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稿件被《中國高校科技》期刊退修后,可按以下流程進行修改,以提高錄用概率:
一、分析退稿原因
1.?仔細閱讀退稿通知:明確編輯或審稿人指出的問題,如選題不符、創新性不足、數據缺陷或語言表達問題?。
2.區分退稿類型:可修改退稿、拒稿(若意見表明“研究方向不符”,建議改投其他期刊)
二、針對性修改策略
1.深入探討研究問題,提供更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討論。
2.增加相關理論背景和文獻綜述,以支持研究論點的合理性和創新性。
三、重新投稿準備
1.?附修改說明:逐條回應審稿意見,說明修改內容及依據。
2.核對期刊要求:
(一)提供作者簡介:姓名、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工作單位(寫到二級學院)、職稱或職務、主要研究方向或學科特長或從事何種專業技術工作、郵政編碼、電子郵箱地址、聯系電話。
(二)來稿請切勿一稿多投,切勿抄襲,文責自負。
(三)題名應易于認讀,避免使用非共知共用的縮略詞、其他語言、首字母縮寫字、字符、代號等。
(四)文中出現的次序號,在引文末右上角方括號內注明,參考文獻著錄書寫格式、間隔符號必須按照本刊規定。
(五)正文前應有200字左右的文章摘要,簡述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項內容。摘要下另起一行標注3~8個關鍵詞。
綜上所述,通過不斷地修改和完善,提高稿件的質量和學術水平,增加被期刊錄用的機會。
《中國高校科技》是一本在科技領域具有較高影響力的學術理論期刊,于1987年創刊,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辦,為月刊,國內統一刊號為CN:10-1017/N,國際標準刊號為ISSN:2095-2333。
該刊設置了戰略研究、“雙一流”建設、科研管理、評價與發展、科研育人、產學研用、知識產權、轉化與服務、書評·廣告等欄目,覆蓋科技領域多個研究方向,以反映科技領域的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
中國高校科技發表范例
-
地方高校科研:外部評價體系重構與內部激勵機制改革
作者:盧立玨; 薛偉
-
構建“因業施教”應用型人才培養生態
作者:史國君
-
新時代推進大學依法治校研究——基于大學章程實施現狀調查
作者:徐銘勛
-
產學研協同創新的政策體系與保障機制——基于“中國制造2025”的思考
作者:洪林; 夏宏奎; 汪福俊; 葉美蘭
-
校企合作何以可能——以福州大學“紫金模式”為例
作者:鐘明春; 劉名遠; 林永新
-
比較中美大學科技成果處置權與收益權
作者:田國華; 張勝
-
新型大學推廣模式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路徑選擇
作者:于德; 王華斌
-
應用型本科高校聯盟創新創業管理機制——基于典型應用型本科高校聯盟的案例分析
作者:沈皆希; 倪杰; 曹鎮
-
創新創業與專業教育融合的國內外研究進展
作者:王秀芝; 劉志強; 吳祝武
-
基于素質教育導向的高等數學教學方法探析——評《數學教育的智慧與境界》
作者:余航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