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化工企業中新聞宣傳信息化研究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一、引言
由于國家政策支持國民大力發展實業,進入化工行業的投資者也數不勝數,使得化工企業競爭發展壓力增大,這就要求化工企業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并樹立品牌形象,打開知名度,發揮品牌效應。新聞宣傳工作能夠幫助企業進行品牌文化宣傳,引導公眾輿論,提升知名度。尤其是在新時代網絡技術發展日益成熟的情況下,實現新聞宣傳工作信息化成為重要課題,本文就這一話題的實踐應用問題進行分析。
二、化工企業中新聞宣傳工作信息化實現舉措
(一)轉變思想意識,重視新聞宣傳工作
通過實踐調研發現,在各行各業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有一些傳統守舊的化工企業還是沒有認識到企業進行新聞宣傳的重要性。這是因為,化工行業在我國發展起步早,有一些企業邁入行業也較早,最開始處于供不應求的市場環境下,企業的憂患意識不足,再加上部分企業的領導者不愿進行思想革新,依然抱著傳統的經營理念進行企業管理。因此,要想順利實現新聞宣傳工作信息化開展,必須使化工企業經營者轉變守舊的思想意識,與時俱進,重視新聞宣傳工作。化工企業經營者必須認識到現今社會的面臨競爭壓力和市場環境,明白要想使企業獲得長足發展必須提升產品及服務質量,提高企業知名度,提升綜合競爭力。在此前提下,充分認識到新聞宣傳工作的重要性,只有樹立企業品牌形象,才能有更多客戶關注企業,企業的銷量和利潤才會上升。化工企業的經營者必須看到現今社會網絡科技發展的速度,充分認識到我們正處于一個網絡新媒體盛行的信息化時代,在這個時代環境下,新聞宣傳工作不應只是依靠傳統的手段,更應該實現宣傳的信息化[1]。因此,化工企業經營者轉變自身意識,認識到新聞宣傳工作信息化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是新聞宣傳工作信息化工作開展的基礎。
(二)培養信息化專業人才,推進新聞宣傳工作信息化開展
傳統的化工企業不重視新聞宣傳工作信息化的開展,自然不會有相關專業的人才儲備。但是信息化專業人才作為宣傳的主體操作者,在此項工作實施中的作用尤為重要。因而化工企業應該積極儲備和培養市場宣傳和信息化兩方面專業能力均較為突出的人才,對其進行在職培訓,使其能夠熟練利用網絡技術開展新聞宣傳工作[2]。除此之外,化工企業還應該從外部引進新鮮血液,即高質量的信息化人才,一方面可以利用其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和新穎的宣傳理念更好地達到宣傳效果,另一方面也能補充企業現有的宣傳團隊力量,給內部相關宣傳人員以精神壓力,促使其不斷提升自我,加速成長,以共同的宣傳效果為目標,協同合作,共同努力。
(三)搭建網絡化信息宣傳平臺,增加信息化宣傳的方式
在化工企業經營者轉變思想觀念的提前下,進一步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實現新聞宣傳工作信息化的依據和方法。在信息化社會發展背景下,我們必須利用新興的網絡平臺進行信息快速傳播和宣傳,使更多群眾成為受眾,提升宣傳效果。化工企業應該花費人力物力進行網絡宣傳平臺的建設,把新聞宣傳工作從線下宣傳轉向線上宣傳。具體內容如下:(1)企業應該設立自己的官網和微信公眾號等,做好版面設計和功能健全工作,在官網和微信公眾號頁面展示企業發展歷史和企業文化,描述企業優勢,如環保、訂單生產、服務完善等,還要提供線上電商交易功能,既達到宣傳企業的作用,又能實現線上交易,達成經濟利益。(2)化工企業為了更好地保證宣傳效果,實現宣傳的多重價值,必須加強對網絡平臺的宣傳力度,在利用網絡平臺進行企業宣傳的同時,收集客戶信息和數據。現今社會人民的信息獲取大多來自網絡,因此必須大力宣傳官網和微信公眾號等企業自身在做的宣傳平臺,通過平臺建立與客戶之間的聯系,才能更好引導大眾輿論,使客戶更加相信企業的實力和能力。而且,客戶通過宣傳了解到的網絡平臺也能為其購買產品和享受服務提供更便捷的方式[3]。(3)企業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利用多種方式,如論壇、有獎調研等收集客戶信息,進行客戶畫像,更加準確把握客戶心理,提升業績。同時,也可以根據客戶以往的消費習慣和消費金額等進行數據分析,根據客戶偏好在網絡平臺的后端為其推送合適的產品及套餐,也可以在客戶經常登錄的網絡平臺進行進一步宣傳。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展背景下,開展新聞宣傳工作信息化工作已經是化工企業提升企業知名度、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路徑。要想實現信息化新聞宣傳工作,企業的經營者首先要轉變傳統的思想認知,認識到此項工作開展的重要性,還要培養高素質專業化的人才團隊,并搭建多元化的網絡宣傳平臺,通過多種方式來開展信息化宣傳工作。
參考文獻:
[1]陳琳潔.信息網絡時代企業新聞宣傳工作創新途徑探究[J].現代企業文化,2017(9):154.
[2]徐雪.新形勢下做好國有企業新聞宣傳工作的思考[J].魅力中國,2018(20):97.
[3]董曉勇.淺談企業如何強化新聞宣傳工作[J].現代企業文化,2017(35):121.
作者:吳秋錦 單位: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新聞中心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