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a4kkq"></dfn>
<ul id="a4kkq"></ul>
    • 水環境治理建議大全11篇

      時間:2023-12-16 16:18:44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水環境治理建議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水環境治理建議

      篇(1)

      1、污水管網主管破裂導致新區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直接噴涌進入水系。目前,在水系建設過程中已發現兩處。一處是花樣年售樓部旁橋下;另一處小太平河山棗村污水提升泵站西側約15米處。因污水管破裂,大量污水噴涌進入水系,將水系水體染成黑色,伴有惡臭。目前,第一處破裂一直沒有得到搶修。水系建設方認為原鋪設污水管網有質量問題,污水管網破裂應由原鋪設方負責。原鋪設方則認為污水管網破裂是因水系建設方機械重壓或挖裂造成,應由水系建設方負責。

      2、路網建設和排污管網配套設施建設以及水系建設進度慢,導致一些小區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系。目前,因奧園南路建設進度較慢,尚未鋪設排污管網和建設污水提升泵站,導致奧林匹克花園污水無法與城區排污管網相連,只能暫時直接排入水系。

      3、畜禽養殖污染導致水環境污染。由于保護新區水系尚未出臺相關的法規和條例,無法制約民眾。目前,在水系上游,更有甚者直接在水系中養殖畜禽。養殖污水、糞便等未經任何處理直接排入水系。使水環境中氨氮、溶解氧和糞大腸菌群等指標超標,嚴重影響水系水環境質量。

      4、農業生產污染導致環境污染。新區附近村民在農業生產中,有機肥料施用的大幅度減少和氮、磷、鉀肥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化學肥料使用的快速增長,其結果導致氮磷鉀使用不平衡,造成對地表水受污染,水質富營養化,農藥直接向水體施藥并通過雨水或灌溉水由農田向水體遷移,施藥工具和器械的清洗等均對水環境造成污染。

      5、新區上游、附近自然村居民和部分新區居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污染導致環境污染。因新區內污水管網不能全覆蓋,居民生活中使用的各種洗滌劑和污水、垃圾、糞便等無毒的無機鹽類生活污染源不能排入管網而直排入水系,不但使污水橫流,影響市容,而且污水長期積累,生活污水中含氮、磷,至病細菌多,造成地表水水質惡化,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脅。

      6、新區水系補水工程進度慢,至今民眾尚未知道從何處補水,沒有足夠的活水適時補充,水體循環更新慢,導致水環境質量間接受污染。

      為此,特提出治理建議如下:

      篇(2)

          根據四川省水利科學研究院和四川省農田水務局《四川省2010-2013年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規劃人口現狀調查及復核報告》的統計數據[7],四川省2009年全省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為2578萬,占農村總人口的36%,南充市和成都市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最高,均超過220萬,其次是達州市、瀘州市、宜賓市、資陽市、自貢市,不安全人口數均在140萬以上。相對數量以自貢市最高,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比例高達66%,其次是甘孜州、眉山市和樂山市,不安全人口比例在50%以上。四川省不安全人口的絕對數和相對數集中在成都平原和川中丘陵,成都平原各市以取用地下水為主,主要問題是水質問題,川中丘陵區各市以取用地下水、溝塘水及水庫水為主,主要存在水質、保證率和水量的問題;川西高原區(包括甘孜州和阿壩州)地廣人稀,山高谷深,水源主要以河流水為主,主要存在取水方便程度和水量保障方面的問題;盆周山地和川南山地(涼山州和攀枝花市)主要以取用江河水及溪溝水為主,主要存在方便程度、水量和保證率的問題(圖1)。水質不安全是四川省農村飲水不安全的主要問題,而在水質不安全中以由于環境污染引起的細菌學指標超標和飲用受其他污染的地表水污染為主(圖2)。主要原因是農村生態環境惡化、水源地受到污染。

          2四川省農村飲用水源污染的主要環境因素分析

          2.1工業點源污染工業污染,尤其是鄉鎮企業是農村水污染的重要來源[8]四川省的大型工礦企業業和鄉鎮企業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的成都平原和川中丘陵地區,從2006年開始無論是鄉鎮企業的總數量還是鄉鎮企業中污染較為嚴重的采礦業和制造業的數量都在下降,而且整個四川省的工業排污總量和污染物總量都在逐步降低,污水排放達標率在逐步提高,點源污染正在逐步被控制,但是仍有接近5%的工業廢水未達標排放,會對水體造成一定的污染(表1)。

          2.2農村面源污染

          2.2.1農業生產四川省農業生產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和川中丘陵地區,這些地區也是化肥和農藥使用較多的區域。從表2可以看出四川省農業和化肥的使用量在持續增加,2009年化肥使用量已經達到624kg/hm2,遠超過發達國家為防止化肥對水體污染設置的安全上限(225kg/hm2)。

          2.2.2農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污染四川省2009年農村人口為6698萬人,占全省總人口的75%。目前全省4427個建制鄉鎮絕大多數未建立污水處理系統,全省農村每年產生的10多億t生活污水基本上任意排放,約1700萬t生活垃圾也是隨意傾倒[5,6]。

          2.2.3禽畜養殖污染根據四川省農業廳《2007四川省農業統計年鑒》數據,四川省2007年大型牲口的存欄量為421萬頭,生豬存欄為9957萬頭。雖然大部分的規模化養殖場都已經修建沼氣池等處理措施,但是由于綜合處置能力不夠,有90%的規模化養殖場污染治理仍達不到環保要求,大量養殖廢物直排河道,嚴重污染水體[5]。并且四川省作為養豬大省的,年出欄生豬5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僅為44%,散戶養殖仍占主要位置[9]。尤其是四川中部丘陵和盆周山區的部分水源地處于居民聚集區,農戶散養的畜禽糞便是水源污染的重要來源。

          2.3水源地內源污染四川農村地區,尤其是川中陵和盆周山地區,一般是以石河堰攔截河流形成回水區域或筑壩形成湖庫等靜態水體作為飲用水源。川中丘陵區的土壤侵蝕模數高達8000~15000t/(km2?a)[9],水土流失嚴重,大量腐殖質等隨地表徑流進入水體后沉積在底泥中,成為污染物的蓄積庫,在一定條件下被釋放或再懸浮,造成內源污染。

          3四川省農村飲用水源地主要環境治理對策分析

          3.1綜合考慮環境影響因素,選擇不易受污染的水源在篩選集中飲用水源地時應綜合考慮,優選不易受到污染的水源地,比如地下水等。但是一般農村地區對水源的選擇有較大的局限性。尤其是四川盆周山區和丘陵地區,工程性限制較為嚴重,獲得較好的水源投資較大,農村地區很難承擔。應加大政府投入,為廣大農民優選好的水源。目前四川省惠民工程“紅層找水”工程已經取得顯著成效。

          3.2水源保護區的環境監管四川省政府十分重視水源保護區的環境監管工作,相繼出臺《四川省飲用水水源保護管理條例》和《關于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工作的通知》等法規文件。但是一些農村地區的水源保護區,尤其是一些偏遠地區的水源保護區,雖然已經劃定,但是長期處于弱監管狀態,主要原因在于鄉鎮集中飲用水源地分布分散,尤其是盆周山區、川南山地和川西北高原地區,縣級以上的環保、水利、衛生等部門受人力等方面的限制,很難對每一個水源地都做到切實有效的監管,應該加大鄉鎮和村級部門對水源地的環境監管保護力度。

          3.3農村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四川省平原和丘陵區的水源地大部分位于農耕區,河流或水庫周圍就是農田和村落,大量面源污染物會隨地表徑流進入水體,造成污染。對于面源污染的控制,應該從多方位進行控制。以四川丘陵區為例,山丘上部植樹造林,進行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在生活區修建沼氣池和人工濕地系統,對農村生活污水和畜禽養殖糞便進行處理,達標排放;農田區域采取植物籬措施對氮、磷等營養物質進行攔截;在河岸或湖濱設置防護林或濕地形成濱岸緩沖帶,對面源污染物進行攔截。本課題在四川省樂至縣的示范效果顯示,在水源地周圍采取沼氣池、生活污水凈化池和人工濕地等措施對地表水污染控制有較好的效果。

      篇(3)

      中圖分類號:X70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7)12009302

      1引言

      在20世紀60年代左右,我國農村的水環境還沒有被污染,村民的飲用水大多是河道水添加明礬等藥劑后,進行沉淀后直接飲用。在炎熱的夏季,村民可以在河道中進行游泳等活動,并且能夠在水體中從事養殖、捕魚,也可引河水灌溉農田等。隨著我國人口的不斷增長,村民開始對河道進行開發并在周圍建設工廠等,對水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使農村水體資源遭到了嚴重破壞,甚至一部分水體已經出現黑臭的現象,對人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

      2農村生活用水污染現狀

      2.1農村生活污水增長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農村經濟也得到了飛速發展,使得生活污水也在不斷增加。村民的生活用水不僅包括生活洗漱以及洗滌污水等,還包括水產養殖和家禽養殖等污水,如直接排放到環境中都會造成大量的污水。

      2.2農村生活污水收集難

      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農村占地面積較大,并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很多村民會選擇到城市里工作,這也導致了我國農村地區人口比例減少,且分布不均勻,使得我國的農村污水范圍較廣,且污染程度不一,從而導致的收集比較困難的問題[1]。

      3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問題

      3.1資金投入不足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占地面積較大,人口眾多,每天都會有源源不斷的污水產生,因此,對農村水資源進行處理應著重對生活污水進行處理。而污水治理設備的建設與維護費用加起來少則幾十萬元,多則上百萬元。這無疑是較大的經濟負擔。雖然,我國財政方面每年都會對農村環保建設撥出大量資金,但是仍不能夠滿足我國農村的污水治理建設。就我國一些比較偏遠的山村而言,需要資金的投入較大,這也是我國農村地區污水很y治理的原因[2]。

      3.2統一治理的難度較大

      我國農村某些地區沒有對污水處理進行推廣,這也導致了我國村民對水資源保護的意識較差。我國農村污水系統治理普遍不完善,這也是由于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比較落后以及人們的思想比較落后所導致的。污水會通過明溝或者暗渠的形式直接排放到江河中,有可能會深入到地下形成地下水。排放到江河中的水,會對農村的水體資源直接造成污染,深入到地下的水會對人們飲用水造成影響,最終會對人們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脅。無論是通過哪種形式排放掉的污水,收集起來都比較困難,這也使得農村的生活用水無法集中處理。

      3.3治理意識沒有深入人心

      我國對農村污水處理相較于一些西方的發達國家起步較晚,人們對污水處理認識不夠。通常情況下,政府只會對村民居住較為集中的地方進行污水處理。目前我國正處于探索以及學習、借鑒的階段,大部分村民對污水處理也沒有足夠的信心,村民認為對污水處理并沒有必要,現有的用水并沒有對生活造成影響,甚至一些村民認為對污水進行處理是浪費資金,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導致了我國農村對污水處理率比較低[3]。

      3.4環保意識比較薄弱

      由于我國村民的整體素質不高,導致了村民的環保意識比較薄弱。當前,大部分村民沒有意識到污水會對人們的生活造成影響。同時,政府的宣傳工作也沒有做到位也是導致村民環保意識比較薄弱的主要因素,在政府對污水進行處理的過程中,還會出現村民不配合的情況,都使得我國農村污水處理難以進行。

      4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對策

      農村水體污染是一個比較緩慢的過程,在水體剛被污染的時候,并不容易被發現,一旦人們發現水體污染時,水體污染實際已經很嚴重了。同時,水體污染也都會對農村的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的危害,生態系統遭到破壞后,其自凈能力會大幅下降,有的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能夠完成修復,因此,必須要對農村污水進行處理,防止生態系統遭到進一步破壞。

      4.1畜禽廢水處理

      據相關報道,畜禽養殖造成的廢水占農村污水的一半,因此,在對農村水體資源處理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對畜禽養殖廢水的處理。這就需要對農村養殖場進行嚴格管理,合理的規劃農村養殖場,對畜禽的糞便進行統一處理,經污水廠處理并檢驗合格后,還可以當做肥料再回收對莊稼進行施肥,使廢棄物得到重新利用。也可以利用畜禽養殖場產生的糞便建立沼氣池,從而使養殖場的污水排放問題得到解決。在此過程中也可以加大對糞便的研究力度,使糞便能夠變成供人們使用的有機肥料,從而使畜禽糞便能夠得到綜合利用。還可以通過三大工程,實現秸稈還田工程,通過實施農業部豐收計劃以及秸稈項目等,對農業種植的結構進行調整,減少通過焚燒等對秸稈進行處理的方式,降低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從而使環境得到保護[4]。

      4.2合理疏浚溝湖,減少內污染源

      我國農村中河溝淤泥沉積比較厚,溝小且較淺,同時,壩頭壩埂也容易造成堵塞,這也造成了臭水溝,干枯河等,不利于水體的資源的處理。在對農村水體資源處理的過程中,政府制定科學合理的計劃,首先要確定疏浚的標準和土方的數量,然后在進行施工,逐漸把溝河進行疏通,使其與溝河能夠相同,減少臭水溝的數量,不僅能夠使農村的水體資源得到優化,同時,也能夠使生態環境保持穩定,增強抗自然災害能力[5]。

      4.3防治工業污染,保護溝河環境

      政府在對農村水體治理的過程中,應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并對農村周圍的工廠進行集中處理,確保工業的污染能夠集中處理,從而提高水資源的治理效果。并將“環保第一審批”的制度貫徹落實到實踐中去。對于農村周邊新建的項目,也要進行嚴格的審查,關停重污染比較嚴重的企業,并對其進行整改,防止農村的環境繼續污染。在進行水體資源治理的過程中,應鼓勵無污染以及少污染的行業建廠,對于無污染的企業可以給予適當的補助。

      4.4投建基礎設施,解決生活污染

      想要從根本上解決村民生活污染的問題,就需要將村民進行集中,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對村民的生活污水以及生活垃圾進行處理。也可以根據當地情況建立穩定的垃圾收集機制,使村民的生活垃圾都能夠按照標準進行處理,并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建立垃圾填埋場,在道路的兩旁多設置一些垃圾箱,同時需要建立污水處理設施,確保村民的生活用水能夠得到有效地處理,在污水處理系統使用的過程中,需要村民自覺維護,降低污水處理的成本,畝提高農村水體資源的處理效果。

      4.5治理污染源,發展生態農業

      我國農村對題資源具有污染面積大的特點,這為治理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此,在水體資源治理的過程中,應注重對污染源進行處理,加大對農業管理的力度,對農藥等一系列化學藥劑進行嚴格控制,并積極推廣綠色農業,做好無公害的農產品的知識講座,使村民能夠自覺發展生態農業,降低農藥對水體資源的污染,從而提高治療效果[6]。

      2017年6月綠色科技第12期

      楊燕萍:農村水環境保護和治理對策的思考與建議

      環境與安全

      5結語

      我國農村的人口在不斷增長,水體資源嚴重污染會對人們的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必須對水體資源進行治理。在治理的過程中,可以從畜禽、生活污水以及工業用水等方面進行處理,從而提高我國農村水體資源的治理效果。雖然,現階段我國對農村水體資源的治理還不夠完善,但相信隨著我國科技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我國在農村水體資源治理的中一定會越來越完善,村民也會生活得越來越健康。

      參考文獻:

      [1]

      曹海林.農村水環境保護:監管困境及新行動策略建構[J].社會科學研究,2013,15(6):113~118.

      [2]林龍.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民水環境權益法律保護問題思考[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1(6):19~25.

      [3]張明珠,高強,葉瑞興,等.廣州市農村地區水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政策研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3,37(6):203~204.

      篇(4)

      abstract: widely develop along with environmental awareness's enhancement and the environment movement, how to cause the population - resources - environment - econom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hus the protection environment and the natural resource, realize humanity'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ven already became the western government macroscopic intervention the fifth goal. under this kind of social environment, in numerous control environment economic means that for instance: the subsidy, the synthesis reward, the pollution permitted, in the definite property right, takes of a tax revenue modern macroeconomic policy main vehicles, as a result of its unique superiority, developed the effective economy in the contro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spect to adjust tool's function, moreover more and more widely is accepted by the people.

      key word: environment tax; active control; theory basis

      一、理論基礎

      征收環境稅的理論根源可以從“福利經濟學之父”庇古的外部性理論談起。他認為:市場經濟運行中,因為自然環境提供的服務不能由市場進行交易,所以,市場機制無法對經濟運行主體在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副產品――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作用。這種以危害自然為表現形式的外部性成本發生在市場之外,庇古稱之為“負的外部性”。經濟活動的外部性產生了但沒有反映社會成本和未來成本,價格也不能真正反映使用環境資源的社會邊際成本。為了克服這種“負的外部性”所導致的邊際私人成本和邊際社會成本之間的差異,政府應當實行干預措施,從而把污染者的外部性成本內在化,迫使其面臨真實的私人成本和收益,以達到控制其污染量,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目的。

      發達國家用市場機制解決污染外部性作了詳細的分析發現,市場手段中環境稅是控制環境污染的一個頗具吸引力的方法。按照公共財政的定義,可將環境征收定義為:政府擁有的與環境因素相聯系的收入。它包括一切在反污染的政策框架中征收的稅收,其核心是使污染者支付與其污染行為相適應的價格,即對污染者每單位產出征收的與其在有效產出水平上所造成的邊際損害等值的稅,目的為了實現對納稅人影響生態環境的行為的改變。由于在庇古的理論發展而來,所以又稱“庇古稅”。

      二、征收環境稅的優勢分析理論上,庇古稅可以達到資源有效配置,能夠導致污染減少到帕累托最優水平。

      污染者權衡保持污染水平所支付的稅收和減少污染少交稅所獲收益,控制成本小于稅率,則污染減少,直到二者相等時,達到污染最優水平。這有動態和靜態兩方面的優勢:首先在靜態條件下,因為只要有污染就會被征稅,企業出于少交稅的目的也要控污;其次在動態方面,若稅率不變,企業通過技術進步可以減少對未來稅收的支付,庇古稅這種提供進一步減少污染的動態效率與靜態效率一起被認為是與其他方式相比的主要特點。

      庇古稅對外部的不經濟有矯正性的功效。它通過稅收的方式對生產和消費中的外部成本進行矯正。使產量和價格在效率的標準上達到均衡,矯正的邊際私人成本,使企業認識到在社會層面上的成本。所以又名“矯正性稅收”。而作為矯正性稅收的另一角度的優勢在于,它很好的避免了稅收的扭曲性效應。比如個人所得稅的稅率過高時,人們會以閑暇替代,有獎懶罰勤的副作用,相反,庇古稅正是對外部不經濟調整為經濟,是修正性的,在初衷上就避免了扭曲效應。

      在實踐中,征收環境稅、提供補貼、發放污染許可證、收取押金都是間接控制方法。征收環境稅與提供補貼相比,是阻止而不是鼓勵資源流人污染嚴重的企業;無需確定污染的基準點,只需確定單位排放量的稅金就夠了;可附帶得到一筆財政收入。征收環境稅與發售許可證相比,許可征的發售有膨脹的可能,存在炒買炒賣的投機性。征收環境稅與收取押金相比,收取押金的操作相當麻煩,且只能限于很小的范圍內。由此可見,征收環境稅的確是一個理想的環境保護手段。

      三、在美國的實踐成果美國走的是一條“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因為稅收本身的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使稅收手段在環境經濟體系中有不可替代的優越性。

      在美國自從對損害臭氧的化學品征收消費稅以來,人們普遍減少了對氟里昂的使用;汽油稅的征收,鼓勵了消費節能汽車從而減少了污染排放;開采稅的征收,有效抑制了在盈利邊際上的開采,從而減少了約10%-15%的石油總量消費。

      目前實現了環境的根本好轉,自然災害發生率下降,雖然汽車使用量增加,但二氧化碳比70年代下降99%,一氧化碳下降97%,二氧化碳下降42%,懸浮顆粒下降70%。

      四、環境稅在我國的適用及政策方向雖然環境稅實施上仍存在2個難題

      1.邊際外部成本和邊際私人凈收益難以確定,影響到環境稅的效率。環境稅的先決條件就是確定社會和私人邊際成本,這樣才能計算出準確的稅率。

      2.一些情況下,征收成本太高。實施環境稅后有兩個問題;其一是監測每個污染源的費用。另一種是由征管者承擔污染物排放的監測任務。經驗表明,第一種的費用遠遠高于第二種。而且,我國長期以來對環境稅認識的不足而導致具體開征環境稅似乎有一定實踐難度,但在環境經濟學和可持續發展理論的背景支持下和發達國家成功的經驗中,在新世紀建立一個環境經濟體系已成為不爭的關鍵所在。對此,提出以下芻議:

      (一)開征新稅種

      首先,重點在城市把原來的排污費改為開征排污稅。其次,對消費稅中對環境造成污染的消費品除煙火、小汽車、鞭炮外還應擴展到一次性包裝物等白色污染。同時,提高部分消費品稅率,如含鉛汽油。再次,對二氧化硫稅和二氧化碳稅可考慮在條件成熟時開征。最后,可以對民航等交通設施和建筑工地征噪音稅,并把所獲資金用于隔音設備投資或對居民進行補償。

      (二)對現有稅制進行調整

      首先,完善資源稅制度。可適當擴大其征稅對象。廣征森林資源稅和草場資源稅以杜絕肆虐的生態破壞行為,待時機成熟不妨開征土地、海洋、地熱、動植物稅,并對不可再生資源課以重稅。

      其次,在現有稅種中增加環境保護條款。

      消費稅:設計差別稅率,鼓勵清潔環保產品的使用。只要對環境有直接或間接損害的都應收較高的稅。

      增值稅:增加對企業購置環保設備允許抵扣進項稅的規定,而對購買以淘汰的構成污染的設備的企業應從構建固定資產上予以限制。

      篇(5)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5812(2015)21-0024-02

      摘要:我國在水環境治理方面的投入非常有限,存在著巨大的資金缺口,僅靠政府投資難以滿足水環境治理投資需求,亟須建立多元化的水環境治理投融資渠道。民間資本雄厚,投資意愿強,地方政府應幫助民間資本投資者樹立價值投資理念,建設民間投資信息網絡平臺;創新污染治理市場機制,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水環境治理領域;用好金融、稅收扶持政策,做好水環境治理產業融資與民間資本投資的對接工作。

      關鍵詞:水環境治理 投融資機制 民間資本

      一、我國水環境治理投融資現狀

      目前,我國面臨水資源短缺及水污染嚴重的雙重問題。水環境治理成效能否達到,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水污染治理資金投入是否足額、及時。我國水資源融資存在以下問題,一是資金需求量大,投入不足。根據國際經驗,環境投資占GDP的比重為1.0%至1.5%時,能基本控制污染,達到 2%至3%時,環境能得到較大的改善。我國在水環境治理方面的資金投入,遠未達到國際公認的標準。二是水環境治理投融資渠道單一,民間資本投入意愿不強。近年來,我國水環境治理問題凸顯的同時,水環境治理投融資問題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重視,一方面加大了環保投資力度,另一方面也拓寬了投融資渠道。盡管如此,與水環境治理的力度和達標要求所需要的資金相比,投資渠道方面來看仍顯狹窄。三是缺乏市場競爭機制,資金利用率低。四是金融機構提供的水環境治理產品創新不足,綠色信貸不完善。由于水環境治理的投資周期長、回報率低,經濟效益不明顯,銀行等信貸機構缺乏對水環境治理項目支持的積極性。同時,我國缺乏鼓勵環境金融創新的系統配套政策和體制機制氛圍。

      二、民間資本參與水環境治理的模式選擇

      (一)市場主導型融資模式與政府主導型投資模式

      民間資本投資具有強烈的趨利性,在市場主導型融資模式下,由于水環境治理產業的公益性質,不會是民間資本投資的最佳選擇。應該利用政府主導投融資模式,充分利用政府職能,將民間資本合理地加以引導,協調資金分布的行業與地域的矛盾,使得水環境治理產業可持續發展。

      (二)債權融資模式與股權融資模式

      水環境治理資金需求量大,時間緊,債權融資模式能快速地籌集到所需資金,但籌資額有限。而股權融資模式,籌資時間長,籌資量大,資金需求者自主性強,有利于集中民間資金進入水環境治理領域。現在,比較可行的債權、股權融資模式主要有三種。

      1.創立水環境治理產業基金。根據相關政策,政府可以出臺設立水環境治理產業引導基金。通過水環境治理產業基金平臺,采用股權或債權募集所需資金,將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進行有機融合,解決水環境治理產業的融資難題。

      2.VC/PE投資傾向水環境治理產業。據有關數據顯示,2008―2011年中國污水處理行業共披露47起VC/PE融資案例,融資總額達到8.52億美元,平均單筆融資金額為1 813萬美元。近幾年,VC/PE 對水環境治理產業的投資案例數量越來越多。

      3.發行股票,上市融資。2000年以來,環保企業上市公開募股共85例,融資總額近700億元。隨著新三板、創業板等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立,水環境治理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道路必將更加順暢。

      (三)項目融資模式

      項目融資是以項目的名義籌措一年期以上的資金,以項目營運收入承擔債務償還責任的融資形式,主要包括六種融資形式:產品支付、融資租賃、BOT融資、TOT融資和 PFI融資。水環境治理產業可以根據項目的大小,所需資金的長短、融資的特點等選擇不同的融資形式。

      (四)信托融資

      信托融資是一種綜合性融資模式,也是一種間接融資模式,在國家宏觀政策影響下,根據經濟運行的特點,設置組合型的融資方式,以滿足融資市場變化的需求。信托融資多樣,包括:信托貸款、股權投資附加回購條款、股權收益權、財產收益權、綠色信托等。信托融資是在信托法律關系中進行融資,降低了融資成本,并且融資期限長。信托融資具有一定的制度優勢,包括財產管理與風險隔離、財產獨立性和管理連續性、跨行業金融資源配置的靈活性等,實現了不提高資產負債率的情況下就能獲得融資。信托融資克服了債權融資和權益融資的缺點;同時,吸取了兩者在風險管理的優點,可以克服經濟發展帶來的波動性,以及伴隨而來的系統性風險和跨期性風險,使金融資源得到有效配置。水環境治理產業完全可以利用信托融資的優勢和特點,將信托投資與水環境治理產業融資結合,開闊水環境治理產業融資視野,提升水環境治理產業融資水平。

      三、民間資本投資水環境治理產業的政策建議

      (一)政府轉變職能,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水環境治理領域

      地方政府要立足于長遠發展,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推進水污染治理的市場化,提供市場化投融資相關制度產品。通過創建市場、規范市場和扶持市場來促進水環境治理的市場化運營機制。健全水環境治理設施的投融資機制,其建設和運行都應按企業方式來運作,明確投資者之間的責、權、利,增加水環境治理投資能力,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為財政投入與民間資本投資提供公平、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把市場能夠做、愿意做的事情交由市場主體來完成,確保財政資金不與民間資本在水環境治理的盈利性領域進行競爭。進一步明確政府財政資金在水環境治理領域的使用方向和支持重點,發揮政府投資的“杠桿”作用。撬動、引導大量民營企業和個人資金投入到水環境治理領域,加快水環境治理市場化進程。

      (二)幫助民間資本投資者樹立價值投資理念

      目前,相當一部分民間資金所有者希望通過短期借貸、較高利率的方式獲取回報。而水環境治理產業的項目投資周期一般都比較長,回報也存在較大不確定性,資金供給和資金需求之間需要磨合。民間資金持有者必須拋棄“短平快”投融資路徑依賴,重視項目投資模式是否符合金融業態發展方向,是否符合國家對投融資的引導方向,樹立價值投資理念。投資者可以利用民間資本創辦或參股科技創業投資企業,也可以自建或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建技術研發中心和示范基地,支持水環境治理產業的發展。

      (三)用好水環境治理產業基金,支持水環境治理企業上市

      為了扶持水環境治理產業發展,引導民間資金流向水環境治理產業(企業),地方政府可以牽頭設立水環境治理產業投資基金。該基金主要面向處于種子期、起步期的水環境治理產業(企業),為他們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突破發展瓶頸。

      1.出臺投資基金的管理辦法。在設立水環境治理產業投資基金后,政府要及時出臺投資基金的管理辦法。管理辦法要正確處理政府監管和市場運作的關系,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科學決策、防范風險”的原則,進行投資運作。既要保證基金的投資方向是水環境治理產業(企業),又不能干預基金的正常運營決策。管理辦法要建立有效的風險約束機制,降低投資風險,防范運作風險,特別是委托風險。管理辦法還要建立激勵機制,從收益補償和風險補償兩個角度來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以此來調動并提高社會資金參與投資的積極性。管理辦法要完善投資基金的退出機制,選擇合理的退出時機。當產業投資基金扶持水環境治理產業、企業發展穩定之后,就可以通過出售、轉讓等方式實現基金的退出。

      2.培育水環境治理企業上市。除了設立水環境治理產業投資基金外,還應該在水環境治理產業中培育和組建一批股份有限公司,加以重點扶持,做大做強,爭取上市,以盡快進入資本市場,為下一步引進風險投資和風險投資的退出提供有效的資本市場支撐。對入圍擬上市的水環境治理產業企業進行分類管理,根據盈利能力、成長速度等不同,分別安排在地方股權交易所、中小板、主板等市場上市。

      (四)出臺水環境治理產業的稅收扶持政策

      水環境治理產業是典型的政策驅動型產業,稅收優惠是助推其發展的最為有效且易于操作的扶持措施。通過稅收優惠,可以有效緩解長期以來因收費不到位、運行經費不足等影響企業正常運營和發展的問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進入水環境治理領域。同時也可以極大地減輕政府的財政支出壓力和公眾支付壓力。在地方政府財力允許范圍內建立和完善稅收優惠政策,扶持中小型環保企業的運營和發展。

      (五)政府投資建設水環境治理產業投資信息網絡平臺

      在互聯網時代,企業的市場環境和運作模式都發生了變化,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對經濟信息的依賴性越來越強。要完成水環境治理產業與民間資本的對接,需要一個信息網絡平臺,這個平臺由政府出資建設,無疑是最合適的。在這個投資信息網絡平臺上可以水環境治理產業政策、發展建設規劃、市場準入標準、國內外行業動態等信息。信息平臺的建立,能為水環境治理產業的銷提供多方面和準確的信息服務,最大限度地避免民間投資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提高投資效益。

      (六)完善水環境治理產業融資與民間資本的退出機制

      篇(6)

      關鍵詞農村水環境治理;演化博弈;三方主體

      中圖分類號C931;X5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04(2017)05-0017-10DOI:10.12062/cpre.20170332

      農村水環境是指分布在廣大農村的河流、湖沼、溝渠、池塘、水庫等地表水體、土壤水和地下水體的總稱[1],是農村生產生活不可缺少的基礎條件,是全國水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著農村經濟、農業發展、農民健康及農村生態可持續等方面[2]。近十年來,我國新農村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但隨著農業產業化、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資源消耗、環境惡化已成為農村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瓶頸,其中突出表現為農村人多水缺水臟的矛盾加劇,農業污染物排放量大、農村生活污染加劇、畜禽養殖污染嚴重以及工業、城市污染向農村轉移等問題相互交織[3]。以2014年全國環境統計公報數據為例,在廢水及其污染物排放指標下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中農業源排放量占比48%、氨氮排放總量中農業源排放量占比32%,可見農業源排放已從數量規模上成為我國農村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究其原因是缺乏農村水環境治理的內生機制,在中央政府投入大量精力、財力的同時,其他利益相關主體卻沒有形成農村水環境保護的共識,造成部分農村水污染控制工程“曬太陽”、農村水污染監測“盲區”等現象。如地方政府在經濟績效和環境績效的權衡中較多選擇默許水污染行為、以獲取地方經濟利益和地方政府績效最大化,且多年來將環保工作重心放在城市、忽視了農村區域,或者由于監管技術和成本的門檻造成地方政府監管乏力,當地農戶為追逐短期經濟收入通常選擇使用可以帶來高產的農藥、化肥、隨意處理畜禽糞便、排放生活污水,企業為節約生產成本往往選擇無污染處理的“三廢”排放。因此,在農村水環境治理過程中,考慮多主體的利益驅動、決策依據以及主體間的交互作用,構建地方政府、企業和農戶共治的內生機制,是激發利益相關主體參與農村水環境治理的關鍵舉措。

      1文獻綜述

      關于農村水環境“邊治理、邊污染” 和地方政府監管乏力困境問題,公共物品理論和外部性理論做出了深刻闡釋:農村水環境資源通常隸屬于公共物品范疇,因此決定了農戶和企業的消費行為(如水污染排放)具有顯著的負外部性,從而有了“公地悲劇”[4],而農村水環境保護行為(如水污染治理)卻具有顯著的正外部性,于是產生了“搭便車”問題,最終導致“囚徒困境”[5]。由此可見,農村水環境治理問題不僅是技術難題,更是復雜利益相關者的不同利益訴求和行為導向沖突作用下的現實困境[6],因此經典博弈論被廣泛應用于揭示多元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和行動,取得了豐碩成果。杜焱強等應用不完全信息博弈論探討了政府、企業、村民和村委在農村水環境治理過程中的責任要求與行為關系,研究表明各方利益主體的策略、行為相互制約[7]。有鑒于此,Dungumaro[8]、Taylor[9-10]、曹海林[11]、于瀟等[12]提出了要構建包括政府、市場、企業、農戶、社會公眾等多元利益主體協同參與的農村水環境網絡治理新思路。但是,這些研究通常是建立在個體理性的前提假設之上的,對現實中農村水環境治理問題的信息不完備性、利益相關者的行為決策有限理性特征、個體到群體行為的作用機制復雜性等特征的解釋力不足,因而基于有限理性和群體行為分析的演化博弈理論越來越多地用于揭示環境治理問題中的復雜主體交互關系和行為,并涌現了一系列最新成果。杜建國等、金帥和杜建國等、張偉等分別建立了公眾參與企業環境行為、政府與社會主體環保行為、政府與企業排污行為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不同情形下公眾、企業、政府兩兩博弈的演化相位圖和進化穩定策略[13-15]。潘峰等構建了地方政府與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與排污企業、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參與者的行為演化規律、演化穩定策略,得出了地方政府環境規制策略的影響因素[16-17]。鄭君君等運用演化博弈理論研究了環境污染引發的博弈過程及相關的利益沖突,并考慮了群體間存在信息交互時,監管部門采用輿情引導的情況下環境污染的演化特征[18]。鐘錦構建了淮河流域上游企業和下游企業水污染控制的動態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淮河流域上下游經濟群體合作過程的演化穩定策略[19];Estalaki等將環境罰函數引入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伊朗北部的Zarjub河的水污染負荷分配[20]。值得一提的是,出于模型簡練和分析方便等原因,上述研究的演化博弈均為兩方博弈,而實質上環境保護(包括水環境治理)行為是多元利益主體共同作用的過程,僅靠兩方利益主體的努力較難實現環境治理的目的。

      4.1情景1:三方共同治理

      由表1可知,若三方主體共同參與農村水環境治理,即要求系統(I)的平衡點(1,1,1)是ESS,則必須滿足條件〖LL〗⑤。由條件⑤中的第1個不等式we-wh-2pe+cg

      為了更直觀地分析地方政府、企業和農戶的漸進穩定

      利用matlab仿真工具對上述演化博弈模型進行數值實驗分析。計算表2中7個可能趨近穩定的平衡點的特征值,并依據ESS判定規則和表3穩定條件可知此時E2和E8是系統(I)的ESS,E1、E3是鞍點,E4、E13、E14是不穩定點。這表明,在農村水環境治理行動中,無論地方政府最初是否實施引導策略、企業是否采取凈化策略,只要農戶愿意參與治理行動,此時三方主體將全部參與到農村水環境治理行動中,進而農村水環境質量將得到顯著改善,進入穩定和良性循環階段。

      4.2情景2:三方都不治理

      同理,若三方主體都不參c治理農村水環境,即要求(0,0,0)是系統(I)的ESS,則必須滿足條件①。由條件①可知地方政府對企業的罰款可依據其引導治理的成本大小決策,企業是否參與治理的決策取決于其直接排污的額外收益、排污帶來的負收益、凈化成本的大小,而農戶參與治理的積極性可能受到參與治理的成本、治理帶來的額外收益、舉報企業的獎〖LL〗勵以及不治理帶來的負收益等因素的影響。

      分別減小條件①中第三個不等式的參數Vsh、Vwh、(1-kh)bh的取值,增加ch的取值,分別調整為0.3、0、0、6,其它參數取值同情景1,利用matlab仿真工具對地方政府、企業和農戶的漸進穩定演化軌跡進行數值實驗分析。計算表2中7個可能趨近穩定的平衡點的特征值,并依據ESS判定規則可知此時E1(0,0,0)是系統(I)的ESS,E2、E3、E8是鞍點,E4、E13、E14是不穩定點。

      這表明,只要減小農戶參與治理農村水環境的收益,農戶不會選擇治理環境的行為方式,進而最終影響企業選擇直接排污的策略、地方政府選擇不引導策略,即三方從農村水環境治理行動中無利可圖,此時系統必定演化至糟糕狀態(x0,y0,z0),造成農村水環境質量惡化的后果,進入惡性循環階段。

      4.3情景3:三方以一定概率參與治理

      該情景描述的社會場景是地方政府、企業和農戶三方均以一定概率參與農村水環境治理行動,即存在(x*,y*,z*)的情形(見圖1)。在該情景下系統(I)存在多種演化穩定策略,最終演化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三類種群的初始狀態及其相互激勵、約束關系。為了清晰地驗證在該情景下系統參數的變化影響三類種群的策略選擇演化過程,即分析模型關鍵參數的靈敏度,現將參數取值為:cg=2、ce=1、ch=0.5、pe=60、we=4、wh=2.5、Vwh=3、Vse=2、Vsh=1、kebe=0.4、(1-kh)bh=0.8,采用數值實驗方法,通過圖形直觀地分析政府引導治理的成本cg,企業排污面臨的罰款pe、凈化獎勵we、凈化成本ce、排污額外收益Vse以及污染負收益kebe,農戶參與治理的成本ch、政府獎勵wh、舉報企業排污獲得的額外獎勵Vwh、額外環境收益為Vsh以及不參與治理的環境負收益(1-kh)bh等參數的變化對演化結果的影響。圖1中橫坐標代表各個自變量的取值,縱坐標代表各主體的參與概率,曲線表示各主體的策略演化過程。

      由圖1可知,降低地方政府引導治理的成本,可提高地方政府和企業參與農村水環境治理的積極性;相反地,提高地方政府對企業排污的罰款,且罰款力度要大大超出企業的治理成本,有助于提高地方政府和企業參與農村水環境治理的積極性。同理可知,通過增加企業凈化獎勵、污染負收益,減小企業凈化成本、排污額外收益,可促使地方政府和企業積極參與農村水環境治理(即x1,y1)。減小農戶參與治理的成本、不參與治理的環境負收益,增大農戶參與治理的政府獎勵、舉報企業排污獲得的額外獎勵以及額外環境收益,可促使農戶積極參與到農村水環境治理行動中來(即z1)。

      5結論與建議

      本文針對農村水環境治理行動中有限理性的地方政府、企業和農戶的不同角色、策略和行動,構建了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三方博弈主體通過長期反復博弈、學習和調整策略,形成的最理想策略結果是:(地方政府引導,企業凈化,農戶參與治理)。通過單種群的均衡點穩定性分析、三種群共同組成的系統(I)的均衡點穩定性分析以及潤州區水環境治理行動的案例分析,得出以下三點結論:

      (1)單種群的均衡點穩定性除了與自身策略的影響因素相關,還受其他兩類種群的策略選擇影響;

      (2)在系統(I)處于良好的情景下,只要農戶參與治理的意愿高,地方政府最終將趨向于引導,企業也會積極參與到農村水環境治理中,農村水環境質量將得到顯著改善;相反地,在系統(I)處于不良的情景下,即使企業愿意采取凈化策略積極參與治理,或農戶愿意參與治理,但仍然得不到地方政府的支持或系統其它參與者的響應,最終造成農村水環境治理的“公地悲劇”;一般情景下,研究各方策略的影響因素變化對演化結果的敏感度,發現地方政府和企業的行動方向一致,此時只要地方政府和企業聯合起來致力于通過一系列引導和扶持策略保障農戶從參與農村水環境治理中獲得切實利益,依然可以形成三方共同治理的良好局面;

      (3)通^一系列引導和扶持策略保障農戶從參與農村水環境治理中獲得切實利益,有利于促進農村水環境質量提升。

      以上結論較好地揭示和解釋了我國農村水環境污染事件持續發生、形勢日益嚴峻的現實問題,關鍵就在于農戶的水環境行為缺乏引導、監督和懲罰機制,造成其參與農村水環境治理的收益小于不參與的收益,最終形成農戶不參與治理的行為。立足于上述分析和結論,本文建議在農村水環境治理行動中構建地方政府、企業、農戶共同參與的網絡治理模式,各主體之間通過監督、激勵、舉報、信息傳遞與公開、輔助管理、服務提供等方式相互關聯,通過這一機制積極促進農戶參與治理農村水環境。第一,創建多方共同治理的農村水環境監管信息平臺,各方主體只有在該平成各自承擔的信息任務后才能獲得上級政府或地方政府的物質激勵,其中,地方政府負責水環境信息公開、民意調查和水污染事件通報,企業提交環評報告和用水排水數據,農戶舉報企業與其他農戶排污行為、地方政府不作為。第二,實施以保護水資源和減量增收為重點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以綠色生產為導向,轉變農業種植養殖方式、經營方式和管理方式,更好地優化水資源利用;完善農業支持保護補貼政策,將政策目標調整為支持耕地地力保護和有機糧食價格補貼、取消被舉報及被披露有水污染行為的農戶種糧補貼,引導農戶減少化肥農藥用量,切實加強農村水資源保護;落實農業取用水資源稅改革,對規定限額內的農業取用水免征水資源稅、對取用污水處理回用水等非常規水源免征水資源稅,提高農村水資源利用效率。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李貴寶, 周懷東, 王東勝. 我國農村水環境及其惡化成因[J]. 中國水利, 2003(14):47-48.[ LI Guibao, ZHOU Huaidong, WANG Dongsheng. China’s rural water environment and its causes of deterioration [J]. China water conservancy, 2003 (14): 47-48.]

      [2]鄭慧, 趙永峰. 論農村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J]. 農業經濟, 2016(3):67-68.[ZHENG Hui, ZHAO Yongfeng .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J]. Agricultural economy, 2016 (3): 67-68.]

      [3]張維理, 武淑霞, 冀宏杰,等. 中國農業面源污染形勢估計及控制對策Ⅰ〖KG-0.8mm〗:21世紀初期中國農業面源污染的形勢估計[J]. 中國農業科學, 2004, 37(7):1008-1017.[ZHANG Weili, WU Shuxia, JI Hongjie, et al. Estimation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situation in China and countermeasuresⅠ: estimation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situation in China in the early 21 century [J]. 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 2004, 37 (7): 1008-1017.]

      [4]鄭開元,李雪松. 基于公共物品理論的農村水環境治理機制研究[J]. 生態經濟,2012(3):162-165.[ZHENG Kaiyuan, LI Xuesong. Research on water environment governance mechanism in rural area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ublic goods [J]. Ecological economy, 2012(3):162-165.]

      [5]ALONSO J, FERMANDEZ A, FORT H. Prisoners dilemma cellular automata revisited: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 under environmental pressure [J]. Journal of statistical mechanics theory & experiment, 2006, 6(6):P06013.

      [6]沈費偉 劉祖云. 農村環境善治的邏輯重塑[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6,26(5):32-38.[SHEN Feiwei, LIU Zuyun. The logical reconstruction of rural environment governance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6,26(5): 32-38.]

      [7]杜焱強, 蘇時鵬, 孫小霞. 農村水環境治理的非合作博弈均衡分析[J]. 資源開發與市場, 2015, 31(3):321-326.[DU Yanqiang, SU Shipeng, SUN Xiaoxia. A Non Cooperative Game Equilibrium analysis of rural water environment governance [J].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market, 2015, 31 (3): 321-326.]

      [8]DUNGUMARO E W, MADULU N 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the case of Tanzania [J]. Physics & chemistry of the earth parts A/B/C, 2003, 28(20):1009-1014.

      [9]TAYLOR B M. Between argument and coercion: social coordination in rur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J].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2010, 26(4):383-393.

      [10]TAYLOR B M, LAWRENCE G A. Agripolitical organizations in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representing farmer interests in regional partnerships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 planning, 2012, 14(4):337-359.

      [11]曹海林. 農村水環境保護:監管困境及新行動策略建構[J]. 社會科學研究,2010(6):113-118.[CAO Hailin. Rural wat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gulatory dilemma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action strategy [J].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2010(6):113-118.]

      [12]于瀟,孫小霞,鄭逸芳,等. 農村水環境網絡治理思路分析[J]. 生態經濟,2015(5):150-154.[YU Xiao, SUN Xiaoxia, ZHENG Yifang, et al. Analysis on network governance ideas of rural water environment [J]. Ecological economy, 2015(5):150-154.]

      [13]杜建國, 王敏, 陳曉燕,等. 公眾參與下的企業環境行為演化研究[J]. 運籌與管理, 2013, 22(1):244-251. [DU Jianguo, WANG Min, CHEN Xiaoyan, et al. Study on evolution of enterprise’s environmental behavior under public participation[J]. Operations research & management science, 2013,22(1):244-251.]

      [14]金帥, 杜建國, 盛昭瀚. 區域環境保護行動的演化博弈分析[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15(12): 3107-3118.[JIN Shuai, DU Jianguo, SHENG Zhaohan. Evolutionary game analysis of reg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gramme [J]. Systems engineeringtheory & practice, 2015 (12): 3107-3118.]

      [15]偉, 周根貴, 曹柬. 政府監管模式與企業污染排放演化博弈分析[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14(S3):108-113.[ZHANG Wei, ZHOU Gengui, CAO Jian. The evolution game analysis of the government regulation model and enterprise pollution emission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4 (S3): 108-113.]

      [16]潘峰,西寶,王琳. 地方政府間環境規制策略的演化博弈分析[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6):97-102. [PAN Feng, XI Bao, WANG Lin. Evolutionary game analysis of the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strategy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4(6):97-102.]

      [17]潘峰,西寶,王琳. 基于演化博弈的地方政府環境規制策略分析[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15(6):1393-1404.[PAN FENG, XI Bao, WANG Lin. Analysis of local government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strategy based on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 [J]. Systems engineeringtheory & practice, 2015(6):1393-1404.]

      [18]鄭君君, 閆龍, 張好雨,等. 基于演化博弈和優化理論的環境污染處置機制[J]. 中國管理科學, 2015, 23(8):168-176.[ZHENG Junjun, YAN Long, ZHANG Haoyu, et 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group event handling mechanism based on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 and optimization theory [J]. Chinese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 2015, 23 (8): 168-176.]

      [19]鐘錦. 基于演化博弈的淮河流域水環境管理研究[D].合肥:合肥工業大學, 2008.[ZHONG Jin. Study on water environment management of Huaihe River Basin based on Evolutionary Game [D]. Hefei: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8.]

      [20]ESTALAKI S M, ABEDELMDOUST A, KERACHIAN R. Developing environmental penalty functions for river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application of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J].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 2015, 73(8):4201-4213.

      [21]福集, 黃江玲. 三方博弈視角下政府應對網絡推手的對策研究[J]. 中國行政管理, 2013(11):18-21.[CHEN Fuji, HUANG Jiangling. The strategy of managing Netcheaters based on Threeside Game[J]. 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2013(11):18-21.]

      篇(7)

      中圖分類號:D92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21-0043-01

      1 城市水環境治理存在的問題

      水環境是自然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生物圈存在與發展的主要命脈, 它在協調人口、資源與環境之間的關系中, 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隨著經濟發展深入,城市人口不斷增加,城市水環境被迫接受大量未經有效處理的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等,造成城市水體污染嚴重,最普遍的現象是水體黑臭、富營養化,對城市公眾的生存、發展造成嚴重影響。

      造成城市水環境嚴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城市水環境建設缺乏系統規劃設計,難以適應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缺乏對城市水污染治理的綜合考核與有效評價,這導致治污項目投資效果差;水環境治理的市場機制存在缺陷,如排污收費制度、排污權交易制度、水環保稅收制度等亟待完善;城市水環境的治理缺乏科學性,如污染源控制、水環境綜合整治、雨污資源化等需要加強;水環境治理公眾參與程度不高,如決策民主化、環境信息公開、公眾參與渠道等不夠徹底。我們應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解決城市水環境治理問題,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環境保障。

      2 城市水環境治理的措施

      2.1 進行城市水環境治理系統規劃設計

      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是我們的目標,因此水環境整治規劃設計必須以生態型、高起點、前瞻性為目標。城市河網水環境整治宜以“滿足、恢復、改善、拓展”為原則,做到安全、資源、環境有機結合,保持同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城市、鎮村發展規劃相協調。應遵循自然、歷史規律,不宜過大過多破壞自然習慣,即遵循水的自然運行規則。處理好總平面布置,即根據流域綜合規劃、水資源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及功能區劃分與規劃等,研究分層、分類水系走向、溝通的布局,使之具有可能性和可行性。如進行城市污水管網一體化設計,污水處理系統必擁有匹配一致的污水收集系統和處理系統。既保證污水不進河流,提高水環境質量,又使污水處理廠有污水處理,充分發揮其作用;應著重研究河網水系的通、流設計問題,即水體進出流動、補水辦法和措施;強化治污措施,通過納污能力分析,提出治污要求,最終消除污水直排水體、使水質達標。此外還重視總平景觀布置和河道功能拓展問題,使城市河網水環境最終達到“岸清水綠、通、流、游順順暢游”。

      2.2 調整城市水環境治理的利益平衡機制

      城市水環境治理需要充分調動社會各利益相關主體積極參與水環境的治理與維護,建立良性互動的運作系統和較為公平的利益平衡機制。政府部門的定位是監管者、考核者、評價者。為城市水環境治理與維護提供法律與政策支持,奠定良好的政策氛圍與社會基礎,確保水環境治理企業合理的收益;專業的水環境治理與維護企業合理預算水環境治理與維護的投入與收益,以更先進的技術與管理模式,在降低水環境治理與維護的成本、獲取穩定收益的同時,為社會提供更優質的城市水環境服務;排污企業根據其所申請的排污許可證,限質限量排放污水;開發商因水環境改善而帶來的房地產升值收益,應通過征收土地增值金等方式返還給水環境治理公司及相關主體,補償水環境治理費用。政府部門對污水處理設施績效進行有效管理,實現對投資項目的核查及對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情況的監管,設定評價和考核指標體系,監測相關數據,建立信息管理系統,形成綜合評價、稽查核查與考核監管的管理技術平臺。

      2.3 建立城市水環境治理的社會參與機制

      應該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型作用。通過開放市場,理順價格和收費,制定優惠政策等,保證投資者的合法收益,最大程度地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到城市污水處理行業上來。

      首先,健全排污收費與交易制度。城市的排污治理費用應由污染者承擔,并將收取的污染處罰資金交還給治理城市水環境的主體方,以對治理費用做出補償,做到以污治污。城市排污權交易制度的健全可從三個方面進行:加強建設相關法律法規,確保排污交易有完善的法律保障;在初始分配排污權時,政府相關部門應結合實情,主導公眾參與其中,充分發揮公眾的力量進行招標、拍賣等,促使排污量的分配科學、合理,同時政府要做好宏觀調控工作,以法律為保障進行懲罰、獎勵,充分利用經濟手段維持排污權交易價格的穩定性,以健康發展城市水權市場;當城市排污權交易結束后,政府應加強后續監督工作;最后,積極健全水環保稅收制度。動員全社會成員共同承擔水環保責任,都應納入征稅范圍,把收費改成征稅,以有效限制企業、居民浪費水資源;城市水環保稅收標準需要改善,針對企業及個人消耗水資源的實際情況進行區別對待,一旦發生破壞水環境的行為就提高稅收標準。另外,城市不僅要重視經濟發展,還需加強調整其產業結構,努力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技術含量等,鼓勵企業啟用綠色環保設備,給以企業稅收優惠。

      2.4 進行科學的城市水環境治理

      首先,嚴格控制污染源。城市有效治理水環境的先決條件是嚴格控制污染源。這不僅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及時完善法律法規,還需要城市的水務監管機構依法辦事,嚴格限制居民及企業的污染排放,嚴厲打擊違法的水體污染行為。同時,城市應加強建設處理污水的設施,爭取將整個城區覆蓋,確保一切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等經過有效的污水處理后才排放到河流、湖泊里,促使城市從根源治理水環境污染問題;其次,綜合治理水環境。城市水環境的治理不能只在城區進行,而應實施綜合治理,認真貫徹引、截、治、疏、保、管得六字方針,并以先城區后農村、先上游后下游、先重點后一般為綜合整治原則,始終堅持引疏結合、截污先行、治保并重、多管齊下,有效實施城市水環境的綜合治理措施,對城市水環境進行長效管護;最后,加強雨污資源化。在城市水環境的治理中,污水回收利用也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污水經過二次安全處理后可回收利用于市區的綠化、公園景觀等,在投資較小的基礎上將收獲較可觀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同時,城市新建的小區應加強建設水循環系統,完善小區的綠色基礎設施,通過滲水管道、植樹種草等方法有效控制雨水滲透,充分利用雨水資源,有效緩和城市水資源貧乏的困境,從而減輕城市水體污染。

      2.5 加強公眾參與城市水環境治理

      首先,治理城市水環境,要實現公眾參與治理水環境的權利,決策的過程應民主化,促使其治理決策及治理內容的制定能充分考慮公眾的利益;其次,加強宣傳教育,公開環境信息。保障公眾的言論自由,并給予新聞媒體一定程度的言論自由,有效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型社會媒體為公眾宣傳水環境保護觀念;再次,建立信息平臺,定期公布相關的環境信息,促使公眾能及時了解城市水環境動態,從而有效提高水環境保護信息的公開度、透明度,鼓勵公眾監督非法污染企業及個人等;最后,建立健全公眾參與渠道。政府相關部門建立健全參與渠道,邀請公眾參加定期舉行的信息會、聽證會等,并鼓勵他們為城市水環境的治理提出建議;官方設立舉報平臺,針對公眾舉報的信息進行公開處理,定期收集公眾意見,確保公眾切實履行自己的監督權等。

      篇(8)

      一、引言

      2007年長株潭城市群獲批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①,從此,長株潭三市進入一體化建設“兩型社會”的新階段,2016年,湖南將啟動長株潭“兩型社會”試驗區第三階段改革建設,加快經濟發展綠色轉型。在“湖南十三五”規劃剛要中,明確指出“要堅持綠色富省、綠色惠民,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加快推動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化,建設天藍地綠水凈的美麗湖南”,同時,將“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成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發揮長株潭兩型試驗區先行先試和示范引領作用,在全省推廣兩型改革經驗”。然而,彭文斌、李昊匡(2016)認為,政府的環境治理行為強度受到利益激勵約束,環境規制政策偏向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方向,需要充分發揮公眾、媒體等利益相關者對環境治理和執法的監督作用,構建共同治理的規制模式。同時,鄭思齊等(2013)發現,公眾環境關注度能夠有效地推動地方政府更加關注環境治理問題,通過環境治理投資、改善產業結構等方式來改善城市的環境污染狀況。所以,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建設成效如何,是否獲得公眾的認可,公眾怎樣參與其中?這類問題都亟需得到解決。基于此,本文從政府環保力度和政府環保效果兩個方面設計詳細的調查問卷②,通過Probit模型實證回歸分析得到相應的結果及政策建議。

      二、Probit模型回歸分析

      本次問卷調查發放400份,回收382份,回收率95.5%,形成含有382個樣本,三部分調查內容的社會人士問卷調查數據庫。在社會背景調查中,受訪對象經常關注環境保護的有103人,占總體27%;偶爾關注環境保護的有164人,占總體43%;沒有關注環境保護的有69人,占總體18%;對具體情況不確定的有46人,占總體12%。根據“長株潭城市群公眾環境質量滿意度問卷調查”的結果,選用“政府環境保護行為到位”情況作為模型的被解釋變量,包括政府環境保護政策的制定、環境保護法規的執行、環境破壞行為的處罰、環保技術改造的要求、大氣污染的防治舉措、噪聲污染的處罰措施和水資源環境的保護手段,選用“水環境問題嚴重程度”作為模型的解釋變量(X1),包括生活污水排放、工業廢水排放、水體化學污染、水體放射性污染以及水體懸浮物污染,“大氣環境問題嚴重程度”作為模型的解釋變量(X2),包括煙塵污染、霧霾污染、氮氧化物污染和二氧化硫污染,“噪聲污染嚴重程度”作為模型的解釋變量(X3),包括工業生產噪聲、建筑施工噪聲、交通運輸噪聲、社會生活噪聲。由于不同變量中存在多個選項,所以對單個被調查人的同一變量選項值采用算術平均值處理,得到落在集合A={1,2,3,4,5}反映政府行為偏好強度和環境規制效果強度的數值,建立以下模型:

      其中,變量gbp為政府行為偏好強度,變量X1表示水環境問題嚴重程度,變量X2表示大氣環境問題嚴重程度,變量X3表示噪聲污染樂爻潭齲εi~N(0,σ2)為隨機干擾項。

      從表1中可以知道,如果水環境問題嚴重程度越大,則樣本中個體平均選擇“基本到位”、“不確定”、“到位”和“十分到位”的概率相對于選擇“不到位”的概率分別下降0.0164、0.0861、0.1100和0.1563;如果大氣環境問題嚴重程度越大,則樣本中個體平均選擇“基本到位”、“不確定”、“到位”和“十分到位”的概率相對于選擇“不到位”的概率分別下降0.0113、0.0674、0.0988和0.1397;如果噪聲污染嚴重程度越大,則樣本中個體平均選擇“基本到位”、“不確定”、“到位”和“十分到位”的概率相對于選擇“不到位”的概率分別下降0.0267、0.1005、0.1453和0.1704。因此,政府環境治理行為強度對環境規制效果有顯著作用。具體而言,其一,從“不確定”選項來看,對環境質量滿意度的敏感程度由大到小依次為:噪聲污染、水環境污染和大氣環境污染,說明公眾對噪聲污染更為敏感,噪聲污染嚴重程度的變化將會對滿意度結果產生影響,即噪聲污染的嚴重程度越高,公眾對環境質量滿意度評價越低。其二,從“十分到位”、“到位”以及“基本到位”三個選項來看,其變化幅度呈現收斂狀態,即環境污染的細微變化對“十分到位”選項的作用大于“到位”和“基本到位”選項,說明長株潭城市群的公眾認為政府環境保護治理行為執行力度不夠,對環境問題的現狀不滿意。

      三、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文以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建設成效為背景,由政府環保力度和政府環保效果兩個方面設計調查問卷,建立Probit模型回歸來分析公眾對環境質量的滿意程度,結果發現:噪聲污染、水環境污染和大氣環境污染中,噪聲污染對公眾的滿意度影響最大,公眾對環境質量現狀不滿意,政府的環境保護行為強度需要加強。鑒于上述研究結果,提出以下政策建議:第一,強化政府在環境治理中的職能定位,切實履行政府管理、監督、控制職責,充分協調不同部門利益沖突,繼續加大環境規制力度;第二,建立政府、企業和公眾“三位一體”的環境治理體系,利用正式環境規制與非正式環境規制結合的手段,運用問責機制將環境保護的壓力層層傳導,形成全方位、多角度治理模式;第三,發揮公眾參與激勵相容約束,支持、鼓勵環保NGO等自發型公益組織及網絡社區等監督型輿論媒體對污染企業、污染問題和污染源頭的揭發和舉報,營造良好的民眾基礎。

      注釋

      ①詳見《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批準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群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通知》發改經體[2007]3428號。

      ②本問卷調查含:社會背景調查、政府環保力度調查和政府環保效果調查三個部分,共9頁71個問題,由于篇幅有限,未能向讀者匯報,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向作者咨詢。

      參考文獻

      [1]彭文斌,李昊匡.政府行為偏好與環境規制效果:基于利益激勵下治理邏輯[J].社會科學,2016(5):33-41.

      篇(9)

      1引言

      城市水環境是生態環境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自然條件下河道內的水體可以通過能量和物質交換實現水體自身的凈化。但是由于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嚴重破壞了原有水環境的平衡性,水體很快失去了自凈能力,短時間內很難實現水體的修復[1]。根據生態系統的理念,在水環境的治理過程中應該統籌考慮生物的多樣性、治理的系統性、協調性和可持續發展[2]。水環境的污染治理工作是我國大部分城市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有效地改善城市市區內水環境是宜居城市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如今,由于歷史遺留問題和管理體制的制約,城市排水系統往往出現設施建設不系統、管理維護不及時、私接亂排的現象,雨污管線擁堵、冒溢等現象在雨季經常發生,河道的水質普遍較差,對居民的飲水安全造成惡劣的影響。本文以阜陽市為例,探究城市城區水污染特點、水環境治理規劃、排水設施和治理方面對環境治理的影響,尋找水環境治理的思路和對策,提出城區水環境治理的管理和技術建議。

      2阜陽市排水防澇基本情況

      2.1地理環境

      阜陽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處淮北平原,是淮海經濟區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皖豫省際區域性中心城市。阜陽城區現狀地形高差較小,整體較平坦,具有大平小不平的特點。總體地勢平坦開闊,西北高、東南低,地面平均坡降1/5000~1/10000,為典型平原地貌。

      2.2城市排水防澇

      根據《阜陽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澇綜合規劃(2013—2030年)》規定:阜陽城市內澇防治標準為能有效應對不低于30a一遇的暴雨;道路中一條車道的積水深度不超過15cm;內河水系排澇設計標準(同內澇防治標準)采用30a一遇。

      2.3城市水系

      阜陽市境內河流均屬淮河水系,其中阜陽城區外河水系6條,城區內河70條。外河可分為潁河、泉河、茨河、茨淮新河、西淝河、小潤河6大水系。阜陽城區處于沙潁河和汾泉河的下游,一旦上游河道破堤決口,洪水將順勢而下,對阜陽城區造成的損失將極為慘重。

      2.4城市排水系統

      阜陽市城區采取合流制與分流制并存的排水體制。由于缺少有效的監管,位于分流制區域的小區絕大部分沒有從源頭進行雨污分流,導致污水通過雨水管網直接排入河道。另外,由于棚戶區未改造、沿河無法拆遷等問題,還存在部分污水未進行截流的現象。

      2.5城市污水處理系統

      阜陽市城區現有潁南污水處理廠、潁州污水處理廠、潁東污水處理廠、泉北污水處理廠4座污水廠,總規模26×104m3/d。2.6城市水環境治理1)治澇方面。新建、擴建排澇泵站,消除易澇點;發生30a一遇降雨時,城市不能出現內澇災害;發生超過30a一遇降雨時,城市運轉基本正常,不造成重大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2)治河方面。通過疏浚、擴挖、水體連通等工程措施,進一步優化水系布局,建立滿足水安全、水生態、水景觀需求的河網水系,形成以主干河道為主、分支河道為輔,連接湖泊、濕地水流暢通的水系格局。根據城區水系功能、景觀效果等實際情況,實施生態護坡護岸工程、水生植物和河濱生態濕地構建等生態工程,逐步恢復污染水體的自凈能力。3)治污方面。結合阜陽市的地貌特點和排水設施情況,以流域治理為單元,以現狀調查為基礎,以污染控制為核心,通過對點源、面源、內源的全面治理,實現河湖水質達標,消除黑臭水體。4)管理維護。完善河道整治的組織架構和管理機制,河道管理河長制度、各項考核機制,排水河道管理部門和河長的責任明確分工,對城區河道實施全覆蓋的管理。

      3水環境治理難度較大的原因

      3.1城市化快速的發展

      城市化快速的發展和人口指數性的增長,以及城市人口的集聚對城市的資源和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制約著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廢水的排放量和工業總生產值成正比的關系,所以對水體的污染愈發嚴重。

      3.2城市的廢水治理力度不大

      雖然政府近幾年對企業環保的管理力度明顯增大,但是由于城市傳統的工業結構根深蒂固,無法短期內扭轉,大中型的企業對廢水的治理和排放一般是按照法律法規進行,但是小型企業由于位置分散、生產時間靈活、廢水治理設備落后甚至不足導致其管理難度增加,對其管理力度不夠。

      3.3城市基礎設施和城市的發展速度不一致

      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大都集中在地上建筑的建設,對城區內河道及地下管網的建設往往不重視,大多城市的排水設施建設的整體性較差,無法真正實現“雨污分流”,特別是一些老城區,沒有改造的空間,實現雨污分流的難度較大。且排水系統的整體功能性無法保障。

      3.4城市初雨徑流造成的污染不能有效控制

      由于城市路面硬化面積的逐漸增大,導致城市汛期時徑流量增加明顯。另外,由于路面污染物和汽車污染物的指數性增長,導致流入水體的污染物也較快增長。這樣就導致城市水環境日益惡化。

      4水環境治理對策

      4.1水環境的治理思路和目標

      對于城市水環境的治理應該結合城市的實際情況,有步驟和分階段地進行截污、治污,建立可行和完善的政策和法律體系,創造良好的水環境。將水環境治理工程建設成為集防洪、供水、景觀功能于一體的生態體系建設。

      4.2水環境治理的原則

      1)加強規劃研究。統籌規劃防洪、環衛、綠化、河道、排污和治污設施的建設,考慮到建設項目對洪澇、河道、交通和污染治理設備的影響。2)加大對占壓棚蓋河道現象的整改力度。嚴格落實河長負責制,確保不出現新的違章棚蓋,然后對歷史遺留的問題積極討論解決方案和相應的處理措施,逐漸解決河道棚蓋的問題。3)加快對河道截污治理的進度。從城市市區排水的主管單位到排水設施直接的維護和保養單位,應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和計劃安排加快河道截污治理的進度。4)充分調動社會力量,促進社會資金和力量的投入,建立共贏互惠的理念,讓社會參與到水環境的保護和治理中,減輕政府部門的壓力。

      4.3建立健全水環境治理的法規體系

      雖然在國家層面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城市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等法律法規,但是對于阜陽市而言缺少地方性的法律法規,沒有能夠結合國家的法律制定有當地特色的細則條例,有些規定內容不具體,可操作性較差,在水環境的管理和治理方面無法做到有法可依,處罰的依據不明確,執法力度不大。

      4.4形成科學有效的管理機制

      科學的管理機制包括:完善的城市排水許可制度、加強屬地管理、嚴格按照行政審批制度賦予的權限建設、對建設項目跟蹤式管理、利用好媒體和輿論。具體來講就是明確市、區各級的職責和權限,建立排水設施建設的技術資料、排水戶的信息檔案庫,明確市區內的排水現狀和管理難點,提高管理的效率,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4.5建立城市排水管理考核機制

      根據法律法規明確水環境的監管標準、要求和程序,建立考核制度和相應的獎懲辦法,實施定期量化考核制度。將排水行政審批、應急處理和設施設備維護方面的工作都納入到日常工作的考核中。也可以委托第三方機構對排水單位的服務態度、管理水平進行調查,了解社會對行業的滿意度,了解市民的關心點和建議,并納入到下一步的工作計劃中。

      4.6建立長效的資金撥付機制

      市區內排水設施的改造、建設、應急和搶險等經費計劃和調度使用應該建立長效資金的撥付機制,按照輕重緩急安排資金的使用。

      篇(10)

      [中圖分類號] X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3)03-0222-02

      水是生命的發源地,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最重要的物質基礎。人類定居點的選址很大程度上考慮了水的因素,歐洲的塞納河,非洲的尼羅河,西亞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孕育了一座又一座城市,我國的長江、黃河流域內的大小聚落、城鎮的形成與發展無不與水緊密相連。有水之地是生物向往之地,人類擇水之而居,逐漸形成了街道、形成了村鎮、形成了城市。

      水體、水域、水系等組成的水環境是地球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形成鄉村景觀外貌、塑造鄉土風情的重要因子

      一、水環境對鄉村景觀的作用

      鄉村水環境大致包括溪流、堰潭、泉眼等自然要素和庫塘、堤圍、碼頭、橋梁、航道等人為要素及其包含的水體,水環境是人們生活、生產和居住的必要水文條件,是鄉村空間結構形態和民居建筑樣式的重要依托,是形氣息、景觀風貌的主要因素。

      1.水環境是鄉村景觀的主要內容

      鄉村景觀是由農村的建筑物、構筑物、道路、綠化和開放性空間等物質實體構成的空間整體視覺形象以及民俗文化、生活方式的感覺形象組成。在形象感知過程中,水環境與鄉村聚落、人的生產生活活動息息相關。水是鄉村景觀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即使千百年來的鄉村景觀人為改造或自然演化,水環境和大地、動植物、民居建筑一樣是基本的作用對象。

      2.水環境是鄉村景觀的重要依托

      依山傍水,擇水而居,是人的理想生活環境,人們一般是選擇有水的地方作為定居點,然后建立村鎮,陸續有了居住、生產、生活等物質條件,包括為改善物質條件形成的鄉村景觀。景觀的形成過程是人們對水環境利用和適應過程,即以水系劃定空間布局、設置街坊巷里、構建民居樣式。即使我國北方缺水少雨的山西平遙、河北暖泉也是因為有一眼井泉而逐步發展起來的古鎮。

      3.水環境是鄉土風情的文化載體

      水環境是鄉村空間布局的決定因素,民居因水而立,街巷因水而成,突出了水系的流動性和延續性,孕育了獨特的鄉村水文化物質景觀。人們擇水而居,飲用、洗滌、農田灌溉的利用過程,體現了鄉土文化的非物質景觀。有些水環境負有宗教、娛樂功能,為人們提供休憩、游覽場地,是一幅獨特的鄉村圖畫,給人以開闊、平靜、享受的高雅自然的文化意境。

      4.水環境是鄉村景觀生態化發展的必備條件

      水,以氣體、液體和固體的形態變化、循環。由于水的變化、循環,需要傳導、吸收和釋放能量,使得孤立、破碎化的鄉村景觀之間可以進行能量交換,包含人在內的物種可以在各景觀之中流通、流動,自然、人文生態過程可以保持自由運營,生物多樣性、生態平衡得以維持與展。

      5.水環境是鄉村景觀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鄉村景觀是生物過程、非生物過程以及人文過程的載體,這些過程得以存在和延續,需要建立在一個健康的、不斷再生的景觀環境基礎之上,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平衡、雨洪水利用和調節、營造局部小氣候、有機物重新分布、有害物質降解、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水功能作用力,促使鄉村景觀環境不斷自我更新、自我修復,水環境是自然過程和人文過程的生態支持系統。

      二、鄉村景觀建設中幾種水環境治理誤區

      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原有的人口密度小、工業化程度低、環境容量富余的格局被打破,資源過度開發,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為滿足精神享受,農村引進了一些不和諧理念用于景觀建設和水環境治理,農村水環境的生存與發展面臨巨大壓力。

      1.借機侵占水域用地來修路、造地和蓋房

      這幾乎是近年來鄉村環境整治的普遍現象。在鄉村景觀建設過程中,束窄河道、填塘占灘、埋管代溝通常是向水域爭取土地面積的手段,這類錯誤的水環境治理方式改變了鄉村原有的水系結構,增加水環境安全壓力,加速水土流失,原先獨特的水景變得平庸無味,溪流、水塘的生物生存環境遭到破壞,水體自我凈化能力和降解減毒能力大大削弱,有些農村占用水域的現象特別嚴重,甚至已經超越當地生態自我修復能力的臨界點。

      2.以傳統工程水利手段進行水環境治理

      以單一的水利工程建設為主,滿足人們對防洪避險、飲用水安全、汲水灌溉、航道疏浚等水利功能需求,而水體自身的需求卻被忽視。為快速泄洪排水將溪流截彎取直、高筑硬化堤岸,溝壑采用兩面光、三面光的渠道形式改造,為獲得更多的更穩定的水源,大肆修建“傻、粗、散、小”的山塘水庫,圩區堤壩表面進行硬化,過度強調堤壩防滲性能阻礙地下水均衡流動。人們控制水而不是尊重水的心態顯露無遺,水環境治理方式低級,生態環境和文化景觀遭到嚴重破壞。

      3.盲目引進異地水環境景觀樣式

      有些農村為了營造景觀效果和片面追求業績,效仿城市水環境治理模式,造人工水景,修濱水空間,甚至引進國外鄉村風情與水文化,或者引進外來植物,引進外地建筑材料,大興土木,造成建設中的“奢侈浪費”、“生搬硬套”行為,忽視自身有價傎的材料、設施和景觀特質,破壞了生態平衡,破壞了人文景觀,破壞水環境的綜合功能。

      4.過度開發農業休閑觀光旅游業

      有些農村進行水環境治理的真正目的不是為了提升鄉村景觀環境質量,而是發展鄉村旅游業,為自己增加收入。隨著旅游者大量涌向農村,使得農村人口增多,機動車增多,與旅游配套的工廠商店酒店增多,造成農村水質受到污染,空氣質量下降,動植物的棲息環境受到干擾,人們的生活生產方式受到很大改變,農村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遭到沖擊。

      三、鄉村景觀建設中的水環境治理理念

      在全球一體化特別是我國城市化進程中,農村水環境治理不再是單一的滿足防洪排水需求,應在保證水環境安全的前提下,充分保護水環境的自然景觀和生態系統,創造人水和諧、多姿多彩的鄉村水環境景觀。

      1.尊重自然,尊重水,保持水環境的本來面貌

      農村水環境是經過了漫長自然演化而形成的,是人、動植物、微生物與之適應的結果。一條自然的溪流,有曲折、深淵也有淺灘,一條坊間溝壑,是自然與生物進行物質、能量的交換場所,是補充地下水的通道,池塘不僅是防洪排澇的緩沖區域,也是調節局部小氣候的天然水體。修筑高壩、改變水道毀掉一條河流,伐木開荒、墾殖耕種加劇農村水土流失,地表水泥硬化阻斷地表水地下水交換等等,是破壞鄉村水環境自然綜合功能的愚昧性水環境治理行為。因此在水環境治理時,不應僅注意局部利益或工程的單項經濟效益而忽視水環境的原有功能,破壞原始生態平衡,否則必將受到自然界的懲罰。

      2.控制污染,保證水環境的健康

      水體及其相關的生物群落是一個有機的生態系統,人們對水環境的利用與開發,必然改變水體的時空分布和水質狀況,使水環境的生態系統受到干擾,如濫施農藥化肥,鄉鎮企業違法排污以及居民生活污水和廢棄物的亂排亂堆等。因此在農村水環境治理時,應當消除點污染,減少與控制面污染,通過宣傳教育增加人們環境保護意識和進行污水集中處理、垃圾無害化處理等措施,減少對原有水環境生態系統的破壞、維護水環境的多樣化,使水環境生態系統與周邊生態系統有機聯系,并通過綜合措施對已遭到破壞的水環境進行修復和維護。

      3.加強水土保持力度,發展生態農業

      水土流失是近些年來農村水環境不斷惡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農業、林業、土地資源過度開發,植被破壞,不合理使用農藥、化肥和除草劑,土壤功能退化,涵養水分能力降低,洪澇災害頻發,加速沖刷,造成水土流失惡性循環。因此,必須合理、適度開發農村有限的資源,實行生態防治技術和生態施肥技術,充分發揮大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如生態治理中的退耕還林、退田還湖、封山育林等,農業生產上推廣高效節水,提高水、肥利用率。

      4.營造人、動植物和微生物的親水氛圍

      水孕育了生命,孕育了鄉村文明,人從視覺、聽覺、觸覺、體覺等途徑感知水的存在,滿足人與生俱來對水的生理心理需求。為人畜安全,用圍欄將水隔離,為鄉村管理,填坑埋塘,為防洪排水,水溝溪流渠化,阻礙人包括其他生物與水的物質交流、能量交流、情感交流。因此,水環境治理不是把水系約束在一定的位置之內,把水隔離,而是要重視生物的親水性需求,滿足聽到水、看到水、接觸水的需求。

      5.尊重鄉土水文化,突出地方特色

      村鎮大都是依水而立,因水而繁榮發展,水環境是鄉村歷史和文化積淀最深的地方。與水有關的橋梁、埠頭及水利設施要修復和保護,體現其真實性和完整性,適當對鄉村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民俗風情進行挖掘整理,融入水環境保護建設中,使歷史文脈得以傳承和延續。鄉村景觀建設中,應就地取材,包括當地建筑材料、本土生物,提升景觀品味,更自然,更具親和力。

      四、安吉縣美麗鄉村建設中水環境治理的探索

      安吉縣是“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區縣,多年平均降雨量1548.9毫米,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14.98億立方米,建有各型水庫81座,總庫容4.35億立方米。河流以干流西苕溪為主,一級支流有南溪、龍王溪、滸溪、里溪、曉墅港、渾泥港和西溪共七條,各條溪流串聯著縣內大小城鎮村落。2001年安吉縣確立“生態立縣”戰略方針,2008年全縣拉開了“中國美麗鄉村”建設序幕,2011年又率先提出風情小鎮建設,計劃用5年時間,打造13個環境優美、功能配套、產業發展、特色鮮明的風情小鎮,用“美麗”二字將鄉村、小鎮、縣城串成一線。

      開展鄉村景觀建設,如何結合好水環境、水文化、水景觀,重點是既要因地制宜,又要創新突破,規劃引領,差異多維。

      1.精心布局,統籌規劃,把握水環境治理的方向

      根據每個村鎮所處的自然地理位置、人口環境、水資源狀況、水環境設施等一系列條件進行綜合分析比對,確定水環境治理內容。如地鋪鎮因為這幾年的城市化擴張,水環境面臨越來越大壓力,必須抓緊時間合理規劃、合理開發,把穿境而過的干流西苕溪和遞溪、滸溪、龍王溪三條支流進行河道生態化治理,充分利用每條河流的特點,對河道實行差異性的河濱空間景觀建設,形成一條條濱水旅游觀光帶,以城護河,以河美城;劃分城東區、西區、西北區三個水環境功能區域,根據地理、水資源以及環境保護程度,以清淤、生態護岸、綠化、搞活水體等不同手段治理每個區域內的水域環境,景觀生態化效果明顯。

      2.以人為本,保證農村水環境安全

      從2005年開始,安吉縣把實施“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作為保證農村飲用水安全措施來抓,積極爭取上級政策支持和更多的資金補助,實施農民飲用水提升工程,到2012年為止,全縣已經有29萬的農村人口喝上了水質水量穩定的自來水,占農村總人口的83%,涉及全縣所有鄉鎮的206個行政村,緩解了用水矛盾,保證了用水安全。通過宣傳教育、政策支持,全縣大范圍進行農村改廁、垃圾集中處理行動,改善了農村衛生環境,水質污染、水資源短缺的壓力減小。

      3.積極開展農村河道生態治理工程

      農村河道是農村重要的水環境之一,是人們親水活動、休閑游覽的主要場所,同時也是災害頻發、污染物相對集中的水域。目前,鄣吳、景溪、上墅、昆銅、章村等村鎮的河道生態治理工作已展開,有的已經完成,基本采取保護自然與保證安全相結合的治水理念,如鄣吳河道的水勢一直較穩定,坡降較小,護岸工程以塊石壘砌護腳、原生植物護坡,輔之于少量的親水廊道;景溪、章村的河道水勢變化較大,尤其是在汛期,河道沖刷嚴重,急水險灘段護岸方式即以漿砌大塊石護腳、矮小直立式擋墻和干壘卵石護坡,河勢平穩段則以干疊大塊卵石護腳,植草護坡。

      4.保護與合理利用農村水環境原生態工程

      安吉縣由于地勢與氣候的原因,平原、丘陵地區農村散布大批小水塘、小水坑,尤其是以良朋、高禹、梅溪、溪龍等鄉鎮較多,這些坑塘是農民灌溉的水源地之一,有著調節局部小氣候、攔蓄地表徑流和泥沙、存貯消化氮、磷等營養物的生態作用。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全縣禁止填、挖各類坑、塘,禁止人畜排泄物、生活垃圾直排入塘,以適度清淤、生態護岸等治理臟、亂、臭現象,保證水面和水量,充分發揮生態調節作用。

      塘浦村的烏象壩始建于清光緒年間,承擔六萬多畝的農田灌溉和村民的汲用,2005年受麥莎臺風影響右壩頭局部沖毀,維修加固方案以沿用原壩形為主,壩高、壩長及取水流量、淹沒范圍均未做變更,其他如梅坑橋的安豐壩、孝豐的石語壩等均做了原生態加固;雙一、五鶴、報福等村鎮的古井、泉水進行清淤、外表修復等保護措施;鄣吳、船村的穿村小溪有洗滌、灌溉之用,僅對原干砌石護岸進行修整和溝底清理,以及增加少量的親水埠頭、休閑小品等。

      5.挖掘鄉村水文化和營造水景觀

      在美麗鄉村和風情小鎮建設活動中,通過對全縣的水環境進行詳細的調查研究,收集整理了鄉村一部分較為突出的水文化、水風情影像,一些保存完好的水景觀原封不動保留,一些年

      久失修的水景觀進行保護性修整,采用舊材料、舊工藝、舊理念做到“整舊如舊”,體現古色古香的韻味,如深溪、石嶺河道親水空間和遞鋪驛站廣場、井村姚家大院;在河道、坑塘、水井、濕地等水文化積淀較深地方,新建一批濱水景觀廓道、廣場,如景溪河道修閑長廊、鄣吳昌碩文化廣場,徐村灣、新豐村池塘水文化景觀。

      五、結語

      水環境治理與水環境景觀建設是美麗鄉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水環境治理就是保護自然、利用自然,保護生態、建設生態,用科學發展觀的思想、人水和諧的理念,按照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規律,指導農村水環境治理工作,把農村水環境治理得更符合自然規律、更具有本地特色,打造出“水清、流暢、岸綠、景美”的鄉村景觀。

      參考文獻

      篇(11)

      近年來我國多數城市都在不斷加強水環境污染控制力度。實踐表明,改善和控制城市水污染問題不僅取決于治理技術層面,還與城市發展和城市相關管理體系密切相關。結合我國城市發展的要求,合理治理城市水環境,控制污染,使城市水環境能夠良性循環,不僅能解決水環境問題,還能同時解決城市發展的其他相關性問題。

      1我國城市水環境現狀

      我國城市水環境的主要污染源集中體現在工業源、農業源、生活源三個方面[1]。其中農業源主要體現在農作物種植以及畜禽水產養殖產生的污染,不過相較于城市工業源和生活源來說,農業污染源和控制較為方便,作物枯死以及畜禽糞便等都可循環利用在其它產業方面。因此,我國城市水環境的污染集中體現于工業源和生活源,這兩方面也是我國城市水環境治理的主要部分。就我國目前的水資源形式來說,我國水資源短缺,淡水資源已經趨于緊張趨勢。城市水環境治理通過多年的努力雖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城市水資源供需也有很多突出問題急需解決。城市水環境的治理過程中,面對多樣的污染源,致使污染控制變成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水環境的質量直接影響著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健康發展。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各城市已經逐漸加大了水環境治理力度,倡導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部分重點劃分區域的水環境治理已經顯著改善,水污染情況也一定程度上被控制,加劇趨勢被初步遏制[2]。

      2城市水環境治理與污染控制的具體策略

      2.1預防為主,優化城市產業結構

      城市水環境治理的首要目標就是預防水污染,不能處于被動等到污染真實產生再去解決問題。預防水污染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提升全國人民改善水環境的責任意識,國家和政府應該通過媒體、新聞、網絡各種渠道加強宣傳力度,傳達水污染對人類生命健康以及地球環境的嚴重影響,為了給后代創造更好的生存環境,全國人民都應該跟隨國家治理水污染的腳步,喚醒自身水污染控制意識,先行自我改善自我監督,隨后相互監督相互促進,進一步強化輿論監督力量[3]。如此方能調動社會群眾對水污染的控制意識,在進行自我約束的同時,也能有更多的人對水污染行為進行監督,群眾共同產生的社會壓力和輿論壓力,不僅有效支持了政府的工作,更能給那些污染嚴重的企業敲響警鐘,使其迫于壓力重視并有效改善污染問題。其次城市發展過程中應該注重產業結構的優化,合理的產業布局要求遵循自然規律,在環境容量允許的情況下發展,根據環境容量差異,配合實施各項相關措施,使城市水環境系統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2.2合理控制,減少城市排污量

      合理控制城市建設項目的數量,能夠有效減少城市排污量。在城市項目建設開展過程中,對其進行環境管理,提高項目的環保準入門檻。將環境管理成為水環境治理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切入點,嚴格控制建設項目的質量,對于重復性的低質量項目應該直接不予以批準,而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建設項目,則應該視城市發展以及環境容量情況而定。若國家能夠根據不同城市的發展狀態適宜的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將城市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兩者共同協調推進,相信目前的水環境質量將會達到一個新的高度。這就取決于國家和城市管理部門的控制力度,對于明令淘汰、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堅決不批[4]。尤其是飲用水水源地的保護區域范圍內,應該重點控制:一級保護區范圍內,禁止任何與供水設施和水源保護無關的項目進行建設;二級保護區范圍內,禁止任何排放污染物項目進行建設;準保護區范圍內,禁止任何對水體有嚴重污染的項目建設,且有污染的項目,建設后嚴格遵照排污標準,堅決不允許其擅自增加排污量。另外,對于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域,核心區和緩沖區也是不允許有項目建設的,對于那些想在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內以謀利為目的的申請建設者,堅決不批準。

      2.3全面考慮,建立水環境控制管理體系

      城市水環境治理過程是否順利,離不開完善全面的水環境監控管理體制的配合和支持,針對城市水環境治理的薄弱環節以及相關規劃脫節的問題,完善對城市水環境系統做全面研究,研究中針對各城市水環境系統的不同特點對其重新進行功能定位,分析其與城市規劃在哪些方面有關聯,加強水體空間保護規范的制定,使城市建設中涉水設施布局盡量優化和協調。另外,要建立城市水環境系統整體規劃機制,明確規劃方案和規劃施行目標,使城市水環境系統遵循自然規律節能環保呈良性循環。水環境控制管理體系的建立中,應該以重要水體的保護為中心內容,保障水環境相關的設施能夠順利建設、高效運行。其次則要針對不同城市的水體特性,結合該城市水污染特點以及污水處理廠的建設發展情況,建立運行監控管理體制,保障城市水處理相關設施以及設備達到適用性強、抗干擾能力強、高精度高穩定性的污水處理效果。定期對城市水環境控制管理的質量進行客觀評價,針對其中的問題進行調整和改善,切實提升城市水環境的治理效果。

      2.4加大投入,實現污水處理產業化

      就目前實際情況來分析,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率僅占城市排污總量的50%左右,也就是說,實際處理的污水只有被污染水的一半,其中還不考慮污水處理的質量。其中生活污水處理率僅有30%。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業生產廢水任意排入城市河道,致使城市河道污染日益嚴重。各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大大改善了水質量,但城市現有的污水廠數量以及處理容量都達不到實際污水處理需求。就筆者的了解,筆者所在城市大中型污水處理廠的建立多數需要借貸,還要引入外資,才能購買合格高質量的污水處理設備。所以政府應該加強資金投入,著力于建設更多高質量高效率的污水處理廠,運用合適的手段進行籌資,使更多的污水處理廠能夠建設起來。建立污水處理廠要選用高精度高質量的污水處理設備,以免污水處理質量不達標,且經常損壞增加了維修保養和使用成本。從管理體制上角度來說,城市污水處理廠隸屬于政府性單位,如此也會加重政府的財政負擔。因此面對污水處理設施建立資金短缺情況,只有將污水處理廠劃分為產業化建設的范疇,才能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依靠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體制,實現污水處理產業化,可調動社會各界人士參與進來,不斷提高污水治理水平,實現城市水環境治理的預期目標。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城市飛速發展的大環境背景下,污染物的排放遠遠超過環境容量,因此,城市水環境治理一直是一個嚴峻的問題。城市水污染控制以及水環境治理是一個長期任務,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或制約,只有全面研究城市水環境系統的特性,有針對性的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防治或治理,才能達到預期的治理和控制目標。

      參考文獻

      [1]王曉鋒,劉紅,袁興中,等.基于水敏性城市設計的城市水環境污染控制體系研究[J].生態學報,2016,01:30~43.

      [2]張鵾,車伍.海綿城市建設背景下對城市徑流污染問題的審視[J].建設科技,2016,01:32~3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久夜精品精品免费啦|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精品区| 99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成人| 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 99国产精品无码| 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亚洲合集青青草原精品| 色播精品免费小视频|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视频|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无码视频新浪 |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线观看| 国产精品va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午夜| 国产精品毛片a∨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二区麻豆| 欧美日韩精品乱国产538| 中文字幕久精品免费视频|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二三区| 亚洲精品人成无码中文毛片| 国产精品电影网|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91av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 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鸭| 亚洲欧洲久久久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拍拍拍色欲| 国产精品福利网站导航|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2| 国产高清日韩精品欧美激情| 91视频精品全国免费观看| 一夲道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九九热这里只有国产精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亚洲一区精品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