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電子信息類課程項目導學研究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教育部大力推進不同于需求的協同創新模式,營造有利于協同創新的環境和氛圍,引導一批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類高校轉型。通過理實協同、教賽協同、課內外協同、校校協同、教師間的協同、學生間的協同、師生間的協同等建立多角度的協同合作,提高電子信息類課程的教學水平,構建以協同創新機制為紐帶,進行資源整合,突出學生主導地位的教學模式。
1電子信息類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電子信息類課程教學正逐步地改革創新,并且形成了一定的風格和模式,在教學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也形成了很多的禁錮。
1)電子信息類課程都是應用性極強,理論和實踐聯系緊密的課程。一方面,理論課程教學過程中,為了打好基礎,很多時候都是面面俱到,導致學生在面對大量的理論知識時無法全部吸收,就慢慢的失去了興趣;另一方面,理論和實踐課程脫節,理論課程與實際應用的聯系非常少,不易理解,學習時困難較大,學生興趣不高。
2)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很多形成了被動接受的定勢。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學生與學生間,學生與教師間的交流合作,學生在遇到困難時缺少用于克服的勇氣和毅力,在很多時候存在著后期學習勁頭減退的現象。學生對實際項目的設計、調試過程經驗不足,處理問題時會出現思路不清,手足無措的現象。3)目前考查學生學習的效果主要依據是期末筆試考試。這種考核方式并不能充分體現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會出現應付考試而學習、死記硬背、考后就忘的現象,缺乏主動性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往往這樣的學生在崗位上上手能力與適應能力差,缺乏獨立解決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
2多維協同模式下項目導學式教學優勢
2.1幫助學生建立技能思維
學生在項目式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小組分工、查找資料、方案選擇、電路設計、焊接與調試等系列環節,使學生熟悉電路設計的全過程,電路調試的步驟,讓學生能夠對電路設計、分析、調試的整個過程有個全面的掌握。
2.2多維協同增加交流協作
在多維協同的項目式教學中,學生分組完成項目,培養學生組織分工、團結協作的能力。在此過程中,通過師生間、學生間的溝通交流,解決實際問題,增長技能水平。另外,組織校內或校際間專項競賽,針對性地檢測學生的技能水平,高校間通過溝通交流相互學習,促進整體的教學水平。
2.3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氛圍
學生對知識、技能產生興趣后,可以主動去探索,以小組的形式討論研究問題、分析問題,與其他同學或者老師交流解決問題,這樣就可以帶動身邊的其他同學。在課內學習的知識在課外解決知識,通過各種交流平臺和方式,加強溝通交流,從而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
3多維協同模式下項目導學式教學設想
1)教學內容方面。對項目式教學模式,將理論和實踐課程協同,根據課程內容選擇合適的項目電路,用項目將課程的內容串聯起來,讓學生在實踐中理解相應的課程知識。例如,在《電工技術》課程中,通過對指針式萬用表的安裝與調試,讓學生了解電路的基本概念、物理量,理解基本的分析方法和定理,還學會對元件的識別與測試,電路圖識圖讀圖、萬用表的使用等基本的技能。通過熒光燈電路的安裝與測試項目了解正弦交流電產生、特點、三要素,能夠分析計算RLC的正弦交流電路,并引出三相正弦交流電路的分析、計算。接觸實際應用項目,再通過要認識應用,反補理論,深入挖掘理論原理,實現反復遞進學習的過程。
2)教學方法方面,倡導精講多練,師生互動,學生互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鼓舞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教師主要以引導為主,以理論、實驗、實習實訓課程為基礎,以電子協會、電子競賽、創新創業項目等為載體,通過網絡平臺、新媒體技術等多渠道,實現溝通、交流、學習。
3)教學評價方面。教學評價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存在片面性,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多途徑進行檢驗。第一,通過翻轉課堂等方式,讓學生作為課堂的策劃和組織實施者,講授某些知識點或技能,并由學生們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第二,通過企業實習招聘的機會,或學生參加技能大賽的方式,檢驗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習情況,并且及時查缺補漏。
4結束語
在理實協同、教師協同、師生協同、生生協同的基礎上,進行項目式的學習,并通過教賽協同、校企協同來檢驗教學效果,并實現及時反饋和調整,做到閉環培養,從而提高電子信息類教學的整體水平,滿足應用型本科院校電子信息類人才的培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