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交換旅行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原標題: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與利率互換的比較研究
收錄日期:2012年7月30日
一、傳統利率風險防御的敏感性缺口模型分析
(一)敏感性缺口模型(或重定價模型)分析方法。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作為利率風險管理的主要方法,不論在西方商業銀行還是在我國商業銀行中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基本調控策略是,通過監控、測量不同時期的敏感性資產與敏感性負債的差額――也就是資金敏感性缺口GAP,預測不同時期的利率變化,來判定凈利息收入NII是增加還是減少。ΔNII=GAP×ΔI是一般的計算方法,當敏感性缺口為正時,敏感性資產的數量大于敏感性負債的數額,當利率上升時會導致敏感性資產與負債的收益成比例上升,而資產的收益要多于負債的利息支付決定了銀行的凈收益增加;當敏感性缺口為負時,敏感性負債的絕對額要大于敏感性資產的絕對額,進而會因為負債的利息支付大于資產的收益,最終導致銀行的凈利息收入減少。一般來說,資金的敏感性缺口越大,銀行所面臨的風險也就越大,面對利率的有利增長時,凈利息收益會成倍增加,而面對利率的不利增長時,凈利息的收益就會有很大的風險暴露。
最保守的做法就是將敏感性缺口控制為零,這時凈利息的收益不會因為利率的變化而此起彼伏,當然這只是一種相對理想的情況。
(二)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的不足。表1中顯示出了近幾年銀行利率的調整非常頻繁,不同商業銀行在控制不同的敏感性缺口狀態下所獲得的凈收益的變動結果也是參差不齊,這就是由于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的不足所引發的。(表1)
1、忽視了資金回流。敏感性模型將敏感性資產與敏感性負債提取出來作為分析凈利息變動的影響因素,但一定時期內資金不是靜止于某個領域,而是以其便捷的流動性在銀行與債權、債務人中充分地流動。正是這種局限性的存在,讓敏感性模型在設計上還有欠缺,在實際操作中還不能夠完全依據該模型來防范利率風險。
2、我國現行利率體制給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帶來難度。由于我國現行的利率管理并非是真正意義上的固定或浮動,商業銀行也只是利率的被動接受者,如從1996年開始我國商業銀行貸款利率是逐年下調的,起初已發放的中長期貸款利率會隨著國家貸款利率的下調及時下調,而定期存款利率卻參照的是合同利率,于是已經存到中長期的存款利率則不會隨著國家存款利率的下調及時下調,從而導致事實上的高存款利率、低貸款利率局面。
3、忽視了資產的公允價值。在新會計準則上所接受的資產價值記錄方式――公允價值,主要是市場價值,市場價值正是以立竿見影的效果準確地體現了資產的價值量,但是敏感性缺口模型中,敏感性資產負債的價值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考察期的固定,不能夠真實地反映資產的價值變化情況。
(三)案例分析。商業銀行運用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的基本方法,主要是以利率浮動情況確定凈利息變動。下面以一個案例來說明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的不足。以下是建設銀行2010年年度報告部分資料。“截至2010年12月31日,本集團1年(含)以內累計利率敏感性缺口為負5,997.63億元,負缺口較上年末擴大3,493.39億元,主要原因是短期限存款增長較快,買入返售金融資產、存放同業款項大幅減少;1年以上利率敏感性缺口為 12,110.74億元,正缺口較上年末擴大4,717.45億元,主要原因是債券投資組合久期的延長。”(表2)
依據模型計算公式ΔNII=GAP×ΔI,建設銀行一年期GAP為負5,997.63億元,則在未來一年內,凈利息的變化程度主要依據利息的浮動水平。按照表1內的利率情況,自2010年到2011年基準利率增加0.75%,凈利息于是減少44.98億元。這是由于資產負債結構水平在利率變化后產生的無形損失。
二、利率互換工具在防御金融風險中的作用
當然,作為風險管理的表內管理技術,敏感性模型只是其重要的代表,還有久期缺口模型與到期日缺口模型,三個模型構造的特點上非常相似,只是考慮的因素不同而已。下面,我們從表外管理技術中提出利率互換這種衍生工具,以此來展開其在利率風險管理中的獨到之處。
(一)利率互換工具。利率互換 (IRS)是指交易雙方約定在未來的一定期限內,根據約定數量的同種貨幣的名義本金交換利息額的金融合約。目前我國應用的就是最簡單的固定利率與浮動利率之間的互換。它的基本原理是雙方訂立的、在一定時間后進行的支付協定,所支付的金額是依據一定的利率和一定量的本金來計算。在典型的利率互換安排中,一方依據浮動利率計算支付的金額,而另一方則依據固定利率確定支付的金額。由于互換是建立在雙方不同的利率預期之上,而真實的利率情況只會被一方所預測中,于是沒有對利率進行正確預期的主體會造成更加嚴重的損失,利率互換屬于零和博弈。
圖1是利率互換簡易模型圖,A公司與B公司簽訂利率互換協議,A公司以每年R1固定利率借入資金,同時每期支付給B公司f2(r)的浮動利息額;而B公司以浮動利率f1(r)借入資金,同時每期支付給A公司R2的固定利率。(圖1)
(二)利率互換的作用條件
1、要求一方有能力比另一方以更加優惠的條件取得某種利率。這就需要不同的信用水平的機構參與互換,正是由于授信條件的差異,各自被給予的資金利率水平會有所不同,促成雙方完成互換。
2、互換雙方對未來利率的走勢持不同的態度。利率互換是為了規避未來利率發生不利變動時的風險,但同時也放棄了利率發生對自己有利變動時所帶來的收益,因此對利率未來走勢的判斷是互換的基礎。
3、雙方要求的資產期限能夠較好地配合。由于不同主體要求的利率期限結構會有所差異,能夠使雙方交易在可共同接受的期限內是完成互換的外在條件。
(三)利率互換在風險管理中的顯著作用
1、在資產負債結構方面對于利率風險的緩釋作用。一般企業采用利率互換的目的主要是降低成本或者是提高收益,但是商業銀行利用利率互換來防范利率風險還與資產負債結構息息相關。商業銀行吸收的存款主要有固定利率存款、浮動利率存款,對于商業銀行,長期固定利率存款確定后就面臨著一定程度的期權風險。利用銀行與其他機構間的互換,將浮動利率的頭寸變成固定利率的頭寸,或者將固定利率的頭存轉換成浮動利率的頭寸,這樣就改變了資產或者負債的結構,再加上合理的利率預期,就可以實現風險的鎖定。
2、表外業務的彌補性作用。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傳統的存款、貸款市場大部分已被瓜分完畢,很難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在這種情況下,表外業務作為一種新的業務渠道,涉及客戶、同業等方方面面,而且提供手續費、咨詢費等收入來源,從而表外業務的開發與拓展將成為各家銀行在激烈競爭中生存發展的新武器。很多表外業務都具有高度的流動性和可轉讓性,例如商業銀行通過將有追索權的貸款出售,可以將流動性差的貸款證券化,從而獲得新的資金來源,加速銀行資金的周轉。借助于表外業務,商業銀行大大彌補了其資金缺口,增強了資產的流動性。
3、利用利率互換加強國際金融市場參與度。經濟全球化對于各國金融機構的發展都是機遇和挑戰并存,有效利用金融工具,策略性地參與到國際經濟的交流中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由于各國金融機構的資本調整方向與利率預期不一定相同,給國際間的資金調度產生了可能性。在人民幣匯率逐漸放松的新形勢下,人民幣的離岸貨幣市場即將在倫敦形成,也就意味著人民幣對外開放的程度明顯提高,各國貨幣需要與人民幣交易的模式也與日俱增,只有適應多樣化的交易策略才能在金融領域走的更遠。
(四)案例再現。仍舊以上述建設銀行的案例來討論。這里利用利率互換對該行的風險頭寸進行處理。當我們在銀行間利用利率互換時,便能夠將利率預期的風險在互換結構中展示出來。當國家開發銀行與建設銀行在2011年1月8日完成了一筆基于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3個月期的SHIBOR)標準利率互換,交換的名義本金是50億元,交換利率協議細節如表3所示。(表3、表4)
建設銀行一年期利率敏感性負債是負缺口,其主要原因是短期限存款增長較快,買入返售金融資產、存放同業款項大幅減少,但是風險管理部門依舊預期浮動利率會上調;而開發銀行存在大量的負缺口,要防范利率上升的風險,于是進行了該單交易。圖2可以觀測到一年內的3個月期SHIBOR走勢,事后我們觀察到4次3個月期SHIBOR的標準利率互換。(圖2)
按照交易的名義本金50億元,每1元獲得0.26045+0.305925+0.471825―0.041325=0.996875元現金流,則總共可盈利50×0.996875=49.84375億元。于是建設銀行大約防范了49.8億元的利率風險損失,很好地彌補了凈利息的44.98億元的縮水。這便是利率互換給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打上的“補丁”。
三、結論與思考
(一)敏感性缺口模型的優與劣。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原理易懂,思路清晰而且計算、操作都較為簡單,正是這些優勢讓它在我國現階段風險管理水平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利率缺口分析是一種靜態分析方法,在考慮資金回流、利率體制以及公允價值方面考慮欠缺,并且忽視了資金的時間價值。
(二)利率互換的優與劣。利率互換在對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緩釋作用、表外業務彌補作用以及加強國際金融市場參與度作用方面發揮著突出的優勢,它以全新的視角將金融風險管理的科學化、合作化理念很好地展示出來,考慮了資金的時間價值與公允價值因素,不僅可以降低融資成本,還能夠減小商業銀行融資風險。但是,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以及互換雙方絕對優勢地位不同,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最佳理論組合效果的產生,而且在國際互換業務中往往需要配合貨幣互換來抵御匯率風險。
(三)兩者兼容性的思考。以敏感性缺口模型為代表的表內風險管理技術依舊在國內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體系中占據主導地位,它也正是以其操作相對簡單、預測相對容易、發展相對成熟等條件備受青睞。利率互換工具是一種舶來品,從20世紀七十年代開展的第一項利率互換以來,利率互換漸漸以其結構上的優勢被廣泛關注。兩者在對利率預測問題的角度不謀而合,而且在優劣程度上可以相互補充,但在對利率預測結果的作用上以及所處資產負債表位置上卻差距甚大。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在商業銀行中的“大宗”地位有長期歷史性的優勢,但隨著商業銀行國際化的步伐加快,表外業務規模的迅猛發展,單一的表內風險管理已不能滿足現實要求,結合表外業務的優勢將風險管理的防火墻修葺完善是我國商業銀行亟待解決的問題。而且表內與表外風險管理的方法技術并非矛盾,反而能夠很好地兼容在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體系中,于是利率互換的運用對傳統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的“補丁”效用將十分明顯。
主要參考文獻:
[1]夏和平,周茂彬,王小明.存貸款業務中的隱含期權對我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的影響[J].金融研究,2007.9.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識碼:A
Teachers' Classroom Behavior and Low-anxiety Classroom Environment
LI Yani, DOU Qin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of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Yangling, Shaanxi 712100)
Abstract Increase of language learning anxiety will negatively affect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er's classroom behaviors will cause the anxiety of students. This paper briefly reviews the definition and theory of foreign language anxiety, analyze the related teachers' classroom behaviors from three aspects, and provide some pedagogical suggestions to create a low-anxiety classroom environment.
Key words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speaking anxiety; teachers' classroom anxiety; classroom environment
0 引言
外語焦慮(foreign language anxiety)是一種特定情緒焦慮,即對現實或假想的外語情境(包括聽、說、讀、寫、譯)的持續恐懼。外語口語焦慮(foreign language speaking anxiety)是一種特定情境焦慮,即對現實或假想的外語口語互動、外語表現及口語情境的持續恐懼或擔憂(巫文勝 2009)。外語課堂焦慮(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是由于必須用非母語的語言進行課堂活動而產生的焦慮(劉梅華,沈明波 2004)。Horwitz et al.(1986)認為外語課堂焦慮是一種產生于外語學習過程中,和課堂外語學習相聯系的有關自我知覺、信念、情感和行為的獨特的綜合體,包括交際恐懼(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考試焦慮(test anxiety)、擔心負性評價(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
外語焦慮是學習者個人感情因素中的關鍵變量之一,對學習者的外語學習會產生顯著影響。焦慮程度的增加會對學生在課堂的交際策略的使用產生負影響。高焦慮的學生會盡量避免嘗試用外語來表達自己的個人信息或難表達的信息,同時會表現出擔憂、出汗、害怕、發抖、健忘、害羞、怯場等生理和心理癥狀,極端焦慮者還會因此逃課或不交作業。研究者發現在外語學習中,學習者的焦慮主要集中在聽說兩個方面,尤其是在口語方面,學習者因為擔心來自同伴和老師的負評價而表現出焦慮的情緒,在課堂進行口語交流時可能發生石化現象,在考試時忘記知道的內容。
1 與降低焦慮相關的教師課堂行為
(1)糾錯方式。在外語課堂中,大多數學生會擔憂在同伴及教師面前犯錯,也不愿冒險將自己的錯誤暴露于眾(Young 1990)。他們認為在同伴和教師面前被糾正是失敗的表現,會有一種挫敗感。教師直接在課堂打斷學生講話糾正錯誤會對學生使用外語起到阻撓作用,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與此同時不能忽視的是,大多數學生渴望他們的錯誤能得到訂正,如果老師從不在課堂上或者課下修正他們的錯誤,他們也會感到不安。如果能得到適當的指導和幫助,他們會在課堂學到更多。
(2)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安排。在外語課堂中,很多學生對老師的提問感到緊張,特別是在沒有給予充分的思考時間的情況下被要求站起來單獨回答問題。大多數學生表示:如果有時間提前準備或有足夠時間進行思考并加以練習,那么他們在課堂應用外語時會更自信;如果在回答問題時,教師要求學生自愿回答問題,他們會感到更放松;如果有同伴一起來回答問題或參與活動,他們的焦慮程度就會大大降低。很多學生也反映,如果課堂話題有趣的話,他們更愿意投入到課堂活動中去,他們也更喜歡以小組形式展開的課堂討論、辯論等活動。
(3)教師的特征。教師的個性特征也會對課堂的氣氛和學生的焦慮程度產生影響。教師的說話方式和語言措辭關乎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是否順暢。很多學生都表達了同樣地感受:教師的幽默友好耐心的個性特征對降低自身學習外語的焦慮程度很有幫助。Young(1990)的調查發現,在和幽默友好耐心的教師溝通交流過程中,學習者的口語焦慮程度會降低。
2 營造低焦慮外語課堂環境的教學啟示
(1)選擇恰當的時機和方法糾錯。教師應該讓每個學習者明白每個人都會犯錯誤,不要太斤斤計較自己使用語言中所犯的錯誤。教師應避免直截了當的糾錯方式,可以通過再次闡述問題并提示正確的句子或詞語,讓學生進行自我修正;也可以進一步設計相關話題組織課堂活動,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給學生創造互相訂正錯誤的機會;課下反饋也可以成為有效地糾錯方式。恰當的時機和方法會給學習者創造輕松地學習氛圍和環境,讓學習者自然地把關注點放在交流信息上,學習者地緊張焦慮也能夠保持在較低的程度。
(2)精心設計、合理開展適合學習者的課堂活動。教師應盡量根據學生的實際語言水平,有目的的選擇語言教材,設計學生感興趣和適合學生學習程度的話題和內容,確保大部分學生都能理解教學活動的要求、任務和目的(劉梅華,沈明波 2004)。對于難度較大或費事的任務,應該課前布置任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收集資料和準備。在教學活動中,多組織以小組為單位的活動,讓大多數同學參與其中,并且鼓勵學生自愿主動地回答問題或做個人陳述、角色扮演或者小話劇表演等。教師在提問時,要注意策略,多提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一些思考時間,耐心傾聽學生的闡述,并且給予積極鼓勵的評價。在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時,教師應走下講臺,跟學生溝通探討,必要時引導學生深入話題和完善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對于整個課程的考評方式和考試,教師應向學生做充分的說明,引導學生按照教學安排和教學日歷的要求完成任務和復習考試,幫助學生降低對考評和考試的焦慮情緒。
(3)調整教學風格,使用恰當的語言與學習者溝通。在外語課堂上,教師應時刻關注學生的情緒的動態變化,耐心聆聽學生的發言,用幽默的語言友好的態度和學生溝通。對于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教師應多鼓勵少負面評價,幫助學習者建立對外語學習的自信。在學生沒有很好的完成任務時,教師應包容學生的表現,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更好地完成任務,堅決避免指責、嘲笑、諷刺學生等極端行為。幽默友好耐心的教師會給整個班級的課堂創造放松舒適的氛圍,也會大大鼓勵學生去和同伴和教師使用外語交流。
3 結論
外語學習者的焦慮程度與課堂活動的安排和教師課堂行為息息相關。不恰當的糾錯方式、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開展以及教師語言風格等都會導致學習者對外語學習產生焦慮情緒。教師作為課堂活動和學習的組織者管理者,應該關注學習者在外語學習過程中的焦慮情緒表現,采用適當的降低焦慮的策略幫助學生克服不良的焦慮情緒,幫助外語學習者樹立與同伴和教師交流的自信和培養外語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的效果和效率。
參考文獻
[1] Young, D. J. An Investigation of Students’ Perspective on Anxiety and Speaking[J].Foreign Language Annals, 23:6, 1990:539-553.
急性冠脈事件后焦慮抑郁發生率高,嚴重影響患者預后及生活質量,對急性冠脈綜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后焦慮抑郁癥狀的早期識別意義重大。本文調查ACS患者焦慮、抑郁現患率。
1 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2006年10月~2007年2月,在上海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等3家教學醫院心內科及CCU病房連續住院的ACS患者共計602例,因在入院1周內病情危重死亡者8例,因入院后同時合并急性腦梗塞無法配合量表填寫者3例,在告知研究目的后拒絕入組者42例,最后連續錄入ACS患者549例(男353例,女196例,平均年齡 67±11歲),脫落率8.8%。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47 例,占45%;不穩定型心絞痛302例,占55%;有糖尿病史者237例,占43.1%;有高血壓病史者442例,占80.5%;有血脂代謝紊亂史者260例,占47.4%;有吸煙史者333例,占60.7%。入選標準:明確診斷ACS患者,包括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穩定性心絞痛(UAP)[1]。排除標準:伴有嚴重并發癥如心源性休克等在入院一周內血流動力學不穩定者;存在急性腦血管疾病及意識障礙者;存在認知功能障礙者;受教育程度低不能配合完成問卷調查者;原有抑郁癥、焦慮癥等精神障礙既往史者。
1.2工具與方法 在入院1周內,對每位入組者均經過知情同意后進行一般人口學調查和情緒調查。本調查經同濟大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使用綜合醫院情緒測量表(hospital anxiety depression scales, HADS)[ 2] 。HADS 包括抑郁情緒測量表(HADa)和焦慮情緒測量表(HADd)兩個分量表,有很好的信效度。評分越高表明情緒障礙程度越重。HADa≥6為焦慮障礙,HADd≥7為抑郁障礙,HADa +HADd=HADt≥15為焦慮抑郁障礙。
1.3統計方法 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分類變量用頻數分布表示。
2 結 果
549例ACS患者中因量表問題回答不全剔除8例,其余541例中具有焦慮者104例,占19.2 %;抑郁者57例,占10.5 %;焦慮抑郁障礙者199例,占36.8 %。焦慮障礙時點現患率56.0%,抑郁障礙時點現患率47.3%,焦慮并抑郁時點現患率36.8%,見表1。
3 討論
本調查結果顯示,上海5家醫院的ACS住院患者中,抑郁時點現患率為47.3 %,焦慮時點現患率為56.0%,且焦慮抑郁共病者發生率為36.8%,與國外文獻報道基本一致[3]。因為本研究對ACS患者情緒的測評均在住院1周之內完成,ACS作為常見的急性冠脈事件之一,疾病本身對于患者就是應激源,會導致生理及心理雙方面應激反應。生物性反應具體包括體內發生血兒茶酚胺水平升高、交感神經激活、炎性反應增強、血小板活化等病理生理學變化等。心理反應則包括焦慮、抑郁甚至恐懼等。前述生物性反應可能是患者焦慮、抑郁發生增加的病理生理學基礎[4,5]。生理和心理兩種反應很可能相互影響,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有待深入研究。面對ACS后如此高發率的焦慮抑郁,心內科醫師應該提高早期識別率并及時有效干預,將有利于改善患者預后,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
參考文獻
1 Erhardt L, Herlitz J, Bossaert L,et al. Task force on the management of chest pain (Task Force Report ) . Eur Heart J,2002,23:1153-1176.
2 季建林.主編.醫學心理學. 第4版.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234.
3 John SR, Michael P. Depress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Call For Recognition. Circulation, 2005,111:250-253.
老年性焦慮是老年人常見的心理疾病。人到老年,生理和心理狀況發生變化,性格逐漸向以自我為中心、頑固、狹隘、多愁以及孤獨等方向發展,稍有情緒刺激,就易發生心理失衡而出現焦慮等情緒,還會使自主神經功能紊亂、人體免疫力下降,疾病也就隨之而至。老年性焦慮往往與軀體疾病并存,而且焦慮情緒可加重原有的軀體疾病,甚至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使疾病越來越重。因此,加強老年焦慮患者的心理護理、提高生活質量,在護理工作中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就將老年性焦慮患者的心理護理介紹如下:
1老年期主要的心理社會問題
1.1健康狀況
老年因機體老化,各種疾病明顯增多,據調查:60歲以上老年人中有70%以上患有各種慢性疾病,而且因患慢性疾病而影響活動能力的比例隨年齡增加而增多。許多老年人有記憶力減退、焦慮、煩躁、抑郁、消極情緒等。軀體健康直接影響老年人的心理功能和心理狀態。
1.2退休后的生活方式
職業與一個人的社會地位、人際交往中受尊重的程度密切相關。老年人退休后脫離了工作崗位,他們喜歡回首往事,留戀失去的事業,慨嘆交往中受的冷落,痛惜親友的離別,開始會感到寂寞,無所事事,整天憂心忡忡,出現“退休綜合征”。如果老年喪偶,子女又不孝順,加上疾病纏身,就更容易滋生悲觀情緒,須經過一段時間,多數老年人才會適應新的生活方式,并尋找到新的人生價值。
1.3家庭問題
退休后家庭成為老年人活動的主要場所。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以及是否受到尊重,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影響較大。目前我國的家庭結構中,幾代人同住的家庭較普遍,大多數老人能得到尊重,并對自己的生活狀況滿意,在組合家庭中,老年人與配偶、子女之間的相互適應及心理協調,直接影響老年人的情緒及身心健康。“喪偶、喪子、空巢”等生活事件,也會對老年人的精神狀態帶來嚴重影響。
1.4經濟問題
據調查資料表明:經濟問題是影響老年人情緒的重要因素之一。城市老年人大部分有獨立經濟收入:男性95%以上有退休金,女性老人也有40%有退休金,農村老年人多無固定收入,生活水平較低。由經濟問題所帶來的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是影響老年人精神狀態的重要因素。
2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
2.1孤獨心理
老年人離開工作崗位后,生活變得單調,無所事事,加之患病、住院后環境生疏,人際交往缺乏,家人不能時時陪伴,常會產生孤獨寂寞的心理。
2.2焦慮心理
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大多病程長,易反復,他們對治療和身體康復產生種種疑慮,表現為憂心忡忡,煩躁不安、焦慮,往往會迫不及待地反復詢問病情和治療方案,擔心醫護人員對他們隱瞞病情。
2.3恐懼心理
老年患者,尤其對自己的病情一知半解者,往往自我關注心態嚴重,在檢查和治療中不合作,擔心醫生的診斷結果、給予的護理是否合理等。
3老年患者的心理護理
3.1提高心理素質
重視心理護理是預防身心疾病的首要措施。提高老年人的心理素質,切實做好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通過健康教育使老年人了解有關防病及保健知識,同時加強道德修養,增強自我保健意識。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待人謙和熱情、處事心平氣和、不易動怒的人,不致產生心理壓力。
3.2培養業余愛好
使不良情緒得以盡快好轉,當進入角色時,先前的不愉快和煩憂便煙消云散,心理很快恢復到平衡狀態。
3.3改善人際關系
保持心情愉快,防止情緒激動引起心理失衡。保持家庭和睦、尊老愛幼、互助互幫、克服嫉妒心理。
3.4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
合理膳食,不吸煙、不酗酒,勞逸結合,參加一些有益的活動。在心理護理中,要注重情志護理和語言護理。因為情志的變化不僅可直接影響心理改變,而且可損傷臟腑。及時調整病人情志,有利于身心疾病痊愈。無論進行軀體護理或心理護理都離不開語言這一表達工具,在心理護理中語言就顯得更為重要,但要注意語言的準確性、清晰性和規范性,同時要有針對性、教育性和幽默性,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總之,心理護理適用于任何疾病,貫穿疾病全過程,因護理工作的對象是病人,是身心相互作用的整體,易受社會環境等因素影響,科學的心理護理,使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生理狀況下接受治療,才能使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郭慧婷,武偉琦.社區老年人生活方式調查與護理干預[J].中國醫藥導報,2007,4(24):68-69.
[2]戴淑惠.心身疾病與心理護理[J].現代護理,2003,9(8):53.
【中圖分類號】R3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4)04-0058-02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人口老齡化,人群的疾病構成也隨之發生變化,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已占主要地位。各種慢性疾病造成軀體痛苦的同時,對情緒和心理也會造成很大影響,有研究顯示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發生率高達42.62%[1]。為了解老年人患病情況與心理狀態的關系,我院對比了慢性病患者與健康人群焦慮和抑郁的差異,臨床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于2012年8月~2013年6月,對我院內科住院或門診的老年慢性病患者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350份,有效問卷328份。納入標準:(1)至少患有1 種慢性非傳染性疾病;(2)意識、認知清楚,自愿配合;(3)病程≥1年。排除標準:惡性腫瘤、病情嚴重無法控制及不愿配合者。同期選取健康中老年對照人群120人,來源包括醫務工作者家屬、社會招募者等。兩組觀察人群的基本資料組間比較無差異,見表1。
1.2 焦慮抑郁情況調查:使用HAMD和HAMA進行評分[2],由兩名經過精神科培訓的醫生與研究對象進行面對面調查并獨立評分。HAMA>10分為可能有焦慮;HAMD>8分為可能有抑郁[3]。
3 討論
焦慮和抑郁是中老年慢性病人最常見的心理疾病,嚴重影響其日常生活質量,也顯著影響軀體疾病預后[4]。本研究顯示,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焦慮發生率為54%、64%,與健康中老年人群相比,發病率和嚴重程度均明顯增高,這與何安娜等的研究結果相似[3]。隨著病程、疾病數目的增加,患病率呈進行性增加趨勢,在患有2種以上慢性病者情況更明顯。從本結果還可以看出,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抑郁焦慮情緒發生率都比較高,說明獨立的生活能力有助于患者建立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對于病程較短、病種較單一的患者,情況也不容樂觀,Beekman等[5]報道存在抑郁或焦慮情緒但未達到診斷標準的人群中,約1/3在3年內發展為重度抑郁或焦慮。另一方面,我們發現健康人群也有部分出現抑郁焦慮,這是因為造成焦慮抑郁的因素還有很多,如經濟、婚姻情況、社會支持等[6]。
心理疾病預防是關鍵,很多學者一直致力于相關研究并制訂了一系列干預方法如階梯治療方案等[7],但在實際工作中更重要的是預防和識別中老年患者焦慮和抑郁情緒,具體可行的措施包括:①傳播相關醫學知識,使患者明白疾病可防可控,指導患者采用積極的應對方式,減少屈服妥協情緒;②讓患者與疾病控制較好的病友進行交流,發揮榜樣示范作用;③尋求患者家庭與社會的支持,研究表明提高社會支持可以減少妥協方式的使用;④培養有益的興趣和愛好,充實的生活可促進自身的情緒調節,以喚起患者與疾病作斗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好地應對疾病。
參考文獻
[1]張俊紅,劉宇,肖順貞,等. 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情緒與應對方式的研究[J]. 現代護理,2006,12(17):1571-1573.
[2]張明圓. 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 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 38.
[3]何安娜,高金良. 度洛西汀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抑郁焦慮癥狀的療效[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4):2942-2944.
[4]Schoevers RA, Deeg DJ, van Tilburg W, et al. Depression and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co-occurrence and longitudinal patterns in elderly patients [J] .Am J Geriatr Psychiatry, 2005, 13(1): 31-39.
根據新準則第3條規定,在不涉及交換補價的情況下,換入資產的成本與交換損益的確定如下:
換入資產的成本=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交換損益=換入資產的成本-(換出資產賬面價值+應支付的相關稅費)=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換出資產賬面價值
根據新準則第7條規定,在發生補價且仍屬于非貨幣換的情況下,換入資產的成本與交換損益的確定如下:
支付補價時:
換入資產的成本=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支付的補價+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交換損益=換入資產的成本-(換出資產賬面價值+支付的補價+應支付的相關稅費)=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換出資產賬面價值
收到補價時:
換入資產的成本=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收到的補價+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交換損益=換人資產的成本+收到的補價-(換出資產賬面價值+應支付的相關稅費)=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換出資產賬面價值
根據上述計算步驟,可推導出在以公允價值計量的情況下確定換入資產的成本與交換損益的兩個公式。
換入資產的成本=企業為取得換入資產而付出的公允代價 (公式1)
交換損益=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換出資產賬面價值 (公式2)
公式1中“公允代價”可理解為企業所付出代價的公允價值,企業為取得換入資產而付出的公允代價等于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加上支付(或減去收到)的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之總額。
二、賬面價值計量的會計處理
根據新準則第8條規定,企業在以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為計量基礎的情況下,不論是否涉及補價,均不確認交換損益,換入資產成本的確定如下:
不涉及補價時:
換入資產的成本=換出資產賬面價值+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支付補價時:
換入資產的成本=換出資產賬面價值+支付的補價+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收到補價時:
換入資產的成本=換出資產賬面價值-收到的補價+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根據上述計算步驟,可推導出在以賬面價值計量情況下確定換人資產成本的公式:
換入資產的成本=企業為取得換入資產而付出的賬面代價 (公式3)
公式3中“賬面代價”可理解為企業所付出代價的賬面價值,企業為取得換入資產而付出的賬面價值等于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支付(或減去收到)的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之總額。
三、規律總結及例解
筆者認為,本文歸納總結所得的三個公式不但具有普遍適用性,而且簡化了計算過程,較易于理解,同時體現了會計核算的客觀性和明晰性原則。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業務中,若判定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則可運用公式1確定換入資產的成本,運用公式2確定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損益;若判定采用賬面價值計量,則可運用公式3確定換入資產的成本。
[例1]A公司以一臺辦公用設備換入B公司的一輛小轎車,該設備的賬面原值為100萬元,公允價值為70萬元,至交換日的累計折舊為40萬元;B公司小轎車的賬面原值為70萬元,公允價值為60萬元,已提折舊6萬元。在這項交易中,A公司支付相關稅費7.85萬元,B公司支付相關稅費3.3萬元,B公司支付給A公司10萬元補價。該項交換具有商業實質,且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
A公司賬務處理如下:
根據公式1,可確定換入資產小轎車入賬價值=A公司為取得小轎車而付出的公允代價=70-10+7.85=67.85(萬元)
根據公式2,可確定交換損益=換出設備公允價值-換出設備賬面價值=70-60=10(萬元)
借:固定資產――小轎車 678500
銀行存款 21500
累計折舊 400000
貸:固定資產――設備 1000000
營業外收入――非貨幣換收益 100000
B公司賬務處理如下:
根據公式1,可確定換入資產設備入賬價值=B公司為取得設備而付出的公允代價=60+10+3.3=73.3(萬元)
根據公式2,可確定交換損益=換出小轎車公允價值-換出小轎車賬面價值=60-64=-4(萬元)
借:固定資產――設備 733000
累計折舊 60000
營業外支出――非貨幣換損失 40000
貸:固定資產――小轎車 700000
銀行存款 133000
[例2]承例1,如果該項交換不具有商業實質,或者交換資產的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則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只能按換出設備的賬面價值作為入賬基礎。
A公司賬務處理如下:
根據公式3,可確定換入資產小轎車入賬價值=A公司為取得小轎車而付出的賬面代價=60-10+7.85=57.85(萬元)
借:固定資產――小轎車 578500
銀行存款 21500
累計折舊 400000
貸:固定資產――設備 1000000
B公司賬務處理如下:
根據公式3,可確定換入資產設備入賬價值=B公司為取得設備而付出的賬面代價=64+10+3.3=77.3(萬元)
借:固定資產――設備 773000
臨床資料與方法:
1. 臨床資料:我院自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接受血液透析患者58人,其中男性28人,年齡在23歲―83歲之間,女性30人,年齡在21歲―76歲之間。接受血液透析時間為3個月-6年,透析周期為2-3次/周,每周3次的每次透析時間為4小時,每周2次的每次透析時間為4.5小時。
2. 方法:采取以宣傳欄、座談會、發放小冊子、電視錄像播放、院外電話咨詢等方式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
我們主要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宣教:
1.心理疏導:由于透析時間長,透析費用昂貴,病痛的折磨致使患者受到精神和經濟上的雙重壓力,所以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異常,表現為焦慮、憂愁、沉默寡言、情緒低落或性情暴躁、易怒,因此護理人員要善于分析每個透析患者的心理特點,根據具體情況幫助患者樹立積極的人生觀,理解人生的價值,和患者家屬一起配合,以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使患者有良好的心態接受治療。只要病情允許鼓勵患者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做力所能及的工作,甚至重返工作崗位,以體現自我價值觀,消除自卑感,增強自信心,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2. 血管通路維護和監測的指導:[1]動靜脈內瘺維護和監測的指導;動靜脈內瘺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線。首先應加強對做瘺側肢體的保護,穿寬松內衣,睡眠時要健側臥位或仰臥位,避免長時間受壓和受涼,盡量避免在做瘺側肢體進行各種診療護理操作,如輸液、打針、測量血壓等。平時多做些握拳、抬高肢體的運動。避免用手搔抓瘺口周圍的皮膚。盡量避免做瘺側肢體受傷,以防引起大出血。做瘺側肢體不要提重物、不戴手表、首飾。內瘺成熟至少需要4周,最好等待8―12周后再開始使用。這樣既可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又可以延長內瘺的使用期限。血透患者以門診透析為主,患者自己或家屬應學會觸診動靜脈內瘺,隨時觀察動靜脈內瘺的搏動情況,當內瘺搏動不明顯時,可以用聽診器聽,我們教會患者或家屬聽診內瘺血管雜音,無聽診器時可把瘺口置于對側耳前進行聽診,這樣可以在第一時間發現動靜脈內瘺血栓形成。動靜脈內瘺搏動和雜音消失,患者應在第一時間做瘺側肢體保溫,低溫者給予復溫,并輕輕按摩吻合口部位,同時以最快的速度到醫院就診,啟動應急預案。透析結束時用止血球壓迫止血,力度以不滲血及捫及搏動震顫或聽到血管雜音為宜。透析次日給予熱毛巾濕敷,熱敷可擴張血管、增加局部血流量,提高血管壁彈性及改善穿刺部位的修復力。喜遼妥軟膏局部外涂,2-3次/日,主要用以軟化瘢痕和血管、促進滲血吸收。動靜脈內瘺僅供透析使用,禁止在此推注高滲液體、測血壓、提重物,保持局部清潔干燥,嚴防感染,平時加強手臂鍛煉使血管擴張充盈。[2]中心靜脈置管的維護和指導;告知患者中心靜脈置管的注意事項及導管脫出時的防護措施。囑患者穿寬松衣褲,注意清潔衛生,穿脫衣服時應按照先穿置管側,后脫置管側的原則,以免導管打折或脫出。指導患者保持置管處無菌,不宜洗淋浴、不宜游泳,可以用保鮮膜覆蓋后溫水擦洗,保持敷料干燥,水不可流入插管部位,一旦潮濕應立即重新更換。不宜劇烈活動,以防導管扭曲受壓,防止導管不慎拔出,造成大出血和感染甚至危及生命,一旦脫出立即壓迫止血并就診。插管處每日換藥一次,如局部有膿性分泌物或局部紅腫、置管部位出血等應及時處理。并注意觀察導管處有無回血,以便了解導管封管是否起到作用。
3. 飲食指導:原則上囑患者進高熱量、優質的高蛋白、高鈣低磷、低鹽低鉀、低脂的飲食。注意控制水分的攝入和補充適量的水溶性維生素。每周三次的透析患者原則上不限制蛋白質的攝入,蛋白質的攝入量為1.2―1.5g/kg/d,每周兩次的透析患者蛋白質的攝入量為1.0―1.2g/kg/d,盡量選擇富含氨基酸的優質蛋白,如雞蛋、牛奶、瘦肉、魚等。食鹽的攝入量一般為3―5g/d,無尿的患者1―2g/d。避免高鈉食物的攝入,如咸菜、咸蛋、醬及各種腌制食品,限制含磷高的食物,如番茄、咖啡、橙柑、香蕉等,限制含鉀高的食物,如蘑菇、海菜、豆類、蓮子、卷心菜、榨菜以及香蕉、橘子等。目的是既提高足夠的營養,又防止出現并發癥。對進食少的患者除加強充分透析外應改進烹調方法,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以增進食欲,保證營養的供給。禁止暴飲暴食,避免由于飲食不限制而造成透析并發癥。如體重不斷增加會導致血壓升高,心跳逐漸增加會導致心臟負擔加重,嚴重的導致心力衰竭,合并高血鉀則有生命危險。
4. 控制理想的干體重:干體重是指水平衡情況下的體重,既無水潴留和無脫水時的體重。理想的干體重是經過透析自覺舒適、無浮腫、肺水腫、心力衰竭、血壓達到理想水平,無心包、胸腔積液和腹水。每周2次的透析患者,無尿者每日飲水不超過200ml,有尿者每日飲水不超過200ml+尿量,每周3次的無尿患者每日飲水量不超過500ml,有尿者飲水量不超過500ml+每日尿量。總之,體重控制在透析間期體重增長不超過5%或每日增長不超過1kg。
5. 用藥指導:指導患者合理、按時、科學地應用各種藥物,告知藥物的服用劑量、方法及注意事項,各種降壓藥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正規長期服用,將血壓控制在透前
6. 衛生知識宣教:血液透析患者常見皮膚瘙癢難忍,這是由于內毒素如肌酐、尿素高等對皮膚的刺激,指導病人做好個人衛生,保持皮膚情清潔,大便通暢。同時,嚴重瘙癢時應增加透析次數或行血液透析濾過等。
總之,通過我們透析室醫護人員以多種形式對患者進行宣教,這兩年半以來,內瘺堵塞的患者2例,通過及時發現溶栓成功1例,另一例又從另一側肢體重新做瘺,臨時頸靜脈插管維持透析。深靜脈插管感染和內瘺感染者無,大大降低了透析的合并癥和遠期的并發癥,通過健康教育后,患者對自身疾病的發展過程及治療措施和護理有了充分了解,對治療疾病有一定的信心,積極配合醫生,從而堅持治療,基本都能達到充分透析。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患者從對疾病的認知,生活狀態,自我管理,治療的依從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進,對于透析患者來說,積極的生活態度,認真的自我管理,良好的依從性是你活得更好、活得更長的前提,命運還是掌握你們自己手中!
急性左心衰是心內科常見急重癥,發病急,病程進展快,病情危重,患者痛苦。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精神和心理負擔,患者容易出現焦慮和抑郁情緒。因此,在緊急搶救患者同時,進行患者心理安慰和必要的抗焦慮抑郁治療,對救治左心衰有積極的意義。本研究通過對我院2009年住院的急性左心衰患者64例進行分析,了解焦慮抑郁情況。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2009年住院的急性左心衰患者64例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年齡在47~76歲至間,平均(65.2±3.8)歲。其中,男31例,女33例。其中,合并心臟肥厚或擴大28例,合并高血壓心臟病25例,合并II型糖尿病13例,合并冠心病21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左心衰臨床診斷標準,且排除精神異常、失語、認知功能障礙者。
1.2 調查工具 對急性左心衰患者在入院治療前和治療后分別進行焦慮和抑郁情緒的調查,焦慮量表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1]評定和抑郁量表采用漢密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評定。
漢密頓焦慮量表于1986年用于中國,并進行分析評定修訂為中國常模。總分超過29分,可能為嚴重焦慮。超過21分,肯定有明顯焦慮,超過14分,肯定有焦慮,超過7分可能有焦慮,如果小于6分,患者就沒有焦慮癥狀。
漢密頓抑郁量表由Hamilton編制,是臨床上評定抑郁狀態時應用得最為普遍的量表。本HAMD大部分項目采用五級評分法(無,輕度,中度,重度,極重度),少數項目采用三級評分法(無,輕~中度,重度)。總分超過35分,可能為嚴重抑郁;超過20分,可能是輕或中等程度的抑郁;如小于8分,患者沒有抑郁癥狀。
對漢密頓焦慮量表得分超過14分的患者進行抗焦慮治療,對于漢密頓抑郁量表得分超過20分的患者進行抗抑郁治療。治療結束后再次對這些患者進行焦慮和抑郁的調查。
1.3 治療方法 對患者進行常規抗急性左心衰治療,在此基礎上進行抗焦慮和抗抑郁治療。
抗焦慮治療:給予患者口服阿普唑侖片0.4 mg,或肌內注射地西泮2.5 mg,3次/d。抗抑郁治療:給予抑郁患者氟西汀20~40 mg,2次/d。總療程為2周。
1.4 療效評定標準 治療后再次進行焦慮和抑郁情緒的調查,若HAMA或HAMD評分減分率≥70%為顯效,≥30%為稍有效,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3.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描述,采用t檢驗進行比較;分類資料采用率進行描述,用χ2檢驗進行比較。檢驗水準為0.05。
2 結果
治療前后患者焦慮抑郁情況調查結果。可見,治療前64例患者中焦慮發生率為43.8%,焦慮平均評分為(24.4±5.3)分,治療后焦慮發生率為17.2%,焦慮平均評分為(13.7±4.2)分,抗焦慮治療對降低焦慮發生率,減輕焦慮癥狀。治療前64例患者中抑郁發生率為48.4%,抑郁平均評分為(31.9±4.7)分,治療后抑郁發生率為20.3%,抑郁平均評分為(19.7±5.1)分,抗抑郁治療對降低焦慮發生率,減輕抑郁癥狀。
HAMA評分發現,治療前焦慮患者28例,對患者采用抗焦慮治療后,總有效17例,總有效率為60.7%,其中顯效8例,有效9例,無效11例。HAMD評分發現,治療前抑郁患者31例,對患者采用抗抑郁治療后,總有效18例,總有效率為58.1%,其中顯效10例,有效8例,無效13例。
3 討論
急性左心衰患者多由慢性心血管疾病引起[2]。本研究中,急性左心衰患者均合并有其他慢性心血管疾病。這些慢性心血管疾病導致并加重了急性左心衰,引起交感神經緊張,導致兒茶酚胺類物質分泌增加,誘發多種軀體及心理癥狀,當心理情緒達到自我調整的上限,則不能承受最終導致焦慮和抑郁障礙。有研究指出焦慮障礙與顳葉、額葉功能下降有關。心理失調表現的焦慮、抑郁情緒等反過來影響患者的軀體癥狀和治療效果,因此,正確和積極處理急性左心衰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至關重要。
本研究對患者進行焦慮和抑郁情緒調查,并對焦慮和抑郁情緒患者分別進行抗焦慮和抗抑郁治療,結果發現治療后患者的焦慮、抑郁發生率顯著降低,平均評分減少。
[中圖分類號] F59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1-0037(2015)05-59-4
Environmental Ethic Construction of the Suburb Rural Tourism
――Based on the Case Study of Rural Tourism in Hudian Town of Xinyang City
Zhou Jin
(Scientific Research Department,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Xinyang Henan 464000)
Abstract: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the current status of rural tourism in Hudian town of Xinyang city in Henan province was analyzed. Through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ethic, it proposed some targeted measures for constructing environmental ethic, and it provided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research of the suburb rural tourism.
key words:environmental ethic, rural tourism, Xinyang
1 環境倫理觀內涵及運用
環境倫理喚醒人們的生態良知,使人們在切身行動中明白在自然中應當做什么,不應當做什么。可持續發展環境倫理觀實質上是為人確立一種新的存在方式。它既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性,也承認人類的道德人的責任和對自然的保護作用,以及人類在社會中環境行為的道德規范[1]。所以要實現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就要使旅游活動中參與的所有人具有環境倫理意識的基本素質,然后在行為中通過可持續發展環境倫理觀,承擔各自的責任。
通過對“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收錄的2006年至2014年“環境倫理”相關學術論文的統計分析,結果發現:近幾年研究“環境倫理”基本理論的論文數量比重較大,說明目前國內學者們對環境倫理的研究仍然處于理論研究階段;有關“環境倫理”應用類學術論文并不是很多,各個研究領域的涉入并不是很深入,相應的實踐研究成果也不是很豐富。這說明環境倫理的實踐應用將是我們以后研究的重點。
2 信陽胡店鄉村旅游問題分析
胡店位于信陽市郊,其鄉村旅游雛形很早就已呈現。2008年“石榴文化節”的舉辦標志著該區鄉村旅游正式對外開放。隨著政府的投入,旅游市場規模初步擴大,發展的積極態勢呈現[2]。但在對該區調查研究中發現的一些問題,勢必影響當地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2.1 旅游參與者環保意識不強,旅游資源破壞嚴重
近年來,當地政府對胡店“中華石榴城”周邊的經營實體給予各種優惠政策,促使其發展規模迅速膨脹,接踵而來的就是旅游垃圾、經營垃圾、生活垃圾等的處理問題。特別是在“石榴美食一條街”的特色飯莊區,經營垃圾、生活垃圾沒有很好處理,產生的廢物、糞便一般是直接往屋后的坑里倒,不加任何處理。
游客的素質也參差不齊,對景區環境保護意識不強,隨地扔垃圾等不文明現象時有發生,不利于景區優美自然風光的保持[3]。
胡店居民是當地鄉村旅游的主要參與者,和游客參與程度基本一樣。胡店居民素質和游客相比更是不高。他們小農意識濃厚,只顧眼前的蠅頭小利,對自身行為約束力弱,主人翁意識不強,又受長期衛生基礎設施欠缺的影響,以致不注意周邊生存環境的保護,對水源保護不夠,對林木的任意采伐不覺得有問題,認為當地林木夠多,不用珍惜,考慮不夠長遠。同時,對當地經營者的不合理經營方式沒有發揮主人翁精神予以制止,覺得和自身關系不大。
2.2 旅游參與部門不能與時俱進,影響旅游發展
2.2.1 組織部門投資不夠,配套設施不齊全
“石榴文化節”的舉辦為胡店鄉村旅游打開了局面[4]。管理部門和開發部門根據胡店鄉自身優勢,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投資。但長遠來看,這種投資對該區旅游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仍是不足,周邊鄉村的道路、停車場地、垃圾處理、公共廁所、住宿餐飲、通信設施醫療衛生等配套設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隱患。
到胡店游玩的游客多為周邊城區的居民,出游形式多樣,出行路線不固定,交通工具多樣化,常以自駕游、自助游形式出現,隨時隨地停靠觀賞美景。例如,不算寬闊的鄉村公路,在旅游旺季停車位不足、交通擁堵、意外事故處理無保障等等現象頻發,給旅游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
2.2.2 旅游產品開發不夠,資源浪費嚴重
胡店主要旅游產品是當地初具規模的特色石榴園,為游客提供觀賞、采摘等場所。石榴園存在明顯的淡旺季特征,導致該地鄉村旅游季節性較強。賞花于春季,納涼于夏季,采摘于秋季。旺季時人滿為患,淡季時無生意上門,資產的閑置浪費嚴重。究其原因,當地旅游產品過于單一,旅游資源沒有深度挖掘,人文環境資源沒有展現。旅游活動主要停留在采摘、體驗、觀光等物質欲望淺層面上,缺乏精神需求[5]。當前,在中華石榴城也有石榴詩詞等石碑標志,但只是形式文化,不能深入人心。很多游客在采摘、賞花之余也只有玩玩牌、聊聊天而已,娛樂休閑類項目不豐富,不能很好地滿足不同層次游客的需求,尤其是少年兒童求知、求真、求趣的需求。
2.2.3 經營管理理念滯后,不能滿足市場需要
不少鄉村旅游經營者對鄉村旅游的理論內涵、本質屬性等沒有深入的探究,在開發經營中首要考慮的是經濟效益,對生態旅游環境的營建和對傳統文化的保護意識不足,甚至在開發初期就造成環境的破壞。經營胡店石榴莊園的是當地石榴種植戶,在資源的投資開發上,理念不能與時俱進,重建設輕環境營造的現象嚴重。經營模式也是以一方經營模式為主,相對單調,不能滿足市場需要。另外,經營者服務意識不強,細節之處考慮不到,直接影響游客重游心情。
3 胡店鄉村旅游環境倫理構建
3.1 對旅游活動參與者進行環境倫理素質教育
對旅游活動的參與者進行環境倫理的基本理論教育,使他們熱愛自然、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珍惜自然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資源、樹立環境倫理意識。
3.1.1 確立鄉村旅游的環境倫理教育對象
胡店鄉村旅游的環境倫理教育對象主要有:旅游管理者、旅游組織者、旅游開發者、旅游者及胡店居民。他們是否具備環境倫理理念,具有保護環境的意識,能否遵守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準則,實現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管理者,主要是縣(鄉)一級的旅游管理部門,有胡店鄉政府、平橋區政府以及平橋區旅游局等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他們具有環境倫理意識才能在政策把握和問題處理上做出符合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決策和處理意見。
組織者,主要是一些旅行社管理人員及導游。目前胡店鄉村旅游多為周末游、自助游等形式,旅行社參與的并不多。此類環境倫理主體不多但很重要,他們具有導引作用。
開發者,有胡店石榴莊園和玉泉山莊的開發者以及其他從業服務人員。莊園和山莊的開發者是原來的石榴種植戶。從業人員主要是本地的居民。周邊的農家樂飯莊經營者大多為個體農戶,多屬家族生意,老、中、青、少都有,各種環境倫理素質均不是很高。
旅游者,他們是以信陽市及其他八縣區的城市居民為主的散客和隨旅游團而來的省內外游客。他們是旅游活動的主要服務對象。
居民,可分為旅游直接參與者和間接參與者。直接參與者主要是在景區內從業的服務人員。間接參與者指景區周邊居民、旅游業的受益者。
通過以上對胡店鄉旅游參與者的具體分析,胡店鄉居民在本鄉旅游活動中是主要的參與者。可以分析出環境倫理具體教育對象具體包括:政府部門工作人員、旅行社從業人員、旅游者、胡店居民。
3.1.2 確定當地環境倫理教育的方式及內容
不同的教育對象適應不同的環境倫理教育方式。
政府部門工作人員:此類人員,他們文化素質較高,為民服務意識較強。并都有固定的辦公場所,現代化的辦公配套設施,報紙信息、網絡信息普及,每周都有政治理論學習機會。目前,他們環境危機感比較強,接受環境倫理心理適應度很高,一般的宣傳教育方式都適應,例如宣傳教育和培養等。具體內容主要有進一步加強他們的環保責任感和危機感;提高其環保政策法規水平及科學決策能力。
旅行社從業人員:旅行社管理人員和導游素質較高,工作中是以旅行社利益最大化基礎上來進行管理、策劃的,具有一定的功利心態。針對他們的教育方式有:下達具體政策法規、獎懲制度等措施與日常理論學習相結合。主要使其掌握環保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還要加強事業心和責任心,提高責任感,從而引導游客規范旅游行為。
旅游者:大多是城市居民,具備一定的環境保護意識,也是他們自身修養的表現。對他們的環境倫理影響主要是導游的講解和旅游地環境保護政策宣傳冊、宣傳標語、警示牌甚至是旅游地從業人員的宣傳。例如,在胡店石榴廣場設立專門教育區域,強化旅游者對旅游可持續發展問題的認識。從而引導游客的旅游消費行為,使其在旅游活動中以減少資源浪費、保護旅游地文明和文化為主,使自身旅游消費行為適合環境道德規范。
胡店居民:胡店居民的教育是整個旅游地教育的重點,也是難點。這基本上決定該地鄉村旅游健康發展的成敗。筆者對胡店鄉人口情況作了基本調查:2006年男女比例是53.5%、46.5%;2007年男女比例是53.9%、46.1%;2008年男女比例是53.6%、46.4%;2009年男女比例是52.8%、47.2%;男女平均比例:53.45%、46.55%。胡店鄉96%以上居民在轄區的18個村,只有少數在鎮上。同時,數據顯示該鄉女性勞動力比例不低,并且參與該區旅游活動的女性居多,大多負責衛生保持、飲食打雜等工作。這樣,女性教育在胡店環境倫理教育中比重較大。考慮女性接受知識特點,在村鎮居民的環境倫理教育中形式要多樣,內容要豐富,最好從正反兩方面開展環境倫理教育活動。主要教育形式有:廣播、電視和報刊等新聞媒體的宣傳;環保民間團體開展公益活動等類型的環境教育;以村委會為單位成立環境保護業余學校等。要使村民樹立節約土地、保護林木和水利設施的觀念,改變只顧當前利益的狹隘意識,讓他們知道當地環境資源對他們的意義,環保對提高他們生活水平的功用,從而激發當地居民自愿參加環保活動,規范自己行為。
3.2 規范鄉村旅游活動參與部門的行為
在環境倫理觀的指導下,旅游參與主體要正確處理好不同的利益關系,在旅游活動中遵循符合環境倫理要求的行為規范,堅持保護與開發并舉。在旅游活動中指導人們放棄“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將破壞和污染扼殺于源頭,政府管理部門和開發經營部門的行為規范尤為重要。
3.2.1 可持續發展環境倫理思想指導下政府管理部門的行為規范
旅游管理者主要指當地政府極其下屬機關部門。我國目前仍處于依靠政府強制命令的方式來實現環境保護的階段。管理部門作為環境倫理的主體,為實現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目標,它的社會行為對社會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主導作用。他們主要職責就是制定環境制度相關的法規、條約,并進行政策引導,加強監管和資金投入。
第一,制定環境政策,加強監管。政府管理部門要解放思想、轉換思路,深刻認識,正確理解旅游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制定合理的保護環境的政策、法規、條約等,同時采取有效措施使各種政策條文落實到實處,不要成為一紙公文。作為上級管理部門,同時要對該區環境質量、環境承載力、旅游產品模式等做動態監控,對環境的利用情況隨時反饋給旅游開發經營者,讓他們了解本區環境利用狀況,適當調整自己的經營方案。
第二,加大資金投入。鄉村旅游作為本區的新生力量,發展剛起步,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除了政策上的扶持,還需要資金的支持。對一些公共配套設施進行建設、修繕。政府加大投入力度,設立鄉村旅游發展專項資金,采取項目補助、貸款貼息、以獎代補等形式,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吸引社會投資,發展壯大鄉村旅游。
第三,制定獎懲措施,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當前,政府已經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只是在具體操作中,一些法規政策沒有落到實處,一些監督、獎懲機制還不夠完善。下一步就要針對當地鄉村旅游的問題,制定相應的獎懲措施,可以實行“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修復;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責任到人。設立景區考察站對景區定期進行評估,考察指標優良的景點要經濟獎勵,不合格的要懲罰。嚴肅處理工作中的違規實例,杜絕一切非倫理現象的發生。政府部門不能因當前僅有的經濟利益,而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作為。
第四,發展政府職能,協調各部門關系。旅游業的收入分屬于旅游管理部門、旅行社、交通、餐飲服務等部門和集體。其中旅行社、交通等部門和旅游者只是竭力利用旅游資源,以自己利益為主,這就需要政府部門制定相應措施,使他們各負其責,共同承擔環境保護責任。旅游行政管理部門要切實擔負起旅游規劃及發展的綜合協調、管理和公共服務等職能。各部門涉及旅游方面的工作,要事先征求旅游行政管理部門的意見。
另外,教育生態化方面也需要政府管理部門的參與。它可以通過組織編寫環境倫理方面的出版物、宣傳材料或影視材料,加強宣傳教育隊伍基本建設等途徑來保障環境倫理教育的進行。
3.2.2 可持續發展環境倫理思想指導下旅游開發經營部門的行為規范
旅游開發經營部門受政府調控,同時又是環境污染的主體。或者說環境問題的出現一大部分是開發者的非倫理行為造成的,必須由他們來解決。他們了解和掌握環境倫理思想,以一種長遠的眼光看待開發活動,并在開發中實施與行動,是旅游目的地開發和管理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之一。
第一,保持景區生態化建設。開發鄉村旅游資源要本著“保護第一,開發建設第二”的原則。在鄉村旅游的開發中,注意建設應與鄉村良好的生態環境相協調。
旅游設施要選在鄉村旅游區域外面,這就減少了對風景特色的破壞,同時也保護了風景區的現有質量。要限制修道路,盡可能減少對當地現有環境的干擾破壞。建筑物占地面積要做到最小,并減少建筑材料用量和能源消耗。增建建筑色彩、體量風格應與周圍環境和村落整體氣氛協調一致。建筑材料應以土、木、石、竹等鄉土材料為主。要考慮其成本(不同材料在其生產過程中會消耗不同的能源,生產成本不同。)、對環境的影響(要避免使用在制作加工過程中會生產大量的CO2或放射出潛在有毒物質的材料,還應減少不可更新資源材料的消耗。)及耐久性(某些材料比較耐久,最初買時可能投入較多,但由于維修保養費用低,仍可達到節約的目的。)等因素。避免使用不可回收使用的一次性產品和塑料容器。
第二,挖掘鄉村資源內涵,弘揚特色文化。鄉村旅游要“洋”,洋不過國外;“豪華”又比不過高級飯店,它應本著“人無我有”的宗旨,發揮自身的“農”“土”優勢。“農村風光”“農舍民情”“農家飯菜”及“農事活動”,實現產品的特色化,把現代化的服務和設施與農村古樸民居、民風、民俗緊密結合起來,這才是開發的重點與難點。
胡店除了石榴以外還有花生、瓜菜、生豬、漁業等特色農業,可以從它們入手,擴大產品類型。一些魚塘周邊有瓜田,可以在魚塘旁邊建農家飯莊,以垂釣、采摘、吃地鍋飯為主吸引游客。胡店的石榴文化源遠流長,需要以各種形式表達出來。除了刻碑、寫詩以外,還應開展一些文化節目。另外,石榴的加工產品也應該作為胡店的特色,把石榴茶、石榴酒的藥用宣傳給游客,打出旅游紀念品特色。在宣揚農業科教作用方面,這里的石榴研究所、試驗田、資源庫也有很大的科教意義,值得進一步向游客開放。
第三,衛生系統構建。目前,鄉村旅游對自然資源的破壞,除了基礎設施建設的侵蝕,最重要的一項是景區內污染物帶來的環境破壞。
據統計,在我國北方的觀賞型旅游區,旅游者產生的主要污染物量為糞便約400g/(人.日)、BOD約40g/(人.日)、氨氮約7g/(人.日)、懸浮固體約60g/(人.日)以及垃圾約200g/(人.日)等。其實,全國絕大多數旅游地旅游污染物的產出量都超出旅游區生態系統的自凈能力,所以必須對污染物進行人工處理,并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增設有機垃圾垃圾桶,對無機垃圾定點收集,統一覆土掩埋。在景區內主干道上設置充足的生態廁所。
另外,旅行社管理人員也應該根據旅游地的承載量對游客路線的安排做及時地調整,從控制客流量來調節旅游地環境的壓力。
4 結語
針對信陽城郊胡店鄉村旅游環境倫理構建,我們可以得出,運用環境倫理理論構建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戰略,首先必須提高當地鄉村旅游參與者的環境倫理素質。根據其自身特點選擇不同方式進行環境倫理教育。其次要對鄉村旅游參與部門的具體行為進行環境倫理規范。管理部門要根據國家有關旅游法律法規,制定各種實施細則和辦法,規范各參與主體的行為,并且要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參與部門在具體工作中要運用環境倫理理念進行合理決策和規劃,控制合理的客流量,使旅游活動順暢持續。
參考文獻:
[1] 李梅.促進信陽旅游業再上臺階的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06(12):105-106.
[2] 王利紅.河南省鄉村旅游發展研究[D].河南:河南大學,2008-05.
從2012年起,教育部組織部分地區和學校開展了研學旅行的試點工作。各地區在積極穩妥的試驗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經驗,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實踐證明,將研學旅行作為學校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借用全社會力量,強化了校內外教育結合,豐富了中小W教育的途徑和內涵,有助于學生獲得更豐富的體驗、感受,拓寬視野,加深對國家進步、社會生活、文化傳統、自然環境的理解。
二、學習與借鑒國外研學旅行經驗
為了能夠更好地推進研學旅行工作,我們有必要學習借鑒國外成熟經驗,研究和設計制度,使之更好地納入基礎教育學校系統中,成為學科課程以外的、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
在日本,修學旅行是旨在通過集體外出住宿和親身體驗活動,讓孩子們真正以“小學生”的身份去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學習和掌握社會生活常識和必須遵守的社會習俗,規范行為習慣,修身養性。以期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與人交往和溝通的能力、自理和自律的能力,安全和守規則的意識,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了解本地區、本國的歷史和文化,進而培養學生的生存能力和豐富的內心世界。日本從二戰后就開始逐步實施修學旅行,到1960年已成為所有中小學的常規教育活動,《日本學校教育法》中對此作出了相應規定。日本的修學旅行在小學、初中、高中各學段分別組織一次,原則上安排在各學段最后學年,一般都安排在學期中間進行。目前,每年實施修學旅行的學校都達到90%以上。小學的修學旅行主要以體驗鄉土文化、體驗自然環境為主,中學以上的修學旅行大多以體驗日本傳統文化、和平教育、職場體驗為主,也有自然體驗、體育運動、生活文化體驗(農村生活體驗)等。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修學旅行已成為學校道德教育和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教育途徑。很多到過日本的人都會對日本中小學生集體外出旅行的場景留下深刻印象。
我們認為,日本中小學生修學旅行之所以堅持得好,實施有效,是因為有著較為完善的制度設計和法律保障,同時也得到了政府各部門、社會各界的支持。首先,為配合學校的修學旅行活動,鐵路部門會提前公布修學旅行專車時刻表,供各地教育委員會統一預訂,在每年修學旅行高峰期還會臨時開通學生專列,為學生提供安全、價廉的交通工具;各種社會教育機構、博物場館、文化設施等,也會為修學旅行提供低價或免費服務。其次,為保證學生的安全,日本文部科學省對各地教委、學校加強安全監管徹底杜絕事故提出了明確而具體的要求,其中還包括對盲聾啞和培智學校等特殊教育學校,以及中小學的特殊教育班級的遠足和修學旅行的活動組織標準。最后,為減輕家長負擔,各地教委制定了收費標準,將修學旅行費用、時間限定在一定范圍內。因此公立學校的修學旅行的行程:小學一般為1~2天,中學一般為2~3天,高中一般為5~6天左右。組織海外旅行原則上僅限于高中以上,組織小學生和初中生赴海外旅行的情況在日本公立學校非常少見。
三、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研學旅行制度
上述經驗和做法為我們將研學旅行活動納入學校常規教育,建立起符合我國國情的研學旅行制度,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一方面,要充分認識研學旅行在全面育人中的價值。通過組織中小學生對紅色景點、自然景觀、歷史遺跡、博物館等參觀訪問,可以幫助中小學生了解和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傳統文化,感受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激發學生對黨、對國家、對民族、對家園的熱愛,增加文化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學旅行突出集體活動,強調在集體中通過真實的集體生活鍛煉學生的思想品德。在集體生活中,學生獲得與同伴相處的真實機會,過一種真實的生活,從而學會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斗等良好品質,樹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在真實的生活中自覺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學旅行就是要讓學生“行萬里路”,讓學生的眼、耳、鼻、手、腳、腦等“動”起來。這就使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對自然與社會有一個全方面、立體式的直觀了解。因此要把研學旅行與尋訪紅色足跡活動、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活動、開展中國夢實踐活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活動以及親近祖國山水、感受美好大自然活動等相結合。
另一方面,要通過多方合作解決整體規劃和制度建設問題。目前我們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總體上缺乏對研學旅行的基本了解,沒有納入學校教育計劃,缺少基本規范,沒有建立起有效的安全和經費保障機制,各地經濟發展差異大,組織實施缺乏相關部門的支持,沒有校內外一體的聯合教育網絡,交通、食宿等社會資源難以滿足學生出行需求等。要使研學旅行由點到面、由優質校到一般校推進,由部分學生到全體學生參與,在需要解決的諸多問題中,首先需要解決的是設計制度和建立機制的問題。而這僅靠教育部門是無法完成的,需要多個政府部門協作,需要社會機構參與,也需要民間助力、家長支持。為此,我們建議如下。
第一,各地成立由教育部門牽頭,各相關部門共同參加的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工作協調小組,辦事機構可以設在地方校外教育聯席會議辦公室,加大對研學旅行工作的統籌規劃和管理指導。
2007年1月~2010年2月下頜角改型術患者60例,其中下頜角磨削術36例,下頜角部分截骨術24例。年齡21~38歲,平均28.2歲。
2方法
2.1將對照組30人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30人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增加心理干預。在所有患者入院和出院時進行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測評,比較兩組焦慮、抑郁情況。觀察并記錄患者術后疼痛情況。
2.2 觀察指標:采用SAS和SDS測量患者的焦慮值與抑郁值。得分(標準分)≤50分為正常,得分>50分說明存在焦慮或抑郁情緒。觀察患者術后疼痛情況:0級:無痛或稍感不適;Ⅰ級:輕微疼痛可忍受;Ⅱ級:明顯疼痛仍可忍受;Ⅲ級,劇烈疼痛不能忍受,大喊大叫。Ⅱ級和Ⅲ級疼痛視為總疼痛。所有數據經SPSS11.0統計軟件采用x±s檢驗和t檢驗進行統計分析。
3結果
兩組患者入院時SAS與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心理干預后,患者在出院時觀察組SAS、SDS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P
4討論
心理行為干預是指干預的重點放到可觀察的外在行為或可具體描述的心理狀態,通過學習來調整或改變個體的異常病態心理和軀體癥狀,以建立健康行為[1]。心理干預能明顯緩解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緒,心理因素在疾病與健康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下頜角改型術過程中,受術者均有不同程度迫切希望改善外觀,但又擔心手術安全性及手術風險的心理障礙。因此,護理人員術前應行積極的心理疏導,降低患者焦慮、抑郁程度,有利于手術順利進行,從而提高其對術后效果的滿意度。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隨時調整,使患者進入積極的心理狀態,在心理和生理上與手術相適應。
對于面部改型患者心理干預的具體措施是:①認知療法:術前認真介紹手術原理、方法、手術過程及術后注意事項,使其對手術有基本的了解。②支持療法:術前向患者介紹醫師的技術水平和手術經驗,并展示手術成功的照片,樹立其信心。介紹科室先進的手術設備及優秀的麻醉師,解除其對手術的恐懼,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以最好的狀態配合手術,度過手術期。③自我放松療法:向患者講解手術后可能出現的不適情況,告知解除疼痛緩解不適的方法。對患者進行深呼吸、握拳、全身放松等肌肉松弛訓練,提高其痛閾,達到緩解焦慮、憂慮、疼痛的作用[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