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a4kkq"></dfn>
<ul id="a4kkq"></ul>
    • 農藥行業發展分析大全11篇

      時間:2023-07-30 10:16:40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農藥行業發展分析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農藥行業發展分析

      篇(1)

      1.產業論壇:行業管理及產業政策,國內外農藥概況及發展趨勢,產業結構調整等;

      2.開拓創新:農藥原藥、中間體、農藥前體的合成技術、前景預測等;

      3.HSE專欄:生產安全,“三廢”處理新工藝、新技術,清潔生產工藝研究,節能降耗與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等;

      4.加工應用:制劑加工、助劑與配方研究、使用與藥效研究、包裝機械、藥械等;

      5.市場開拓:國內外市場開拓、農藥進出口、互聯網與農資電商等;

      6.生物農藥:生物農藥的發展、新產品開發等;

      7.其他:分析方法研究、農藥毒性和殘留、農產品及食品安全等。

      二、征文對象

      國內外農藥行業管理、科研、生產、營銷、植物保護以及與農藥行業相關的人士。

      三、征集時間

      2015年8月22日~9月25日

      四、征文要求

      1.參會論文需具有創新性、前瞻性,并在國內外尚未公開發表過;

      2.論文以word(中/英文)文檔方式提交,內容包括:

      (1)首頁:標題、作者姓名、工作單位、職稱及職務、聯系方式;

      (2)次頁:中/英文摘要和關鍵詞,摘要500字以內、關鍵詞3~5個;

      (3)正文:論文限3000字以內;

      (4)參考文獻。

      3.論文請以電子郵件形式提交給會議籌備組,主題及附件名稱請注明“會議征文”。所有征集論文,經專家評審后,將免費被選入論文集;

      4.論文須為作者原創,文責自負。論文一經錄用,贈送論文集一本。

      五、聯系方式

      曹承宇 電話:010-84885146 傳真:010-84885001

      段又生 電話:010-84885035 傳真:010-84885255

      羅 艷 電話:010-84885145 傳真:010-84885255

      Email:

      篇(2)

      中圖分類號:TQ4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4(a)-0248-01

      農業生產不能離開農藥的使用,而傳統的化學農藥具有諸多的弊病,比如對環境污染極大、易使害蟲產生抗藥性等。部分農藥為高毒農藥,甚至為劇毒農藥。目前,全世界每年約有200萬人因使用化學農藥而中毒,其中大約有4萬人死亡。而且,長期使用某些化學農藥會使害蟲產生抗藥性,目前有抗藥性的害蟲已有417種。隨著人類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發達國家政府均陸續公布了禁用或限用化學農藥名單并制定了生物農藥發展的規劃。因此,生物農藥越來越受到關注。

      1 生物農藥優勢

      生物農藥是指利用生物活體或其代謝產物針對農業有害生物進行殺滅或抑制的制劑。生物農藥的作用特點是首次治蟲菌效果雖然只有50%~60%,但是隨著施藥次數增加而逐漸提高,這與化學農藥正好相反。

      目前糧食安全面臨嚴重形勢,農藥殘留超標導致的中毒事故時有發生。生物農藥相比化學農藥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降解。在全球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農藥開發向高效、低毒、低殘留、高生物活性和高選擇性方向發展的需求下,尋找經濟高效、環境友好的生物農藥已成為各國的共同選擇。

      2 生物農藥與化學農藥競爭

      在農業和林業領域,生物農藥行業與化學農藥行業的競爭格局和相關政策見表1。

      從表1中可以看出生物農藥在林業、有機農業、綠色農業病蟲害防治領域具有絕對優勢;在無公害農業方面,低毒高效化學農藥仍然具有明顯優勢;在普通農業方面,化學農藥幾乎壟斷市場。

      3 生物農藥的登記

      從行業發展態勢看近兩年生物農藥行業發展迅速,增速是傳統化學農藥的3倍,且市場需求逐漸增大,加之由于生物農藥相對安全低毒,對環境友好,全球對生物農藥的登記要求相對化學農藥較為寬松,使得審批速度較快,登記費用較少,因此近兩年生物農藥的登記呈現井噴。根據Agro Pages的新聞資源進行的不完全統計,2013年不同國家或地區共批準了93項農藥登記,其中生物農藥22項,而在2012年生物農藥的登記數量僅有9項。另外,生物農藥的登記與其他農藥種類的登記特點有顯著差異,在這一領域,不再是跨國巨頭公司一枝獨秀的形勢,而是涌現出雖然規模很小,但是很有特色的農藥公司。如成立于2006年的美國生物農藥公司Marrone Bio Innovations(MBI),這家年輕的公司2012年銷售額僅在700萬美元左右,卻立志借助自身強大的研發實力和行業快速發展的東風,成為全球最大的專注于生物農藥的公司。因對生物農藥行業的發展抱有很大的信心,MBI公司預計公司的銷售額在2015年將達到2.5億美元。

      4 國外生物農藥優勢

      在國際上,生物農藥市場主要由先正大、孟山都、杜邦、陶氏等7家大公司控制,其銷售量占全球生物農藥銷量的90%。這些企業集成度高、研發能力強,一旦研究機構發現有潛力的品種進入這些公司,能夠有效實現產業化,進而迅速搶占市場。并且大公司注重收購新興的生物農藥廠家,產業化過程需要的資金能夠及時到位,生物農藥發展迅速。

      5 國內生物農藥發展

      我國的生物農藥還處于起步階段,除幾大上市公司外,產品線還沒有展開,行業應用發展尚不成熟。國內共有農藥廠家2200多家,其中生物農藥企業400多家。但是規模較大的生物農藥生產企業只有4~5家,并且很多生物農藥企業是由傳統化學農藥生產企業轉產或增產而來,一般規模較小,廠房簡陋、工藝設備落后,銷售規模較小,行業集中度不高。這樣的產業布局,造成了產品質量不穩定,商品劑型化程度低,在與國外產品競爭中缺乏競爭力。

      我國生物農藥行業處于全球農藥產業格局的低端,一旦出現行業性的暴利機會,國內農藥企業將紛紛轉產,許多公司只求量多,產能短期內就過剩,各企業為盤活資金,紛紛打價格戰,市場低價競爭等惡導致國內生物農藥利潤空間被壓縮市場持續低迷,生物農藥的發展更加舉步維艱。

      產業化能力不強是我國生物農藥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最大的“絆腳石”。生物農藥的產業化過程需要資金支持。但目前我國400多家生物農藥生產企業普遍規模較小,資金不足。事實上,在產業化的過程中,生產企業要面對生產效率、質量控制、加工工藝、生產成本等問題,如果缺乏雄厚的經濟實力做后盾,其結果往往是產品面市遙遙無期,有些很有潛力形成大產品的品種也只能小打小鬧,形不成氣候。

      6 結語

      本文從生態環境的污染和農副產品中農藥的殘留量的控制引出了生物農藥的優勢,對比了生物農藥和化學農藥的競爭格局及相關政策,分析了生物農藥的登記情況發展趨勢,對國內外生物農藥發展優劣勢進行闡述。我國的生物農藥尚處于起步階段,雖然目前發展中存在很多問題,但是只要我們順應國家對環境保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趨勢,不斷加大對生物農藥資金和人才投入,生物農藥發展必將突飛猛進。

      參考文獻

      [1] Chemical Market Reporter.Dec.2001.

      篇(3)

      一、主辦:

      中國農藥工業協會

      二、支持單位:

      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中國農業生產資料流通協會 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公司 植保(中國)協會 臺灣區植保工業同業公會臺北市植保商業同業公會國際常規農藥生產商協會 印度農藥及制劑制造商協會 烏克蘭植保熏蒸協會 土耳其農藥生產及進口商協會 印度尼西亞國家農藥協會 AGROW

      三、大會主題:

      “關注發展質量,激發增長動力”。

      圍繞農藥管理新規和“十二五”農藥行業發展規劃,關注行業法規的頒布與實施,在2013年行業總體利潤上漲30%的景氣情況下,注重行業發展質量,尋找企業可持續增長的動力。會議將聚焦技術創新、清潔生產、責任關懷等熱點話題,追蹤跨國公司發展戰略調整及全球農藥市場變幻,邀請國家相關部委領導、國內外資深專家、學者、優秀企業家等作精彩解讀與分析,針對目前國內外農藥市場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展開廣泛討論。本屆展會將積極推動農藥生產上下游產業鏈――原材料供應、原藥生產、制劑加工、包裝設備、農藥助劑的合作和信息交流,促進國內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同期將舉辦“第七屆中國農藥創新貢獻獎”頒獎活動,中國農藥行業第二批獲得HSE認證的企業名單。

      四、大會日程安排

      1、展覽會地點:

      上海世博展覽館(上海市浦東新區國展路1099號)

      展期:2014年10月29~31日

      布展時間:10月27-28日

      2、交流會地點:

      上海浦東喜來登由由酒店(上海市浦建路38號)

      會期:2014年10月28-30日 報到時間:10月27日(08:30至22:00)

      五、會務組聯系方式

      1、展位及廣告征訂聯系人:宋艷 路鵬

      電話:010-84885907 84885254

      傳真:010-84885001 84885907

      E-mail:

      2、交流會報名聯系人:汪蘇美 范東升

      電話:010-84885920 84885146

      傳真:010-84885001

      E-mail:

      3、交流會籌備及論文征集:段又生 齊武 曹承宇

      電話:010-84885035 84885146

      傳真:010-84885255 84885001

      E-mail:

      篇(4)

      會議明確了下一步農藥信息工作的思路:要在新《農藥管理條例》即將和實施之際,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在行業管理、藥情把握、輿情監控、應急處理中的優勢,做好《農藥管理條例》及配套規章的修訂實施和宣傳貫徹工作,為農藥經營許可與可追溯制度提供技術支持,進一步做好行業應急管理與輿情監測,推進農藥信息工作一體化運行,加快建設農藥管理信息專家系統,為農藥行業健康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撐。

      農業部農藥檢定所副所長顧寶根指出,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對農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安全將成為農藥登記管理的核心。因此,在新的《農藥登記資料規定》中將增加有關產品安全性的資料要求,同時,在登記評審中將加強安全風險評價工作。

      篇(5)

      相比國際農藥供應比例,我國殺蟲劑供應比例偏高。近些年來,我國農藥供應進行了結構調整,而且效果明顯,那就是除草劑微增,殺蟲劑向下調整,殺菌劑供應明顯增加。2016年我國農藥供應態勢得到了延續,2016年前11月,我國農藥產量為345.1萬噸,同比微增1.9%;除草劑產量為164.5萬噸,小幅增長2.4%,殺菌劑產量為18萬噸,同比增長8.9%。近幾年我國殺菌劑供應充足,供應穩中有增,從 2010年的 16.76萬噸增長至 2015年的 18.2萬噸。我國殺菌劑主產區集中在江、浙、皖一帶,這三地殺菌劑供應量占全國近8成左右,2016年產量供應上,四川、福建、江西以及安徽四地殺菌劑產量增幅都超過20%以上,預計2016年我國殺菌劑供應達到20萬噸,同比增長約10%,未來我國殺菌劑供應總體仍然呈現上升的態勢。

      農藥價格處于反彈通道中

      從我國農藥出廠價格指數來看,全年價格的低點出現在8~9月份,之后就出現不同程度反彈。根據安徽中農縱橫農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監測的70多種農藥大宗和中間體價格來看,我國農藥品種9成以上出現集體反彈,比如,草銨膦價格反彈近3成;更有甚者出現反轉,比如草甘膦、百草枯、吡蟲啉、2.4D;有逆勢大漲的百菌清,也有表現平淡品種,麥草畏全年波動不大,農藥整體價格重心處于反彈的通道中,安徽中農縱橫農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張波認為,農藥出現不同程度反彈,是農藥供給側改革成效的集中反應,也是環保受限、人民幣貶值推波助瀾的結果。

      數據來源:農業部價格中心

      根據全國農技中心的報告,2016年我國農藥需求總量與上年相比有所下降,根據全國31個省級植保系統初步預測統計分析,2017年全國農藥需求商品量,預計為90萬噸水平,折百量為近30萬噸,比上年減少2%左右。需求量在1萬噸以上的品種有(按降序排列):草甘膦、敵敵畏、乙草胺、硫酸銅、多菌靈、莠去津。與2016年相比,2017年需求在1萬噸以上的農藥品種將減少。

      草甘膦依然是除草劑市場的風向標

      根據全國農技中心的信息,2017年預計除草劑需求量30.08萬噸,折百量10.72萬噸,比上年基本持平。從價格表現來看,草甘膦從年初2萬元/噸,大漲至2.5萬元/噸,目前草甘膦價格呈現高位盤整,企業惜售情緒濃厚,供應商主流報價上調至2.6~2.7萬元/噸,市場主流成交上調至2.45~2.5萬元/噸,港口FOB 主流價格至3500~3550美元/噸,受到原粉價格上調過快的影響,制劑生產商謹慎報價接單,多以完成前期訂單為主,原藥大漲已經傳導到制劑上面:200升裝41%草甘膦異丙胺鹽水劑實際成交至12000~12300元/千升,港口FOB至1700~1750美元/千升;200升b62%草甘膦水劑成交至15300元/噸,港口FOB至2100~2150美元/噸;25公斤裝75.7%顆粒劑主流價格至23000元/噸,制劑漲幅都超過10%以上,草甘膦在傳統銷售旺季期間,伴隨國內環保執行力度的持續加碼,主要原料供給趨緊,草甘膦價格有望持續上漲、產品價差有所擴大,帶動生產企業較大業績彈性。目前,我國草銨膦市場持續供應緊張,95%草銨膦原藥報價上調至16~17萬元/噸,主流成交穩定至15萬元/噸,200升裝20%草銨膦上海港主流報價上調至4~4.1萬元/千升,實際成交3.5~4萬元/千升。百草枯供應緊張,市場“有價無市”,200升裝42%母液主流報價至16000元/噸,主流成交價格12000~13000元/噸。目前,麥草畏市場平穩,98%麥草畏原粉華東地區主流成交價至10.7~11萬元/噸,和年初13萬元/噸呈現反彈無力;200升桶裝480克/升水劑上海港提貨價至7萬元/噸,麥草畏市場有望維持低位震蕩的格局,其它除草劑品種相對比較平淡。

      殺蟲劑需求總量呈下降趨勢,價格彈性小

      根據全國農技中心的預測,預計2017年我國殺蟲劑需求總量為37.28萬噸,折百量9.63萬噸,比上年減少6.3%。殺蟲劑價格彈性較小,相比年初,殺蟲原藥市場整體價格是下跌的,可是也不乏熱點產品,比如煙堿類殺蟲劑,吡蟲啉、啶蟲脒出現瘋長行情,啶蟲脒由年初的9.2萬元/噸,漲到12萬元/噸,漲幅接近3成,吡蟲啉和啶蟲脒比較類似,由年初的9.2萬元/噸,漲到12.3萬元/噸,漲幅超過3成,吡蟲啉、啶蟲脒原藥維穩乃至上漲,是集霧霾、環保、安全、開工負荷較低等多個利好因素疊加促成的,短期看,吡蟲啉、啶蟲脒有望維持高位盤整,其它價格反轉的產品還有,氟蟲腈從年初的35萬元/噸,漲到45萬元/噸,吡蚜酮由從年初的12.5萬元/噸,漲到14.55萬元/噸,噻蟲嗪由從年初的7.6萬元/噸,漲到8.5萬元/噸,其它品種漲價較小,甚至下跌10%,比如,螺螨酯受產能過剩影響,由14.5萬元/噸跌至13.0萬元/噸。

      殺菌劑市場穩中有升

      根據全國農技中心的預測,預計2017年我國殺菌劑需求量為19.22萬噸,折百量8.11萬噸,比上年增加1.45%。從農化巨頭研發管道殺菌劑數量,以及全球殺菌劑新上市、新登記的加快,一方面殺蟲劑市場增長疲軟極大降低巨頭公司開發新型殺蟲劑的動力;另一方面農化巨頭在除草劑領域將繼續“種子+農藥”戰略,將更大精力用于新型種子的研發,殺菌劑將成為各農化巨頭爭相角逐的新戰場,世界農藥巨頭逐鹿全球殺菌劑市場的直接結果是其銷售額占農藥市場總額的比重不斷提高。2016年我國殺菌劑出口情況向好,勢頭好于除草劑、殺蟲劑,呈現“量價雙增”的態勢,2016年1~10月份,我國殺菌劑出口8.6萬噸,同比增長26.3%,出口金額達到42495萬美元,同比增長17.2%。殺菌劑多數產品價格比較穩定,和年初相比,我國戊唑醇現價為8.37萬元/噸,上漲22%;丙環唑現價為11.55萬元/噸,上漲14%;百菌清現價為3.4萬元/噸,上漲13%;三環唑現價5.4萬元/噸,上漲8%,嘧菌酯受產能過剩影響,出現10%左右下跌,吡唑醚菌酯受供應緊張,價格短期呈現高位盤整,其它品種表現相對穩定。

      2017年我國農藥新一輪景氣周期或將啟動

      根據 Phillips Mcdougall 全球農藥市場規模同比增速數據,2000 年以來全球農藥行業可歸納為遵循大體約5年一輪的景氣周期(其中2年景氣向上,約 2~3 年景氣向下),全球亞洲和拉丁美洲占農藥市場份額的 5.5成,拉丁美洲部分非耕地通過墾荒轉化為耕地造成種植面積增加,進而帶動了農藥需求的擴大;亞洲地區則是因勞動力成本提升,農藥(尤其是除草劑)替代部分人工引致的新增需求。拉丁美洲未來五年年均增長為 3.5%,亞洲 2.6%,歐洲 2.8%,北美 3.0%,目前拉丁美洲已成為全球農藥需求最大、增長最快的市場,目前,全球農產品價格低位運行,全球農藥庫存低位,宏觀經濟、地方政策、天氣等多種復雜因素皆會影響農藥行業景氣變化,其中農作物價格的波動與農藥行業經營情況相關性高,綜合以上因素,2017年我國農藥新一輪景氣將開始啟動,屆時企業盈利將進一步得到改善。。

      未來影響農藥行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1.制劑出口退稅提高

      2015年初,我國對農藥出口退稅政策進行了調整,其中 481個農藥原藥品種出口退稅上調至 13%,然而制劑出口退稅率則依然為5%。來自農藥行業的多位企業家認為,要想讓中國農藥在國際終端市場擁有話語權,必須出臺積極政策, 鼓勵制劑出口,發揮出口退稅政策的杠桿作用,撬動農藥制劑出口的政策壁壘,促進農藥行業的健康發展。

      2.TTP執行不樂觀以及貿易保護政策有可能抬頭

      美國新總統特朗普上任后有關 TTP 執行形勢不樂觀,包括英國脫歐,意大利公投,經濟發達體去全球化的跡象明顯,發達國家可能提高農藥貿易壁壘,提高我國農藥全球登記條件和費用,延長登記時間,勢必加大禁限用我國農藥品種和范圍。

      3.監管政策趨嚴,放緩對化學農藥的需求

      我國農藥行業政策趨嚴,還有國家環保署頻繁出臺嚴格的法律規定,包括近期出臺的《環保稅法》,2018年初開始施行,這樣企業環保壓力會更大,還有農藥用量零增長計劃,多手段減少農藥對環境污染,同時增強消費者對于農藥消費的環保意識,這將放緩對化學農藥的需求增長速度。

      4.全球農藥發展長期是向上的

      篇(6)

      一、主辦:中國農藥工業協會

      二、支持單位: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中化化工科技總院 中國農業生產資料流通協會 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公司植保(中國)協會 臺灣區植保工業同業公會 臺北市植保商業同業公會 印度農藥及制劑制造商協會烏克蘭植物保護協會 AGROW

      三、大會主題:“踐行責任關懷、加速轉型升級”。

      圍繞農藥管理新規和“十二五”農藥行業發展規劃,關注行業法規的頒布與實施,聚焦中國農藥工業轉型升級和技術創新、清潔生產技術與全面推進責任關懷、追蹤跨國公司發展戰略調整及全球農藥市場現狀分析等熱點話題,邀請國家相關部委領導、國內外資深專家、學者、優秀企業家等作精彩報告。此外,大會還將針對目前國內外農藥市場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展開廣泛討論。本屆展會將積極推動農藥生產上下游產業鏈——原材料供應、原藥生產、制劑加工、包裝設備、農藥助劑的合作和信息交流,促進國內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同期將舉辦“第六屆中國農藥創新貢獻獎”評選和頒獎活動;中國農藥行業獲得HSE認證的企業名單。

      四、大會日程安排

      1、展會地點:

      上海光大會展中心(上海漕寶路66號)東館、西館展期:2013年10月16-18日布展時間:10月14-15日

      2、交流會地點:上海光大會展中心國際大酒店

      會期:2013年10月16-18日 報到時間:10月15日(08:30至22:00)

      五、會務組聯系方式

      1、展位及廣告征訂聯系人:

      路鵬 宋艷 李鵑 郭衛

      電話:010-8488525484885907

      傳真:010-8488500184885907

      E-mail: .cn

      .cn

      2、交流會報名聯系人:張慧范東升

      電話:010-8488506784885920

      傳真:010-84885255

      E-mail:

      3、交流會籌備及論文征集:段又生曹承宇

      電話:010-84885035 84885146

      傳真:010-84885001

      E-mail: .cn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安慧里四區16樓919室

      篇(7)

      政策頻出引爆市場

      2013年1~6月份,我國共出口農藥60.53萬噸,同比增長27.9%;出口金額達到19.69億美元,增幅為33.0%。其中,除草劑出口量和金額均保持大幅增長,增幅分別達到34.7%和45.6%;殺蟲劑出口量為11.66萬噸,金額達到4.54億美元;殺菌劑出口量下降0.5%,出口額小幅增長7.5%。

      北京貝斯投資證券分析師李智剛分析認為,農藥行業的景氣度從年初就開始了,主要原因還是中游產品價格出現明顯反彈,最典型的就是草甘膦這類產品。由于價格持續上漲,江山股份、揚農化工、新安股份、沙隆達A等擁有草甘膦生產能力的上市公司紛紛被投資者看好。

      從主要品種來看,今年的農藥市場可以歸結為:除草劑一日千里,殺蟲劑穩中下滑,殺菌劑應時增長。從去年開始,三個政策規定的,對中國農藥生產企業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第一、環保部辦公廳《關于開展草甘膦(雙甘膦)生產企業環保核查工作的通知》。這是行業內的一次自律行為,環保部和各地環保廳局將從2013~2015年專門針對國內草甘膦(雙甘膦)生產企業展開嚴厲的環保核查,行業內中小企業開工進一步受到嚴厲限制。據環保部污染防治司王曉密介紹,草甘膦環保核查是水到渠成的,之前通過對檸檬酸、稀土行業實施環保核查后,行業環保水平得到提高,得到相關部門的認可,因此對草甘膦行業的環保核查未來成果可期。

      第二、1月初,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經過評估,認為新煙堿類殺蟲劑對蜜蜂等存有風險。5月末,歐委會做出最終決定,將對3種新煙堿類殺蟲劑噻蟲胺、吡蟲啉和噻蟲嗪實施為期兩年的限用禁令,這可能也是促使5月下旬吡蟲啉價格下降的原因之一。緊接著,巴西、加拿大、中國等國陸續開展新煙堿類農藥風險評估。農業部農藥檢定所調研人員表示,歐盟限用吡蟲啉、噻蟲嗪和噻蟲胺等3種市場最為火爆的品種,限用因素是否帶有貿易保護色彩,目前尚不得而知。新煙堿類殺蟲劑是中國目前糧食作物、蔬菜和水果上使用最廣泛的品種,生產企業和登記產品數量相對較多,在出口農產品上使用較為普遍,歐盟的限用政策將對中國的農藥和農產品行業發展帶來深遠影響。

      第三、去年9月,商務部公告,決定對原產于日本和印度的進口吡啶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今年5月27日,商務部作出初步裁定,被調查產品存在傾銷,決定自5月28日起,經營者在進口原產日本和印度的吡啶時,應依據各公司的傾銷幅度向海關部門提供相應的保證金。吡啶價格上漲帶動以吡啶為原料的農藥行情看漲。今年1~3月紅太陽已實現營業收入14.49億元,同比去年一季度的13.94億元,上漲了3.91%,市場狀況和公司生產經營情況良好。

      南京紅太陽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夏曙告訴記者,吡啶為公司全資子公司安徽國星和南京生化的主要產品,此次反傾銷立案調查初裁結果有利于促進兩家企業吡啶產業的良性運營,對公司業績將產生積極影響。

      三項政策中,前兩個政策都是出于對環保以及有益生物的保護,引起了各國政府的重視。而第二件事的發生,讓我們不禁想起了“氟蟲腈禁用事件”所帶來的連鎖反應。拜耳專利產品氟蟲腈在專利到期之前,歐盟就突然宣布限制使用氟蟲腈類產品,當時中國很多企業已經取得氟蟲腈生產許可和登記證,可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很多企業投入的大量資金都打了水漂。

      除草市場全線飄紅

      今年上半年,除草劑行業發展迅猛,草甘膦、百草枯等重點產品價格上漲過快,對制劑企業以及下游市場造成極大的恐慌。

      全球草甘膦最大供應商孟山都受制于上游原料影響,產能急劇縮減。從季節性因素來講,9月至次年6月是草甘膦需求的旺季,孟山都供應鏈對需求影響又有所減弱。在國內外形勢的共同促進下,草甘膦想不火都難。

      草甘膦是所有出口農藥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品種,占農藥出口金額的20%以上。據統計,中國目前有草甘膦生產企業約200家,總產能超過100萬噸,去年產量40萬噸,約占世界總產量的50%。2013年上半年草甘膦出口量已經接近去年的全年水平,而且增勢不減,而在草甘膦的進口方面,上半年出現小幅雙減,進口數量為0.88萬噸,同比下降18.88%;進口金額0.24億美元,同比下降17.88%。同時,草甘膦由去年的4562美元(噸價,下同)增長到5390美元,草甘膦出口實現“雙增”。

      作為全球第二大除草劑品種,百草枯也是從去年開始就被熱炒。但是農業部出臺規定,自2014年7月1日起,撤銷百草枯水劑登記和生產許可、停止生產;2016年7月1日停止水劑在國內銷售和使用。這意味著2016年以后,百草枯在市場上唯一大規模商業化的劑型——水劑將在中國市場消失。

      但是業內普遍認為,國內禁用百草枯水劑對百草枯產業影響不大,全球百草枯需求增加量要遠大于國內市場受限量,百草枯出口市場的增長將會彌補國內水劑市場的降低。另一方面,百草枯新劑型的推廣和研發將再次推動百草枯行業發展。目前,山東綠霸已經搶先注冊了一個百草枯顆粒劑型,而包括紅太陽在內的其他大型百草枯企業目前也已經具備了生產顆粒劑的能力,未來將視市場情況擇機推出。

      目前,百草枯價格仍然保持溫和上漲。42%百草枯母液主流報價上調至2.2~2.4萬元,實際成交價略有提升至2.3~2.35萬元,較去年同期每噸1.5萬元左右的價格,上漲幅度超過47%。據統計,國內百草枯實際供應能力不到7萬噸,預計2013年消費量為6.6萬噸,已經接近國內的最大供應能力,所以全年的供應緊張是大概率的情況。未來百草枯價格將保持增長,這主要是因為:第一,百草枯性能優異,目前尚無完全替代的品種;第二,保護性耕作的推廣加強了全球農業對滅生性除草劑的依賴;第三,由于國內消費量占產量比重較小,未來顆粒劑等劑型有望大規模推廣,國內禁用百草枯水劑對行業整體需求的影響較小;第四,吡啶反傾銷法案自2013年5月28日公布后,吡啶產品價格暴漲1萬元/噸,這大大超過了下游百草枯工廠的心理承受能力,百草枯價格將隨之上漲;第五,百草枯供需關系極為脆弱,草甘膦供應緊張的制約,可能有部分企業將目標轉向百草枯行業,這也會帶動百草枯價格上漲。

      受原油價格上漲影響,生物乙醇受到青睞,其上游產品玉米需求量增加,玉米除草劑用藥市場增長迅速。玉米除草劑近年來受到重視,中國玉米種植面積年均增加2%,2013年全國玉米種植面積預計增長4.1%,成為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農作物。目前國內玉米田除草劑以乙草胺、莠去津、百草枯、煙嘧磺隆、2,4-D丁酯等10余種產品為主。玉米田除草劑用量提升,將對整個除草劑行業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其他品種平穩運行

      與除草劑火爆的場面略有不同,殺蟲劑和殺菌劑市場上半年表現只能說是中規中矩。國家統計局數字顯示,1~6月份國內殺菌劑產量達8.60萬噸,增幅達10.6%;而殺蟲劑的產量為34.68萬噸,同比下降了7.8%,占農藥總產量的22.2%。殺菌劑產量的增長首先受到供求關系的制約,需求增加迫使生產增長。另一方面,今年全球氣象條件有利于病害的發生,殺菌劑的用量自然增長很多。但是從當前情況來看,從六月底開始,國內蟲害發生較為嚴重,下半年殺蟲劑產量增長將在情理之中。

      同時歐盟限用新煙堿類農藥對農藥發展也影響很大,新煙堿類農藥在全球殺蟲劑銷量中約占到五分之一的份額,突然的禁限用令讓眾多生產企業措手不及,而中國生產的原藥是國內以及國際主要供應商。歐洲市場新煙堿類農藥大門將關閉兩年,各國企業將會加強對非歐盟地區市場的爭奪,這樣更會引起各國環保部門和政府部門的關注,對新煙堿類產品發展起到非常大的制約作用。這些可能對下半年新煙堿類殺蟲劑市場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是反觀新煙堿殺蟲劑在防蟲效果上的優異表現,其需求量不會下降太多,甚至會有少量增長。

      每年第一季度是殺蟲劑采購淡季,導致吡蟲啉、毒死蜱等主要產品從年初開始價格一度下降。直至四月份,各制劑企業才紛紛開始采購原藥進行生產。同時受到原材料價格和企業開工率不足的影響,市場吡蟲啉供應一度告急,國內、外訂單都因為無貨而無法下單,廠家供貨量緊縮,吡蟲啉開始有漲價苗頭。吡蟲啉價格從年初14.8萬元,一路攀升,至4月份,價格一度虛高至18萬元才開始有所回落,預計在后期價格將回歸正常水平。

      自2月底上海中國國際農用化學品及植保展覽會之后,毒死蜱就開始進入采購商的視野。毒死蜱生產企業咬緊牙關,前期將毒死蜱價格繃緊,沒有降價,所以毒死蜱產能在展會上也一下釋放出來,使毒死蜱市場展開了囤貨與漲價的競爭。展會開始之前,毒死蜱原藥價格開始還相對穩定;但展會一過,市場上傳出毒死蜱貨源緊張的消息,各路貨源被搶一空,價格開始上漲。之后就是原藥生產企業和制劑企業展開心理博弈,但是受制于制劑市場需求增加,所以毒死蜱價格上漲勢在必行,最終每噸上漲0.4萬元左右,漲至4.1萬元附近后,開始穩定。

      去年由于限制使用阿維菌素油膏生產制劑,阿維菌素和甲維鹽價格一路攀高。從今年二月份開始,其原藥價格也小幅上漲,而且交貨一度困難,市場上難有成噸交易。供貨緊張更是造成了制劑企業的需求欲望和哄搶勢頭,一度造成企業無法滿足訂單,但貿易商手中卻有大量貨源。這一奇怪現象可能也預示了農藥市場正在悄然生變,原藥供應由企業轉由大貿易商供應為主導。

      篇(8)

      2015年底,國際農化巨頭杜邦聯姻陶氏益農;2016年初,拜耳攜手世科姆;2月3日,中國化工集團公司宣布,以430億美元收購瑞士先正達公司,這是迄今為止中國企業在海外進行的最大收購。近段時間全球農化界并購、收購大戰此起彼伏,狼時代將成為過去,獅子時代即將到來。

      專家指出,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有效需求不足、市場競爭加劇的弱勢運行周期內,通過合并重組,實現資源整合和協同效應,優化產業和資本結構,提高創新能力,擴大市場占有率并縮減各項支出,增強核心競爭能力,是將農化企業做大做強的有效舉措。

      山東省農藥工業協會會長許輝表示,我國農藥企業面臨安全環保壓力增大、創新研發能力不強、產品附加價值不高、同質化競爭嚴重、創制產品乏力、部分產品產能過剩等問題,很多中小企業無法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出現生存危機。在國際農化巨頭兼并重組成風的影響下,中國農藥企業兼并重組必須提速。只有通過組織結構調整,以兼并、重組等方式組建大型農藥企業集團,減少企業數量,淘汰落后產能,推動產業集聚和升級,才能促進農藥產業的結構與布局合理,才能增強市場競爭能力。中國農藥企業必須以開放的心態,迎接農化獅子時代的到來。

      攜手走進農業聯盟時代

      北京華通縱橫經濟信息咨詢有限公司高級分析師楊益軍分析指出,2016年,農化企業組織的邊界將更加模糊,融合成為不可逆轉的大勢,“聯盟”將成為行業熱詞。一方面是基于供應鏈重組的橫向一體化;另一方面是基于終端價值實現的后向一體化的農藥企業與渠道的戰略結盟。農藥行業已經走過了基于信息不對稱的機會主義紅利時代,對大部分企業而言,過去所有的增長都是量的積累,而非質的遞進。行業的基本屬性決定了未來的農藥市場必然進入專業化紅利時代。隨著種植大戶、家庭農場的崛起,誰距離種植者最近,誰最了解其本質需求,誰提供的解決方案能夠引起共鳴,誰擁有轉化解決方案價值的專業團隊,誰就是最終贏家。

      2015年末,由湖南省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協會牽頭發起,國內農藥、肥料、種子、植保機械等上游農資生產企業和專業化服務組織、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等下游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共同搭建的服務聯盟在長沙成立,首批加盟的農藥、肥料、種子、植保機械等生產企業有46家,專業化服務組織、合作社、種植大戶等有527家。目前,該聯盟受到全國的追捧,申請加盟的農資生產企業達到近300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突破了1200家。

      湖南省植保植檢站副站長唐會聯指出,當前,農資生產企業和現代農業經營主體都面臨新挑戰:一方面農資生產企業找不到推廣應用好、服務能力強的“好婆家”;另一方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找不到物美價廉、解決方案配套的“好媳婦”。農資產業需要延伸產業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需要產需對接,實現種-肥-藥-機的深度融合。通過服務聯盟提供種子、肥料、農藥、植保機械四位一體的全程服務,可以有效解決現存問題,打破發展瓶頸,促進服務升級,實現各方共贏。

      只有活下去才能有發展?

      篇(9)

      【關鍵詞】獸藥 發展現狀 畜牧 趨勢

      自1992年至今,我國畜牧業的持續性發展帶動了諸如獸藥業、飼料工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我國的獸藥產業發展至今已初具規模,目前已有獸藥廠1800余家,近幾年來的年產值均保持在150億元人民幣以上。但是,作為一個世界畜牧養殖業大國,目前獸藥行業的現狀與之極不相稱,遠遠不能滿足我國畜牧養殖業的需求。二十一世紀,我國的畜牧養殖業的整體水平要有大的提高和持續性發展,除了注重動物品種改良、加強管理、提高畜牧生產水平外,加強獸藥的研究與對發,從根本上改變我國獸藥業的落后是至關重要的。

      一、我國獸藥行業發展情況

      根據2014年行業統計,我國獸藥生產企業1809家,從業人員約16.46萬人,獸藥經營企業10余萬家,獸藥年產值439.55億元,銷售額406.76億元,毛利127.33億元,平均毛利率31.3%。獸藥企業中,化藥(中藥)企業1524家,年產值325.18億元,銷售額302.98億元,毛利67.23億元,平均毛利率為22.19%,從業人員14.45萬人。

      二、我國獸藥產業發展現狀

      國內化藥企業研發成本投入少,占全年銷售額3%-6%,因此導致以仿制藥為主,近十年沒有一類化藥新獸藥上市。獸藥劑型和制劑簡單,技術含量不高,嚴重同質化。具體如下:

      1.市場秩序不夠規范

      不規范生產、經營和使用獸藥的問題依然存在,不按照獸藥gmp要求生產、地下窩點非法生產和假冒偽造文號生產的現象屢禁不止。無證經營、網絡非法經營及惡意銷售假劣獸藥的現象仍然存在;大部分經營食業人員業務素質不高,缺少或沒有科學管理和號業技術人員:養殖環節盲目用藥、濫用獸藥,甚至非法使用禁用藥物的問題,在一些地方還相當嚴重。

      2.產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

      新藥不新,目前,我國獸用化學藥品的新藥開發還是以仿制為主,自主創新的很少。2006~2005年核發的化藥類一類新藥證書只有2個、中藥類3個。新產品研發能力較弱,企業研發基礎薄弱。研發能力不強。

      3.國際獸藥巨頭對中國高端市場的沖擊和影響凸顯

      數目眾多的國內企業只能在日趨薄利的中低端市場“搏殺”,高端市場、種畜禽市場、大規模養殖場使用的獸藥產品,尤其是生物制品甚至包括益生菌制品多以國外企業為主,可見國際獸藥巨頭的進入是對民族獸藥行業的嚴峻挑戰。

      4.管理不規范,人員流動大,職業化程度不高

      目前很多獸藥企業缺乏長遠規劃,管理粗放,重銷售、輕管理的思想普遍存在,文化建設、戰略規劃、制度建設等方面嚴重滯后,致使企業發展后勁不足,其中尤以銷售、技術人員的流動最為突出。獸藥企業數量的不斷擴張導致就業市場“需大于供”的形成,滋生了畢業生職業忠誠度缺失、兼職成風。

      5.營銷同質化、創新能力低

      目前在國內獸藥行業占主導地位的營銷模式是從2001年在行業中開始出現的,以“業務+技術”為主的營銷模式,也稱為“獸藥技術營銷模式”。此模式為推動獸藥行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由于沒有行業壁壘,很快就被全行業模仿,使獸藥企業的營銷模式幾乎驚人的一致。近幾年來,有部分獸藥企業嘗試過一些新的營銷模式,如“深度營銷模式”但失敗的多,成功的少,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一種新的營銷模式能夠超越技術營銷模式。

      三、我國獸藥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1.兼并、重組、整合漸行漸近

      我國的獸藥企業總體上以中型為主,生藥企業以大中型企業為中堅力量,化藥企業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從產業集中度的角度來看,生藥企業的CR10指標(CR為產業集中度的指標,CR10為銷售前十名企業銷售額占該類行業總銷售額的比重)達50.95%,集中度較高,競爭主要集中在大型企業之間。我國化企業眾多,中小型企業占到廠商總數的90%左右,2013年化藥制劑企業銷售集中度指標CR10為21.21%,未來兼并重組向規模化方向發展是必然趨勢,具有突出創新能力的企業將會利用資本和技術優勢,積極進行產業布局,覆蓋原料、獸藥制劑、生物制品等整個產業鏈。

      2.加強藥劑學的基礎研究,大力開發獸藥新制劑

      據資料說明,開發一個藥物新劑型一般只需100―300萬美元(僅為創制新藥費用的1%),將一個控釋制劑推上市場平均只花3~5年(為創新藥的1/3~1/2),并且對于用高技術研制的新劑型美國仍列為新化學實體類,享受同等的專利保護期,這要求我國醫藥和獸藥行業從總體戰略上重視制劑的研究與開發。

      3.科技創新,才是贏得競爭的關鍵

      反思過去的失與得,誰能在研發工作上取得先機,誰就會在獸藥行業領軍企業之戰中率先突圍。用心為養殖行業發展保駕護航,想養殖企業之所想,急養殖企業之所急,吸納或聯合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優秀科研人才,學習借鑒其它領域和國外先進經驗,爭取政府支持,研制新產品是贏得競爭的關鍵。

      4.品牌戰略是獸藥企業發展的出路

      養殖企業在紛繁雜亂的獸藥企業和產品面前,消費時沒有方向、沒有標準,憑運氣只能誤打誤撞。這種局面既不利于獸藥企業自身的長遠發展,也不利于養殖行業健康發展。因此獸藥行業急需有品牌企業出現,急需品牌企業指引行業方向。

      四、總結

      總之,我國要發展獸藥產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每個企業都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密切關注獸藥行業的發展動態,探索出符合自身的、符合獸藥行情的、屬于中國的、甚至世界的品牌之路。

      參考文獻:

      篇(10)

      農藥產業是支農產業,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農藥在防治農業有害生物、保障農業生產、促進農業增產和改善農作物的抗性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哥本哈根國際大會引領了發展低碳經濟的熱潮,建設節約型企業,發展低碳經濟與循環經濟將成為“十二五”我國農藥產業發展的主旋律。低碳經濟體現了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觀的本質要求,意義重大,任務艱巨。農藥行業發展循環經濟迫在眉睫[1]。

      一、農藥化工行業背景

      (一)農藥產業現狀

      隨著對環保問題的日益關注,發達國家,特別是歐盟國家,對環境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對農藥應用作了嚴格的限制,已逐步淘汰了高毒農藥。我國農藥行業在這種良好的政策環境中,發展迅速,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大力發展高效、低殘留、安全的新型殺蟲劑及生物技術農藥已成為農藥殺蟲劑工業的發展方向,高毒殺蟲劑的替代產品迎來了一個廣闊的市場前景。

      高毒農藥的替代產品丙溴磷的推廣尤為明顯。丙溴磷是中等毒性殺蟲劑,被列入無公害農產品替代高毒農藥品種推薦使用品種,主要登記防治棉花棉鈴蟲、十字花科蔬菜菜青蟲等。在高毒農藥退市的大形勢下,目前高效低毒的丙溴磷在國內外市場需求量都逐年上升,并保持持續增長的市場態勢。

      山東科源化工有限公司自2007年以來一直致力于溴系列農藥中間體的研究開發和示范推廣。其產品丙溴磷原藥的含量純度,超過國家標準7個百分點,超過國際標準3個百分點,達到96%的純度標準,更好地解決農藥殘留和污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為國際丙溴磷產品的新標準。

      (二)農藥行業循環經濟程度

      循環經濟從本質上講是使產業鏈上游產生的廢物轉化為原料,使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降低到最低。

      國內大部分農藥原藥生產能耗大,環境污染嚴重,附加值較低,生產過程中未反應的原材料和副產品回收率很低;大部分原藥生產企業規模??;絕大部分農藥加工企業沒有“三廢”處理裝置。此外,農藥包裝物基本沒有回收,對環境和人身安全造成了危害[2]。

      在這種背景下,山東科源化工公司作為一家民營企業,深知綠色發展和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把循環經濟理念充分應用到公司的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每個環節,自覺貫徹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

      三、科源化工有限公司的循環經濟模式

      (一)實現循環經濟的技術創新

      1、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廢物產生

      采用專利技術高純度丙溴磷的制造方法(發明專利號:20120044233.2)

      采用獨創的新型結晶工藝、萃取反萃取、正壓催化轉位工藝,可將產品丙溴磷原藥純度由原來的89%—90%提高到95%以上,收率提高6%直接生產高純度丙溴磷原藥,利用同樣多原材料,生產出更多的產品,在消耗降低的同時,減少廢物的產生。

      2、廢水回收,重復利用

      運用獨創的丙溴磷生產廢水處理方法(發明專利號:201210044249.3),

      可回收并循環利用廢水中的三甲胺、三甲基乙基溴化銨、溴化氫、溴化鈉、2-氯-4-溴苯酚等。此時將廢水稱為母液,首先把母液收集,儲存起來,充分提取有用物質。通過萃取、分層等各種手段,進行回收,然后套用。這樣降低了污染物總量,減少了資源消耗和廢物產生。

      (二)實施循環經濟的工藝路線

      1、廢氣達標處理的工藝實現

      高純度丙溴磷原藥產生的廢氣產生環節主要為成鹽排氣、合成排氣、副產物濃縮不凝氣和脫溶不凝氣;污染物為三甲胺和溴丙烷。三甲胺真空使用機械W真空泵,真空吸收效果加強;溴丙烷吸收增設密封的水封罐,保證溴丙烷的冷卻回收效率。

      ①針對尾氣特性,增設串聯的車間預處理噴淋塔,后收集進入公司尾氣集中處理站處理。

      ②尾氣集中處理站:經過反復的實驗,得出結論,利用次氯酸鈉強氧化性,對工藝尾氣的處理效果及氣味去除,效果最好。故針對各個工藝工段預處理后過來的尾氣,保證尾氣處理效率,設計多組尾氣吸收塔,采用酸——次氯酸鈉——水不同的吸收劑層層吸收,保證吸收效果。

      ③依據廢氣的產生量及廢氣中污染因子的特點,采取以“低溫等離子體”為核心的處理工藝。

      廢氣經過管道收集后,首先進入預處理單元,對收集后的廢氣進行混合、配風、除塵、除水等預處理。然后,廢氣進入主體設備——雙介質阻擋放電低溫等離子體進行處理,最終轉化為CO2和H2O等物質。

      2、廢水達標處理的工藝實現

      丙溴磷原藥產生的廢水通過車間預處理后進入污水處理生化階段,廢水分別經過酸堿中和、初次沉淀、斜管隔油、溶氣去油等工藝及設備進入高濃廢水池,后經三效去鹽,進入低濃廢水池與生活污水進行混合后,進入厭氧(UASB)進行厭氧處理,后經配水池,保證后續好氧生化的穩定,水經過二次沉淀后進入臨時儲水池。系統產生的污泥全部收集進入初次沉淀池,對其使用板框壓濾機進行壓濾。

      ①預處理段:與沈陽化工設計院及湖南化工科學院多次合作分析研究,針對廢水特性,車間設置合理、處理效果最好的預處理工藝,達到最大限度的回收可用物質:三甲胺、三甲基乙基溴化銨、溴化氫、溴化鈉、2-氯4-溴苯酚等,降低廢水的COD,增大廢水的可生化性。

      ②生化段:污水處理站由XX設計院設計并指導安裝,在調試運行階段又有XX大學進行運行改良,保證廢水處理的達標。廢水經治理后滿足《污水綜合排放》(GB8978—96)一級標準。

      三、循環經濟模式的形成與應用

      (一)物盡其用的理念

      在科源公司建立“沒有廢物,只有放錯了位置的資源”的觀念,并保障自然資源得到最有效和最合理的利用。在別的公司還對雨水放任自流的時候,在科源公司就已經建設了龐大的雨水收集系統,收集廠區天然雨水用于替代自來水。

      還在苯酚氯化產物上做到精細分配:苯酚氯化,同時會有2-氯苯酚32%,4-氯苯酚60%,2、4-二氯苯酚5%,2,6-二氯苯酚3%,如果以“物為我用”的觀念,不同的公司可能只會提取其中某種成分加以利用,而科源秉承“物盡其用”的思想,提取2-氯苯酚用于丙溴磷生產,提取4-氯苯酚(通過再氯化轉化為2、4-二氯苯酚),2、4-二氯苯酚,用于2,4-滴的生產,2、6-二氯苯酚用于2、4、6-三氯苯酚的生產,充分做到“物盡其用”。

      在利用本地鹵水資源上,也秉承“物盡其用”的原則,先利用鹵水的冷能源,用于生產裝置的降溫,再提取鹵水中的溴素資源,最后鹵水達到鹽池用于曬鹽。保障自然資源得到最有效和最合理的利用。

      (二)綠色消費的理念

      所謂“綠色消費”,就是引導消費者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并注重節約資源;在進行消費時,應當選擇無污染或少污染、無廢物排放或少廢物排放、用再生資源生產的產品或可循環利用的產品,注意對產品使用后的處理、處置,不污染環境。

      公司可能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消費者,但科源公司堅持“綠色消費”,在使用商品即原材料購進使用,銷售產品上,堅持“綠色消費”的理念,表現在成品包裝上,只要能完成包裝的功能即可,選用最簡單的包裝,而非像某些商品采取過度包裝,嘩眾取寵;能用大桶包裝,不用小包裝,還盡量采取罐車發貨,原材料也是采取這種模式,大桶包裝還與供應商簽訂協議,回收包裝物、循環利用,或者直接改為罐車運輸,減少包裝物的使用,避免浪費。

      (三)技術創新與應用

      在國內大多數生產經營活動并沒有清晰的遵循循環經濟發展的理念,通常意義上所說的提質降耗,更多的是從成本的角度出發,充其量只能算是客觀上暗合了循環經濟的意思,初步體現了保障和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山東科源化工有限公司把循環經濟模式充分應用到公司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在生產經營活動自覺地進行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活動。通過采用兩項發明專利技術,減少廢物的排出,同時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農藥行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走循環經濟的道路,構建適合自身的企業循環經濟系統??圃椿び邢薰緦⒀h理念應用到生產經營中的各個環節,通過技術創新、基礎建設、產學研合作等多角度多方位的促進企業循環經濟體系的搭建,開拓出在農藥生產行業領域內的循環經濟模式,為該領域的循環經濟發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參考文獻:

      篇(11)

      2013年我國農藥出口將有希望穩步向上,因為全球部分發達、發展中國家農業發展對農藥產品的需求不斷加大。中國出口東盟各國的農藥量每年都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長。草甘膦、百草枯、乙烯利、多菌靈、毒死蜱等將持續旺銷,莠去津、殺蟲單、丙溴磷、乙酰甲胺磷等品種表現搶眼,農藥的出口量和出口價格有望進一步提升。農藥出口形勢好轉得益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需求增加了:第一,糧食和農產品需求剛性增長,為農藥產業發展提供了持續動力;第二,全球糧食和農產品供求偏緊為農藥產業增添了新活力;第三,全球氣候變化對農藥提出了新需求;第四,農藥非農業用途拓展了農藥發展空間,有的拓展到了工業領域的橡膠制造、油漆等。另一方面,我國農藥國際影響力逐步加強:第一,我國農藥占世界農藥的比例上升,據測算,我國農藥生產量占世界的1/3以上;第二,我國農藥出口范圍大,出口到5大洲161個國家或地區,其中亞洲40個國家,非洲44個國家,歐洲37個國家,南美洲29個國家,北美洲2個國家,大洋洲7個國家;第三,我國在77個國家獲得ICAMA(農業部農藥檢定所)認可證明。

      據悉,國內農藥出口企業已達790家,涉及4062個登記證。北京穎泰嘉和、浙江新安化工、山東濰坊潤豐、江蘇揚農化工、南通江山股份等10強出口企業的出口額都在1.7億美元以上,出口總額達25億美元。預計2013年我國農藥出口貿易趨勢將呈現以下4大特點:一是由于各國對農藥的重視力度逐漸增強,預計農藥出口繼續保持增長;二是制劑出口比例將進一步擴大;三是傳統市場趨于飽和,競爭激烈,新興市場增長速度會加快;四是農藥大宗品種出口結構相對穩定,非農用農藥發展速度預計加快。

      雖然我國農藥出口形勢向好,但同樣也面臨很多挑戰。在國內,一是農藥產能過剩,如阿維菌素目前國內原藥產量達3600噸,而實際需求只有2800噸。煙密磺隆國內產能達3200噸,而國內年消費量約為600噸,出口1800噸,嚴重供大于求。二是同質化嚴重,包括產品同質化、出口市場同質化。三是惡性競爭、價格競爭是主要手段,不合法競爭、不公平競爭較為嚴重。在國際,一是人民幣匯率壓力大;二是國外對我國農藥格外關注;三是貿易摩擦、反傾銷、反補貼調查風險很大;四是跨國公司對我國產品的誤導;五是非法貿易損壞了我國農藥整體形象;六是國際公約的壓力越來越大,如受歐盟REACH法規的影響,中國農藥產品將部分退出歐盟市場,每年將減少出口額7000萬美元以上。另外,中國農藥出口貿易中存在的四個問題需要關注:一是農藥出口缺乏品牌、市場意識,出口產品技術含量低;二是農藥出口企業數量眾多,規模小,缺乏有效的行業協調;三是中國每一家農藥規模企業往往在幾個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上有優勢,卻不能給國外客戶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這使農藥國際市場開拓難度加大;四是由于加工貿易方式出口量增加迅速,導致環保問題凸顯。一些生產企業為降低成本而降低應有的環保治理投入,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來提高其產品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農藥行業長期存在的無序競爭和出口秩序不規范,造成中國農藥出口一直處于競價銷售的混亂狀態。

      二、 應加緊主要農藥在國外進行注冊與登記

      目前,境外登記是我國農藥走向國際的最大瓶頸和困難,但是要真正走向國際,必須開展農藥國際登記的工作,并在境外建立辦事機構,提供技術和售后服務,唯有這樣,中國農藥才能真正昂首闊步地走出國門。

      目前我國出口農藥主要以原藥(包括母液)為主,大約占出口總量的60%,出口價格持續走低,使有些企業近乎無利可圖。根本原因是這些企業沒有在歐盟、北美、日本等發達國家登記。多數企業與跨國公司簽訂供貨協議出口,實際上屬于“貼牌銷售”。這樣的結果是中國企業只能為外商生產草甘膦而不能在美國市場上銷售自己的產品,擁有EPA草甘膦農藥登記的外商可同時購買多個中國企業生產的產品,漫天壓價,再將低價的產品高價轉賣到美國及全球市場上。

      據了解,我國農藥出口的傳統市場是東南亞和南美國家,而北美、澳大利亞、歐洲等地區的進入門檻很高,如在美國完成一個農藥品種登記,費用高達100萬美元左右。歐盟登記費用更高。深圳易普樂在俄羅斯辦理第一個產品登記證時,要價竟然也高達38萬美元。2008年以來,中國每年農藥出口量突破100萬噸,然而,出口量的增速與出口金額增速并不一致,中國農藥在全球采購中保持競爭力的代價,是價格被一壓再壓、利潤空間的萎縮和犧牲。目前,經過努力,國內部分農藥企業已經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緬甸、印尼、泰國以及非洲和南美等國登記產品并成立了農藥公司。易普樂克服重重困難,在俄羅斯、烏克蘭等國辦了產品登記證,并在國外建立了5個農藥生產基地;寧波泰達進出口有限公司已成功進入北美市場,他們從2002年開始到現在,已擁有42個登記證,也有了自己的品牌。新安化工、江山股份、潤豐化工、韋恩好收成等公司都不惜重金在亞洲、歐洲、南美和非洲獲得草甘膦原藥和制劑的登記,為出口產品尋求到一種合理的發展方式。

      農藥企業如何更好地在國外登記,業內專家認為,一是可借鑒印度和日本農藥進入歐美市場的經驗,對于有些打開國際市場的農藥品種,由國家出面引進國際認證的GLP實驗室,加強其在國外登記時所需要的項目研究,如安排、收集、整理農藥原藥的全分析、藥效、殘留、代謝、毒性、環境生態毒性、環境滯留等方面的資料,以適應國際市場和國外登記上的需要。二是要到農藥進口國登記注冊,必須對出口農藥的專利、農藥檢驗國際標準、登記注冊和農藥出口貿易的有關法律進行綜合性研究,才能有的放矢。三是可借鑒新安化工、華星化工、江山股份、易普樂等公司的經驗,與境外農藥加工企業和渠道公司形成合作,才能加快登記的步伐。

      一些出口企業的老總認為,中國農藥企業可以海外登記和創辦農藥跨國公司齊頭并進,這是因為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非專利農藥生產國,雖然每年有龐大的農藥出口量,但中國仍然是農藥銷售弱國,中國農藥出口額僅占全球農藥市場份額的8%。中國只有建立農藥跨國公司,才能在農藥市場與國外跨國農藥公司形成競爭,未來才能立于不敗之地。不久前,中國化工集團公司對全球第七大農化企業以色列馬克西姆--阿甘公司60%控股股份的收購,使業內人士看到,收購歐美農藥企業,也不失為一個快速國際化的途徑。

      農業部將采取更多措施幫助國內產品進入國際市場,并與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等國際組織和多個國家在農藥管理上有合作項目,如在美國舉辦如何在國外進行農藥登記的培訓班。山東祥源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急企業所急,董事長王文才介紹,從2008年起,山東祥源在國外打造了針對國內產品的市場準入平臺,以服務國內企業,減少他們在國外登記的麻煩。

      三、 打造一流出口企業的三個必備條件

      1.加大農藥創新研發力度

      近年來,我國農藥行業發展迅速,但對科技投入較低,許多企業主要是依靠資金和資源進行規?;l展。目前國內生產的農藥品種有260多個,但自主研發的只有20多個,大部分農藥品種都是仿制產品。看到一個品種好,大家蜂擁而上,直到把這個產品做爛。如草甘膦2000年生產能力為7萬噸,2009年猛增到103萬噸;毒死蜱2000年生產能力為1萬噸,2009年增加到近10萬噸。國內許多農藥及中間體裝置規模都呈現超高速發展態勢,部分產品產能超過世界總需求量。由于產能的嚴重過剩,導致裝置開工率較低,不少生產企業主要依靠價格戰來獲得市場份額,不顧市場行情低價出口,引起國外的反傾銷。

      據了解,我國農藥企業與國外企業業績懸殊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國農藥研發投入少,多數農藥企業研發投入僅占到銷售額的1%~2%,中國農藥企業每個創制品種投入的資金量不到發達國家的5%。業內專家指出,面對農藥出口貿易的諸多問題,我國農藥出口貿易轉型升級的關鍵是科技創新。先正達與拜耳2009年~2011年的研發投入占農藥銷售額的8.4%~10.6%,我國農藥整體技術水平與跨國公司之間有很大差距。“對于眾多國內農藥企業來說,研發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币患乙幠F髽I老總表示,新農藥創制基本上屬于基礎研究領域,前期的投入非常大,周期又很漫長,并且存在較大的風險性,如果沒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和技術力量支持,創制工作根本難以為繼。但不少規模企業已意識到,對于現階段我國的農藥企業來說,農藥創新研發是非常必須的,也是非常緊迫的。如草甘膦龍頭企業新安化工幾年前研發的草甘膦銨鹽可溶顆粒劑和草甘膦鉀鹽原粉投入海外市場后,需求旺盛。江山股份也投入資金和技術人才,對草甘膦制劑和丁草胺工藝進行研發,使新產品在海外市場銷售看漲。面對急劇變化的國際市場環境,農藥創新研發對越來越多的出口企業來說已經不再是可有可無的選擇了,而是求生存、求發展的必然。

      我國農藥產品出口目前仍然主要以價格競爭為手段,而且發展也主要依靠規模化獲取市場份額。今后發展不應該把有限的資金和資源投入到過剩產能的盲目建設中去,而應加大高新技術產品的開發,改外延式發展為內涵式發展,不應該僅僅依靠提高產品的產量、降低產品成本來爭取國際市場,而應該盡可能開發高附加值產品,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檔次,注重國際市場需求。隨著我國5種高毒有機磷農藥的禁用,近年來國內高毒農藥所占比重已經大幅下降,但是我國仍然缺乏特殊用途殺菌劑、高效低殘留除草劑和高檔植物生長保護劑等品種。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含氟有機中間體主要生產國和供應國,但是我國含氟農藥開發與生產相對滯后,受制于專利和技術等因素,許多新品種的應用主要依賴進口。產品結構的調整主要通過加大科研投入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來實現。

      2.加快由原藥出口向制劑出口轉變

      農藥制劑是農藥原藥的深加工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高,擴大制劑出口是我國農藥行業進軍國際市場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國原藥出口仍是農藥出口的主力軍,除草劑和殺蟲劑原藥是拉動農藥原藥出口快速增長的主動力。原藥出口較多原因是跨國公司出于本身利益更愿意購買中國的原藥用于制劑加工,不僅可以緩解在本國的環保壓力,同時大幅提高了他們的利潤率,因為中國的原藥品種全、質量優、價格低。

      除草劑和殺蟲劑制劑出口同樣也是拉動農藥制劑出口快速增長的主動力。農藥出口金額的三成五是制劑。2012年除草劑制劑出口數量為58.9萬噸,出口金額為16.3億美元;殺蟲劑制劑出口數量為19.5萬噸,出口金額為7.8億美元,增幅分別高達59.49%和28.4%,占到當年制劑出口金額的88%。我國制劑主要出口到亞洲、南美和非洲等非發達地區,增長最快的地區是北美和南美。制劑主要出口到非發達地區,主要原因是非洲、南美、亞洲的發展中國家缺乏必需的原藥生產力,只能直接大量購買中國的制劑產品,特別是非洲地區的國家進口的中國農藥產品中,制劑產品占到八成以上。

      原藥是給外商打工,在價格上沒有話語權,但做制劑就不同了,附加值較高。農藥企業應該加快由原藥出口向制劑出口轉變,由低端制劑出口向高端制劑出口轉變?,F在一些大企業已認識到這個問題,不再只做原藥,而是往下游延伸生產制劑。新安化工、江山股份草甘膦制劑已做得很有特色,提升了產品的附加值。不過,制劑對技術含量要求高,對企業的資金和管理也有要求,如果企業的制劑水平上不去,發展可能會受到限制。目前農藥企業在生產出口成品制劑時,一定要注意配方、包裝和質檢,因為細節決定成敗,把握住細節,可縮小與跨國公司同類產品的差距。

      目前,常規農藥的含量多數在96%以上,已為國際市場認可,為高質量制劑的配制,特別是高效能助劑的選擇提供了技術上的保證。農藥品牌的競爭,實際已是制劑的競爭。

      3.農藥出口企業要樹立品牌意識,打造世界品牌

      多年以來,中國只是作為原材料供應商進入國際市場,沒有自主品牌,除很少的公司出口自有品牌的小包裝制劑外,中國農藥企業大部分公司都是出口原藥、大包裝制劑或客戶品牌的小包裝制劑。沒有自主品牌的業務屬于一般貿易,沒有進入到渠道市場。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软件|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io| 99热成人精品国产免男男|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色欲AV|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一二三区|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66|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二二区| 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主播精品极品网红 |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天堂|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影院|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日韩精品|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免观看| 99re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中文字幕 | 国产成人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无码精品前田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97热久久免费频精品99|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亚洲精品国自产拍在线观看| 久久se精品一区二区影院 |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夜色| 97r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 成人国产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97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在线亚洲一区二区 |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HDAV|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应用| 欧美日韩成人精品久久久免费看 | 777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