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林業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的關系研究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1.1林業生態修復的綜合效益
客觀分析林業生態修復的綜合性效益,它能夠創造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1.1.1生態效益。林業建設與發展的過程中注重林業生態環境的營造是非常必要的,能夠增加物種的多樣性、能夠改善空氣質量、能夠穩固水土,逐步優化生態系統,為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創造條件。但以往為了創造較高經濟效益,極大程度上破壞林業,比如亂砍亂伐等,導致林業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而今時今日,響應國家政策號召,地方政府高度重視林業建設與發展,注重林業生態修復,意味著積極解決森林資源不足、樹種單一性等問題,那么有利于改善林業生態環境,優化生態系統,營造良好的自然環境。從這一方面來講,林業生態修復可創造較高的生態效益。1.1.2經濟效益。林業生態修復,不單單進行公益林的修復,還包括經濟林的生態修復,這就意味著經濟林規模將不斷擴大,能夠在國家政策允許的情況下進行木材砍伐,用以創造經濟效益;能夠將促進林業與農業、旅游業等產業進行有機融合,通過豐富農業生產多樣化或者打造生態化旅游路線來實現經濟創收,同樣能夠帶動當地經濟發展[1]。所以,從這一方面來講林業生態修復還可以創造較高的經濟效益。1.1.3社會效益。社會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林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為了能夠推動林業更好更快地發展,將先進的科學技術應用于林業生態修復之中,實現生態資源再生,即可持續且良好地改善生態環境,又可擴大林業資源的利用率,促使林業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始終保持動態平衡的狀態,推動我國社會持續穩步健康的發展。所以,從這一方面來講林業生態修復還能夠創造社會效益。
1.2林業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客觀分析林業生態修復對環境保護的影響以及環境保護對林業生態修復的影響,可知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即:1.2.1林業生態修復是環境保護的有效手段。分析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發展狀況,可知很長一段時間內森林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利用生態資源來創造社會經濟,雖然使得我國經濟狀況有很大程度而改善,但由此誘發的環境問題較多,比如林木亂砍亂伐嚴重之后,地表土層裸露出來,在受到雨水沖刷后就容易引發水土流失,如果發生在較陡的山坡,還有可能引發泥石流災害;森林資源被大量利用之后,林木凈化空氣的功能大大降低,國內空氣質量持續下降,常常出現霧霾天氣等,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及危害人們的生存家園。為了能夠改變此種情況,近些年我國大力提倡生態保護,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保理念,頒布實施相關政策意見,要求地方政府積極落實林業生態修復工程,也就是深度調查研究地方林業發展狀況,掌握林業生態環境破壞情況,合理規劃并制定針對性的、有效性的林業生態修復方案,將該方案落地,使林地生態系統得到改善,環境保護目標也得以實現[2]。所以,林業生態修復可以看作為實現環境保護目標的一種有效手段。1.2.2環境保護可減輕林業生態修復的壓力。在林業生態系統遭受嚴重破壞之后生態修復并非一朝一夕之間就能夠實現,不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財力,還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逐步改善、恢復至原貌。所以,林業生態系統破壞的代價非常之大。又因為林業生態修復的過程中還可能出現諸多問題,比如林木遭受病蟲害的侵害、林木遭受火災的侵害等,導致林木生態修復停滯不前,甚至倒退,前期付出付諸東流。而基于地方發展實際情況,按照上級領導的指示,制定可行性的、針對性的、有效性的環境保護政策,將環境保護或者環境管理工作落到實處,即可加大當地環境破壞行為的整治,即可從源頭上遏制林業生態系統遭到破壞的問題或者能夠降低林業生態系統所面臨的負面影響,相應的林業生態修復的難度及壓力將有所降低。1.2.3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都是林業事業發展的基礎。生態恢復與環境保護雖然在開展工作的角度、采取的具體方法等方面存在較大不同,但是殊途同歸,最終都會服務于林業事業發展。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林業生態修復工作的持續向前推進,使之創造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及社會效益,那么在綜合性效益作用下林業事業發展將得到改善。環境保護工作的持續向前推進,能夠改善當地生態環境,也可更好地維護森林資源,有利于促進森林資源規模擴大、利用率提高,同樣可以支持林業事業穩步向前發展[3]。
2林業生態資源發展現狀
2.1林業生態資源發展現狀
回顧分析我國近些年林業生態資源發展實際情況,整體發展狀況良好,林業生態資源逐漸豐富,林業建設始終朝著積極正面的方向邁進。如若要深入了解各地林業生態資源發展的實際情況,依舊會發現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具體表現為:2.1.1林業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淡薄。近些年我黨和政府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明顯提高,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導下,要求各地區貫徹落實生態環境保護政策,結合當地林業建設與發展實際情況,要求積極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制度及地方性政策,以便組織相關從業人員統籌規劃、合理安排環境保護工作,認真負責、恪盡職守地執行環境保護工作,更好地維護林業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但從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實踐結果來看,部分地區林業部門領導或者從業人員環保意識淡薄,并沒有正確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更沒有深入地了解林業發展實際狀況,合理地安排和執行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導致森林資源依舊容易遭到自然災害或者認為因素的侵害,使之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壞,在一定程度上阻礙林業生態環境建設與發展[4]。2.1.2林業生態建設質量有待提高。林業生態建設的過程中需要高度重視并且科學合理地展開環境保護及林業生態修復工作。但通過大量調查能夠發現,很多基層地區在林業生態修復過程中根本沒有建設相應的工作方案,缺乏必要的資金投入。新建成的林區后期缺乏針對性的養護管理,原有的經費根本不能夠滿足后期的維護需求。雖然我國高度總是林業生態建設,頒布相關政策、落實相關法律法規,意在通過政策鼓勵、法律約束,規范各地方林業生態建設,使之能夠持續向前推進,促進林業事業持續且穩定地向前發展,但在生態修復方面收效甚微,比如林業生態修復的過程中受到地勢陡峭、干旱、山洪等自然因素的干擾,導致林業生態建設難以達到預期目標,難以改善當地林業發展狀況。
2.2林業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發揮不充分
林業的生態效益主要包含以下幾點:一是防風固沙,二是保護水土,三是調節氣候等。而社會效益主要體現在靈活運用林產品得到的經濟提升等。從理論層面來講,林業生態修復工作的有效實施,能夠使林業創造較高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即可促進林業事業持續且穩定地向前發展,又可為構建和諧友好型社會創造條件。但當前林業生態修復的過程中并沒有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將可行性的修復方案落實到地;亦或相關部門監管工作執行不到位,未能全方位跟蹤監督林業生態修復工作,未能及時發現工作問題予以處理,導致林業生態修復與現實情況不符,生態修復效果大打折扣;亦或所制定并實施的管理制度存在缺陷或者漏洞,導致林業生態修復缺乏有力管控,容易出現問題,降低林業生態修復效率[5]。
3林業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的可行性措施
3.1林業生態修復要堅持質與量并重
林業生態修復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保持長期動力,規范化、合理化、有效化的落實一項又一項工作計劃,如此才能夠逐漸取得新成果,逐漸改善林木生態系統。當然,為了能夠真正做到這一點,需要地方政府相關部門能夠認真學習黨中央頒布的相關政策及法律法規,結合當地林業建設與發展的實際情況,認清林業生態系統破壞的狀況,以此為依據來制定可行性的、有效性的林業生態修復方案,按照該方案安排好具體的生態修復工作,組織從業人員認真負責地落實好各項生態修復工作。比如充分認識到當地林業樹木樹種單一性的實際情況,篩選適合當地種植的其他樹種,將樹苗栽種在林區,以此來逐漸豐富林區樹種的多樣性;正確認識到當地林區森林資源甚少的局面,應當積極落實人工造林工作,實施科學地、合理地植樹造林,以便逐步擴大森林資源;加強林區巡查,了解林區生態修復情況,做好林區清理等工作,以便營造良好的林區環境。
3.2構建保護優先和自然恢復的指導體系
實踐證明,要想促進林業事業始終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那么在林業資源管理上應當高度重視林業生態修復,并且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前提。為此,應當深入地了解當前林業發展的現實情況及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實際情況,明確該項保護工作實施存在的實際問題,按照國家相關政策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制定可行性的生態環境保護方針,安排好環境保護工作,即:總結性分析以往林業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的原因,從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的視角出發,制定可行性的環境保護措施,比如引用先進技術來構建信息化系統,通過運行該系統來跟蹤管控林業,了解林業內變化情況,以便及時發現林業生態環境變化情況,組織人員實施針對性地保護,消除負面影響,更好地保護林業生態環境[6]。例如甘肅省人民政府發布森林草原防火令明確指出,目前我省仍然處于森林草原高火險期。作為森林防火的“前哨”,我省各地的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時刻保持警惕,層層落實責任,強化火源管控,杜絕火災隱患。甘肅太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臨夏回族自治州,作為我省中部較大的自然保護區之一,按照上級指示,要求相關工作人員在貫徹落實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過程中加大了森林防火措施的實施,包括宣傳教育工作的落實、消防設施的配備及林區的全面排查,通過行之有效的預防,盡可能地杜絕火災事故的發生,為持續不斷地修復林區生態系統創造條件。
3.3注重優化林業產業結構
無論是林業生態修復還是環境保護都需要林業資源的支持。以往某些地區林業建設狀況不佳,與當地經濟匱乏有直接的關系。為了能夠真正改變此種局面,使林業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同步進行,通過兩者相輔相成的關系的作用,勢必能夠創造較高的林業生態建設效果,為推動林業事業良好地、穩步地向前發展而努力。為了能夠真正做到這一點,應當總結性分析當前林業產業發展狀況,客觀分析林業產業結構問題,與此同時積極學習和借鑒國內其他地區的成功經驗,結合地方實際狀況,探究適合的、有效的林業產業結構升級的可行性方案[7]。例如在甘肅太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積極引用先進技術來構建區域電子政務云計算中心,收集區域林業相關信息,通過整理、處理及分析信息數據,在較高應用價值的信息數據支撐下科學合理地制定區域林業生態修復技術標準,指導相關人員規范化、標準化、合理化應用生態修復技術,以便通過一系列的技術操作,改善林區生態系統。除此之外,還可以構建適合林區應用的生態修復管理平臺,以便技術人員通過操作該平臺來掌握林區生態環境現狀,制定可行性、有效性的生態修復計劃及環境保護計劃,通過樹苗種植、病蟲害防治、防范人為砍伐等做法,使林區生態系統逐漸得到恢復,為更好地發展林區而努力。
4結束語
從理論層面來講,林業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關系非常緊密,在推動林業事業發展之際,應當正確認識兩者之間的關系,基于國家政策要求及相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地林業生態建設實際情況,合理地制定并且所實施林業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計劃,那么將逐漸改善林業生態環境,為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經本文分析可知,當前林業生態環境發展狀況不佳,生態環境保護及生態修復方面均存在一些不足。對此,地方政府相關部門應當予以高度重視,探究行之有效措施來解決問題,以便加強林業生態修復及環境保護,為更好地發展林業而不懈奮斗。
作者:馬少龍 單位:甘肅太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