,是海!(強化這種判斷和認識);④在山的那邊,是海!(告訴別人山那邊有什么)。所以,要想正確朗讀重音,首先應注意正確理解文章內容,不僅要理解一個詞語、一句話的意思,還要聯系上下文,把握整篇文章的含義。
2、停頓
說話或朗讀時,常常在句子前后和中間作或長或短的停頓,這一方面出于人生理上的或句子結構上的需要,停下來換氣或 使層次分明,另一方面是為了充分表達思想感情,并讓聽者有時間領會說話或朗讀的內容。
朗讀中的停頓就其性質分為語法停頓和邏輯停頓。用標點符號所表示的停頓和段落之間的停頓都屬于語法停頓。停頓方法是:頓號最短,逗號、分號、冒號稍長些,句號、問號、感嘆號、省略號更長些,這個長短的確定不是絕對的,還要根據語言環境和表達需要適當掌握和處理。
在沒有標點符號處,為了加強語氣、闡明觀點、表達感情,也要作停頓,這樣的停頓叫邏輯停頓。一般地說,如果文章所表達的感情是激動的、歡快的時候,語速要相對快一些,停頓的次數要減少,停頓的時間也要短一些。如果文章表達的感情是痛苦、悲傷、低沉、抒情的時候,語速就要慢一些。例如: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腳/去探那塊巖石,而且踩到了她。(莫頓q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
在句中加進的標點符號外的停頓,很好地再現了主人公由于害怕而每走一步都緩慢、謹慎的情景。
所以,要想正確斷句,應首先將自己設想為文中的人物,去體會、感悟人物的處境和心情,再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讀出來,從而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內容。
涉及的題型主要有:
(1)記憶型默寫題:給出詩、詞、文的上句或下句并注明篇名,要求考生默寫出與之相對應的詩、詞或文中名句;給出詩題和詩人,要求考生默寫出全詩。(2)理解型默寫題:提供具體的情境、要求等并注明篇名,要求默寫出與之相一致的詩、詞或文中名句;按照提示填寫古詩文名句;根據具體語境補寫古詩文名句。(3)開放型默寫題(歸類型):要求考生寫出某一方面內容或某一主題的一個或幾個詩句。
考查的內容是課標規定的古詩文名句、名段、名篇,一般為《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定要求必背的50個篇目以及現代詩文經典篇目。
【應對技巧】
針對中考中默寫名句的試題,考生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扎實落實,篇篇過關
考生要能背誦、默寫初中7~9年級必背的50個篇目。但考生千萬要記得,光會背還不夠,還要能正確書寫,這就要求考生真正做到“篇篇落實,篇篇過關”。落實的方法是靈活多樣的,檢測是最直接的方法,如考生可以自我檢測,先背后寫,認真批改,及時訂正;可以互相檢測,同桌之間互相監督,互背互改:可以小組統領,小組長給每個小組成員制訂背誦進度表,表中包括組員的名單、背誦的篇目或范圍,安排小組成員在一定的時段內背誦、默寫等。
二、總結規律,形成系統
針對記憶、理解、開放型默寫題,考生要對知識進行梳理,做好歸納總結,使之形成一個系統,既便于理解,又便于記憶。
1.按文學常識、文體知識歸類,理清中國詩歌發展的脈絡。
2.按作者歸類,把同一作者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較異同。通過歸納比較同一作者的作品,考生能更好地理解詩詞意境,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按主題歸類,把最重要的名句按其所表現的主題歸類,如按“塞外風景”歸類,按“友情”歸類,按“憂國憂民”歸類,按“政治抱負”歸類。這樣進行歸類后,便有利于解答“寫出某一方面內容、或某一主題的幾個詩句”這種開放性的題型。
【真題講解】
1.(2014?北京卷)默寫。
(1) ,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
(2)長風破浪會有時, 。(李白《行路難》)
(3)畢業在即,請你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 ”的詩句,向你的同學表達即使將來相距遙遠,長久難見,也會保持深厚友誼的心意。
解析:這份試卷的名句默寫以記憶型題型為主,其中(1)(2)題都是給出上句或下句,要求考生填出與之相應的句子。而第(3)題是理解型考題,考生首先要能準確背出整首詩,領會題目的意思,這樣才能寫出相應的句子。解答這類考題應在理解的基礎上做,難度稍大。
答案:(1)采菊東籬下(2)直掛云帆濟滄海(3)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2.(2014?浙江舟山卷)古詩文名句填空。[要求(1)~(3)必答,(4)(5)選做一題]
(1)海內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諸葛亮《出師表》)
(3)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
“ , ”,借明月寄托對好友的思念;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 , ”,借明月表達美好祝愿。
(4)靜默的山會說話,只要我們用心聆聽,細心品味,就會領悟到許多生活的道理,如古詩文中“ , ”。(寫出連續兩句)
(5)“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馬年春晚,一首《時間都去哪兒了》的歌,催發了人們對珍惜時間的思考,讓人不禁聯想起古詩文中“ , ”的名句。
解析:(1)(2)是純記憶型的考題,而第(3)是理解型的考題,(4)(5)則為開放型默寫題(歸類型)。考題以選做題的形式出現,降低了考試難度。
答案:(1)天涯若比鄰 (2)受任于敗軍之際(3)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但愿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4)正入萬山圈子里 一山放過一山攔 山不在高 有仙則名 或(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 (5)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 或(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綜合訓練】
一、記憶型默寫
1.__________,不亦樂乎?(《論語》)
2.學而不思則罔,_____________。(《論語》)
3.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4.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
_____, 。(孟子《魚我所欲也》)
5.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
, ,
, , ,
。(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6.夫戰,勇氣也。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而竭。(《左傳?曹劌論戰》)
7.茍全性命于亂世,________________。(諸葛亮《出師表》)
8. , ,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 ,此后漢所以傾頹也。(諸葛亮《出師表》)
9.芳草鮮美, 。(陶淵明《桃花源記》)
10.______________,猿鳴三聲淚沾裳。(酈道元《三峽》)
11.______________,然后有千里馬。
___________,而伯樂不常有。(韓愈《馬說》)
12. , 。
, 。(王安石《登飛來峰》)
13.______________,零丁洋里嘆零丁。(文天祥《過零丁洋》)
14.相見時難別亦難, 。(李商隱《無題》)
15. , 。
, 。(龔自珍《己亥雜詩》)
16.登斯樓也,則有 ,
,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陽樓記》)
二、理解型默寫
1.蘇軾在《江城子?密州出獵》中借“
, , ”來抒發自己的雄心壯志。
2.《岳陽樓記》為我們留下了一些至今仍在使用的成語,其中形容國泰民安的詞句是:“
”,形容建設事業蓬勃發展的興旺景象的詞句是:“ ”,形容水勢浩大的詞句是:“ ”,形容景色或事物多種多樣、非常壯觀的詞句是:“ ”,表示心胸開闊、精神愉快的詞句是:“ ”。
3.我國古人對待生死的價值觀,今人仍為推崇。請寫出下列兩位古人在這方面的相關名句。
(1)孟子《魚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也,
, 。 ,
。
(2)文天祥《過零丁洋》: ,
。
4.劉禹錫在《陋室銘》中緊扣“ ”這一主旨,寫“陋室”環境恬靜、雅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正反、虛實兩方面寫主人高雅情趣的句子是“
, 。 ,
”;與古賢名室類比的句子是“ ,
。”
5.蘇軾在《記承天寺夜游》中描寫月光清澈透明,竹柏倒影清麗淡雅,點染美妙意境的句子是“ , , ”。
6.曹操在《觀滄海》中通過豐富奇特的想象創造宏偉意境,抒發壯志豪情的詩句是“
, ; , 。”
7.周敦頤在《愛蓮說》中形神兼備地描寫了蓮的形象,其中用蓮的高潔、質樸比喻君子既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飲酒》中表達詩人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思想情趣的名句是“ , 。”
9.李白《把酒問月》中有“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的詩句,蘇軾的《水調歌頭》從這句中脫胎而來的詩句是“ ,
。”
10.在《宣州謝I樓餞別校書叔云》中最能抒發詩人李白豪放情懷的詩句是“ , ”。
11.李商隱《無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奉獻精神的真實寫照。
12.龔自珍在《己亥雜詩》中以落花自比,表達自己雖被迫辭官卻不忘報國的名句是“
, 。”
13.孔子教育弟子要勤學好問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引用《論語》中的“ , ”表示要隨時向周圍有長處的人學習。
三、歸類型默寫
1.古詩文中有很多描寫山、水、花、鳥的句子,請任選其中兩項,各寫一句。
山: , 。
水: , 。
花: , 。
鳥: , 。
2.古詩文中描寫夏季景物的名句有很多,請寫出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詩文中有許多表達詩人雄心壯志的名句,請寫出三句。
(1) , 。
(2) , 。
(3) , 。
4.古詩文中抒寫憂國思鄉的名句有很多,請你任意寫出兩位詩人(或詞人)的詩句。
(1) (作者)“ ,
英譯漢部分測試考生將英語句子和段落翻譯成漢語的能力,句子大多是陳述性文字而段落為應用性文字。單句翻譯為多選擇題,分值從0.5-2分不等;段落部分的題型占試卷的分值比例為20%。所以考生一定要掌握技巧并留出足夠的時間認真做好此題。
一、準確理解英漢表達的差別
1、漢語句子時常沒有主語,而英語句子則不同
因此,在翻譯時,一定要抓住英漢兩種語言的表達習慣,既要忠實于原文,又要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
例如:Something be done to shore up the financial system. (現在,為了保衛金融體系,我們得做點什么。)
2、漢語習慣用單句即短句,而英語習慣用從句即長句
要善于運用分譯法,用漢語的短句巧妙地表述英語的長句意思。因為,無論是多么復雜的句子,它都是由一些基本的成分組成的。要弄清英語原文的句法結構, 找出整個句子的中心內容及各層意思, 然后分析幾層意思之間的相互邏輯關系, 再按照漢語的特點和表達方式, 正確地譯出原文的意思, 不必拘泥于原文的形式。
例如: John is one of the very few who can keep up with the highest speeds of life and still be able to explain it all effectively for all those who are slower .
世界上有那么不多的一些人,他們對付即使是最快的生活節奏也綽綽有余,而且還有閑心津津有味地講給那些生活節奏不那么快的人聽。約翰就是這么一位 。
3、表達時間和空間時,英語習慣先小后大,漢語則往往相反
例如:Mao Zedong was born of a peasant family on December 26,1892.(于1893年12月26日出生于中國湖南一個農民家庭。)
4、英語習慣用名詞表示行為動作,漢語則恰恰相反
例如:He paid a large sum for the house. (他出一筆巨款買了這所房子。 )
二、翻譯技巧
1、詞性的轉換
根據需要將名詞、形容詞等譯成其它詞性。
Thank you for your purchase of our Buick car at Shanghai GM.(感謝你購買上海通用汽車公司的別克汽車。)(n.-v.)
2、詞的增補
在翻譯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情況:英文原文中個別詞語,在翻譯時應根據原文的意思,靈活運用詞典,用地道的漢語表述出來;必要時可根據英語動詞時態形式增加一些時間修飾語;有時還要增補原文中的省略部分;或者將代詞還原為所指的對象;添補連接詞以增強修辭效果。
例如:He is working on my computer.(他正在修理我的電腦。)
3、定語從句的理解及翻譯
英語和漢語的定語都可前置或后置。但英語習慣將定語放在后面,而漢語則習慣把定語放在被修飾詞的前面。此外,定語從句分為限制性定語從句和非限制性定語從句。非限制性定語從句的從句部分省略后,不影響句子的整體意思,只起補充說明的作用,請比較以下兩個句子:
例如:People who drive when they are drunk should be heavily punished. (醉酒駕車的人應受重罰。)
The Convention of Peking in 1860, which ended the hostilities, provided for its outright cession.
(1860年,戰爭結束,訂立《》,九龍半島正式割讓予英國。)
4、長難句的翻譯
對于較長的英語句子,由于其結構復雜,不但有各種從句,還可能有更多的前置或后置修飾語。所以在翻譯時,一般需要首先弄清楚句子主干,然后分析出細枝末節與主干的關系。在語法分析的基礎上,根據前面講到的翻譯過程與技巧,逐步理清脈絡,最后做出準確的漢語表達。
(1)順序法。有不少英語句子,其句間的邏輯關系,敘述的順序及表達方法與漢語基本一致,在這種情況下,一般按照原句表達順序翻譯即可。如:
We were most impressed by the fact that even those patients who were not told of their serious illness were quite aware of its potential outcome.(給我們留下極深印象的事實是:即使那些病人沒有被告知病情嚴重,他們對疾病的潛在后果也是非常清楚的。)
(2)重組法。在英語里,許多長句都可以用順序法進行翻譯,但也有一些句子的表達順序與漢語表達習慣不同,翻譯這樣的句子時,就要根據句子的情況而定。
例如:The isolation of the rural world because of distance and the lack of transport facilities is compounded by the paucity of the information media.(因為距離遠,交通工具缺乏,造成了農村與外界社會的隔絕,這種隔絕,又由于信息媒介不足,而變得更加嚴重。)
(3)分譯法。有時英語長句中主句與從句或修飾語間的關系并不十分密切,翻譯時可按漢語的習慣,把長句中的從句或短語分開表述;為使語義連貫,有時還可適當增加詞語。但要注意采用分譯法時,不能增添意思,也不能破壞原意的完整性。如:
The Chinese seemed justifiably proud of their economic achievement.(中國人因為經濟方面取得的成就而自豪,這是完全有理由的。)
三、答題步驟
1、通過主題句了解段落的意思,這對于理解和翻譯短文很重要
有的考生經常是拿到試卷就開始逐字逐句地翻譯,等譯不下去了才意識到沒有通讀和理解整個篇幅或段落的意思,這樣既費時間又影響考生情緒。
2、理解和表達
中學生普遍好動、好玩、好奇、好勝,如果每節課你都能為學生帶去他感到新鮮的東西,他會很愿意上你的課,自然而然地他也會喜歡你!帶著期待的心情聽課,學習的效果會是非常明顯的。這“新鮮的東西”的內涵是相當豐富的,自然可以是他們喜歡或是沒見過的實物,可以是富于啟發性、能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的情境和游戲,或者是他們感興趣的,符合他們接受水平的英文小故事,喚起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求知欲的、出乎意料的神態和語氣。
下面介紹幾種簡單而且有實效的小游戲:
游戲一:詞語接龍
比如,讓第一個學生翻譯“大自然”,先讓他口頭拼讀出來nature, n?a?t?u?r?e, 然后請第二個學生說出以這個單詞最后一個字母e開頭的單詞,比如是egg, 下一個是get, 接下來tomato, orange等,這個游戲一直持續到有人說錯單詞或接不上來為止,那么最后一個說對者獲勝。
游戲二:外貌和特征描述
課前要求每個學生上交一張紙,在紙上用英語寫出本班某個同學的外貌和性格特征,上課前幾分鐘找一名學生到講臺前讀那些描述,其他同學在下面根據描述畫出該生的肖像,最后猜猜是誰。這樣既能很好地訓練學生的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還能增進彼此間的友誼。
游戲三:小組合作
課前讓學生把要復習的那個單元的重點單詞、詞組和句子寫在一張卡片上,在課堂上將學生分成四人一個小組,每組派一名成員抽取卡片,然后四人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卡片上的內容,進前三名的小組每人可獲得精美卡片一張。
游戲四:猜形容詞
復習形容詞變副詞之前也可以做個小游戲,課前準備幾張小紙條,在每張紙條上寫一個形容詞,上課前請幾名同學到講臺前,根據紙條上的提示表演一個動作或定格一種表情,讓其他同學猜出這個單詞,例如, sad, happy, tired, hungry, thirsty, full, sleepy, active, angry等,猜出者把這個單詞寫在黑板上,并在后面寫出相關的副詞,以此引導學生歸納出形容詞變副詞的規律。
上述活動或游戲只是拋磚引玉,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樂于參與的、新穎的方式營造課堂氛圍,使其很快進入最佳課堂學習狀態。
二、 讓學生“心動”起來
復習階段,時間緊,任務重,學生身心疲憊,我們英語老師需要經常變換些花樣讓學生的心動起來。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英語教師應該考慮也必須解決好的一個問題。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把某些課做如下調整:
1. 向對方挑戰。課前要求學生記好要復習的那個單元的單詞、詞組、重點句型和語法,課堂上互出錯題,解決錯題最多的同學獲勝。
2. 編英文小故事。將復習的重點短語和句型以聽寫的方式讓學生寫在黑板上,然后按座位順序一人一句,口頭編故事并盡量用上黑板上的短語或句子。看誰反應快,句子準確而且有趣。實踐證明,學生對這種活動非常感興趣,不善于開口的學生也不得不講英語了,復習效果明顯。
3. “我來講課”,放權學生。平時的習題、講義或試卷可以讓學生來講解,不足之處老師再加以補充。這樣,既能讓學生扎實地掌握復習內容,也避免了平時易犯的錯誤,同時也能讓學生找到自信。
通過這些方法,學生既能主動掌握基本短語、基本題型,又能開拓視野,提高綜合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第一,模糊詞匯
模糊詞匯主要指在語言運用過程當中學生對拼寫、意義或用法模棱兩可的詞匯。
(1)拼寫模糊詞匯
我們發現,學生在寫作中常把單詞lucky和luckily混淆,health和healthy混用;錯把believe寫成belive;receive寫成recive;modern誤拼為 morden;unforgettable沒雙寫t加able;politely拼成politly 等,以及一些動詞的現在分詞、過去式或過去分詞形式錯用混用;某些形容詞副詞比較等級形式錯用。
(2)用法模糊詞匯
在英語書信首尾常有這樣兩個句子:I'm glad to hear from you. I'm looking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但是有些同學由于不清楚hear from sb和look forward to doing的用法,常常出現后面接hear from your letter和look forward to hear from you的情況。
解決這類詞匯主要應該教會學生建立模糊詞匯記錄本,形成模糊詞匯庫。凡遇到平時拼寫易錯誤、意義不清楚的單詞有意識地將其儲存到模糊詞匯記錄本里面,隨時翻看,加深印象。教師經常督促檢查,如此日積月累,學生必然會有大的進步。高三學生復習詞匯重點應解決自己模糊詞匯這一塊。另外堅持寫日記、周記和書面表達的訓練也是發現和解決自己模糊詞匯的有效途徑。
第二,高考考點詞匯
考點詞匯復習應以教材為綱,以高考詞匯表為依據,以單詞用法為重點進行單元式梳理。
(1)解決拼寫問題
我們通常在復習時多采用聽寫或默寫,但高中復習最好聽寫句子更實用一些;教師可選用課文里含有考點詞匯的句子進行聽寫。這樣可更好地把握考點詞匯的用法。這種形式的優點在于減輕了學生的負擔,較為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解決了考點詞匯的拼寫及意義,而且緊密聯系了考點詞匯的用法,使枯燥的詞匯變得生動,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記憶興趣,讓復習更輕松有效。
(2) 加強用法復習
要緊密聯系高考,結合考點,就其詞性、用法進行歸納拓展。要注意把握詞匯用法的延展度,不能過寬過深。可以配以高考題進行練習,以練促學。
第三,高考閱讀詞匯(高頻生活難詞)
拓展閱讀詞匯是高中學生學習英語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提高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對于所有閱讀材料中碰到的重點生詞,要求學生摘錄下來,老師采取必要的手段,如聽寫或再現認讀的方式進行檢查,以擴大學生的詞匯量。
我們還可以把近幾年高考卷、各區考前模擬卷以及平時各種練習翻譯中最常出現的詞組和句子結構按字母順序整理出來,并配合相應的句子翻譯,讓學生不僅要記住這些詞組,同時也要會把它們用在具體的句子翻譯中。每天6―8句,每兩天默寫一次,每個周日再將錯誤率較高的句子稍作改變再默。這樣反反復復地背、默、講、練大大提高了單詞詞組的復現機率,學生也就容易記住了。扎扎實實的三輪復習之后,大部分學生的詞匯量已有了很大的提高,閱讀能力、和翻譯寫作能力等也有了相應的提高。我覺得這樣的詞匯復習還是很有效的,比較適合二中基礎較弱的學生。
同時在英語學習中還總結了幾種記憶單詞的方法, 用在教學中,頗有收益,學生也反映良好,現總結如下:
一、拼讀規則記憶法
拼讀規則記憶法就是利用英語中元音字母及元音字母組合和輔音字母及輔音字母組合的拼讀規則來記憶單詞。英語中的單詞大部分是規則單詞,根據他們的讀音規則可以很方便記住他們的拼寫。切不可孤立的去記憶字母的排列順序。 拼讀規則記憶尤其更適用于較長的單詞,如telephone, congratulation, journalist, traditional, document, important, interesting, difficult, pronunciation, contribution, especially,這是單詞的基本記憶方法。
二、同音異形詞記憶法
英語中有很多讀音相同但拼寫、意義不同的單詞,可以把他們放在一起記憶,既省卻了不少時間,又弄清了單詞的區別。如week-weak, weather-whether ,blue-blew, threw-through, father-farther, road- rode, wood- would, pear-pair等等。
三、 構詞法記憶法
英語中大量的單詞是根據構詞法來構成的,英語中構詞法主要有三種:合成法、派生法和轉化法。
1) 合成法 ,就是把兩個或以上的單詞放在一起構成新詞的方法。如,blackboard, classroom, keyboard, playground, chopsticks, pencil-box, railway, eight-year-old等等。
2) 派生法,就是在單詞詞根上添加前綴或后綴而構成新詞的方法。英語中的前綴和后綴很多,在初中英語中出現的主要有:
名詞后綴:-er , -or , -tion , -ment , -ness ,-ist , -ian, - nce;
形容詞后綴有:-ful, -less , - ous , -able, -ed, -nt,;
副詞后綴有:-ly ,
數詞后綴有:-teen , -ty , -th,
前綴有:否定前綴;un- , im- , dis- ,
其他前綴有:re- bi- mis-
現綜合舉例如下:inventor, cleaner, invention, improvement, illness, scientist, musician, confidence ; thankful , careless , dangerous, enjoyable , interested , silent ,different ,happily ,seventeen, seventy, seventh, unlike , disappear,impossible, retell , bicycle , mistake,等等。
3) 轉化法 即不給單詞添加任何前后綴,由一種詞性變為另一種詞性的方法。由于詞類轉化的結果,英語中就形成了大量的外形相同而詞類不同的詞,即同形異類詞。在現代英語中詞類轉化應用的非常普遍,要提醒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閱讀中一定要多加留心注意。
如:lift(名詞,電梯)-lift(動詞,舉起,抬起)
quiet(形容詞,安靜的,平靜的)-quiet(動詞,使安靜,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