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a4kkq"></dfn>
<ul id="a4kkq"></ul>
    • 博弈論及其應用大全11篇

      時間:2024-03-22 14:54:28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博弈論及其應用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篇(1)

      中圖分類號:F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13)08-0092-02

      1引言

      績效考核是指在一定工作時期內對員工工作態度與績效成果進行考核,做出對員工客觀公正的測量與評價。績效考核作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的關鍵環節,是企業員工職位升遷、工作培訓、薪資調整的重要依據。同時,績效考核結果直接關系到企業員工的切身利益,也影響企業未來發展業績。因此,企業為了對員工績效做出科學的評價,就需要設立適宜的考核指標,保證績效考核的公正性、科學性。作為員工,則采取一切方式與手段提高個人考核績效。然而,在實際的考核中,企業往往采取各個部門對各自員工的考評方式,上級對某些下級會采用包庇態度,人為提高某些員工的考核分數。由于信息的不對稱,這樣考評方式對考評信息的采集缺乏正確性、操作性。

      2績效考核博弈分析

      2.1考核主管與被考核員工博弈

      在相互績效考核的博弈過程中,考核主管與被考核員工是參與博弈的博弈方,各個博弈方的策略選擇都會遵循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原則,把各自的效用滿足程度作為自己策略選擇的直接依據。為了分析的方便,我們假設考核主管在進行績效考評的過程中有“欺騙”與“不欺騙”兩種策略。被考核員工也有“欺騙”與“不欺騙”兩種策略。這里考核主管“欺騙”策略是指考核部門員工沒有達到公司績效水平,但為了不打擊員工的積極性或者由于員工的掩蓋,考核主管仍然給予很高分數。考核主管“不欺騙”策略是指考核主管對其考核的部門員工工作績效采用實事求是態度進行客觀評價。被考核員工“欺騙”策略是指員工本人績效水平沒有達到公司規定水平,卻有意擴大自己的工作成績與工作能力。而被考核員工“不欺騙”策略是指被考核的員工對自己的績效采取客觀的評價。下面將分析考核主管與被考核員工的可能采取的策略:

      (1)考核主管采取欺騙策略,被考核員工也采取欺騙策略。由于雙方均采取欺騙策略。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被考核員工績效水平提高了,可以獲取較高的績效工資,其得益記為7。另一方面,部門員工的績效水平的提高,部門主管也會獲得相應的提拔,薪資水平也會上調,其相應的得益記為8。

      (2)考核主管采取欺騙策略,被考核員工采取不欺騙策略。被考核員工采取不欺騙策略。而考核主管采取欺騙策略,結果考核員工的考核分數還是略缺乏真實性,但會遠遠低于員工也采取欺騙策略時的水平,這時員工的得益記為2。考核主管也因為部門員工的績效水平的降低,給薪資與晉升帶來一定的影響,得益記為5。

      (3)考核主管采取不欺騙策略,被考核員工采取欺騙策略。被考核員工采取欺騙策略,有意夸大自己的工作績效,即使考核主管采取客觀的評價方式所得考核分數會高于員工不欺騙策略時的水平,所以被考核員工的得益記為5。而考核主管的客觀真實的評價,使得員工的績效水平與以前主管采取欺騙策略相比會有所降低,所以考核主管得益記為3。

      (4)考核主管與被考核員工都采取不欺騙策略。由于雙方的不欺騙,考核結果真正反映了員工的真實績效水平。當然,這時的績效水平低于雙方采取欺騙策略時的水平,主管的得益記為1,員工的得益記為1。

      把考核主管與被考核員工的博弈策略用得益矩陣表示,如下圖1:

      圖1企業績效考核得益矩陣由于博弈雙方都是選擇自己利益最大化,利用劃線法,求得博弈雙方的納什均衡是(欺騙,欺騙)。也就是說博弈雙方都有一個嚴格上策,員工與主管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會采取欺騙的方式來提高績效水平,獲取較高的績效工資與良好的晉升機會。然而這種博弈結果顯然有悖于企業績效考核目標,不利于客觀評估企業員工的績效水平,制定科學、合理的人力資源規劃。所以,人力資源部門必須對考核主管采取相應的措施,盡可能使得這種惡性的考核機制得以避免。

      2.2人力資源部與考核主管博弈

      博弈方為人力資源部與考核主管。由于博弈雙方對策略的選擇、行為信息都有充分了解,并且博弈方行為選擇有明顯的先后順序。人力資源部根據考核主管選擇的“欺騙”與“不欺騙”策略而采取“懲罰”和“不懲罰”策略。所以這個博弈是典型的完全信息的動態博弈。首先,令考核主管不欺騙時,人力資源部獲取收益為R1。考核主管采取欺騙的策略時,人力資源部門獲得得益為R2。而其欺騙給人力資源部門帶來的損失記為W。此時人力資源部門有兩種策略懲罰與不懲罰。當人力資源部門懲罰考核主管時,花費的成本記為C1,懲罰獲得的收益為B1。當人力資源部門不懲罰考核主管時,自身獲得損失就是主管欺騙帶來的損失W。其次,令考核主管不欺騙時獲取的收益為R1',考核主管欺騙獲得收益為R2'(R1'

      令考核主管為博弈方1,人力資源部為博弈方2。

      圖2人力資源部與考核主管動態博弈在這個動態博弈中,如果考核主管在博弈過程在直接采取不欺騙的政策,這個博弈活動就立即結束。但是考核主管往往會從自己利益出發采取欺騙的策略,這時,人力資源部會根據考核主管的策略結果,權衡懲罰與不懲罰策略給自己帶來的得益然后進行選擇。

      當R2-W-C1+B1

      當R2-W-C1+B1>R2-W,即:B1-C1>0,人力資源部門將采取懲罰的策略。

      這里懲罰所獲得收益B1是指通過采取對考核主管降薪、降職甚至開除企業等方式來樹立企業績效考核的權威,保證以后績效考核的質量。而懲罰主管的成本C1則是人力資源部門采取一定方式對考核主管的監督成本。在一般性的企業,監督成本C1是遠遠小于懲罰考核欺騙行為所獲得的得益B1,所以,通常情況下,人力資源部會采取懲罰的策略,就是說這種懲罰性的策略是一種“可信性的威脅”。

      在人力資源部采取“懲罰”策略的同時,考核主管會采取哪種策略呢,這主要取決于“欺騙”策略與“不欺騙”策略給主管帶來的得益。當R1'>R2'-B2時,考核主管會采取不欺騙策略,因為欺騙策略會讓他得不償失,面臨降級、降薪、名聲被毀的風險。當R1'R2'-B2是必然成立的。總之,人力資源部應加大對考核主管的“欺騙”懲罰,讓其享受的收益低于付出的成本,此時考核主管一定會采取“不欺騙”的策略。

      3結語

      績效考核是企業人力資源工作的中心環節,考核實施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企業人力資源規劃與戰略制定成敗。在實際操作中,考核工作主要是由員工上級對員工進行評定和員工自評來完成。由于員工績效分數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員工的工資,并且也間接影響到上級的薪酬和未來的晉升。所以,考評雙方為了獲取較高的考核分數,往往會弄虛作假,人為提高考核水平。本文以博弈論為分析工具,論證了被考核員工和考核主管為了各自利益都會采取“欺騙”的策略。顯然這種博弈結果對人力資源部和整個企業的發展很不利。為此,本文以人力資源部與考核主管為博弈方,構建了完全信息的動態博弈樹,提出了使考核主管選擇“不欺騙”策略的約束條件即:人力資源部門加強對考核主管監督,加大對其欺騙行為的懲罰,由此來保證績效考評的質量,讓人力資源部門收集到真實的考評資料,從而做出正確的人力資源戰略規劃。

      參考文獻

      [1]劉鵬.囚徒困境博弈在績效考核中的應用[J].管理與財富,2001,(8).

      篇(2)

      德國哲學大師黑格爾在《歷史哲學》中說:“老子的著作,尤其是他的《道德經》,最受世人崇仰。”[1]德國哲學家尼采(1844-1900)評論《道德經》一書:“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魯迅曾說過:“不讀《道德經》一書,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現代學者蕭?j燾談到:“老子是中國第一個真正的哲學家,《道德經》是一部不朽的哲學全書。”[2]

      二、《道德經》的英譯概況

      《道德經》英譯本最早見于1868年倫敦圖伯納出版社出版的沾約翰牧師翻譯的《老子玄學、政治、道德倫之思辯》。此后譯過《道德經》的西方譯者有里雅格、韋利等。胡子霖在1936年出版的譯本是中國第一個《道德經》英譯本,此后初大告、林語堂、汪榕培、辜正坤、稱鼓應等也紛紛將《道德經》譯成英語。1973年在長沙馬王堆出土了《道德經》的帛書版,給英譯《道德經》帶來了挑戰,劉殿爵等中國翻譯家開始英譯帛書版《道德經》。據不完全統計,從1868年至今各種《道德經》英譯版已有182多種,幾乎每年都有一兩種新譯本問世。

      三、 英譯《道德經》對中國文化思想的傳播作用

      (一) 英譯《道德經》對中國哲學思想的傳播

      《道德經》僅有五千余言,但文約義豐,博大精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大成。魯迅說:“不讀《道德經》,就不知中國文化。”。[3]《道德經》的思想在現代社會也越來越顯示價值。《道德經》中的哲學觀點也引發了人類對自然萬物的思考和探究。《道德經》通篇滲透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要求人該效法天道,包容一切,處事公平,只有天下歸從,才能長久。

      《道德經》的英譯,傳播了老子的哲學思想,喚起了西方對戰爭與和平的思考,也引發了西方學者對自然哲學的思考。黑格爾的辯證法、叔本華的唯意志主義哲學和悲觀主義、萊布尼茲的“二進制”、物理學的“宇宙大爆炸”理論等也都有《道德經》的痕跡。[4]老子的哲學思想也影響了文學界,例如托爾斯泰把老子的“道”和“無為”思想發展成為“不用暴力抵抗邪惡”的理論,成為托爾斯泰主義的重要內容。

      (二) 英譯《道德經》對中國教育思想的傳播

      《道德經》對中國教育思想作了如下闡述,“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老子)”。此話之意為學習不是逼出來的,而是施教者以身作則,正確引導學生樹立興趣與愛好,而不是一味地通過測試分數、評比等硬性指標束縛學生的學習行為,要以“不言之教”達到“不教而教”的效果。在中國教育史上,老子這一教育理念很少得到運用,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國教育也向著“不言而教”發展。英譯《道德經》使老子“不言而教”的教育觀點傳播到西方,“不言而教”在西方教育理念中的體現十分明顯。西方學校主張張揚學生個性,鼓勵創造和獨樹一幟,在教育方法上,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應當是基于學生興趣和自發努力的自身行為,教師通過有技巧的提問激發學生潛在的觀念和意識以及仿效典范等。[5]英譯《道德經》影響幫助中國教育理念廣為傳播。

      (三) 英譯《道德經》對中國養生處世思想的傳播

      篇(3)

          置身于浩瀚的廣告世界,人們仿佛進人了一個五彩斑斕的萬花筒,目不暇接,眼花繚亂。突然,一個廣告畫面映人你的眼簾,鎖定你的眼睛,刻人你的腦海,來去匆匆的你對它給予了特別的注意,并且久久不能忘記,這正是廣告創作者的追求。廣告創作者總是使廣告與眾不同,在準確地向受眾傳遞有關商品信息的前提下,力圖讓越來越漫不經心和無動于衷的受眾對之過目不忘。如何做到這一點呢?利用異質性心理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手段。

          一、異質性心理原理概念

          引人注目,使人過目不忘,亦即強烈刺激人的感知器官,從而得到深刻印象。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異質性心理現象。其原理是:外界事物的聲音(包括有聲語言、音樂、音響等)、外形、顏色、光線等作為一種刺激物作用于人的感覺器官(眼睛、耳朵、鼻子等),人可以迅速感知事物。一方面由于人腦具有記憶功能,可以使過去感知過的事物較長時間地保留下來,形成感知的延續性。另一方面,作為感知客體的外界刺激物具有相對的穩定性。這種穩定性使之有規律可循,即使有所變化,也不會變得面目全非。這樣,人對客觀事物可以多次重復地感知,不斷積累感知經驗。這是感知的恒常性。如果新的感知經驗與過去的感知經驗保持一定的聯系,能夠維持平衡,并且能由過去的感知經驗順理成章地推衍,接受新的感知經驗,就會呈現出心理學上的同質性心理,這種心理一般不會引起心理上的巨大變化。

          而如果不同時間的感知經驗發生聯系時,破壞了感知的協調平衡,即不能由過去的感知經驗順利地實現向新的感知經驗的過渡,那樣就會出現異質性心理。當一個人受到突如其來的刺激時,其視聽知覺就會一時失去平衡,使感性細胞發生物理變化,從而在人的感知中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其印象深刻程度同刺激強度成正比。例如,你在街上行走,突然目睹一場車禍,使處于平衡狀態的人們的感知器官突然被刺激,盡管發生車禍之人與你無關,你都會對此事留下深刻記憶。又如、當我們第一次看到化成仙人球的話筒的照片時,那種金屬的話筒柄與圓圓的仙人球連接在一起的奇特形象會使我們感到突然和吃驚,從而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我們把這類現象歸為某一偶然因素的作用,視為偶然性現象。異質性心理的原理正是從對這些偶然現象的分析和研究找出它產生的條件和原因。

          二、異質性心理產生的條件和原因

          一般正常人對物的感知,僅指對可見物和有聲物的感知,首先是通過眼、耳這些主要感知器官來進行。“眼觀其形,耳辨其聲。”人的感知過程包含思維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它具有進行判斷、推理以及可記憶的能力。感知的可記憶性和物的存在的相對穩定性及其發展變化的有規律性,給人的感知器官提供了能夠對同一物進行多次感知的條件,同時還提供了在這種反復的感知過程中得到無數感知經驗的可能。感知經驗也稱為過去經驗,而在新的感知過程中得到新的經驗,這些新經驗總是與過去曾經感知而形成的各種記憶相聯系。這種聯系是維系感知器宮平衡的重要因素。如果沒有這種聯系就會使感知器官失去平衡,產生突然感、奇特感,從而出現心理異質現象。感知經驗的存在是心理異質現象產生的條件之一;之二是感知常性的存在。人對客體大小、形狀、顏色的感知在某些條件改變時保持一定恒定性的心理狀態,稱為感知常性。例如,一個成年人從近處走遠時,在我們視網膜上的影像雖然相應縮小,卻絕不會把他感知為兒童,這就是感知常性的作用。異質性心理現象產生的原因,就是感知經驗與感知常性被違背。

          三、廣告傳播中異質性心理現象的特征及類型

          廣告傳播中異質性心理原理的運用就是創造廣告傳播與眾不同的表現形式,給受眾以突然性刺激,從而在受眾記憶中留下深刻印象。簡言之,廣告傳播中異質性現象的特征是:由于刺激物的突然性而帶來的深刻印象,達到良好的傳播效果。

      這種突然性可分三種基本類型:

          1.時空突然性。即物像出現的時間、空間不符合一般受眾的感知經驗。比如正在播放電視劇,當故事情節發展到極為驚險的時刻,突然出現廣告模特在夏威夷的海灘暢飲冰爽飲料的鏡頭,觀眾緊張的神經一下子松弛下來,在心理上造成很大反差。

          有時,新的刺激物使接受者在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在與感知經驗沒有聯系的情況下強制性出現,會引起人的全神貫注,達到預期的傳播效果。例如,在電視廣告中,出現一個廣告模特的特寫,然后迅速地變幻出各種各樣的人的面孔,表情也隨之改變,在短短的幾秒鐘之內,受眾接受的信息在時間安排上所經歷的多次感知,都是過去的感知經驗無法預測的。

          空間的突然性是按一般感知經驗,某種現象不可能出現在某種場合或者某個地方,但是意外地出現了。比如一則轎車廣告:在鬧市中,突然出現一只龐大的恐龍,踩爛車子,當踩到一輛很小巧的車子時,車子卻絲毫無損借以說明選購這種是明智的選擇。在洗發水廣告中,一頭烏黑亮麗的長發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怪亮的光頭,以此說明該洗發水里有薄荷成分,洗完頭真是涼爽到極點,令人產生不可思議的感覺。

          此種類型的特征是其所屬的感知過程在一定時間之內,并且是連續性和活動性的,突然產生的新經驗與以前經驗均無必然聯系,刺激物對感知者以不帶任何過程的強制性方式出現。

          2.變異產生的突然性。就是熟知物以完全不被知道的面貌出現,或者說是以非普通性面貌特征出現。前面列舉的化為仙人球的話筒帶來的現象就屬此類。又比如,一頭奶牛正在山坡上吃草,身上的花紋黑白分明,突然奶牛身上黑色的花紋飛了起來,原來是許多黑色的蝴蝶;一個人的頭發通常是柔軟的,自然向下的,但是在紐約瘋狂艾迪電子連鎖店的廣告中,模特在說廣告詞時,頭發突然變成輻射爆炸式,一根根向上豎起;一個孕婦的肚子被輕輕托起,肚子變成了地球,將地球人格化。經過這種變化,尋常的事物就會變得極不尋常,同時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

          3.綜合型突然性。除了以上兩個基本類型外,還有綜合二者的復雜型。它既帶有時空反感知經驗,又帶有物像反感知經驗的多方因素。這種綜合型在現實生活中更為少見,因而產生的刺激更為強烈。從某種角度說,這種綜合型是一種人工合成的類型,是對異質性心理特征的復合與運用,能在短時間內給人以深刻印象,因而在廣告設計和傳播中體現得比較充分。

          四、異質性心理原理在廣告傳播中的應用

          1.以物的變異產生的突然性方式的廣告實例與分析。物的變異產生的突然性的運用,在廣告傳播中也被稱為物的再創造。這種創造與自然科學中的合成有一定相似之處。這種變異并非是不同物體的隨意組合,而是以一定的意念聯想為基礎,并通常是為再現一定的觀念而為。從變異物體的數量來看,包括對單一物的變異和對多種物體的變異。其常用的手段有改變比例大小、反透視、物的自身變異以及組合物體變異以及物的反復等等。(1)改變比例大小,也叫反比例,就是對物與物之間的大小比例關系的再創造,使物像以違反客觀實際比例關系的面貌出現。一般的攝影、繪畫總是客觀地表現事物,符合人們感知經驗中事物正常的比例關系。而廣告可以根據創作者的要求,對事物比例重新設計,進行大膽改造,甚至某些事物或情景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出現。

         例如,法國的kookai時裝創造出一系列反比例的廣告。在畫面上:男人變成金魚。在金魚缸中游弋,而女人拿著魚食一邊欣賞,一邊喂魚;一個女人悠閑地趴在滑板上,三個象黃鵬鳥那么大的男人站在她的背上殷勤地為她涂防曬霜;女人在精心地涂繪腳趾甲,每個腳趾縫里都夾著一個呼號的男子;女人看著男人在抽水馬桶的旋禍里翻騰求救,卻毫不留情地按下沖水按紐;女人美麗的胭體超大比例,而男人變得很小,跪著為女子清洗按摩……這些都是改變廣告人物的大小,形成反常的比例關系,這種夸張給人留下新穎奇特的印象,并進而思考廣告的用意。在我們這個并未完全實現男女平等互利的社會,女為悅己者容的傳統穿著觀念仍然是市場的主導,而kookai的廣告帶有明顯的“女權主義”色彩,其“女人是世界的主宰,男人盡在我掌握”的反傳統表現,在眾多女裝廣告中獨樹一幟。(2)反透視,即反一般透視—近大遠小的規律。人眼觀察外界事物,一般透視規律是近大、遠小,但在廣告中,可以人為地將遠處的事物制作得比近處的大,甚至大得有違常理,起到突出商品的目的。例如遠景的空中人比近景、中景的汽車、自行車、房屋大得多,能產生強烈的夢幻刺激,這種設計風格激情有趣,使人富于聯想。三星激光盤機廣告,近處的幾個人很小,而后邊的三星激光視盤卻大得出奇,其目的在于宣傳各型激光視盤機。在反透視變異中,總是包含著事物比例變異技巧的運用。如kookai的一則廣告,遠處的女人趴在地上,望著離我們的眼睛更近的男人,近處的男人被裝進了易拉罐里面,比后面的女人小很多,這樣,會有視覺上的震撼。(3)物的自身變異,也稱為單一物體變異,是對單一物體自身形狀或形態的變異,物像以反常態的形狀出現。比如筆直的槍口彎曲下垂;玻璃瓶口彎曲變尖;壓扁的南瓜;留下深深的手指凹痕的玻璃奶瓶等等。這是比較簡單的引起受眾注意的方法。(4)組合物體變異,是將幾種不同質感或不同形狀及形象的物組合為一個新的物,會產生更為奇特的感官刺激。這種組合的每一部分往往相互間有一定的意念聯系。比如,從薩克斯管的自然走勢中變幻出女人豐滿的腿;一卷膠卷蜿蜒向前幻變成了一條蛇;一頭黑亮的秀發在甩起的一瞬間變成了一只肌肉強健的胳膊。

          物體組合變異的另一種形式是將多個物體或畫面分別截取其中某一部分,然后再組成一個新的畫面,既與原來任何一個畫面截然不同,又包含著原來各個畫面的某些部分和特色。例如,我國第九屆廣告節的金獎作品《臟系列》中的《垃圾鏟》篇、《地毯》篇、《掃帚》篇,將穿得很臟的襯衣與垃圾鏟、地毯和掃帚結合起來,使這些物品成為兩個物體的結合體,給人以全新的視覺效果。(5)物的反復出現,即絕對相同的一物在畫面中以完全相同的形狀及形態多次出現。比如同一個人的嘴巴,以相同的形態反復出現,使人感到突然,甚至感到恐怖,因而印象深刻。又如興業銀行形象廣告《船槳》篇、‘話筒》篇、‘路標》篇。反復出現的船槳,帶給人們的動力的支持,是快速抵達彼岸的信心保障;許多遠近不同但外形相同的話筒表明“傾聽無處不在”,強調其真誠服務;數不清的路標表明無處不在的指引,給予需要者全面的金融服務。這種重復出現的畫面可以消除單一形象帶來的單調感,給受眾帶來強烈的心理沖擊。當然并非所有的重復都能產生異質性心理,只有那些違背感知常性的重復才能形成異質性心理。

      篇(4)

      數學規劃很久以來就一直被認為是解決優化問題極其重要的建模方法。數學規劃由各種各樣的范型(理論框架)組成,這些范型適合于不同類型的問題,對于決策中的問題是極端有用的。本書給出了對數學和博弈論中各個領域的最新進展及科學發展動態的回顧,這是一本經同行評議的研究專題論文集。提供了數學規劃方法的理論及應用,涉及統計學、金融、博弈及電網問題的全面觀點。它還提出了對研究趨勢的重要而又及時的觀察,并且將重點放在了支持矢量機、雙水平規劃、神經網絡模型等極具吸引力的領域上。本書的撰稿人中有些是世界著名的研究人員。特別值得指出的是R.J.奧曼,他是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合理性研究中心教授,由于“通過博弈分析改進我們對沖突與合作的理解”,而與K.謝林分享200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本書共有25章,由包括本書編輯在內的不同作者撰寫。1.數學規劃及其在金融中的應用;2.線性規劃及拖延樞軸規則與全幺模系數矩陣;3.凸二次規劃的一種新的實用有效內點法;4.一個用于約束集合分析的總框架;5.流動推銷員問題的基于容許的算法;6.關于譜系多面體的隸屬問題;7.單虧損頂點著色問題的正合算法;8.采用神經網絡模型的涉及垂直分塊矩陣的互補性問題及其解;9.模式分類的模糊雙支持向量機;10.關于絕對誤差回歸最小和的綜述;11.套期保值對抗無賣空行為市場;12.數學規劃與電網分析Ⅱ:借助網絡分析的計算線性代數;13.高科技產品價格與質量的動態優化控制策略;14.供應鏈預報與資產組合管理;15.雙層規劃的變分分析;16.博弈工程;17.連通性博弈;18.氣候變化政策博弈中的魯棒反饋納什平衡;19.實際授權與推薦規則;20.有效性函數中的談判集;21.混合大型博弈動態、寡頭壟斷――玩具市場;22.平衡對策的某些類;23.組合拍賣市場平衡與非負TU博弈配匹核心;24.連續性、流形與Arrow的社會選擇問題;25.關于隨機對策混合類與序域性。

      本書對于統計學研究人員、專業人員及高年級研究生而言,是了解數學規劃、博弈論及其應用最新研究工作必不可少的參考書。

      胡光華,高級軟件工程師

      篇(5)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a)-0125-01

      《企業倫理與會計職業道德教研大綱》(以下簡稱《教研大綱》)高屋建瓴地從國外經濟思潮的借鑒、海內外會計學高等學府對商業倫理和會計職業道德這一課程的引進和高度重視、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趨勢、以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同志“八榮八恥”帶頭的我國政治經濟領導者的努力方向等方面,因勢利導地得出了我國高等教育開展企業倫理與會計職業道德這一課程是大勢所趨這一論斷,并進一步提出了,開展企業倫理與會計職業道德這一課程的教育研究,不但是現代教育的要求,也是為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所做的明智選擇。

      1 《教研大綱》開篇提綱挈領地激發了讀者學習《企業倫理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的欲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欲。如果說《企業倫理與會計職業道德》一書是學習的客體,那么它就是魚;而《教研大綱》的寫作目的是幫助人們認識該書和想要學習該書,所以可說《教研大綱》就是教人打漁的“漁”和激發學習欲望的“欲”。這樣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教研大綱》在開篇之初就要花大約一半的篇幅來寫企業倫理與會計職業道德的時代價值這一題目了―― 因為它就是學習欲望之所在。

      2 《教研大綱》謀篇布局的思路

      講清了我們為什么要學習《企業倫理與會計職業道德》,接下來的任務就很明了了,仍以淺顯的打漁作比喻,亦即是:其一,解釋教人打漁的漁具是由什么組成的,為什么要使用這些漁具,怎樣使用這些漁具;其二,將魚解剖給人看,看看它有哪些營養成分可以供人享用。

      3 《教研大綱》指出了《企業倫理與會計職業道德》一書的特點與創新

      3.1 概述了《企業倫理與會計職業道德》的內容及成果

      從第二個子標題下作者的敘述,可以看出,該書包含的內容相當廣泛,所運用的思想涉及到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等等若干學科;研究方法包括實證研究與規范研究兩種;寫作風格為定量分析與定性論述相結合;思想原料為中外文獻;研究的問題涵蓋企業倫理與企業信用分析、會計假賬的道德透視、會計職業道德理論及其應用問題研究這幾方面;研究的成果主要是構建了企業倫理與會計職業道德理論及其應用體系。

      3.2 條分縷析《企業倫理與會計職業道德》

      (1)采用案例研究法研究,數據資料豐富。

      “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礎上,本書采用案例研究法,介紹了北京同仁堂、美國安利等成功案例與中國現代會計之父―― 潘序倫、著名會計專家顧準等楷模,列出我國證券市場上市公司十大造假案簡表與美英中等國多家知名公司會計審計假賬案例主要數據,解剖安然、鄭百文、銀廣廈等公司造假重組案的艱難歷程。”由這段話可見,本書著重采用了實證研究中的案例研究法,介紹了正反兩方面的一些會計人物和會計事件,并且數據資料相當豐富。

      (2)多學科多領域互相交叉、互相滲透的研究和寫作方式。

      “本書論述市場經濟中倫理道德的功能與義利共生理論,契約經濟、道德契約和信用機制有關內容;從委托―失靈和供求曲線模型兩方面分析會計行業道德滑坡的表現―― 會計敗德行為,展開了權錢交易的制度與博弈分析及會計尋租分析,探討了不公正經濟與會計假賬成因。”這段話耐人尋味,作者是在將經濟學和倫理學這兩個學科的思想做交叉,得到了所謂“市場經濟中倫理道德的功能與義利共生理論”以及“道德契約”及與之相關的一系列名詞,這是在運用前文作者所稱的規范研究的方法進行研究。從“委托―失靈”這一管理學理論和“供求曲線模型”這一經濟學理論兩種方式分析會計敗德行為,其間還運用了“權錢交易的制度與博弈分析”這一博弈論理論和“會計尋租分析”這一經濟學分析思路。這樣多學科多領域互相交叉、互相滲透的研究和寫作方式,確實別具匠心,獨出心裁,很有借鑒意義。

      (3)采用大量調查問卷,極具參考價值。

      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本書恰恰在調查研究這方面不遺余力,這正如作者說的,“是本書最大的特點”,也是本書最鮮明的亮點之一,對后續的研究具有高度的參考價值。

      (4)提出全書的總論點與主旨。

      在第二個子標題的最后部分,也就是在為本書的主要成果(即構建企業倫理與會計職業道德理論及其應用體系)做具體的闡釋。最后一句話“筆者認為,企業經營管理與會計工作應借助倫理道德建立強有力的自律機制與他律機制,以提高企業經營管理與會計管理水平。”即是作者畫龍點睛的全書論點。本書一以貫之,就是圍繞著這一論點而展開的論證。揭示它也就正是第二個子標題的主旨所在。

      4 具體介紹《企業倫理與會計職業道德》一書的內容概要

      文章最后部分采用分章節的寫法,介紹了該書謀篇布局的結構及脈絡,以使讀者能夠一目了然,以幫助人們能夠有選擇地進行學習和探討。

      5 結語

      綜上所述,《企業倫理與會計職業道德教研大綱》做出了我國高等教育開展企業倫理與會計職業道德這一課程是大勢所趨的論斷,提出了開展企業倫理與會計職業道德這一課程的教育研究,不但是現代教育的要求,也是為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所做的明智選擇;對作者所著《企業倫理與會計職業道德》一書進行了濃縮及概括,指出了該書研究的成果主要是構建了企業倫理與會計職業道德理論及其應用體系;最后介紹了該書謀篇布局的結構及脈絡。

      參考文獻

      篇(6)

      華薇 HUA Wei

      (北京聯合大學外語教學部,北京 100010)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Department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Beijing 100010,China)

      摘要:英語讀寫素質是習得讀寫能力并形成讀寫體驗的過程。讀寫素質主要由分析能力、結合社會文化能力、話語分類能力、讀寫實踐能力、記憶能力、情感反應、思辨能力和隱喻理解能力等因素構成。本文首先應用二元理論中的集對分析理論分析了句子、語法和詞語,英語句子具有同異性,英語語法中時態的相關性均有特定的語法表征手段,英語詞語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語言單位常常附衍了一串同義詞、近義詞和反義詞。如果用聯系數來描述詞語的相關度,它同時也反映出了詞語的思想豐度。本文還運用博弈理論和悖論分析文章的含義及價值,最后應用模糊二元對比排序法對英語讀寫素質各因素進行分析,通過分析確定了各因素的重要度,將其應用于讀寫素質研究中具有積極作用并具一定的發展潛力。

      Abstract: Literacy study is a process of acquiring ability and forming experience of literacy. It mainly includes abilities of analyzing, combining social culture and discourse classifying, reading and writing practice, memorizing, emotional response, critical and metaphor comprehension. This paper firstly applies SPA (Set Pair Analysis) of binary theory to analyze sentences, grammar and words. English sentence has the features of difference and indifference. The correlation of tenses in grammar has some specific grammatical expressing means. English words are a kind of conventional customary language units, with a list of synonyms and homoionyms and antonyms. If relevance of words can be described in number of correlation, which the thickness of thinking can be also reflected simultaneously. Game theory and paradox are also applied to analyze the meanings and values of essay, and the sequence based on paired comparison is applied to analyze every element of literacy studies, and the important degrees of every element are determined then, which has potential and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study of literacy.

      關鍵詞 :讀寫素質;二元理論;因素分析

      Key words: literacy studies;binary theory;factor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H3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5)20-0214-03

      0引言

      英語讀寫素質研究(Literacy Studies)發端于英國二十世紀80年代中期,人們在讀寫過程中通過文本與世界交流,是探索和描述人類各種群體閱讀、創造、使用和傳遞文本的過程。在英語讀寫過程中,會遇到語言單位詞語,常常附衍著一串同義詞、近義詞、反義詞等,如果用聯系數描述它們,會刻畫出詞語的思想豐度。英語讀寫素質是由分析能力、結合社會文化能力、話語分類能力、讀寫實踐能力、記憶能力、情感反應、思辨能力和隱喻理解能力等因素構成,本文應用二元理論中的模糊二元對比排序法對英語讀寫素質各因素進行分析,通過分析確定了各因素的重要程度,以便促使教師在提高學生英語讀寫素質教學中注重學生的綜合素養,綜合運用多種教學策略以適應學生學習內容的多樣化以及教學實效的最大化。

      集對分析(SPA)是趙克勤先生提出的一種新的系統分析理論,基本思路是:在一定的問題背景下對所論兩個集合所具有的特性作同、異、反分析并加以度量刻畫,得出這兩個集合在所論問題背景下的同、異、反聯系度表達式。博弈論(Game theory),有時也稱為對策論,是微觀經濟學發展的革命性成果,它作為現代經濟學的前沿領域,已成為占據主流的基本分析工具之一。在經濟學史上,曾經發生過三次重大的“革命”,分別是“邊際分析革命”、“凱恩斯革命”與“博弈論革命”。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引發了一場深刻的經濟學革命,因為它代表著一種新概念、新方法論、新分析方法和一種全新的思想。作為著力于研究 “理性人的互動行為”的一門學科, 博弈論幾乎可以被運用于經濟學和其它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1994年著名博弈論專家納什(J. F. Nash)、澤爾藤(R. Selten)、豪爾紹尼(J.C. Harsanyi)因在非合作博弈均衡領域的開創性貢獻獲得當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博弈論不僅僅能在學術領域中光彩奪目,在其它領域如軍事、管理、體育、政治、公關、個人生活中同樣能得到充分利用。在普通的企業管理中,經營者要熟練地掌握管理之術,必須能夠自動自發并自覺地運用博弈論。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可以憑借博弈論的思想方法來分析進而解決實際問題。正因如此,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薩繆爾遜(Paul Samuelson)說:“要想在現代社會做一個有文化的人,你必須對博弈論有一個大致了解。”運用博弈理論、悖論和模糊二元對比描述身邊的故事,這些知識的應用,極大的拓廣了學生們的知識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也是對常規教學有益的補充。

      1基于二元集對分析理論分析方法

      集對分析(SPA)的基本思想是把所研究的問題視作一個既確定又統一,并可用一個能充分體現其思想的聯系度式子:μ=a+bi+cj來描述各種不確定性。其中a表示同一度,b表示差異度,c表示對立度。其中a,b,c滿足歸一化條件a+b+c=1。

      1.1 刻畫敷衍詞語數用聯系數描述一個詞語的同義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個數,這個聯系數就刻畫出這個詞語的敷衍詞語數,例如great詞的聯系數,見表1。

      因此,通過詞的聯系數可以豐富原有的讀寫方法。

      1.2 句子中的聯系數在ERS(event time, reference time, speech time )時體句子中的應用,可刻畫如圖1所示。

      在時體中的應用,例如:

      He is reaching station.(他快要到車站了。)

      一般可以表示為0+0.5i+0.5j,這里a=0,b=0.5,c=0.5,其中a表示過去,b表示現在,c表示將來。若已知接近目標的程度,可以調整b、c的系數。其它時體可以類似討論。

      1.2.1 在諺語句子中的應用,例如:Well begun is half done.(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All Roads Lead to Rome. (條條大路通羅馬。)可以表示為0.5+0.5i+0j和1.0+0i+0j。

      1.2.2 在詩歌中的應用,例如:拜倫的名作Don Juan(《唐璜》)中的名詩The Isles of Greece(哀希臘)中The mountains look on Marathon——And Marathon looks on the sea.(群山綿綿遙望馬城——馬城靜靜遙望大海。)可以表示為0.45+0.45i+0.1j和1.0+0i+0j。

      1.2.3 在描述事物屬性程度中的應用,可用a+bi+cj來刻畫,a表示某事物,b表示其某屬性的正向程度,c表示負向程度。例如:描述“梅花”、 “牡丹花”和“蒲公英”的美麗度。“梅花”可以表示為+0.82i+0.18j,“牡丹花”可以表示為 +0.9i+0.1j,“蒲公英”可以表示為+0.63i+0.37j。

      2基于博弈理論、悖論分析方法

      博弈論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勵結構間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爭或競爭性質現象的數學理論和方法, 博弈論考慮游戲中的個體的預測行為和實際行為,并研究它們的優化策略。

      2.1 在讀寫中的博弈論分析本文先以“浮士德”為例來說明。《浮士德》是歌德的最偉大的代表作。浮士德為了尋求新生活,和魔鬼梅非斯托簽約,把自己的靈魂抵押給魔鬼,而魔鬼要滿足浮士德的一切要求。如果有一天浮士德認為自己得到了滿足,那么他的靈魂就將歸魔鬼所有。于是梅非斯托使用魔法,讓浮士德有了一番奇特的經歷,他嘗過了愛情的歡樂與辛酸,在治理國家中顯過身手,在沙場上立過奇功,又想在一片沙灘上建立起人間樂園……就在他沉醉在對美好未來的憧憬中時,他不由地說,那時自己將得到滿足。這樣,魔鬼就將收去他靈魂,就在這時,天使趕來挽救了浮士德的靈魂。

      假設浮士德獲得一切要求為2分,在不失去靈魂而獲取部分要求為1分;魔鬼獲得浮士德的靈魂為2分,獲得了簽約為1分,博弈結果如表2所示。

      這則故事告誡人們:在獲得利益時,一定要守住道德底線。

      再如圖片中的博弈,見圖2所示。解讀圖片的意思是:當看圖片左邊時,圖片象個少女;當看圖片右邊時,圖片象個老婦人;當遠看圖片時,圖片是一個少女;當近看圖片時,圖片是個老婦人。因此,從心理學角度看,這是心情的博弈;也是美與丑的博弈。

      2.2 在讀寫中的悖論分析悖論是指一種導致矛盾的命題,悖論的英文paradox一詞,來自希臘語“para+dokein”,意思是“多想一想”。

      例如在“讓她無法說No的約會。”的故事中是這樣闡述的:

      一次,美國滑稽大師馬丁·格登納根據哈佛大學著名數學教授貝克先生告訴他的辦法,成功地邀請了一位年輕姑娘一起吃晚飯。

      格登納:我有三個問題,請你對每個問題只用“Yes”或“No”回答,不必多做解釋。姑娘回答:嗯。

      格登納:第一個問題是:你愿意如實地回答我下面的兩個問題嗎?

      姑娘:“Yes !”

      格登納: 很好,我的第二個問題是,如果我的第三個問題是‘你愿意和我一道吃晚飯嗎’,那么,你對這后兩個問題的答案是不是一致的呢?

      姑娘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因為不管她怎樣回答第二個問題,她對第三個問題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次,他們很愉快地在一起吃了頓很好的晚飯。

      再如辛普森悖論(Simpson′s Paradox)亦有人譯為辛普森詭論,是英國統計學家E.H.辛普森(E.H.Simpson)于1951年提出的悖論。這個悖論的內容是:在某個條件下的兩組數據,分別討論時都會滿足某種性質,可是一旦合并考慮,卻可能導致相反的結論。

      例如某學校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與心理學專業的學生進行相同英語測驗,對男生進行比較,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比心理學專業的學生的平均分多5分,同樣對女生進行比較,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比心理學專業的學生的平均分多5分,按照普通理論思考,當然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的平均分比心理學專業的學生的平均分多5分。但是,從統計學的角度來看并非如此,這就是辛普森悖論。

      因此,為了避免辛普森悖論的出現,就需要斟酌各分組的權重,并乘以一定的系數去消除以分組數據基數差異而造成的影響。同時必需了解清楚情況,例如:是否存在潛在因素,從而進行綜合考慮。

      3基于模糊二元對比排序方法分析

      根據心理學分析,人們對不同因素重要性做出評斷往往是從兩兩對比著手的,因為對兩個以上的因素進行比較甚為不易,特別當測定因素很多的情況下,可先對其中兩個不同因素進行比較,然后再換兩個依次對比,每次比較即得一個評斷,每次評斷用數量形式表示出來,這樣就得到一批數據,分別求平均值進行排序,即模糊二元對比排序方法。

      讀寫素質主要由分析能力(x1)、結合社會文化能力(x2)、話語分類能力(x3)、讀寫實踐能力(x4)、記憶能力(x5)、情感反應(x6)、思辨能力(x7)和隱喻理解能力(x8)等因素構成。

      對這些因素之間,先建立一種優先關系,以cij表示xi與xj比較的優越度,cij=0.5表示優越度相同。

      現對北京聯合大學非英語專業某年級179名學生進行為期一學年的英語讀寫素質培養的訓練,通過對學生進行問卷、觀察和測試方法進行評估,若僅考慮因素x1(分析能力)與x2(結合社會文化能力)比較對讀寫素質貢獻優越度0.6,與其它因素比較對讀寫素質貢獻優越度以此類推,見表3。再通過求平均值

      通過ci確定了各因素的重要程度,然后將其應用于英語讀寫素質各因素的分析。

      因此,得出的結論是:讀寫素質各因素重要度次序從大到小排序為:x7>x1>x2>x6>x4>x8>x5>x3。

      由此可見,讀寫素質各因素重要度次序為:思辨能力、分析能力、結合社會文化能力、情感反應、讀寫實踐能力、隱喻理解能力、話語分類能力和記憶能力。思辨能力即創新、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推理過程最為重要,思辨能力的培養直接影響人的創造力、研究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影響人的素質。同時,它也同樣影響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以及其語言技能的發展;結合社會文化能力是指在讀寫過程中與世界交流、吸收或摒棄所傳遞的多重文化信息和各種文化價值觀和思想的重要途徑;情感反應是文學作品中人物形象及所表達的情感色彩,最容易使不同語言文化背景的人們心靈之間架起一座橋梁;隱喻理解能力作為隱喻所構建的會話分析模式,進一步體現出交際事件中的互動性與合作性;讀寫實踐能力和記憶能力是由實踐多個零散的讀寫文章為媒介的具體片段組成,體現為課堂教學所呈現的規律性。

      4對策與建議

      讀寫素質中的二元理論研究強調文本本身所蘊含的集對分析、博弈論和悖論及其對人們讀寫視角產生的重要影響,這要求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對課文的基本內容進行分類,了解二元理論的文化含義,還要通過閱讀和搜集相關資料,增強自身對于二元理論的理解。同時教師還要集中精力針對較難二元理論內容組織活動,幫助學生探索這些內容詞包含的二元文化背景,注意觀察讀寫事件的關聯性,使學生關注跨學科的問題,體現讀寫與相關學科研究之間的相互滲透與融合,鼓勵學生嘗試更多樣的讀寫形式并予以反饋,師生彼此協作探索課文內容背后更深層次的哲學意義,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走跨學科和交叉研究的創新之路。

      本研究首先應用集對分析對英語句子進行了量化分析,有利于進一步構建并解釋英語句子的結構和拓展;應用博弈論和悖論于讀寫中,旨在幫助學生探索和挖掘學習材料本身所蘊含的深刻內涵,從而達到通過英語學習提高學生文化意識、科技意識和世界意識的目的;最后把模糊二元對比排序法應用于學生英語讀寫能力分析中,對讀寫因素重要程度的分析有利于構建教學過程,同時診斷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利于對教學進行反思,對于促進教師探索培養學生讀寫素質的有效策略極具可操作性和應用價值,學生是構建讀寫素質的主體,學習者積累的經驗越豐富、越熟練,讀寫語言能力就越強。因此,多元的視角、多學科間的融會,是當前讀寫研究得以創新與發展的根本途徑,這也是本研究為什么結合跨領域的初衷。

      參考文獻:

      [1]Austin,J.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M]. Oxford:OUP,1962.

      [2]Baker,C.Foundation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 [M]. London:Multilingual Matters,2006.

      [3]Boeckx,C.Language in Covering Mental Structures and the Rules Behind Them [M].Hong Kong:Blackwell, 2010.

      [4]Dobson,C.Critical Thinking Skill: Measuring Higher Cognitive Development with Bloom’s Taxonomy [M]. La Vergne, Tennessee: Lightning Source Inc, 2008.

      [5]Black, M. Models and Metaphors: Studies in Language and Philosophy [M].Now York:Conell University Press,1962.

      [6]Adger, D.Core Syntax [M]. Oxford: OUP, 2003.

      [7]Gee, J.Social Linguistics and Literacies: Ideology in Discourses [M]. London: Taylor &Francis, 1996.

      [8]Gee, J.An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 [M]. London: Routledge, 1999.

      [9]Gredory,E.&A.Wllliams. City Literacies: Learning to Read across Generations and Cultures [M]. London: Routledge,2000.

      [10]Borer, H. Parametric Syntax [M]. Dordrecht: Foris, 1984.

      [11]Street, B. Literacy and Development: Ethnographic Perspectives [M]. London: Routledge, 2001.

      [12]Street, B. What’s “new” in new literacy studies? Critical approaches to literacy in theory and practice [J]. Comparative Education 5: 110-118.

      [13]Deignan, A. Metaphor and Corpus Linguistics [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005.

      [14]Rose, K. & G. Kasper. Pragma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M]. Cambridge: CUP, 2001.

      [15]方子純,陳堅林.基于語料庫的同義形容詞行為特征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4(6):842-852.

      [16]盛靜,韓寶成.新讀寫素質研究與英語課堂教學分析[J]. 外語教學與研究,2011,43(2):261-272.

      [17]趙克勤.集對分析及其初步應用[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15-67.

      [18]黃濤.博弈論教程[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出版社,2004:10-58.

      [19]西內啟[日]著,朱悅瑋譯.看穿一切的統計學[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181-193.

      篇(7)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646(2012)3-0054-02

      隨著高校教學的不斷發展,學校對教師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教師已成為學校最寶貴的人才資源。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才是最直接的方式,而運用博弈論的方法來分析,會使評價效果更明顯、更直觀,更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一、博弈論的定義

      博弈論亦稱對策論,可以看作是多人的決策理論。任何博弈都有三個部分:

      1.一組參與者。

      2.參與者采取的行動。

      3.參與者可能得到的好處。

      每個參與者都會選擇最佳的行動,以獲取最大的好處,而且每個參與者總是會認為,其他參與者也在設法爭取最好的結果。

      二、模型構建與分析

      1.基本假設

      (1)教師與學生理性。在作出任何決策之前他們會根據利益最大化原則進行決策;

      (2)教師與學生之間是動態博弈,學生評價的好壞是根據教師是否認真授課來決策的;

      (3)監督總是存在;

      (4)教師認真授課,則課堂教學情況良好,會使學生獲得更多受益。

      2.具體分析過程

      (1)變量假設

      假設教師在上課時不認真授課的預期收益為E且E=R*(1P),其中R為不認真授課的輕松閑暇所得,P為不認真授課被處罰的概率。不認真授課被查處后對教師進行懲罰給其造成的全部損失計為M,不認真授課的預期凈得益是指不認真授課的預期得益和損失之差,預期凈得益=R*(1P)M*P,由不認真授課引起的教學損失為N,打擊不認真授課行為所挽回的教學損失為K,教師認真授課給學生帶來的得益為S,此時學生享有監督權,而教師正常授課所得的薪金為T。

      2.具體博弈分析

      在分析中,引用動態博弈模型(如下圖):

      (1)從教師的角度出發

      教師在授課時,對授課的利益得失權衡比較。若不認真授課被發現的概率較大或不認真授課之后得益小于不認真授課給自己帶來的損失, 他們則選擇認真授課。此時,教師的得益就是他們的薪金T;若權衡之后發覺不認真授課后的得益大于其損失或不認真授課被發現的概率較小,則他們會選擇偷懶授課,此時的得益要看學生的決策選擇。

      (2)從學生的角度出發

      學生對于教師不認真授課的行為進行差評后教師被處罰的概率為P,不處罰的概率為1P。若學生因擔心自己的期末成績而沒有進行差評,則其得益為教師不認真授課帶來的教學損失N,而教師的得益為其正常薪金與不認真授課的預期得益之和為T+R*(1P);若學生進行差評,則學生的得益為差評后所挽回的損失減去教師所造成的教學損失KN,教師得益為的薪金收入T與不認真授課的預期得益與損失之差即T+R*(1P)M*P。根據動態博弈的逆推歸納法,對于學生來說,其差評的得益肯定要大于其好評的得益,即由上圖看出KN>N。若教師不認真授課懲罰后的得益仍然大于不認真授課之前的得益,即T+R*(1P)M*P>T,那么這樣的懲罰顯然是無效的。此時,需要加大監督和處罰力度。

      (3)教學評價條件分析

      由以上分析可知,排除其他主觀因素的干擾,教學評價要想達到預期效果,也需要一定的條件:

      (1)在教學評價制度上,如果教學評價制度比較完善,這種上課不認真的行為就不會出現。然而,預期得益中的R是導致其偷懶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如果在一個課堂教學透明、實效的評價制度下,這種預期收入不可能很高。

      (2)在監督上,如上分析,如果監督不到位,不認真授課的行為被發現的概率比較小,即不認真授課的預期得益

      R*(1P)較大,而處罰損失即M*P較小,這無疑會增加教學評價不認真授課的概率。

      (3)在處罰上,如果處罰力度不夠,也即處罰后教師的得益與不認真授課之后的得益相比,相差不大或是甚至更高,那么這種處罰也就徒有形式,不會起到真正的效果。如上,教師的正常收入為T,在不認真授課被處罰后,其得益為T+R*(1P)M*P

      三、提高教學評價效果的對策

      1.完善教學評價制度

      在這方面,學校應該設置一套完備的,全方位的教學評價制度,規范教師行為,設置全面的教學評價內容,運用先進的教學評價方法,保證教學評價結果真實可靠。

      2.實效透明的監督機制

      在很多時候,學生對教師的監督只是走走形式,評教大多流于形式,對于教師的績效考核往往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在這個時候,應當重視學生的評價結果,把它作為教師績效考核的重要指標,讓評價結果發揮實效。如可以給學生發放問卷調查表,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情況進行綜合分析評估并打分,歸納出教師課堂教學的優勢與不足,找出存在的問題和產生的原因,提出希望、要求和改進的建議。

      3.適度嚴厲的處罰機制

      這正如上文所分析的,在處罰上如果處罰力度不夠,就會出現一系列后發性問題,這會使教師容易出現僥幸心理,最終使得處罰蒼白無力。當然,如果處罰過度,又會傷害到教師的授課積極性,這無利于正常的教學。所以,把嚴厲的處罰機制適度的實施很有必要。

      當然,通過這些客觀的方法還不能夠完全的糾正教師的教學態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它發生的概率,如果要切實解決教學過程中的問題,還需要教師和學生從主觀上予以配合:

      1.教師自主提高教學積極性

      作為教師,應當以不斷提升自身素質為目標。因為在整個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貫穿課堂始終,在教學中起著主導作用,教師的教學態度決定了整堂課的效果。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缺乏主觀能動性,就會使課堂毫無生機,死氣沉沉。作為接受新知識的學生來說,這無疑會受到極大的阻礙。所以教師應當主動提高教學積極性,做到對學生負責。

      2.加強學生的公正意識

      作為學生,應當端正自身態度,客觀公正的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在教學上給予教師最真實的反饋。這樣才能幫助教師找出課堂教學的漏洞,提高教學質量。

      三、結語

      總的來說,無論是從教師的角度還是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在博弈的過程中兩者都想獲得彼此利益最大化:教師一直認真授課,學生一直給予好評。但是在很多情況下,這樣的結果是不可能出現的。所以,這就需要二者從主觀上和客觀上給予配合和制約,才能實現雙贏。

      篇(8)

      1.引言

      意外傷害保險(以下簡稱意外險)是指被保險人在保險有效期間,因遭受意外傷害事故,致使其身體蒙受傷害而死亡或殘疾時,保險人按照合同規定給付保險金的保險。意外傷害的發生應該具備非本意的、外來原因引起的和突然的三個條件。按照保險期限長短的不同,意外險可以分為一年期業務和短期業務。按照投保方式的不同,意外險可以分為個人意外險保險和團體意外險保險[1]。

      在我國,較大的人身險保險總公司對各地分公司通常實行的是收支兩條線管理,對意外險的管控也是如此。一般各家人身險總公司會根據地區差異,在全國范圍內劃分三至四個分公司等級標準,并據此制定對應的意外險費用包干政策。但是在分公司實際的意外險業務管理與操作過程中,我們發現總公司與分公司對市場有認識上的差異。

      首先,即使嚴格控制核保流程,意外險特別是團體意外險的賠付率是很難控制的,往往一樁大的團體群死群傷事件就會使一個分公司背上沉重的費用負擔。但是這樣的事件對于一家分公司,特別是對總公司來說,卻能很好的體現人身險公司的品牌價值,對整個行業也是有積極意義的;其次,由于意外險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各家分公司在當地展業過程中,已經面臨越來越大的展業費用壓力。但在現實市場上,按照保監會提出“更好更快地發展保險業務”的精神,以及各家公司自身需求,一方面人身險總公司在更多的強調意外險保費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也在進一步強調意外險費用管控的力度。另一方面,各地分公司面臨的最棘手問題卻是如何能爭取更大的費用空間,以及爭取節約更多的展業費用來保證按照總公司的要求發展意外險業務;其三,社會對保險業的認識仍然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這需要各家分公司、各家人身險總公司,乃至整個保險行業共同長期努力,堅持宣傳,加強服務,才能真正實現這個行業在中國市場的廣泛認同。然而在其中,分公司的力量是有限的,因為費用政策的導向會導致總公司乃至行業的長期發展目標與分公司短期的經營目標相沖突。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總、分之間對意外險市場認識上差異要求人身險公司意外險費用包干政策需要一個更新的,更符合市場導向的思考角度,即必須考慮總公司與分公司之間在費用上的更多協同,更多的著眼于長久,而不僅僅是一個上下級簡單的包干政策。因此,本文參考張維迎(2004)關于完全信息博弈的相關分析[3]和肖條軍(2004)[4]關于博弈論及其應用等相關資料,運用完全信息下的動態博弈理論[5],從人身險總公司和分公司共同建立公司品牌、打造整體影響力的角度出發,以意外險做為分析對象(當然,也可以以其他險種為例,但本文認為分析意外險費用包干政策更有實際意義,因為它的市場波動相比其它險種更明顯和直接),建立一個總公司與分公司的意外險費用包干政策的博弈模型,研究總公司進行整體市場推動的投入,分公司決定進行市場推動的投入,總公司對分公司的意外險費用包干比例以及分公司之間的包干比例關系,為我國各家人身險總公司制定整體協同的意外險費用包干政策提供一個可借鑒的思路。

      2.一個總、分公司的意外險費用包干政策模型

      考慮人身險市場上有三個參與人,由一家人身險總公司和兩家人身險分公司組成。假設由總公司決定進行整體意外險市場業務推動的投入,分公司決定自己意外險業務推動的投入。總公司還決定分公司的意外險費用包干比例。

      設委托人(以下簡稱總公司)(P)的意外險市場業務推動的投入為(Ip),Ip0,p,人(以下簡稱分公司)(A)的意外險業務推動的投入為(IA),IA0,A,(A=1,2)。設市場對兩家分公司意外險的需求函數分別為:

      q1 (Ip,I1)=b1(Ip+1)(I1+1)1- (1.1)

      q2 (Ip,I2)=b2(Ip+1)(I2+1)1- (1.2)

      其中b1>0,b2>0,0≤≤1,

      b1、b2表示總公司與兩家分公司都沒有進行業務推動的投入時,市場的正常需求;從(1.1)、(1.2)中可以看出,對擁有多家分公司的一家總公司的(Ip)對一家分公司產生的作用和影響是很大的,表明總公司通過整體業務推動投入以宣傳自身品牌,提升行業美譽度比分公司作用大;()表示總公司進行意外險業務推動投入的重要性,1-表示分公司進行意外險業務推動投入的重要性。本文假設

      文中所指的分公司業務推動投入是指正常的意外險業務取得費用支出及正常賠付率的支出以外的促銷投入。[本文稱這種正常費用為分公司符合市場行情的、可評估的固定成本(c1),(c2)]。在模型中同時考慮兩家分公司,是因為實際管理過程中,地域的差異性是很大的,總公司會對不同地域分公司以不同意外險費用包干政策,對此進行開展研究是有實用價值的。

      設總公司意外險產品的成本是(c),總公司規定的統一意外險銷售價是(Pp),銷售價格一般不能隨便變動。由總公司制定的分公司費用包干比例是(A),其中(A=1,2),(1-1)Pp>c,(1-2)Pp>c,1Pp>c1,2Pp>c2。總公司的收益函數為:

      p(Ip,I1,I2,1,2)=[(1-1)Pp-c]b1(Ip+1)(I1+1)1-+[(1-2)Pp-c]b2(Ip+1)(I2+1)1--Ip (1.3)

      兩家分公司的收益函數分別為:

      1(Ip,I1,1)=(1Pp-c1)b1(Ip+1)(I1+1)1--I1

      (1.4)

      2(Ip,I2,2)=(2Pp-c2)b2(Ip+1)(I2+1)1--I2

      (1.5)

      3.Stackelberg博弈分析

      3.1分公司意外險業務推動的投入

      在完全信息下的總公司與兩家分公司的意外險業務費用投入的動態博弈中,總公司的選擇變量是(Ip),分公司選擇變量是(IA)。我們考慮Stackelberg博弈的情況下,即假設總公司先選擇,兩家分公司觀測到總公司的投入(Ip)和費用包干比例(A)后,然后選擇自己的投入。

      根據Stackelberg博弈的算法――逆向選擇法,本文首先計算兩家分公司的最優選擇。對于分公司,最優化的業務推動投入(IA)一階條件意味著:

      1/I1=0,2/I2=0

      解之得:

      I(Ip,1)=(Ip+1)[b1(1-)](1Pp-c1)-1 (1.6)

      I(Ip,2)=(Ip+1)[b2(1-)](2Pp-c2)-1 (1.7)

      從(1.6)、(1.7)式、可以看到:

      (1)總公司(Ip)越大,兩家分公司的(I),(I)越大。總、分公司之間意外險業務推動的投入正相關。

      (2)分公司固定成本(c1),(c2)越大,兩家分公司的意外險業務推動力度越小;分公司之間固定成本較大的,推動力度就較小。

      (3)對于分公司,最優的業務推動投入(I),(I)與(1),(2)相關:

      I(Ip,1)/1=Pp(Ip+1)[b1(1-)](1Pp-c1)>0 (1.8)

      I(Ip,2)/2=Pp(Ip+1)[b2(1-)](2Pp-c2)>0 (1.9)

      由(1.8)、(1.9)可以看出,總公司給分公司費用包干比例(1),(2)越大,兩家分公司的意外險業務推動力度越大。費用包干比例與分公司業務推動正相關。

      3.2總公司意外險業務推動的投入

      根據式(1.6)、(1.7),總公司的收益函數可以表示為:

      p[Ip,I(Ip,1),I(Ip,2),1,2]=[(1-1)Pp-c]b1(Ip+1)(1-)(1Pp-c1)+[(1-2)Pp-c]b2(Ip+1)(1-)(2Pp-c2)-Ip (1.10)

      由此可以得關于(Ip)的偏導數為:

      =[(1-1)Pp-c]b1(1-)(1Pp-c1)+[(1-2)Pp-c]b2(1-)(2Pp-c2)-1 (1.11)

      從式(1.8)可以看到:

      ①如果式(1.11)大于0,說明總公司的業務推動投入越大,總公司的收益越大,最優投入為(Ip)。

      ②如果式(1.11)小于0,說明總公司的業務推動越大,總公司的收益越小,則Ip=0。

      3.3分公司費用包干比例是(A)

      根據式(1.10)求分公司費用包干比例(1),(2)的二階導數:

      =--1Pp(Pp+c)b1(Ip+1)(1-)(1Pp-c1)+P[(1-1)Pp-c]b1(Ip+1)-1-2(1-)(1Pp-c1)

      =-Pp-1(Pp+c)b2(Ip+1)(1-)(2Pp-c2)+P[(1-2)Pp-c]b2(Ip+1)-1-2(1-)(2Pp-c2)

      根據式(1.12)、(1.13)可以得到p[Ip,I(Ip,1),I(Ip,2),1,2]為費用包干比例(1),(2)的嚴格凹函數。根據式(1.10)可求分公司費用包干比例(1),(2)的一階條件,滿足一階條件的可行解為最優費用包干比例。

      =-(Pp+c)b1(Ip+1)(1-)(1Pp-c1)+P[(1-1)Pp-c]b1(Ip+1)-1(1-)(1Pp-c1)=0 (1.14)

      =-(Pp+c)b2(Ip+1)(1-)(2Pp-c2)+P[(1-2)Pp-c]b2(Ip+1)-1(1-)(2Pp-c2)=0 (1.15)

      解式(1.14)、(1.15)得:

      1=1+ (1.16)

      2=1+ (1.17)

      由(1.16)、(1.17)可以看出,分公司意外險費用包干比例(1),(2)不僅與總公司規定的(Pp)下固定成本(c1),(c2)有關,同時也與()的取值范圍有關:

      ①若=0,即總公司不做任何業務推動的投入時,1=2=1-。

      ②本文假設=

      ③可以看到固定成本(c1),(c2)越大,意外險費用包干比例(1),(2)越大,二者間正相關。固定成本越大的分公司,費用包干比例越大的。

      4.結論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獲得總公司意外險業務推動的最優投入、兩家分公司意外險業務推動的最優投入、分公司意外險最優費用包干比例的一般表述如下:

      ①I(Ip,1)=(Ip+1)[b1(1-)](1Pp-c1)-1;

      ②I(Ip,2)=(Ip+1)[b2(1-)](2Pp-c2)-1;

      ③1=1+,并滿足1>;

      ④2=1+,并滿足2>;

      ⑤如果式(1.11)大于0,說明總公司的業務推動投入越大,總公司的收益越大,最優投入為(Ip)。

      通過本文對完全信息下的總公司與兩家分公司間的意外險業務費用投入動態博弈分析,研究了總公司進行整體市場推動的投入,分公司進行市場推動的投入,總公司對分公司的意外險費用包干比例以及分公司之間的包干比例相對關系,一方面說明總公司與分公司應該多從公司建立長期品牌、打造整體影響力的角度出發,共同關注和開發意外險市場的業務推動;另一方面說明總公司在制定費用包干政策時,應更多考慮分公司不同地域的差異化情況,保證股東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也要保證分公司有足夠的生存和發展空間,這樣意外險費用包干政策才有真正的可操作性。

      參考文獻:

      [1] 江生忠,祝向軍.保險經營管理學[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1:1-482.

      [2]Ma,Jun,Modeling central-local fiscal relation in china [J].China Economic Review,1995,6:105-136.

      [3] 張維迎. 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1-364.

      [4] 肖條軍.博弈論及其應用[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4:1-586.

      篇(9)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2年3月19日

      一、引言

      盡管統治階級宣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眾所周知,有些法律只是在形式上的平等,有的法律甚至連形式上的平等都不可得。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稅法作為國家機器保證其財政收入的法律依據,最能體現其統治意志。我們現在的社會至少在形式上實現了平等,但這不代表結果平等。雖然形式上是平等,或者說不是完全平等的――由于制定法律時,即使各個階層都有代表,也會由于各自所代表的經濟實力以及相應的談判勢力不同而造成法律的不平等,但是無論在制定法律還是在執行法律時,各方都會參與到博弈中來,以爭取有利于自己的結果,也即是根據對手的博弈策略及行動獲得最大的效用。

      一般說來,對法律的經濟學分析不僅僅局限在稅收法律,還要拓展到稅收制度上去。稅收法律的制定、修改、廢除等程序可以說都是博弈的結果,用經濟學的方法分析法律問題有時候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試著從博弈論的視角去分析稅法制定和實施的情況。

      二、稅法制定中的博弈

      這里可以簡化為兩個階層之間進行博弈,階層1和階層2,假設他們之間的談判實力為階層1大于階層2,他們之間的博弈是一個零和博弈,談判實力大的階級會阻止實力較小的階級在法律制定過程中獲得更多利益,阻止有兩種成本:高成本和低成本,階層1有兩個策略:對抗或者不對抗,則他們之間的博弈可以用支付矩陣表示,見表1。(表1)其中,B表示兩個階層能在法律制定過程中獲得的總利益,U1>X,U2>B/2(U1、U2分別表示在高成本和低成本情況下不阻止階層2導致的利益損失),Z表示階層2采取對階層1對抗的策略對階層1利益造成的影響,Cl、Ch分別表示低成本和高成本。

      在兩階級博弈中,很多是在不完全信息條件下進行博弈,各個階層會根據對對方的行動推測而決定自己的行動,而且這兩個階層之間的博弈不是一次兩次,而是不斷重復的,從而會在以后的博弈中不斷修正自己的博弈,最終會根據兩者之間的談判實力形成一個均衡,使得兩階級會隨著自己的實力變化而獲得自己相應最大化的利益。談判勢力較強的階層1由于其談判勢力較強,根據阻止階層2的成本而決定是否阻止階層2獲得更多的利益,而階層2則會根據推測階層1的行動和比較自己的支付來決定自己的行動。階層2的最優選擇依賴于他在多大程度上以為階層1是高成本的或者是低成本的。假如階層2認為階層1高成本的概率為P,然后進行計算,他的期望收益為P*X+(1-P)*(-Y),如果他的期望收益大于等于0,階層2就會選擇對抗,也就是當階層2預期階層1阻止他的成本是高的,即P≥Y/(X+Y)的情況下,他會選擇的最優對策是對抗,從而使得自己階層(或階級)的利益最大化。

      三、稅法執行過程中的博弈

      稅法的制定是各個階級力量均衡妥協的結果,同時在稅法執行過程中,稅收各方也會進行博弈,以期最大化自己的收益。

      從理論上說,稅收機關會在稅法的指導下,根據征收該項稅收的成本和收益來對稅收對象的真實納稅情況進行檢查,而稅收主體則會根據稅收機關檢查的情況來決定是避稅還是老實納稅。國家和納稅人的博弈表現為納稅機關和納稅人之間的博弈,納稅機關在對納稅人的納稅情況進行檢查和不檢查兩種選擇,而納稅人則根據自己對納稅機關行為的推測來決定自己的行動,即逃稅和不逃稅,同時納稅機關也是對納稅人的行為的預測進而采取對策。他們之間的博弈可以用支付矩陣表示,見表2。(表2)

      其中,a表示納稅人應繳納的稅款,c則表示檢查成本,F是納稅機關對不納稅的納稅人的罰款,(c

      假設p代表納稅機關檢查的概率,r代表納稅人逃稅的概率。那么,納稅人和納稅機關怎么決定他們的行動呢?

      從理論上說,他們都會分別比較自己的收益,使得自己利益最大化,這樣博弈會達到一個混合策略均衡。換個思路,當對方的某項行動的概率為某個特定值時,自身(假如說納稅機關)以百分之百的概率檢查(即p=1)納稅人的納稅情況時得到的期望收益和他以百分之零的概率(即P=0)檢查時的期望收益相等,換句話說,也就是在預測納稅人逃稅為這個概率時,納稅機關能最大化他的收益;而對于納稅人來說也是一樣,即自己預測納稅機關的檢查概率為特定時,他的行動是無區別的,即以概率r=1和r=0逃稅時自己的期望收益是無差別的,也就是說預測在納稅機關的這個檢查概率的情況下,他的收益可以最大化。

      用公式表示為G(1,r)=G(0,r),而G(1,r)=(a-c+F)*r+(a-G)*(1-r),G(0,r)=0*r+a*(1-r),從而得出r=c/(a+F),也就是當納稅人的逃稅概率為r=c/(a+F)時,納稅機關能達到他的收益最大化。

      同理,納稅人則為R(1,p)=R(0,p),R(1,p)=-(a+F)*P+0*(1-p),R(0,p)=-a*p+(-a)*(1-p),p=a/(a+F),即當納稅機關的檢查概率為p=a/(a+F)時,納稅人的利益可以到達最大。

      當p=a/(a+F),r=c/(a+F)時,就達到了混合策略均衡,同時也是一個納什均衡,納稅機關在預測納稅人逃稅的概率r>c/(a+F)時,就會去檢查納稅人的納稅情況,小于的情況下就會不去,而在等于的時候則可去可不去。相應的,納稅人在預測納稅機關的檢查概率p>a/(a+F)時就會老實繳稅,而p

      四、結論

      本文就稅法制定和稅法執行過程當中的博弈進行分析,因為筆者認為在這兩個環節中不同階層的利益博弈體現得最為明顯。只要有利益存在,博弈就在所難免。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的本質是最終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同時我們也強調市場中的競爭性,這可能導致階層的分化,那么如何保證在中國轉軌時期的公平問題,不僅僅是從經濟角度考慮的問題,法律層面上的考慮更不可少,畢竟經濟角度只能是影響經濟政策,而法律則是更加穩定和長期的影響一個國家。

      主要參考文獻:

      [1]肖條軍.博弈論及其應用[M].上海:上海三聯出版社,2004.

      篇(10)

      1 CDMA擴頻測控系統功率控制必要性分析

      CDMA體制采用擴頻通信體制,已經被應用于航天統一擴頻測控系統中。在這種體制中,各個通信目標的信號在時域和頻域上都是重疊的,由于擴頻碼之間并不完全正交,并且下行鏈路(從測控目標到地面站)一般來說是異步的,各個用戶之間便會存在多址干擾。尤其是當各個目標距離控制臺的距離遠近不一的時候,由于遠近效應[1]距離遠的目標的信號到達控制臺的功率很小,完全淹沒在其他近距離用戶的信號中,接收性能很差。由于CDMA是一個干擾受限系統,系統要求所有用戶到達基站接收機信號的平均功率或信干噪比相等才能正常解擴,功率控制就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才提出的。

      另外,在航天測控領域中,尤其是在深空探測領域中,通信距離遠,空間損耗巨大,因此為了進行有效的傳輸,通信信號的發射功率往往很大。尤其是在多目標測控系統中遠近效應比較嚴重的時候,距離地面控制站比較遠的測控目標往往盲目的提高發射功率來提高接收信號的信噪比,這樣便會使這些目標的發射功率異常的大,造成系統硬件不必要的負擔。功率控制技術能夠平衡各個用戶的發射功率,避免某些測控目標的發射功率無限制增大。因此,在統一擴頻測控系統中采用功率控制技術是十分必要的。

      2 上行鏈路功率控制和下行鏈路功率控制

      由于存在遠近效應,統一擴頻測控領域的CDMA系統中上行鏈路(從地面控制站到測控目標)的功率控制非常重要,并且動態功率調整范圍也相當大。而在統一擴頻測控領域的CDMA系統下行鏈路(從測控目標到地面控制站)中,假設每個范圍中測控目標發射總的平均功率是一定的,而某一指定的范圍中的不同地面控制站經過分配得到的功率是不同的,這是由各個地面控制站通信類型需求的不同來決定的。所以在CDMA統一擴頻測控領域的下行鏈路中,也將這種功率控制方式稱為功率分配,其變化速度慢且動態范圍小,實現容易。在基于CDMA統一擴頻測控系統中的功率控制問題上,主要研究的對象是統一擴頻測控系統下行鏈路中的功率控制技術。

      3 集中式功率控制和分布式功率控制

      在集中式功率控制中,測控目標需要掌握測控用戶內部各個地面控制站和信道的全部信息,集中地計算出各個測控用戶的最優功率控制策略。集中式功率控制算法需要大量的已知信息,計算復雜度高,很難在實際中應用,現在已經很少使用。

      在分布式功率控制算法中,小區內部各個地面控制站只需要已知各自的局部信息,便可計算出相應的功率控制策略,計算量比較低,現在已經被廣泛應用于移動通信領域。目前,基于博弈論的分布式功率控制算法是其中的研究熱點之一,尤其是基于Nash均衡[2]的功率控制算法,引起了各國學者的廣泛關注。

      4 固定功率調整步長和可變功率調整步長

      CDMA統一擴頻測控通信系統中,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的可變步長算法通過實測得到的信號功率和期望的信號功率之差來對地面控制站的功率進行調整,調整速度快。而在固定步長算法中則通過單一字節的功率控制指令來對功率進行調整,調整速度較慢,但算法簡單。通過分析表明可變步長算法在上行鏈路功率控制中的性能更優越,但固定步長算法實現起來更為簡單。

      5 以信號強度為基礎和以SINR為基礎

      將信號強度作為測量指標的功率控制算法通過對從地面控制站到測控目標的信號強度進行測量,并將測量值與期望的信號強度比較,計算出功率控制命令來調整地面控制站的發射功率。以信號強度為參數的功率控制算法實現比較容易,但是并不能很好的反映系統的性能,比如QoS和系統容量等。

      將SINR[3]作為測量參數的功率控制算法對接收到的信號的SINR值進行測量,將測量結果與期望的SINR值比較來決定控制策略,其中的干擾包括信道干擾和多址干擾。通過SINR為參數來進行控制,能很好的體現系統的性能,并且更為科學準確。但是以SINR為控制參數容易造成正反饋,導致某些用戶的發射功率過大,這需要通過限定最大發射功率值和對系統容量進行合理的設定來解決。

      總之,在CDMA統一擴頻測控系統中,采用功率控制技術,能夠平衡各個控制站的發射功率,避免某些測控目標的發射功率無限制增大,造成用戶間的相互干擾和系統硬件不必要的負擔。

      【參考文獻】

      篇(11)

      [DOI]10.13939/ki.zgsc.2017.09.110

      1 川江滾裝運輸現狀分析

      長江流域上的滾裝運輸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滾裝運輸是指使用“滾裝船”連車帶貨一起裝運的一種水路運輸方式,它以自身高效、綠色、便捷等優點,迅速成為長江上游一種重要的物流運輸形式。通過政府及行業協會的管理和規劃,滾裝運輸市場取得顯著成效。但隨著川江滾裝運輸的發展,又出現新的問題。

      現在川江(重慶―宜昌)滾裝運輸段,共有3個碼頭即重慶郭家沱、忠縣周家溪、萬州紅溪溝滾裝碼頭,且各碼頭各自開辟航線。使得滾裝運輸成為點與點的直達(無中途停靠站)運輸。從而造成航線重復。并且從車到碼頭的數據表1可以看出,單個碼頭存在貨源不足,貨車待港時間長等問題。

      從表1可以看出碼頭之間的過度競爭,出現了“無物可流”的尷尬局面,因此下文就通過模型博弈分析碼頭間合作的可能性。

      2 “囚徒困境”模型

      本文根據國家年鑒數據以及各碼頭貨物的吞吐量等情況,可知萬州碼頭和忠縣碼頭在資源配備情況及貨物吞吐量等方面旗鼓相當,符合博弈論中“囚徒困境”模型的地位對等的前提。可以運用“囚徒困境”模型來分析研究滾裝碼頭的競合。先對兩碼頭進行分析,兩個碼頭都想征得滾裝貨源、擴大市場份額讓自己獲得最大的利益,而展開激烈的競爭。那么碼頭合作是否是兩碼頭最優的策略,是否可行。下面就通過博弈的方法來進行研究。

      將忠縣碼頭和萬州碼頭都假設為參與人,而它們的選擇為合作或競爭。根據“囚徒困境”模型,可以得出萬州碼頭和忠縣碼頭的博弈支付矩陣如表2所示。

      在上述矩陣中若以d代表對方選擇合作時自己選擇競爭的效用;a=雙方都合作時各自的報酬;b=雙方均采取競爭時的效用;c=對方采取競爭自己選擇合作的效用,支付矩陣滿足d>a>b>c;若以整體策略而言,則得出不等式:2a>d+c。那么可知,當a>d時,合作比競爭收益更多,則參與人偏向于合作;而反之,參與人害怕被欺騙則有從合作中背叛的概率,此時(b,b)為唯一Nash解,出現整體理性和個體理性沖突情況,使雙方都有所損失。因此單階段博弈會得到(不合作,不合作)的結果。但若多次動態博弈,雙方都為長遠利益而放棄當下利益,使單階段博弈中的不合作變為合作。這才是長遠的考慮,也是更有效的均衡。

      碼頭的合作從長遠看有利于整個滾裝運輸的發展,所以碼頭間合作就是無限次重復博弈,則博弈兩方都可采取“觸發策略”來維持長久的合作。假設雙方的貼現因子都為δ。

      如果萬州碼頭在博弈中先選擇不合作,那它在此階段獲得d單位的支付,但它的這次不誠意合作會觸發忠縣碼頭的永不合作作為懲罰,萬州碼頭從此后沒間斷的支付是b。

      那么兩個碼頭選擇(合作,合作)是一個精煉均衡結果,且沒有動力打破均衡,在觸發策略下結果使得雙方都是積極的。所以在δ*滿足上述情況時,雙方走出了“囚徒困境”獲得了帕累托最優。

      3 “智豬博弈”模型

      根據現有資料分析,可看出重慶滾裝碼頭在碼頭硬件設施、服務、貨運吞吐量上相對于萬州碼頭和忠縣碼頭都有絕對的優勢,符合“智豬博弈”模型中的地位不對等的先決條件。因此采用“智豬博弈”模型來分析研究“大-小”碼頭間競合關系。假設重慶碼頭是博弈模型中的“大豬”,而忠縣或者萬州滾裝碼頭是“小豬”角色。

      對于“大豬”或者“小豬”都有兩種策略,主動推進的先發選擇和后發的跟進選擇。在下表中“大豬”主動推進的先發成本為a1,而“小豬”則需要a2;若“大豬”先發推進得到的總收益是b1,“小豬”的總收益則是b2;若“小豬”主動推進時,“大豬”的的總收益是c1,而此時“小豬”的總收益是c2(但因為“小豬”的能力有限,其先發的成本要高于收益,為a2>c2)。若“大豬”和“小豬”分別進行主動推動,“大豬”的總收益為d1,“小豬”的總收益為d2。則有c1>d1>b1,b2>d2>c2。那么可得到表3收益矩陣。

      從表3可知,雖然“小豬”選擇等待并不一定是最優決策,但是無論“大豬”選擇先發或是等待,對于“小豬”自身選擇等待的收益要高于選擇先發的收益。而“大豬”相信“小豬”會選擇跟進的理性決策,那么自身一定會選擇先發的策略,獲得較高的收益。于是收益矩陣右上方的策略(先發,跟進)就成為唯一Nash均衡解。

      同樣重慶滾裝碼頭的選擇就只能選擇同小型碼頭共享達到碼頭資源整合的目的,這個整體的收益最大化。大型碼頭先進行發展吸引占領更多資源,獲得更多的利潤,而中小型碼頭就選擇等待前者發展產生成果后,從中搶占一小部分份額而獲得利潤,從而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

      因此,對于上述不對等的碼頭也需要合作,防止惡性競爭,所以通過上面地位對等的“囚徒困境”和地位不對等的“智豬博弈”都易看出,碼頭合作成為必要趨勢。

      4 川江滾裝運輸發展建議

      政府應加強對滾裝運輸的政策指向、提高支持力度。對碼頭企業進行政策、人才等方面的扶持,包括對稅費的降低,提高整個地區的效益。另外就是建立合作機制,加強交流,促進博弈方能夠長久穩定地保持良好發展關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狼色精品人妻在线视频| 2022年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美女久久精品香蕉69| 国产精品电影在线| 国产一精品一AV一免费| 日产国产精品亚洲系列| 国产精品爽黄69天堂a|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无码视频| 精品精品国产理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传电影 | www国产精品| 伊人久久无码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大片91精品免费观看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国产一区 |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澳门|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99热| 欧美日韩国产中文精品字幕自在自线| 日本久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三级久久久精品麻豆三级 | 亚洲精品99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精品久久久久久99人妻| 88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福利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桃色 | 午夜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午夜免费观看网站| 特级精品毛片免费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精品欧美久久久久天天影视| 国产精品一级片| 2022国内精品免费福利视频 | 国产AV国片精品有毛|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AV影院| 亚洲精品白浆高清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色婷婷在线影院| 日韩精品一二三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