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a4kkq"></dfn>
<ul id="a4kkq"></ul>
    • 淺析我國通貨膨脹的原因

      時間:2022-07-19 09:23:48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淺析我國通貨膨脹的原因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淺析我國通貨膨脹的原因

      淺析我國通貨膨脹原因:淺析我國通貨膨脹的形成原因及治理對策

      摘要:當前通貨膨脹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熱點問題。由于受貨幣流動性過剩、公眾對物價上漲的心理預期、需求過度和人民幣升值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不斷攀升,2011年我國價格消費指數上漲5.4%,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給百姓生活、社會穩定帶來諸多不利影響。為此,我國要進一步優化貨幣市場結構,推進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同時還要運用財政政策、產業政策等多種政策手段對通貨膨脹進行綜合治理,保證我國經濟的穩定發展。

      關鍵詞:通貨膨脹;價格消費指數;貨幣流動性

      一、通貨膨脹的定義及我國現階段通貨膨脹的形勢

      通貨膨脹是一個使用廣泛的經濟范疇。對于通貨膨脹的定義,國內外經濟學家有著不同的看法。總體來說,在國際上,學術界關于通貨膨脹的定義有兩種不同的主流觀點:一種是凱恩斯主義學說,代表人物是保羅-薩繆爾遜,他們利用菲利普斯曲線強調總體需求在通貨膨脹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貨幣供給僅只是總體需求的決定性因素。另一種是貨幣主義學說,代表人物是弗里德曼,他認為無論何時,通貨膨脹都只是一種貨幣現象,它是由貨幣量增加的速度超過產量增加的速度造成的[1]。而國內經濟學家大多數是綜合二者的觀點,認為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因貨幣供給大于貨幣實際需求,也即現實購買力大于產出供給,導致貨幣貶值,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而普遍地上漲,這種經濟現象就定義為通貨膨脹。

      2010年以來,我國各種商品價格紛紛上漲,通貨膨脹壓力越來越大。國際上通常將CPI(價格消費指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一般說來當CPI>3%的增幅時我們稱為通貨膨脹;當CPI>5%的增幅時,把它稱為嚴重的通貨膨脹。2011年,我國全年居民價格消費指數上漲5.4%,2011年7月CPI更是高達6.4%,創34個月以來的新高,說明我國已出現明顯的通貨膨脹現象。

      二、我國通貨膨脹形成原因

      在西方通貨膨脹類型的理論中,有需求拉動型、成本推動型、供求混合推進型和結構性等[3]。我國目前通貨膨脹的形成原因并不屬于某單一類型,而是多方面因素疊加所引起的。

      第一,貨幣市場流動性過剩產生通脹壓力。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我國政府為了避免經濟快速衰退,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在這些政策的刺激下,政府匯集大量資金對基礎設施建設進行投資;與此同時,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的投資也在不斷增加,整個經濟體呈現過熱現象,物價上漲壓力巨大。此外,我國貨幣投放量增速過快,出現流動性過剩現象。造成目前流動性過剩的根源來自于我國不斷推升的貿易順差(Foreign Trade Surplus),出口企業不斷把收回的美元兌換給國家,國家就得不斷向經濟體系投放人民幣。當存在流動性過剩時,貨幣與其他商品實現交易的速度大大加快了。貨幣流通速度越快,則貨幣貶值壓力越大。這時,如果貨幣持有人手中的債券無法得到等值的償還,就會發生搶購風潮,物價飛漲,整個社會就會發生通貨膨脹。

      第二,食品、能源、原材料以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不斷上漲帶來了通貨膨脹的壓力。2008年以來,各國政府為應對金融危機,普遍采取了寬松貨幣政策,造成全球范圍內的貨幣流動性泛濫,加劇了全球通貨膨脹壓力,大量閑散資金涌入糧食、原材料、石油等商品期貨市場,推動有關商品價格的持續上漲。我國為應對世界金融危機,采取“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而我國正處在大規模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中,對這些商品需求量巨大,而自身又是資源相對短缺的國家,進口依賴度較高。因此,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攀升進而引發國內工業出廠品及下游產品的價格隨之提高,導致輸入型通貨膨脹[4]。

      第三,人民幣匯率缺乏彈性。我國現行的外匯制度仍是1994年1月1日人民幣匯率并軌以后,實施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在當前全球經濟下滑,國際收支持續嚴重失衡的情況下,實際匯率有上升的壓力。2011年7月20日,IMF的聲明指出,IMF的24位執行董事廣泛同意,從中期來看,強勢人民幣是提振內需、重新平衡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IMF這次立場與以往不同,2010年代表187個成員國的IMF執行董事對于人民幣低估與否看法呈現分歧,不過這次似乎全部贊同。我國在對待人民幣升值的問題上持有非常謹慎的態度,為了減小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就需要不斷向市場投放人民幣,那么所有使中國經濟迅猛增長的經濟壓力,就變成了推動物價上漲的巨大壓力,最后將出現資產和價格泡沫,對經濟體自身未來的發展造成嚴重威脅。

      第四,通脹預期居高不下。從一定意義上講,通脹預期是一種心理預期,不是真正的通脹,但它卻能影響人們的行為[5]。由于持續性的貨幣快速增長,促成消費者和投資者通脹預期的形成,造成物價螺旋式上漲。通脹預期具有傳遞性,很容易在居民中形成一種主流預期。同時通脹預期又具有應用性,居民很容易把這種預期應用到現實的經濟行為中。在強烈的通脹預期指引下,人們已經預感到通貨膨脹的來臨,為了避免手中貨幣貶值,大家開始搶購、囤積商品,人為地造成了市場上商品短缺的局面,從而對物價產生了上漲的壓力,推動形成實際通貨膨脹,進而影響經濟和社會穩定。

      三、采取有效措施,應對通貨膨脹

      1.優化貨幣市場結構

      近年來,隨著我國外匯儲備的日趨增加,央行只有通過被動地增加投放基礎貨幣的方式來對沖外匯占款,來解決我國現在的通貨膨脹。首先,應控制貨幣供應量,控制貨幣供應量是治理通貨膨脹最直接有效的措施。一方面,央行要增加投放基礎貨幣來應對全球性的金融危機,而另一方面卻要控制市場上貨幣的流通量來抑制通貨膨脹。因此,針對我國現在經濟形勢,央行2010—2011兩年時間共十二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2011年6月大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已經達到21.5%。存款準備金率每提高0.5%,可凍結銀行體系中流動資金約2 500至3 500億元左右。這也是央行在致力于調控市場流動性、緩解市場通脹預期、強化貨幣信貸的合理增長趨勢及去除資產泡沫的有力手段。并且央行在2011年三次上調存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已經提高到3.50%。以此來控制市場中的貨幣供應量,從而達到抑制通貨膨脹的作用。現階段,我們應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綜合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調節好貨幣信貸供求,保持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2.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我國的第一、第二產業比重過大,第三產業比重較低,要積極調整我國的產業結構。在我國中西部地區和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由于經濟不是很發達,應繼續釋放其發展潛力,主導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而東部地區由于其產業基礎較扎實,要在保持目前產業結構的條件下,繼續加強創新發展能力。加大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提高勞動生產率,提升產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優勢。繼續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另外,還要激勵、倡導消費型服務業的發展,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3.完善人民幣匯率機制,深化匯率體制改革

      固定匯率制和浮動匯率制都不適合我國的國情,因此人民幣匯率制度的選擇應當考慮介于兩者之間的、較有彈性的匯率制度。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是必要的。當前,面對日益頻繁的國際資本流動,特別是我國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導致國際熱錢流入,雖然帶來了更多的可利用資金,但也加大了投機的可能性,也會加劇流通性過剩,給國內經濟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因此,應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保持人民幣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大力發展外匯市場,豐富外匯產品,為市場主體提供更多的匯率避險工具,管好用好外匯儲備。

      4.建立健全價格大幅波動的預警機制

      價格是市場配置資源的主要手段,價格的異常波動不僅對國民經濟造成嚴重的危害,而且也影響到社會的穩定。我國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為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從而造成經濟決策多層次、多元化的格局,加大了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極易出現商品價格異常波動。如何分辨價格的正常與異常波動,掌握價格循環波動的規律是我們必須要研究的。要提高對價格異常波動的預見性,及早采取措施,將影響減到最小。我們要根據歷年來商品市場的價格數據,建立相應的預測機制和突發事件應對方案,對商品價格的變動做到及時有效地監控和預警。

      5.嚴厲打擊投機行為,防止國際“熱錢”涌入

      由于我國實際的負利率,使得大量的國際流動性貨幣進入了我國房地產市場和資本市場,從而推高了房地產價格和資產價格,資產價格的上升通過各種途徑帶動物價水平的上漲,從而造成了通貨膨脹。國際“熱錢”大舉入侵,目的之一是進入中國股市與房市,狂卷投機利潤[6]。我們要建立嚴格的監察制度,對投機行為依法進行嚴厲打擊,維護房地產市場及資本市場的穩定。

      淺析我國通貨膨脹的原因:誰動了我的奶酪?淺析我國現階段通貨膨脹的原因

      摘要;由于國內CPI畸形的構成,導致通貨膨脹現象比真實情況來得晚,也顯示不出真實的通貨膨脹情況。直到農產品價格上漲.CPI指數才開始顯示國內的情況。但是如果暴是限制農產品價格,那么這是飲鴆止渴,需要找到通脹的根源;還得從國內近年高漲的碧義貨幣量說起,貨幣供應量過大導致需求過剩,因此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導致了中國式的通貨膨脹。

      關鍵詞:CPI 名義貨幣 需求 通貨膨脹

      前言

      2009年的12月份,我還剛進入中央財經大學。那時候我經常去商店買早餐,總是買一個奶酪面包,價格是3元錢。兩片面包片中間夾著足夠多的奶酪,所以大家和我一樣都很喜歡。一年過去了,我還是經常買奶酪面包,價格沒有變化,但是奶酪已經變得很少。一個價格一樣的面包,面包片和奶酪的分量較之于去年已經有了明顯地減少。

      花同樣的錢,我去年能夠吃飽,而今年卻不能夠享受美好的早餐。不禁要問,是誰動了我的奶酪?

      答案是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是什么?造成通貨膨脹的原因是什么?本文將給予闡述。

      通貨膨脹是什么

      通貨膨脹指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因貨幣供給大于貨幣實際需求,也即現實購買力大于產出供給,導致貨幣貶值,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而普遍地上漲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于社會總供給。

      通俗一點講,通貨膨脹即是指錢不值錢。去年的3元錢能夠買到一個20g奶酪的面包,而今年的3元錢只能買到一個lOg奶酪的面包。

      造成通貨膨脹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一個國家的通貨膨脹主要衡量指標是CPI,所以本文先對我國CPI進行分析。

      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Index),英文縮寫為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商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一般說來當CPI>3%的增幅時我們稱為Inflation,就是通貨膨脹;而當CPI>5%的增幅時,我們把它稱為Serious Inflation,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

      今年10月相對于去年10月份,食品類的CPI達到了10%,這已經屬于嚴重通貨膨脹。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中央財經大學商店去年的奶酪面包有20g奶酪,而今年只有10g了。

      不過如果不管食品造成的影響,那么其他方面的C PI指數根本不能到3%。也就是說,如果不是由于食品價格近期飛速上漲,引起了國民的不滿和抱怨,那么中國現在就不存在通貨膨脹?那么中國依舊可以在高房價背景下高枕無憂?

      國內居住類的權重在CPI里算得比較低,而且房價竟然不計人C PI的權重,而全世界各國房租和抵押貸款都算到CPI里面。我們和國際相比的話,美國居住類權重占到的比重是43%,加拿大是27%,國際控制值是30%,但是中國的居住類權重只占到CPI的13%,我們如果把權重從13%調到國際的30%,房屋租金以及房價上漲無疑會推動CPI大幅度的上漲。

      因此對于食品這類價格基數較小的類別,國內CPI將其權重抬高到34%,無疑食品對于C P I的影響達到最大。這樣,食品價格升高似乎成為了CPI升高的絕對因素。食品價格過高,表面上成為了國內通貨膨脹的唯一原因。這樣也為某些專家提供了良好的借口,他們認為食品價格上漲是由于勞動力減少,供不應求造成的。因此依靠簡單地行政手段,限制食品價格上漲,效果甚微。

      正是由于CPI的畸形構成,大家就誤認為,國內的通貨膨脹就是因為食品價格上漲引起的。簡單地說,就是將中財奶酪面包的分量降低歸咎于:做面包的人少了,成本提高?抑或是咱們的面包低于國際價格,國人和外國人都搶中財面包?也就是說目前國內的通貨膨脹是成本推動型和輸入型通貨膨脹?

      這樣的說法表面上給大眾一個很完美的解釋,將這些原因又追溯到“農村勞動力減少”、“城市發展過快”等社會原因。可以說,有關部門逃避地很巧妙。CPI數據貌似很具有說服力,實際上卻是欺騙大眾的一個幌子而已!

      我想說明的是,中國是需求拉動型通脹。需求拉動通貨膨脹,又稱超額需求通貨膨脹,是指總需求超過總供給所引起的一般價格水平的持續顯著的上漲。需求拉動通貨膨脹理論把通貨膨脹解釋為“過多的貨幣追求過少的商品”。中國的通貨膨脹是由于貨幣原因造成的,它先由兩大資產價格上漲(樓市與股市),然后傳導到食品價格上漲并引致全面通貨膨脹。

      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顯示,前10月我國新增貸款接近7萬億元。廣義貨幣供應量M2的規模也已近70萬億元,超過美國位居全球首位。

      為應對金融危機,兩年來,我國銀行累計投放貸款超過17萬億元,由此廣義貨幣供應

      (M2)增速在去年年中亦被推升至30%以上的歷史高點。

      可以說,在過去的20年的時間里,銀行貸款和外匯儲備快速增長,從而使金融市場上貨幣泛濫。當金融市場上貨幣泛濫時,先是從房地產市場上尋找出路,推高房地產市場的價格;當股市開始發展與繁榮時,大量的資金又流向了股市,從而吹大股市的泡沫。在這時,中國式通貨膨脹就開始了。

      中國式的通貨膨脹是由貨幣過多引起的,但并非過多的貨幣會平均式地同時流向各個行業導致各種商品的物價同時地等幅地全面的價格上漲,而是過多的貨幣先流入強勢部門或行業(比如房地產),然后由這些行業去投資或消費來推高商品或服務的物價水平。于是,關聯行業價格上漲,收入增加,從而使這些關聯行業又增加投資或消費,再對這些行業需要的產品價格產生影響。

      在這一條價格上漲鏈中,價格上漲時間與幅度往往是與接近權力的遠近來區分的,離政府權力越近的行業或企業,其上漲時間越早及上漲幅度就越大;而離政府的權力越遠的行業或企業,其上漲時間越晚及上漲幅度越小。我們可以看到,中國這一輪通貨膨脹最早是由房地產市場開始,國內房地產價格不僅上漲時間早,而且上漲幅度大。房地產市場價格上漲必然帶動與房地產相關幾十個行業的產品價格、工資及服務價格上漲。然后是股市價格的快速飚升,最后價格上漲才傳到整個經濟薄弱的環節農產品及食品的價格上。因為,農業不僅與通貨膨脹的權力源最遠,而且在整個社會經濟利益格局中最容易受到傷害的部門。正如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羅斯巴德所說的,一旦這些最弱勢部門的商品和服務價格上漲,也就標志著全面的通貨膨脹開始形成。

      也就是說,當現階段農產品價格急劇增長的時候,說明通貨膨脹早就在某個周期之前的時間就開始了(也就是大量資金涌入房地產、股市的時候)。直到我發現我的早餐面包質量急劇下降,才開始思考,我們是否已經被數據欺騙了很久?我們還能樂觀地認為中國物價飛漲只是由于“勞動力減少”造成的?居住所占的權重較低,那么如果將中國的居住權重增加到30%,將房價算入CPI居住類核算中,那么國內的CPI指數又會是多少呢?10%?20%?這樣的CPI很恐怖,不過的確是完全有可能達到的。

      只是從價格上漲最后一個環節人手,以此來控制食品價格上漲,甚至于從美國進口豬肉來平緩豬肉價格上漲。但是,正如上面指出的,通貨膨脹表象是物價普遍上漲,但最根本的原因仍然是一種貨幣現象。如果政府僅是通過管制某種商品價格的方法來治理通貨膨脹,那么其結果只能是南轅北轍,根本上是不可能有效的。

      結論

      至此分析,也就能夠說明為什么我的奶酪面包里的奶酪會減少了。由于貨幣供應量過大,導致大量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推動了房地產行業服務價格,從而影響房地產周邊幾十個行業,這樣一層一層,經過一段時間最終流入了養殖場。奶牛成本提高了,奶酪制造費用提高了,那么我的面包里的奶酪也就會因為其價格的升高而減少了。

      誰動了我的奶酪?―是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

      淺析我國通貨膨脹的原因:我國近期通貨膨脹的形成原因及對策

      摘 要:我國正經歷著從2009年開始的新的一輪通貨膨脹,本輪通貨膨脹既有外匯占款過多的原因,也有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國際商品市場價格上升的影響。導致通貨膨脹的原因很多,不能簡單地認為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速過快一定是本次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如果簡單認為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速過快是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而采取緊縮的貨幣政策,就可能會導致資源在行業和地域上的錯配,加重通貨膨脹。

      關鍵詞:通貨膨脹;人民幣匯率制度;多元線性回歸

      一、我國通貨膨脹的現狀

      金融危機來臨時,歐洲和美國都采取了量化寬松的政策。根據當時的形勢,中國政府宣布了“四萬億”投資計劃,這些政策非常迅速地把經濟從衰退中拉了出來。大量流動性注入市場后,隨之而來的是對通貨膨脹的擔憂。隨著經濟的開放程度越來越高,一國可能成為國際通貨膨脹的受體,也可能將本國的通貨膨脹釋放到國外[1]。貨幣學派的代表人物米爾頓?弗里德曼認為,通貨膨脹隨時隨地是一種貨幣現象,如果貨幣的增長速度超過能夠買到的商品和勞務的增長速度,就會發生通貨膨脹[2]。數據顯示,隨著“四萬億”投資計劃的推行,2009年1月―2011年6月,我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平均增速為19.17%。

      (二)國家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帶來的國內流動性過剩

      受到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全球經濟陷入深度衰退,我國為了保持經濟繼續快速增長和促進就業,推出了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受到貨幣乘數的影響,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將會使貨幣供給量增加大約12萬億[3]。數據顯示,2009年1月―2011年6月,M2的平均增速為22.1%,信貸平均增速為17%。貨幣的大量發行勢必會對通貨膨脹造成巨大壓力。

      (三)國際商品市場能源價格不斷上漲,帶來輸入性通貨膨脹

      近幾年國際市場上原油、鐵礦石等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價格屢創新高,成倍上漲。2001年12月―2011年1月,能源價格指數上漲3.5倍多,原油現貨價格上漲3.9倍。一方面,我國對能源的進口依存度較高,國際能源價格的上漲會很快輸入到國內,而原材料的大幅上漲會通過生產鏈和消費鏈傳到下游產品,使價格上升;另一方面,市場流動性泛濫,但是由于缺乏投資渠道,人們為了彌補貨幣的機會成本和獲得超額利潤,大肆炒作部分商品,使得原材料的價格進一步上漲,加劇通貨膨脹。

      (四)糧食價格上漲

      人口的不斷增長和可用耕地的有限性導致糧食供給和需求的關系更加緊張,而全球糧食庫存的不斷減少直接導致了糧食價格的上升。同時,發達國家為了應對能源價格的上漲,大量消耗玉米加工而成的乙醇燃料,這也大大增加了對糧食的需求,糧食價格的上漲還會通過生產鏈和消費鏈傳導到蛋類和肉類,從而推動食品價格的全面上漲。

      (五)勞動力成本上升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勞動力也出現了結構性的緊缺,長三角和珠三角許多民營企業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用工荒”,“用工荒的”的出現增加了務工人員的談判議價能力。在糧食價格的上漲的背景下,很多外來務工人員重新回流到農村從事農業生產,使得勞動供給減少,這都對勞動力成本造成了很大的壓力。統計數據顯示,城鎮居民人均收入2009年相比2008增長8.83%,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長8.25%,勞動力成本的進一步上升會對通脹造成更大的壓力。

      (六)全球流動性過剩

      隨著歐洲和美國的經濟刺激計劃出臺,國際市場上流動性泛濫,為了刺激投資,促使經濟復蘇,很多國家幾乎保持著“零利率”,而中國還保持著2%―3%的利率,同時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并沒有改變。這些都促使國際資本涌入中國享受較高利率和匯率升值的雙重收益,但卻增大了本國通脹的風險。

      四、我國通貨膨脹的計量分析

      (一)數據定義和處理

      本文對以下指標進行分析:CPI(與上年同期進行比較,CPI)、豬肉價格指數(與上年同期進行比較,CPI-PORK)、廣義貨幣供應量(M2)、紐約商品市場的原油價格(oil)、我國歷月貿易順差(TS)、上證綜指的收盤點數(shmarket)、我國城鎮居民收入(wage)、鄭州商品期貨交易市場強麥合約價格(wheat)、社會固定資產投資(I)、匯率(E)。以上數據除了CPI和豬肉價格指數是從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上獲取,其他的都是從萬得(Wind)數據庫中獲得。為了保證有足夠長的時間序列,采用了從2009年1月―2011年6月的月度數據,其中,城鎮居民收入只有季度數據,所以,對該數據進行平均后放入每個季度的三個月中。城鎮居民收入和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都是累計數據,所以要對數據進行差分,期貨市場的月度數據是用每周的收盤價進行平均來代替的。

      (二)計量結果和分析

      表6 Eviews回歸的結果

      從表6中可以看出,DW統計量為1.96,接近于2,可以認為變量不存在自相關。F值非常顯著,所有變量總體可以解釋CPI的變化。回歸方程的擬合度達到0.9694,說明回歸方程擬合的較好,整個回歸模型的設定誤差較小。從結果看,豬肉價格、貿易順差、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匯率回歸結果比較顯著,可以認為這四個因素是導致近期通貨膨脹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說,以豬肉價格為代表的農產品價格、長期的貿易順差而帶來的外匯占款增加、人民幣的升值和固定資產投資增加是導致本輪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由此看來,本輪通貨膨脹更可能是輸入型和需求拉動型。雖然外匯占款也會導致貨幣的投放增加,但是我們發現廣義貨幣供應量(M2)對CPI的影響并不顯著,所以可以認為流動性至少不是本輪通貨膨脹中最主要的原因。

      我們通過歷史數據對這一結果進行檢驗,2004年1月―2006年12月,廣義貨幣供應量平均增長16.76%,但是CPI只同比平均增長2.39%,而2011年1月至6月,廣義貨幣供應量15.97%,CPI同比平均增長5.4%,這說明廣義貨幣供應量與CPI并不存在一一對應的增長關系。

      這個結果給我們的啟發是:如果中央銀行一味采取調高準備金和提高利率的方法,可能不僅不能對降低通貨膨脹產生顯著影響,反而會對經濟增長產生不利影響,因為本國利率的提高會吸引國外資本流入,這會增加對本幣的需求,會使匯率進一步上升,而且流入的國外資本中的一部分會增加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這些都會對通貨膨脹產生進一步的壓力。

      五、我國通貨膨脹的對策和建議

      由前面的計量結果可以發現,貿易順差對通貨膨脹有顯著影響,而貿易順差對通貨膨脹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外匯占款實現的,雖然現在我國已經將強制結匯制改為自愿結匯制,但是由于人民幣一直處于升值的上升通道中,進出口企業獲得的外匯還是更愿意賣給銀行,以避免外幣匯率下降帶來的損失。外匯占款的壓力增加了被動的基礎貨幣投放,削弱了央行貨幣政策的自主性,降低了通過控制貨幣供給控制通貨膨脹的能力。

      (一)進一步完善匯率形成機制,增強貨幣政策自主性

      為了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中國人民銀行于2005年放棄盯住單一美元的匯率制度,轉而采取“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筆者認為,在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過程中,在宏觀層面上,應該增加匯率制度的彈性和靈活性;在微觀層面上,應該讓更多的個人和機構參與到外匯交易市場中,減少中央銀行干預匯率的次數。一方面,在彈性匯率制度下,匯率不再呈現升值或者貶值的趨勢,投資者因此需要承擔更大的風險,因而能夠有效抑制投機資本的單向流動,減少資本與金融項目的順差,減少被動基礎貨幣投放,減輕國內通貨膨脹壓力;另一方面,應該讓更多的個人和機構參與到外匯交易市場中。1996年,我國已經實現了外匯經常項目的可兌換,成為IMF的第八條款國。當前,我認為我國應該逐步放開居民和非居民資本與金融項目的可兌換,鼓勵個人對外進行投資。除了銀行間拆借市場外,應該建立可以讓個人投資者參與的外匯市場,交易主體的增加,可以增加匯率的彈性和靈活性,減少央行干預匯率的頻率,增強央行貨幣政策的自主性。

      (二)在本輪通貨膨脹中,提高存款準備金不是一個有效的貨幣政策工具

      在本輪通貨膨脹中,央行頻頻使用加息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由計量分析可以看到,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對通貨膨脹有顯著影響,加息可以抑制投資過熱,減輕通貨膨脹壓力。而提高存款準備金主要通過減少商業銀行信貸的供給量影響廣義貨幣供應量,而且我們已經看到,廣義貨幣供應量對通貨膨脹的影響并不顯著,但是提高存款準備金會加劇資源在行業和空間上的錯配,引起貸款的結構性失衡。一方面,商業銀行有限的貸款會投向投資回報快、利潤率高的行業,而像農業和養殖業,這兩個行業的利潤率本身較低,而申請貸款的往往是農民,申請的貸款資金流比較小,過多的小額貸款會增加商業銀行的管理成本,同時商業銀行出于控制貸款風險的考慮,往往不會批準農民的貸款申請,而這些行業的生產不足,將直接對物價水平產生巨大影響;另一方面,東部地區的對外貿易占到全國的90%以上,相對于中部和西部地區, 東部受信貸減少的影響會比較小,而中西部地區正處于高速發展期,信貸規模的減小會降低經濟增長率,拉大與東部地區的差異。

      淺析我國通貨膨脹的原因:我國前一輪通貨膨脹原因的實證分析

      摘要:前一階段我國通貨膨脹問題嚴峻,一種流行觀點認為貨幣供給過剩是此次通膨的原因,本文通過構建計量經濟模型運用基于VAR模型的脈沖響應函數研究得出結論:前期我國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是成本推進,貨幣供應量在通脹中并不扮演主要角色。

      關鍵詞:通貨膨脹;脈沖響應;貨幣供應量;勞動力成本

      一、引言

      在政府強大的經濟刺激政策推動下,2009年中國經濟增長成功實現“V”型反轉,“保八”目標實現。但是,在經濟上升的周期中,通貨膨脹風險上升。我國居民消費物價指數(CPI)自2009年11月同比漲幅由負轉正后,便一路上揚,到2010年5月CPI首次突破警戒線――3%,此后,漲勢并未減緩,物價水平屢創新高,2011年6月CPI比上年同期上漲達6.4%,遠遠超過了通貨膨脹警戒線。通貨膨脹問題的日趨嚴峻,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對于我國這一輪通貨膨脹的原因,學界已經做了大量分析。在諸多的討論中,貨幣供給過多是主流觀點,他們認為,貨幣的超發是這輪通脹的根本原因。但是,自2009年6月份以來,我國貨幣供應量的增長持續低于歷史水平,價格水平卻不降反升甚至出現了飆升。那么此輪通脹的根本原因真的是貨幣超發嗎?因此,本文將通過構造VAR模型,對我國前一輪通貨膨脹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與探討。

      二、計量經濟模型分析

      本文將選擇向量自回歸VAR模型來進行實證研究,通過分析脈沖響應函數研究當前我國通貨膨脹的原因。

      1.變量選取與數據處理

      本文采用的模型包含的變量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廣義貨幣供應量M2、上證綜合指數SZ和金融機構貸款余額Loan四個。其中CPI為衡量通貨膨脹水平的指標。上證綜合指數SZ綜合反映中國資產市場的指標,隨著中國股市的發展和居民理財觀念的加強,股市已經是企業與個人財產中重要配置部分,貨幣政策的資產市場效應日趨明顯。金融機構貸款余額是我國貨幣政策重要影響變量。

      本文采用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的數據。廣義貨幣供應量和金融機構貸款余額等數據來自人民銀行網站,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來自國家統計局網站,上證綜合指數數據根據股票軟件月度數據獲得。

      應用時間序列方法來建模前需要先對相關變量進行平穩性檢驗。通過檢驗單位根的存在性,以決定是通過差分還是退勢的方式來獲取平穩的時序列進行回歸分析或建模。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單位根檢驗結果如下。

      ADF檢驗結果

      從檢驗結果來看,各變量原序列不平穩,其一階差分序列平穩,因此在模型中我們將采用差分后的變量序列。

      2.基于VAR模型的脈沖響應分析

      VAR(p)模型的一般形式為:

      Yt = a+ A1Yt-1 + A2Yt-2 + … + AiYt-k + ut, ut ~ IID (0, Ω)

      VAR模型滯后期數比較敏感,不同的滯后期數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筆者經過多次試驗,根據AIC準則(AIC值最小),最后取滯后期數為2。

      在建立VAR模型之后,則進行基于VAR模型的脈沖響應分析,本文給出脈沖響應圖。

      貨幣供應量M2的脈沖響應顯示,對金融機構Loan的一個沖擊,M2將會產生明顯的正向響應,這說明金融機構的貸款量對我國貨幣供應的總量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也能解釋金融危機后寬松的銀行放貸政策引發的貨幣供應激增現象。上證綜指SZ對M2的脈沖響應顯示,股票市場對M2的一個沖擊反應很迅速,到第二個月達到頂峰值,之后逐漸地下降,到第六個月開始穩定下來。這表明,央行向市場大量投放貨幣增加流動性的政策會引發資金流入股票市場,刺激股票市場指數的攀升,這很好地解釋了上證指數在四萬億刺激政策后的止跌回升與政府退市后的再次回落。從CPI對上證綜指的脈沖響應能發現,股指上揚對CPI有正向的刺激作用,不過這種影響有一定限度。不難看出,資產市場在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中作用趨于明顯,寬松性貨幣政策引發M2的增加,進而刺激資產價格的上漲,資產價格的上漲又進一步促進了產品市場物價的上漲。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CPI對貨幣供應量M2的脈沖響應,與預期一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會隨著貨幣供應量的增加而上漲,但是上漲的幅度卻是十分有限,這說明在模型所研究的時間段內,貨幣供應量并不是通貨膨脹持續上揚現狀的理想解釋變量。多發的貨幣去了哪里?經濟社會中貨幣供給量最終會被三個部分所吸納:經濟增長、通貨膨脹脹和經濟貨幣化。所謂經濟貨幣化指市場化體制改革所形成的經濟活動中以貨幣為媒介的交易份額逐步增大的過程,它可以用廣義貨幣M2占GNP(或GDP)的比值(M2/GNP或M2/GDP)來表示,經濟貨幣化比率的差別基本上反映了不同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一般來說,貨幣化比率與一國的經濟發達程度呈現明顯的正相關關系。隨著金融改革進一步深化,股票等金融資產交易規模急劇增大,土地交易日益頻繁,資本市場和土地市場資金吸納能力增強,我國經濟貨幣化迅速。因此增發的貨幣很大一部分被通貨膨脹以外的另兩個因素所吸納。

      此次我國通貨膨脹的原因是什么?經典的經濟學理論告訴我們成本推動是通貨膨脹產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的通貨膨脹成本推動跡象明顯。主要表現在食品價格上漲,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上漲三個方面。我國的CPI是依據目前居民家庭消費項目構成,按食品、煙酒及用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娛樂教育文化服務、居住等八大類物品和服務價格加權平均計算的。從這八大分類指數來看,食品類占比最大,達到30%左右。因此食品類價格指數的變動對CPI指數影響十分突出。作為最終消費品,肉禽糧食價格等食品價格的迅猛上漲直接帶動了CPI的上漲,而這些商品的物價上漲又通過產業鏈渠道傳導到下游的食品加工業、餐飲等行業,對物價的整體上漲產生了很大壓力。從國際環境來看,為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對經濟的負面影響,最快、最大限度地促進經濟復蘇,各國政府紛紛推出強力救助政策,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在市場投入大量貨幣,帶來了全球流動性泛濫,美元出現貶值,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在我國經濟已經具有高度的外向性的情況下,對各種外部影響的敏感性越來越強,外部的物價上漲促使我國企業的能源、資源類商品進口成本攀升,這使得我國面臨很大的輸入型通貨膨脹壓力。從勞動力成本角度來看,伴隨著我國出生率的持續下降,人口結構逐步趨于老齡化,中國的人口紅利正在逐步消失,勞動力的實際工資以及收入工資在2007年左右一直保持著較快速度的上漲。勞動力投入作為商品生產的主要投入要素之一,勞動力成本的快速增加對我國通貨膨脹造成了很大壓力。

      為了驗證我們的想法,我們將工資收入W變量引入前述模型,由于工資報酬數據目前統計局僅提供季度數據,所以我們將前面模型中涉及的變量全部采用季度數據進行估計,考慮到數據和奇異矩陣的限制,該處滯后期為1。

      CPI的脈沖響應顯示,對工資報酬W的一個沖擊,CPI將會產生正向響應,并且這種反應也具有一定的力度,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采用季度數據,數據量過少,結論的可靠性存在疑問。但是無論如何,CPI對工資報酬W的脈沖響應圖的確在一定程度上證實了工資上漲對通貨膨脹的刺激作用。

      此外,從另外一個角度也能得出此次通貨膨脹主要不是貨幣超發造成而是由成本推動引發。自通貨膨脹形勢嚴峻以來,我國政府將穩定物價作為首要的宏觀調控任務,接連出臺了一系列調控物價的措施。存款準備金率從2010年1月央行首次上調以來,到2011年6月已上調了12次,從2010年年初的15.50%調到現在的25.50%歷史高位。基準利率從2010年至今也上調了5次。同時央行也加大了貸款調控措施,使新增貸款量持續18個月同比兩位數負增長。但從調控效果上看,CPI依然維持在高位,并且還在上升。

      三、結論

      本文運用實證方法研究了我國前一輪通貨膨脹的類型和原因。文章通過構建向量自回歸VAR模型,并分析其中各變量的脈沖響應函數得到前一輪我國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貨幣的過度供給,而是成本上漲,屬于成本推動性的通貨膨脹。具體來說食品價格上漲,特別是肉禽類糧食價格快速上升直接推動CPI高漲,國際大宗商品以及資源類資源價格上揚引發企業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成為此輪通貨膨脹的又一個推手,此外勞動力成本的快速增加也是通脹的重要原因。為了驗證作者的想法,本文對成本推動型通脹中最經典的工資推進型通脹進行了實證研究,將職工工資報酬變量納入到向量自回歸模型中,通過進一步分析找出了工資上漲對通貨膨脹的刺激作用。最后從我國政府物價調控的效果入手再一次說明該輪通脹的主要原因是成本推進,而非貨幣超發。

      作者簡介:李 濤(1982-),男,山東樂陵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金融政策。

      淺析我國通貨膨脹的原因:我國近年通貨膨脹的原因

      [摘 要] 近年來,CPI持續走高,論其原因既有總供給影響,又有總需求影響。既有國內因素,又有國外因素。

      [關鍵詞] 通貨膨脹成因 總需求 總供給

      2007年以來,CPI的持續走高已成為人們無法忽視的事實。物價指數的持續走高的原因是什么?本文通過分析考慮經濟總供給,總需求兩個方面,初步揭示近期通貨膨脹的原因。

      一、通貨膨脹成因

      這次的通貨膨脹就成因來講是比較復雜的,是經濟的總需求和總供給兩方面變動后的綜合結果。

      1.總供給

      從總供給方面,成本推動導致了總供給曲線的左移。一方面,農副產品價格上漲,并帶動其下游產品的上漲;另一方面,勞動力成本上升推動物價上漲。

      就農副產品價格上漲的原因來說,主要是糧食,肉禽類農產品價格的提高。從國內來看,糧食價格上漲主要是由于幾點:糧食耕種的可用土地持續減少,近幾年中國災害性天氣的影響,交通運輸和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增加糧食供給成本,以及種糧的機會成本隨外出打工人員工資的改善而越來越大。從國際上看,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2006年世界糧食產量減產, 而糧食的需求增大。國際市場糧價的上漲,直接傳導并推動了國內糧價的上漲。在談及肉禽類農產品價格提高的原因時,除了因糧食價格上漲而導致的養殖成本提高以外,還跟近幾年不斷出現的各種家禽疫情有關系。這些病害導致了價格急劇波動,帶給農民們巨大損失。再加上單個農民對市場供求信息無法掌握,對市場價格一年猛漲,大家都養,來年又大跌的情況已產生了恐懼,即使價格上漲也不敢貿然提高生產量。同時,再考慮肉禽類繁殖飼養周期的限制,這些都原因導致了肉禽類供給不足,價格的猛漲。

      農副產品價格上漲,并帶動其下游產品的上漲。農副產品產品是上游產品,其價格的上漲直接導致了下游產品的成本提高。就僅僅以生豬價格來講,生豬價格的不斷提高帶動了肉食加工,餐飲等行業價格的提升。

      勞動力成本上升推動物價上漲。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勞動力成本的提高已是不可忽視的事實。勞動力成本的提高,對物價提高有著持續的內在沖擊。

      2.總需求

      從總需求方面講,總需求的增加,即總需求曲線的右移,也是導致通貨膨脹極其重要的原因。

      在中國的外匯管理制度下,外匯儲備地不斷增加是促進通貨膨脹的重要原因。經常項目和資本與金融項目雙順差是我國外匯儲備持續增長的直接原因。經常項目巨額順差的形成是源自高額的貿易順差,而金融項目順差的原因來則主要有兩點。一是人民幣升值預期,二是外商投資性資金的大量進入。而在我國結匯的制度下,企業將外匯換為人民幣時,銀行有義務以固定匯率接受并發出人民幣。這就導致了我國貨幣供給管理的被動性。由于外匯不斷增加迫使央行不斷地投放貨幣,對通貨膨脹形成直接壓力。

      而對外貿易的順差,除了直接使得外匯儲備增加外,還間接的加劇了通貨膨脹。這主要是因為其產品供給面向國外,對國內市場并不供給,而投入則多取自國內,收益也流向國內,從而加大了對國內市場的需求。

      除此之外,投資需求拉動也是增加通貨膨脹程度的重要原因。近幾年,房地產市場投資火熱,價格節節攀升。而這除了人們正常增長的住房需求外,市場上對住房價格繼續上漲的明顯預期,使得投資購房需求更為膨脹。此外,在中國經濟近十年的持續快速增長的情況下,投資者信心的充足,市場機制的逐步完善,國有企業整改后盈利能力的增強,都無疑增加了投資需求。

      3.總供給和總需求的互動影響

      通貨膨脹的形成和加劇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除了以上靜態定性的分析,還需從整個動態過程加以認識。肉禽類減產是推動這輪物價上漲的重要原因,總供給減少,假定總需求一開始還沒有對此做出反應,即不變,那么供給小于需求,這就導致了價格的大幅度上漲。

      物價上漲,使得在名義貨幣供應量不變的情況下,中央銀行的實際貨幣供應量下降。實際貨幣量的下降對利率的上升形成了壓力,同時由于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國外熱錢不斷流入中國。加之我國貿易順差額巨大,大量流入中國的外匯迫使央行不斷投放貨幣,如果央行不執行任何貨幣調控,那么增加的貨幣投入量將對總需求產生了擴張的壓力。

      通貨膨脹的初期,在工資具有粘性的情況下,勞動力成本相對下降。同時,公司的盈利受到通貨膨脹的影響,會給公司盈利加速的錯覺。具體一點說,就是公司在計算凈利潤時扣減的利息成本和折舊等都是以歷史成本計量的,而收入卻是包含了通脹的因素。公司的這種樂觀情緒,使得在利率不變的情況下,愿意增加投資,增加的投資需求就再次增加了總需求擴張的動力。

      那么,一開始未動的總需求將在這兩者的共同作用下擴大,進一步推動了物價的上漲,再次加劇了通貨膨脹,如此進入下一個循環。但是,不斷加深的通貨膨脹會隨著總供給的增加,工資的提高,央行實行緊縮貨幣政策而逐步得到控制,最后趨于穩定。

      二、結論

      通過以上的初步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這次通貨膨脹有著各方面的原因,其中不乏國際因素影響。在對待通貨膨脹問題時,除了采取非常必要的中央銀行宏觀貨幣調控外,還需從直接原因著手,如更加關注農民利益,增加農業產出,完善外匯管理制度,增強房地產金融市場等重要領域的調控監督等。

      精選范文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日韩欧美国产| 色偷偷88888欧美精品久久久| 蜜臀精品无码AV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香港三级国产AV|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黑人| 亚洲国产成人一区二区精品区 | 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语自产拍精品香蕉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1热成人精品国产免费| 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 日韩一区二区精品观看| 2023国产精品自拍|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202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久久精品欧美日韩精品| 亚洲无码日韩精品第一页| 国产亚州精品女人久久久久久| 秋霞午夜鲁丝片午夜精品久| 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 亚洲精品线路一在线观看| 色欲久久久天天天综合网精品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电影|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高清一二区久久| 国产精品夜色视频一级区|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地址49|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 精品爆乳一区二区三区无码av| 日韩精品少妇无码受不了|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合集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无码视频新浪| 日韩精品一二三四区| 色哟哟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人妻偷人精品成人AV| 热久久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 久久久精品国产Sm最大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