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媒體融合下電視新聞編輯工作創新思考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摘要】在媒體融合時代,傳播更快、互動性更強的移動互聯網廣受青睞。電視開機率不斷降低,節目收視率持續下滑,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風光不再。電視新聞編輯,是電視新聞節目的生產者,通過轉換工作思路和提高工作技能,能有效提升電視新聞節目的傳播效果。
【關鍵詞】媒體融合;電視新聞編輯;移動優先;技能升級
在媒體融合快速發展的今天,信息傳播方式和途徑百花齊放,從單向傳播到多向互動,從大而全的長視頻到碎片化的短視頻,信息傳播和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感受到了巨大壓力。筆者認為,只有不斷改革創新,提升自己素質,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傳統媒體才能顯現新的傳播價值。在電視行業中,新聞編輯工作對電視新聞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這項工作承載了信息的處理與傳遞,直接影響著電視新聞節目的效果。為了滿足觀眾日益增長的對高質量電視節目的需求,電視新聞編輯必須轉變觀念、積極創新、提升能力,不斷提升廣播電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一、電視新聞編輯工作面臨的挑戰
(一)傳播媒介的多樣化發展對傳統媒介的技術升級提出了迫切要求
在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傳播的媒介呈多樣化趨勢發展。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以及手機、電腦等終端的迅速普及,相關電腦軟件、手機APP也應運而生,新聞傳播媒介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電臺、電視和紙媒了,手機、互聯網取而代之成為新聞傳播的重要媒介和途徑。據2022年2月25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現有網民規模達到10.32億,互聯網普及率逐年升高,這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了10.29億,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高達99.7%。數據說明,社會大眾對新媒體的依賴度越來越高,人們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新媒體,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手機和互聯網編輯、制作并傳播新聞,他們既是新聞傳播的受眾,也是新聞的生產者,這大大降低了新聞采編業務的專業制作門檻,相應的也對新聞采編人員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
(二)求新求快的內容需求對新聞編輯工作的內容生產提出了熱切期盼
在媒體融合時代,電視新聞編輯工作如果沒有創新意識,還是按照老思維、沿用老方法去做節目,就會越來越落后,最終被大眾淘汰。電視傳播主要是單向的,雖然現在也出現了能互動點播的IPTV等網絡電視平臺,但是比起互動性更強的移動互聯網,還是落后不少。如果電視新聞媒體不能充分發揮制作節目能力強的優勢、創新節目制作流程、提升節目制作技術,那么制作出的節目就很難吸引觀眾收看。有的電視新聞編輯直接抄襲別人的創意文案,僅僅添加一點自己的想法,簡單改頭換面后便形成自己的電視新聞節目。這樣制作出的電視新聞節目,本身在時效性上就落后網絡新媒體,內容上再炒現飯,最終只會降低受眾觀看電視節目的積極性。
二、電視新聞編輯工作創新對策
(一)加快傳統新聞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
在媒體融合時代,為實現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進一步創新,需要依托于一個全媒體化的信息服務平臺,即融合媒體平臺,它能實現新聞信息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它能運用微服務、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為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新聞媒體行業提供信息采集匯聚、全媒融合加工、多形態資源管理、多渠道內容發布等服務。例如,湖北電視臺打造的“長江云”融媒體平臺,它充分發揮湖北電視臺省級主流媒體的權威優勢和品牌優勢,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整合了全省主流媒體力量,實現了平臺共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形成了湖北特色的全媒體傳播格局,成為湖北電視臺在全國廣電行業的一張亮麗名片。
(二)創新電視新聞編輯工作思路
隨著新媒體技術和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觀眾獲取新聞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對新聞內容需求也越來越高,所以,電視新聞編輯要敢于打破常規、改革創新,才能滿足電視新聞節目的高質量制作和傳播需求。電視新聞編輯要創新工作思路,通過學習實踐,努力提升新聞職業素養,充分調動新聞觀眾對新聞內容參與、交流的積極性,創新觀眾與媒體的互動方式,在交流過程中了解觀眾對新聞報道的關注點和興奮點。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襲擊湖北武漢,武漢被迫按下了暫停鍵。英雄的武漢人民戰勝了新冠肺炎疫情,4月8日,武漢重啟。5月20日武漢市初三年級復課,武漢教育電視臺新聞中心記者們首次嘗試運用云導播平臺,通過該臺微信公眾號、官方抖音號、掌上武漢APP等新媒體平臺進行現場直播,全程報道了這一歷史時刻,當天同時觀看新媒體直播人數達到53萬人。
(三)提升電視新聞編輯技能
電視新聞媒體,應該多培養政治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的專業技術人才,讓他們全面掌握新聞理論和新媒體技術。電視新聞編輯可以采用微信群、微博、論壇等新媒體平臺,圍繞新聞信息來設置話題,歡迎觀眾參與討論并發表自己觀點,了解并掌握社會大眾的興趣點和需求點。同時,電視新聞編輯應主動將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技術(簡稱VR)、增強現實技術(簡稱AR)、大數據等新媒體技術運用到平時工作中,將新聞編輯工作由現實轉移至虛擬網絡,讓技術更好地為工作服務,逐漸拓寬新聞編輯的工作路徑。例如,電視新聞記者和編輯在采訪、拍攝完新聞事件后,在回單位的路上,可以先通過移動終端對前期拍攝的視音頻素材進行篩選和初編工作,制作出短視頻播發,最快地將新聞資訊“快遞”到觀眾面前,對新聞節目進行預告和前期發布,隨后,再制作一版完整新聞節目,通過電視平臺做深度報道,形成一個多平臺、多角度、立體式宣傳報道矩陣。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媒體融合時代,傳統電視新聞媒體要加速推進與新媒體融合發展,構建新的輿論引導格局。電視新聞編輯,要創新工作思路,堅持移動優先,努力學習新媒體技術,不斷提升工作技能,為媒體融合背景下傳統電視新聞媒體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劉川 盧凱波 吳雪菲 單位:武漢教育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