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a4kkq"></dfn>
<ul id="a4kkq"></ul>
    • 超聲在臨床中的應用大全11篇

      時間:2023-07-17 16:29:22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超聲在臨床中的應用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超聲在臨床中的應用

      篇(1)

      結果: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結果顯示,92例患者與手術病理檢查結果相符,診斷符合率為93.9%。

      結論:雖然超聲檢查的聲像圖缺乏特異性,在診斷過程中會出現漏診或誤診,但在婦科急腹癥的診斷中仍有重要的診斷價值。

      關鍵詞:超聲診斷婦科急腹癥臨床應用

      【中圖分類號】R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9-0472-02

      婦科急腹癥(Gynecological acute abdomen)在臨床上比較常見,起病比較急,其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痛,早期診斷與治療對患者預后及治療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1]。隨著科學技術與醫療設備的進步,超聲已經可以在人體的各個器官上應用,為診斷和鑒別疾病提供可靠依據。本文將研究超聲診斷在婦科急腹癥中的臨床效果,詳情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隨機抽取2011年2月~2013年6月婦科急腹癥患者98例,年齡19~70歲不等,平均年齡60.5歲。全部患者都具備腹脹、腹痛等臨床表現,部分患者伴有發熱或陰道不規則出血癥狀。

      1.2一般方法。儀器采用彩色超聲診斷儀(型號為PHILIPS—HD11XE),將探頭頻率設置成3.5~7.0MHz,腹部超聲檢查時,若患者膀胱充盈,可直接進行檢查,若患者膀胱不充盈,可采用陰式探頭檢查,也可將0.9%氯化鈉溶液注入患者膀胱,使其達到充盈的狀態,再進行檢查。超聲檢查患者陰道時,應保證患者排空膀胱,全面觀察患者隱窩、腹盆腔間隙、卵巢、輸卵管以及子宮,觀察患者子宮內膜有無蛻膜反應,確定患者宮腔是否存在節育環與妊囊,做好相關記錄。

      1.3常見婦科急腹癥分析。

      1.3.1異位妊娠。婦科急腹癥中,最常見的就是異位妊娠,相關數據顯示,95%的異位妊娠發生在輸卵管,采用超聲診斷時,可見蛻膜反應,既“假孕囊”,孕囊破裂者,可見盆腔及盆腔隱窩存在液性暗區;若患者孕囊未破裂,超聲檢查可有環狀回聲,內有胎心搏動及胚芽[2]。

      1.3.2卵巢囊腫蒂扭轉。卵巢囊腫蒂扭轉在青年婦女或中年婦女中比較常見,囊腫扭轉后,患者動脈供血不足,阻礙靜脈回流,致使囊腫水腫,嚴重時可能會出血壞死。患者臨床表現一般為下腹痛,超聲檢查時,可見患者盆腔內存在較少的液性暗區,右側附件區存在混合性或囊性包塊,形態不規則,壁厚,周邊無明顯血流,囊內透聲差[3]。

      1.3.3黃體囊腫破裂。黃體囊腫破裂常發生在患者月經后期,超聲檢查時,可見患者子宮周圍或者附件區存在非勻質包塊,包塊周圍一般有不規則液性區。

      1.3.4卵巢巧克力囊腫破裂。常發于患者月經后期,此類患者一般存在痛經史,當囊內壓力過高或積血過多時就會發生自發破裂,引起腹痛,超聲檢查時可見子宮直腸窩液性暗區,若患者囊未破裂,在附件區見液性包塊、透聲差,包膜厚[4]。

      1.3.5急性盆腔炎。下腹痛是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此外,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發熱癥狀,患病初期,聲像圖無特殊表現,當形成盆腔膿腫時,可見患者囊內存在回聲光斑點,此外,可見患者盆腔存在囊性包塊,形狀及其邊界不規則[5]。

      1.3.6不全流產。一般發生在妊娠10周以后,胎盤已經形成或者正在發育,發病時患者腹部劇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陰道流血。超聲檢查時胎心搏動消失、胎兒肢體活動消失、宮頸口微開、已排出部分妊娠物、患者妊娠囊形態不正常。

      2結果

      超聲診斷結果顯示,60例患者為異位妊娠;18例患者為不全流產;6例患者為黃體囊腫破裂;4例患者為卵巢囊腫蒂扭轉,4例患者為子宮內膜異位癥。98例患者中,6例患者漏診或誤診,其中1例為巧克力囊腫破裂,1例患者為卵巢囊腫蒂扭轉,1例患者為盆腔炎,1例患者為卵巢黃體破裂,2例患者為異位妊娠,本次超聲檢查診斷的總符合率為93.3%。

      3討論

      婦科急腹癥一般是由宮腔周圍臟器疾病或盆腔內疾病引起的,腹痛是婦科急腹癥的主要臨床表現,病情發展迅速,需要為患者進行緊急手術治療。子宮穿孔、子宮肌瘤蒂扭轉、子宮內膜異位、卵巢囊腫蒂扭轉、黃體囊腫破裂、不全流產、異位妊娠等都需要為患者進行急腹癥手術。超聲檢查雖然具備一病多圖、一圖多病的特性,因此,在診斷中可能出現誤診或者漏診,但是其圖像具有直觀性,能直接確定患者子宮的形態、大小、內部回聲是否異常。

      本研究中,為98例手術病理確診的婦科急腹癥患者進行了超聲檢查,診斷結果顯示,60例患者為異位妊娠;18例患者為不全流產;6例患者為黃體囊腫破裂;4例患者為卵巢囊腫蒂扭轉,4例患者為子宮內膜異位癥。將檢查結果與手術病理結果進行對比,98例患者中,6例患者漏診或誤診,92例患者與手術病理檢查結果相符,診斷符合率為93.9%。雖然超聲檢查的聲像圖缺乏特異性,在診斷過程中會出現誤診或漏診,但在婦科急腹癥的診斷中的診斷價值值得肯定,進一步提高診斷率,分析并鑒別疾病,醫生應詳細詢問患者病史,總結并分析患者出現腹痛的時間,必要時為患者結合其他實驗室檢查。

      綜上所述,超聲檢查具有直觀性,對于急性婦科病癥,采用超聲檢查方法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可將臨床與超聲圖像結合在一起,作為婦科急腹癥的首選檢查方法。

      參考文獻

      [1]雷小慶,譚輝絨.分析超聲診斷在婦科急腹癥中的應用[J].中外醫療.2011,30(28):182

      [2]于紹梅.超聲在診斷輸卵管間質部妊娠中的應用(附21例報告)[J].貴州醫藥.2011(7):649-650

      篇(2)

      [中圖分類號] R44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19-0026-03

      超聲醫學已經在疾病預防、診斷、治療和普查中得到了廣泛應用,隨著人們健康需求的提高,其應用廣度和深度都在不斷擴大。傳統的二維超聲成像系統所提供的是人體某一部位的眾多斷面的二維圖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電子技術、新型壓電材料等高新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及臨床醫療需求不斷增加,三維超聲成像等醫學超聲成像新技術便應運而生。三維超聲成像的優勢在于具有空間關系明確、直觀、立體感強的特點,此外尚能顯示二維超聲無法看到的病變的整體形態,提供了比二維超聲更豐富的診斷信息[2],彌補了二維超聲檢查的不足,提高了診斷的準確率。

      1 三維超聲成像概念、發展歷程與成像原理、成像過程

      三維超聲成像[3]即通稱的立體圖像,二維成像是二度空間成像,三維是三度空間成像,可見真實再現人體解剖結構。三維超聲成像經歷了從靜態三維—動態三維—實時三維的發展歷程。三維超聲成像系統的基本原理是將連續采集到的動態二維切面圖像經過計算機的一系列處理,并按照一定順序排列重新組成組織器官的三維圖像。三維成像過程主要包括:原始圖像的采集與處理;三維圖像的重建與顯示;三維圖像的分割與理解;圖像三維的顯示。原始圖像的采集是三維成像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2 三維超聲成像技術的種類與顯示方法

      三維超聲成像(3D)本質上只有兩大類[4],即三維重建成像與實時三維成像。三維重建是靜態成像,也可以三維重建成像后,以高幀頻回放,顯示為動態三維圖像。實時三維成像是直接的三維成像,是超聲技術領域的新突破。實時三維成像不需要通過電腦軟件實現三維重建,是三維成像技術的方向。三維超聲成像的顯示方法分為:①表層顯示方法:只顯示器官的外殼(外形、表面輪廓),不能顯示其內部結構的復雜層次;②容積顯示方法:與表層顯示方法不同,可顯示被檢測器官的內部結構,此法比表層顯示方法更為實用。有的學者把三維超聲成像顯示方式分為表面成像、透明成像、結構成像[5]。理想的表面成像所呈現的視野被稱為“外科視野”,不僅可以顯示胎兒心臟的大體結構,也可以顯示卵圓孔瓣等較精細的結構[6]。

      3 三維超聲成像的操作程序

      首先是進行常規的二維超聲斷面圖像采集,以心臟超聲三維成像為例,探頭固定在胸壁后,以固定處為軸心,用手動或機械驅動,探頭順時針向旋轉180°,每2°~5°獲取一幀圖像,二維斷面圖采集傳輸至專用的三維成像儀,把所采集的二維斷面圖進行三維圖像重建。采集的二維斷面圖幀頻數越多,三維重建圖像的質量就越好。實時三維成像只需把探頭置于檢查區即可自動成像。

      4 三維超聲成像在心臟疾病診斷中的應用

      ①了解心臟各結構的形態、輪廓、位置、解剖徑線大小、立體方位、走向、活動狀態以及各結構的連接關系等。②檢查瓣膜病變性質,尤其是對瓣膜穿孔、瓣膜裂、瓣膜脫垂、腱索斷裂、瓣膜口狹窄及關閉不全的瓣膜及瓣膜口的解剖學細節等,三維超聲的觀察更清晰、詳細、準確。③檢查間隔缺損,可以準確顯示房間隔和室間隔缺損的形狀、輪廓、位置、大小及根據其位置判斷其解剖分型。④檢查心腔內腫瘤、心耳血栓,觀察這些腫物的形狀、輪廓、位置、大小、體積、活動情況等。研究顯示,三維超聲檢查無論在腫塊大小、位置和起因方面較二維超聲檢查更精確[7]。⑤檢查室壁活動,對節段性室壁活動異常可以更準確定性和定位。⑥心功能測量,可以測量心室容積,計算每搏量、心輸出量、射血分數、室壁后徑等,因是立體圖像的測量,比二維圖像的準確性更高。三維超聲成像技術可從心尖觀察整個右室,直接計算右心室容量及搏出量,因此被認為是測量右室容積、評價右室功能的理想方法[8]。⑦模擬外科手術的手術方式,在三維圖像上演示手術應如何進行。

      由于動態三維超聲心動圖能顯示心血管結構的立體解剖信息及其在不同心動時相中的活動狀況,能剖切出常規二維超聲受聲窗限制所無法掃描出的切面,能顯示出各結構與病變的毗鄰位置與空間關系,對于病變的定性與定量診斷具有重要價值[6],故可對心臟各結構在生理和病理狀態下的形態改變作出客觀、細致、全面的評估。三維經食道超聲心動圖是目前為止最先進的心臟超聲檢查技術[9],在許多情況下能彌補經胸超聲的不足,提供更多更確切的診斷依據。

      篇(3)

      資料與方法

      2008年1月~2008年9月收治腹腔臟器損傷患者101例,其中男80例,女21例,年齡3~67歲。均有腹部外傷史,多表現為劇烈腹痛、壓痛,受傷后就診時間40分鐘~24小時。其中肝臟破裂38例,脾臟破裂45例,腎臟挫裂傷12例(其中1例未明確診斷,另1例誤診為脾破裂),膀胱破裂2例,卵巢破裂1例(未明確診斷),胃腸、腸系膜損傷3例(誤診脾臟破裂2例,1例未明確診斷)。這些病例均伴有腹腔積血,經過手術證實。采用GE-200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35MHz,常規掃查肝臟、膽囊、脾臟、胰腺、腎臟、膀胱、胃腸、子宮、卵巢,重點探查臟器被膜是否完整,實質內部回聲有無異常,及被膜下有無血腫及周圍有無積液,肝腎間隙、脾腎間隙、雙髂窩及下腹腸間、盆腔有無游離積液。

      結果分析

      101例經過超聲檢查,均伴有腹腔積液,其中96例是實質臟器挫裂傷,包括肝臟挫裂傷38例,脾臟破裂傷45例,腎臟挫裂傷12例(其中1例腎臟被膜下血腫),膀胱破裂2例,卵巢破裂1例,3例為胃腸、腸系膜破裂,其中3例超聲誤診為脾破裂,另外3例未作出明確診斷,均伴有腹腔積液,后經手術證實。

      腹部實質臟器損傷的特征:單純包膜下積血,包膜完整,臟器實質無明顯變化,包膜下與臟器間見不均質的月牙狀無回聲,邊界較清晰,血液凝固時呈低弱回聲,少數內部可見散在分布點狀強回聲并有漂浮現象,無腹腔積液。經保守治療,超聲動態觀察,臨床治愈出院。

      臟器中央性破裂,包膜連續性完整,實質內部不均勻,呈不規則回聲增強區,邊界不清,無腹腔積液。該類患者經保守治療,超聲動態觀察,臨床治愈出院。

      臟器真性破裂,包膜回聲連續性中斷,臟器內部損傷,依受損時間先后,新鮮血腫是無回聲的,幾小時后因為纖維蛋白和紅細胞聚集而表現出片狀不均質回聲增強,形態不規則,邊界不清,幾天后隨著病情發展血腫液化,實質損傷區內部伴有的形態不規則的混合性回聲區或極低回聲區,此時血腫會增大,數月后血腫可呈囊性,其中出現線狀回聲,纖維瘢痕或小囊腔樣改變會存在很長時間,邊界不清,晚期內部呈無回聲,形態不規則,界限清晰,伴有腹腔積液。肝臟右葉膈頂部破裂可伴有胸腔積液,脾臟是腹腔內最容易受外傷而破裂的臟器,特別是病理性腫大的脾臟,更容易破裂。脾破裂在閉合性鈍性腹部損傷中,其發生率占各種腹部損傷的多數,包膜下血腫表現為脾臟外包膜下無回聲區或低回聲區,有時位于脾臟和左側膈肌之間的肝臟左葉,如呈低回聲可類似血腫。包膜外血腫表現為突破脾包膜的低回聲區。如果有血凝塊形成則回聲變高,脾破裂時因出血而呈不規則低回聲區,罕見表現為局灶性的低回聲病變。破裂口常類似于正常脾組織,通常難以顯示。急性血腫表現為邊界不清或清楚的新月形強回聲區,當時可增大,隨后回聲減低呈現囊性,血腫的大小提示脾臟失血的多少,愈合后,脾臟破裂區纖維化呈較強回聲。脾破裂嚴重者,危及患者生命。超聲對外傷的檢出敏感性為946%,特異性為951%,精確性為941%。胰腺損傷最易漏診,胰腺輕度挫傷,腺體增大,回聲減低,較嚴重挫傷腺體輪廓不規則,腺體呈不均勻回聲,伴腹膜后積血,后期常伴有假性囊腫形成。腎臟損傷,血腫可發生于腎被膜下、腎內、腎周腎被膜外。被膜下血腫,血液可擴散于腎周或聚集于某一區域(局灶性血腫)從而擠壓腎皮質,血腫可纖維化并壓迫腎臟,進而導致高血壓。輕者實質局部增厚,呈不均勻強回聲,嚴重破裂,腎臟失去正常形態,腎實質內部回聲明顯不均勻,形態不規則,同時伴有血尿。卵巢破裂較少見,一般很難做出診斷,只能根據腹腔積血部位初步判斷。

      空腔臟器破裂,常有間接征象,多為定性診斷,定位不明確。因空腔臟器損傷時,多造成胃腸氣體進入腹腔,造成膈下游離氣體強反射回聲,掩蓋了對肝、脾的探查或造成肝、脾體積縮小,聲像圖主要表現為腹腔內可見混合性液性暗區,液體內見點狀回聲,部分患者可見游離氣體回聲,存在于膈下。部分腸損傷處腸管收縮,腸壁增厚,近端腸管擴張,腹腔內見游離氣體回聲及渾濁液體回聲,并根據患者的腹膜炎體征,超聲可做出提示性診斷。膀胱損傷,局部膀胱壁表面不光滑,參差不齊,層次結構模糊,表面附著不規則云絮狀低回聲,伴有血尿。

      對于不能確診而高度懷疑小腸破裂的病人,需進行嚴密觀察,如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應當機立斷進行剖腹探查:①腹部壓痛、持續性或進行性加重伴腹脹、伴惡心嘔吐等胃腸道癥狀;②壓痛、反跳痛、肌緊張及板狀腹,腹膜刺激征進行性加重或范圍漸擴大;③胃腸道出血;④持續性低血壓,不能用腹部以外損傷的原因解釋;⑤直腸指檢發現前壁壓痛或波動感或指套染血。在手術中,探查明確的小腸破裂也不能滿足于“一孔之見”。有時可能發生多處腸破裂或合并腸系膜撕裂傷。超聲檢查結合臨床病史綜合分析,對腹部閉合性損傷早期診斷、治療方式選擇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討 論

      超聲對腹腔實質臟器損傷診斷率很高,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大部分臟器破裂都是通過超聲作出明確診斷,并能及時手術,挽救生命。但超聲對腹腔內空腔臟器破裂的診斷有一定的局限性,為了減少空腔臟器破裂漏診和誤診的發生,并提高空腔臟器破裂的定位的診斷率,在工作中,對于外傷患者,我們應仔細檢查是否有局限性積液,特別那些有明顯壓痛的部位,或大網膜遷移包裹及腸管有無局限性擴張,腸壁有無增厚,腸壁有無回聲減低,胃腸蠕動是否有減弱等,下腹、盆腔是否有游離積液、膈下是否有游離積氣。經過仔細觀察后,再根據其他檢查,綜合分析,作出超聲診斷,以提高診斷率。

      參考文獻

      1 王志斌,房世保(譯).腹部超聲診斷.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2.

      2 張玉珍,張榮,黃先紅,姚云仙,南方.外傷性腹腔臟器破裂的超聲特征及臨床表現,中國超聲診斷雜志,2005,6(5):235-237.

      篇(4)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0.039

      膽胰疾病是膽系疾病及胰腺疾病的統稱, 其發病率高, 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 需盡早進行臨床檢查, 以明確病情, 采用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法, 加快機體康復[1]。對于疑似膽胰疾病患者, 超聲內鏡檢查可以準確地診斷疾病, 減少誤診率與漏診率, 為臨床治療提供重要的依據。選取本院2013年11月~2016年4月 95例疑似膽胰疾病患者, 隨機分為A組(33例)、B組(31例)和C組(31例)。A組行超聲內鏡檢查, B組行CT檢查, C組行B超檢查。行超聲內鏡檢查的A組檢查結果與手術病理診斷結果符合率較高,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1月~2016年4月本院門診收治的疑似膽胰疾病患者95例, 隨機分為A組(33例)、B組(31例)和C組(31例)。A組男19例, 女14例;年齡31~76歲, 平均年齡(51.92±8.03)歲。B組男18例, 女13例;年齡32~77歲, 平均年齡(52.16±8.37)歲。C組男20例, 女11例;年齡30~75歲, 平均年齡(51.55±7.82)歲。三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A組進行超聲內鏡檢查, 即應用FG-36UX型超聲內鏡, 參照患者的實際情況調整頻率, 病灶不同, 頻率也有所不同, 常用的頻率為5~10 MHz, 同時應用全身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檢查前需靜脈注射山莨菪堿與安定注射液10 mg, 檢查方法與常規內鏡檢查相同, 檢查結束后引導患者休息1~2 h。B組進行CT檢查, C組進行B超檢查。三組患者均經手術病理證實, 比較三組患者與手術病理診斷結果的符合率。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檢驗。P

      2 結果

      A組33例患者中, 診斷為膽囊結石5例, 膽管癌4例, 膽囊息肉5例, 膽管炎性狹窄1例, 膽總管結石4例, 胰腺癌4例, 慢性胰腺炎6例, 胰腺囊腫2例, 胰島細胞瘤1例, 未檢出1例, 與手術病理診斷結果符合32例, 符合率為96.97%。B組31例中患者, 診斷為膽囊結石4例, 膽管癌3例, 膽囊息肉2例, 膽管炎性狹窄1例, 膽總管結石3例, 胰腺癌3例, 慢性胰腺炎5例, 胰腺囊腫1例, 胰島細胞瘤1例, 未檢出8例, 與手術病理診斷結果符合17例, 符合率為54.84%。C組31例中患者, 診斷為膽囊結石3例, 膽管癌3例, 膽囊息肉1例, 膽管炎性狹窄1例, 膽總管結石3例, 胰腺癌3例, 慢性胰腺炎2例, 胰腺囊腫1例, 胰島細胞瘤1例, 未檢出13例, 與手術病理診斷結果符合10例, 符合率為32.26%。A組與手術病理診斷結果符合率明顯高于B組與C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在膽胰疾病臨床診斷中, B超檢查與CT檢查發揮著一定的作用, 兩者均能診斷一些重要的膽胰疾病, 但易使膽總管成像或胰腺成像出現模糊不清的現象, 臨床診斷準確率不高[2]。近年來, 隨著我國影像學檢驗技術的快速發展, 傳統的B超檢查及CT檢查在膽胰疾病臨床診斷中存在的問題日益突出, 超聲內鏡檢查逐漸取代B超檢查與CT檢查, 成為膽胰疾病患者首選的診斷方法[3]。

      超聲內鏡主要指將高頻超聲探頭裝在內鏡頂端, 在臨床檢查過程中不僅可以利用內鏡對相關病變進行嚴密的觀察, 而且可以利用高頻超聲探頭對相關部位及毗鄰的臟器進行全面地掃描, 其充分發揮了內鏡及超聲的雙重作用, 因此可以獲取更清晰、更全面的超聲圖像信息, 提高膽胰疾病臨床診斷的準確率[4]。國外文獻報道, B超檢查可以診斷腫瘤直徑>3 cm的疾病, 其陽性率>90%, 但在腫瘤95%, 而且其對腫瘤

      綜上所述, 在膽胰疾病臨床診斷中應用超聲內鏡檢查方法, 可以提高患者診斷的準確率, 對患者的疾病治療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葛振遠.超聲內鏡聯合CA242在胰腺癌診斷中的價值評估.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4, 18(1):115-116.

      [2] 王邦茂, 方維麗.超聲內鏡在胰腺疾病診治中的應用.中國實用內科雜志, 2014, 34(9):856-858.

      [3] 方軍, 冷芳, 徐玲燕, 等.超聲內鏡在膽道及胰腺疾病診斷中的應用.江西醫藥, 2015, 50(12):1505-1507.

      篇(5)

      【摘 要】目的:探究超聲高頻探頭在腹部疾病臨床診斷中的應用,文章以急性闌尾炎為例做詳細論述。方法:選取我院2011 年7 月至2014 年7 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闌尾炎患者共計428 例進行分析,比較超聲低頻探頭檢查與超聲高頻探頭檢查的診斷療效。結果:超聲高頻檢查急性闌尾炎患者人數為396 例,超聲高頻檢查誤診病患為18 例,超聲高頻檢查漏診人數為14 例。結論:使用超聲高頻探頭進行急性闌尾炎檢查診斷,效率較高,具備一定的臨床診斷價值。

      關鍵詞 超聲高頻探頭;急性闌尾炎;臨床診斷;應用

      急性闌尾炎是外科急腹癥中較為常見的疾病類型,在過去的臨床診療中通常參照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和體征檢查等方式來確診。近年來,超聲檢查與各種儀器檢查越來越多的應用在腹部疾病診斷中,極大的提高了急性闌尾炎檢查效率,特別是超聲高頻探頭超聲檢查的應用,更提高了疾病診斷的準確性[1]。本研究以超聲高頻探頭檢查為例,配合低頻探頭檢查,獲得了較為顯著的診斷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1 年7 月至2014 年7 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闌尾炎患者共計428 例進行分析,其中,男性病患人數為287 例,女性病患人數為141 例,年齡在5~68 歲之間,病患平均年齡為37.5 歲,對病患進行超聲檢查,除去52 例闌尾膿腫病患,其它患者均通過病理治療、手術治療等方法得到證實。

      1.2 方法

      用于診斷的超聲檢查設備型號為飛利浦iu22、GE L7、ALOKa F75 超聲檢測儀,腹部凸陣探頭頻率為3.5MHz,高頻線陣探頭頻率為7.5 MHz。在檢查時需告訴病患仰臥,假如病患疼的中心點為右下腹麥氏點,則可做縱切面、橫切面、斜切面進行掃描檢查,必要時檢查人員可適當增加壓力,使得腸管內氣體移開,進而獲得更為清晰直觀的檢測圖像【2】。在檢查時,可先使用低頻探頭進行大致掃面,后使用超聲高頻探頭詳細檢查闌尾的形狀、大小、組織回聲、腹腔情況等。

      2 結果

      我院2011 年7 月至2014 年7 月我院收治的428 例急性闌尾炎患者中,利用超聲高頻探頭檢查出急性闌尾炎患者396例,急性闌尾炎誤診患者人數為18 例,其中有5 例十二指腸穿孔患者,3 例盆腔炎患者,4 例闌尾類癌患者,2 例克羅恩病患者,4例腸梗阻患者,漏診患者人數為14 例。對超聲低頻探頭與超聲高頻探頭診斷例數對比情況詳見表1。

      3 討論

      闌尾位于盲腸后內側壁處,形狀似蚯蚓。在闌尾沒有發生病變的情況下,超聲檢查沒有任何顯示,但當闌尾發炎,漿膜層充血后會出現水腫情況,腔內或多或少的會有壞死物,導致闌尾腫大,內分泌潴留物會形成梗阻,表現為囊性管裝結構,這時采用超聲高頻探頭檢查臆測便出,病情越嚴重,檢查形成的圖像顯示率越清晰,尤其是化膿型腸胃炎、穿孔型腸胃炎等,這些癥狀都具有十分明顯的病理特征。

      通過分析428 例病患的超聲圖像可以得知:

      (1)急性單純性闌尾炎特點是粘膜下層較薄,闌尾變粗,橫斷面表現為“同心圓”特征,縱斷面表現為指狀,超聲回音低無蠕動現象。

      (2)急性化膿性闌尾炎特點是粘膜下層變厚,闌尾腫大,表現為更為顯著的“同心圓”特征,闌尾官腔內徑明顯增加,出現大量的壞死組織,并有炎性液體滲出,腔內出現糞石回聲。

      (3)穿孔性闌尾炎特點為圖像顯示雜亂,闌尾無明顯管狀結構,回聲強弱不均多為混合聲,位置固定。闌尾周圍腸管呈現出不同程度的水腫狀,盆腔、腸道間有積液出現。

      (4)闌尾周圍化膿性穿孔特點是圖像上基本顯示不出闌尾形狀,闌尾區域可以看到不規則不均質的光團,有液體,有明顯的邊界。

      超聲高頻探頭在急性闌尾炎專斷中準確率較高,但也難免出現漏診、誤診情況,例如:闌尾類癌、克羅恩病等,闌尾類癌基本到晚期后才會有明顯的包塊存在,在本文的研究中便出現了4例闌尾類癌患者,2 例克羅恩病患者。腸梗阻、盆腔炎等也是較為常見的病癥,在本文的研究中也出現了4 例腸梗阻患者,5 例十二指腸穿孔患者,這是因只看到患者右下腹中有局限性積液,并未對盆腔做掃描而導致的誤診。腸道內氣體干擾、肥胖等也是造成闌尾炎誤診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通過對比超聲低頻探頭與超聲高頻探頭診斷可以發現后者具備如下優勢:

      (1)能夠十分清晰的分辨出淺表細微結構,特別是對急性單純性闌尾炎的診斷.

      (2)使用超聲高頻探頭可以清楚的分辨出闌尾與周圍腸管。

      (3)可以清晰的顯示出闌尾根部、盲腸連接出特征,便于提高回腸局部性水腫與闌尾炎的辨識度。

      (4)超聲高頻探頭可以清晰的顯示腫大的腸系膜淋巴系統,提高診斷率。

      篇(6)

      【關鍵詞】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婦產科;臨床;診斷效果

      前言 婦產科疾病種類比較多,這些疾病有的發病比較突然,對患者的傷害也比較大,臨床上醫護人員若不能及時診斷,積極搶救,可能將會危及患者的生命。而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檢查比較快捷、簡便,準確率高等優勢,而得以在臨床上廣泛使用。為了探討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在婦產科臨床急癥中的診斷效果,為臨床治療婦產科疾病提供依據。對在我院自2011年l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療的80例婦產科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在我院自2011年l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療的80例婦產科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這些患者均為女性,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為實驗組,另一組為對照組,每組有患者40名。患者的年齡在19-54歲之間,他們的平均年齡為42.4歲。所有患者因急性腹痛或陰道流血、流液就診,均進行超聲檢查。這些患者的年齡、病情等資料經統計學分析,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患者檢查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黑白B超進行檢查,實驗組患者采用這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進行檢查,實驗組患者采用飛利浦 HD11彩色超聲機。經腹壁掃查使用凸陣式探頭,頻率3.5MHz。經陰道掃查時使用專用的陰道探頭,頻率7.0MHz。患者在進行超聲檢查時,保持患者膀胱充盈,觀察患者子宮的大小、形態,回聲,宮腔有無積液和孕囊,雙附件區有無腫塊,腫塊形態、大小、性質,病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并對病變處配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檢查。

      1.3 統計學處理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檢驗,P

      2.結果

      對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0例婦產科患者資料進行分析,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采用黑白B超進行檢查,實驗組患者采用這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進行檢查,分析這些患者的臨床診斷率和誤診率。其具體情況如下表所示:

      由以上表格我們可以清楚知道,本次實驗組,實驗組患者確準率為95%,而對照組患者確診率為80%;實驗組中有2例患者誤診,誤診率為5%,對照組患者誤診率達到20%,且兩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

      3.討論

      急腹癥是臨床上比較嚴重的疾病之一。這些疾病發病機制比較復雜,誘因也比較多,臨床上這種疾病起病比較急、病情變化比較快、變化多且病情重,需早期診斷和緊急處理,一旦延誤診斷或治療不當,后果嚴重。因此,對于婦科疾病的治療及時、正確的診斷是成功的關鍵。

      臨床上對于這種疾病主要用B超進行檢查,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是今年來興起的一種新的技術,它與黑白B超聲檢查技術在臨床上的共同特點,彩色多普勒超聲使用時沒有放射線,比較安全、可靠,使用起來也比較方便,適合臨床的推廣使用。但是,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的臨床檢查費用要高于普通二維超聲檢查,其分辨率也明顯增強,對于臨床婦科等急診疾病提供了重要治療診斷依據。本次實驗中,實驗組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進行檢查,對照組患者采用黑白B超進行檢查,通過實驗結果我們可以知道,實驗組患者的診斷率為95%,而對照組患者診斷率僅為80%,實驗組有2例患者誤診,誤診率為5%,對照組患者誤診率為20%,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婦科疾病以及其他疾病有的其特有的優勢。

      綜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檢查臨床上如婦科急診疾病比較簡便、直觀、安全,能夠幫助醫護人員快速準確作出診斷,并及時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療。因此,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應視為急診科患者臨床上的首選檢查方法。

      參考文獻

      篇(7)

      超聲是診斷婦科疾病最常用的方法,具有操作簡便、無創傷、可重復性好等特點。輸卵管間質部妊娠是一種比較少見的異位妊娠,常規二維超聲診斷具有一定的難度。近年來,隨著實時三維超聲(四維超聲)的發展,其可任意旋轉、移動,圖像立體、直觀、實時、信息量大,彌補了二維超聲的不足,有效提高了診斷率[1]。為探討四維超聲在異位妊娠罕見部位中的診斷價值,現回顧性分析我院2012年8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0例異位妊娠的影像學資料。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40例經手術病理證實的異位妊娠患者,全部為已婚婦女,經腹部或經陰道超聲檢查懷疑輸卵管間質部 妊娠的患者。年齡21~38歲,平均28.7±6.9歲。經產婦115例,未產婦85例;停經33~65 d。臨床ibao現:尿妊娠試驗陽性或弱陽性。35例因停經、不同程度的腹痛及陰道不規則流血就診,5例行早期常規超聲檢查發現。

      1.2 檢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經二維或三維超聲檢查,使用PHILLIPS 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腹部探頭3.5MHz,陰道探頭頻率5~9MHz,掃描角度為120°。檢查前向患者解釋超聲檢查的必要性和操作方法,經陰道超聲檢查者需排空膀胱后取截石位。取仰臥位,先行二維超聲檢查,從左到右,從前向后擺動探頭,全面觀察子宮底輪廓(位置、大小,形態)、宮腔內膜情、內膜及兩側附件是否正常,橫切面仔細觀察子宮底部形態回聲,宮腔內有無孕囊結構、血管搏動及子宮直腸窩積液情況[2]。了解子宮與附件包塊的位置。在子宮矢狀面清晰顯示宮頸及內膜后固定探頭,對病灶區進行三維成像,旋轉X、Y或Z軸至圖像滿意后,觀察宮腔形態,存儲數據。

      1.3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7.0 軟件進行數理統計,用頻數表示計數資料,統計方法以卡方檢驗,P

      2 結果

      2.1 超聲診斷結果分析

      40例疑似輸卵管間質部妊娠的患者經手術病理證實有28例輸卵管間質部妊娠,四維超聲對輸卵管間質部妊娠的診斷率為70.0%(28/40)顯著高于二維超聲診斷的45.0%(18/40)(P

      表1 40例異位妊娠患者超聲診斷結果分析

      2.2 異位妊娠影像學特點

      ⑴未破裂型:子宮大小正常或稍大,宮腔內未見妊娠囊,左側或右側附件區可見大小為3~10mm的圓形環狀中等回聲,其內未小囊狀液性暗區,部分液性暗區內科見卵黃囊及胎心搏動。妊娠囊結構與宮腔不相通,圍繞的肌層菲薄或不完全,妊娠囊周圍見環狀或半環狀血流信號。⑵破裂型:宮腔內未見明顯孕囊回聲,妊娠囊結構難以辨清,雙側卵巢形態大小正常。盆腔和腹腔可見不同深度的液性暗區,雙側附件區及盆腔表現形式多種多樣,腫塊內可見或不可見血流信號,根據破裂時間和部位的不同差異較大[3]。

      2.3 輸卵管間質部妊娠的四維超聲特點

      四維超聲下輸卵管間質部妊娠可顯示較為典型的影像學特點:子宮不對稱增大,子宮冠狀切面顯示妊娠囊或腫塊自宮角部一側向外凸出,內部有孕囊結構,宮腔形態完整,孕囊與宮腔不相同,與內膜不相關,娠囊或腫塊與宮腔之間可見較厚肌壁分隔,孕囊或孕囊樣不均質包塊外周尤其是外上方被覆的肌層較薄且不完整, 部分不利可見孕囊內胎芽或原始心管搏動。孕囊周邊可探及豐富的血流信號,包塊位于子宮角外側。四維超聲更加立體、置管,能夠清晰顯示孕囊或孕囊樣不均質包括與宮腔的關系及周邊血流情況。

      3 討論

      異位妊娠俗稱宮外孕,是指受精卵種植在子宮體腔以外部位的妊娠,病情較為危機,死亡率較高。近年來,隨著盆腔手術及婦科感染性疾病的增加,導致異位妊娠的發病率有明顯上升趨勢。早期診斷對改善異位妊娠患者的結局具有重要意義。但異位妊娠患者的臨床表現不僅相同,部分患者無明顯停經史,診斷起來較為困難。傳統二維超聲在婦科疾病診斷中應用較為廣泛,但其對于原子宮畸形患者合并妊娠時,定位困難,易誤診輸卵管間質部妊娠。近年來實時三維超聲技術日臻成熟,逐漸從產科領域發展待婦科領域,實時三維超聲可在較短時間內準確獲得冠狀面上的回聲信息,冠狀面顯像更為直觀、立體,空間關系明確,可清晰顯示完整的宮腔形態、病灶周周肌壁情況以及病灶部位與間質部的關系,顯示卵巢囊腫的內壁、隔膜情況及內部結構,腫瘤的整體情況及其與周圍臟器的空間關系,為準確定位孕囊位置提供直觀、可靠的診斷依據。本研究結果顯示,四維超聲對輸卵管間質部妊娠的診斷率顯著高于二維超聲(P

      參考文獻

      [1]栗河舟,張紅彬,李潔,等.實時三維經陰道彩超診斷輸卵管間質部妊娠的臨床意義[J].中國實用醫刊,2012,39(18):47-79.

      [2]胡蓉,向紅.異位妊娠的超聲診斷及鑒別診斷[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07,23(2):314-317.

      篇(8)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125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2-0096-02

      目前針對牙髓病、牙根尖周病最為有效的治療方法屬根管治療法[1]。此種治療方法主要是從20世紀50年代末期發展起來的,旨在簡化牙科手術的技術操作程序,拓展患者患牙的保存范圍[2]。現今已廣泛應用于牙科手術治療的各個方面,包括在牙科診斷、一般性的根管治療、根管再治療等方面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應用。為探討顯微超聲技術在根管再治療中的臨床療效,我院在對90例患者的100顆患牙126個根管再治療中,以顯微超聲技術作為處理方式,利用顯微鏡照明與其放大技術,配合超聲根管再治療的相關專業器具對患者實行了治療,取得了比較滿意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選擇我院口腔科于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90例患者的100顆患牙126個根管作為研究對象,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41例,年齡區間位于14到81歲之間,均齡(42.3±3.2)歲,90例患者的100顆患牙實施顯微超聲根管治療的具體原因如下:其中根管鈣化患牙48顆,根管數59,取塑化物患牙21顆,根管數量32,器械分離患牙10顆,根管11,尋遺漏根管11顆,根管數量12,去根管樁患牙2顆,根管2個,根管內臺階患牙8顆,根管數量10個。

      1.2 一般方法。90例患者在實施臨床治療前均向其告之手術操作的技術要點,明確手術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均在獲取患者同意后行顯微超聲根管治療。在治療前期對每位患者牙尖進行影像拍攝,并觀察其牙齒根管與根尖周區域的情況。在行患牙隔離前期,對患者冠部行預備措施。對每位患者實行局部麻醉,于顯微鏡下觀察其患牙情況,并將根管口探針探入其根口檢查根管情況。針對根管鈣化物去除患者,去除其根管周圍的鈣化物質,據患者牙齒顏色的變化定位其根管口,以超聲尖探入處理,祛除口腔根管處的鈣化組織。針對塑化后根管再通患者,從患者根管實際情況出發,對于根管塑化較為完全的患牙,利用超聲工作尖祛除其根管冠區域塑化物質。針對根管內臺階糾正患者,則需利用超聲工作尖將其根管處原有的鈣化物質祛除,以顯微光線導入,拍攝光片影像,明確臺階位置,并糾正根管走向。針對根管內分離患牙,則需在定位X線片的指導下,確定器械與根管的具體長度,并使用超聲尖清除前方障礙物,祛除在斷針附近的牙本質。尋找遺漏根管則主要依賴在手術前期光片的指示,判定可能遺漏的對象,備好髓腔,在超聲顯微儀器的指導下定位根管的位置,暴露其根管口。待到工作尖松動周圍黏合固定后,震動松根管樁,去除根管樁。

      2 結果

      本組選取的90例患者的100顆患牙中,有82顆患牙成功實行根管再治療,成功率為82.0%,126個根管中有105個成功治療,成功率達83.3%,如表1。

      表1 100顆患牙根管再治療的成功情況[牙數(根管數)]

      3 討論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針對牙髓病的治療技術也在迅速更新。當前廣大醫院內部已可在牙科手術的同時,實現顯微鏡方法與直線照明,能夠將傳統技術無法除去的牙齒根管內的封閉物質去除,可將傳統技術不能發掘的根管清晰顯示,進一步提高了患者根管再治療的手術成功性[3]。目前,顯微超聲技術已經在牙髓病的診斷過程中得到了較為普遍的運用。顯微超聲技術主要由手術照明與其方法系統構成,其顯微放大率可達到40倍,對主治醫師觀察患者的口腔髓腔的情況及其根管附近的狀況有明顯的有利性,規避了傳統裸眼手術的缺陷性。在患者根管再治療應用顯微超聲技術,醫師能夠在高倍顯微鏡的指導下,利用精度較強的超聲工作尖精確切入患者的牙髓區,取出患者根管內的填充物,將鈣化組織祛除,將原修復體準確去除,在防止根管側穿、過多切割患者牙體組織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總之,將顯微超聲技術應用于根管再治療中,能夠準確指導醫師實施牙科手術,結合超聲儀器,有效提高了治療的質量,克服了傳統治療存在的缺陷,提升了根管再治療的成功率,適合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篇(9)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801(2016)03-0048-02

      急腹癥是臨床婦產科急診中一種常見病癥,臨床表現以腹痛、全腹壓痛、反跳痛等為主,一旦發病病情急劇,且進展速度較快、多變而復雜,除此之外,婦產科急腹癥具有較大的臨床差異性,不同的患者表現可能不同,如不及時確診發病的原因,以此為根據采取具體的治療手段,甚至有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1]。所以說,運用準確而快速的臨床診斷手段能夠縮短治療前的等待時間,這對于患者的預后及康復具有重要意義。超聲檢查技術自開展以來,已在臨床影像學診斷領域獲得了廣泛的應用,不僅操作簡便、成本較低,而且創傷性較低,不給患者帶來額外的痛苦。為了探討超聲檢查在婦產科急腹癥臨床診斷中的應用效果,現隨機選取80例婦產科急腹癥患者做回顧性研究,具體方法及結果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來我院婦產科接受治療的急腹癥患者80例作回顧性研究,患者的年齡在21~49歲,平均年齡(30.4±7.0)歲,全部患者在入院前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腹痛癥狀,其腹痛情況有:急性腹痛36例(45.0%),慢性腹痛突然加劇者13例(16.3%),嘔吐11例(13.8%),陰道出血20例(25.0%)。所有患者均對此次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檢查方法 采用GE Voluson E6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進行檢查,經陰道腔內探頭頻率為5.0~7. 5MHz,經腹部選用凸陣探頭頻率為3.5 MHz。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經陰道或經腹部或兩者聯合檢查。經腹部檢查前患者多飲水以保持膀胱充盈狀態,檢查時沿患者恥骨聯合到臍下范圍行縱、橫、斜切面多方位掃查。經陰道檢查的病人排空膀胱后,取截石位,取陰道探頭套上,伸入患者陰道內,在宮頸及后穹窿處行橫、縱及斜切等切面的常規掃查。檢查患者的子宮、子宮內膜、雙側附件、盆腔等位置是否有異常包塊、液性暗區或異常回聲區,并對包塊的大小、位置、邊界、形態、回聲、與周圍組織關系等特點進行觀察測量并分析,如有盆、腹腔積液,應探測積液的范圍,部分病例在超聲引導下行穿刺抽取積液送檢,對積液的性質進行診斷。

      1.3評價標準 在患者治療、手術或行病理檢查后與患者的超聲診斷進行對比,記錄超聲檢查的誤診、漏診數,計算超聲檢查的準確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

      2結果

      經手術或臨床病理確診的病人有異位妊娠21例,急性盆腔炎19例,卵巢囊腫合并感染11例,卵巢囊腫蒂扭轉8例,黃體囊腫破裂11例,胎盤早剝10例,經超聲診斷異位妊娠19例,急性盆腔炎19例,卵巢囊腫合并感染10例,卵巢囊腫蒂扭轉8例,黃體破裂11例,胎盤早剝9例,其總體準確率為95.0%,具體數據見表1。

      3討論

      婦產科急腹癥發病急驟,主要包括異位妊娠、卵巢囊腫感染或蒂扭轉、急性盆腔炎、黃體囊腫破裂、流產等,發病后由于病情發展較快,需要盡快確診爭取更多的時間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療,因此早期診斷與鑒別診斷與患者的預后等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隨著超聲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其應用技術不斷革新,圖像的應用價值也在不斷提升,并且具有成本較低、對患者無創、操作簡便等優點。本研究中,對婦產科80例急腹癥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后發現,運用超聲檢查,其總體準確率達到95.0%,存在極少部分漏診或誤診的病例主要原因為病例聲圖像的不典型而忽視了疾病的診斷。

      異位妊娠俗稱宮外孕,臨床表現以停經、腹痛、陰道不規則出血為主。患者子宮大小可正常,子宮腔內未見妊娠囊回聲,少部分患者宮腔內見一不規則液性暗區,周邊沒有強回聲環,即假孕囊回聲,子宮內膜大部分病例為增厚的,少部分為正常厚度內膜,子宮旁或宮底可表現為混合回聲腫塊,未破裂前在附著區胎囊表現完整,可見胎心搏動。附著區有異常回聲包塊則提示異位妊娠破裂或流產[2],盆腔內可見積液回聲;盆腔炎指的是女性內生殖器與其周圍組織出現的炎癥,包括子宮內膜炎、輸卵管―卵巢膿腫、盆腔腹膜炎、盆腔結締組織炎等,一般早期超聲檢查無異常表現,但當出現輸卵管膿腫和炎性包塊時,附件區圖像可顯示囊性包塊,形狀不規則,邊界不清,并且囊腫內出現較多的強光點樣回聲,急性期患者可有發熱、腹痛、陰道分泌物增多等伴隨癥狀;黃體破裂的患者,其子宮的大小、形態等基本正常,卵巢包膜不連續,邊界不清,卵巢內部存在囊性暗區或不規則或成皺縮狀,盆、腹腔有不同程度的游離液性暗區出現,相鄰的腸管會出現蠕動增強的現象。黃體囊腫破裂易與異位妊娠混淆,尿HCG有助于鑒別;卵巢囊腫合并感染時其超聲多表現為子宮后方或兩側有圓形或不規則的無回聲區,有較厚的囊壁,毛糙且內透聲差,內部有少量光點回聲,其圖像類型與月經周期有關[3]。卵巢囊腫蒂扭轉時其超聲可出現附件區包塊,呈囊性、囊實性,完全扭轉的時候因出血壞死囊性腫塊內無回聲區可出現有光團、光斑,形狀不規則,囊腫增大后因水腫導致靜脈回流受阻,囊腫壁會增厚,發生不完全扭轉時,回聲復雜且亂,有強有弱[4,5]。胎盤早剝是妊娠晚期產前出血的主要原因,診斷不及時可危及母兒生命安全,聲像圖顯示胎盤與子宮壁間出現液性暗區或不均質回聲光團,界限不清,部分病例胎盤增厚,或局部向羊膜腔突起,當血液進入羊水時,可見羊水內有光點或光團回聲。

      綜上所述,婦產科急腹癥患者在診斷時采用超聲技術檢查結合臨床表現,具有較高的準確率,操作簡單易行、且可反復重復檢查疾病的進展,為臨床醫生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了非常可靠的依據。

      參考文獻

      [1]夏玉光. 超聲診斷急腹癥的臨床應用分析[J]. 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 2014(S2):51-51.

      [2]王秀玲,庫爾米拉.超聲影像學檢查技術在婦產科急腹癥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15):51-52.

      [3]Alexandra Alexopoulou,Larisa Vasilieva,Danai Agiasote

      篇(10)

      急性右下腹痛是外科急腹癥,臨床常以急性闌尾炎為主要診斷,但有部分病例臨床鑒別比較困難。現將我院44例右下腹痛的患者,超聲檢查結果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44例病例中,急性闌尾炎7例,符合5例;壞疽性闌尾炎5例、闌尾周圍膿腫7例均符合。急性單純性闌尾炎超聲表現為呈盲端囊袋的闌尾輕度腫脹,漿膜回聲不光滑,管壁層次欠清晰呈強回聲,內部回聲呈弱回聲。壞疽性闌尾炎時可見闌尾腫脹粗大,末端鈍園,腸壁增厚,層次不清,內部低回聲不均勻,腔內為強回聲,橫切面呈強弱相間的環狀回聲或靶環樣,當內膜的黏膜與黏膜下層的強回聲局部連續中斷,提示有穿孔。

      婦產科疾病12例,超聲符合10例,符合率90%,5例右側輸卵管妊娠破裂,符合4例;右側卵巢囊腫破裂或蒂扭轉4例、黃體破裂2例及盆腔膿腫1例均符合。輸卵管妊娠超聲表現為子宮增大,內膜呈蛻膜樣變,附件區不規則型混合型包塊回聲,伴腹腔不等量的游離液性暗區。

      泌尿系疾病8例,符合8例,其中右側輸尿管末端及中下段結石7例,右側輸尿管囊腫并發感染1例。輸尿管結石超聲表現為輸尿管末端內可見強回聲團伴聲影,結石以上輸尿管擴張積液。

      腸道疾病5例,符合2例,為腸梗阻。感染性腸炎1例、腸系膜淋巴結炎1例及腸道蛔蟲1例,超聲均未提示。

      篇(11)

      白內障是世界首位致盲眼病,世界范圍內51%的盲人是因白內障致盲。白內障是在各種原因作用下,引起晶狀體代謝紊亂,導致晶狀體蛋白質變性而發生渾濁[1]。此時由于光線被混濁晶狀體阻撓無法投射在視網膜上,導致視物模糊。該病多年于中老年人,且隨年齡增長發病率越高。藥物治療白內障沒有確切的療效,現處于探索研究階段。手術已成為治療白內障有效的治療手段。現代的白內障囊外摘除術為目前常規手術,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隨著手術技術的不斷進步,超聲乳化儀器及設備的問世,超聲乳化術成為白內障的新型手術[2]。現跟大家一起回顧下,我院開張超聲乳化術在治療白內障方面的成就。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所有入選實驗患者的診斷符合白內障的診斷。選取2010年4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白內障患者301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成治療組151例和對照組150例。治療組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86例,年齡在43~65歲,其中單眼發病者95例,雙眼發病者56例;對照組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83例,年齡在45~67歲,其中單眼發病者97例,雙眼發病者53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病變部位上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治療組采用超聲乳化術并植入人工晶體治療。眼部麻醉后,使用超聲乳化儀,通過3~5mm大小的角膜或鞏膜切口,應用超聲波將晶狀體核粉碎,使其乳糜狀,然后連同皮質一起吸出。術畢保留晶狀體后囊膜,置入人工晶體。對照組組采用白內障囊外摘除術聯合人工晶體植入。麻醉后,做以穹窿部為基礎的結膜瓣,在角膜上方約1mm處的鞏膜長約3.2mm反眉狀隧道式切口,將穿刺刀刺入前房內,注入黏彈劑,連續環形撕囊,行水分離,使核完全脫離去前房,將切口擴大5~10mm。注水圈匙將核托出,吸出皮質,植入人工晶體。兩組均以7d為1個周期,治療1個周期。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術后≥0.5視力恢復情況,比較術后恢復時間及術后并發癥。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標準差表示,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兩組患者視力比較 治療組與對照組在術后7d及術后1m恢復率接近P>0.05,無統計學意義。術后3m治療組的恢復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

      2.2兩組患者手術傷口恢復時間比較 治療組患者手術傷口恢復時間在7~14d,對照組患者手術傷口恢復時間1~3個月。治療組傷口恢復時間明顯高于對照組P

      2.3術后并發癥比較 治療組有5例患者發生并發癥(角膜水腫、前房積血),占總人數的3.31%;對照組有25例發生并發癥(角膜水腫,前房積血),占總人數的16.66%。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

      3 討論

      白內障是一種進行性眼晶狀體渾濁病變,白內障發病因素包括吸煙、飲食、類固醇激素、長期暴露與日光以及遺傳等[3]。臨床表現為視力模糊、怕光、看事物顏色較暗或黃色,甚至復視及看事物變形等。治療白內障首選手術。白內障手術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由于最初手術技術的不成熟及器械的粗糙,以致許多患者失明[4]。如今,隨著科技力量的不斷強大,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白內障手術由白內障摘除術進化到超聲乳化術。超聲乳化技術是顯微鏡手術的重大成就,自1967年美國的KELMAN醫生發明了第一臺超聲乳化儀并用于臨床,之后,經過眾多科學家的不斷研究、改進,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已成為世界公認的、先進并成熟的手術方式[5]。

      本研究中治療組151例患者采用超聲乳化術并至如人工晶體治療白內障,而對照組采用白內障摘除術聯合人工晶體植入進行治療。并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視力恢復情況,傷口恢復時間及術后并發癥。結果顯示,治療組患者術后視力明顯比對照組恢復好,傷口恢復比較快,并發癥發生率也叫少。此外,超聲乳化術刀口3~5mm明顯比白內障摘除術刀口5~10mm小,術中控制度較好,安全穩定。

      綜上,超聲乳化術在治療白內障方面具有術后視力恢復好,傷口恢復快及并發癥少的優點。我們應該在臨床上大力推廣并普及該技術。

      參考文獻:

      [1]劉奕志.微切口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發展及現狀[J].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10,31(6):731-735.

      [2]趙鎮芳,段香星,宋亞玲,等.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與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的療效觀察[J].國際眼科雜志,2011,11(8):1407-14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人亚洲欧美精品国产| 99久久99久久精品免费看蜜桃| 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 天天爽夜夜爽精品视频app| 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无码专区 |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无码久久综合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cao在线|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 隔壁老王国产在线精品| 成人午夜视频精品一区| 综合在线视频精品专区| 久久精品国产福利国产琪琪|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 精品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 欧美精品在线免费| 国产精品被窝福利一区| 精品亚洲综合在线第一区| 精品永久久福利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天堂成人片?V在线播放| 国产欧美日本亚洲精品一5| 久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少妇| 亚洲国产小视频精品久久久三级 | 精品国精品国产| 精品国产VA久久久久久久冰 | 99热成人精品免费久久| 精品精品国产自在久久高清|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VA欧美VA欧美VA精品| 亚洲精品二三区| 欧美日韩精品| 巨大黑人极品VIDEOS精品| 精品精品国产欧美在线小说区|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野外|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99精品免费视品| 精品国产呦系列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免费| 精品免费tv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