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稿件被《基礎醫學教育》期刊退修后,可按以下流程進行修改,以提高錄用概率:
一、分析退稿原因
1.?仔細閱讀退稿通知:明確編輯或審稿人指出的問題,如選題不符、創新性不足、數據缺陷或語言表達問題?。
2.區分退稿類型:可修改退稿、拒稿(若意見表明“研究方向不符”,建議改投其他期刊)
二、針對性修改策略
1.深入探討研究問題,提供更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討論。
2.增加相關理論背景和文獻綜述,以支持研究論點的合理性和創新性。
三、重新投稿準備
1.?附修改說明:逐條回應審稿意見,說明修改內容及依據。
2.核對期刊要求:
(一)標題為黑體14磅字,作者名宋體12磅字,正文宋體11磅字,腳注宋體9磅字。行間距為1.5倍行距。
(二)關鍵詞論著須分別在中、英文摘要后標引2~5個中、英文關鍵詞。
(三)作者署名:多位作者之間以逗號分隔;作者來自不同單位的,在作者名右上角注l,2…,單位分別標注,以分號隔開。并在作者單位名稱前標注2--工作單位、所在省市名、郵政編碼,加圓括號置于作者署名下方。
(四)文稿應具有先進性、科學性、邏輯性和實用性。要求資料完整、可靠,觀點明確,文字精煉,層次清楚,數據準確并經過統計學處理。
(五)若論文是基金項目成果,請注明:項目名稱“課題名”(項目編號),列于首頁腳注中作者簡介的上一行。
綜上所述,通過不斷地修改和完善,提高稿件的質量和學術水平,增加被期刊錄用的機會。
《基礎醫學教育》是一本在醫學領域具有較高影響力的學術理論期刊,于1999年創刊,由山西醫科大學主管,山西醫科大學主辦,為月刊,國內統一刊號為CN:14-1364/R,國際標準刊號為ISSN:2095-1450。
該刊設置了教學改革與教學法研究、實驗教學與改革、教育理論與管理、人文與社會科學教育等欄目,覆蓋醫學領域多個研究方向,以反映醫學領域的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
基礎醫學教育發表范例
-
創新教學策略,有效組織課堂教學
作者:鄭曉輝; 強華
-
病原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實踐
作者:錢鈞; 朱梅; 李愛梅
-
基礎醫學專業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
作者:孫曉明; 蘇超; 任媛媛; 孫亞楠; 劉靈; 田姍姍; 劉欣; 張緯
-
藥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研究
作者:段建利; 董春娥; 吳松; 楊志剛; 劉鵬
-
基于PBL的翻轉課堂在無機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作者:楊麗; 張愛平
-
藥學專業有機化學開放性綜合實驗改革探索
作者:王雷; 馬麗英; 榮先國; 李鳳
-
本科生臨床醫學教學中工程思維培養的實踐
作者:李鵬洲; 孫許龍; 高祥; 李偉正
-
超聲診斷學PBL教學的實踐
作者:孫微; 白澤宇; 王冰; 楊澤宇
-
留學生醫學生物學實驗安全意識培養
作者:石佳; 王慶松; 賀旭; 余豪; 劉華
-
中國大學MOOC網絡課程實施系統解剖學課下鞏固復習設想
作者:季松嶺; 羅懷香; 張潛; 許家洲; 呂芳; 陳飛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