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創客教育內涵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中圖分類號:F0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5-0-01
一、科技服務業內涵研究綜述
目前,科技服務業得到學術界、企業界以及科技管理工作部門的高度重視,但對于科技服務業的內涵仍未形成統一認識。在我國,科技服務業一詞較早出現在原國家科委于1992年的《關于加速發展科技咨詢、科技信息和技術服務業意見》(國科發策字[1992]566號)中,該文件給出了科技服務業所包含的一些行業范圍,認為科技服務業是“科技咨詢、科技信息和技術服務業的統稱”。從此,科技服務業的概念開始被大家所認識。目前,國內學術界關于科技服務業的確切定義尚未統一,對科技服務業內涵研究主要分為兩類——目的論和手段論。
一是目的論,代表學者有程梅青(2003)、石憶邵(2009)等。其中,程梅青等(2003)認為,科技服務業是為促進科技進步和提升科技管理水平提供各種服務的所有組織或機構的總和;石憶邵(2009)認為,科技服務業是指以著眼于深化科技與經濟的互動聯系為目標,以專業知識和專門技能為基礎,為整個科技創新活動提供社會化和專業化的各種支撐和管理的行業。目的論中的“科技”是“服務”的目的,是從服務對象的維度定義科技服務業,這種觀點實際上認為科技服務業就是為科技活動提供服務的行業,忽視了利用科技手段提供服務的機構或組織。
二是手段論,代表學者是陳先榮(2005)、王晶(2006)等。其中,陳先榮(2005)認為,科技服務業是運用現代知識、現代技術手段和分析方法,對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服務的新興產業;王晶(2006)認為,科技服務業是以技術和知識向社會提供服務的產業,其服務手段是技術和知識,服務對象是社會各行業。手段論中的“科技”是“服務”的手段,也就是科技型服務業,這種觀點強調科技作為提供服務手段的特征,忽視了科技服務業促進科技進步和提升科技管理水平的目的。
界定科技服務業內涵,是研究科技服務業以及政府部門制定科技服務業政策的起點,既要體現科技服務業的目的,也要體現科技服務業的對象,更要體現科技服務業的手段。僅僅從目的論或者手段論角度來界定科技服務業,都無法把握科技服務業的本質特征?;诖丝紤],下面將從科技服務業形成的內在邏輯,即從科技創新鏈或科技活動鏈的角度出發,對科技服務業內涵進行界定,以求規范、嚴謹、全面、清晰、易懂。
二、科技創新鏈的過程分析
科技創新鏈是指從產生科技的新創意和新知識,經過研發和技術要素組合,將新創意和新知識轉化為新產品、新工藝和新服務并進行實際應用,以產生經濟和社會效益的過程。這個過程涉及社會、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受到人力、資金、設備、文化、政策等多種因素影響。從鏈條時序看,科技創新鏈包含科技成果產生、科技成果轉化以及科技成果產生經濟和社會效益三個階段。從鏈條功能看,科技創新鏈可以分為研究開發鏈與科技產業鏈兩個子鏈條,前者與科技成果產生階段相對應,后者與科技成果轉化階段、科技成果產業化階段相對應。
科技創新鏈可看作是一個相互關聯、相互配套的科技服務過程,而科技服務業在其中發揮了至關重要作用:一是實現研究開發鏈的專業化細分,形成相互聯系的研發生態群;二是促進研發鏈與產業鏈高效對接,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萍挤諛I作為科技創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科技創新要素互動、科技成果轉化、技術轉移中發揮著對接、催化及加速作用,為科技創新提供全過程綜合服務。
三、基于科技創新鏈視角的科技服務業內涵的界定
根據以上對科技創新鏈的分析以及國內學者的研究,本文將科技服務業定義為:科技服務業是為促進科技進步和提升科技管理水平,以科學知識、現代技術手段和分析方法為主要支撐手段,為科學技術的產生、傳播、應用等科技創新活動提供專業化和社會化服務的新興產業,是解決科技與經濟“兩張皮”問題的重要抓手。具體而言,科技服務業的內涵,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第一,從服務宗旨來看,科技服務業的主要目的是促進科技進步和提升科技管理水平,它是區域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創新體系高效運作的“劑”,是促進科技和經濟有效結合的“橋梁”和“紐帶”。
第二,從服務手段來看,科技服務業與科學知識、現代技術手段和分析方法有著密切聯系。科技服務業依托科學知識、現代技術手段和分析方法開展科技服務活動,無論是科技服務業的服務內容還是服務形式,都具有此特征。
第三,從服務對象來看,科技服務業服務對象主要是研究開發鏈和科技產業鏈中的高校、科研機構和科技型企業等創新的參與者,集中在研究開發鏈和科技產業鏈的關鍵環節或高端環節。除包括上述主要技術創新參與者之外,也包括政府機關。
第四,從服務內容來看,科技服務業涵蓋了技術的產生、傳播、應用,提供的是技術研發、技術評估、技術交易等以知識和科技為基礎的專業化和社會化服務。
第五,從服務層次來看,科技服務業是一種高層次、高增值、低消耗的高端新興產業??萍挤盏倪^程既是科學技術和知識傳播、應用的過程,又是科學技術和知識增值的過程。
第六,從產業屬性來看,科技服務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服務業與高新技術產業在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新型高端服務業態。
參考文獻:
[1]李興華.對科技服務業及其管理的思考[J].廣東科技,2010(13).
[2]程梅青,楊冬梅,等.天津市科技服務業的現狀及發展對策[J].中國科技論壇,2003(3).
[3]石憶邵,劉玉鋼.上海市科技服務業發展的特點、問題與對策[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
[4]陳先榮.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積極推進CBD建設[J].今日科技,2005(9).
[5]王晶,于建宇,等.南京科技服務業發展問題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6(3).
中圖分類號:G6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16-0022-03
1 引言
“互聯網+”行動計劃在2015年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意味著“互聯網+”正式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在該計劃中最受關注領域被認為是教育。在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大趨勢下,創客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育形態,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互聯網+”計劃為創客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機遇。創客教育在“互聯網+”的有力推動下,取得了豐碩的發展成果。當然,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因為創客教育需要將自身的特征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在此基礎上積極尋求新形勢下的新方式、新途徑,從而促進我國創客教育的發展。
創客型教師作為創客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創客教育在新形勢下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對創客型教師的專業發展加大重視力度,努力探尋創客型教師培養的新模式與新途徑,培養適應創客教育發展的創客型教師,以促進創客教育的發展,從而進一步推動我國的創新型人才培養和創新型國家建設。
2 創客教育及創客型教師
創客教育 由于創客教育在我國屬于新生事物,發展起步較晚,因此目前關于創課教育的內涵,國內學術界還沒有一個官方統一的界定。祝智庭教授等人認為,創客教育以信息技術的融合為基礎,傳承了體驗教育、項目學習法、創新教育、DIY理念的思想[1]。楊現民教授等人認為,創客教育是一種融合信息技術,秉承“開放創新、探究體驗”教育理念,以“創造中學”為主要學習方式和以培養各類創新型人才為目的的新型教育模式[2]。
從以上專家給出的解釋,可以看出創客教育是把創客精神融入教育領域并服務于教學的一種新型教育形態。
創客型教師 創客教育的發展離不開優秀的創客型師資隊伍,創客型教師的專業發展是創客教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1)創客型教師的內涵。王懷宇等專家認為,創客型師資是指服務于教育,能夠利用資源將創意轉換為作品并將其轉換為課程的教師[3]。雖然關于創客型教師還沒有一個官方的統一界定,從以上專家解釋不難看出,創客型教師必須是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能夠開展日常的創客課程,并能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指導學生完成相關創客活動的專業教師。
2)創客型教師的特征。作為創客型教師,他們的職責是負責培養創新型人才,所以這就要求他們必須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以適應現代教學的需求。經過仔細地分析與歸納,筆者認為創客型教師應具備以下特征。
①具備強烈的創新意識。強烈的創新意識是創客型教師必須具備的首要特征,因為意識是行動的前提,沒有創新的意識就不可能有創新的行為。要不滿足于已有現狀,對未知的東西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在日常教學中善于發現問題,積極思考,努力尋找問題解決的答案,并在這個過程中努力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創新性。
②具有淵博的知識儲備。作為創客型教師,不僅要全面掌握專業知識,還應具備廣博淵深的社會科學、邊緣學科等其他學科的知識,并且要不斷建構多元合理的知識結構,以適應當代快速發展的創客教育教學的需要,提高教學效率。
③具有創新實踐能力。實踐能力是創客教師創新能力的重要構成部分,教師要勇于實踐、善于實踐,把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效的結合,向學生展現理論對實踐的指導意義,讓學生通過實踐去驗證理論的準確性。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帶領學生發現問題,并啟發學生創造性地去解決問題,才能進一步將具有創新性的意識轉化為現實。
④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當代社會,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知識更新速度的不斷加快,需要教師自覺主動地去學習,緊跟時展前沿,不斷學習吸收新鮮事物,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要明白自己既是教學者,也是新知識的學習者。
⑤具備較強的教學能力。作為創客型教師,本職工作還是教學,擁有較強的教學能力是創客教師工作的根本。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自己為主導,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啟發學生,挖掘學生的創新潛力,并將這種創造能力發揮出來,為今后學生的創新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3 我國創客型教師專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伴隨著創客教育如火如荼地發展,我國許多學校的創客型教師的專業能力有了顯著提升。但是還有很多不足,還很難滿足現有的創客教育發展需要。經過分析歸納,可以發現我國創客型教師專業發展主要面臨以下問題。
教師缺乏創新觀念和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在創客型教師的專業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是教師勝任創客教學工作的前提。教師如果沒有這種創新意識,就很難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采用先進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培養和教育學生[4]。然而,現實情況是在許多學校的創客型教師缺乏創新意識,還沒有完全從傳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沒有樹立起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導致創客教育的課堂教學依然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失去創客教育的意義。
本研究基于文獻調研,以“創客教育”為關鍵詞,在CNKI數據庫中以“CSSCI”期刊來源為篩選條件,檢索得到相關文獻76篇,利用Cite Space對76篇論文進行關鍵詞分析,得出與“創客教育”共同出現頻數最高的關鍵詞,如創客空間、互聯網+、創客運動、翻轉課堂、智慧教育、創新能力等(如圖1)。筆者通過運用內容分析法對所搜集的文獻進行閱讀、歸類,嘗試從創客教育的內涵、實施路徑、應用實踐、技術支持、面臨的挑戰與未來發展等方面,對當前的研究進展進行梳理與總結。
創客教育的內涵
創客教育的內涵,目前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不同學者有不同的闡述,但整體上可以歸納為實踐說、模式說、理念說、活動說四類(如下頁表)。
創客教育內涵豐富,包羅萬象。筆者認為,創客教育應以開放、創新、實踐、合作、共享為理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動手實踐及協作的能力,基于真實情境開展創新型教育。
創客教育的實施路徑
對于創客教育的實施,國內學者根據相關理論與自身實踐提出了各自的方案,總的來說可歸納為以下兩大類。
1.創客空間的建設
創客空間是開展創客教育的實踐場。雒亮與祝智庭提出教育創客空間建設涵蓋“材料加工與手工制造”“設計與3D打印”“開源硬件設計與開發”三個結構域,可開展“常態課程”“創客工作坊”“挑戰賽”“體驗營”四種學習活動,并基于O2O架構設計出虛實融合的2.0版創客空間和生成空間結構與功能模型[16];宋述強等人建構了創客空間的i SMART模型,即建設創客空間需要培育有共同興趣愛好或利益(Interest)的社群、構建線下線上互聯互通的融合空間(O2O Space)、吸納專業以及背景廣泛的跨界導師(Interdiscipline Mentor)、組織創意創新創業導向的創客活動(Making Activity)、吸收和迭代積累各種可轉化的資源(Resource Exchange)、提供傳統的工具和開源軟硬件制作工具(Making Tools)。[17]
目前,創客空間建設有四種典型模式――開放實驗室、社區整合、圖書館創建、校企合作[18],這為創客空間的建設指明了方向,有利于研究者開展相關實踐。更有學者為創客空間的建設規定了可遵循的基本路徑:一是目標先行――以充分認識創客空間作為教育空間的本質、明晰創客空間指向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創造能力這一根本目標為起點;二是規劃奠基――以遵循創建高質量教育空間的基本原則、明確創客空間的設計要素為基礎;三是以人為本――以促進學生、教師及相關人員深度參與創客空間的建設與應用為關鍵;四是應用驅動――以精心設計的創客項目為牽引、以適切選用創客工具為重點推進創客空間的可續性發展。[19]這有助于專家學者進行創客空間的構建,開展創客教育,使創客文化深入大眾、深入人心。
2.構建創客教育實施路徑
??客教育的實施需要有理論指導,楊現民等人在關注創客教育實踐框架的基礎上提出了創客教育實施的路徑(如圖2)。[20]
還有學者從創客空間、創客教師、創客課程等具體實踐層面和創客教育發展規劃、創客教育評價體系等規劃層面,構建了我國創客教育的實施框架(如下頁圖3)。[21]
綜上所述,我國專家學者為創客教育的實施進行了大量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其貢獻是值得肯定的。在此基礎上要想進一步推進我國創客教育的實踐,需要從國家規劃、政策支持、學校參與、社會互動等各個層面統籌規劃同步推進,以系統性的制度化安排帶動實踐。
創客教育的應用實踐
創客教育的理念核心涉及快樂教育、做中學、基于創造的學習,這與基礎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動手與實踐能力的目標不謀而合。鄭茜分析梳理了國內中小學開展創客教育的現狀,并針對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在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開展基于創客活動的創新教學與實踐,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22];在技術支持的環境下,楊濱利用網絡“教學空間”探索了中小學VP創客空間的建設和創客教育的開展,并提出開展此類教學應“立足本校、虛實結合、聯合社會、項目引領”[23]。應用模式是創客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結晶,是值得深入探究實踐的。王同聚構建了“ZC Space創客教育模型”并引入了“微課導學”教學模式,探索中小學創客教育的推進策略[24];王竹立等人創建了以互聯網進課堂、生活實踐進課堂、創新教育進課堂為主要特征的“互聯網+”課堂模式,為基礎教育的有效開展創造了依據[25];王小根和張爽利用創客教育與機器人教育相融合設計了面向創客教育的中小學機器人教學模型,并結合具體案例對該模型的應用進行了闡述說明。[26]
目前,國內基礎教育中創客教育的實踐大都聚焦于基于創客空間開展創客活動和整合技術的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對具體學科、跨學科如何開展創客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探究較少,而常態化的創客教學則微乎其微,需要政府、社會、個人的共同努力,爭取早日實現創客教育常態化、大眾化。
創客教育開展的技術支持
新技術的革新是創客教育萌發的前提,創客教育的開展離不開技術的支撐,如3D打印技術、機器人技術、智能材料和編程技術、增強現實技術、開源軟硬件技術等。
王旭卿提出,前沿數字技術是開展創客教育的必要技術支撐,并歸納了創客教育“三劍客”是基于3D打印技術的個性化制造、建立人與數字世界交互關系的物理計算(Physical Computing)和為人工制品賦予生命和智能的程序設計。[27]王聚同在此基礎之上,創造性地提出創客教育“新三劍客”是“虛擬與增強現實技術(含可穿戴設備)”“無人機(空中機器人)”和“APP Inventor(與機器人融合)”。[28]
同時,也有諸多學者對上述技術進行了具體的案例設計研究。雒亮和祝智庭提出了可用于創客教育的開源硬件包含“開源硬件開發平臺”和“積木式開源硬件”,并梳理了兩類可用于創客教育的具體工具,詳細分析了每種工具的特點與適用范圍且舉例論證[29];李青和周艷分析了智能玩具在教育中的應用對象及類型,并借助具體案例對智能玩具的教育應用加以剖析,得出智能玩具為教育創新提供了新資源、新工具、新模式,激發了學習者的學習動機、想象力和創造力[30];黃榮懷和劉曉琳首先對現有的圖形化編程工具進行詳細分析,提出其雖各具特色但仍無法滿足實際課程的需要,然后開創性提出創客教育需要更好的圖形化編程工具――Mixly(米思齊),并進行了具體設計論證[31];王德宇等人設計了增強現實技術的具體應用,以清華大學iCenter在工程實踐教學和創新創業教育方面應用AR的規劃及案例為例,探討在未來課堂中應用AR新技術的前景。[32]
創客教育面臨的挑戰與未來發展方向
機遇與挑戰并存,創客教育的發展面臨系統理論體系的缺乏、成熟創客環境的匱乏、優秀師資的緊缺、實踐探索和學科融合的不足等問題,需要我們直面困境探尋未來發展之路。
1.完善創客教育理論體系
系統、科學的創客教育理論體系對創客教育的實施,具有重要的理論實踐意義,能夠對創客教育的實施進行宏觀的把握和指導。祝智庭認為,創客教育理論體系涵蓋創客教育的理論基礎以及教學模式與樣式、創客教師專業發展途徑與模式、創客空間學習環境構建、資源建設與使用機制、創客教育績效評估等領域;理論指導實踐也源于實踐,可采用基于設計的研究(EDR)方法,在借鑒現有理論如理念層面的體驗教育與情境認知、實踐層面的項目學習理論的基礎上,通過多輪迭代設計與實證研究生成。[33]
2.建設普及成熟的創客環境
創客環境是實施創客教育的前提,成熟的創客環境需要科學的設計和實踐的驗證。創客空間是創客環境的典型設計,它既是支持實踐的實體空間,又是提供服務支撐的虛擬空間;作為創客活動的載體,它為創客營造了一個合作共享的環境,創客在此所獲得的合作交流體驗和社交認同感,是保持創客群體間黏著度和保證創客項目持續推進的重要因素。[34]在創客教育中,創客空間應是虛實融合的“個人―集體”交互學習空間,其建立需要各種開源軟硬件、加工設備、資源和工具,運營也需專業人員負責。
3.培養優秀創客導師
創客導師是創客教育中的重要引導者和協調者,開展創客教育,創客導師的培養刻不容緩,急需建立系統、科學的創客教師培養體系。有學者提出,可建立職前職后一體化教師培養體系,在職前通過師范生課程改革,在大學層面創立基于創客教育的融合課程,基于相關專業訓練創客教師人才;在職后階段,通過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等平?_,探索職后教師的專業成長路徑與發展方法。[35]
4.加大實踐力度,跨學科整合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3(b)-0244-02
1 創客教育的內涵
創客教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可以看成是創客運動與傳統教育之間相互沖擊下的一個產物。從定義上來看,可分為狹義上和廣義上的兩種定義方式。廣義上的創客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受眾創新能力的一種方式和方法。而狹義上的創客教育則是一種培養相關的學習者,尤其是處于良好學習環境中的青少年創客品質的教育模式。
創客教育在教育的過程中注重對受眾的創新能力進行培養,強調在行動的過程中,他們可以彼此分享和合作,并且在教育工具的使用上比較注重和如今一些新科技手段的結合。隨著這么多年的發展,其已經逐漸成為培養跨學科人才的一條重要途徑。與傳統的教育方法不同的是學生們不再是知識的消費者,而是知識的創造者,學校也正在從知識傳播的角色逐漸向著以教學實踐和知識創造的角色轉變。
2 影響創客教育成果的關鍵因素分析
從影響創客教育成果的因素考慮,大致可以分為三個組成部分即:教學方法的應用、創客教育的教學理念以及相關單位的配合。以下將從這三個方面入手進行詳細闡述。
2.1 教學方法的應用
在進行創客教育時,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創新、設計、制作、分享與評價。
首先是創新。通過以上的相關論述我們可以發現,創客教育十分重視對學生們創新精神的培養。通過了解我們可以發現,很多創客教育的教師在進行授課之前都會將該節課的目標告訴給同學們,之后讓同學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構思自己接下來要設計的物品,在這過程中,同學們就會發散自己的思維,對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很有幫助。
其次是設計。對自己要做的一個產品有一個大概的認識之后就要開始對項目進行設計了,在這一步學生們要利用各種各樣先進的設備來對項目進行設計,這也是創客教育在培養跨學科人才方面的一個重大突破。在進行傳統教育時,學校只是注重培養學生們某一方面的能力,但如今的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不同專業之間都會有一定的相互滲透。如果只對學生們某一個方面的能力進行培養的話,可能會影響他們未來的發展。
再次是在設計之后創客教育還倡導學生們學會自己使用工具將自己設計出來的產品通過自己的雙手制造出來,從目前我國的教育方式上來看,對學生們的動手能力培養還不夠,很多學生走出校門只是對某一方面的知識有所了解,在知識的應用方面還有所欠缺。而且創客教育鼓勵學生們自己制造產品的另一方面原因就是在制造的過程中可以對自己的設計理念有一定的促進和改善的作用,通過不斷的實踐,可以將自己的設計方案不斷的完善。
創客教育在教學方法上的一個重要的突破就是提倡學生們與他們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智慧,分享他們在學習和實踐時產生的一些想法,同學們可以通過這種集思廣益的方法從中發現自己的短處和他人的長處,不斷完善自己。也可以學會他人的學習方法,經過自己的加工轉化成自己的方法應用到學習和生活中去。
創客教育在教育的過程中偶爾會將班級的全體成員召集到一起,讓大家彼此評價對方的設計和制造出來的產品,而且其更加注重的是對產品在設計和制造過程中的評價,要讓學生們時刻保持一種創新精神和一種科學的方法論。
2.2 創客教育的教學理念
創客教育在教育的過程中倡導這樣的教學理念:
第一,創客教育不應當是額外的教學方式,也不應當孤立的存在于傳統教育方式之外,其在教育的過程中對于知識不僅僅是簡單的依賴關系,其是對知識的深化和創造。其倡導的是將自己的教育方式與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有機地融合,對知識內容的結構進行調整,不單單是將先進的技術應用到知識的傳播過程中,更應當是對教育思想的一種變革。
第二,創客教育的根本目標并不是那些小發明和小創造,也不是各種各樣的技能比賽。創新教育的科學內涵在于通過學生們不斷的進行實踐,能夠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創新具有多樣性的本質,這就決定了創客教育本身就具有豐富性的內涵,所以其不應當是對學生們進行小發明和小創造的教育。換句話說,創客教育培養的創新精神指的是在學習過程中要有奮發向前、大膽進取的精神。并且創新精神還可以更加的細化,主要包括對新鮮事物保持敏銳的洞察力,學習過程中對一件新發現要富有鉆研的精神等,這些也正是創客教育所倡導的創新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三,創客教育在發展的最初階段就明確提出其并不是少數人的特權,如果想要培養更多全方面的人才,就需要讓更多的人都能接觸到創客教育,將創客教育應用到我們的校園生活中去。雖然創客教育在實施時要借助于很多的先進設備,但這不應當成為阻礙其發展的障礙。從其涉及的領域上來看,不僅僅包括一些工科的教育,對一些人文歷史類的學科也有所涉及,倡導他們應該走出校園,真正的深入到社會中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3 相關單位的配合
由于創客教育在我國還處于發展階段,很多學校想要真正的在該校的課堂上實施創客教育還存在很多的問題,所以,這就需要多方面的配合。
首先,由于創客教育需要很多的先進設備,而且現在很多學校的教師根本沒有接觸過創客教育,所以還要對他們進行相對較為系統的培養。如果只依靠學校單方面力量可能還不夠,這就需要我們的政府在資金方面能對這些學校加大力度。從學校方面上說,學校應當盡最大的可能性保證創客教育在該校的順利實施,要聘請國內外知名的創客教育專家對該校的創客教育進行指導。
其次,相關的教育部門還要加大對創客教育的推廣力度,可以有針對性的建立一些創客教育專家的信息庫,將一些專業的機構介紹給各個學校,解決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難。還可以有針對性的鼓勵教師們研究一些有關創客教育的問題,并可以對這些教師給予一定的啟動資金,用于日常研究工作。對他們的研究成果進行階段性的測評。通過這種方式帶動創客教育的大范圍推廣,讓創客教育真正的走進校園,走到更多的學生中去。
3 結語
創客教育在培養學生們創新思維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該文對影響創客教育成果的一些關鍵因素進行了論述和分析,旨在幫助創客教育在我國更大范圍的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娟,吳永和,段曄,等.3D技術教育應用創新透視[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5(1):116.
[2] 祝智庭,孫妍妍.創客教育:信息技術使能的創新教育實踐場[J].中國電化教育,2015(1):152.
所謂“創客”,是指出于個人的興趣與愛好,努力學習知識,把自己的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皠摽汀逼鹪从谖鞣降慕逃I域,如今正飛快走入我國中小學課堂,有些有條件的學校也在創建自己的“創客空間”。然而,不少業內從事創客教育的一線教師發現,目前的創客教育似乎正在走向某種極端:仿佛創客教育就是要依靠改造實驗教室和科技設備來實現,要搞好創客教育,教學環境就必須足夠“高大上”?!澳壳皣鴥鹊膭摽徒逃嬖诤艽蟮恼`區,很多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以為創客教育一定要跟3D打印、機器人以及各種高大上的設備掛鉤,這是很大的誤解?!北本煼洞髮W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院長劉堅曾表示,“創客教育應該走出這樣的誤區,還原其育人的本質?!?/p>
一位曾經參觀過北京市某學校創客空間的業內人士一提起該校創客空間的“奢華裝修”就忍不住感慨:“上百萬的項目拿下后,用來引進各種高級的設備,其實對于學生來說沒什么用,最后只成了用來參觀的擺設?!?/p>
不少教師對于創客教育中動輒就要引入高大上設備的意義也表達了質疑?!熬湍?D打印設備來說吧,不少學校幾十萬買回來之后就放在角落里存灰,學生們也就是一時覺得新鮮,至于這么貴的設備到底在學生創客精神的培養上發揮了多少作用,真是不好說。”一位從事多年科技教育的老師直言,“不少學校過分強調技術,成了‘技術壟斷’,創客教育的路都走歪了?!?/p>
科技教育公司分一杯羹
與紅火的創客教育相呼應的是各種科技教育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其中有些公司瞅準了“創客教育”這一唐僧肉,想要分一杯羹。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學科技教師李巖對此深有體會,在相對集中的一段時間里,他頻頻收到來自各科技教育公司的推銷電話,“找到我的就有五六家,還有找其他老師的?!边@些公司的目的都是推銷自己公司的“套件”。“學生在動手過程中確實會用到一定的材料,但公司推銷過來的高級‘套件’,我覺得離學生所需要的創新性有一定距離,他們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盈利。”李巖說,甚至會有公司直白地表示,使用公司套件之后,“會幫您在相關比賽中取得一些成績?!?創客教育要以培養孩子興趣、引導孩子多元化表現為主。
有人分析稱,企業提品或服務,原始出發點是利潤的最大化,但單獨提供課程解決方案不容易實現盈利?;鹦侨司銟凡縿撌既藙P坦言,課程研發確實是一件成本消耗極高的事情?;鹦侨司銟凡坑幸婚T課程研發的前期投入就花了200萬元。然而課程完成之后,被北京市有些中小學以每小時200元的價格引入課堂,“雖然課程盈利模式可以重復,但前期的投入過程很漫長,有些公司可能不愿意這樣投入和付出?!币虼耍糠制髽I為追求利潤,將創客教育與設備配置強行掛鉤,例如將3D打印機與創客教育直接捆綁起來向學校推銷,這也造成了目前設備提供商多,真正有教育內涵的產品和服務卻很少的局面。
創客比賽形成產業鏈條
隨著創客教育的普及,各類創客比賽也越來越多。各類比賽為孩子們展示自我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平臺,不過在有些比賽中會出現一些科技公司的身影。一位從事校外創客培訓的人士透露,科技公司出現在創客比賽現場并非偶然,背后其實有千絲萬縷的利益糾纏。舉例來說,在由某學會牽頭組織的創客比賽中,有的科技公司就會主動申請,只要繳納幾百塊錢攤位費,就能在比賽現場擺攤打廣告。還有的公司會以主辦方的身份參與比賽,這類公司在向家長推介自己的課程時,就可以以自己的特殊身份帶給家長們“在我這兒上課的孩子更容易拿獎”的錯覺。“家長們都愿意孩子能多得獎,所以,只要是創客比賽,現在就很有市場?!痹撊耸勘硎尽?/p>
而在李巖看來,獎項的比拼是創客教育“功利化”的又一表現。“現在的比賽不再單純只是孩子們的創意展示,而只是為了多拿獎。”為了讓作品能在比賽中多拿獎,創客比賽比的就不只是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而是老師和校外科技單位外援的水平?!拔乙膊皇遣幌嘈藕⒆觽兊哪芰Γ怯械男W生拿出像智能手臂那么復雜的作品,確實讓人懷疑?!崩顜r說,比賽獎項頒給這樣的作品,對于在創客教育中以培養孩子興趣、引導孩子多元化表現為主的學校來說,在積極性上是一種打擊,“孩子們有時參加完比賽也會很受挫?!?/p>
“創客”其英語源自“maker"一詞,是“創造者”的意思,創客是一群具有創造精神,具有創新精神的人,在這里理解為廣義的創客。創客空間是指為創客進行實踐操作的場地。隨著創客運動的開展,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呼吁將創客教育帶入教室、引入課程教學,而且不僅是整合于工程技術類和藝術設計類學科,甚至應該整合于學校的課程體系,整合于各個學科的教與學過程[1]。當“創客”遇到“教育”,就出現“創客教育”。創客教育是融項目學習、創新教育、體驗教育等思想為一體,符合學生好奇心強和想象力豐富的特點[2]。創客教育可以理解為培養創客人才的“創客的教育”和用創客的理念與方式去改造教育的“創客式教育”[3]。本文研究偏向于后者,將創客思維引入到日常教學中,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創客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及創新能力。因為,創客在實際操作中時往往需要多學科知識的碰撞和融合,將多種知識和技能有效結合在一起,再不斷進行探究、體驗、實驗并檢驗。由此,創客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接受新知識,通過實踐完成內化、鞏固和提升的過程。這種創客精神、創客思維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需要灌輸給每一位學生的。為了讓創客思維更好地融入到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構建新型創客課堂環境
創客環境是實施創客教育的基礎條件。高校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由于理論教學和實踐操作常常是交叉進行,所以,開課場地一般設在機房。就此,可以將機房打造成一個“創客空間”:一是機房的電腦除了平時授課,還可以給學生提供網上虛擬實驗室來進行模擬實踐;二是在機房提供充足的計算機硬件設備和軟件、在機房展示架上提供與他們專業相關的一些設備和器材、物品或作品,讓學生們隨時都在輕松自由選擇的氛圍中隨時進行交流、合作、創造,探索、研究,給他們提供多學科交叉融合,思維碰撞的環境基礎。力求在環境的影響和作用下創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2混合式學習,個性化的培養學生
每個學生性格迥異,學習能力、學習習慣也不盡相同,利用慕課平臺、自建SPOC以及翻轉課堂等混合式學習,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讓學習更靈活、主動,讓學生的參與度更強。根據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理論問題的層次,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豐富教學資源,把握線上線下的知識關聯度,給予充足的線上和線下時間,將寶貴的課堂時間用于高級認知—即創新、評價和分析。用于激勵學生更主動的學習,通過讓學生團隊協作完成作品,或者通過掌握生活中的其他應用以獲得對主題的深度理解。
3精心設計每一堂課、每一項任務
基于創造的學習(LearningbyMaking)是學生真正需要的學習方式[3]。創客教育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通過創新思維的培養,其最終目的是提升學生在真實情境下的生存能力。因此,在設計課程時,應以能解決學生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實際遇到的問題為主,通過模擬創設情境來組織學生了解和體驗計算機課程能給他們帶來什么,讓學生在每次課堂都有“創客的體驗”。在促進課程教學的同時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
4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共享
創客除了進行基于個體的自行設計和制造(DIY)外,更多的是進行集體的、跨界的合作創造(DoItTogether)[3]。而在傳統課堂上,通常是老師臺上講授,學生則更多的是對知識、技能的接收和存儲,缺少同伴間的互助與交流。在智慧共享的新型學習環境下,課堂教學應進行轉變,注重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表達、創造和共享,課堂學習不再是單純的個人學習,而應轉變為參與式的,與他人合作式學習,以課堂活躍的氣氛,帶動每位學生的思維跳躍,參與其中,從而培養學生的創客思維。
5加強教師創新培訓
雖然創客教育已吸引眾多教師,但很多教師空有熱情,對創客教育的本質和內涵并不是很清楚,因而無處使力。創客教育《創新:新工業革命》的作者安德森說“我們都是創客,生來如此”。事實上,教學中的老師們就是一群創客,在教學中通過不斷創新,追求卓越,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及創新能力不斷努力。就此,學校要加強培訓教師,讓教師的創新意識“走在學生的前面”,這樣才能順利的引導和組織學生進行創新學習。學??梢酝ㄟ^開展相關講座或者到校外進行學習,讓教師對創客教育有更直觀的認識,了解創客教育的核心、架構和實施方式。從而將其更好的應用到教學課堂中。此外,作為超級創客身份的教師,在創客背景下,其知識儲備量要更大,涉及面要更廣,要想真正培育出具備創新思維的學生,教師培訓這個環節必不可少。
6小結
作為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計算機基礎課,依托信息技術的環境和學習,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創新思維上更應走在其他學科之前,計算機教師應積極轉變角色和觀念,更新教學方法和教學設計,將傳統的只教授學生基礎知識的觀念改變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創新能力上來。通過創設空間,引導學生進行多學科融合,推動創新型課堂的建設、創新型學生的培養。
參考文獻:
[1]GregT.Themakermovementconquerstheclassroom[OL]./articles/2014/04/30/the-maker-movement-conquers-the-classroom.aspx.
[2]搜狐教育.創客教育:當“創客”精神遇到教育[OL].</20150227/n409207508.shtml>
【關鍵詞】低頭族;K-12;創客教育;研究
【基金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資助:“低頭族”時代K-12語文創客教育的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201510345004。
一、引言
信息化時代帶來的技術革新,在給我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使我們逐步成為“低頭族”的一代。學校教育在數字化浪潮席卷和沖擊下遇到了重重挑戰。K-12基礎教育階段的兒童與青少年的成長是人的一生發展的“黃金時期”。對此,該如何充分發揮電子信息技術的優勢,避免對電子產品的過于依賴,因技術化的使用而導致自身異化,已經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本研究旨在克服技術決定論下的盲目崇拜所造成的人的畸形發展,將傳統學習方式轉化為數字化學習(E-Learning)、移動學習(M-Learning)、泛在學習(U-Learning)等,在不斷推陳出新的學習方式中,提升學習效能,提高實踐創新能力。
二、關于“低頭族”的研究
(一)“低頭族”的概念、定義
“低頭族”作為對當今青少年一代的群體特征描述,被人們賦予以下定義。從詞匯建構來說,“低頭族”英譯為Phubbing,是一新興合成詞匯,由phone(電話)和snubbing(冷落)構成?!暗皖^族”泛指那些只顧低頭玩手機,而無暇顧及(冷落)其他人或事物的一群人或一種社會現象(Macquarie,2012)。隨著智能移動終端產品的普及和無線網絡的發展,這個群體越來越龐大(陳一,2004)。如今在地鐵、公交車上隨處可見這類“低頭族”。
(二)“低頭族”的社會影響
“低頭族”不只是一種符號標簽,更重要的是它所帶來的社會影響。有研究者發現,“低頭族”的出現,會影響人們彼此之間的交流,有損身心健康,導致思維懶惰,加劇心理困擾(王滋海,2013)。也有研究表明,這會造成人們從眾心理、攀比和虛榮心理等不良心理現象的產生(胡玲娜,2014)。國外研究則指出,“低頭族”現象產生后對兒童和青少年個人行為和成就所帶來的影響是極大的(Sandra L.Hofferth & Ui Jeong Moon,2011)。甚至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彼此之間的發展差距將會拉大,這會導致新的不平等(Mei Lick Cheok & SU Luan Wong,2015)。
三、關于“創客”的研究
(一)“創客”的相關內涵
“創客”,是互聯網時代下,伴隨著3D打印技術等開源硬件平臺而為人們所熟知,是教育領域的新思潮、新寵兒。就其內涵來說,有學者認為,“創客”源自英語單詞“Maker”,原意是指“制造者”,現在用于指代利用網絡、3D打印以及其他新興科技,把創意轉換成現實,勇于創新的一群人(李凌,2014)。資深創客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指出:“創客是指利用互聯網、3D打印機和各種桌面設備與工具將自身各種創意轉變為實際產品的人,而創客空間是指配備創客所需設備和資源的開放的工作場所,創客在創客空間里完成其產品(Anderson,2012)?!?/p>
(二)“創客”的基本理念
面對“創客”引領的新的“學習革命”,對其基本理念的把握是不可或缺的。有學者提出,自我深度開放的理念是其內在固有屬性,表現出具身實踐與創新理念的結合體,追求開源、共享、創新的文化范式;同時,將深度學習融合其中,更加注重學生創新能力與終身學習理念的培養(張春蘭,2015)。有學者另辟蹊徑,認為在新興科技和互聯網社區的發展大背景下,“創客”以信息技術的融合為基礎,傳承了體驗教育、項目學習法、創新教育、DIY理念的思想(祝智庭,2015)。有學者對上述思想予以深化,認為做中學、快樂教育、大成智慧、構造論是“創客”背后的核心理念(楊現民,2015)。大洋彼岸的美國,則是承襲杜威“做中學”的教育理念,在重視學生通過獨立或協同的創造過程建構自己的經驗與生活的同時,強調生成有創意的學習產品(Martinez & Stager,2013)。
(三)“創客”的教育實踐應用
“創客”的教育實踐應用,表現形式多樣。在國內,編程類、媒體制作類軟件在中小學STEAM教育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并且多以綜合實踐、信息技術、通用技術課程為主:北京的吳俊杰老師研發了“人工智能”“Scratch 編程”課程;廣州吳向東老師和武漢毛愛萍老師依托Scratch軟件,研發了“兒童數字文化創作”課程;溫州謝作如老師依托Arduino、Scratch軟件開發并實施了“互動媒體技術”課程,建設“DF創客空間”;鄭祥老師從虛擬機器人到Arduino,從Scratch到AppInventor,在機器人和移動編程方面的教學已經頗有收獲。在國外,諸如Arduino、BeagleBoard、樹莓派、pcDuino、Edison等開源硬件平臺投入使用,涌現出一些典型的學習者、教師、活動、課程、項目作品范例,如西爾維婭?托德與她的“創客秀”;特雷西?科勒和她的四年級地區學校挑戰賽等。開源硬件的發展加快推動了創客教育的普及,完整的產業鏈生態圈則提升了創客教育的實施效率。
四、關于創客教育的研究
(一)何為創客教育
創客教育以信息技術的融合為基礎,傳承了體驗教育、項目學習法、創新教育、DIY的理念的思想(祝智庭等,2015)。創客教育提倡“基于創造的學習”,強調學習者融入創造情境、投入創造過程(鄭燕林等,2014)。楊現民等認為,“創客教育是一種融合信息技術,秉承‘開放創新、探究體驗’教育理念,以‘創造中學’為主要學習方式和培養各類創新型人才為目的的新型教育模式”。而傅騫等學者則認為“創客教育是指為解決中小學教育體制中創新能力培養不足等問題而將創客理念引入中小學教育體系中,實施一系列P于創新動手技能訓練的綜合課程”。但因各方學者各執觀點不同,對其定義和適用邊界至今還未有明確的定論。基于此,筆者也嘗試給出綜合性的定義:創客教育是一種融合現代信息技術,秉承“合作創新、體驗探究”的教育理念,以培養各類創新型人才為目的的新型教育模式。傳統教育具有深深的工業化烙印,是典型的基于知識的教育;創客教育則是適應知識經濟時展的以能力為導向的教育。
(二)國內外創客教育的發展
作為創客運動的發源地,美國的創客教育在全球也是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目前,全美已有MIT、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等在內的近百所高校開設了創客空間,面向所有學生開放。與高校相比,美國中小學創客教育起步較晚。大約在2013年前后,創客運動開始席卷全美中小學校,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建設創客空間,為學生開展創造活動提供各種支持(楊現民,2015)。紐約市的瑪麗蒙特學校建設的創客空間――設計教育中心(Design Education Center,DEC)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此外,聯邦教育部的“通過21世紀社區學習中心進行創客”項目(Making through the 21stCentury Community Learning Center,21st,CCLC)則是專門針對K-12階段學生的暑期活動,利用圖書館、博物館、科學夏令營等多種形式進行創客教育的實踐,并將實施重心放在如何將創客教育與STEM教育有機融合這個領域。
在我國,創客教育雖興起較晚,但卻在不斷探索前進。北京、上海、深圳、溫州等城市的各大高校成為我國創客教育實踐的領跑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清華創客空間。除高校外,中小學創客教育的發展勢頭也很強勁,像溫州實驗中學、北京景山學校等紛紛建設起具有自己學校特色的創客空間。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和新課程改革的時代大背景下,創客教育將為K-12教育的綜合實踐課程和信息技術課程帶來時代性的變革。但目前創客教育的研究大都指向整個教學,探討的是技術革新中各種形式的學習在大范圍教學中的應用,類型結果也都是大方向的、籠統化的,沒有針對具體學科展開研究,沒能起到很好的實踐指導作用。此外,我國專門針對K-12教育階段中具體某個學科的創客教育的探索與實踐研究尚顯不足。
故如何將創客精神貫徹到教育領域,打造一支“創客”級優秀教師隊伍,真正使得“低頭族”利用課堂內外的移動平臺和設備進行碎片化學習,將碎片時間黃金化,培養未來的教育“創客”具有重要意義。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筆者通過查閱大量文獻發現眾多學者對創客、創客教育的概念、基本理念及其社會影響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但對創客教育的分科教學實踐還未有深入研究,研究力量相對較弱,未形成規?;膶嵺`。基于此,本研究旨在通過分析創客教育的實踐現狀,不斷發掘其存在的不足,并針對創客教育有效性的增強這一方面作進一步探究、實踐,形成一套更加完善的機制,使“創客教育”這種模式更具有說服力和可操作性,期望為當代教師創建一個開放、積極、合作的課堂提供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美】克里斯?安德森.創客:新工業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2]傅騫,王辭曉.當創客遇上STEAM教育[J].教育科學文摘,2014(06):97-98.
二、我國創客教育發展過程中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法
1.構建相關的教育體系
要想保證創客教育的高效運行,其核心內容在于將信息技術和教學內容加以有機結合,這樣做的好處在于能夠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同時,保證課堂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與此同時,還需要通過將課堂教學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實踐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并且有針對性地鍛煉和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另外,對不同科目的內容進行整合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樣做可以最大限度地確保學生掌握不同知識,從而提高其綜合能力。
2.對創客環境進行完善
通過創客教育的特點可以發現,在構建創客環境的過程中,需要注意虛實空間的科學結合,還需要重視必須通過個人和集體進行交互方可進行的學習活動。虛擬創客環境主要用于提供學習資料,以及對創客項目實施過程管理,實體創客環境則更加注重為學生提供開展實踐活動的空間,也就是說,虛實結合的環境可以保證對學生學習成果進行準確評價的同時,確保實踐活動的高效開展。所以,在構建以及完善創客環境的過程中,需要相關人員足夠重視兩者之間的關系。
3.確保資金的有效投入
由于現階段諸多學校無法負擔開展創客教育時所需的較大資金數額,因此,適時采用多校聯合的模式對創客環境進行構建,并且購買相應實驗器材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樣做的好處在于能夠減少不必要的支出,同時保證資源共享,促進不同學校、教師及學生間所開展的溝通和合作。
4.對教師進行專業培訓
創客教育作為新興的教學模式,必然存在部分教師出現理解偏差等情況,因此,對教師進行培訓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定期的專業培訓,可以在最短時間內確保證教師對創客教育相關內容的理解,包括其特點、理念及內涵等,并且將開展創客教育的方法高效運用到教學過程中,實現教學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5.創建相應的獎懲機制
針對學生的普遍特點,采取相應的獎懲機制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對創客教育的內容進行探索,進而讓更多的人了解創客教育的意義,并將其運用到日常的教育或學習過程中,實現對創客教育的大力推廣。
6.構建多元化的評價機制
在運用創客教育開展教學活動時, 教師應當注意對評價內容進行完善。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中,成績的優劣成為判定學生學習效果好壞的唯一標準,這對激發學生積極性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應用創客教育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應當對學生探究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評價,并且引導學生互相評價和自我評價,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證評價結果的公正性。
1將創客教學理念應用于醫學教育發展中的優勢
創客教育是一種新生的以互聯網為依托的教育教學模式,它以信息技術為教學手段,以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為目的,將開放創新、體驗教學、實踐教育及快樂學習視為學習理念[2],激發培養學生的創新、創造潛能及意識,學會把想法轉換為現實,讓學生以“基于創造的學習”為方式而學習。學校、教師通過依托大數據,構建醫學為主交叉學科為輔的線下線上創客空間,將“互聯網+”式的學習模式成為習慣,將創客教育理念與醫學教育教學相融合,具有創新性與實踐性。
1.1創客教育有利于醫學教學手段從灌輸式教學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實踐探究教學
創客教育運用于醫學教學課堂能夠有效地融合課堂教學知識與工作生活相關的發現與設計,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與主動性,利用互聯網技術,讓學生在虛擬創客資源平臺及實踐創客基地身臨其境地參與臨床教學學習與知識轉換創新,轉變“灌輸式”的被動教學模式[3],尊重學生是知識的主動應用者與創造者,學習過程是創造的過程。另外,教師還可借用各種互聯網及多媒體式的網絡技術,幫助學生完成網絡自學和創客項目,達到創新型實用型醫學人才的培養目的。
1.2創客教育有利于醫學院校學生學習角色的重塑
以互聯網大數據為背景的醫學創客教育通過各種醫學創客軟件、網絡課程資源共享平臺等,讓學生可以在真實或模擬的情境中學習,還能夠通過網絡在線課程學習分享探究式醫學學習成果。資源豐富及開放的學習教育空間是醫學創業實習基地的主要組成要素,與傳統的臨床教學實驗室相比,教學設備的設置及運行模式具有靈活性、開放性,能夠跨區域跨空間的為學生提供各種豐富的臨床技能教學,提供良好的醫學教學創作及學習氛圍。創客教育為醫學院校的學生提供了集項目學習、臨床體驗、設計實習于一體的新型教育理念[4],促使學生在各種跨專業創客團隊或者創客興趣小組等不同類型的團隊進行探索,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學習動機,最終提升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1.3創客教育有利于醫學生臨床應變能力的提升
在醫學教學實踐中應用創客教育能夠促使學生很好地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盡快地適應和面對臨床工作。創客教育模式通過將醫學創客教育與臨床實踐教學相結合,讓學生根據臨床操作中的問題和困惑來挖掘基礎知識與臨床技能的聯系[5],給學生提供很多探究與思考的機會,學會如何在做好基本操作的同時進行創新和變革,從而促進轉換視角積極發現問題,主動思考,提高學生在臨床操作中評判性思維能力的發展與探究性能力的提升,從而提高臨床應變能力。
2我國醫學創客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創客教育已在國內很多醫學院校起步,但大多數實踐于與醫學相關的交叉學科教育領域。我國高等醫學教育不僅是面向各基層醫療單位培養專業技能型、實用型醫療衛生人才,還需要輸送集能力、知識、素質融為一體的創新型人才,但是,目前我國創客教育由于自身專業特點且缺乏一定的理論指導和實踐經驗,而且研究內容多為就業指導,創業孵化等方面,真正從創客教育實施方面談起的幾乎沒有,如何應用于醫學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
2.1實踐活動場所具有局限性,創客平臺難以整合
學校實踐平臺是學生參與創客活動的根據地,鑒于創客教育的多元化,需要針對不同類型的實踐素材,構建不同層次的平臺,營造不同主題的氛圍,高校雖然具有豐富的課堂資源,但是在培育科技型創客時,受專業及實踐對象的影響,醫學專業教育實踐活動場所局限于醫學院校自己的創客基地及附屬醫院,學校與社會幾乎互為孤島,創客教育相關企業和醫學院校及教育主管部門很難以開放的心態對待創客教育,更加難以開放創客教育平臺對接接口[6],并安排人力物力打通這個痛點,使得兩方的平臺無法做到單點登錄,數據互通,具有局限性。在當今大數據時代,如何將創客教育模式融入醫學教育教學之中,缺乏創新的視角與理念,更不會因材施教,利用校企結合的優勢引導醫學生進行創客實踐,達到創客教育的教學目標[7]。
2.2創客教育的師資隊伍來源單一、專業單一
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及專業劃分較細,各醫學高校教師雖具有較好的學科專業知識,卻對其他領域的跨學科跨專業知識技能涉獵不深,創客空間指導師資隊伍的來源單一、專業單一,創客教育作為多種學科的交叉教育,需要一支專業結構豐富的師資團隊,作為指導教師,只具備傳統的單一學科知識已遠不能滿足指導學生創客項目學習的需求以及創客空間教學的正常運轉。以濟寧醫學院為例,2018年依據山東省學生就業創業教育咨詢中心的《關于開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調研的通知》要求,學校對部分師生開展了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專題調研,調研顯示,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教師主要是醫學類專業教師,校外指導教師幾乎為零,資深創新創業教師的缺失,教師專業結構的單一,與創客教育的跨學科特性不相符合。
2.3創客教學資源不足
雖然創客教育已在很多綜合性大學內進展得如火如荼,但是醫學創客教育的實施還是處于萌芽階段。學校支持實踐活動的力度不夠,硬件設施不足,專項經費不足、經費報銷限制等影響,很多學校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去建設創客基地及虛擬創客空間,所謂的創客教育也只是小范圍的、發燒友式的低技術含量的活動,很多醫學高校內還沒有建設統一的依靠“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支持的醫學教育大數據資源平臺[8]及虛擬創客空間,這更加局限了醫學的創新創業教育環境,抑制了創新實踐活動在學校內的開展,對學生知識創造與技術創造都有極大的局限性。濟寧醫學院作為山東省首批教育信息化示范單位,在山東省醫學類高校中教育信息化水平屬前列,已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學校、附院、教學點三級數字教育資源服務體系,一體化數字化教學與管理綜合支撐環境具有先進的技術架構,但大數據平臺的建設仍不完善,虛擬創客空間的開發利用尚屬空白。如何依托醫學類大數據資源平臺建設良好的創客教育基地,為創客教育在醫學教育教學中的良好應用提供基本保障,是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
3構建以大數據時代為依托的應用型醫學創客人才培養模式
隨著大數據及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強調應用性、創新性為特點的創客教育正在改變著傳統教學方式,革新集體課堂教學模式,更注重個體個性化自主化創新思維的發展,醫學人才的培養需求也隨著新的挑戰與機遇發生著相應的轉變,掌握寬厚的基礎醫學知識與精湛的臨床醫學技能已經無法滿足當今的醫學教育需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學會運用互聯網思維分析、處理大規模的醫療數據,將基礎研究與臨床病例緊密結合,推動團隊科學研究和合作溝通能力、漸漸成為醫學生必須學習和掌握的基本能力。為了更好地適應當今世界“互聯網+”時代的快速發展,滿足社會對人才需要的高要求,醫學類高校應積極深入地理解“創客教育”內涵。
3.1建設具有獨立空間的創客中心
促進學校形成一定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高等醫學院校應以“應用型、特色性、國際化”為辦學理念和定位,折射出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的踐行,大力支持創新活動,建設“24小時全天候”的創客基地,隨時向師生開放,為學生提供能夠進行項目研究、創造、交流、分享的場所,在硬件配備、物理空間以及師資上為學生提供較好的資源,允許學生具有各種設備的使用權,充分保障學生在學校內的創客空間。2017年,濟寧醫學院根據學校自身發展現狀及規劃,加大創業項目資金支持力度,加強校企合作,成立了創新創業學院,學院采用“虛擬學院,實體運作”的模式,著眼于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創新創業培訓、創新創業實踐、創新創業孵化、創新創業活動各環節,學院的建立能夠創新創業教育的特色和優勢,優化教育模式和運行機制,為當地的經濟社會跨越轉型發展作出貢獻,有利于為社會輸出更多的具有行業引領潛質的,符合大數據健康行業急需的創新型醫學人才。
3.2優化創客教育機制,將創業創新教育納入醫學創客人才培養體系
一是借鑒國內外優秀的創客教育課程體系,以醫學專業的教育規律為基礎,以創新、設計為主線,將創客教育課程建設分為合理的模塊,緊緊以醫學專業教育為中心構建課程內容。二是構建校園創客激勵機制。為了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和科研意識,營造良好的校園創客教育環境,優化教育機制,制訂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校園激勵政策,以濟寧醫學院為例,為了深化學校創新創業實踐教育的改革力度,2018年制定了《濟寧醫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學分管理辦法》,在校學生必須獲得創新創業實踐學分方可擁有畢業資格,將創客教育切實納入醫學人才培養體系。三是以賽促建,通過實踐促進醫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以創新創業競賽為抓手,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練。如濟寧醫學院積極鼓勵師生參加創新創業競賽活動,學校已成功舉辦四次“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舉辦了兩屆大學生基礎醫學創新實驗大賽,并在第二屆OCALE全國跨境電商創新創業能力大賽、山東省大學生生物醫藥創新項目、2018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等項目中取得優異成績。學校重視各項技能大賽在創客人才培養中的推手作用,能夠加強大學生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培養,快速深化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
3.3依托互聯網創新醫學教育的各種平臺
“互聯網+”作為一種先進的信息技術平臺,它是多領域、多學科進行創新與變革的重要方法,由于其與多行業之間深度融合,可以催生新模式、新方法、新產品、新服務甚至新生態的高科技平臺。醫學院校應依托校園網絡,不斷開拓創新創客教育的各種平臺,創建虛擬創客實驗室,老師在實驗室開設創新課程及講座,學生可以隨時進入創客平臺,與老師在教學中實時互動、共享答疑反饋;創建專業的創客網站,利用學校網絡資源將教室課堂、實驗室、圖書館、學生宿舍都打造成創客空間;建設與實驗端設備相連接的能夠遠程操控實驗的開放平臺[9],實現實時實驗操作、數據共享分析,促使醫學創客教育的實施同時擁有線上虛擬創客空間及線下物理創客空間,為創客教育打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3.4將醫德教育融入創客教育,將醫學生培養成為有“溫度”的創客
創客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都是動漫制作技術專業的學生應該具有的能力,學生在創客教育教學方式的指導下,可以在開放的空間里學習和創造,從而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
1創客教育的相關概念
那些能夠把創意靈感轉變為現實的人被稱為創客。創客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對新鮮事物都充滿著強烈的興趣,他們總是堅信一切皆有可能,敢于向困難挑戰。創客運動是一種互聯網+DIY的運動。人們通過使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可以充分利用身邊的一切資源,包括軟件、硬件、材料等,可以把自己的創意靈感變為現實,實現創意方案、過程和結果等多方信息在世界范圍內的共享。在教育領域,人們對豐富多樣的優質教育資源有著強烈的需求,都希望教育能夠滿足每位學生的個性發展,在科學技術發展,教育資源不斷豐富的背景下,使創客運動與教育實現了融合,因此,創客教育由此產生。因此在動漫制作技術專業教學中,用創客教育將會實現動漫制作技術專業教學模式的變革,也會極大限度地提高教學質量。創客教育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人才。創客教育的教育內容,不僅讓創客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還可以提高創客的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創客教育的教學方法也是不拘一格的,主要有啟發式、項目式、參與式等教學法。創客教育資源具有一定的信息化和現代化。
2創客教育在高職院校動漫制作技術專業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2.1營造社會化創客文化,構建校園創客文化氛圍
高職院校動漫制作技術專業教學的創客教育是離不開社會創客文化這片土的。只有在全社會形成對創客教育的敬仰,才能夠引導全民支持創客運動。創客文化只有具有了社會化的特點,才能有力地促進校園創客文化的形成。這樣才能幫助高職院校在動漫制作技術專業教學中開展創客教育。動漫制作技術專業的學生才能受到創客文化的熏陶,才會提高自己的創新意識,積極地參與到動漫制作實踐中來。
2.2開放實訓室,構建一個虛實結合的創客空間
創客空間可以促進教育的變革與發展,因此,高職院??梢酝ㄟ^開放實訓室,給學生構建一個虛實結合的創客空間,促進動漫技術專業教學水平的提高。高職院校可以從實體環境、支持環境與虛擬環境三個方面來給學生構建創客空間。對于實體環境建設,高職院校可以利用數控加工、電子電路、機器人等實訓室,給創客提供一個所需要的機械加工、電路設計和控制編程條件,保證創客工作的順利開展。高職院校應該給學生一個自由環境,讓全校師生自由進入各類實訓室。高職院校在對實訓室的管理中,需要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實行全面開放的管理方式,從而給創客構建一個輕松愉快的探究環境。這樣創客就能更好地激發自己的靈感,制作出具有創新性的動漫作品。對于創客空間的支持環境建設,高職院校要保障學校的網絡全覆蓋。能夠給學生搜索網絡學習資源提供便利。高職院校還要借助信息化教學平臺,推廣微課、翻轉課堂等教學形式,實現課堂學習與課外學習相結合,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相結合的信息化教學環境。動漫專業的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可以落實自己的主體的地位,對一些不理解的動漫知識,可以自己搜索網絡學習資源,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極大地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對于創客空間的虛擬環境建設,高職院校還要給動漫專業的學生利用虛擬技術開發虛擬實驗室,利用仿真教學平臺,讓學生學習動漫知識,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2.3建立適合高職創客教育的導師庫
高職院校需要培訓出一批有專業技能的創客導師。通過給教師進行培訓,讓教師理解創客的內涵,然后給教師進行信息技術能力、創客課程開發能力和教學設計能力的培訓,教師只有具有了這些能力,才能夠成為一名專業的創客導師。這樣,創客導師就可以在動漫制作技術教學中給學生進行創客教育,培養學生在動漫方面的創造能力。
2.4變革教學模式,實施以生為本的創客式項目教學
創客教育融合了體驗式、探究式的學習理念,同時也體現一種創新的精神。因此在動漫制作技術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創客教育的理念和精神,推動動漫制作技術教學水平的發展。創客導師在進行動漫教學設計時,要給學生提供一個可以幫助學生學習知識,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學習環境??梢宰寣W生通過小組合作探討探究,讓學生之間自由的交流想法,成為課堂的主人。激發學生在動漫設計中的靈感,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到動漫設計中來。創客導師應該利用五步法,來讓學生完成對動漫項目信息的搜集與分析,項目計劃-項目決策-項目實施-項目-驗證與檢查。學生在做項目的過程中,就會鞏固自己學習的動漫理論知識,同時也能夠提高自己的動漫設計水平。學生在這種探究性的教學模式下,可以激發出自己創作的靈感,為學生提高實踐能力打下了基礎。
3結語
創客教育走進高職動漫制作技術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創造力,更重要的是能推動動漫制作技術教學的發展。高職院校的創客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在應對創客教育的路上,會遇到形形的困難,教育工作者將會團結一致,攻堅克難,充分發揮創客教育對高職教育的作用,促進動漫制作技術教學的繁榮與發展。
參考文獻:
[1]祝智庭,孫妍妍.創客教育:信息技術使能的創新教育實踐場[J].中國電化教育,2015(1).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1-7384(2016)07-0068-04
創客教育(Maker Education),是在融合體驗教育、項目學習法、創新教育、DIY思想的基礎上,以學生為中心與實踐相結合的新型教育理念。[1]創客教育,將是加速學生由知識的消費者(Consumer)向創造者(Creator)轉變的重要力量。但是,在實踐層面缺乏有效的教學模式與方法,限制了創客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我們通過對創客教育的理論梳理、案例觀察以及系統分析,認為強調創造中學,旨在提升學生動手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以及創新能力的設計型學習,是一種能較好落實創客教育理念的學習模式。以設計型學習作為推進創客教育落地于教學的模式,將有助于加速創客教育理念的應用落地,為創客式教與學提供實踐操作層面上的指導。
創客教育與設計型學習
1. 創客教育
秉承創新、開放、共享的創客文化,創客教育在教育領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創客資源、工具與教育領域的結合愈發緊密。2015年美國《地平線報告》指出:“未來2~3年,創客空間將會在教育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在支持創造性學習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盵2]創客教育強調通過設計實現“創造中學”,在一定程度上發展做中學、項目式學習理念,但創客教育卻又與上述理念存在一定的差異,它強調學習成果的物品化,學習的目的在于創造出實實在在的物體。另一方面,學習的過程是迭代式的,完成一項作品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反復地設計、建模、修正、完善。
當前,創客教育十分火熱,許多先行者從國家政策[3]、創客內涵[4][5]、教育模式[6]、支撐條件[7][8]對實踐創客教育提出了見解,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值得借鑒。但是,從創客教育進學校、進課堂來看,相關研究則相對較為薄弱。創客教育是一種關注學生創新精神、創造能力、實踐能力的教育理念,其進一步發展終究要落到教和學的過程之中。從目前來看,有效的創客教學模式尚未形成。我們認為,以同樣面向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設計型學習模式,推進創客教育落地于教學,不失為一種有效的途徑和方法。
2. 從設計思維到設計型學習
創客強調設計思維。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通常從某一目標或成果入手,以此為導向,通過多次反復的設計過程最終實現設計成果。克洛德納(Kolodner J L)提出:“知識在應用于實踐之前,通常需要反復地循環設計才能實現。”[9]這是對設計型學習(Design Based Learning)最精準的描述。在設計型學習中,設計思維的運用無處不在。與傳統探究式學習相比,設計型學習教學目標呈現多維化、學習過程呈現迭代化、教學內容強調實踐化、教學環境呈現開放化、教學評價呈現多元化的特點。
設計型學習的關鍵特征
“互聯網+”時代,隨著各類新技術、新工具的不斷涌現,融入創客教育理念的設計型學習,呈現出如下關鍵特征。
1. 問題思維
問題是學習的起點,設計型學習中的問題通常偏向于劣構性,并不強調標準的答案,旨在通過對真實的、非良構問題的分析、設計、建模等,實現對現實問題的解決,以此啟發和培養學習者問題解決思維,提升問題解決能力。
2. 工具助力
技術工具在設計型學習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一是技術工具作為信息檢索支撐手段,支持信息的查找、分析、整合,實現對知識的個人意義建構。二是工具作為知識外化、作品物化的手段。例如:虛擬建模軟件能夠將產品以圖像形式模擬出來,而3D打印設備能夠將設計的產品打印出來。三是工具作為匯聚創客思想的社交媒介,支撐學習者在交流、協作中學習。設計型學習離不開協商、交流與合作,技術工具充分發揮其社交功能,實現信息傳遞,促進合作與交流。
3. 作品導向
在設計型學習過程中,以作品為導向能很好鼓勵學生創作與創新。一方面,學習過程任務化,能增強學習的動機,學生能體驗現實問題解決的過程,從而實現有意義的設計學習。另一方面,學習成果可視化,有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例如,學習不再“紙上談兵”,可以借用三維建模軟件和3D打印設備將創意和想法轉變為實物。
4. 迭代升華
在傳統學習中,學習路徑大多是直線型,教師制定學習任務,學生按照教師給定的任務和路徑完成學習。設計型學習借鑒設計這一創造性的活動,倡導學生在多次的設計活動中進行學習。設計型學習是一個迭代循環過程,通常包括識別問題、分析問題,對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設計、建模、測試、分享討論。迭代既有助于不斷提升學習者綜合能力,又有助于學習成果的精細化。
5. 跨界協作
一方面,設計型學習實現學科跨界互補。設計型學習鼓勵學生在動手創造中解決實際問題,而解決問題通常需要整合多學科的知識。通過解決問題,實現跨越學科界限、多學科知識靈活綜合應用。另一方面,團隊協作分享。設計型學習強調創造中學,創造性的活動離不開團隊的協作與分享。在學習過程中,針對設計任務進行創意碰撞、互動交流、設計實踐等活動,最終形成具有創造性的成果。
6. 互聯思維
其一,互聯促進學習線上線下結合。設計型學習不單純是線下勞作,而是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新興技術的幫助,實現參與者、專業、能力、資源等互聯。其二,互聯有利于工具的整合與應用。根據小世界理論,人與人之間連接的關系不超過六個人。學生借助互聯網絡,在進行設計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更快找到世界范圍內的志同道合者和創新資源,獲得專業支持與幫助。
7. 動手能力
“經驗之塔”中做的經驗是底層最直接、最基礎的經驗獲取方法。學生通過動手,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外顯化,不僅提高動手操作能力,更能提升學生科學思維水平和科學探究能力。再者,與現有教育“重知識、輕實踐”的現象相比,創客教育強調創造與動手能力的培養。設計學習過程中通過分析、設計、解決等動手實踐過程,將知識與實踐相聯系,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
8. 育人導向
融合創客教育理念的設計型學習,并非以單純的“點石成金”的商業化理念引導學生學習。相反,設計學習更多通過“創造中學”來培養學生創新的意識和創客素養,在關注學習成果的同時,更強調能力培養的過程。在創客教育中,教師指導學生開展創作實踐。學生在發現問題、反復設計、探索體驗、協作分享的過程中促進了自身對知識的理解。整個過程,絕非簡單的作品創作,而是創造性育人過程。
案例介紹
案例一:《Math City》學習項目
《Math City》是由美國加利福利亞Suzanne中學的Sharon Soto教師執教的一個學習項目,采用基于設計學習的思維模型進行教學。案例具體過程如表2所示。
案例二:斯坦福大學《地震》課程項目
設計型學習在STEAM課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本案例通過斯坦福大學《地震》課程項目來展示設計型學習在STEAM課程中的應用。斯坦福大學創新與技術中心開展了一項關于學習地震的課程項目,學生來自埃塞俄比亞、加利福尼亞以及薩爾瓦多的一個混合班。該課程項目旨在幫助學生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識,提升對地震的認識程度。
課程項目采用設計型學習模式,教師給學生提出設計挑戰,要求學生四個人為一組,設計和建造抗震結構的建筑物,學生使用的材料包括卡片、磁帶、白紙等常見易得的材料。以小組為單位,學生圍繞設計進行信息檢索、探究、建模、分享、多次的迭代設計、修正完善。設計完成后,教師采用一項創新性的抗震測試工具對設計的產品進行實踐檢測,該工具來源于Quake Catcher Network(QCN)項目,是斯坦福大學和UC Riverside合作開發的地震檢測工具。地震檢測工具的應用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問題意識,對于應用這種專業、真實的工具來測試他們的設計產品,均感到非常好奇與激動。
圖1 學生應用QCN 感應器測試抗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