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fā),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fā)表云整理的11篇新生兒肺炎護理措施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fā)。
新生兒吸入性肺炎(Pneumonia of New Born, PNB)是指分娩時或出生后新生兒經呼吸道吸入羊水、胎糞、乳汁異物等異物造成肺部炎癥的一種疾病。是一種新生兒早期常見多發(fā)病,有臨床報道,PNB死亡率可高達11-13%[2]。因此,加強對新生兒的觀察與護理尤為重要。將近年我院兒科收治的58例PNB患兒的護理措施總結如下,旨在提高PNB患兒的護理質量,降低其死亡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7月至2011年2月因PNB入院治療的患兒58例,均符合PNB診斷標準。其中,男35例,女23例;發(fā)病時間為出生后0.6h-4d。其中,羊水吸入48例(82.8%),其中39例羊水渾濁,乳汁吸入6例(12.5%),胎糞吸入4例(8.3%)。58例患兒的發(fā)癥包括:14例(24.1%)合并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HIE),5例(8.6%)合并高膽紅素血癥, 3例(12.1%)合并新生兒硬腫癥,1例(1.7%)合并呼吸衰竭。
1.2臨床癥狀
58例患兒均表現為呼吸困難,呼吸急促、伴唇周紫紺及嘔吐,重者鼻翼扇動伴有精神不振、反應能力差。16例合并發(fā)熱癥狀,38.0℃-39.5℃;僅8例肺部聽診均可聞及細小的水泡音;測量經皮血氧飽和度均<90%。
2護理方法
2.1臨床觀察
(1)體征觀察:詳實記錄患兒24 h的出入水量、體重、腹脹、嘔吐及驚厥變化等,注意觀察患兒意識、體溫有無升高或降低、心率與血壓、24h尿量、皮膚黃疸出現與消退的時間等情況。(2) 并發(fā)癥觀察:注意密切觀察PNB并發(fā)癥情況。如發(fā)現患兒頻繁嘔吐膽汁,應考慮是否存在消化系統(tǒng)畸形;如嘔吐物為大量泡沫樣物,應考慮患兒存在食管閉鎖,及時、細心、準確觀察患兒病情,并及時報告主管醫(yī)生。
2.2加強基礎護理
患兒病房每日需定時消毒,一般2次/d。接觸患兒前、后護士均應洗手,且患上呼吸道感染者應避免接觸患兒,以避免患兒感染。加強患兒臍部、臀部、皮膚及口腔的護理,以避免細菌自破損的皮膚處侵入加重病情,不時給患兒撫觸。
2.3加強對癥護理
(1)保持患兒的呼吸道通暢: PNB患兒呼吸道均會發(fā)生一定阻塞癥,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而新生兒的咳嗽反射較弱,排痰能力較差。因此,對于分泌物較粘稠者及吸入胎糞的患兒,可用鹽酸氨溴索超聲霧化吸入。 (2)吸氧:清理患兒呼吸道后,給予吸氧,改善缺氧狀態(tài)。如可依病情應用CPAP 氧療器吸氧或頭罩吸氧,監(jiān)測血氧飽和度(SO2),確保SO2>90%,對煩躁患兒應用鎮(zhèn)靜藥。(3)加強患兒保暖:新生兒的體溫調節(jié)中樞尚未發(fā)育完善,體溫調節(jié)能力差,尤其是低體重兒和早產兒,收外界環(huán)境影響大。因此,對于體溫降低的PNB患兒需置于暖箱內,保持適宜溫度及濕度,避免體溫波動,保證患兒體溫正常。對于未置入保溫箱內的患兒,保持室內溫度20-25℃,濕度適宜,注意衣物保暖。(4) 洗胃:嘔吐主要是由于患兒缺氧引起呼吸中樞興奮,使吞咽動作加強,大量羊水甚至胎糞被咽入胃內,刺激胃粘膜而引發(fā)嘔吐,早期洗胃可防止嘔吐。但操作時應選擇粗細合適的胃管,動作輕柔,緩慢抽出胃液,避免誤入氣管及損傷粘膜,而且要仔細觀察并記錄好洗出液的性質、量及顏色等[3]。(5)喂養(yǎng)指導:推遲喂奶,避免再度嘔吐造成窒息。喂養(yǎng)方式少量多次。首選母乳喂養(yǎng),對吸吮力差的患兒、拒乳患兒,可應用靜脈高營養(yǎng)或胃管鼻飼加法,以保證能量供應。
2 結果
58例患兒經過綜合治療與積極護理,其中57例(98.3%)情況好轉,均痊愈出院,住院時間為3-13d,平均7.3±2.9d。患兒哭聲響亮,吸允有力,缺氧癥狀顯著改善,聽診雙肺呼吸音清、聞及音,發(fā)熱患兒體溫降至正常。1例(1.7%)因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3討論
PNB是新生兒常見疾病, 病情發(fā)展快,若處理不當,容易引起各種并發(fā)癥甚至造成患兒死亡。本組調查的58例PNB患兒,均行對癥治療與精心護理,包括詳細的臨床觀察、加強患兒的基礎護理、注意患兒的保暖、糾正患兒的缺氧狀態(tài)、保持患兒的呼吸道通暢、洗胃等措施,其中,57例(98.3%)狀況逐漸好轉出院,且并發(fā)癥均獲得良好護理及治療,僅1例因合并多器官衰竭而死亡,其余均痊愈。總之,積極護理措施對于PNB患兒康復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郭郁蓮,陳滿兒,周秀吟,等. 新生兒胎糞吸人性肺炎32例的護理[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7,26(12):1298-1299.
[摘要] 目的 全面分析急救和護理在新生兒重癥肺炎治療上的應用。方法 選取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6月間住院治療的重癥肺炎新生兒20例。通過有效管理新生兒呼吸道,加強新生兒肺出血的搶救措施。同時在入院后,對新生兒做好護理工作,給予一定的霧化、吸痰、吸氧、營養(yǎng)和環(huán)境等支持,并要及時為患兒家屬做好心理護理工作。結果 在治療20例重癥肺炎的新生兒時有效應用急救和護理等方法措施,使20例新生患兒都得到良好的痊愈。結論 急救和護理對新生兒重癥肺炎的治療有著積極促進作用,采用良好的急救措施,加強住院后的護理水平,對治療新生兒重癥肺炎起到重要影響。
[
關鍵詞 ] 新生兒;重癥肺炎;急救與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02(c)-0040-02
新生兒時期極易患上呼吸道疾病。新生兒在感染呼吸道疾病后,病情發(fā)展迅速,父母沒有及時發(fā)現病情,或沒有及時將患兒送與醫(yī)院治療,則在很大程度上會轉變?yōu)橹匕Y肺炎。新生兒還沒有成熟的呼吸器官和功能,在沒有得到及時治療時,會出現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極易發(fā)生死亡事故[1]。新生兒患上肺炎主要是由于吸入性肺炎和感染性肺炎。在吸入性肺炎中,主要包括羊水吸入性肺炎和乳汁吸入性肺炎等。感染性肺炎主要包括出生前感染和出生后感染。
全文通過分析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6月共收治的20例重癥肺炎新生兒的急救和護理治療,對重癥肺炎新生兒應用有效的急救措施,采取良好的入院后護理方法,取得良好治療效果。下文全面分析急救與護理在新生兒重癥肺炎應用。
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6月共收治的20例重癥肺炎新生患兒。其中男性患兒12例,女性患兒8例;足月兒18例,早產兒2例。新生患兒體重均≥2400g,有3例新生兒≤7 d,17例新生兒8~28 d。檢查選取20例新生兒重癥肺炎,新生兒病情都符合醫(yī)院制定新生兒重癥肺炎的診斷標準。20例新生兒中,有18例新生兒咳嗽,20例新生兒氣促,6例新生患兒體溫不升,5例新生兒發(fā)熱,3例新生患兒合并心衰,10例新生兒合并呼衰,1例新生兒低血糖,1例新生兒休克,1例新生兒消化道出血,1例新生兒呼衰合并心衰。其中新生兒痊愈19例,死亡1例。
2 急救處理
①確保新生兒呼吸道能夠保持通暢。急救人員要立刻將新生兒置于輻射臺上,擺正。查看新生兒體溫情況,體溫不升的新生兒要將其進行保暖。密切關注新生兒呼吸情況,及時清理新生兒呼吸道的分泌物以及嘔吐物,保證新生兒能夠通暢呼吸。若是經過以上急救處理措施后,新生兒呼吸道依然沒有通暢,這就需要對其進行氣管插管[4]。
②吸氧。急救人員在清理新生兒呼吸道的同時,要進行吸氧。
③建立靜脈通道。急救人員要立即將新生兒建立靜脈通道,對于休克的新生兒,需要建立2條靜脈通道。部分新生兒建立靜脈通道時,若是靜脈難以刺穿,需要立即建立骨髓通道。
④新生兒入院時,要立即進行心電、呼吸的監(jiān)測,同時要監(jiān)測血氧飽和度及其血壓。
3 護理
3.1 一般護理
新生兒置于暖箱時,體溫不升新生兒的暖箱溫度要調整為中性溫度,濕度保持在55%~65%,密切觀察患兒,防止不當,造成呼吸道堵塞而加重缺氧。護理人員要嚴格按照醫(yī)囑,科學使用抗生素。
3.2 吸氧
新生兒血氧飽和度小于88%,氧分壓小于60mmHg時,要立即給予氧氣。流量為5L/min。部分新生兒需要呼吸機輔助通氣時,護理人員要嚴格遵照醫(yī)囑,對氧濃度進行合理調整。當新生兒病情穩(wěn)定時,要立即停止給氧,并要將呼吸機立即撤離,防止新生兒氧中毒,或患上呼吸機相關并發(fā)癥等癥狀[3]。
3.3 霧化和吸痰
采用壓縮霧化吸入,每天3次,每次15 min。霧化后,若是出現明顯痰鳴要立即進行吸痰,吸痰的壓力小于200mmHg。吸痰時,嚴密觀察患兒生命體征,SPO2不得低于86%,確保患兒呼吸道通暢。
3.4 預防醫(yī)院感染
保證病房清潔,每次2次空氣消毒。護理人員在接觸患兒前后要洗手或用免洗手消毒液進行手消毒。護理人員在患上急性感染時,禁止接觸患兒。暖箱每天消毒1次,使用中的暖箱不得超過7 d。我院收治的新生患兒未發(fā)生感染[2]。
3.5 營養(yǎng)護理
喂奶前,要根據患兒的體重和病情,將攝入量的熱卡和奶量進行計算和控制。喂奶時,抬高患兒上半身,防止發(fā)生誤吸。嚴密觀察患兒生命體征,當患兒出現呼吸困難時,要立即停止喂養(yǎng)。嗆咳嚴重者,可采用鼻飼。
3.6 密切監(jiān)測患兒生命體征
首先體溫檢測,患兒體溫過高,會伴隨驚厥,損害神經系統(tǒng);體溫過低,會導致寒冷損傷、肺出血。護理人員密切關注患兒體溫變化,每4 h測量一次體溫,體溫異常患兒半小時測量一次,直至正常。其次密切監(jiān)測患兒呼吸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以及消化系統(tǒng)監(jiān)測。密切觀察患兒呼吸頻率和節(jié)律,查看患兒呼吸有無窘迫、暫停情況,呼吸道有無分泌物等。監(jiān)測患兒心血管系統(tǒng),關注患兒心率和血壓變化情況,每2 h監(jiān)測一次。監(jiān)測患兒消化系統(tǒng),關注患兒有無腹脹、嘔吐情況,做好腹圍測量工作。患兒鼻飼之前,查看胃內有無儲留。
3.7 護理
每2 h給患兒翻身1次,防止出現壓瘡。及時改變,可以使患兒肺部分泌物從小氣道到大氣道引流,避免出現肺不張。
3.8 口腔護理
重癥肺炎新生兒由于長期使用大劑量抗生素,極易發(fā)生鵝口瘡。新生兒入院后要隨時注意口腔衛(wèi)生,每天兩次生理鹽水口腔護理。患兒若是出現鵝口瘡后,護理人員要使用1.4%的蘇打水進行口腔護理。
3.9 血糖監(jiān)測
重癥肺炎由于缺氧以及感染等,會造成血糖下降。患兒在過快和應激輸液時,會導致血糖升高。新生兒血糖需要保持在5mmol/L,滿足神經系統(tǒng)代謝需要。護理人員可以采用微量血糖儀,每天4次監(jiān)測新生兒血糖情況,低于2.2mmol/L時,要加快輸液速度,改善過低血糖。高于7.2mmol/L時,及時告知醫(yī)生,并合理使用胰島素降低血糖。
3.10 心理護理
在做好新生兒護理工作同時,也要做好家長心理護理工作。新生兒病情發(fā)展變化快且嚴重,家長需要承擔著較重心理負擔,要有著充足的思想準備。為了能夠順利開展新生兒搶救工作,不會受到家長刺激和阻礙,需要讓家長離開搶救現場。患兒病情控制后,家長要積極配合新生兒護理工作,使患兒盡早恢復健康。
3.11用藥護理
根據患兒體重計算滴速,密切觀察,防止發(fā)生藥物滲漏等情況。
4 出院指導
我院收治的20例重癥肺炎的新生兒,出院痊愈19例。患兒出院后要對家屬進行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導。每4周隨診1次,不適隨診。出院后要嚴密觀察患兒生命體征,預防感染。嚴禁與感染者接觸,并要盡量減少親屬的探望。采取合理方式喂養(yǎng),加強營養(yǎng)攝入,促進新生兒健康成長。
[
參考文獻]
[1] 楊瓊,蔣恒亮.22例新生兒重癥肺炎的急救與護理[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1,38(35):156-158.
[2] 韓紅琳.25例新生兒重癥肺炎的急救與護理[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3,37(1):113-115.
[3] 陳崇斌.新生兒重癥肺炎58例臨床治療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2,39(28):119-121.
【關鍵詞】新生兒肺炎;觀察;護理
引言:新生兒肺炎是新生兒的常見疾病,由于新生兒各方面發(fā)育均不健全,因此,一旦感染該病,極易出現窒息、呼吸功能不全和循環(huán)衰竭等,危險性極大,也是造成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新生兒肺炎按其感染方式不同分為二種,一種是感染性肺炎,另一種是吸入性肺炎。由于是新生兒發(fā)病,在治療過程中,對護理的要求更高,病情及患兒各種體征的變化均要通過護理人員的密切觀察才能掌握,因此,恰當的護理和細致觀察對提高治療效果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2]。通過對本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46例新生兒肺炎的病例護理觀察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就新生兒肺炎的觀察及護理要點進行探討,以提高護理工作質量。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46例新生兒肺炎的病例,男31例,女15例;最小1天,最大25天;其中早產兒13例;本組病例中感染性肺炎41例,吸入性肺炎5例。
1.2 病情觀察方法:我院對新生兒肺炎的患兒要求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觀察,首先進行生命體征及狀態(tài)的觀察,由于新生兒各方面發(fā)育都不成熟,因此不僅要根據體溫、脈搏、呼吸心率等進行癥狀判斷,還需對新生兒意識狀態(tài),哭聲微弱、眼睛等進行觀察,有時體溫未升高,但患兒表現意識狀態(tài)差、呼吸心率減慢、哭聲微弱或不哭以及刺激時無反應等,均顯示病情嚴重;其次對患兒呼吸頻率的觀察,重點是呼吸頻率、呼吸深淺、雙肺有無呼吸音改變等,另觀察患兒面部、唇、指、趾有無青紫,若出現呼吸異常如張口呼吸、點頭樣呼吸、吸氣、呼吸暫停等,即表示病情嚴重,應立即搶救。第三,觀察新生兒哺乳情況和呼吸道分泌物性狀,多數患兒因肺炎會拒奶、嗆奶、吐奶,一旦觀察到患兒呈噴射狀吐奶顯示疑似顱內壓增高,應即時報告醫(yī)生進行處理;對呼吸道分泌物的觀察主要檢查是否有嘔吐物、羊水、血液、或胎糞的吸入以及分泌物的顏色、量、黏稠度等;第四,注意觀察患兒情況,注意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新生兒肺炎常見并發(fā)癥是呼吸衰竭、敗血癥、心力衰竭、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多臟器功能衰竭[3]。
1.3 新生兒肺炎的護理:
1.3.1 一般護理:室內最好保持適宜的溫度22~24℃,濕度控制在65%以下,保持病室安靜,定時開窗通風換氣;根據患兒病情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方式進行體溫檢測,對于體溫不升的患兒,應放置暖箱內,高熱患兒,可先采取物理降溫及藥物降溫,保持患兒體溫在36.5~37.5℃;對感染性肺炎患兒分感染種類分室,傳染性較強的盡可能隔離;本組46例患兒均每日定時用生理鹽水棉簽擦拭口腔2次以上,患兒便后用溫水洗凈,臍帶未脫落的患兒要注意觀察臍部有無滲出情況等,以預防口腔、臍部及皮膚炎癥;對患兒的檢查、治療等盡可能集中進行,以防止因患兒哭鬧掙扎而加重心臟負擔;呼吸困難及缺氧的患兒在給氧時注意濃度和流量[4]。
1.3.2 保證呼吸通暢:由于新生兒發(fā)育不健全,呼吸中樞尚未發(fā)育成熟,不能自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痰液等可導致呼吸道阻塞而引起窒息、呼吸暫停,從而加重肺部感染。因此,出現痰液應及時吸出,以保持患兒保證呼吸通暢。
1.3.3 合理喂養(yǎng),預防和控制感染:在對患兒進行喂養(yǎng)時應采取多次少量的喂養(yǎng)方式,以保證足夠的營養(yǎng)和水分,對不能進食的患兒可鼻飼喂養(yǎng),每次鼻飼后沖洗鼻飼管,保持管內清潔;對新生兒肺炎患兒的護理中要特別注意防止感染和交叉感染,一旦發(fā)生感染及交叉感染極易造成患兒死亡,因此,在護理時必須按照無菌技術操作。加強消毒和隔離措施。
1.3.4 用藥方面的護理:保持輸液速度穩(wěn)定,做好心電監(jiān)護及觀察用藥后患兒的反映;在護理過程中密切觀察患兒情況,注意觀察有無并發(fā)癥的癥狀。
2 結果
通過仔細觀察及精心護理,本組46例患兒均治愈出院,無一例感染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治愈率100%。
3 結束語
新生兒肺炎發(fā)病急,死亡率高,由于新生兒身體各方面發(fā)育均不健全,因此,所有癥狀均需通過護理觀察才能發(fā)現并及時處理,密切的觀察和有效恰當的護理是提高新生兒肺炎救治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參考文獻
[1] 李培英.新生兒肺炎的護理[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06,8(13):87.
[2] 薛春香. 新生兒肺炎炎32例臨床觀察與護理體會[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0,14(33):1013-1014
定義闡述:新生兒肺炎分為感染性肺炎和吸入肺炎,是由于各種病毒細菌由呼吸道侵入肺部而產生炎癥。其臨床表現為:新生兒出生后不哭,復蘇后呼吸急促、、反應差、面色蒼白,精神萎靡。體征為:吸氣三凹征,肺部聽診可有呼吸音粗糙、減低或聞及羅音、合并心衰時心率增快,心音低鈍、肝臟腫大在生后24-48小時出現。感染途徑:母親或護理新生兒及家人患呼吸道感染時和新生兒密切接觸,由于新生兒呼吸道的生理特點功能不完善,機體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肺炎;繼發(fā)性與其他疾病如新生兒敗血癥通過血液傳播而致肺炎;應用人工呼吸機。
1臨床資料
氣管內插管、供氧用導管、氧罩與霧化吸入器等,若消毒不嚴密極易引發(fā)醫(yī)源性感染性肺炎。選擇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科入院的新生兒156例,其中男性98例,女性58例,期中雙胎3例,早產兒13例,平均孕周在35至38周,體質量2.2-4.3kg。
2護理措施
2.1溫度控制新生兒體溫調節(jié)中樞發(fā)育尚不成熟,尤其是早產兒,自身調節(jié)差,皮下脂肪較少,肌肉活動少,因此體溫低。另外,角質層又很薄,汗腺發(fā)育不成熟,造成散熱困難。在護理時,對新生兒保暖及體溫控制,對其發(fā)病率和病死率有很大的直接關系。一般新生兒室溫控制在20-22℃,相對濕度在55-65%,以防空氣過于干燥呼吸道分泌物不易咳出,防止交叉感染。溫度濕度計隨時檢測。對于需要放入暖箱的新生兒要24h測量體溫及暖箱的溫度。促使患兒保持正常的體溫,維持正常生理代謝。
2.2呼吸監(jiān)測新生兒呼吸中樞發(fā)育不全,反射能力差,排痰功能弱,痰液不易咳出,容易阻塞呼吸道,易發(fā)生缺氧,甚至呼吸暫停。針對這個特點,護理時,要勤翻身,能預防肺內分泌物的堆積和改善受壓部位肺擴張;拍擊背部,由上而下,由外周向肺門拍擊。必要時進行吸痰,及時有效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肺炎加重。適當吸氧,氧濃度要控制在40%以下,氧濃度不能過高,時間不宜過長,因高氧或低氧對患兒造成很大的危害。高氧可使紅細胞破壞,而導致生理性黃疸加重,低氧可導致心動過速,顱內出血等,因此要嚴密觀察氧濃度和氧流量。
2.3光線與噪音光線過強可刺激新生兒視網膜血管異常增生,導致其視網膜病變,另強光可使早產兒活動增強,睡眠減少,干擾睡眠改變生理規(guī)律。所以新生兒室應設置柔和的光線,燈光要柔和,白天陽光強烈時應使用窗簾。也要求醫(yī)護人員要做到四輕“說話輕、關門輕、走路輕、操作輕”。我院使用地燈,盡量減少隨員陪護,避免噪音,創(chuàng)造一個舒適溫馨的環(huán)境。保證患兒穩(wěn)定的睡眠和休息、身體發(fā)育的需要。
2.4喂養(yǎng)及撫觸新生兒的喂養(yǎng)也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吸允力差,體質弱,因此科學喂養(yǎng),是保證減少新生肺炎并發(fā)癥重要手段之一。專家提倡出生后早期母乳喂養(yǎng)好,一般為出生的半小時左右。因為母乳中含有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和氨基酸及免疫因子,能為新生兒提供最好的營養(yǎng)保證,增強免疫力。喂養(yǎng)后多采取側睡,以免溢奶或嗆咳造成窒息。在身體護理的基礎上還要重視精神護理,要與新生兒進行精神交流。撫觸護理,能滿足患兒被愛的需要,增加患兒的滿足感和安全感,可增加患兒睡眠深度,平復患兒煩躁情緒,有利于肺炎的恢復。
2.5預防并發(fā)癥新生兒免疫力低下,易發(fā)生各種感染,我們要嚴格執(zhí)行消毒隔離制度,物品定期消毒,杜絕交叉感染。新生兒的皮膚柔嫩,局部預防功能差,易因皮膚輕微損傷而造成細菌感染,甚至發(fā)生危及生命的敗血癥,所以新生兒的皮膚護理很重要。除此外,新生兒的胃呈水平位,賁門括約肌松弛,幽門發(fā)育較好,故易出現溢奶現象,要防止嗆咳,以免加重肺炎的癥狀。護士加強巡視病房次數,避免在靜點時發(fā)生滲漏,給患兒造成痛苦。發(fā)生液體滲漏時,要及時處理,盡量不要用酒精紗布覆蓋,防止酒精中毒或過敏。我院患兒采用患處敷“一貼涼”效果極佳。
2.6注意事項
2.6.1對居室的要求①室溫應保持在20℃左右為宜,濕度50-60%,室內干燥,可以安放加濕器。②空氣要新鮮,居室要安靜,光線不要太強,有利于患兒休息。③衣被要輕柔舒適。④尿布要及時更換,避免產生尿布疹。
2.6.2注意營養(yǎng)及水分供應,應盡量母乳喂養(yǎng),若人工喂養(yǎng)可根據其消化功能及病情決定奶量及濃度,或者給與脫脂奶。對危重病兒不能進食者,給靜脈補充熱量和水分。
2.6.3要定時測量體溫,如有高熱,應及時處理。
2.6.4保持呼吸道通暢應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改善通氣功能,增加肺泡通氣量氧。痰多稀薄者,可以反復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排出及炎癥的吸收。
3結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兒科治療的新生兒肺炎患者126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63例,其中男35例,女28例;早產兒26例,足月兒37例;年齡3-26d,平均年齡13.6±2.7d。觀察組63例,其中男33例,女30例;早產兒22例,足月兒41例;年齡9-24d,平均年齡14.4±2.4d。所有患兒入院后均經X線胸片檢查,X線胸片可見不同程度的兩側肺紋理增粗,彌漫性、深淺不一的模糊影,或者兩肺廣泛點狀或大小不一的浸潤影,均符合新生兒肺炎的診斷標準【3】。患兒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兒在年齡、性別等方面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措施。
1.2.2 觀察組給予護理干預措施。
1.2.2.1 嚴密觀察患兒病情
患兒入院后嚴密觀察并記錄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生命體征,有無咳嗽、咯痰及痰的顏色、量、氣味、喘息,口唇有無發(fā)紺,吸氣時胸廓有無三凹征,對于氣促、發(fā)紺的患兒應及早給氧,改善低氧血癥,對于缺氧明顯的患兒給予頭罩吸氧,吸氧過程中要經常檢查氧導管是否通暢,患兒缺氧狀態(tài)是否改善;對于痰液粘稠的患兒可給予超聲霧化吸入,使痰液稀薄利于排出,發(fā)現異常及時與醫(yī)生取得聯系。
1.2.2.2 對癥護理
①藥物護理,針對不同病原給予不同的抗生素治療,金葡菌肺炎及大腸桿菌感染的肺炎可用耐酶青霉素,對于有呼吸道癥狀的患兒,可用生理鹽水,慶大霉素,糜蛋白酶,地米配成霧化液,或用萬托林與生理鹽水按應定的比例配成的液體,用空氣壓縮本泵給患兒進行治療。②臍部護理,觀察臍部是否脫落、有無膿液,對于未脫落的患兒,用0.9%碘酊消毒,對于已脫落伴有感染滲出的患兒,用雙氧水徹底清洗滲出液、膿液后涂0.75%碘酊消毒,保持患兒臍部的干燥。
1.2.2.3 健康指導
首先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定時通風,室溫22℃--24℃,相對濕度55%―65%,避免對流風,以母乳喂養(yǎng)為佳,少量多餐,注意保暖,避免著涼,衣著以小兒的手足溫暖而不出汗為宜,對于汗多的新生兒要及時更換潮濕的衣服,并用熱毛巾把汗液擦干,喂養(yǎng)時孔大小要適宜,喂好后將新生兒豎直抱起,輕拍其背部,促進胃排空減少吐奶的發(fā)生。
1.3 觀察項目
對比分析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和患兒家屬滿意度。
1.4 療效評定標準
采用姚鳳一,陳凡【4】等評定標準,采用非常滿意(80-100分)、滿意(60-79分)和不滿意(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0統(tǒng)計軟件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 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比較
實施優(yōu)質護理后,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5.2%,對照組的治療有效率為76.2%,觀察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表1兩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組別 例數 顯效(例) 有效(例) 無效(例) 總有效率(%)
觀察組 63 47(74.6) 13(20.6) 3(4.8) 60(95.2)
對照組 63 28(44.4) 20(31.7) 15(23.8) 48(76.2)
X? 3.122 3.141 3.154 3.218
P值 P
2.2 兩組患兒家屬滿意度比較
實施優(yōu)質護理后,觀察組的患兒家屬滿意度為98.4%,對照組的患兒家屬滿意度為74.6%,觀察組的患兒家屬滿意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見表2
表2兩組患者的滿意度比較[n(%)]
組別 例數 滿意(例) 基本滿意(例) 不滿意(例) 總滿意度(%)
觀察組 63 49(77.8) 13(20.6) 1(1.6) 62(98.4)
對照組 63 27(42.9) 20(31.7) 16(25.4) 47(74.6)
X? 3.241 3.273 3.259 3.285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0219—01
當呼吸機廣泛應用于臨床,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出現日益增多。該病癥屬于一種獲得性肺炎病,嚴重威脅著新生兒的的生命安全,對新生兒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病癥的預防,已成為目前護理工作的重心所在[1]。同時,也給新生兒的的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壓力和精神壓力。因此,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生是 NICU 護理人員共同探討的焦點問題之一。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在2010.1 ~ 2013.1,在市醫(yī)院NICU 住院治療的機械通氣新生兒的120例,男79例,女41例。患兒日齡 1 ~ 28 d,平均體重( 3.93± 1.41)kg。均為足月產胎兒。患兒家長均自愿參加本研究且簽定知情同意書。
1.2 護理干預方法
實驗組新生兒的給予 NICU 常規(guī)護理,對照組則給予優(yōu)質護理服務,具體護理 干預措施如下:
1.2.1 嚴格執(zhí)行管理制度
做好 NICU 的打掃工作,保持空氣潔凈和適宜溫濕度。每日進行定期打掃滅菌,盡量減少新生兒的家長的和病人交流,禁止患呼吸道疾病人員的和病人交流。
1.2.2做好預防工作
抬高新生兒的頭部 30度~45度,取半臥位來減少胃液反流、口咽部細菌定植和誤吸。加強新生兒的口腔和鼻腔的打掃,堅持監(jiān)測口腔的酸堿度,根據酸堿度選用口腔護理液,以減少口腔細菌的定植,酸堿度中性時用生理鹽水;酸堿度>7時選用 2% ~3%硼酸液體;酸堿度
1.2.3 選取合適標本
正確的樣本采集時間和方法對機械通氣新生兒的血培養(yǎng)和口腔分泌物細菌培養(yǎng)的結果直接影響到血培養(yǎng)和口腔分泌物細菌培養(yǎng)的結果,直接影響到下一步護理工作的落實。
1.3 觀察指標
住院天數、反復進行機械通氣的平均次數、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生率、基護合格率。由護理人員按照基護質量評價標準進行測評、新生兒的家長護理滿意的程度。由患者家屬填寫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進行來評價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 SPSS 16.0 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 χ2檢驗。檢驗水準α =0.05。
2 結果
2.1 不同組新生兒的住院天數、反復進行機械通氣的平均次數、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fā)生率比較
3 討論
根據實驗結果我們可以發(fā)現,實驗組新生兒的的住院天數、反復進行機械通氣的平均次數、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fā)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而實驗組的基護合格率和新生兒的家長的護理滿意率低于對照組。究其原因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1) 優(yōu)質護理服務的實施,提高了護理人員對機械通氣新生兒的護理過程中存在的風險認識,規(guī)范了護理操作行為。( 2) 優(yōu)質護理服務的實施,加強了護理人員與新生兒的家長的交流與溝通,家長對機械通氣新生兒的護理過程中常見風險提高了認識,減少了與機械通氣新生兒的接觸,減少病原菌的交叉?zhèn)鞑ァ?梢姡瑑?yōu)質護理服務顯著降低機械通氣新生兒的的住院天數、反復進行機械通氣的平均次數、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fā)生率,提高新生兒的的基護合格率,改善新生兒的家長護理滿意的程度[4]。
醫(yī)院怎樣才可以保證使用優(yōu)質護理手段可以防止因機械通氣造成的新生兒的肺部感染? 本人以為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進行:一者,醫(yī)院必須強化護理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和相關制度的執(zhí)行力度,同時必須采用薪酬的激勵制度,鼓勵護理人員創(chuàng)新工作、積極工作,從而提高護理工作的工作效率,推動醫(yī)院護理工作的進一步發(fā)展和提高,為優(yōu)質護理起到促進作用;再者護理工作人員必須提高自我的責任意識,嚴格執(zhí)行護理流程和規(guī)章制度,不斷規(guī)范自我的臨床操作技能,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必須避免細菌入侵,加強臨床對新生兒的身體狀況的監(jiān)護工作,做到早發(fā)現、早治療,從而保證護理工作能夠順利的進行;但是僅僅是這樣的臨床護理措施,在臨床上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技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肺部感染。
參考文獻:
[1] 薛喚愛,何廣榮. 新生兒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護理防范[J].天津護理,2012,20( 1) :20-21.
【中圖分類號】R27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6-0368-01
新生兒肺炎(neonatal pneumonia)是新生兒常見病,可于宮內、分娩過程中或出生后患病,分別稱為產前、產時感染性肺炎及產后感染性肺炎。本病是引起新生兒死亡的主要疾病,據統(tǒng)計全世界每年約有200萬新生兒死于肺炎[1]。我院2009年8月~2012年3月以來收治肺炎新生兒64例,本文就64例患兒的臨床觀察及護理方法作出相關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自2009年8月~2012年3月收治的64例新生兒肺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6例,女28 例;足月42例,早產兒22例。
2 護理
2.1 保持呼吸道通暢: 反復吸凈口、鼻、咽分泌物;定時翻身、拍背使氣道分泌物松動及排出;痰液黏稠者可進行霧化吸入,使痰液稀釋,促進分泌物排出;對痰液過多且無力排出者應給予吸痰。
2.2 改善呼吸功能:①室內空氣要新鮮,保持適宜的溫、濕度,經常翻身,減少肺部淤血。有低氧血癥時進行氧療,應根據病情和血氧情況采取不同的給氧方法,如鼻導管、面罩及頭罩等,使PaO維持在7.9~10.6kpa(60~80mrnHg);重癥合并有呼吸衰竭者,給予正壓通氣治療。②胸部理療,以促進肺部炎癥的吸收。
2.3 保證充足的能量和水分應少量多次細心喂養(yǎng),避免喂得過飽、吐奶而窒息;重癥患兒予以鼻飼或從靜脈補充能量及液體;必要時輸給血漿、白蛋白、脂肪乳等。
2.4 保持體溫: 正常患兒的體溫可能會升高或下降,應根據不同情況采用正確方法以維持體溫正常。
2.5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①若在短期內出現呼吸明顯增快、心率加快、煩躁不安、肝臟迅速增大時,提示并發(fā)了心力衰竭,應遵醫(yī)囑給予吸氧、強心、利尿、鎮(zhèn)靜等處理。②若患兒突然呼吸急促伴明顯青紫時,考慮發(fā)生了氣胸或膿氣胸,應立即做好胸腔引流的準備及引流后的護理[2]。
2.6 健康教育:向家長講述本病的相關知識,如病因、主要表現、預后、治療措施及護理要點。
3 結果
通過實施綜合護理,64例患兒中治愈63例,治療后均痊愈出院,死亡1例,總治愈率98.4%。
4 討論
4.1 新生兒肺炎感染的成因:出生后感染性肺炎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如鼻塞、流涕,咳嗽不明顯,口吐泡沫。重癥者出現青紫、呼吸困難,呼吸頻率超過60次/分鐘或更快,有時伴有點頭呼吸、雙吸氣及呼吸暫停。早產兒患肺炎時,呼吸道癥狀常不明顯,由于呼吸淺而快,肺部啰音不易聽到。此時可望診觀察胸廓運動。(1)出生前感。①吸入污染的羊水由于羊膜早破或羊膜炎,陰道內細菌上行污染羊水。正常胎兒在宮內有淺表呼吸,吸入污染之羊水導致肺炎。常見菌為大腸桿菌、克雷伯桿菌、B組溶血性鏈球菌等。常見的病毒是腸道病毒、巨細胞病毒、單純皰疹病毒等[3]。②血行播散妊娠后期孕母受風疹病毒、單純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腸道病毒或弓形蟲感染后,病原體可通過胎盤造成胎兒全身感染,肺炎是全身感染的一部分。(2)分娩過程中感染。分娩過程中胎兒吸人產道內被病原體污染的分泌物,或因斷臍不潔發(fā)生血行感染。致病菌以桿菌居多。此外B溶血性鏈球菌和官內感染常見的各種病毒、弓形蟲、沙眼衣原體等。(3)出生后感染。醫(yī)源性感染包括人工呼吸器、氣管插管、霧化吸人等醫(yī)用器械消毒不嚴可繼發(fā)感染;新生兒患臍炎、皮膚感染、敗血癥等通過血行傳播而致肺炎;母親或醫(yī)護人員有呼吸道感染,新生兒接觸后發(fā)病。新生兒肺炎臨床表現多不典型,開始僅表現反應低下、哭聲弱或不哭、吸吮力差、嗆奶、體溫不升或發(fā)熱,病情加重后可有呼吸急促、口吐白沫、面色發(fā)灰、鼻扇,青紫、呼吸淺快、點頭樣呼吸或呼吸暫停等,哭鬧或深吸氣時可聞及細濕鑼音。本病因癥狀不典型,體征不明顯,診斷較困難,需結合母親的感染及生產史、病兒癥狀體征、X線檢查作出診斷[4]。治療原則是采取綜合措施,加強營養(yǎng),抗感染,對癥及支持療法。月齡小、體重低,預后不好。
4.2 護理評估:①健康史了解母親產前有否感染,有無羊膜早破,羊水是否渾濁;詢問有無宮內窘迫或產時窒息史,有否吸入羊水、胎糞或乳汁史,生后新生兒有無與呼吸道感染者接觸史,是否患敗血癥。②身體狀況檢查患兒反應情況,注意有無體溫不升、青紫、拒奶、吐奶、口吐白沫、有無氣促等呼吸節(jié)律改變,聽診雙肺呼吸音有否改變;分析周圍血象及X線胸片檢查結果。
本組觀察顯示,本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取得滿意的效果,綜上所述,對新生兒肺炎實施綜合護理顯著降低患兒的死亡率,值得醫(yī)院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月利,任曉燕. 小兒喘憋性肺炎合并心衰 60 例護理體會[J]. 齊魯護理雜志,2007,15(5):142-146
關鍵詞 新生兒肺炎 霧化吸入 護理干預
Clinical treatment and nursing of neonatal pneumonia
Yuan Min
Chengdu city Qingbaijia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Sichuan Province,610300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and nursing experienceof neonatal pneumonia.Methods:80 cases of neonatal pneumonia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3 June to 2014 January,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and 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treatment of anti infection,cough and phlegm and general nur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nursing intervention,in addition to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77.5%,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ose two groups(P
Key words Neonatal pneumonia;Inhalation;Nursing intervention
新生兒肺炎(neonatal pneumonia)是新生兒科常見的一種疾病,多數患兒是由于免疫力低下、呼吸器官不成熟、體重低等原因導致的,增加了治療的難度,是新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掌握新生兒肺炎的臨床治療方法及護理措施,對提高新生兒肺炎的臨床療效有著重要的意義。
資料與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1月收治新生兒肺炎患兒8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胎齡34.0~43.1周,體重1.9~3.0kg,其中足月兒55例,早產兒25例。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兩組之間在胎齡、性別、體重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給予抗感染、止咳化痰等常規(guī)治療以及常規(guī)護理措施;治療組在對照組的治療及護理基礎上,給予霧化吸入、翻身、引流及胸部叩擊震動排痰等肺部物理療法為主的綜合護理干預措施。主要護理技巧:①翻身及引流:翻身次數根據患兒肺部分泌物量確定,若肺部分泌物較多,可給予2~4小時翻身1次;根據分泌物的部位確定引流,如果分泌物集中在左側,以右側臥位為主進行排痰,若在右側則采取左側臥位。②霧化吸入:如果痰液較黏稠不容易咳出時,可給予患兒超聲霧化吸入,每8~12小時進行1次,每次20分鐘左右。可在霧化液中適量加入一些化痰藥物稀釋痰液,例如氨溴索和α-糜蛋白酶等,有利于痰液咳出。③胸部叩擊震動排痰:即采用適宜同時輕叩患兒胸背部,選用叩擊器、軟的面罩或者護理人員的手指、手掌,在腋下、前胸、肩胛間和肩胛下左右8個部位叩擊,叩擊頻率100~120次/分,輕叩肺部1~2分鐘,每個部位約6~7次,總過程
結 果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治愈29例,治愈率72.5%,好轉9例,好轉率22.5%,總有效率為95.0%,對照組治愈21例,治愈率52.5%,好轉10例,好轉率25.0%,總有效率77.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討 論
新生兒的肺臟嬌嫩,功能發(fā)育不完善,氣管及支氣管腔比成人狹窄,氣管部黏膜分布著非常豐富的血管,但黏膜屏障功能卻不健全[3],因此,容易造成細菌感染,引起局部的分泌物增多。再加上新生兒咳嗽反射較弱,尤其是早產兒,不能及時地排出分泌物,導致氣道阻塞,嚴重的氣道阻塞可以造成患兒呼吸困難、窒息,甚至還會誘發(fā)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發(fā)癥,嚴重威脅患兒的生命安全。通過翻身和引流、霧化稀釋可以促進痰液稀釋排出。由于患兒咳嗽反射較弱或不會咳嗽,痰液雖然可進入大支氣管,但是仍然需要護理人員給予患兒胸背部叩擊,在吸痰時,注意吸痰的深度、壓力、力度。
本組資料結果顯示:觀察組治愈29例,治愈率72.5%,好轉9例,好轉率22.5%,總有效率95.0%,對照組治愈21例,治愈率52.5%,好轉10例,好轉率25.0%,總有效率77.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 R473[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4-4721(2010)04(b)-163-01
新生兒吸入性肺炎是產前、產時、產后吸入羊水、胎糞、乳汁所致,是新生兒的常見病、多發(fā)病。其發(fā)病與宮內窘迫、過期產、窒息、異常分娩等相關,常合并多臟器功能損害。按病因分羊水吸入、胎糞吸入和乳汁分泌物吸入三類。其中胎糞吸入性肺炎病情最重,也是導致新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1]。本院2007年9月~2009年9月收治90例新生兒吸入性肺炎,現將觀察與護理總結如下:
1 資料
1.1 一般資料
90例新生兒吸入性肺炎患者中,男42例,女48例;均在出生時至1周內發(fā)病,其中3 d內發(fā)病者72例;入院時日齡最小30 min,最大6 d;異常分娩產兒36例,出生時有窒息者40例。
1.2 臨床診斷
全部病歷均符合新生兒吸入性肺炎的診斷標準,羊水吸入性肺炎58例,胎糞吸入性肺炎16例,乳汁吸入性肺炎16例。
1.3 合并癥及預后
90例患者中有合并癥者22例,呼吸衰竭2例,心力衰竭1例,輕、中度缺血缺氧性腦病4例,硬腫癥4例,咽下綜合征5例,先天性食道閉鎖1例,高膽紅素血癥5例。本組患兒經治療護理后,治愈72例,好轉出院12例,放棄治療4例,死亡2例,治愈率為80%。
2 病情觀察
2.1 一般觀察
患兒意識、反應、體溫、心率、血壓、尿量及皮膚黃疸、硬腫的進展情況,嘔吐物的量、性質,有無驚厥及腹脹情況,詳細記錄24 h出入水量、熱量及體重增減情況。
2.2 呼吸觀察
監(jiān)測呼吸頻率、節(jié)律、深淺度的改變,四肢末梢、口周發(fā)紺程度,有無點頭呼吸、樣呼吸、鼻翼扇動及三凹征,注意呼吸困難有無進行性加重,監(jiān)測血氧飽和度,及時作血氣分析[2]。
2.3并發(fā)癥觀察
注意意識、反應、肌張力的改變,及時發(fā)現顱內出血、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頻繁嘔吐膽汁者考慮消化道畸形,口吐大量泡沫樣分泌物應考慮食道閉鎖,嘔吐咖啡樣物提示咽下綜合征或消化道出血[3]。及時準確觀察病情變化,正確診治。
3 護理
3.1 保暖
因新生兒體溫調節(jié)中樞發(fā)育不完善,易受外界溫度的變化而波動,置遠紅外輻射臺或暖箱,給予適宜溫度、濕度,可減少氧的消耗,有助于改善缺氧。注意衣物遮蓋,不可全身。保持室溫20~24℃ ,濕度50%~60%。
3.2 保持呼吸道通暢
及時有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選擇型號合適的吸痰管,動作輕柔,以避免損傷呼吸道粘膜。呼吸道分泌物粘稠者和胎糞吸入患兒,每天霧化吸入3~4次,方法:生理鹽水注射液2 ml,鹽酸氨溴索15 mg壓縮霧化吸入,在患兒安靜、進食后1 h進行,霧化后叩背吸痰,勤更換,勤叩背,促進分泌物的排出。
3.3 改善機體缺氧
面罩、頭罩吸氧,呼吸衰竭時可使用輔助通氣治療。根據血氧飽和度或血氣分析,及時調節(jié)氧流量及相關參數。使用呼吸機時做好氣道管理,防止相關并發(fā)癥。
3.4 洗胃并保留胃管
嘔吐明顯或胎糞羊水者給予洗胃,選擇6#的硅膠胃管鼻飼,用20 ml注射器抽凈胃內的羊水及胎糞,用1%碳酸氫鈉溶液洗胃,觀察洗出物的量及性質,保留胃管。吸吮無力和呼吸急促患兒可行鼻飼喂養(yǎng),少量多次,每次鼻飼前檢查胃管,觀察胃管位置,觀察有無胃潴留發(fā)生,并注意加強口腔護理[4]。
3.5 鎮(zhèn)靜
煩躁患兒可給予鎮(zhèn)靜藥,觀察療效。
3.6 建立靜脈通道
采用靜脈留置針、注射泵給藥,既方便又避免因輸液過快造成心力衰竭,還可減輕對患兒的刺激,保證各種藥物定時應用,達到最佳療效。給藥過程中觀察穿刺部位有無紅腫、藥物外滲,發(fā)現異常及時處理,留置針使用時間3~4 d,需及時更換,避免靜脈炎的發(fā)生[5]。
4 小結
通過對本組90例患兒的觀察與護理,體會到病情觀察很重要,及時發(fā)現病情變化,提供可靠信息,對癥處理,避免貽誤時機。加強各項護理措施的落實,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改善肺通氣,提高血氧飽和度,減輕各器官、組織缺氧狀態(tài)及損害,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6]。
[參考文獻]
[1]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55.
[2]周廣云,楊坤.新生兒吸入性肺炎的護理[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05,18(4):468.
[3]顧旭芳,邵華芳.新生兒窒息與多發(fā)臟器損傷的臨床觀察和護理[J].中國基層醫(yī)藥,2004,11(4):508.
[4]勞美瓊.高危新生兒家屬心理需求的調查研究[J].護理研究,2006,16(11):643.
重視并做好新生兒期的護理工作,對預防新生兒疾病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本文以200例新生兒為研究對象,對其疾病預防問題展開相應的探究。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200例新生兒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110例,女性90例。200例新生兒在生命體征方面全部正常,沒有殘疾。
1.2方法 借助隨機分組這種方式將它們分成兩組,即觀察組(100例)和對照組(100例)。對照組施以常規(guī)的預防護理方法,觀察組則施以強化后的預防護理措施,詳情如下。
1.2.1加強新生兒窒息的預防 新生兒窒息是新生兒傷殘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們產前詳細了解孕婦的情況,全面評估胎兒娩出后有無窒息危險,充分做好搶救準備。在新生兒娩出后,立即吸凈口、咽、鼻分泌物,拍打足底和摩擦嬰兒背部建立呼吸,如無自主呼吸建立或心率
1.2.2加強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的預防 在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的預防中,主要加強兩個方面護理:①在分娩環(huán)節(jié),對胎心進行全程監(jiān)護,以便及時發(fā)現宮內窘迫,選擇最適宜的方式加快分娩進程;②密切觀察新生兒窒息復蘇后的生命體征,尤其是神經系統(tǒng)癥狀,一旦發(fā)現意識改變及肌張力變化等異常癥狀,應考慮新生兒是否患上該病,及時確診及治療。
1.2.3加強新生兒肺炎的預防 護理上我們注意及時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定時翻身拍背,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溫濕度適宜,謝絕探視。接觸新生兒前用消毒液洗手,更換無菌衣服,新生兒母親患呼吸道感染時,要戴口罩,哺乳之前對進行有效的清潔[2]。
1.2.4加強新生兒敗血癥的預防 新生兒由于免疫系統(tǒng)功能不完善,屏障功能差,細菌一旦侵入易致全身感染發(fā)展為敗血癥,嚴重危害新生兒健康及生命安全。護理上注意及時處理局部病灶,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防止感染擴散,保證營養(yǎng)供給,對新生兒開展全方位的、全天候的細致護理[3],對醫(yī)療器械和物品進行嚴格消毒,防止醫(yī)源性感染。
1.2.5加強新生兒破傷風的預防 接產包經過嚴格高壓滅菌,接生過程中,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臍帶斷面用20%高錳酸鉀液消毒。對于臍帶殘端處理不理想的新生兒,于1d內再次處理[4]。先用3%的雙氧水先行沖洗,再涂以75%酒精消毒,同時向新生兒肌內注射一定劑量的破傷風抗毒素(通常為1500U~3000U[5]),臍帶未脫落前注意臍部有無滲血,保持局部清潔干燥,防大小便污染。
1.2.6加強新生兒膽紅素腦病的預防 加強新生兒膽紅素腦病的預防:①在新生兒出生早期,對其膽紅素水平予以密切監(jiān)測,以便及早發(fā)現,及時治療;②對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不可常規(guī)使用維生素K3、磺胺類、苯甲酸鈉咖啡因及水楊酸類藥物;③藍光治療。藍光能夠促進膽紅素的有效分解,臨床上通常借助特定波長的光譜以降低新生兒血中膽紅素含量,從而預防新生兒膽紅素腦病的發(fā)生;④促進結合和排泄。瓊脂能夠穩(wěn)定膽紅素于水溶液中,避免其被細菌轉化,同時具有輕泄作用,阻止膽紅素的肝腸循環(huán)。
1.3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軟件對本研究的一系列數據展開統(tǒng)計學處理。
2 結果
觀察組:①新生兒窒息2例,占比2%;②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1例,占比1%;③肺炎2例,占比2%;④細菌性敗血癥0例;⑤破傷風0例;⑥新生兒膽紅素腦病1例,占比1%;⑦死亡0例。
對照組:①新生兒窒息6例,占比6%;②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4例,占比4%;③肺炎6例,占比6%;④細菌性敗血癥3例,占比3%;⑤破傷風0例;⑥新生兒膽紅素腦病4例,占比4%;⑦死亡0例。
在總發(fā)病率方面,觀察組為6%,對照組為23%,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新生兒期屬于人類發(fā)育的基礎階段,該階段,新生兒的各項生理機能全部在進行相應的調整,未能適應母體外環(huán)境。新生兒期疾病的病因,可能來自產前、產時、產后[6]。由分析結果可知,重視并加強對新生兒的疾病預防護理工作,能夠明顯降低新生兒的發(fā)病率及死亡率,使之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張雪.重癥監(jiān)護病房新生兒護理不安全因素及預防措施[J].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2(06):210-211.
[2]陳琳華.新生兒護理及新生兒疾病的預防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35):68.
[3]吳曉蓮,王芳梅.妊娠婦女產前不規(guī)則抗體檢測對新生兒溶血性疾病預防的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2(17):2625-2626.
[中圖分類號] R473.7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5)16-005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eserve the influence of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on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 in neonatal iatensive care unit.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4, 98 neonates received intubation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1∶1 matched case-control study. And each group had 49 neonates. Preventive factors of treatment group were included levating patient’s head and chest to 30 degrees to the horizontal level, closed endotracheal suction systems, washing hands, intensiving frequency of oral-pharyngeal nursing with thorough suction, changing ventiahor tube after three days.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intervention. The incidence of VAP,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ventilator time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neonates in treatment group had lower incidence of VAP (10.20% vs 28.57%) and shorter ventilator time [(60.36±9.23) h vs (67.52±8.55h)]. There was difference on hospital stay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Key words] Prevention;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Newborn
在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NICU),呼吸機輔助機械通氣已為臨床醫(yī)師治療新生兒呼吸系統(tǒng)疾病較為普遍的方法,因氣管插管開放氣道,同時新生兒免疫系統(tǒng)發(fā)育不成熟、抵抗力低下、氣道較短,外界病原菌容易侵入患兒下呼吸道,引起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是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院內感染的主要疾病[1],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危害較大,可增加呼吸機治療患兒的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延長患兒的吸氧時間及抗生素使用時間,增加患兒視網膜病變、肺損傷及神經系統(tǒng)后遺癥風險,影響患兒預后,給患兒家屬帶來沉重的經濟和精神壓力,故本院對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相關因素開展研究,以降低患兒產生的不良反應。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NICU)進行氣管插管機械通氣的98例患兒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呼吸機輔助通氣治療時間>48 h。排除標準:中途放棄治療的患兒。按1:1配對設計的方法分為觀察組49例和對照組49例,觀察組胎齡(35.3±3.7)周,出生體重(2561.7±616.8)g,對照組胎齡(34.8±4.3)周,出生體重(2461.7±645.6)g,兩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診斷標準
按照中華醫(yī)學會制定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診斷標準進行診斷[2]。
1.3 方法
觀察組患兒采取頭高位30度、密閉式吸痰、嚴格手衛(wèi)生(醫(yī)護人員每次必須先洗手,然后衛(wèi)生手消毒)、口腔護理2次/d,使用3 d更換呼吸機管道綜合治療措施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對照組采用平臥位、開放式吸痰、注意手衛(wèi)生(單純衛(wèi)生手消毒)、口腔護理1次/d,使用7 d更換呼吸機管道。觀察比較兩組新生兒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fā)生率、呼吸機使用時間、住院時間。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5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兩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新生兒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fā)生率10.20%,而對照組的發(fā)生率為28.5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29,P
2.2 兩組呼吸機輔助通氣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呼吸機使用時間(60.36±9.23)h明顯短于對照組(67.52±8.55)h,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9836,P
3 討論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為患兒呼吸機輔助通氣時間>48 h或者已停用呼吸機輔助通氣、拔除氣管插管48 h內發(fā)生的肺部感染[3],呼吸機輔助通氣治療是目前新生兒危重癥急救的主要治療措施,而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免疫系統(tǒng)發(fā)育不成熟、抵抗力較低,呼吸機輔助通氣治療開放氣道,易發(fā)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4],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生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患兒的年齡、出生體重、原發(fā)疾病、規(guī)范洗手、呼吸機治療時間、損傷性操作等,呼吸機輔助治療大于3 d均可能有細菌定植[5]。目前我科已采取一系列醫(yī)療及護理措施,減少患兒住院期間發(fā)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機率,在國外以及在重癥監(jiān)護病房采取集束化治療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fā)生[6-8]。
首先,呼吸機治療的新生兒需鼻飼喂養(yǎng),長期平臥位可引起奶液返流,增加細菌感染的機會,采用頭高位30°可減少返流,同時減少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生。
吸痰對新生兒的氣道黏膜亦屬于損傷性操作,傳統(tǒng)的開放式吸痰在吸痰過程中可因環(huán)境污染、復蘇囊消毒不嚴格、洗手不規(guī)范等引起細菌侵入呼吸道,導致細菌定植感染,有研究顯示開放式吸痰患兒下呼吸道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細菌含量較高[9],密閉式吸痰可避免氣道開放,減少外界各種因素引起的污染,同時密閉式吸痰不需反復更換吸痰管,可減少耗材及治療時間,不需斷開呼吸機,可保持患兒穩(wěn)定的氣道壓力及分鐘通氣量,有效改善氧合[10,11]。總之,密閉式吸痰操作簡單、效率高、減少外界污染機會,更易于臨床應用。
感染最基本的預防措施為規(guī)范洗手[12],監(jiān)護室醫(yī)護人員應嚴格進行手衛(wèi)生,操作前、操作后、接觸患兒前、接觸患兒后等均應嚴格洗手,必要時佩戴一次性手套接觸患兒,對感染特殊病原微生物的患兒進行治療時需穿隔離衣及戴手套。每日實行口腔護理可預防細菌定植,對于危重新生兒,口腔內正常定植的細菌在24 h后可轉變?yōu)閲乐氐闹虏【褂眠^抗生素的患兒病菌可變異為多重耐藥菌,故需加強口腔護理[13]。定期更換呼吸機管道對預防細菌定植有一定的作用,包括去除呼吸道的冷凝水及濕化器的更換,本研究認為使用3 d更換呼吸機管道可減少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生,但對呼吸機管道的具體更換時間仍存在爭議,有認為7 d更換1次[14],也有認為1周更換2次[15]。
研究表明,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生受較多因素的影響:新生患兒本身基礎狀況(新生兒的生理特點: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皮膚薄嫩、免疫力低、抗感染屏障功能差、易受醫(yī)療操作等損傷,病原菌易通過破損的皮膚進入體內)、呼吸機的綜合管理、醫(yī)務人員的規(guī)范操作及手衛(wèi)生的執(zhí)行等綜合因素的影響[16]。近年來國內對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均采取綜合性干預措施,此措施必須貫穿持續(xù)執(zhí)行于臨床工作每個環(huán)節(jié)中,醫(yī)護人員不間斷地進行業(yè)務培訓及學習,全科醫(yī)護人員團結合作共同完成干預措施。本研究認為采用頭高位30°、密閉式吸痰、嚴格手衛(wèi)生、口腔護理,使用3 d更換呼吸機管道等綜合治療措施可以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fā)生率,縮短呼吸機使用時間,減少住院時間,與國內相關研究一致[17]。
[參考文獻]
[1] 陳歷耋,傅萬海,游楚明,等. 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早產兒醫(yī)院感染臨床分析[J]. 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13,28(2):80-84.
[2] 譚薇,郭桂芳,土樂強,等. 早發(fā)性與晚發(fā)性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病原學分析[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7,17(5):524-526.
[3] 葉俊,修清玉. 機械通氣相關肺炎發(fā)病機理及預防研究進展[J]. 中華醫(yī)學雜志,2006,86(41):2950-2952.
[4] 蔡小狄,曹云. 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研究進展[J]. 國際兒科學雜志,2009,36(1):11-13.
[5] 楊軍,趙宏,封志純. 機械通氣早產兒下呼吸道定植細菌和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病原菌及耐藥性分析[J]. 中國小兒急救醫(yī)學,2007,14(5):390-393.
[6] Cnmden E,Boyce C,Woodman H,et al. An evaluation of the impact of the ventilator care bundle[J]. Nurs Crit Care,2005,10(5):242-246.
[7] Cooke FJ,Holmes AH. The missing care bundle:Antibiotic prescribing in hospitals[J]. Int Antimicmb Agents,2007,30(1):25-29.
[8] Winters B,Dorman T. Patient,safetyand quality initiatives in the intmsire care unit[J]. Curt Opin Anaesthesiol,2006, 19(2):140-145.
[9] 陳倩云,楊燕,陳小樂,等. 密閉式吸痰在新生兒機械通氣中的臨床研究[J]. 河北醫(yī)學,2010,16(5):545-547.
[10] 馬杏云,侯改英,張玉英,等. 使用密閉式吸痰管發(fā)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病原菌及耐藥現狀的臨床觀察[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7):1447-1448.
[11] 晏玲. 應用密閉式吸痰管注入固爾蘇防治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臨床護理研究[J]. 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2, 9(24):3048-3049.
[12] 劉漢,倪海濱,劉穎.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集束化治療的臨床意義[J]. 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2014,18(2):190-192.
[13] Murila F,Frances JV,Bland A,et al. Interpreting positive cultures of endotracheal aspirates: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reatment decisions inventilated neonates[J]. J Pediatr Child Health,2012,47(10):728-733.
[14] Garland JS. Strategies to prevent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neonates[J]. Clin Erinatol,2010,37(3):629-643.
[15] 沈愛仙,賈獻榮. 實施集束化護理干預對ICU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J]. 中國現代醫(yī)生,2014, 52(25):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