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a4kkq"></dfn>
<ul id="a4kkq"></ul>
    • 在職研究生碩士論文大全11篇

      時間:2023-03-27 16:39:47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在職研究生碩士論文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篇(1)

      2016年招生簡章

      浙江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省部共建的普通高等學校,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的若干所重點大學之一。浙江大學前身求是書院成立于1897年,為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新式高等學府之一。1952年,在全國高等院校調整時,曾被分為多所單科性學校,部分系科并入兄弟高校。1998年,同根同源的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合并組建新的浙江大學。經過一百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學校已成為一所基礎堅實、實力雄厚,特色鮮明,居于國內一流水平,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的研究型、綜合型大學。

      為幫助在職人員進一步適應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法治建設需要,幫助學員掌握更加堅實的法學理論基礎,提高運用法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決定在學院本部開設憲法學與行政法學、民商法學、經濟法學、刑法學、國際法學專業研究生課程班。

      一、招生對象與條件

      參加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在職研究生班學習的在職人員,需符合下列條件與要求:

      1.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行端正,身體健康;

      2. 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 欲申請碩士學位者需在取得學士學位滿一年后方可報名。

      二、報名方式及時間

      1. 報名時間:即日起報名,每班人數為60名;

      2. 報名地點: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2號樓112室(杭州市之江路51號),郵編:310008;

      3. 報名時應當提交下列材料:(1)學歷證書、學士學位證書原件及復印件各1份;(2)1寸免冠照片和2寸免冠照片各2張;(3)報名登記表(需加蓋單位公章)。

      4.上課地點:a,、杭州市之江路51號浙江大學之江校區 (杭州班)

      b、溫州市浙江工貿學院1號樓(溫州班)

      三、錄取事項

      1. 錄取審查:由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和浙江大學研究生院共同進行錄取資格審查;

      2. 正式錄取及學費收取:凡審查合格者,發入學交費通知。學員依據通知規定,入學前完成交費。

      四、學習年限及收費

      1. 學習年限兩年。按規定學時面授,充分利用在職人員業余時間;

      2. 學費:21000元,資料費1000元。(民商法學方向)

      學費:21000元,資料費1000元。(公司與金融法方向)

      學費:21000元,資料費1000元。(刑法學方向)

      學費:21000元,資料費1000元。(經濟法學方向)

      五、主要專業方向及課程

      民商法學:法學前沿(含刑事法學)、民法總論、債權法學、商法學(金融法、票據法、公司法、保險法等)、民事訴訟與仲裁法、國際法學、碩士生英語、民商法專題、民事法律與特別法、法律行為專題、刑事法專題、行政法專題、商事案例研習、服務合同專題、侵權案例研習、票據法專題。

      公司與金融法:法學前沿、民法總論、債權法學、商法、金融法、票據法、公司法、股權投資法、證券期貨法、保險法、銀行法、碩士生英語、投資基金法、信托法、國際金融法、金融刑法、行政法(金融監管)、房地產法、民事訴訟與仲裁、貨幣金融專題、證券投資專題。

      刑法學:法學前沿、碩士生英語、法學方法論、刑法原理、各罪研究、民法總論、國際刑法、證據法學基礎理論、犯罪學專題、刑事訴訟法專題、刑事偵查與司法鑒定專題、行政法專題等。

      經濟法學:法學前沿、碩士生英語、法學方法論、經濟法專題、商法專題、行政法專題、民法專題、刑法專題、訴訟法專題、知識產權法研究、金融法研究、國際經濟法、勞動法學、環境法研究、財稅法、企業法等。

      六、結業與學位申請

      1. 進修學員按專業培養計劃完成課程學習,考核或考試合格,發給浙江大學研究生課程結業證書;

      2. 獲得浙江大學研究生課程結業證書,具有學士學位并通過全國以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外語統一考試與法學綜合課考試者,通過浙江大學以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資格審查,進入碩士論文階段,碩士論文答辯通過,授予浙江大學法學碩士學位。

      【聯系電話】 010-51656177 010-51651981

      篇(2)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17-0204-03

      國家教育部于1997年起為了更好地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人才的迫切需要,優化研究生教育類型和結構,完善研究生教育培養體系,增強研究生服務于國家和社會的能力,正式設立了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隨著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和畢業人數的增加,工程碩士已經成為我國培養高層次人才的一條重要途徑。由于專業學位和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教育相比,具有招生起步晚,規模小,形式單一,涉及職業領域比較少,全日制攻讀比例較小,與社會經濟發展需求之間存在一定的脫節現象,嚴重影響了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培養模式缺乏特色,教學方式、課程設置等常照搬學術型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等缺陷。現在普遍采用的培養模式并沒有突出工程碩士的工程特色,在培養方案的制訂上往往與工學碩士相近,存在只重視論文的學術水平而忽視工程應用的不足,不能夠滿足社會對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專門人才數量、質量的需求,所以對于一個教育體系來講,在職培養的工程碩士仍然是一個新生事物,其培養模式在很多方面還有待成熟和完善。本文通過對機械工程領域在職研究生創新及創業能力培養模式的專門研究,力圖結合學科的特點,在傳統的工程碩士培養模式的基礎上,增加學生對于機械產品的市場調研以及公司運作相關的知識點的學習內容并完善相關的培養方案,以期達到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對于機械產品市場了解和對于生產企業運作的了解,不僅可以使學生掌握產品開發所需的創新技術,而且可以了解產品的市場需求,做到有針對性地開展產品研發,以滿足社會的需求。對于畢業后想在單位從事管理工作的學生而言,掌握了機械產品的市場調研方法以及公司運作相關的知識點以后,無疑可以使學生們盡快勝任管理崗位;對于部分想自主創業的學生來講,可以利用學到的公司運作所需的知識,結合產品創新和市場推廣,迅速地走上自主創業的道路,可以改變目前學生就業難的現狀,為學生的就業開拓出一條新的道路。

      一、機械工程領域在職研究生創新及創業能力培養模式構建的思路

      目前,國內對于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專門研究在研究生教育現狀、存在問題、教學課程設置、教育方法改革及教學模式創新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有些研究者目前對于在職工程碩士的培養提出了產學研相結合的培養理念,但是還只是局限在培養平臺的建立上,還沒有具體實施的事例,還沒有見到關于適應機械工程領域專業學位在職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的創新及創業能力培養模式的專門研究。

      目前在機械工程碩士培養方案的制訂上往往與工學碩士相近,只是重視研究生的對于機械產品的創新能力培養的模式,只重視論文的學術水平而忽視工程應用,不能滿足企業和社會的需求。所以培養目標應該定位在為工礦企業、工程建設部門和公司培養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

      為了開闊在職研究生對于機械產品的創新能力和知識面,使學生不僅僅是局限于對某個機械產品的技術開發工作,而是從市場開發、公司運作等多個方面來考慮問題,使培養的學生具備創新和創業兩種能力,成為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人才,對于機械工程領域的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除了強調其工程特色之外,還需在論文選題之初就應該重視培養學生對于產品開發和技術市場的調研能力的培養以及和公司(或企業)運作相關的有關知識(比如公司的注冊、稅務登記、銀行開戶以及財務管理等方面)的了解,可以使研究生們在論文選題之初就學會對于機械產品的市場調研方法,選擇市場急需的產品來開發研究,結合論文工作開發出產品的生產工藝,提高學生對于機械產品市場的了解和對于生產企業運作的了解,提高研究生的就業適應性和創業能動性,能夠勝任專業技術工作崗位、管理工作崗位或是成為自主創業的能手,使研究生具備創新能力,增加研究生的知識面,為將來可以勝任本職工作、勝任管理崗位或是為將來自己創辦公司打下良好的基礎。構建該種培養模式時應該采取在對于某種機械產品的市場調研、生產工藝創新研究、市場推廣的基礎上,通過修訂培養方案來培養學生的創新及創業能力。

      二、機械工程領域在職研究生創新及創業能力培養模式的構建

      1.課題的市場調研是本研究生培養模式構建的前提和基礎。每位學生開始進入課題之前,首先由導師在自己和框架式專業碩士培養模式的建立上,還沒有具體實施的事例,還沒有見到關于適應機械工程領域在職工程碩士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的創新及創業能力培養模式的專門研究。建立符合機械工程領域在職工程碩士培養的、有本領域創新及創業能力特色的培養模式是本文需要著重研究的內容。

      本文在構建機械工程領域在職工程碩士創新及創業能力培養模式時,首先應考慮到在職工程碩士研究生的特點,由于他們一般都有職業背景,且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操作能力以及職業素養,其中不乏生產單位的技術骨干,對于機械產品的生產工藝甚至市場狀況都有一定的了解。對于這部分學生而言,采用的培養模式應該由導師將自己的成果或是自己熟知的研究領域內,為學生篩選出與學科前沿發展緊密相關的、可持續發展的工程實際課題拿來供學生篩選,為每一個研究生因人而異地設計好理論研究方向。在研究方向的設計上要以每個學生的研究方向為主,對研究生實施個性化管理,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每位學生在拿到導師提供的工程實際課題以后,首先需要對于課題進行深入的市場調研,了解產品的生產工藝、市場推廣情況,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對產品和技術的市場調研能力,由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課題。

      2.培養方案的修訂。在研究生課程設置方面采取個性化培養方案,導師除了給學生選擇本領域必須掌握的課程以外,還可聘請與學生選擇課題相關的交叉學科的老師作為導師組參與課程設置的工作。對于開發產品類的學生可適量加入對公司(或企業)運作相關的有關知識(比如公司的注冊、稅務登記、銀行開戶以及財務管理等方面)了解的內容,這些內容對于提高學生的創新和創業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可以開拓學生的思路,使學生站在更高的平臺上去思考問題,使學生不僅僅是局限于對某個機械產品的技術開發工作,而是從市場開發、公司運作等多個方面來考慮問題。對于這部分知識點,在現有的培養方案中可以采取讓學生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撰寫市場調研報告或是采取聽取講座并撰寫專題報告的方式進行培養。

      三、具體培養過程的實施和驗證

      本文第一作者結合本課題的研究,將自己的研究思路用于自己的機械工程領域在職培養的工程碩士學生的培養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的一個學生是2011年入校的在職工程碩士,進校時是一個民營企業的技術骨干,擅長數控機床編程操作等工作。我給學生列出了3個工程實際課題,首先讓學生開展課題的市場調研。經過3個月的市場調研,該學生選擇了“基于快速成型的樹脂鑄造模具的制造”課題,他認為這個課題的技術水平和市場前景廣闊,這個項目引起了他的學習興趣。

      確定了這個課題以后,作者給學生制定了個性化的培養方案,培養方案中除了機械工程領域必須掌握的一些課程以外,還聘請了我們學校工程實訓中心的老師、商學院的老師以及研究生處的老師作為導師組,為學生制定了個性化的培養方案。該培養方案除了包含產品開發所需的知識點外,還包括了市場調研方法、公司注冊、稅務登記、銀行以及財務管理等知識點,并分別由相關的老師進行個別輔導,該知識點的考核采取學生撰寫總結報告的方式進行考核。

      該學生經過3年的培養,不僅完成了碩士論文,而且還從原單位辭職,自己購買數控加工設備,在自己的家鄉創辦了自己的模具公司,走上了自主創業的道路。而這些公司注冊、稅務登記、銀行以及財務管理等事項都是學生本人自己主持完成的,可以說該學生的表現證明本文構建的機械工程碩士創新及創業能力培養模式是合理的,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四、機械工程領域在職研究生創新及創業能力培養模式構建的總結

      1.本文所構建的機械工程領域在職工程碩士培養模式突出了工程碩士的工程特色,在培養方案的制訂上既重視了論文的學術水平也重視了論文的工程應用,能夠滿足社會對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專門人才培養質量的需求。

      2.本文構建的在職工程碩士培養模式強調了課題的市場調研是培養模式構建的前提和基礎,這樣就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了學生對產品和技術的市場調研能力。

      3.本文構建的在職工程碩士培養模式在研究生課程設置方面根據學生課題研究的需要,采取了個性化的培養方案,避免了由于機械工程研究生屬于理工科類招生范疇,不少高校在設置研究生課程方面,明顯重視專業課的教育,而對于學科前沿和相關交叉學科課程的設置明顯不足,這從某種程序上限制了機械工程碩士科研思維的發展的弊端。本文所述的培養模式中除了給學生選擇本領域所需的必須掌握的課程以外,還適量加入了對公司(或企業)運作相關的有關知識(比如公司的注冊、稅務登記、銀行開戶以及財務管理等方面)的知識點,開拓了學生的思路,使學生站在更高的平臺上去思考問題,使學生不僅僅是局限于對某個機械產品的技術開發工作,而是從市場開發、公司運作等多個方面來考慮問題,為學生以后從事管理工作或是自主創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4.本文構建的機械工程領域在職研究生創新及創業能力培養模式經過了作者實際培養過程的檢驗,培養的機械工程碩士從課題選擇,到培養方案確定,再到完成畢業論文以及畢業后學生選擇了自主擇業,取得了滿意的結果。本文的實踐過程豐富了機械工程領域在職研究生的培養模式,豐富了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理論,有利于深化對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本質認識,促進學位制度和研究生教育的健康發展,以利于學校明確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人才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方式,提高專業學位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對于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的改革與實踐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倪敬,孫a.面向企業需求的機械工程碩士創新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16).

      [2]黃東兆,胡忠舉.機械工程碩士的培養現狀及發展前景[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6(2).

      [3]鄒玲,汪毅能,陳啟卷.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創新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理論探索,2013,(11).

      [4]王燕萍.從職業性要求看全日制專業學位培養模式[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2,16(5).

      [5]高月娟,楊茜,黃琳.工程碩士培養中創新教育模式的探索[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1).

      篇(3)

      應該說,論文的開題報告,把論文中主要的東西進行了高度概括,讓人通過開題報告基本能了解論文的主要論點、論據和大致輪廓,開題如能通過基本上論文已經完成一半,接下來就是一些細節處理了。開題報告包含“寫作提綱”或“論文結構”,但它又不等于“寫作提綱”或“論文結構”,而是把其內容分別進行介紹和說明。寫論文開題報告,是為了通過這種介紹和說明,來論證論文選題、論據、意義、寫作、創新等是否具有合理性,以期達到通過論文開題報告和最后完成畢業論文寫作的目的。

      2、注意教育碩士論文與其它論文的區別

      篇(4)

      1.2012-2013年中國的日語語言學研究

      2.現代日語語言學

      3.南京大學日語語言文學研究生

      4.2014年中國日語語言學研究綜述

      5.學習日語語言學的意義與收獲

      6.西方結構主義語言學對日語語言學發展的影響

      7.《日語語言學》述評

      8.日語語言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

      9.新時期我國高校日語人才培養研究《日語語言學與日語教育》

      10.日語專業高年級《日語語言學概論》課CDIO工程教育模式教學新嘗試

      11.從原型理論看日語語言學術語“外來語”外延的模糊性

      12.關于日語語言學教育——結合音像資料的教學嘗試

      13.日語語言學家劉耀武教授

      14.高校日語語言學課程中的支架教學法探究

      15.全方位、多層次視角下的日語語言研究《日語語言學應用研究》

      16.日語語言學舉隅文化

      17.日語語言學與日語教育

      18.日語語言學論文

      19.博士(日語語言學)畢業后的去路工作

      20.淺談日語語言學術語翻譯標準化問題理論與實踐     

      21.學習日語語言學的意義與收獲  

      22.支架式教學法在高校日語語言學課程中的應用      

      23.日語專業高年級《日語語言學概論》課

      24.日本語言文化背景對日語語言學習的影響

      25.現代日語語言學概論

      26.2016年考研院校推薦:日語語言學

      27.日語專業高年級《日語語言學概論》課

      28.日語語言學研究計劃

      29.日語語言學概論期末報告

      30.日語語言學前沿叢書:認知語言學入門

      31.2007年日語語言學研究現狀與動向

      32.《日語語言學》課程教學大綱

      33.現代日語語言學前沿

      34.研究日語外來語的特點,日語語言學論文

      35.日語語言學期末試卷

      36.理論與應用(日語語言學研究入門)/考研必讀系列

      37.日語語言學叢書/會話分析

      38.淺談日語語言學畢業論文_日語語言學研究畢業論文

      39.日語語言學與日語教育

      40.日語語言學歷年真題中文版

      41.日語語言學中瞬間動詞的語義分析

      42.學習日語語言學的意義與收獲

      43.探討日語語言學術語翻譯標準化的實際應用和影響分析

      44.日語語言學術語翻譯標準化問題理論與實踐

      45.日語語言學復習題

      46.日語語言學應用研究

      47.日語語言學和日語教育-研究與實踐

      48.日語語言學和日語教育-研究與實踐(二)

      49.日語語言學研究計劃

      50.現代日語語言學叢書:文化語言學

      51.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日語語言學

      52.日語語言學課堂重點題型

      53.現代日語語言學前沿

      54.東北大學日語語言文學專業介紹

      55.廣外日語本科 日語語言學

      56.日本の若者の言葉について,日語語言學論文

      57.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日語語言文學專業

      58.新日本語學入門:考察語言的結構

      59.深圳大學2015年考研大綱(日語語言學、日本文學)

      60.日語語言學考研調劑

      61.日語語言學第十一章言語情報処理

      62.日語語言國情學初探

      63.日語語言學畢業論文答辯一般會問什么問題

      64.日語語言學:慣用語的構成形式

      65.語法作用及使用特征,日語語言學論文

      66.日語語言文學

      67.現代日語語言學前沿

      68.18考研咨詢帖日語語言文學考研

      69.日語語言學考點歸納

      70.日語語言學入門教案

      71.日語語言學講義

      72.從原型理論看日語語言學術語“外來語”外延的模糊性

      73.南師大日語語言學考研真題

      74.日語語言學應用研究

      75.語言學中的科學方法論

      76.日語語言學碩士論文精彩:《分析日語語言"沉默"文化的特點》

      77.北外日研中心日語語言文學專業研究生學習主干課程描述

      78.日語語言學前沿叢書:日語敬語新說    

      79.現代日語語言學前沿

      80.2008年日語語言學研究動態

      81.2012年深圳大學日語語言學、日本文學考試大綱

      82.江西師范大學日語語言文學專業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83.深圳大學日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84.上海海事大學日語語言文學專業在職研究生培養方案

      85.言外的語言學:日語語用學

      86.南京大學日語語言文學考研參考書目

      87.日語語言文學碩士點專業介紹及導師簡介

      88.2015云南大學050205日語語言文學考研專業目錄及考試科目

      89.大連理工大學2014年考研日語語言文學研究方向

      90.北京外國語大學日語語言文學

      91.adobe日語語言包

      92.華中師范大學日語語言文學

      93.華中師范大學考研日語語言文學好嗎

      94.笹川杯全國高校日語語言文化知識大賽

      95.2014年笹川杯全國高校日語語言文化知識大賽

      96.日語語言文學在職研究生

      97.日語語言文學專業商務日語方向在職研究生課程進修班

      篇(5)

      所謂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是具有特定教育職業背景的專業性學位,主要培養面向基礎教育教學及其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層次人才。

      相對于內地高校,海南師范大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開展較晚,如何讓海南師范大學教育碩士培養跟上全國的步伐,如何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如何創新、完善培養模式,這是我們面臨的現實問題。

      一、海南師范大學教育碩士研究生發展現狀

      1.在職培養和全日制培養

      海南師范大學教育碩士的培養方式比較靈活,分為在職和全日制兩種。在職人員以業余時間學習為主,在每年的10月份參加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學位全國聯考,全日制專業碩士在每年年初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入學考試。海南師范大學全日制教育碩士培養時間是兩年,比學術碩士少一年,這樣可以更早走上教育實踐崗位學以致用。“農村學校教育碩士師資培養計劃”研究生在鄉鎮及以下農村學校任教服務期三年,并在職學習研究生課程,第四年到海南師范大學脫產集中學習一年,畢業獲得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和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證書。

      2.培養模式

      學術型碩士的培養模式注重理論化,不重視實踐,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專業碩士注重培養實踐能力,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有較好的發展前景。海南師范大學在2009年獲得了培養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資格,不斷擴大專業碩士的招生規模。海南研究生教育與內地比還有較大差距。

      3.招生比例和招生專業

      海南師范大學專業碩士的教育水平逐年提高,招生比例和招生專業都在逐年增加。海南師范大學從2010年開始從應屆本科畢業生中招收農村教育碩士,每年招收50人,2010年和2011年共招收100名農村教育碩士,2012年改招特崗教師在職攻讀教育碩士,錄取了48人。到2012年止,文學院共招收學科教學語文專業碩士研究生計133人,加上學科教學數學、教育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大約200人。

      二、海南師范大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問題

      1.海南師范大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起步比較晚,與內地有很大差距

      全島只有海南大學和海南師范大學招收研究生,海南師范大學2009年獲得教育碩士培養資格,2011年開始招生,到今年(2012年)才完成兩屆招生,可見海南專碩培養的先天不足。

      2.教育規模不大

      海南師范大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規模總體上還不是很大,形式也比較單一,涉及的職業領域與學位類型也不是很多,不能滿足海南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這對于研究生教育的完善和可持續發展也是不利的。海南師范大學教育碩士有教學管理、學科教學語文、學科教學數學、“碩師計劃”、特崗教師在職攻讀的方向設置,可見專業設置覆蓋面還不夠寬泛、全面。

      3.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

      由于海南的專碩剛起步不久,海南師范大學專業碩士培養模式還沒有完全形成自己的特色,課程的設置、教學方式等還是仿照、借鑒學術碩士培養模式。

      三、海南師范大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建議

      1.培養目標的改革

      在學位層次和地位上,專業碩士與學術碩士是在一個級別上的,不同的是培養目標,專業碩士應該突出自主性、研究性、實踐性的培養。海南師范大學的“碩師計劃”和特崗教師在職研究生就是很好的培養模式,結合了農村教師的實踐和理論的培養,并且他們都是在職的。特崗教師在職研究生第四年到海南師范大學脫產學習,這樣的培養目標具有很好的針對性。

      2.培養方式的改革

      培養方式的改革包括課程設置、教材選用、教學方法、學位論文選題及研究、質量考核等各個環節。海南師范大學教育碩士的教學實踐課組織工作有待加強,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育實踐經費沒有到位。值得指出的是,筆者作為教育碩士研究生參加了較多學術講座,這些講座對于專業的培養是不無裨益的。

      3.課程設置的改革

      專業碩士的課程應該按照本專業領域的培養目標來設置,加大專業實踐課程設置的比例和數量。結合海南省的特點和人才市場的需要,利用國內外最新技術,設置有操作性、實踐性和有特色的課程。作為海南省培養教師最重要的師范學校,海南師范大學應該在教師培養的課程設置方面有所創新,可以結合海南豐富的旅游和民族文化資源。

      參考文獻:

      [1]張曉明.論設置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的意義.現代教育論叢,1998(2):1.

      篇(6)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6-0137-03

      作為在職研究生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經過十多年的蓬勃發展,受到了社會上各用人單位的肯定與好評。隨著工程碩士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展,如何構建良好的工程碩士教育質量保障體系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對于負責培養工程碩士的高校以及聯合培養的單位來說,工程碩士培養質量如何保障也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然而,目前雖然有不少針對現狀問題的分析與對策,但從宏觀角度成體系地對工程碩士教育質量進行保障方面的探索還較少見。本文從我校培養工作實踐出發,結合工程碩士自身特點,針對工程碩士教育中的問題提出了構建質量保障體系的一些可行性措施。

      一、成立研究生教育(專業學位)巡視專家組

      為提高工程碩士教育質量,加強培養過程管理,我校聘任具有豐富研究生培養和工程實踐經驗、責任心強的教授、副教授組成了研究生教育(專業學位)巡視專家組(以下簡稱巡視專家),負責協助學校管理部門進行工程碩士的培養質量監督。巡視專家的主要職責及作用為:

      1.巡視校內外課程教學情況,保證教學質量。課程教學是工程碩士培養的第一個環節,大多數工程碩士對學校以及對碩士培養方案的認識都是從課程教學環節開始的,因此,在課程教學階段給予工程碩士更多關注以及更嚴格的管理,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為以后的工程應用打下良好基礎。大量的工程碩士教學工作需要由大量的授課教師來承擔,但由于不同的教師所在學院不同,學科背景不同,對工程碩士的應用型課程教學的理解也不盡相同,這就很容易造成對同一工程領域學生授課內容的偏重及學術深度不一致。因此,聘請對工程碩士培養工作具有豐富經驗的巡視專家對課程教學情況進行巡視,非常有必要。課程巡視工作主要包括試講環節巡視和課堂教學環節巡視兩部分。專家作為質量監督人員,對新開課教師試講的全過程進行巡視,主要檢查各學院試講組織過程中是否按照標準流程進行,試講專家組對申請試講教師的評價是否能保證試講質量。巡視專家不參與試講專家組對試講結果的評定,但相關信息將直接反映到學校,如存在質量問題,責成相關學院整改。在課堂教學環節,專家隨機抽取工程碩士課程進行聽課,一般聽課時間不少于1個學時。在聽課過程中,巡視專家對授課教師是否按學校要求組織教學,課件、教案等是否規范,重點是否突出、信息量是否飽滿、圖文是否表達清晰、與工程實踐相結合是否緊密,講解是否清晰以及工作狀態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并將評估材料提交學校。根據巡視專家組的意見和建議,學校向學院和授課教師提出教學改進意見和對違紀違規行為進行處理,確保教學質量;聽課1個學時結束后,利用課間,巡視專家與授課教師就如何保證工程碩士課堂教學的問題進行交流,以保證授課教師第一時間獲得反饋信息。

      2.定期對課程考試試卷進行抽查,保證課程考試的嚴謹與規范。課程階段是工程碩士培養方案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完成必修的課程學分是課程階段完成的標志,而課程考試試卷則是對學分的最直接證明。我校對工程碩士的課程考試環節尤為重視,除了制定相關規定、以各方面措施保證規定的實施外,學校還組織巡視專家在每個學期初對上一學期的課程考試試卷進行抽查。抽查的主要原則為:在涉及到所有類別所有學院的基礎上隨機抽查,并且對往屆抽查中出現重大問題的教師進行重點抽查。對抽查到的試卷,巡視專家主要對試卷存檔材料是否齊全、試卷出題質量、教師閱卷質量等方面進行評價,將評價內容由巡視專家組長總結形成《試卷抽查分析報告》提交學校。學校根據《試卷抽查分析報告》《試卷抽查情況通報》,向各學院告知試卷抽查結果,并要求學院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經過長期對考試過程的嚴格管理以及試卷抽查工作,我校課程考試試卷在命題質量、閱卷質量以及歸檔規范等方面都具有較高的水準。

      3.跨領域、跨學院對論文工作的各個環節進行巡視,保證論文質量。論文階段是工程碩士培養最為重要的一個階段,工程碩士研究生在本階段需完成碩士論文并通過答辯方可授予學位。對于工程碩士而言,僅僅從論文成形之后的答辯申請環節控制論文質量顯然是不夠的,我校從論文選題指導、開題、中期檢查等各個環節均設置了相應過程管理措施。而巡視專家則直接參與到這些環節中,以保證相關政策能得以有效執行,工程碩士論文質量得以保證。巡視工作安排過程中,在同一個專家對同一學院進行質量跟蹤巡視的基礎上,又不只局限于同一領域或同一學院,這樣專家在巡視過程中既可以站在學校層面上建立一個統一的標準,也可以將較好的培養經驗在不同的學院進行傳播。

      4.參與教學研討活動,幫助教師改進教學及論文指導,提升培養質量。我校定期舉行工程碩士的公開示范教學、教學研討會、教學管理工作研討會等各類教學研討活動,并針對新開課教師和工程碩士指導教師開展座談會,巡視專家也直接參與到這類活動中來,提供相關指導、意見和建議,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方式,提升學校培養質量。

      二、嚴格考勤制度,保證考勤制度的有力執行

      出勤率是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根本,而工程碩士因其多為在職學生,工學矛盾較為突出。針對這種情況,我校始終嚴格對學生上課情況的考勤,制定了一系列的考勤制度。凡學生不能到堂上課者,應在上課前向任課教師或管理人員提交書面申請,否則以曠課處理,曠課一次或缺課1/3學時即取消其考試資格。同時,巡視專家在聽課的同時,也隨時對學生出勤情況及任課教師的考勤情況進行檢查,并將情況及時反饋學校。通過嚴格執行,學生的出勤情況得到了較大的改善。

      三、通過電話隨訪及時了解工程碩士培養情況

      為了全面了解我校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和培養點的管理情況,了解工程碩士授課教師、導師、學校管理人員職責履行等情況,以及對學校的建議、意見和學習等情況,我校每學期按在讀學生人數10%左右的比例對工程碩士進行電話訪問調查。在隨訪過程中,根據新生、進入課程階段的學生和進入論文階段的學生的不同情況,合理設計隨訪調查項目。例如,對課程階段的學生進行調查,并非單純地問上課效果如何、教師是否認真負責等,而是根據課程表,對近期上課的一門課程進行調查,增加調查的可信度,同時也讓被調查的學生言之有物,更能真實地反映課程教學情況。

      四、建立培養情況每月通報制度

      我校長期實行培養情況按月通報制度,每個月定期將上一月培養情況向各學院通報。通報內容包括常規培養工作進展情況、巡視專家意見反饋、學校相關政策落實情況、上月中重大事件通報以及對各學院在培養工作中的要求等。通過這種方式,培養相關信息能夠及時反饋到學院和教師,對已存在的問題能夠及時整改。同時,對可能存在的問題,也能給各學院以提醒,防止類似情況發生。

      將培養情況每月通報制度與巡視專家巡視情況、考勤情況、電話隨訪調查情況的反饋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一個閉環控制的質量保障體系,在該體系內,可以將同一月份不同學院、同一學院不同月份等情況進行對比,更加有利于掌握各學院培養動態,提高各學院的工作積極性,保障培養質量。

      五、建設適應工程碩士教育特點的信息化管理系統

      信息化是指通過信息技術對管理工作過程中的一些信息進行整合和管理,達到物流、信息流有效管控目的的一個過程。相對于傳統管理方式,信息化管理具有流程化、標準化、系統化、高效率及具有可追溯性等優點,我校結合工程碩士特點,自行開發了一套適于工程碩士培養的管理信息系統。針對工程碩士培養的各個階段,我校開發了包含排課子系統、課程教學及成績管理子系統、論文工作管理子系統等多個子系統,成體系地對工程碩士培養的各個環節進行信息化管理。對于每一個子系統,也按照工程碩士的特點進行設計,以排課為例,工程碩士培養方案與傳統的工學碩士不同,工學碩士通常是依照學校統一制定的培養方案實施教學,而工程碩士多為“定制式”教學,根據相關政策,結合送培單位具體需求設定課程。對此,我校開發的排課子系統就能為每一個單獨的新開班制訂不同的教學計劃,保證教學計劃與培養方案或與送培單位的培養協議一致;相關管理部門能對每一個新開班的教學安排都有一個宏觀的安排,在教學資源、教師及學時分配上有更科學的調配;同時,也能保證教師資格審查程序的嚴格性;便于管理部門及時有效地掌握課程的師資情況、開課學院等相關信息。

      六、建立淘汰機制

      工程碩士一方面因其特殊的培養模式和彈性學制,另一方面,在職學生因為工作原因難以對學業投入足夠精力,導致有的學生既難以達到相應領域的學位標準,又不愿意放棄學業。對此,為保證培養質量,我校嚴格執行學籍管理規定,每年定期對規定時間內未報到注冊,在培養環節中未達到相關要求和超過學習年限的工程碩士進行學籍清退工作。與此同時,各學院隨時關注學生學業進展情況,根據不同學習階段的培養要求,對學生進行學業提醒,以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以上各項措施并非獨立地、分時段地進行,而是相互之間有聯系、成體系地同步進行。通過這些措施,我校工程碩士的培養質量始終保持在較高水平。同時社會及用人部門對我校在職研究生培養質量給予了充分的肯定。畢業生所在單位普遍認為:我校對工程碩士的培養結合了企業的需求,課程教學效果良好,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收獲大。通過學習,學生的英語水平、專業知識、業務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對目前從事的本職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為今后工作的深入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國工程碩士的立項和興起是適應當今我國的社會需求的國家行為。對于工程碩士培養的學校來說,具備一套完整、合理的培養質量保障體系,才能持續性地吸引學生以及相關企業的參與,工程碩士培養也才能向著良性的方向發展.隨著現代科技不斷發展和專業建設的不斷完善,我們應當不斷努力完善工程碩士培養質量保障體系,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全面推進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的教育。

      參考文獻:

      [1]劉偉,鄭永果,閆春.提高工程碩士培養質量的幾點問題的探討[J].行政管理,2008,(5):241-242.

      [2]彭國華,高思煒.加強過程管理提高工程碩士的培養質量[J].中國地質教育,2007,(1):95-97.

      [3]邱天爽,劉蓉,劉惠.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1,(17):70-72.

      [4]姜爾林,宋恭華.工程碩士教育制度的不足及對策[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1,(1):35-39.

      [5]王琳,張文修.建構我國工程師職業資格認證制度推動工程碩士教育與職業資格銜接J].教育教學論壇,2011,(15):9-11.

      篇(7)

      “研究生”顧名思義就是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學生,研究生畢業以后應該具有一定的、必要的科研能力,而寫畢業論文就是對這種能力的考核和驗收,如同任何學校的學生通過畢業考試來檢驗其學習是否合格一樣。應該說,寫畢業論文從本科班學生就開始了,只不過要求沒有研究生這么嚴格罷了。

      寫“論文開題報告”實際上就是為寫畢業論文作前期的準備工作,就是在指導教師(一般講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指導教師,通常是一位)的幫助下,對論文的選題、論證、意義、價值、依據、內容、結構、寫作、創新等等,進行必要的梳理和說明,最后通過開題報告的形式,再經過更高一級的指導教師小組集體決定論文寫作是否可以進行下去。所謂開題報告,是指在個別指導教師指導下具備了開題資格(即得到了自己指導教師的認可)的學生,再向指導教師小組(通常有幾位教師組成)進行匯報并接受其他教師(開題時自己的指導教師一般不發表意見)集體指導的過程。在開題前,有多少指導教師學生就要提前印多少份開題報告送到教師手里以便接受指導。

      如果多數教師認為,某一學生的開題報告有問題,不適合進行下去(即寫論文),就會以“不允許通過”的方式,使原來所作的前期準備工作作廢,這樣的學生就必須對論文構想進行調整,重新在指導教師的幫助下準備下一次的論文開題報告,直到被通過為止。(現在,通常一年一次論文答辯,沒有通過開題的學生另尋時間開題,盡量不耽誤年度完成論文,如果有特殊原因只好推移到下一個學年度,如果再通不過,再往后推移,直至通過為止)而通過論文開題報告的學生,則繼續在指導教師的幫助下按照學校的要求完成論文的寫作任務。

      可見,寫“論文開題報告”還不等于“寫論文”,只是作論文的前期準備,寫教育碩士論文與寫別的論文也存在一定區別,應該弄清楚以下兩個重要的不同。

      二、寫教育碩士論文開題報告應該注意的問題

      1、注意“畢業論文”和“論文開題報告”的區別

      這里注意兩種誤區:一是有的學生把寫“論文開題報告”同寫“論文”混為一談,開題寫的很詳盡,費了不少力氣,結果論文開題報告沒通過,所有努力付之東流;二是有人很明白這個區別,在寫論文開題時過于簡單,把開題報告變成了寫作提綱,結果言之無物,缺少必要的論證和說明,開題報告同樣不能通過。

      應該說,論文的開題報告,把論文中主要的東西進行了高度概括,讓人通過開題報告基本能了解論文的主要論點、論據和大致輪廓,開題如能通過基本上論文已經完成一半,接下來就是一些細節處理了。開題報告包含“寫作提綱”或“論文結構”,但它又不等于“寫作提綱”或“論文結構”,而是把其內容分別進行介紹和說明。寫論文開題報告,是為了通過這種介紹和說明,來論證論文選題、論據、意義、寫作、創新等是否具有合理性,以期達到通過論文開題報告和最后完成畢業論文寫作的目的。

      2、注意教育碩士論文與其它論文的區別

      一般說來,同本科班學生相比,教育碩士的論文比較專業化、深入化、要求理論深度、實踐證明更精深一些,開題報告就是為此服務的,有的本科班學生甚至沒有這個環節。

      而同其他研究生論文比較,教育碩士論文還有自己的特殊性:一方面,在理論方面可能要求沒有這么深入、專業、系統;但在實踐、可操作性方面卻必須有自己獨特的方面,特別是在職研究生,其論文要求必須同自己的教學實踐相結合,要求所寫論文對中學教學有一定(普遍)的指導意義。

      從這個意義上講,教育碩士論文既有寫作劣勢又有寫作優勢,劣勢可能更多地是在理論方面,在理論的系統性、專業性方面;優勢則在實踐方面,在教學經驗方面。所以,要學會揚長避短,發揚自己的長處,在實踐教學方面找到研究課題,選擇適宜的題目寫開題報告。

      三、寫論文開題報告的基本要求

      通過幾年對教育碩士論文開題報告的指導和學生是否能夠通過的經驗教訓,我把論文開題報告的大致要求歸納如下:

      1、選題:

      2、選題意義

      3、國內外研究現狀

      4、理論依據、研究方法、關鍵詞等

      5、創新點(要重點考慮)

      6、論文的理論部分

      7、論文的實踐部分

      8、實踐的效果與反思

      9、結束語

      10、參考文獻

      11、論文寫作提綱

      我覺得,寫好開題及論文的關鍵是先確定好“創新點”和“關鍵詞”,有的學生寫開題報告時根本就沒有思考這兩個問題,顯然沒有弄清楚寫論文是為了什么,把寫開題和論文僅僅當成了完成任務或應付學校的考察。

      寫論文是為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發現和解決問題就要有“創新”,如果沒有創新,都是別人早就發現和解決過的問題,論文就沒有任何意義可言。“關鍵詞”恰恰反映了你的論文,是圍繞著什么展開的,是如何解決問題的。論文寫作應該圍繞著關鍵詞來寫,關鍵詞也是寫作的中心問題,如果連考慮這個問題都沒做到,可想而知以后的論文會是怎樣了。

      那么,寫論文開題報告有沒有好的方法呢?

      四、寫論文開題報告的方法

      應該說方法很多,不同的人有自己的寫作習慣,但無論什么方法都要盡量選擇自己比較熟悉的東西來寫。

      第一,是確定“論文題目”。盡量選擇比較小的或具體一點的題目,學會“小題大做”。一般來講,論文題目是提前(分配指導教師之前)已經確定好的,而且被學校所認可的,如果沒有極特別的原因是不允許任意改變的,可以進行小的調整,不能影響整個論文構想或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所以,沒特殊原因不要任意改變論文題目。

      第二,搜集材料。題目確定后,就應該圍繞自己想要論述的問題去搜集材料,現在互聯網比較發達,什么樣的材料幾乎都可以找到,要善于充分利用網上的材料。在搜集材料時,盡可能了解國內外相關研究現狀,為自己的論文創新點尋找出路。但切忌不可抄襲,把別人的東西不經過消化、整理,完全照搬過來算作自己的東西,這種科研惡習必須杜絕。學會利用別人的東西為自己服務。

      第三,思考、整理材料。在這種思考、整理中找到自己的創新點,特別是結合自己的實習或教學經驗,把所學理論和教學實際密切結合,把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學體會進行理論升華,通過論文寫作對今后的教學提供有益的指導。

      第四,確定關鍵詞。找出自己論文的關鍵詞,作為論文寫作的重點,并圍繞這一重點來安排自己的論文寫作,寫好開題報告。開題中的安排要圍繞自己的關鍵詞來確定,它們構成了論文的中心思想。

      第五,建議隨時編一個“開題目錄”。把目錄放在前面,后面所寫的內容,隨時檢查同目錄是否一致,寫完開題后目錄是可以刪除的,但在寫開題甚至寫論文時是很有用的,你可以隨時發現問題,對論文進行修改,不要小看目錄所起的作用。

      第六,論文依據。應該以主流文化、主流文獻為依據,文科論文應該注重搜集、引用經典理論,許多人把根據僅僅放在非主流思想文化上,不重視主流文化,這是在寫教育碩士論文中應該引起注意的問題。

      第七,注意“有的放矢”。有人在進行文獻綜述、介紹國內外成果、介紹研究方法等的時候,為了介紹而介紹,沒有目的性,沒有把這些介紹同自己將要寫的論文結合起來。有時安排寫作內容、寫作邏輯結構時,也不能很好地為論文中心思想服務。其實,論文的一切安排,都應該圍繞著論文主題進行,要有針對性和目的性,可有可無或無關緊要的東西可以去掉。

      第八,注重“參考文獻”的作用。通過參考文獻的搜集、整理、引用,也表現著論文的知識深度和廣度,表現著研究水平和范圍的不同,也表現著論文說服力和全面性,應該注重這個方面。

      第九,實踐部分是重點。這是教育碩士論文與其它論文相比,所具有的突出特點,學生應該把實踐、操作當作自己選題、論述、創新的重點,這也是對教育碩士論文的特別要求,開題報告一定要把這部分寫好,論述完整。很多學生把參考文獻、國內外研究現狀、研究依據、方法、意義等等論述得非常詳細,到了“實踐探究”部分就沒有什么可說了,這是不符合要求的。

      第十,合理安排論文結構。這部分也可以叫列出“論文寫作提綱”,這部分一般放在開題報告的最后,通過這部分使人能看到將來論文寫作的大致情況,對論文的基本情況有個概述的了解。這部分內容也是對前面內容的高度濃縮,是把開題報告中的可行性論證進行一個寫作規劃,開題一旦通過即將按照這個規劃進行寫作。

      第十一,多向指導教師請教,主動接受指導。這一點也是要特別注意的。作為學生要學會利用寫開題報告和寫畢業論文的機會,多向指導教師進行請教,充分地調動指導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中學到在平時所學不到的東西。許多優秀論文,都是和有經驗的指導教師的指導分不開的。有的學生,把寫開題報告乃至畢業論文當成應付差事,天天忙得被指導教師催著寫,這樣的論文質量是可想而知的。

      作為教育碩士論文的“寫作提綱”大致有以下部分組成:

      緒論(導言、引言、引論等,總體情況介紹)

      論文的理論部分(理論論述)

      論文的實踐部分(具體方法、技巧,應有創新性)

      反思與對策(有一定的實踐證明材料及其對材料的分析)

      篇(8)

      中圖分類號:TU985.1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1)-09-0182-3

      1 公園概況

      廣州珠江公園座落在天河區珠江新城,于2000年9月28日對外開放。珠江公園占地面積28公頃,是以綠化造景為主的生態公園,環境優美,格調幽雅。園內六個景區各具特色:風景林區位于公園最高的山地以成片的混交林種植為主,運用各種配植手法及不同的樹種,體現不同的季相和花期,形成一個植物色彩豐富、層次鮮明的景區。山上有高聳云霄的英雄樹,翠綠茂盛的南洋杉,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景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幅完美的景象。山上的“抱珠樓”,是全園的最高點,登樓眺望,公園美景盡收眼底。山南“積石飛泉”景點以自然的山石砌筑而成,瀑布飛濺而下,溪澗蜿蜒其間,溪澗源頭“奔雷”聲勢浩大,雄偉壯觀。山北鮮花叢叢,爭鮮斗艷。位于公園中部的“快綠湖”宛如仙境中的一顆明珠。沿湖區設置的具有嶺南建筑特色的“品綠茶室”、“椰風水榭”使岸邊的景色更加優美自然。湖面上的曲橋象“初月出云”,而小橋上的三道“波光柱”則象“長虹飲澗”,在陽光的照耀下幻出萬紫千紅的彩霞,在落羽松、串錢柳和棕櫚林的襯托下交輝相映,引人駐足。

      2 珠江公園主要植物種類

      珠江公園的植物種類極其豐富,約有1050種植物,是廣州植物種類最為豐富的公園之一。主要植物種類見表1。

      3 珠江公園植物配置的藝術美

      3.1 多樣統一性原則

      植物配置講究多樣統一性原則,即樹形、色彩、線條、質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異和變化,顯示多樣性,但又要使它們之間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統一感。珠江公園以不同專類園的所運用樹種不同。以棕櫚園為例,以霸王棕、狐尾椰子、假檳榔為基調樹種,大量的重復運用最能體現植物景觀的統一感。另外配置了許多其他熱帶風情的植物如酒瓶椰子、蒲葵、棕竹、散尾葵、蘇鐵等,林下又種植不同的植物景觀,如狐尾椰子下種植龍船花和朱蕉,抑或配置腎蕨和美人蕉,假檳榔下種植朱蕉、皺葉冷水花和鳶尾。不同的林下景觀充分表現了植物的多樣性。

      3.2 協調和對比原則

      珠江公園的植物配置講究植物之間相互的聯系與配合。如快綠湖景區,岸邊種植有水杉、落羽松,水邊種植有水蔥、蘆葦、香蒲、龜背竹,整個景區給人一種柔和、平靜、舒適和愉悅的美感。

      珠江公園的植物配置除了講究協調外,同樣善于利用差異和變化來產生對比的效果。如百花園中就利用色彩艷麗的一串紅組成植物色塊,利用花葉扶桑做綠籬,給人一種興奮、熱烈和奔放的感受。

      篇(9)

      搖動讀書這棵大樹

      讀書,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事。

      兒時,雖然出版物不多,但如饑似渴的讀書愿望,讓我收獲了真實的閱讀體驗。從《安徒生童話記》、《一千零一夜》到《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聊齋志異》,凡是能找到的書都在看。

      回想從士兵到將軍的歷程,蘇聯文學對我影響至深。記得參軍以后,就開始閱讀《戰爭與和平》、《靜靜的頓河》、《青年近衛軍》等小說,尤其酷愛托爾斯泰和高爾基。也正是從那時起,我真正理解了為什么讀書能使人增智。當上軍官后,特別是隨著職務提升,我系統閱讀哲學、黨史、軍史、世界戰爭史等相關書籍,不斷充實完善自己。最近,美軍海豹突擊隊員寫的《艱難一日――擊斃本?拉登親歷記》,不僅讓我了解了外軍反恐作戰的經驗,更讓我看到我們與美軍信息化建設的差距。

      當前,提出了軍隊要能打仗、打勝仗的時代要求,這就更加需要我們多讀書、讀好書,在閱讀中去汲取思想營養,不斷堅定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打贏信息化戰爭。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讓我們一起去搖動讀書這棵大樹吧,也許樹上不會掉下黃金屋、顏如玉,但它一定會掉下智慧和快樂!

      每一天都是讀書日

      對于一個愛讀書的人來說,這個世界上有無“讀書日”并不重要。當一個人已經將讀書作為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的時候,那么每一天都是讀書日。

      讀書,終歸是一個很個人化的事情。讀,還是不讀?為什么而讀?讀什么?怎樣去讀?……其實只有你自己才能回答。

      有人號召“遠離網絡,回歸讀書”,其實何必?問題在于數字化時代的新閱讀方式帶給你的,是否只有“廣度”而無“深度”?你是在“瀏覽”還是在“閱讀”?你的閱讀是“淺閱讀”還是“深閱讀”?你是否因閱讀而獲得了感悟、思考、想象和再創造的空間?

      有人問,我應該去讀什么書?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很難回答。不同的書是為不同目的而著,彼此之間事實上無法比較。魯迅的書與講Office技巧的書如何比?一本書是否值得向你推薦,是否值得你讀,是一個問題。更重要的問題在于你為什么而讀――為求知?為尋求技能?為滿足好奇?為情感需要?為探求生命意義?……當你明白了自己為什么而讀的時候,你也就明白了所謂“推薦書目”的虛妄和無用。

      所以,書是越讀越厚的,因為你越學就會越覺得自己懂得少;書也是越讀越薄的,因為你會將書里的思想情感融會貫通,把握精髓,轉化為自己的精神財富。

      知識人應有的使命

      我讀書,一是工作的需要,二是精神自我實現的內在需要,這兩者融為一體,才算是讀書的最佳狀態。為進入這種狀態,應該把握好以下三個方面:

      閱讀古人,豐富歷史底蘊。生活在當下,我們總會有很多的困惑,面對這些困惑,又總想找尋滿意的答案。首選的路徑,就是從古人、從前人身上找尋。有了豐富的歷史資源,思想就有了縱深感,就不會平面化、淺層化。

      閱讀今人,發現當下邏輯。歷史是源,當下是流。弄清了歷史這個“源”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當下這個“流”。

      在歷史的參照下,我們要更多地閱讀當下,要從書本里、從火熱的生活里深入閱讀。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當下若干問題的內在邏輯。

      閱讀貴州,探尋發展空間。對貴州的知識人來說,我們負有譜寫中國夢貴州篇章的光榮使命,必須更多地閱讀有關貴州的有字之書,還要深入實地調研,閱讀好貴州的無字之書,把無字之書變成有字之書,用充滿思想張力的文字,探尋并表達出貴州未來的發展空間和路徑所在。

      這是我們這代知識人應有的使命。

      “讀書人”讀書,習慣使然

      剛才接過的這塊“書香之家”牌匾,是我一生中得到的最好的禮物。“書香之家”這個稱謂,是我一生中獲得的最高獎勵。回去以后,我一定會告誡我的兒女們,只有世世代代都能把讀書當作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做好中華傳統文化的守望者、傳承者,才不愧為“書香之家”。

      從小到大,我們每天都在吃飯,沒有人會問為什么,因為這是我們的需要,這就是我們的生活。其實,讀書也是一樣。

      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里有句話:“喜好讀書,不求甚解,偶有會意,則欣然忘食。”這是真正的讀書人的心得。讀書能讓人長知識、生智慧、開闊眼界心胸。對已經習慣讀書、讓讀書成為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的人,讀書不再有功利,自然也就不會成負擔。我們誤讀了前人說的“書中自有顏如玉”。想通過讀書擁有“顏如玉”的人,是生意人,至多只能算是“讀書的人”,而決不是“讀書人”。

      “讀書人”讀書,習慣使然,就和有人喜歡喝茶、有人離不開抽煙一樣。所以,論及讀書的經驗,我認為養成讀書的良好習慣,才是第一位的。

      職業報人需要深度閱讀

      我自己這么多年的體會是:如果對一本書很喜歡,不妨把感受寫下來,這樣會記得更牢。不然,藏書是沒有太大價值的,因為書不會自動進入到我們的記憶中來。同時,我在寫作中有意識地嘗試使用自己積累的知識。比如,最近給《貴州日報》寫的一組國學隨想錄就是如此。盡管和許多專家比起來難免淺薄,但至少對我來說,是書本知識從讀到用的轉化。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是有道理的。尤其是一些地方性知識的獲得,更需要一定的文化現場考察。很多年來,我一直有一個不太清晰的認知:侗族大歌是一種生態意義的審美選擇。2009年讀在職研究生后,接觸到生態人類學、生態美學等學科知識,一下打開了思路。最后,我的碩士論文題目就是《天籟之音――生態詩學視閾下的侗族大歌》。為寫好這篇論文,在收集大量資料的同時,我還到侗族大歌流傳村寨作田野考察。在侗族大歌的傳習現場,對侗族大歌的藝術性和傳承困境,有了最真切的體會。對大量書面材料,也有了甄別標準。

      我覺得讀書的真正目的就是用,只有真正地用起來,讀書視野才會越來越廣,思考能力才會越來越強,讀書的享受才會更上一層樓,而不是淺嘗輒止、蜻蜓點水。職業報人不僅要寫作的速度,更需要寫作的深度,而深度來源于讀書、思考、寫作三合一的反復訓練。

      踩在書頁搭建的橋上

      閱讀,是我的生活方式,也是我熟悉的生命方式。書,是我的家庭財富,更是我的心靈財富。我們踩在書頁搭建的橋上進步。

      篇(10)

      關鍵詞:淑女 文化詞 跨文化交際 翻譯 歷史性

      中圖分類號:H313 文獻標識碼:A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中,“淑女”的內涵意義豐富,在各種有關中華文化的典籍中,均有不少有關“淑女”形象的描述。例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關睢》);“女兒經,仔細聽,早早起,出閨門。……遵三從,行四德,習禮儀,難說盡,看古人,多賢德,宜以知,為法則”(《女兒經》)。無論是《詩經》、《漢書》等古籍中所描述的善良、美好、有修養的“淑女”,還是發展到儒家文化傳統中遵從“三從四德”的“淑女”,在當今社會中已經很難尋覓,更不用說在外國文化中。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漫長的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思想意識已經讓“淑女”這個概念打上了濃濃的中國特色文化的印記。而隨著“淑女”含義的現代演變,現代淑女氣質和風范的涵義已絕對不等同于中國傳統意義的禮教名詞,因為中國傳統禮教思想抹煞了女人應有的魅力和價值。現代淑女不僅僅要具備溫柔、善良的品行,更需要具備現代社會所特有的東西,特別是指緊跟時代潮流并且掌握的現代科學知識,我們今天所提倡做的淑女是在傳統美德基礎上又不失現代社會價值的淑女,是新文明、新文化、新時代背景下的新新女性。提倡做淑女,總比提倡做“野蠻女友”、“作女”好。這并不意味著復古倒退、不合時宜和束縛個性,而是使女人更具有個性、魅力和品位,恢復女性的本來面目。

      從古到今,對于“淑女”一詞的英譯,選詞多種多樣、方式不甚枚舉,在各種英譯本當中的譯法也多達20多種。如何正確理解“淑女”這個特殊的文化詞?在跨文化交際當中如何把這一詞匯介紹給外國讀者并很好地進行翻譯?不同的文化語境對譯文的傳播效果的影響有多大?如何保留其中國文化的特色?這些都是應該進行深入研究并加以探討的。本文針對上述問題,就“淑女”的各種英譯形式,“淑女”與英語當中的“lady”、“gentlewoman”等所謂的對應詞之間的差異進行分析研究,從而進一步探討了跨文化交際中翻譯的難點和策略。

      一 “淑女”與英語中“gentlewoman”含義之異同

      談到“淑女”,人們馬上想到的是與之對應的“君子”;而一想到“君子”,人們馬上想到的是“紳士”。所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人們早已能夠脫口而出。“君子”和“紳士”,屬于東西方兩種不同的文化范疇。學者邊立紅早就撰文指出兩者之間不同的文化差異,但習慣上,人們很喜歡把“君子”翻譯成“紳士”,也就是英語當中的“gentleman”。同樣如此,很多人也喜歡把淑女翻譯成“gentlewoman”。“Gentleman”的來源,前文中已做了詳細闡述,那么“gentlewoman”的含義又是怎樣呢?

      查找權威的英語字典可以看到有關“gentlewoman”的英文定義。如《Compact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中“gentlewoman”的定義是:“a woman of noble birth or good social standing”。在《Webster’s New World College Dictionary》(4th Ed)中,其則有如下四個含義:1、(Obsolete)a woman born into a family of high social standing,lady;2、A courteous,gracious,considerate woman;3、(Historical)a woman in attendance on a lady of rank;4、A female member of the U.S.House of Representatives:usually a form of address;often in the phrase the gentlewoman from(a specified state)。

      以上是英文解釋,再看看權威的英漢字典對“gentlewoman”的譯文,基本上可歸納為:1、貴婦人;2、淑女;3、良家婦女;4、有教養的婦女。從以上英文和英漢字典的解釋中不難看出,“gentlewoman”的內涵:其一、出身高貴;其二、行為舉止端莊并有很好的教養,同時表現出一種與眾不同的氣質。

      而從“淑女”的漢語含義來看,它僅僅是“gentlewoman”的含義之一。也就是說,“gentlewoman”的內涵比中國傳統文化有的“淑女”的內涵要大。“出身名門的貴婦人”;“王室、貴族的侍女、女仆”;“美國眾議院的女眾議員”等,都能稱得上是“gentleman”。

      二 “淑女”的英譯及其文化解讀

      “淑女”是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詞,在它身上濃縮了中國女性所具有的傳統美德和優秀品質,人們一旦提及“淑女”一詞,腦海里馬上就浮現出諸如端莊賢淑、溫文爾雅、美麗動人等優美的詞匯。而在外國文化中,我們很少能找到能用“淑女”兩個字來形容的女性,即便是莎士比亞筆下的朱麗葉也很難認為是“淑女”。淑女具有獨特的中國文化氣息,是中國傳統文化熏陶下的產物。試問,外國諸如英國有我們五千年的文明史和獨特的民族文化嗎?

      當然,英國有英國的文化,只是和中國的文化大不相同,尤其是在女性的傳統禮儀方面。如朱麗葉是一個心底純潔善良、愛情熾熱奔放、人格自尊自愛的美麗少女,她生活在中世紀的英國,當時的教會左右著封建的家長統治,它所宣揚的禁欲主義把正當的男女之愛也列在其中。而中國的淑女形象正如湯顯祖筆下的杜麗娘是在中國封建社會下婚姻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那個時代的女子受到的是封建禮教的約束。所以說,“淑女”是中國特定文化下形成的產物,有人稱之為“封建淑女”,這比較符合“淑女”的本義。現代的中國女子和外國女子從本質上講都與“淑女”的內涵有所不同,在文化禮儀和氣質修養方面的表現更是大相徑庭,所以我們只能說現在的淑女都是原來古代“封建淑女”的演變,故稱之為“現代淑女”比較合適。

      由此可見,“淑女”的翻譯也應該是個跨文化交際的問題,在翻譯過程中,譯者應該根據自己的理解對該詞進行翻譯,特別是要根據自己的審美觀和文化觀而采取適當的翻譯策略。具體說來,可以采取歸化、異化、歸化和異化并用以及解釋性翻譯來創造。

      例如,將“淑女”翻譯成:“noble lady”、“mild-mannered good girl”、“lass with pretty looks”、“good maiden fair”、“chaste and modest maid”,這些詞組基本上采用的是歸化和解釋性的翻譯方法,而且都是出自翻譯名家之手。下面看看翻譯大師們對《詩經?關睢》中“淑女”的不同翻譯法,可以做個比較:

      1 James Legge(理雅格)的翻譯:“the modest”、“retiring,virtuous”、“young lady”。這里譯文用了四個形容詞,即:“modest”表示淑女的心靈美;“retiring”表示淑女的體態美;“virtuous”表示淑女的品質美;“young”表示淑女的年輕。理雅格一連用了四個形容詞來表達“窈窕淑女”的內在含義,可謂煞費苦心。辜正坤教授對此翻譯持批評態度,在《中西詩比較鑒賞與翻譯理論》中,他認為譯者對“窈窕”一詞把握不住,于是疊床架屋,連用了4個形容詞來修飾“lady”,但沒有一個用得恰當。“窈窕”實際上就是指嫻雅美好的樣子,直言之,姑娘文靜而又漂亮;用不著轉彎抹角地說她“modest”、“retiring”、“virtuous”、“young”。事實上,歐美人稱贊一個姑娘,多半也只用“lovely”、“pretty”或“beautiful”之類詞中的一、兩個就行了,沒有這么做作和羅嗦。此外,lady的用法也值得討論。《關雎》屬《國風》,“凡《詩》之所謂《風》者,多出里巷歌謠之作,所謂男女相與歌詠,名言其情者也”。這里的“女”當指勞動女子,年齡也不會大,稱“lady”似乎有些典雅,不如稱“girl”更合民歌風味,可譯作“the lovely girl”。

      2 Witter Bynner(威特?賓納)翻譯為“pure-hearted girl”。用這個詞來譯作“窈窕”也不恰當。恐怕打動“君子”(男主人公)的首先是“淑女”的外表秀麗,其次才是她的文靜舉止。試想,他們還未深交,怎見得他就認定她是“心靈純潔的姑娘”?此類意譯過火了。辜教授對此翻譯也有不同看法,他根據自己的觀點將其翻譯成“The girl is lovely and slenderly tall”。辜教授是中西詩翻譯的泰斗,只是筆者不解為什么“淑女”一定是“tall”的呢?不敢妄加評論。

      下面是國內中文期刊中發表的有關以“淑女”為關鍵詞的文章,文中加下劃線即為“淑女”的英譯,試做比較:

      1 從“南方淑女”到“墮落天使”――《喧嘩與騷動》中凱蒂女性話語的缺失(《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喻紅):From“Southern Belle”to“Fallen Angel”-Missing of Women’s Discourse in the Sound and the Fury;

      2 從淑女到毒婦――分析男權社會秩序下艾米麗悲劇的必然性(《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裴瓊):From a Virtuous Maiden to a Vicious Woman-Analyzing the Inevitability of Emily’s Tragedy Under Male Power Social Order;

      3 帶刺的玫瑰、叛逆的淑女――評《紅樓夢》和《名利場》中兩位女權主義人物(《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陳慶生):The Thorny Roses,the Rebellious Ladies―Two Feminist Characters in Dreams of the Red Chambers and Vanity Fair;

      4 論李清照詞獨特的淑女情懷(《肇慶學院學報》,徐定輝):Unique Exquisite Feeling of Gentlewomanliness in Li Qinzhao’s Lyrics;

      5 論田納西?威廉斯作品中的南方淑女(山東大學碩士論文,呂洪波):Comment on Southern Gentlewomen in Tennessee Williams’Works;

      6 對電影《窈窕淑女》中的教學法的思考(吉林大學碩士論文,胡瑾):Reflections on Teaching Methodology in the Film of My Fair Lady。

      以上均為國內期刊公開發表的文章,從這些論文對“淑女”的翻譯來看,呈現出多樣性的特點。雖然具體地方有待進一步探討,但既然得到了廣大讀者的肯定,也算是一種翻譯方法。當然還有其他方法,如:“gentle and graceful girl”、“fair maiden”等。

      總的來說,譯者對“淑女”的翻譯體現了譯者不同的文化觀點、審美觀點以及對于“淑女”含義的不同理解。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有簡單地理解為“lady”的,有把淑女和“gentlewoman”畫等號的,有把淑女理解成美麗的女子而譯成“fair lady”的,有把“淑女”翻譯成法語借詞“belle”的(其在法文中的含義是美女),還有把“淑女”理解成品行良好的少女而譯成“virtuous maiden”的,不一而足。嚴格說來,這都未曾道出“淑女”的全部內涵,甚至于翻譯大師們的譯文也難以令人信服,前文已見翻譯批評。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從跨文化交流的角度,可否用韋努蒂所提出的異化翻譯策略,即保留其中國文化特征,將音譯和意譯相結合或者干脆用拼音即用中國特色的英語或稱之為中色英語來表達呢?這樣既可以進行跨文化交際,又可以顯現漢文化的特色,如功夫(kungfu)、豆腐(tofu)等在西方文化中已被廣泛接受并已家喻戶曉,不正是說明這種異化策略翻譯方法良好的效果嗎?有興趣的讀者不妨一試。

      參考文獻:

      [1] 程淵:《詩譯之美,譯者好逑――〈詩經?關雎〉幾種英譯本的比較分析》,《譯林》,2008年第4期。

      [2] 辜正坤:《中西詩比較鑒賞與翻譯理論》,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3] 辜正坤:《譯學津原》,文心出版社,2005年版。

      [4] 顧正陽:《古詩詞曲英譯美學研究》,上海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5] 邊立紅:《“君子”英譯現象的文化透視》,《外語學刊》,2006年第4期。

      [6] 呂叔湘:《中詩英譯比錄》,中華書局,2002年版。

      [7] 李貽蔭:《〈詩經?關雎〉的英譯》,《外語與外語教學》,1996年第5期。

      [8] 許淵沖:《翻譯的藝術》,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4年版。

      [9] 許淵沖:《中詩英韻探勝》,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篇(11)

      長期以來,我國中職教育缺乏成本意識,導致教育成本管理水平低下,教育資源浪費嚴重,制約了中職教育事業的發展。筆者從事中職學校財務管理工作已近十年,對中職學校在教育成本控制方面的弊端感觸頗深,因此,就如何進行教育成本測算、服務教育成本分析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1. 中職學校教育成本測算的必要性

      1.1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辦學效益

      由于歷史和長期實行計劃經濟政策等原因,中職學校往往不考慮怎樣合理使用教育資源,造成中職教育結構以及管理上的許多欠缺。不珍惜教育資源成為普遍問題,它直接導致了學校資源的普遍浪費和低效率。要想走出困境,步入良性發展軌道,既要通過多元渠道,努力增加教育投入,又要加強管理,提高資源的運行效率。所以說進行教育成本控制可謂是一劑良方。

      1.2窮校做強做大,必須樹立經營理念

      職業教育的飛速發展,中職學校的規模迅速擴張,學生數量成倍增加,與中職學校教育經費緊張、原有教學資源匱乏的矛盾日益突出。盡管各級財政對中職學校的經費投入也有顯著增長,但經費增長的速度遠跟不上人員增加、學校發展的速度。為此,進行教育成本控制是中職學校合理經營學校的必由之路。

      1.3中職學校競爭中求發展的需要

      中職學校生源的競爭是學校生存的競爭。有競爭優勢的中職學校不僅在財政資金的分配獲取中具有優先或更多的獲得權,而且這種優勢具有滾動效應,能提高學校的聲望,得到個人和社會團體的認可,獲得更多的資助,如此形成良性循環,改善辦學條件。效益差的中職不適應競爭,而不參與競爭的中職學校則無法生存。中職學校只有走成本管理之路,才能提高辦學效益,在社會變革中適應社會發展,同時促使中職教育自身的發展。

      1.4學校教職工要求公開中職學校教育成本信息

      近年來,隨著職業教育的大發展,我國中職學校大多執行著“新校區建設-老校區置換-升格高職”的發展步驟。一個中職學校的辦學經費有多少?都做了些什么?是不是都用到了教育發展事業上去?由于關乎學校廣大教職工的切身利益,所以,財務公開、教育成本公開也是廣大教職員工的呼聲。

      2. 中職學校教育成本測算的程序

      中職學校教育成本應遵循一定的程序進行測算,使其能準確、合理地計算成本,提供真實可靠的信息。實際核算時,我們可以按照以下幾個程序來進行:

      2.1確定中職學校教育成本的計算對象

      中職學校是提供教育服務的機構,學生文化知識、實踐能力、價值準則和行為規范的提高與完善正是接受教育服務后所產生的結果。中職學校的產品只能是它提供的服務,包括向學生和社會提供的服務。所以,中職學校教育成本的計算對象正應該是中職學校向學生提供的教育服務以及向社會提供的其他服務的成本。

      2.2確定中職學校教育成本的計算期間

      中職學校教育成本的計算期間是指按成本計算對象確定、核算以及報告教育成本的周期。中職學校教育成本的計算期間以會計年度為單位。

      2.3確定中職學校教育成本的計算內容

      中職學校的財務管理模式一直都是參照高校財務管理體系執行,在辦學、提供教學科研服務的過程中,必然會發生許多成本開支。主要包括:

      2.3.1工資福利支出。中職學校在職人員的基本工資福利支出。包括基本工資、績效工資、社會保障繳費及其它工資福利支出。

      2.3.2商品和服務支出。中職學校用于日常管理及有關公務活動的費用。包括辦公費、印刷費、郵電費、水電費、公用取暖費、差旅費、交通費、宣傳及會議費、培訓費、工會經費、職工福利費、勞務費、業務費、租賃費、物業管理費、維修費、招待費和其他公用支出。

      2.3.3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支出。中職學校支出的對個人和家庭的無償性補助支出。包括撫離休費、退休費、撫恤金、遺屬生活補助、醫療費、住房補貼(包括住房公積金)、助學金等。

      2.3.4其他資本性支出。指反映學校預算年度為滿足基本辦學條件需開支的用于固定資產購建、大型修繕等支出,包括房屋建筑物購建、大型修繕和辦公設備購置、專用設備購置、交通工具購置、信息網絡購建等專項公用支出以及其他資本性支出。確定中職學校生均教育成本時,包含圖書但不包含文物和陳列品類固定資產。

      2.3.5項目支出。指學校為完成某項特定工作任務,安排的專項資金。包括基本建設項目和零星工程、資產的維修維護、老校區置換、新校區建設等方面。

      2.4中職學校教育成本測算應明確的其它問題

      在測算中職學校教育成本時,對上述計算內容中涉及到離退休人員支出、完全社會化的后勤支出、校辦企業和與教學無關的附屬機構支出等不能計入中職學校教育成本;對學生助(獎)學金、未實現后勤社會化的后勤支出應全部計入中職學校教育成本;對新校區建設相關支出、老校區置換相關支出則應該分攤計入中職學校的教育成本。

      3. 中職學校教育成本測算的方法

      在歸集已有的會計資料數據后,可以計算出中職學校公歷年度的教育總成本,再除以約當在校生人數,即可得到中職學校生均教育成本。具體步驟如下:

      3.1確定與學生培養有關的支出項目

      依據中職學校財務決算支出明細表,針對中職學校的具體情況,我們可以將教育成本劃分成基本支出、項目支出兩部分。在剔除與學生培養無關的支出項目,我們可以把基本支出分列為工資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務支出、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支出、其他資本性支出;把項目支出分列為專項支出、新校區建設支出、老校區置換支出。

      3.2確定上述支出范圍中各項目的具體計入量

      3.2.1基本支出中工資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務支出、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支出教學業務支出(明確與學生培養有關的部分)全額計入教育成本;

      3.2.2其他資本性支出計入教育成本,主要體現在固定資產折舊方面。

      (1)折舊方法均采用直線法進行,且不考慮固定資產殘值。

      (2)可計入中職學校教育成本的固定資產折舊計提基數的確定。可以將中職學校在工資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務支出、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支出(在職人員及學生方面)、其他資本性支出等方面支出之和在本年度中職學校支出額中的比重作為折算比例,乘以學校固定資產總值,求得教育成本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基數。

      (3)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的確定。房屋和建筑物按40年使用期計提折舊、專用設備按8年使用期計提折舊、電子產品及通訊設備按5年使用期計提折舊、通用設備及其他設備按10年使用期計提折舊、圖書資料按15年使用期計提折舊較為合理。

      3.2.3新校區建設支出和老校區置換支出參照房屋和建筑物40年使用期,按2.5%計入教育成本。

      3.3中職學校教育總成本測算公式

      中職學校教育總成本分為三個部分:可直接計入的教育成本支出(TC1)、計入教育成本的全校固定資產折舊費(TC2)和按比例計入教育成本的項目支出(TC3)。公式如下:

      TC=TC1+TC2+TC3=■Xi+■Yi+■Zi

      TC:總教育成本;

      TC1:可直接計入教育成本的費用;

      TC2:按比例計入教育成本的費用(科研支出);

      TC3:全校固定資產折舊費。

      X1:工資福利支出、;

      X2:商品和服務支出;

      X3: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支出(在職人員及學生方面)。

      Y1:房屋和建筑物折舊額(年初及年末平均值xA/40);

      Y2:專用設備折舊額(年初及年末平均值xA/8);

      Y3:電子產品及通訊設備(年初及年末平均值xA/5);

      Y4:通用及其他設備折舊額(年初及年末平均值xA/10);

      Y5:圖書的折舊額(年初及年末平均值/15);

      A:工資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務支出、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支出(在職人員及學生方面)、其他資本性支出等方面支出之和在本年度中職學校支出額中的比重。

      Z1:新校區建設支出;

      Z2:老校區置換支出。

      3.4中職學校生均教育成本測算公式

      對于中職學校而言,不同層級、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生均教育成本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只有分類計量才能計算出更準確的生均教育成本。對于學生人數,則應采用學生當量計算法求得,即對學校不同類型的學生人數按一定的當量系數折算成統一的學生當量數,以此作為生均教育成本的計算基礎。我們可以這樣來操作:

      中職學校折合在校生人數(當量學生數)=普通中專生人數+(預科生數+成人脫產班學生數)x0.3+(遠程和函授生數+訂單培養學生數)x0.1。

      因此,生均教育成本的計算公式如下:

      AC=■

      Dr=Br+0.3R1+0.1R2

      AC:生均教育成本

      TC:總教育成本

      Dr:當量學生人數

      Br:普通中專學生人數

      R1:預科生和成人脫產班學生數之和

      R2:遠程、函授生數、訂單培養學生數之和

      4. 中職學校教育成本測算實例

      我們以河南省內某中職學校2011年的財務數據為依據,進行生均成本測算實證研究。用于測算的財務數據主要來源于該校2011年年度《支出決算明細表》、《資產負債表》、《資產情況表》、《基本數字表》等財務決算相關報表。

      下面我們以該中職學校2011年財務數據為依據,進行該校校級學生生均成本測算。

      (1)首先從支出明細表中剔除與學生培養無關的支出,得到與學生培養有關的支出項目表,如下所示:

      與學生培養成本有關的支出項目表(單位:元)

      (2)確定當量在校生人數。依據資料,學校年度平均普通中專學生人數為7047人,預科生及成人脫產生472人,遠程、函授生數、訂單培養學生2534人。按照前述學生人數約當折算標準,確定該校當量學生人數:

      Dr= Br+0.3R1+0.1R2=7047+0.3x472

      +0.1 x2534 =7442人

      學生人數折算表

      (3)計算該校學生教育總成本費用。

      教育總成本TC=可直接計入教育成本的費用十按比例計入教育成本的費用+全校固定資產折舊費

      =TC1+TC2+TC3=■Xi+■Yi+■Zi

      TC=工資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務支出+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支出(在職人員及學生方面)

      =17813980.59+6006950.86+7063190.00

      =30884121.45(元)

      A=【工資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務支出+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支出(在職人員及學生方面)+其他資本性支出+專項支出】/學校支出總額

      (17813980.59+6006950.86+7063190.00

      +5856570.98+2350000.00)/47079471.37=0.83

      我們先整理出固定資產增減變動情況如下表:

      TC2=房屋和建筑物折舊額+專用設備折舊額+電子產品及其它設備折舊額+通用及其他設備折舊額+圖書的折舊額

      =1223939.15+1258004.17+1282706.39

      +2155853.42+179001.14=6099504.27(元)

      TC3=(新校區建設支出、老校區置換支出全校科研支出)x2.5%

      =(4336944.00+435765.80)x2.5%

      =119317.75(元)

      因此,TC= TC1+TC2+TC3

      =30884121.45+6099504.27+119317.75

      =37102943.47(元)

      歸集該校學生教育成本如下:

      某中職學校教育成本構成表

      (4)計算該校生均教育成本:

      AC= ■=37102943.47/7442=4985.61(元)

      則該中職學校校級學生生均教育成本為4985.61元。

      (5)測算結果簡要評價

      由于采用不同的計算方法,許多學者在計算全國中職學校生均教育成本時得出了不同的數字,大多集中在2700一15600元之間,依據2010年全國各省中等職業學校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事業費排名,全國平均水平為4800元左右,河南省中等職業學校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事業費為3600元左右。筆者認為,按照本文的計算方法,考慮到該學校辦學歷史比較長、正處于新校區建設前期、升格高職待評估階段,2011年度學校基礎能力投入較往年增長顯著等情況,測算使用的數據與河南省內中職學校相比相對較高,生均教育成本測算結果在5000元左右應基本屬于正常或略高于正常水平,比省內高職院校生均教育成本略低,但也基本能夠滿足對該校的成本分析研究需要。

      參考文獻:

      [1] 2011年企業財務會計報告編制手冊,

      經濟科學出版社.

      [2] 李捷,碩士論文,高等學校教育成本及其測算問題研究,2007.

      [3] 《高等學校校會計制度》講座,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11.

      [4] 《最新高校財務會計管理制度全書》,中國財政經濟管理出版社,2010年.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日韩国产AV无码无码精品 |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观看不卡| 三级高清精品国产|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日本aⅴ精品中文字幕| 华人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久久国产精品一国产精品金尊| 五月花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高清在线xxxx| 国产一成人精品福利网站|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 国产精品福利片免费看| 69堂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不卡 | 国产精品毛片a∨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美女18网站久久精品|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 国产精品一区三区| 嫩草影院久久国产精品| 91精品一区国产高清在线|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yw|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日韩精品欧美| 日韩麻豆国产精品欧美| 日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国产综合精品蜜芽| 国产91在线精品| 亚洲精品免费视频| 日韩精品国产另类专区| 国产亚洲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无码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 久久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漫画| 中文无码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 | 思思99热在线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