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a4kkq"></dfn>
<ul id="a4kkq"></ul>
    • 口腔護理操作方法大全11篇

      時間:2023-06-19 16:13:45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口腔護理操作方法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篇(1)

      口腔頜面外科手術力求以美容為主,大多數手術切口在口內,病人術后術口的清潔主要依賴于行口腔清潔護理。口腔沖洗護理禁忌證為唇癌術后,因該病人術后其上下唇融合在一起,為避免影響瓣的存活,病人不能行漱口及口腔沖洗護理等。我院口腔頜面外科從2008年1月~20010年12月對102例病人實施口腔沖洗清潔護理,經過臨床觀察填補了傳統的口腔護理操作方法的不足之處。現將操作方法及護理要點介紹如下。

      腔沖洗護理操作方法及護理

      口腔沖洗護理用物:電動負壓吸痰裝置一套或中心負壓吸痰裝置1套,吸痰盅2個(內各放置1把口腔鑷子),其中一吸痰盅盛冷開水、生理鹽水或0.1%洗必泰溶液等沖洗液,另一吸痰盅盛吸痰管1根,并備手電筒1把,薄膜手套1副,輸液管1根,必要時還應備舌鉗1把。

      沖洗液:冷開水、生理鹽水、0.1%洗必泰溶液,生理鹽水400ml+雙氧水100ml(適用于口腔惡性腫瘤術后3天內)。

      口腔沖洗護理操作步驟:①向病人解釋并取得合作;②:取坐位或半坐臥位(頭稍側向健側,頜下墊毛巾或中單);③調負壓吸力:一般在0.01MPa,套上吸痰管后試吸,先吸凈口腔內的痰液及口水,吸痰管放置口腔健側,沖洗管(輸液管)放置口腔患側,邊沖邊吸,舌體活動無受限的病人,囑其用舌尖對牙齒的舌側面按一定的順序按摩,起到清潔牙齒舌側面的作用[1],一般直至吸出液體澄清為止,每次沖洗沖洗液不能超過250ml,但首次沖洗液稍多一般300ml以上,沖洗次數一般每天2次,口腔惡性腫瘤的病人術后1周內每天3次。

      幾種特殊情形下的沖洗方法

      行頜間牽引(結扎)病人的口腔沖洗方法:吸痰管、沖洗管(輸液管)分別放置頜后磨牙間隙或缺失牙位間隙,邊沖邊吸,沖凈殘留于牙弓夾板和結扎絲上的食物殘渣,并注意觀察口內側牙弓夾板、結扎絲有無脫落及斷開移位等。

      口腔癌或行組織瓣、皮瓣修復的病人:此類病人行沖洗前要用手電筒檢查口內切口及組織瓣、皮瓣存活情況,沖洗時沖洗管(輸液管)避免碰撞切口瓣,但沖洗液要直接沖向它,邊沖邊吸,同時囑病人舌體攪動。

      吞咽功能障礙病人:舌癌術后病人因吞咽功能受影響,常出現流涎過多,術后1周內舌體活動度受影響,病人舌體半伸口外,難以回縮,令口腔沖洗操作無法進行,遇此情況首先要向病人做好專科健康宣教工作,告知病人舌癌術后流涎過多是暫時的現象,同時盡量將口水吞回,因口水有潤喉及幫助食物消化、自潔口腔作用,口腔沖洗時要先幫病人舌體縮回口內,囑其舌體在口內試行活動(上翹、左右擺動等),待其舌體活動度稍見靈活時吸凈口腔內痰液或口水后再行口腔沖洗[2]。

      行上頜骨次全切除術后或腭切除術后病人:為避免病人口、鼻腔相通,術中會留置碘仿紗包分隔口、鼻腔,行口腔沖洗時會出現沖洗液從鼻孔流出,告知病人這是正常的現象,是手術后出現口、鼻腔相通引起的,病人進食時也會有食物自鼻孔流出(特別是流質飲食),口內留置的碘仿紗只能暫分隔口、鼻腔,待術后2個月后安裝修復體后情況會有所改善,這時要為病人做好口腔周圍護理,注意沖洗液滴速宜減慢。

      討 論

      口腔沖洗清潔護理操作填補了傳統的口腔清潔護理的不足,經過臨床觀察及病人的反饋,它能更好地保證口腔頜面外科病人的口腔清潔,提高了護理質量,促進口內傷口愈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在臨床工作中推廣應用。

      篇(2)

      [中圖分類號] R473.7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26—0109—02

      The application of flushing and suction in—one toothbrush in the oral care of critical patients

      CHEN Yanhong ZHANG Yanbi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Nangang Branch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Hospital, Harbin 150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flushing and suction in—one toothbrush in the oral care for patients. Methods Chose 60 cases from the critical 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from March 2011 to March 2012,they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using flushing and suction in—one toothbrush and control group used oral package. Results The oral care material costs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and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in the prevention of ozostomia, cleaning the mouth and preventing the oral infections. Conclusion The flushing and suction in—one toothbrush changes the oral care mode and clean.

      [Key words] Flushing and suction in—one toothbrush;Oral care

      長期臥床的危重患者,機體抵抗力低下,加之大量應用抗生素,易使口腔內菌群失調,引起口腔潰瘍、口腔炎等并發癥[1],尤其是老年人唾液分泌量減少,口腔黏膜容易干燥,或者伴有意識障礙、吞咽困難、上消化道出血、氣管切開等需要經口鼻插管的患者,由于口腔自潔功能低下、插管、高熱等因素,造成口腔內細菌大量的繁殖,產生口干、口臭及各種嚴重的并發癥,甚至導致咀嚼功能喪失,牙齦功能退化,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疾病康復[2],因此對其進行徹底的口腔護理是極其必要的。臨床常用一次性口腔護理包為患者進行口腔護理,但是在操作過程中由于擦拭范圍小、擦拭不徹底而很難達到理想的清潔效果,我們使用沖吸一體式牙刷為患者進行口腔護理,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3月~2012年3月在心內科監護室接受治療的危重臥床患者60例,其中呼吸心跳驟停18例,肺動脈栓賽伴心衰患者26例,多臟器功能衰竭患者10例,經口氣管插管患者6例,年齡32~80歲,男36例,女24例。60例患者發病時均無口臭及口腔疾病,聯合應用2種以上的抗生素。

      1.2 方法

      按照隨機方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和實驗組30例(男18例,女12例),評價時間為7 d,兩組在性別、年齡和疾病程度上無差異,具有可比性。實驗組使用沖吸一體式牙刷及牙膏或口腔護理液進行口腔護理,對照組使用傳統口腔護理包中的鹽水棉球進行口腔護理,每日兩次。

      1.3制作方法

      篇(3)

      【關鍵詞】牙刷;口腔護理;效果研究

      【中圖分類號】R473.7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5-0951-02口腔護理是普外科的常見基礎護理。針對普外科病人特點,2011年10月-2012年3月,我院普外科應用普通的牙刷對患者的口腔進行清潔的方法進行口腔護理,療效理想,現總結如下: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2011年10月-2012年3月,我院普外科治療120例患者,其中54例患者為女性,64例患者為男性,患者的年齡26-73歲,平均年齡為(50.2±5.6)歲。所有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分為60例對照組和60例實驗組患者。兩組患者各項情況進行對比,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對比研究。

      1.2護理措施:

      1.2.1口腔護理措施:實驗組的患者應用正常的刷牙漱口的模式進行口腔方面的護理,具體措施如下:①患者應用的刷牙用品有彎盤、手電筒、毛巾、吸水管、水杯、牙膏、牙刷等。②首先要對患者的疾病情況進行評估工作,對其口腔黏膜進行密切地觀察,并對其進行宣教工作,在進行刷牙等操作時應要注意的事項及進行的等,護士擠適量牙膏至牙刷,蘸水,囑患者用一次性吸水管吸漱口后,并問其要不要護理人員進行幫助,如果患者可以自行進行操作應告知其具體的操作方法,應多次反復進行刷牙,患者覺得其口腔中很舒適時可結束。此項操作2次/d。對照組的患者進行口腔護理的措施應用《護理學基礎》[2]中的護理措施進行口腔護理。

      1.2.2責任護士掌握Orem的自理理論,在術前做健康教育時講解術后早期自理的意義,并注意觀察口腔黏膜的變化。對個別病情危重,體質虛弱者不可勉強行自我口腔護理[3]。

      1.2.3評價方法:①比較兩組口腔舒適度(有無惡心、口感是否舒適)及心理狀況(有無緊張、疲勞)。②比較兩組清潔效果(觀察牙縫隙有無殘留,口腔護理1h后判斷有無口腔異味)。③統計兩組患者醫療費用和護理時間。2.結果

      2.1實驗組和對照組心理情況和口腔舒適情況對比,具體數據,(見表1)。

      表1兩組患者口腔舒適度及心理狀態比較

      組數例數惡心口感情緒緊張疲勞有無舒適不舒適有無有無實驗組 607534911174313 47對照組6026341347362439 21χ2=15.08,P

      2.2實驗組和對照組口腔護理的療效對比,具體數據,(見表2)。

      表2實驗組和對照組口腔護理的療效對比

      組別例數口腔異味牙縫隙殘留有無有無 實驗組 6013471050對照組60352537232.3兩組患者醫療費用和護理時間比較,具體數據,(見表3)。

      表3患者醫療費用和護理時間比較

      組數 例數 3天醫療費用(元)每次口腔護理時間(分) 實驗組 607.54對照組603610t 值3.214.73P 值

      3.1刷牙漱口法提高口腔護理效果,(表1、2顯示),實驗組口腔舒適度及心理狀態高于對照組患者。其口腔的清潔情況明顯高于對照組的患者,對比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

      3.2刷牙漱口法減少耗材,節約成本,節省時間。(表3顯示),實驗組的醫療費用明顯低于對照組。實驗組所需護理的具體時間也要明顯少于對照組的患者。應用鹽水進行清潔口腔護理人員要準備護理盤[4],使用之后還應進行處理工作,應用的紗布、棉球等物品都明顯地增加了治療的費用。而實驗組的患者只使用市售吸水管進行操作,其可忽略不計。兩組對比差異明顯,實驗組的費用明顯低于對照組。

      3.3通過自我口腔護理的實施,患者口腔舒適度明顯提高,達到口腔護理的目的。常規口腔護理的方法,由于操作面積大,患者張口時間長,且需要棉球在口內擦拭,患者常有惡心不適感,且因牙膏有潔齒、去污、清新、爽口等特點。尤其對舌苔及堆積在上腭的痰痂清潔效果好。牙刷專人專用,減少了消毒處理,預防了交叉感染。再者傳統口腔護理后漱口時由護士完成,一般患者不愿麻煩護士,漱口不徹底,口干,咽部不適癥狀不能有所緩解[5]。因此,實驗組患者口感舒適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參考文獻

      [1]鐘雪蓮,云小蕊,王秀榮,等.兩種口腔護理溶液口腔護理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08,22(128):3258.

      [2]殷磊,主編.護理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205.

      篇(4)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入重癥監護室的危重患者88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39例,年齡25到60歲之間,平均年齡45.2歲。神經系統疾病28例,腹部疾病25例,胸部疾病18例,骨關節與脊柱疾病10例,其他患者7例,所有患者機械通氣均大于24h,口腔內均有牙齒8顆以上,入重癥監護室前口腔清潔度相似,均無口腔異味。將患者按住院日期的單雙數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49例,對照組39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種、牙齒數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

      1.2 方法

      1.2.1口腔護理方法

      (1)此兩組患者的口腔護理均由兩名護士操作,按每6h(7:00、13:00、19:00、1:00)為患者實施口腔護理。實施口腔護理前,應抬高床頭15-30°[3],檢測氣囊導管充氣是否充足,保證氣囊與氣管壁密封,聽診雙肺呼吸音,觀察氣管插管距門齒的距離[4]。吸盡氣道及口腔內分泌物,解除固定的膠布和細帶,評估患者口腔情況,觀察口腔清潔度,即有無污垢、血跡及痰痂,評估有無口腔異味。(2)實驗組由一名護士固定好患者的頭部和氣管插管,使患者頭部偏向一側,取出牙墊,將氣管插管移至一側;另一名護士準備好負壓吸引器,調節負壓0.04~0.06 kPa[5],用蘸有少量牙膏的小兒軟毛牙膏像正常人刷牙方式為患者刷洗牙齒各面,刷牙時間為3min,之后以溫開水(35-37°)沖洗,邊沖洗邊負壓吸引,直至吸出液體無混濁及殘渣。操作過程中注意動作輕柔,以免損傷黏膜,清醒患者應隨時詢問患者有無不適并嚴密觀察患者心率、呼吸情況,有無嗆咳、嘔吐、缺氧,保證患者生命安全。(3)對照組:按傳統方法進行口腔護理,即用生理鹽水浸濕小棉球后按照口腔護理操作常規步驟擦洗牙齒各面,注意頰部、舌面及腭部以及牙間隙內的殘渣,血跡、痰痂等。(4)兩組病人口腔護理完畢后均更換牙墊,觀察插管深度,更換膠布及系帶,將氣管插管固定好。

      1.2.2評價方法

      (1)口腔清潔度評價:牙面及牙間隙干凈無軟垢,無殘留物質,無痰痂,無血跡,口腔黏膜潔凈.(2)口腔內有無口腔異味。口腔異味評價方法:采用數字分級法(NRS)進行評估,數字分級法從0~10 的數字表示從無到最重,0為無口腔異味;1~3為輕度異味;4~6為中度異味;7~10為重度異味[6]。由檢測護士評估后圈出一個數字。

      1.2.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l7.0統計軟包對收集的數據進行處理,采用?2檢驗進行分析,P

      2結果

      篇(5)

      【關鍵詞】口腔頜面外科  口腔護理

              口腔護理是口腔頜面外科臨床護理工作中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護理方法之一。特別對于口腔內有創口的患者,口腔護理起著尤為突出的護理治療作用。通過口腔護理,恢復口腔生理功能,防止繼發感染,促進口腔內創口的愈合。口腔護理能清潔牙齒表面及牙齒間隙內的食物殘屑及污垢,防止牙石沉積,保持口腔清潔,減少口臭,適應患者的生理及社會活動的需要,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  口腔護理的目的

              口腔護理是采用氧化劑和消毒劑機械的清除口腔內脫落的上皮細胞及滯留在口內的食物殘渣,減少口腔內細菌的數量,努力使口腔趨于“無菌環境”,保持口腔清潔。

              2  口腔護理的方法

              根據病情可選用2%的碳酸氫鈉或1.5%的雙氧水、0.05%甲硝唑液、口泰、生理鹽水進行口腔清潔。

              2.1含漱  含漱是最常用的方法,鼓勵患者起床后、睡覺前和每次進餐后根據需要選用上述藥液含入口內3分鐘-5分鐘后吐出,再用生理鹽水漱口。

              2.2擦洗  擦洗是最徹底和必要的步驟,即按照臨床上通用的口腔護理技術操作規程操作[1],首先用口腔鏡牽開口角及唇頰粘膜,右手持血管鉗或齒科鑷,夾棉球或棉紗蘸上述藥液作逐區,逐牙清洗,再用生理鹽水漱口。

              2.3沖洗  用于不能自行含漱,口腔分泌物較多的患者,治療初期每天沖洗2次。操作方法為醫護人員將上述藥液經輸液設備在高位壓力下,向口腔內沖洗,或者用注射器沖洗;并置彎盤于口角處承接沖洗液;沖洗時最好選用半臥位,頭向前傾;最佳方法應在牙科綜合治療機上進行,可利用牙科綜合治療機上的吸唾管吸出沖洗液。沖洗時應注意避開傷口。沖洗以口內清潔為標準。口內沖洗完畢后應為患者清潔面部。

              3  效果

              通過加強口腔護理,清潔口腔,促進了口腔生理功能的恢復,預防和減少了由于口腔不潔而引起的各種并發癥的發生,起到良好的治療護理作用。臨床上我們從1995年成立口腔頜面外科至今,長期堅持上述規范的口腔護理,收到了滿意的效果。

              4  討論

              4.1正常人的口腔本身潛藏有大量的多種類型的致病菌和非致病菌,形成細菌共棲,維持著相對的平衡。平素身體健康,機體抵抗力較強,通過喝水、進食、刷牙、漱口等活動,對口腔內的細菌起到了一定的清除作用,即口腔的自潔作用。當口腔頜面外傷,手術造成口腔內有創口,口腔活動受限,不利于食物殘渣及細菌的清除,進而造成口腔自潔作用差,難于保持口腔衛生,促進病菌的生長繁殖,細菌與宿主之間的平衡被破壞,容易繼發口腔內感染[2]。加強了口腔護理,機械的清除脫落的上皮細胞及滯留的食物殘渣,減少口腔內的細菌數量。盡量保持口腔清潔,有利于傷口的愈合。

              4.2口腔為呼吸道、消化道的共同開口,且腮腺、頜下腺、舌下腺分泌的涎腺液通過各自的導管直接流入口腔內,且口腔內存在著牙周帶及腔隙,促成口腔呈半厭氧狀態[3]。為細菌的生長繁殖營造了一個有利的環境。當口腔頜面部外傷、手術,口腔內有創口時,分泌物排泄到口腔內,上皮細胞的脫落,口腔內清潔度差,不利于傷口的愈合。通過加強口腔護理,機械清潔口腔,盡量保持口腔的清潔,促進口腔生理功能的恢復,防止繼發感染,促進口腔內創口的愈合。

              4.3口腔護理是口腔頜面外科臨床工作中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護理方法之一。特別對于口內有創口的患者,實施口腔護理,既達到護理患者口腔的目的,也達到治療的作用。通過口腔護理,清潔創口,努力創造口腔內的“無菌環境”,爭取為傷口一期愈合創造條件。

              4.4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當外傷、手術、疾病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機體的抵抗力,軀體功能狀況差,產生不良的情緒造成心理和精神創傷,容易并發口腔粘膜潰瘍,口腔內有并發炎癥,易造成口臭、厭食,口腔內傷口更容易造成感染,嚴重者可導致全身嚴重感染。加強口腔護理,去除口臭,保持口腔內清潔,促進食欲。加強飲食,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又促進傷口的愈合。

              總之,口腔頜面外科臨床護理中應用口腔護理,既達到護理患者口腔,又達到治療的作用。保持了口腔內的清潔,促進傷口的愈合,預防了并發癥的發生。 

      參 考 文 獻

      篇(6)

      【關鍵詞】口腔頜面外科 口腔護理

      口腔護理是口腔頜面外科臨床護理工作中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護理方法之一。特別對于口腔內有創口的患者,口腔護理起著尤為突出的護理治療作用。通過口腔護理,恢復口腔生理功能,防止繼發感染,促進口腔內創口的愈合。口腔護理能清潔牙齒表面及牙齒間隙內的食物殘屑及污垢,防止牙石沉積,保持口腔清潔,減少口臭,適應患者的生理及社會活動的需要,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 口腔護理的目的

      口腔護理是采用氧化劑和消毒劑機械的清除口腔內脫落的上皮細胞及滯留在口內的食物殘渣,減少口腔內細菌的數量,努力使口腔趨于“無菌環境”,保持口腔清潔。

      2 口腔護理的方法

      根據病情可選用2%的碳酸氫鈉或1.5%的雙氧水、0.05%甲硝唑液、口泰、生理鹽水進行口腔清潔。

      2.1含漱 含漱是最常用的方法,鼓勵患者起床后、睡覺前和每次進餐后根據需要選用上述藥液含入口內3分鐘-5分鐘后吐出,再用生理鹽水漱口。

      2.2擦洗 擦洗是最徹底和必要的步驟,即按照臨床上通用的口腔護理技術操作規程操作[1],首先用口腔鏡牽開口角及唇頰粘膜,右手持血管鉗或齒科鑷,夾棉球或棉紗蘸上述藥液作逐區,逐牙清洗,再用生理鹽水漱口。

      2.3沖洗 用于不能自行含漱,口腔分泌物較多的患者,治療初期每天沖洗2次。操作方法為醫護人員將上述藥液經輸液設備在高位壓力下,向口腔內沖洗,或者用注射器沖洗;并置彎盤于口角處承接沖洗液;沖洗時最好選用半臥位,頭向前傾;最佳方法應在牙科綜合治療機上進行,可利用牙科綜合治療機上的吸唾管吸出沖洗液。沖洗時應注意避開傷口。沖洗以口內清潔為標準。口內沖洗完畢后應為患者清潔面部。

      3 效果

      通過加強口腔護理,清潔口腔,促進了口腔生理功能的恢復,預防和減少了由于口腔不潔而引起的各種并發癥的發生,起到良好的治療護理作用。臨床上我們從1995年成立口腔頜面外科至今,長期堅持上述規范的口腔護理,收到了滿意的效果。

      4 討論

      4.1正常人的口腔本身潛藏有大量的多種類型的致病菌和非致病菌,形成細菌共棲,維持著相對的平衡。平素身體健康,機體抵抗力較強,通過喝水、進食、刷牙、漱口等活動,對口腔內的細菌起到了一定的清除作用,即口腔的自潔作用。當口腔頜面外傷,手術造成口腔內有創口,口腔活動受限,不利于食物殘渣及細菌的清除,進而造成口腔自潔作用差,難于保持口腔衛生,促進病菌的生長繁殖,細菌與宿主之間的平衡被破壞,容易繼發口腔內感染[2]。加強了口腔護理,機械的清除脫落的上皮細胞及滯留的食物殘渣,減少口腔內的細菌數量。盡量保持口腔清潔,有利于傷口的愈合。

      4.2口腔為呼吸道、消化道的共同開口,且腮腺、頜下腺、舌下腺分泌的涎腺液通過各自的導管直接流入口腔內,且口腔內存在著牙周帶及腔隙,促成口腔呈半厭氧狀態[3]。為細菌的生長繁殖營造了一個有利的環境。當口腔頜面部外傷、手術,口腔內有創口時,分泌物排泄到口腔內,上皮細胞的脫落,口腔內清潔度差,不利于傷口的愈合。通過加強口腔護理,機械清潔口腔,盡量保持口腔的清潔,促進口腔生理功能的恢復,防止繼發感染,促進口腔內創口的愈合。

      4.3口腔護理是口腔頜面外科臨床工作中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護理方法之一。特別對于口內有創口的患者,實施口腔護理,既達到護理患者口腔的目的,也達到治療的作用。通過口腔護理,清潔創口,努力創造口腔內的“無菌環境”,爭取為傷口一期愈合創造條件。

      4.4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當外傷、手術、疾病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機體的抵抗力,軀體功能狀況差,產生不良的情緒造成心理和精神創傷,容易并發口腔粘膜潰瘍,口腔內有并發炎癥,易造成口臭、厭食,口腔內傷口更容易造成感染,嚴重者可導致全身嚴重感染。加強口腔護理,去除口臭,保持口腔內清潔,促進食欲。加強飲食,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又促進傷口的愈合。

      總之,口腔頜面外科臨床護理中應用口腔護理,既達到護理患者口腔,又達到治療的作用。保持了口腔內的清潔,促進傷口的愈合,預防了并發癥的發生。

      參 考 文 獻

      篇(7)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0年12月一2011年12月我科住院的行氣管插管危重患者80例,男41例,女39例,年齡22~86歲,其中COPD12例,腦血管意外68例。

      1.2 方法。

      1.2.1 口腔護理溶液的選擇。目前,常用的口腔護理液有醋酸洗必泰、過氧化氫、生理鹽水、蒸餾水及其他配制的中藥等[2]。國內相關報道[3]:洗必泰和0.5%聚維酮碘液能夠有效地降低呼吸道感染的發生而被首選。但我院針對危重病人口腔DH值多為酸性的特點,選用1.5%的碳酸氫鈉或1.5%雙氧水進行口腔清洗。如果口腔粘膜有損傷、出血或感染,可根據情況選用制霉菌素液或呋喃西林液每天加洗一次,對較長時間機械通氣的患者,常規采集口腔分泌物進行培養,結合培養結果選擇口腔護理藥液。

      1.2.2 操作前準備。

      1.2.2.1 病人準備。①評估神志及合作程度,口腔粘膜情況。清醒病人做好解釋工作,確保病人配合;煩躁病人應遵醫囑予以適當鎮靜處理。②一般取半臥位或仰臥位,頭偏向一側。記錄氣管插管距門齒刻度,向病人解釋口腔護理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

      1.2.2.2 操作者及環境準備。操作者要徹底洗凈雙手,戴無菌手套及口罩,保持環境清潔,寬敞明亮及舒適。

      1.2.2.3 口腔護理用物準備。治療碗內備棉球,倒入適量口腔護理液(根據病人口腔情況而定),備彎止血鉗、鑷子、壓舌板、必要時備開口器、手電筒各一,備長約50cm綁帶一條及吸痰器、吸痰管,石蠟油。

      1.3 口腔護理操作方法。

      1.3.1 患者及氣管插管固定方法。在進行口腔護理時應將患者床頭抬高30度,將氣管插管氣囊適當充氣,解開固定牙墊及氣管插管的固定帶,檢查有無口臭、口腔炎和口腔潰瘍,有無活動義齒等。確認氣管插管的深度后將頭部偏向一側。測量須取氣管插管距門齒氣管插管距離,一人固定氣管插管牙墊,一人行口腔清洗,操作畢,重新測量取氣管插管距門齒的距離,更換綁帶和牙墊并妥善固定。

      1.3.2 口腔清洗的方法。口腔清潔方法按照《護理學基礎》介紹的棉球擦洗法進行[4]。先用棉球濕潤口唇,然后擦洗牙齒,擦牙方法為縱向擦洗,先洗外側分左右由內洗向門齒再擦洗內側分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含擦洗咬合面),頰部分左右弧形擦洗,擦凈腭部,橫擦舌面、舌底,洗完最后用石蠟油或潤唇膏潤唇。

      1.3.3 口腔護理頻次的選擇。一般氣管插管患者每天護理2次,對于插管時間超過72小時,或口腔有感染、出血或口腔黏膜損傷者每天增加1~2次。

      2 結果

      有效清除病人口腔臭味、口垢、清潔濕潤口腔;護士能及時觀察病人口腔粘膜,并能采取相應措施;預防并發口腔感染并無脫管發生。

      3 護理體會

      3.1 經口氣管插管病人口腔護理是一項具有一定難度和危險性的操作。進行口腔護理時易發生導管脫出的危險,導管脫出導致急性缺氧,病人表現為呼吸道阻塞征象,極度呼吸困難,甚至心跳驟停。所以應保持病人在充分鎮靜的情況下實施口腔護理,必須由兩名護士共同操作。口腔護理前,氣囊一定充滿氣體,以防口水順氣管插管流人下呼吸道造成肺部感染。至少兩名護士同時完成,切忌一名護士,一定要固定好氣管插管。如病人不能很好地配合,不宜用此方法行口腔護理,以防脫管發生危險。口腔黏膜異常時要給予對癥處理:每日將口腔氣管導管移向口角的另一側,以減輕對導管局部牙齒、口腔黏膜和舌的壓迫。

      3.2 影響操作因素。由于氣管插管阻擋了口腔護理的通道,給護理操作帶來一定難度。另外,氣管插管病人病情多較重,護士操作時擔心插管脫出或移位,從而產生心理壓力。以上因素可能給護理操作帶來局限。所以要求護理人員不僅要有嫻熟操作技術水平,熟練掌握呼吸道和消化道的解剖結構,氣管插管的操作原理和技術以及正確評估患者的病情,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3.3 加強護理人員對口腔護理的再教育。醫院感染近年越來越受重視,口腔護理也備受國內外護理工作者的關注。但一些護理人員對口腔護理的重要性目前認識還不到位,認為只是一種被動的操作模式,不認為如果護理不到位,對患者生命會造成潛在威脅,往往對危重患者只采取快速擦洗法,而忽略了口腔護理的真正效果。所以為提高口腔護理質量,應對所有護理人員的口腔護理知識進行系統化培訓。

      3.4 氣管插管病人有效的口腔護理,不僅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醫院內感染率,縮短住院時間,而且增加了患者及家屬對護理行為的關懷性評價,增強醫護患之間的互相理解。當然,由于目前對經口氣管插管的危重病人口腔護理尚無最為理想的護理方案,臨床上還缺少循證醫學證據,有待于護理工作者去認真探索總結。

      參考文獻

      [1] 崔炎.護理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44-147

      篇(8)

      選擇2012年1~6月在神經內科住院的危重患者126例,其中男66例,女60例,年齡38~81歲;腦出血72例,大面積腦梗死54例;意識清醒86例,意識障礙40例。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63例,對照組63例。兩組病人均應用1~2種抗生素治療,在年齡、性別、意識狀態、病種及住院時間方面經統計學檢驗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按傳統口腔護理方法(簡稱傳統法)給予口腔護理:用彎血管鉗夾緊浸有0.9%生理鹽水棉球擦洗口唇及由內向外縱向擦洗牙齒,頰部、硬腭部、舌面、舌底。

      1.2.2實驗組

      采用改良刷牙沖洗法(簡稱改良法)進行口腔護理,由2名護理人員共同完成。

      1.2.2.1備物

      0.9%生理鹽水250mL(霉菌感染者選用5%碳酸氫鈉溶液),8cm長的滅菌硅膠管1根(頭端雙側各開0.5~1.0cm小孔),去除遠端濾網的靈洋牌輸液器1付,手電筒,壓舌板1根,棉簽1包,吸痰裝置1套,治療巾,牙膏,兒童軟毛牙刷,備用石蠟棉球1~2個。

      1.2.2.2評估病人情況

      詢問、了解病人的身體狀況,如有無意識及吞咽障礙;重點評估患者口腔情況,如有無口臭、義齒、口腔黏膜有無出血、潰瘍等。解釋操作的目的,取得患者及家屬的配合。

      1.2.2.3病人

      頜下鋪治療巾(如有活動性義齒將義齒取下),抬高患者床頭15~30°,頭偏向操作者。

      1.2.2.4操作方法

      操作者將吸引器負壓調節到0.04~0.06Mpa后吸凈口咽部及口腔分泌物,然后用生理鹽水棉簽濕潤口唇;用壓舌板撐開頰部,配合者用0.9%生理鹽水250mL接輸液器掛在輸液架上,打開輸液器開關,用少量生理鹽水濕潤口腔;操作者先將備有牙膏的兒童牙刷按常規口腔護理的順序充分擦洗牙齒各面及頰部、上腭、舌面等部位,然后配合者打開輸液器開關,緩慢沖洗,同時操作者用吸引器接硅膠管將清洗液吸出,邊沖洗邊吸引,直至吸出清洗液澄清為止。沖洗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有無嗆咳、嘔吐、缺氧等情況。口唇干裂者用石蠟油棉球濕潤。牙刷沖洗干凈放床頭柜備下次使用。

      1.3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每天上、下午各進行1次口腔護理并分別對以下指標進行評價:①操作時用手電筒觀察口腔內是否有黏膜的改變,如水腫、糜爛、潰瘍等并發癥;②有無污垢殘留;③口腔護理前后由同一名護士用視覺模擬評分(VAS)判斷口腔異味程度:0分為無異味;1~2分異味輕微不計;3~9分為有異味;10分異味濃烈,難以忍受。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進行口腔護理后兩組病人均沒有濃烈的口臭異味,但實驗組患者口臭和口腔潰瘍例數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篇(9)

      1.1口腔衛生三要素與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研究證明[1-2]:口腔衛生狀況的好壞與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有直接的關系。牙菌斑、口腔定植菌和口腔的免疫功能是影響口腔衛生的三個重要要素。在正常情況下,由于唾液的流動,食物的咀嚼、吞咽及刷牙、漱口等動作,牙菌斑會發生脫落,但是經口氣管插管后以上動作受到限制或減少,牙菌斑逐漸增多并成為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儲蓄庫"。

      1.2經口氣管插管增加了感染機會經口氣管插管后,患者由于不能進食,吞咽、咀嚼功能受限,口腔處于開放狀態,容易造成患者口腔黏膜干燥,唾液減少,口腔的自凈作用和局部黏膜抵抗力減弱,使大量的細菌在口腔里繁殖[4]。

      1.3囊上"潴留物"與感染機械通氣患者即使保持適當的氣囊內壓,誤吸同樣也會發生,壓力不足或未正確運用最小封閉壓力以及不恰當的氣囊放氣等原因更容易造成口咽分泌物誤吸。這些細菌通過誤吸進入肺內,肺內的防御機制較弱,又不能清除病原菌,使這些細菌在肺內定植而引起感染[5]。因此,要定時檢測氣管導管的氣囊壓力,做好氣管插管患者的口腔護理。

      2 經口氣管插管患者口腔護理認知現狀

      陳素芝等研究表明,ICU護士對經口氣管插管患者口腔護理相關知識認缺乏,了解率最高的為64%,最低的為12.7%,如新的口腔護理理念認為,和海綿棒、棉球等相比,軟毛刷能更好的清除牙菌斑,但調查中只有19.3%的護士回答正確,說明護士對口腔護理知識認識的程度還停留在過去的知識上。王婷調查顯示,ICU護士對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循證護理的認知狀況有待改善,護士只是憑借多年的臨床經驗或傳統的方法進行口腔護理,沒有意識去查閱驗證并使用國內外不斷更新且日益成熟的護理研究成果。因此,加強對ICU護士口腔護理知識的更新,對提高其專業技能具有一定重要性。同時,該調查還發現93.3%的護士所在科室,沒有建立經口氣管插管患者口腔護理流程、干預措施或僅采取一般的護理措施。89%的護士希望得到包括評估技術、循證護理知識、口腔護理操作等方面的培訓。因此,建立統一、科學的經口氣管插管口腔護理操作規范和流程指引,加強對ICU護士的規范化知識培訓是提高護理人員口腔護理質量的重要途徑。

      3 口腔護理液的選擇

      3.1醋酸氯己定 醋酸氯己定溶液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點,對于ICU擇期心臟手術患者,醋酸氯己定能降低其呼吸道感染風險,使患者獲益。但對非心臟手術經口氣管插管的患者其應用價值尚有爭議。Koeman等研究顯示2~4次/d應用醋酸氯己定進行口腔護理可以有效去除牙菌斑。Fourrier等則認為醋酸氯己定僅可以將早期(插管后5~10d)牙菌斑發生率降低14%,在晚期(插管后11~30d)則無明顯作用。目前常用的醋酸氯己定濃度是0.12%及0.2%兩種規格。Beechier等分析比較了二者抑制牙菌斑形成的效果,他們的分析顯示0.2%的醋酸氯己定抑制牙菌斑效果略優于0.12%的醋酸氯己定,但在減少牙齦炎方面,兩組無差別,考慮到納入研究的異質性、藥物不良反應以及成本效益比在臨床推薦應用0.12%醋酸氯己定是可行的。

      3.2其他口腔護理液 傳統的口腔護理液為生理鹽水。有研究認為,生理鹽水會引起口干,對患者口咽部的病源微生物只發揮著稀釋和機械沖洗的作用。葉春燕等研究認為,使用2%的碳酸氫鈉溶液進行口腔護理可改變口腔內的酸堿度,使之偏堿性,不利于細菌的生長,減少口腔感染的發生,從而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縮短住院時間。陳玉紅等使用0.5%甲硝唑進行口腔沖洗后,再用生理鹽水進行口腔擦洗,結果顯示,能明顯減少經口氣管插管患者口臭和口腔炎的發生,且使牙齦膿腫、牙齦出血等牙周疾病再發生率下降。賈小青通過采用1%聚烯吡酮碘液與生理鹽水進行口腔護理對比研究,發現使用1%聚烯砒酮碘液進行口腔護理后患者出現口臭、口唇干裂、惡心,口感不舒適等不良表現遠遠低于生理鹽水,而且前者能夠釋放活性碘,具有很強的殺菌能力,同時還能起到減少液體滲出,收斂瘡面,利于新生肉芽生長等優勢。梁遠蘭等研究認為使用"白虎湯"進行口腔護理,對防止口腔感染,減少氣管插管患者肺部感染的發生有明顯的效果。李嬌娥等研究表明pH值為2.7的強酸水對導致口腔感染的細菌,如厭氧菌、白色念珠菌的殺滅率達100%。另外,也有采用制霉菌素,呋喃西林,多黏菌素液為患者進行口腔護理的報道,但存在細菌耐藥性的風險。

      4 護理方法

      4.1擦洗法 棉球擦洗是最傳統的口腔護理操作方法,擦洗法可以有效去除牙菌斑,但由于插管牙墊的阻擋難以對牙內面、牙縫、舌下面舌根部咽喉部等死角部位進行徹底清潔。吳卸仙研究使用麻醉喉鏡明示下進行口腔擦洗,操作過程得以在明亮清楚的狀態下進行更容易達到徹底清潔上述死角區域的目的,能有效提高口腔護理的質量,減少口臭和口腔感染的發生。

      4.2沖洗法 徐Z等認為沖洗法可以較擦洗法更有效地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及口腔真菌感染,但在減少口腔炎發生率方面無差別,聯合應用也未能進一步改善干預效果。

      5 評價工具

      口腔護理評價工具可以幫助護理人員了解患者口腔衛生狀況,確定哪些患者需要重點加強口腔護理,并且為評估口腔護理療效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法。

      6 展望

      近年來,關于口腔護理的研究報告不少,但沒有證據說明哪一種口腔護理方法和口腔護理液是最理想的,口腔護理方法的實施應該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同時口腔護理的重要性在國內雖然得到了認可,但認識和重視程度仍不夠。對口腔評估方法及口腔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實施的研究仍十分有限。因此,提高護理人員對于口腔衛生知識狀況、口腔護理重要性的認識尤為重要。同時臨床口腔護理的實施和發展迫切需要大量的研究證據支持,在工作中應該運用循證觀點,開展口腔護理干預和隨機對照試驗研究,以便制定一套適合不同疾病患者的口腔護理方法。

      參考文獻:

      [1]張國俊,劉景春,何淵.呼吸機相關性肺炎52例[J].中華醫院感染雜志,2002,12(10):746-747.

      [2]侯冉,賈曉云.經口氣管插管患者口咽部與下呼吸道菌株相關性分析[J].護理研究,2007,21(11C):2064-3056.

      篇(10)

      【中圖分類號】R4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44-5511(2011)11-0259-02

      經口氣管插管的患者,口腔內留置有管腔較大的氣管導管和輔助固定的牙墊,固定導管與牙墊的膠布或一次性使用的牙墊阻礙了常規口腔護理的實施,同時口腔長期處于持續性開放狀態,容易造成患者口腔黏膜干燥、唾液減少,口腔的自凈作用和局部黏膜抵抗力減弱,使大量細菌在口腔內繁殖[1]。采用沖洗法為經口氣管插管患者口腔護理,是近年來有很多臨床護理工作者在探討這個問題,為進一步了解目前護士對經口氣管插管患者應用沖洗法的認識,合理選擇操作方法,重視并發癥的預防,本文對其應用進展綜述如下。

      1 護理人員的認知及操作培訓

      護士對沖洗法口腔護理缺乏理解及掌握,常采常規取快速擦洗的方法,忽略了口腔護理后的效果。尚少梅等[1] 采取問卷調查,對北京市6家三甲醫院的105名工作一年以上的護士的調查結果發現: 護理人員對于與經口氣管插管患者的口腔護理,相關新知識的掌握是不足的。

      2 口腔內的細菌定植

      細菌定植是指口腔內發現有細菌,但沒有產生活躍的宿主反應或感染癥狀。且經口氣管插管的患者,絕大部分病情危重, 極容易發生感染, 口咽部經常有大腸桿菌、鮑曼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桿菌等細菌在口腔定植[2];在因呼吸系統疾患住院的患者中, 大多數口咽、鼻部細菌已為G- 菌定植, 可認為這是導致發生呼吸機相關肺炎(VAP) 的第一條件[3]。另有研究表明[4-6],口腔的細菌極有機會被送到肺部,增加肺部感染機會。

      3 口腔護理的方法

      3.1 單純口腔沖洗法 :采用口咽腔沖洗的方法, 使積聚或附著于口腔黏膜、舌、咽部的分泌物及定植菌,通過沖洗液的沖擊、流動、振蕩的過程被吸出, 從而直接或間接減少經口咽部、下呼吸道的分泌物下漏及定植菌移行, 提高經口氣管插管患者口腔護理的質量, 減少口臭、口腔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 降低VAP發生率[7]。

      3.2 沖洗法結合擦洗法:目前,國內外對經口氣管插管患者的口腔護理文獻認為,單純的應用口腔沖洗或口腔擦洗,均無法有效去除牙菌斑或對口咽區等特殊部位進行徹底的清潔[5] 。多采用口腔沖洗聯合擦洗法進行口腔清潔,先按需要吸凈氣管插管和口腔內的痰液,濕潤口唇,然后進行仔細擦洗,后吸取沖洗液進行沖洗,直至吸出的沖洗液潔凈為止,而擦洗方法各異,主要有以下幾種。⑴紗布擦洗。吳方苑等[8]認為,沖洗法口腔護理需兩人操作,先通過紗布擦拭口腔內各表面的污垢后進行的沖洗,可徹底去除口腔內各個角落的污垢、痰跡或血跡。⑵軟毛牙刷擦洗。林筱瑩等[9]認為單純的沖洗口腔不能有效去除牙菌斑,采用棉球擦洗對牙縫的污垢也難清除,而采用軟毛牙刷蘸取少量的牙膏對牙齒擦洗。⑶電動牙刷擦洗。王婷等[10]認為含氟牙膏刷牙結合無菌水沖洗法效果較好,比普通的手動牙刷更有效的去除牙菌斑。⑷喉鏡協助法 。吳卸仙[11] 將120 例患者隨機分傳統組、沖洗組、改良組三組。傳統組和沖洗組分別采用傳統的口腔擦洗和沖洗法,而改良組采用麻醉喉鏡明視下擦拭,直觀性強,操作的護士能始終在明亮清楚的狀態下徹底清潔口腔各個部位。麻醉喉鏡弧度適合,又有壓舌板的功能,口腔護理更徹底、更有效。

      4 口腔護理液的選擇

      ⑴生理鹽水。有研究表明[12] :生理鹽水對經口氣管插管患者采用沖洗法進行口腔護理,可以減少呼吸機相關肺炎患者真菌的感染率。⑵呋喃西林液。與其他的抗生素無交叉耐藥性,對黏膜無刺激,控制黏膜感染的作用較好,能有效清除口腔分泌物,預防肺部感染的發生[13]。⑶碘伏。在用0.05%碘伏為氣管插管患者行口腔沖洗時,游離碘慢慢釋放,發揮了溫和持久的消毒作用,在口腔黏膜表面上形成一層無菌保護屏障,殺菌作用持久,可持續8 h以上[14]。⑷甲硝唑:對口腔內的厭氧菌有明顯的抗菌作用,經口氣管插管患者的口腔用生理鹽水沖洗后再用0.05 %甲硝唑液擦洗口腔,可以使到口臭、口腔感染發生明顯減少[15] 。⑸洗必泰:對口腔影響少,不含氯化鈉,不引起口腔黏膜及口唇脫水、皺縮而導致黏膜出血等不良后果,對經口氣管插管患者采用擦拭法可達到去除牙菌斑的作用[16]。

      5 口腔護理頻次

      黃秀玲等[17]將147 例經口氣管插管進行機械通氣患者按入住ICU 先后順序分成四組,每日分別進行1 次、2 次、3 次、4 次口腔護理,觀察口腔清潔度及并發癥發生率,研究結果表明,隨著口腔護理頻次的增加,每天2次以上的口腔護理,提高口腔清潔度,口腔潰瘍、口腔霉菌感染及VAP 發生率降低。

      6 并發癥的預防

      誤吸和吸入性肺炎是沖洗法口腔護理中較為嚴重的并發癥,采取的預防措施是在每次操作前正確放置患者,確認導管氣囊的充盈度,確保沖洗液不進入氣道,操作前先為患者吸凈痰液,操作后注意聽診肺部呼吸音,必要時再次吸痰[18-19]。

      7 討論

      7.1 護理人員對于經口氣管插管患者的口腔護理,主要延續工作中的過往習慣或經驗,缺乏經口氣管插管患者的口腔護理方面的操作技術規范,應加強學習及培訓。

      7.2 口腔內的細菌定植這一概念逐步為廣大的護士們所熟悉。近年來對預防VAP研究不斷深入,認識到口腔護理是預防VAP發生的重要措施之一,通過去除牙菌斑、減少口咽部定植菌、保持口腔濕潤、改善口腔衛生狀況,可降低VAP發病率,使擦洗法口腔護理在護理人員中逐步被視為一項常規的護理措施,且其重要性也已得到逐步、廣泛的認可。

      7.3 應考慮牙菌斑成形的影響因素決定口腔護理頻次,牙菌斑是在牙面上由唾液糖蛋白形成的獲得性薄膜,后口腔內的細菌陸續粘附在薄膜上,發展成牙菌斑,所以隨著口腔護理頻次的增加,間隔時間逐步縮短,加大了細菌脫離力,減少了細菌的粘附量,有效抑制口腔內細菌繁殖及牙菌斑生成。每天2次以上的口腔護理可明顯改善口腔衛生狀況,從而增加口腔清潔度,減少口臭、口腔潰瘍發生率及VAP 的發生率。

      7.4 經口氣管插管患者沖洗法口腔護理的方法有多種,如單純口腔沖洗法、擦洗法結合沖洗法、喉鏡協助法等方法。單純口腔沖洗可單人操作,但對于附著牢固牙菌斑難以清除。紗布擦洗步驟相對簡單,對患者刺激較少,護士工作效率相應地提高了,護理效果也明顯優于傳統口腔護理法。軟毛牙刷擦洗有效清除牙齒表面及牙縫內的污跡,同時牙膏的清香氣味,可令清醒的患者感覺舒適,增強治療疾病的信心。電動牙刷擦洗電動牙刷的優勢在于動力比手動高,這種高頻效率遠高于手動牙刷,還可縮短刷牙時間,結合使用口腔沖洗法、含氟牙膏起到漱口的作用并抑制口腔細菌產酸,符合患者的日常生活習慣,患者感覺舒適易于接受。喉鏡協助法直觀性強,效果好,但應考慮患者的感受。

      7.5 對于口腔護理溶液的選擇除根據口腔內酸堿度以外,對已有不同程度不同細菌感染的患者應視細菌感染情況來選擇口腔護理溶液。并預防誤吸和吸入性肺炎的發生。

      口腔護理是護士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經過對文獻綜合分析并結合臨床經驗,新型口腔護理的方法的清潔度和減少口腔定植菌,都優于傳統的口腔護理方法,對于減少口腔感染及VAP發生有重要意義,因此,雖然觀點不一,可以在實際工作中根據患者的情況,在確保護理安全,考慮患者耐受的前提下,選擇合適的口腔護理方法。

      參考文獻

      [1]尚少梅,王榮梅,張海燕. 護理人員對經口氣管插管口腔護理認知狀況的研究[ J ].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06, 22(9) : 13 - 15.

      [2]張建榮,鄭玉玲,龔遠紅. 兩種口腔護理方法用于經口氣管插管患者口咽部細菌定植的比較 [ J ]. 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5,24(9):523-524.

      [3]陳鳴, 府偉靈, 陳依賜. 呼吸機相關肺炎的流行病學分析.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1998 ,8 (4) :211-213.

      [4]陳永強.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與呼吸機集束干預策略[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3):197-200.

      [5]鄧潔,鄭修霞,宮玉花.經口氣氣管插管患者口腔護理現狀[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8):623.

      [6]王榮梅,尚少梅.經口氣管插管患者實施口腔護理狀況調查[J].護理學雜志,2007,22(20):64-65.

      [7]胡曉,陳瑜.經口腔護理方法的改良與效果評價[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17):4058-4059.

      [8]吳方苑,梁慧屏,吳杰玲.沖洗法口腔護理在ICU 經口氣管插管患者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0,31(12):1969-1970.

      [9]林筱瑩,曾桂珍,許曉潔,等.口腔護理新技術在經口氣管插管患者的應用研究[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8,29(9):1120-1121.

      [10]王婷,宋燕波,萬里紅,等.經口氣管插管患者行電動牙刷結合口腔沖洗法的效果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6,24(17):1541-1543.

      [11]吳卸仙. 經口氣管插管患者三種口腔護理方法的比較[J ] . 當代醫學,2008 ,(143):108~109.

      [12]侯冉. 經口氣管插管患者行口鼻咽腔沖洗預防呼吸機相關肺炎的臨床研究[J]. 中華護理雜志,2006 ,41 (3) :270 - 272.

      [13]孫靈婭,孫雪林,曹麗梅.呋喃西林液口腔沖洗法在氣管插管患者中的應用體會[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0,9(5):368-369.

      [14]宣翠香,耿利瓊,辛 玲,等.經口氣管插管患者兩種液體口腔沖洗效果比較[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6):12-13.

      [15]程宏瓊,夏世萍,董虹亮. 經口氣管插管患者2 種口腔護理方法的臨床觀察[J ] . 現代護理,2007 ,13 (11) :989~990.

      [16]劉雪,徐仲璇,李麗. 洗必泰在機械通氣患者口腔護理中的臨床應用[J ] . 臨床護理雜志,2008 ,7 (3) :74.

      篇(11)

      【中圖分類號】G712

      隨著我國衛生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人和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說課已經在各職業院校中廣泛開展起來,并發揮著重要作用。說課能力是融教學設計能力教育理論修養口頭表達能力多媒體操作能力風度儀表等為一體的綜合能力,是衛生學校教師的核心職業能力之一。[1]本文主要介紹護理學基礎教學中口腔護理這一章節的說課設計與教學實施,以便與同行進行探討。

      1.說教材

      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護理學基礎是護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一門學科,是各專科護理的基礎。“口腔護理”是全國中等衛生職業技術教育衛生部“十一五”規劃教材《護理學基礎》第十一章“病人清潔的護理”第一節的內容,口腔護理是護理操作技能中最常用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臨床護理工作中病人生活護理的主要內容之一,對預防患者口腔感染、增進患者食欲、觀察患者病情、維護患者住院期間身心最佳舒適狀態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通過本次課的學習,培養學生尊重關愛病人的情感態度,為以后培養學生的職業操守奠定良好基礎。

      1.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對教材的剖析和學情的分析,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說出特殊口腔護理的目的、適應癥以及常用漱口液

      (2)能力目標:

      能按規程正確進行特殊口腔護理

      (3)情感目標:

      通過此節課,讓學生感受到尊重關心愛護病人的護士職業操守

      1.3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結合臨床實際及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本次授課的重點難點。

      ⑴重點:特殊口腔護理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項和常用漱口溶液

      ⑵難點:特殊口腔護理中擦洗牙齒的順序和方法

      2.說學情

      本次課的授課對象是中職護理專業二年級的學生,大部分學生存在入學成績偏低,基礎知識薄弱,對知識的接受能力有限,并且以被動接受為主,自主學習能力較差,缺乏自信心,抽象思維能力相對較弱,學習方法不科學等問題,但學生好奇心很強,喜歡動手實踐,興趣比較廣泛。同時學生們經過了一年多時間的學習,掌握了一定的醫學基礎知識,對護理專業有了基本的認知,普遍對專業課感興趣。因此,針對學生這些特點,教師除了系統講解外,更注重上課中學生的動手和參與,并通過教師的專業展示模擬醫院工作氛圍,以達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作為護士的職業素養的目的。

      3.說教法

      根據本次授課對象的實際情況、本節課的特點,本課程采用以下教法:講授法、演示法、多媒體課件教學等方法進行教學。

      3.1講授法

      通過講授法使學生清晰的掌握特殊口腔護理中擦洗牙齒的順序和方法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效率、控制課堂教學進度的效果,同時結合臨床案例進行講解,使學生能系統地理解和掌握護理專業知識。

      3.2演示法

      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各種實物及示范性操作,讓學生通過觀察對該技能獲得感性認識。教師利用牙齒模型演示牙齒擦洗順序和方法,然后學生回示范,通過學生動手和參與,學生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強化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提高教學效果。

      3.3情境教學法

      創設臨床護理工作場景,課堂中通過創立護士為病人進行口腔護理這一情境,師生模擬操作,一是強化學生對教學中知識點的掌握,二是培養學生以后良好的工作習慣和職業素養,同時使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感受到尊重關心愛護病人的職業情感操守。

      4.說學法

      4.1聽課法

      聽課是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部分和關鍵環節。護理專家羅查斯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只聽掌握5%、看、做可掌握70%的知識,根據此規律,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做到耳到、眼到、心到、手到,多種感覺器官并用,多種身體部位參與,加強了大腦不同部位參與,激活了學生的大腦,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的大腦處理信息的能力也加強了。

      4.2討論法

      導入新課、講授口腔護理評估、適應癥、目的等內容的教學環節中運用討論法,使學生積極參與(適應癥、目的等內容都由學生討論引出的),更好的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因此,學生在獲得專業知識的同時,也培養來學生獨立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促進學生靈活地運用知識。

      4.3實踐參與法

      實踐性是護理專業最大的特點,因此實踐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本次課在老師示教后安排了學生回示范牙齒擦洗順序和方法,回示范后請其他學生點評,最后老師總結。這樣就改變了以往總是由老師來演示講解的方式,增加了學生的新鮮感;同時也激起了表演學生的表現欲和成功感,帶動更多學生的參與。使學生對重點難點更好的掌握。

      5.說教學過程

      5.1組織教學,導入新課。

      創設“假設讓大家一周不刷牙會出現什么樣的狀況?”的情境,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生很容易進入角色。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產生濃厚興趣,以能順利導入新課。

      5.2講授新課

      5.2.1討論

      首先,圍繞著教學內容給出討論題:①口腔護理的對象是誰?②口腔護理的目的?這些討論題層層深入,前一討論題為后一討論題作好鋪墊。組織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展開討論,各抒己見,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出滿意的答案。這樣設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變被動為主動,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因能總結出正確的答案而獲得樂趣、成就感,增加學生學習的信心。

      5.2.2講授點撥。

      通過老師的精講點撥,突出學習重點,分析學習難點。第一步圍繞著“如何選擇漱口溶液”展開講授點撥,結合臨床案例把口腔護理的目的與常用的漱口溶液聯系起來。第二步圍繞“口腔護理擦洗順序”來講授,這步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按規程正確進行特殊口腔護理的操作方法。

      5.2.3教師示范,學生回示范

      在學生理論學習的基礎上,結合圖片、錄像、動畫,教師利用牙齒模型示范。第一步:教師分解操作;第二步:學生親自動手實踐,其余學生仔細觀察,找出存在的問題。這樣設計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還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的積極性,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

      5.2.4課堂小結、目標檢測

      教師精講點撥,對本次課的重點內容進行梳理,并通過護士職業資格考試復習題,對重點、難點內容進行復習,引領學生回顧重點知識,既可鞏固新課,達到強化重點難點知識的目的,還可及時接受反饋,測試本次課的教學效果。

      5.2.5布置作業

      通過讓學生每天刷牙時按照口腔護理技術中擦洗牙齒的順序和方法進行以達到每天復習的目的,強化課堂學習效果。

      6.板書設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А∨精品天堂在线| 香蕉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宅男自|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 | 国产精品ⅴ无码大片在线看|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av一坑| 日韩精品内射视频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 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麻豆自制 | 国产精品自拍一区|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高清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这里有精品|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专区|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郑州公司 |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无码|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麻豆天美|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优| 国产在线精品网址你懂的 |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天美| 欧美亚洲日本久久精品| 98香蕉草草视频在线精品看| 国产偷窥熟女高潮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V片在线观看| 91精品在线看| 久久国产香蕉一区精品|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成人| 国产精品无码A∨精品影院|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本大道国产 | 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九七精品乱码| 国产亚洲福利精品一区| 亚洲福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天影视| 亚洲第一永久AV网站久久精品男人的天堂AV |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去q| 麻豆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无码v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