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a4kkq"></dfn>
<ul id="a4kkq"></ul>
    • 老年人需求調查報告大全11篇

      時間:2023-03-07 15:04:15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老年人需求調查報告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篇(1)

      [6] 王靜,吳明.北京市某城區居家失能老年人長期護理方式選擇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全醫科學,2008,(12A).

      [7] 褚婧,孫鵑娟.影響城市老年人養老意愿諸因素分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2).

      [8] 周秀慧,焦亞波,李漢,等.南京市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研究[J].價值工程,2012,(3).

      [9] 焦亞波.上海市老年人養老意愿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10).

      [10] 高曉路,顏秉秋,季玨.北京城市居民的養老模式選擇及其合理性分析[J].地理科學進展,2012,(10).

      [11] 同[6].

      [12] 初煒,胡冬梅,宋桂榮,等.老年人群養老需求及其影響因素調查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7,(12).

      [13] 袁秀,陽四,王輝,等.城市居民養老意愿與養老模式研究――以石家莊市、邯鄲市為例[J].經濟論壇,2012,(4).

      [14] 同[9].

      [15] 同[10].

      [16] 同[13].

      [17] 段賢來,朱繼臣,張敏,等.安徽省城鎮老年公寓入住老人狀況調查及對策建議[J].市場與人口分析,2004,(3).

      [18] 同[7].

      [19] 曾子昂.關于武漢市居民養老方式的調查報告[J].科技創業月刊,2013,(3).

      [20] 丁煜,葉文振.城市老人對非家庭養老方式的態度及其影響因素[J].人口學刊,2001,(2).

      [21] 宋寶安,楊鐵光.觀念與需求: 社會養老制度設計的重要依據――東北老工業基地養老方式與需求意愿的調查與分析[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3,(3).

      [22] 同[12].

      [23] 丁華,徐永德.北京市社會辦養老院入住老人生活狀況及滿意度調查分析[J].北京社會科學,2007,(3).

      [24] 周宇.養老機構發展呼喚創新――基于北京市海淀區養老機構的調研[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0,(5).

      [25] 同[8].

      [26] 同[13].

      [27] 趙迎旭,王德文.老年人對非家庭養老方式態度的調查報告[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4).

      [28] 同[12].

      [29] 同[20].

      [30] 同[10].

      [31] 楊曉龍,李彥.城市老年人的養老意愿及影響因素――以煙臺市的1273 位老年人為例[J].科學?經濟?社會, 2013,(2).

      [32] 同[19].

      [33] 宋紅玲,陳志菊,顧桐語,等.南通市老年人養老意愿影響因素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3,(16).

      [34] 同[7].

      [35] 同[10].

      篇(2)

      [中圖分類號] R780.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0)-11-267-02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和醫學事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健康的認識也逐步形成和不斷深入。“阿拉木圖宣言”對健康的闡述為‘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而是身心健康和社會幸福的完美狀態。“它反映了人類生命活動的生物、心理、社會三個相互聯系的基本方面。它將影響健康的因素進一步擴大包括多種因素:環境因素、社會能夠提供的保健設施、個體及群體的生活方式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六位一體的功能,決定了口腔健康教育的具體工作則是由社區醫務人員主要承擔的。

      1 口腔健康教育[1]

      健康教育是一門交叉科學,它包涵了醫學、教育學、行為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美學等諸多學科,以教育方式增加大眾的衛生保健知識,通過反復強化教育而加深保健知識的確知信深度,強調自覺自愿,提高自身保健行為和實踐能力。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并鼓勵人們有達到健康狀態的愿望;知道怎樣做才能達到這樣的目的,促進每個人或集體努力做好本身應做好的一切;并知道在必要時如何尋求適當的幫助。它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教育活動促使公眾自覺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預防和控制疾病、促進健康。它的目標在于幫助人們尋求能夠達到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指導人們如何能更健康的生活。口腔健康教育包涵于健康教育。WHO在1970年指出:口腔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們認識到并能終身做到維護口腔健康。采取教育手段如口腔健康教育活動、口腔健康咨詢、信息傳播等促使人們自覺自愿的采取有利于口腔健康的確行為,以達到建立口腔健康行為的目的。口腔健康教育是讓人們理解并認可接受各種口腔疾病預防措施的一種教育步驟。

      2我國中老年人群的口腔健康狀況及危害

      口腔健康是人體健康不可分割且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生活質量的決定因素。WHO制定的口腔健康標準是“牙齒清潔、無齲洞、無疼痛感,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制定的口腔健康目標為:80歲老人,至少應保持20顆功能牙。根據國情,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2010年人人享有初級口腔衛生保健”的目標是:65歲及以上老年人保持20顆功能牙的人數百分率農村要達到60%,城市要達到80%。然而我國中老年人群的口腔健康狀況較之其它人群尤為令人憂慮。無牙頜、牙根面齲、不健康的牙周及粘膜組織是中老年人主要的口腔問題。而中老年人牙齒缺失的主要原因是齲病和牙周病。

      第二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2]結果顯示:乳牙齲均和患齲率為4.48%和76.55%;人群中6個區段均健康的人數很少,牙石檢出率高達52%一94%。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顯示,35~44歲中年人齲齒率為88.1%,65~74歲年齡段的老年人患齲率為98.4%,齲均為14.65顆;城市低于農村,男性低于女性,東部地區最高。該段人群根齲患病率為63.6%,根齲齲均為2.74顆;城市低于農村,男性低于女性,東部地區最低;所患根齲中,齲、補構成比分別為98.1%和1.9%。齲齒患病水平呈上升趨勢。全國65歲~74歲老年人牙周健康率為14.1%,城市低于農村,女性高于男性,中部地區最低。 各地近幾年的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也均顯示出相似的結果[3-7]各地的中老年人群口腔健康狀況不均衡,其健康保健狀況與當地的宣傳教育、預防保健措施、經濟發展等息息相關[8-11]。總體上,中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狀況令人憂慮。具體表現:牙齦萎縮與牙周附著水平喪失明顯,牙間隙增寬,牙根暴露是中老年人口腔組織變化的特征;與老化有關的主要組織問題是牙根面齲,無牙頜與不健康的牙周與黏膜組織。由于中老年人各種疾病的患病率,功能障礙與殘疾率較青壯年時期明顯增高,所以對醫療保健的需求量增加。隨著年齡的增長,缺牙人數與缺失牙數均增高和增多。而當缺牙占全口牙的四分之一以上時,就會影響到口腔功能,特別是咀嚼功能,影響口腔功能也就影響了食物的消化吸收,從而影響人的生活質量。

      WHO對老年人的流行病調查報告指出,牙周疾病雖患病最多,但是重視程度最差.中老年人現在雖已認識到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病,糖尿病,惡性腫瘤等的危害性,但對口腔疾病的危害及其與其他全身疾病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卻知之甚少。牙周病是引起中老年人牙齒脫落的主要原因。更是影響心臟、肺、腎等重要臟器功能,導致各種死亡率極高疾病的重要成因。老年人肺炎與牙周疾病;心腦血管病與牙周疾病;消化道疾病與牙周疾病;糖尿病與慢性牙周病[12]等,他們之間的相互作用也已被醫學界所證實,揭示了很多作用機制[13]-[16],但公眾對此卻缺乏一定的了解。

      3中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識的現狀

      調查研究[17-18]顯示: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識匱乏,口腔健康信念差,口腔衛生行為錯誤率高。口腔健康教育停留在傳統知識層面上,內容不全面,對齲病和牙周病病因的不了解,阻礙了老年人采取自我保健措施。同時,口腔疾病與多種慢性病密切相關,其直接影響機體健康。僅有5.5%的老年人知道糖尿病和牙周病有密切關系。糖尿病會加重牙周病的病情,而牙周病又會影響血糖的控制。口腔疾病給全身健康帶來巨大的隱患,而絕大多數老年人對口腔疾病的危害還沒有正確認識。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識的匱乏不但影響其口腔健康,還直接影響其慢性病的治療,影響其全身健康。中老年人缺乏對牙齒脫落、齲病、牙周病的病因及預防措施的了解,使得其無法建立正確的口腔健康信念。同時受教育程度、經濟收入等因素共同影響老年人口腔健康信念的形成。向老年人講授正確的口腔健康知識,幫助老年人確立正確的口腔健康信念,是今后開展口腔健康教育的關鍵。

      4加大對中老年人口腔健康教育是社區口腔健康的發展趨勢

      研究證實了[19-23]:廣泛而深入的口腔預防保健知識及技能的培訓可以幫助人群維持良好的口腔健康。開展多種形式的口腔健康教育來改變人們對口腔保健的知識、態度和行為,以增進中老年人群對口腔衛生服務的需求。改變觀念 調整服務目標 在注重口腔常見病治療的同時,更應當注重口腔預防的作用。治療的得益人群相對我國的13億人口而言,微乎其微,費工利微;但得益于預防的人群卻可以成百上千的增加,而且一代人的認知行為的改變可以對他們的后代產生深遠的影響,從這一層面而言,卻是薄工利重。由此可見,口腔健康教育應通過社區的口腔醫務人員實施深入于個人、家庭、和社會各個階層;而社區的口腔醫務工作者也應轉變觀念,建立“大衛生”的新觀念。從“以病人為中心”轉為“以健康人為中心”,從“個體為中心”轉為“群體為中心”。

      調查結果顯示,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識多來源于媒體的廣告宣傳,從健康教育講座中獲得知識的極少。由于媒體宣傳缺乏系統性、科學性,使得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識模糊。維護老年口腔健康,做好老年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已迫在眉睫。在社區,利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平臺,開展針對性強的口腔健康教育,系統科學地向老年人講解口腔健康知識,尤其應做好以下內容的健康教育:牙菌斑的相關知識,口腔疾病的病因及早期癥狀,正確的口腔健康信念和口腔衛生行為。在社區進行口腔健康教育的探討社會在進步,進行教育的方式也應與時俱進

      1)改進方式強化社區行動,進入社區,建立口腔健康小組;

      2)多元化的宣傳教育方法如利用就診時的個別交談;小型專題討論會;利用教育媒介如掛圖、聲像資料或其他教科具進行講授;舉辦講座,圍繞具體問題進行現場示范,讓聽者親自練習加深理解并掌握具體的技能。

      3)目標細化確保適宜措施針對特定人群制定特定的目標;

      4)聯合團隊的伙伴之力,建立檔案、加強研究管理、建立口腔健康檔案,階段性評估工作效果與成效,適時調整工作計劃與進度。

      5 總結

      社區是中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場所,中老年人是社區保健的重點人群,從中老年人特點出發,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做好社區不同中老年人群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幫助中老年人建立正確的口腔健康觀,以實現健康老齡化和人人享有初級口腔衛生保健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卞金有,胡德渝.預防口腔醫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2008.

      [2] 全國牙病防治指導組.第二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18-21.

      [3] 王薇,楊汴生,何健,鐘婭,張丁.65歲~74歲老年人口腔疾病流行病學調查[J].實用預防醫學,2006,13(3):607-609.

      [4] 余哲,韓寧,范勇斌,邵東升.745例老年患者的口腔疾病調查[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07,5(3):146-147.

      [5] 松,吳敏節,姜婷,呂亞林,方超,張偉.北京市城區1219名老年人咬合支持狀況的調查[J].北京醫學,2008,30(7):392-395.

      [6] 范衛華,歐,章錦才,等.2005年廣東省中老年人余留牙和無牙頜抽樣調查報告[J].廣東牙病防治,2007,15:167-170.

      [7] 胡祥文,周仁,李萍,鄭杰,等.糖尿病患者口腔疾病的流行病學調查[J].口腔醫學,2007,27:162-163.

      [8] 劉忠民,高文榮,單楚.延吉市社區老年人口腔衛生保健狀況的調查研究.吉林醫學[J]. 2008,29(5):436-437.

      [9] 丁林燦,盧友光,馮巖,蘇柏華,林挺,趙愛梅. 福建省中年人口腔健康狀況調查.福建醫科大學學報[J].2004,38(1)83-85.

      [10] 廖旭輝,林煥彩,盧展民,等.廣東省中老年人的牙周健康狀況[J].中山醫科大學學報,2000,21(4):314-315.

      [11] 沈家平, 王林, 陳寧, 王一均, 陸平成.江蘇省中老年人牙周健康狀況調查[J]. 疾病控制雜志2007,11(1):64-68.

      [12] 程睿波,張穎,陶薇,等.遼寧省中年和老年人缺牙及義齒修復情況調查分析[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07,25:576-579.

      [13] 劉萍.糖尿病與牙周病的關系[J].國外醫學情報,1990,20(8):35.

      [14] 張代杰,趙先芝,楊學馨.糖尿病與牙周病臨床相互關系得初步研究[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04,14(10):571-574.

      [15] 范麗鳳,陸菊明,晉敏,等.糖尿病患者合并牙周病變及其口腔保健知識與行為的調查[J].護理雜志,2004,21(11):31-33.

      [16] 王勤濤.牙周病與全身系統性疾病間的相互關系[J].國外醫學.口腔分冊,2003,30(2):135-137.

      [17]劉藝敏,朱炎,嚴浩軍,劉洋,張海霞,李一凡.上海市中老年居民口腔健康知識、態度和行為的調查[J].同濟大學學報(醫學版), 2004,25(5):428-430.

      [18] 樊明月, 張惠琴, 鄭磊.社區口腔門診保健知識健康教育需求的調查[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09,8(8):559-560.

      [19] Nowjack-Raymer RE,Gift HC:Knowledge of common of gumdisease[J].J dent Res 72:277,1993.

      [20] Sintes J,Butler M,Richardson R,Lover J:Dental caries amongfirst-grade smdems in Oakland[J].J Dent Res,1993,72:279.

      篇(3)

      口腔疾病嚴重影響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許多老年人存在著由口腔狀況不良引起的咀嚼困難、言語不清、社交能力下降等問題。幫助老年人提高生活質量已成為口腔臨床研究的重要課題〔1〕。因此,了解老年人口腔健康狀況和口腔保健行為狀況,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健康教育,對于延長老年人牙齒使用壽命乃至提高老年人全身健康均具有重要意義〔2〕。本文對來我院健康體檢的老年人進行了口腔狀況調查。

      1 資料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對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來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784例老年人進行調查,其中男481例,女303例;年齡60~87歲,平均72歲(佩戴全口義齒的不在統計范圍),其中60~69歲317例(40.4%),70~79歲396例(50.5%),80~89歲71例(9.1%)。

      1.2 調查方法

      依照全國牙病防治技術指導組制定的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標準。由口腔科醫生進行常規口腔檢查及病史詢問,詳細記錄結果。調查項目包括:牙缺失、齲齒、楔狀缺損、牙結石、牙齦炎、牙周病等。

      1.3 診斷標準

      所有口腔疾病診斷均依據《牙體牙髓病學》、《牙周病學》、《口腔黏膜病學》中的診斷標準。

      1.4 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2 結 果

      2.1 老年人口腔疾病

      調查顯示,多數體檢老人有各種口腔疾患,前三位是牙齒缺失、牙周病、齲齒,牙齒缺失是老年人口腔疾患中的主要疾病。并且隨年齡增長,各種口腔疾患的發生率(除口腔黏膜病)不斷提高。見表1。

      2.2 老年人口腔保健行為

      使用保健牙刷43例(5.48%),定期更換牙刷635例(80.99%),堅持飯后刷牙29例(3.70%),每日刷牙2次462例(58.93%),每日刷牙1次309例(39.41%),未刷牙13例(1.66%),定期口腔檢查373例(47.58%),使用過牙線9例(0.14%)。絕大多數老年人堅持每天刷牙,且大多數人定期更換牙刷,但定期口腔檢查、使用保健牙刷、使用牙線率不高,說明老年人口腔保健知識缺乏。表1 784例老人口腔疾病調查表

      3 討 論

      老年人整體口腔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本次調查發現,在口腔疾病中牙齒缺失率最高,達91.96%,與徐洪權〔3〕報道結果一致。說明牙缺失是影響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齲病和牙周病是影響老年人群口腔健康乃至全身健康的兩大疾病,也是造成老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隨著年齡的增長,各種口腔疾患發生率亦不斷提高,一方面由于口腔疾病的進展性和累加性,隨著年齡的增長,牙齦萎縮愈加嚴重,加上食物嵌塞,導致齲病發生率不斷升高〔4〕;另一方面,隨著機體的衰老,老年人因受全身慢性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的影響,使老年人不能及時處理殘根牙、拔牙、修復缺牙等。

      本次調查研究發現,老年人口腔保健知識缺乏,僅有少數人(5.48%)知道并應用保健牙刷,幾乎沒有人使用過牙線,定期進行口腔檢查的人亦只有47.58%。老年人楔狀缺損的發生除與年齡有關外,與刷牙方法、牙刷質量密切相關,因此,養成正確的刷牙方法很重要〔3〕。與其他慢性疾病不同,齲病和牙周疾病的預防和控制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人的口腔健康行為〔5〕。不重視口腔保健,沒有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不定期潔牙和進行牙周治療,導致口腔衛生狀況較差,加速了牙周病發展。有的人認為“人老必定掉牙”,因此不能及時就醫,其實缺失牙如不及時修復,以后可出現鄰牙移位。很多人認為,口腔即使出現問題,對于全身影響不大,殊不知,口腔是消化系統的門戶,營養豐富的食品需要經過牙齒的咀嚼,才容易消化吸收,不良的口腔衛生和慢性牙病常引起全身疾病。影響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口腔衛生習慣、就醫行為和生活習慣等。

      口腔健康狀態是反映生命健康質量的一面鏡子。牙缺失、齲齒等如不及時治療,會影響老年人的進食,影響生活質量〔6〕,可引起咀嚼困難、言語受限、疼痛和其他癥狀,以及由此帶來的社會交往不便、日常活動受限等。牙齒的缺失直接影響了老年人的咀嚼和消化功能,進而影響了老年人的正常飲食和各種營養素的攝入;牙周病可加劇牙齒的松動、脫落,進而導致缺失牙的增加〔7〕,同時也影響進食,且牙周炎是最主要的感染灶,對全身許多疾病均有影響,關系到心臟、肺和腎等重要臟器的功能,成為某些危重疾病發生的重要誘因。齲齒如不及時治療可發展為慢性根尖周炎,牙齦出現瘺管,反復流膿,成為“病灶”,可引起遠隔器官和組織的疾病,如關節炎、心內膜炎、腎炎、虹膜炎、視網膜炎和神經炎等。

      基于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識缺乏的現狀,因此應采取口腔健康促進措施,加強口腔衛生保健知識的宣傳與普及,提高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識的知曉率,轉變態度,從根本上改變其個人口腔健康行為〔8〕,提高老年人口腔疾患的就診率。此外,老年口腔健康狀況與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吸煙、飲酒是導致牙周病與口腔癌發生的危險因素之一。臨床研究表明,飲酒與口腔癌的發生成正相關,因此應建議老年人糾正不良習慣與生活方式,如戒除煙酒嗜好,嚴格限制各種甜食。定期口腔檢查,可早期發現疾病,早期治療,減少治療費用,維護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提倡正確的刷牙方法,提供口腔潔治等預防保健服務。

      總之,口腔疾病是威脅我國老年人身體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口腔健康教育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本次調查提示必須以健康教育的手段把口腔衛生科學知識普及到廣大老年群眾之中,喚起老年人對維護自我口腔衛生的自覺意識,使其掌握自我口腔保健的方法和技能,從而建立良好的口腔健康行為〔8〕,倡導良好的生活行為方式,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5〕。

      【參考文獻】

         1 周曉玲,張 暉.老年人口腔健康狀況調查分析〔j〕.中國臨床醫藥研究雜志,2008;183:434.

      2 戴麗學.影響老年人口腔保健的相關因素研究〔j〕.護理研究,2008;22(8):2178.

      3 徐洪權,趙文峰,陳增力,等.816名離休干部口腔健康調查初步報告〔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09;7(3):154.

      4 馬力揚,李曉玲,雷 濤,等.甘肅省城鄉中老年人口腔衛生服務需求和利用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5):6802.

      5 鐘圣純,陳文玉,劉思清.湖南省中老年人口腔健康行為抽樣調查報告〔j〕.醫學臨床研究,2009;26:(1):202.

      篇(4)

      現代醫學認為,當人們在生理和安全需求方面得到滿足之后,對歸屬和尊重等人際交往的需求便成為迫切需要。作為萬物之靈,人必須依附群體生活,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老年人離退休后,迫切希望能與知心朋友交心、溝通,一旦得到朋友的理解、信任和幫助后,心里便會涌起一種愉快欣慰的感覺,大腦就會分泌一種物質。這種分泌物是一種自然的鎮靜劑,能使內心獲得溫暖,解除心中的煩悶,使心理功能處于最佳狀態,增強人的免疫力。而性格內向,老來無所事事者,一般為孤獨寂寞所困擾。人若長期陷于寂寞的“陷阱”之中,心中有憂郁無處傾訴,心中有苦惱無法吐露,久而久之,便會憋出病來。

      對于老年人來說,老友之外,還要多交“忘年交”。心理學專家指出,老年人如果能夠多交一些年輕朋友,甚至是小朋友,那么,就能達到很好的心理保健效果。

      忘年交就是忘記年齡、職業、輩分、性別的一種平等的社交活動。老年人應該和年輕人結為推心置腹、無話不談的摯友,并保持不斷的往來。忘年交不僅是一種高雅的社交往來,而且能使老年人收到忘記年齡、萌發童心的奇效。年輕人思維敏捷,頭腦靈活,富有朝氣,善于接受新生事物。老年人應該不拘泥于年齡、輩分同年輕人交朋友,這樣可以使自己在心態上也年輕起來。

      老年人有著較深的閱歷、豐富的人生經驗,這是年輕人所缺少的。而年輕人接受新鮮事物快、朝氣蓬勃、奮發向上、進取心強的特點,又是老年人所欠缺的。通過忘年交讓缺少的和富有的經常在一起交流,可以優勢互補。年輕人身上的那種活力,對老年人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讓老年人達到忘老的境界,甚至出現青春重返的感覺。老年人通過這種心理暗示,會產生愉快、輕松、樂觀、充滿希望的情緒,增強腦力和體力勞動的效率和耐久力,使全身各系統生理功能調節在最佳水平上,保持整體的平衡,延緩衰老的進程。

      常言道:忘年交,樂陶陶。老年人身邊如果有幾個小朋友,經常和他們談天說地,用小朋友的眼光看問題,就會感到自己似乎也年輕了許多。老年人和小孩子交朋友,可以去掉暮氣,充滿朝氣,保持一顆童心,使自己的精神世界永遠年輕,使生活充滿快樂。

      (王坤山)

      垂釣魚餌怎樣選

      1.尿蛋魚餌。雞、鴨、鵝蛋均可,將雞蛋放在容器中,用人尿浸泡一周以上,使蛋殼變酥,蛋清變黑,產生一種刺鼻的氨臭味才能使用。用時將蛋搗碎摻入米糠或麥麩中攪拌均勻,撒入水上即可。

      2.牛糞魚餌。這是垂釣的天然誘餌,方法是將適量的稻殼、碎草末與牛糞攪拌,是誘魚的佳餌,新牛糞味很濃,鯉魚、鳊魚都愛吃。

      3.香精誘魚法。用米糠、麥麩、碎草末,加岸邊的泥土,滴入幾滴香精,加入水攥成團投入釣域,最好投入上風頭,或流水的上游。

      篇(5)

      2.以豆制品取代部分肉類 老年人每天需要4份蛋白質,不過肉類的攝取必須限量,所以一部分蛋白質來源應該以豆類及豆制品(如豆腐、豆漿)替代。老年人的飲食內容里,每餐正餐至少要包含一份質量好的蛋白質(如瘦肉、魚肉、蛋、豆腐等)。尤其是不吃肉,甚至也不吃蛋的素食者,更要從豆類及各種堅果類(花生、核桃、杏仁、腰果等)食物中獲取優質蛋白質。

      3. 主食加入蔬菜一起烹調 為了方便老年人咀嚼,盡量挑選質地比較軟的蔬菜,像西紅柿、絲瓜、冬瓜、南瓜、茄子及葉菜類的嫩葉等,切成小丁塊或是刨成細絲后再烹調。如果老人平常以稀飯或湯面作為主食,那每次可以加進一二種蔬菜一起煮,以確保每天至少吃到3份(共半斤)蔬菜。

      4.每天吃2份水果 水果是老年人常會忽略攝取的食物。從每年公布的營養調查報告中可以看出,老年人每天都吃的水果不足2份。一些質地軟的水果,如香蕉、西瓜、水蜜桃、木瓜、芒果等都很適合老年人食用,可以切成薄片或以湯匙刮成水果泥后進食。如果要打成果汁,必須注意控制份量,打汁時可以多加些水稀釋。

      5. 補充維生素B族 無論生病、服藥或手術,都會造成維生素B族大量流失,因此對于患病的老年人來說,需要特別注意補充維生素B族。未精制的谷類及堅果中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族,所以,在為老年人準備三餐時,不妨加一些糙米、胚芽米或小麥胚芽等和白米一起煮成稀飯,或者將少量堅果放進果汁機里打碎成粉,加到燕麥里一起煮成燕麥粥。

      6. 限制油脂攝取量 老年人攝取油脂要以植物油為主,少吃肥肉、動物油脂(豬油、牛油),而且也要少用油炸的方式烹調食物。另外,甜點糕餅類的油脂含量也很高,盡量少吃這一類零食。

      7. 少加鹽、味精、醬油,善用其他調味方法 味覺不敏感的老年人吃東西常覺得索然無味,喜歡多加鹽或醬油,這樣很容易吃進過量的鈉,增加患高血壓的風險。其實,味道并不只有“咸”味一種,善用酸味或某些食物特有的香氣,也可使人增加食欲。一些具有強烈風味的蔬菜如香菜、香菇、洋蔥,可用來炒蛋或是煮湯、煮粥。而利用白醋、水果醋、檸檬汁或是菠蘿等各種果酸味,也可以變化食品的味道。再者,一些中藥材也是可隨手運用的調味品,如氣味濃厚的當歸、肉桂、五香、八角或者香甜的枸杞、紅棗等,它們豐富的味道也有助引起老年人的食欲。

      8. 少吃辛辣食物 雖然辛辣食物能挑起食欲,老年人如果吃多了,容易“耗陰”,造成體內水分、電解質不平衡,出現口干舌燥、火氣大、睡不好等癥狀,所以少吃為宜。

      篇(6)

      [2]桂瑩,鄒焰,張憶雄,等.遵義市不同養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質量調查分析[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2,21(12):1-3.

      [3]羅占廷,楊穎,郭梁.銀川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調查報告[J].統計與經濟,2011,25(6):43-46.

      [4]黃莉.從制度與文化角度來審視和構建老年人口社區衛生服務[J].現代預防醫學,2012,39(1):62-69.

      [5]田奇恒,孟傳慧.城鎮空巢老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探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28(1):30-33.

      [6]王思斌.我國城市社區福利服務的弱可獲得性及其發展[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9,30(1):134.

      篇(7)

      人口專家認為,對于我國來說,從“老齡化社會”到“老齡社會”,既有如何盡快建立健全養老服務體系的嚴峻挑戰,又有發展銀發產業即老齡產業的難得機遇。

      社會跑步進入老齡化,與老年人相關的消費需求也將呈現跳躍式增長。業內一致預期,目前我國僅7000億元產值的銀發產業,有望在“十二五”加速駛入快車道,邁向萬億規模。

      首個老齡化沖擊波將至

      統計局數據顯示,60歲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個百分點,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個百分點。據此測算,我國老年人口已近1.78億。對此,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近日在會上表示,人口老齡化的趨勢正在加快。

      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翟振武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國老齡化程度還會繼續加快,未來二十年我國將面臨人口老齡化的壓力,并將于“十二五”期間迎來第一個人口老齡化沖擊波。

      “在上個世紀50年代,我國人口增長率特別高,這意味著接下去幾年將有一大批上世紀50年代出生的人步入老年。總體來看,這個人口老齡化沖擊波將持續7至8年的時間。”翟振武說。

      據人口計生委估計,60歲以上老年人將從“十一五”期間每年凈增480萬提高到“十二五”期間的每年增長800萬,到2015年老年人口總數將突破2億。

      而老齡化進程提速將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很大的挑戰:一方面,未來勞動力人口的負擔將大幅上升;另一方面,養老服務體系不完善,將對整個社會產生直接考驗。

      產業需求前景廣闊

      在翟振武看來,由于“十二五”是我國第一次遇到大批人口進入老年的情況,養老機構、老年醫院、老年住宅、老年服務體系,都面臨考驗。

      眼下,養老機構床位緊缺就已經體現了老齡化帶來的沖擊。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底,全國各類養老機構有38060個,床位只有266.2萬張。據有關部門測算,我國養老機構的床位缺口至少達到300萬張。

      同時,我國養老產業還存在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國務院參事、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魏津生認為,我國老齡產業目前仍然主要局限在以生活照料為主,功能泛化的老齡服務業,十分缺乏以護理看護和社會化服務為重心的老年服務業。

      從老齡產業的細分行業來看,硬性老齡產業包括老年健康醫療用品產業、老年食品保健產業、老年生活用品產業、老年居住建筑產業、老年復健及輔助用品產業、老年休閑及娛樂等行業的開發仍然十分不足。

      “總量小、品種少、企業少、規模小,傳統產品多,科技含量少。”魏津生如此總結硬性老齡行業的現狀。

      不僅硬性老齡行業跟不上,軟性老齡行業更是明顯發展滯后。魏津生認為,在老年旅游、老年教育、老年保險、老年財務規劃和后事規劃等等軟性老齡產業中,目前有的只是低水平的開發,有的甚至是一片空白。

      銀發產業駛入快車道

      硬幣的另一面,是老齡化加速將大幅拉升老年人的消費需求,目前仍較弱小的銀發產業有望在“十二五”時期駛入快車道。

      截至目前,我國老齡產業產值僅7000億元人民幣。

      北京大學副校長劉偉預計,到2015年,我國老年人總數將突破2億人,到2025年將超過3億人,2045年,將達到4億人。

      盡管目前還沒有關于老年人消費能力的精確預測,但一些粗略的測算已經可以看出老年人的消費潛力。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城市的老年人中有42.8%的人擁有存款,每年老年人的離退休金、再就業收入、親朋好友的資助可達3000億至4000億元。

      另外一個不容忽視而又無法統計的是子女對老年人的扶助與贍養的支出,在中國“孝道”的民族精神中,子女為父母的支出將極大提高老年人的購買能力。

      中國民主建國會去年年底公布《立足國情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的專題調研報告指出,目前中國老齡產業產值僅7000億元人民幣,到2030年有望形成老齡、少兒、成人產業三分天下的格局。

      篇(8)

      [2]楊萬洪.進城了,咋找不到家的感覺?——移居城市的農村老人亟須社會關注[N].宜賓晚報,2011-03-09.

      [3]裴云云,鐘園園.進城老人與城市的艱難磨合[N].寧夏日報,2011-12-14.

      [4]劉傳福.老人進城,過得還好嗎?[N].人民政協報,2012-10-29.

      [5]林芳芳,肖麗萍.農村老人進城遭遇“水土不服”[N].三明日報,2011-07-27.

      [6]楊漢坤.永安警長拋出“關注進城老人生態”的話題[N].珠江時報,2013-01-24.

      [7]江立華,胡杰成.社會排斥與農民工地位的邊緣化[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6).

      [8]梁鴻.邊緣化:老年人家庭地位日漸式微[J].社會,2000,(5):42-43.

      [9]苗瑞鳳.農村進城老年流動人口的城市適應性研究[C]//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2009,(15).

      [10]李建慷.徘徊在城市邊緣的進城老人[J].老同志之友,2012,(15):4-7.

      [11]吳何女.試析農村老年人家庭地位邊緣化問題[C]//貴州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2011:4.

      [12]戴維·波普諾.社會學:第十版[M].李強,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13]景曉芬.“社會排斥”理論研究綜述[J].甘肅理論學刊,2004,(2).

      [14]周林剛.論社會排斥[J].社會,2004,(3):58-60.

      [15]新華網重慶頻道.關于進城老人社會適應狀況的調查報告[EB/OL].http:///2012-05/16/c_11

      1963791.htm.

      [16]李立,張兆年,張春蘭.隨遷老人的精神生活與社區融入狀況的調查研究——以南京市為例[J].法制與社會,2011,(31):185-186.

      [17]姚兆余,王鑫.城市隨遷老人的精神生活與社區融入[J].社會工作,2010,(9):43-45.

      [18]柏駿.農民身份——一個社會學研究的視角[J].唯實,2003,(12):90-93.

      [19]鄧萬春.農村老年人進城養老:挑戰及社會工作干預[J].社會工作:學術版,2011,(12):15-18.

      篇(9)

      中圖分類號:R78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1-0129-02

      我國現已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老年健康日益引起社會關注,臨床證據表明大多數老年人都存在牙科疾病。老年人的牙齒問題如牙列缺失、缺損等非常普遍,嚴重影響了老人的咀嚼、消化、語言能力和心理健康,而且口腔問題不得到及時糾治會影響到患者的消化功能,不良的口腔衛生和慢性牙病也會影響全身健康,因此有效地施行口腔修復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我院在2008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了108例老年口腔修復患者,現將其治療經驗分享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選取2008年6月~2010年12月來我院口腔科就診的老年患者108例,無全身性疾病,均給予口腔修復治療。男68例,女40例。年齡57~79歲,平均65.3歲。

      1.2 方法

      全部拍攝牙片,進行詳細的病史記錄和口腔檢查,包括缺失牙情況、余留情況、食物嵌塞情況、咬合情況;同時檢查顳下頜關系,牙牙合關系等。

      牙病患者給予相應的治療,松動的牙齒有選擇地進行保存或者拔除。對無價值的殘冠、殘根、松動等給予拔除,對牙槽骨破壞已達牙根的1/3價值不大的患牙也可以考慮拔除,對于缺損牙列和齲齒,如果有存在的必要給予銀汞合金填充治療。

      2 結果

      108例老年患者普遍口腔衛生狀況不佳,其中牙齒松動患者97例(89.8%),牙齒缺失患者13例(12.0%),食物嵌塞患者50(46.3%)例;108例患者總共缺失牙齒數為1547顆,人均14.3顆,缺失最多的為上頜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和下頜第一磨牙。余留牙健康狀況差,修復時要配合調牙牙合。牙病主要有:齲齒56例,牙髓病34例,牙周疾病88例。以上兩種或兩種以上合并患者38例。

      對108例老年患者進行活動義齒修復69例(63.9%,其中全口義齒32例,上半口義齒例20,下半口義齒12例,贗復體5例),固定義齒修復39例(36.1%),共修復112個牙單位(男76個,女36個)。給予活動義齒修復的患者明顯多于固定義齒修復的患者。進行口腔修復后,經過3年臨床觀察,87例患者仍保持良好的口腔功能,有18例患者行再次治療。

      3 結論

      老年口腔修復是根據牙齒的生理學、生物學原則結合老年人的口腔情況進行治療,旨在延遲老年人的口腔衰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目前活動義齒修復是老年人口腔問題修復的主要途徑,主要包括修復和修復后護理兩方面。

      本組患者的口腔檢查結果顯示:①患者普遍口腔衛生狀況不良,牙周炎患者無定期潔治的習慣;②余留牙的健康狀況差,有35.7%的余留牙需要充填治療、67.9%的余留牙有食物嵌塞癥狀、70.4%的余留牙有一個以上的Ⅰ~Ⅱ度松動、29.6%為Ⅲ度松動;③修復條件差,修復前需要調牙合。

      重建、牙牙合曲線不良的矯正、防治牙間食物嵌塞及顳下頜關節病是老年口腔修復治療的特點[1]。修復須結合老年人的牙齒檢查情況,選擇不同的修復方案,如:固定義齒修復、局部或全口義齒修復、人造牙冠、種植義齒修復等。對老年患者采取何種修復方式要根據其全身情況、余留牙狀況和經濟條件而定。一般是首選固定義齒,若缺失牙齒過多或者游離端失牙,可選擇局部義齒修復或者聯合修復,若術者有并發癥或不能接受固定義齒,則選擇局部義齒修復,盡量保留余留牙。

      對老年人進行口腔修復后需要給予健康口腔教育,使其培養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增強自我保健能力。世界衛生組織稱,老年口腔健康的目標是80歲口腔內有20顆自己的牙齒,稱之為“8020”目標。齲齒和牙周疾病是影響老年人口腔和全身健康的兩大疾病,也是老年人失牙的主因[2]。牙列缺失和齲齒不得到治療會影響營養成分的攝入,牙周病不治療會加劇牙齒脫落,牙周感染因子也會導致全身器官疾病如關節炎、心內膜炎、視網膜炎等。據研究發現,齲病和牙周病的預防和控制大多取決于個人的口腔健康習慣[3]。因此老年人如果加強營養、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定期洗牙,及時治療牙病和行口腔修復、按時復診、食物嵌塞者正確使用牙線,將對老年人的口腔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

      老年人對就診普遍存在焦慮情況,原因包括害怕疼痛、對牙科器械衛生情況的擔憂、對治療是否帶來身體傷害等焦慮。醫生要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在就診前對老年人進行牙科知識宣教,解釋就診可能遇到的問題,利用專業知識打消患者的疑慮和擔憂,贏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醫師在治療時要采取有效的麻醉方式,參考患者的要求,選擇理想的修復體,使患者恢復自信和正常的社會生活。總之,對老年患者行口腔修復不僅需要醫師具備嫻熟的專業技能,還要求防治結合,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診治,兼顧老年人的身心需求,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治療水平,提高患者對口腔修復的滿意率。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 延邊;老年人;朝鮮族;健康促進行為

      近些年我國很多研究探討老年人的健康促進行為與健康相關的研究〔1,2〕。健康促進行為隨老年人所擁有的文化和生活習慣的不同表現為多維而獨特。本文根據延邊朝鮮族和漢族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及健康促進行為(HPB)比較,以確認朝、漢兩個民族之間的健康自評(SRH)、健康促進行為、情緒差異以及影響健康的相關因素。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設計及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擇延吉市65歲以上(含65歲)、溝通無障礙、自愿參與者發放調查問卷500份,收回有效問卷492份,有效率為98.4%。

      1.2 研究工具和調查內容 自制調查問卷,其內容包括一般情況、SRH、健康狀況、HPB、情緒五個方面。其中健康狀況滿分為21分,≤16分為不好,>16分為較好;情緒部分滿分為14分,≤10分為抑郁情緒,>10分為情緒良好。健康狀況部分信度為0.96,情緒部分信度為0.92。

      1.3 資料收集 3名調查人員經培訓實施講解并協助研究對象填寫。資料收集于2007年11月15~30日,共15 d。

      1.4 統計學方法 資料采用χ2檢驗、相關分析、二值Logistics回歸分析等統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朝、漢老年人的一般人口學特征與SRH、HPB的差異 兩組在年齡、日常開銷方面有顯著性差異(χ2=10.918,P= 0.001; χ2=23.133,P= 0.000),朝鮮族高于漢族,而SRH無顯著差異。朝鮮族老人的SRH與年齡、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每月生活費以及生活費提供者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而漢族老人的SRH與性別、婚姻和生活費的提供者不同具有顯著差異,見表1。在HPB方面,兩組在定期體檢、體育活動和保健方面具有顯著差異,朝鮮族老人優于漢族老人,見表2。

      2.2 朝、漢老年人的HPB與健康狀況、SRH、情緒的相關關系 朝鮮族老人的HPB與健康狀況和情緒具有顯著相關性,SRH與情緒和健康狀況之間具有顯著相關性。而在漢族老人,其HPB、SRH、情緒以及健康狀況之間具有相關性,見表3。

      2.3 老年人健康狀況的影響因素 健康狀況作為因變量,對文化程度、一起居住的人、月收入等變量進行亞變量處理后,對影響老年人健康狀況的因素進行二值Logistics回歸分析結果可見,文化程度、社會活動、情緒、SRH等變量為影響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影響因素,見表4。

      表1 人口學特征與SRH的差異(略)

      表2 朝族與漢族老年人HPB的差異(略)

      表3 HPB、情緒、健康狀況和SRH之間的關系(略)

      表4 研究變量對健康狀況的影響(略)

      1)高中相對于高中以下文化程度;2)大學及以上相對于高中以下文化程度

      3 討論

      老年人的SRH結果是評估衛生服務需求和利用衛生服務機構程度的綜合指標,是影響老年人健康狀況的重要因素之一。個體的SRH與其所擁有不同的文化程度、教育水平、社會經濟與生活習慣等而發生差異。SRH作為自身健康狀況的綜合的主觀感覺,如同Park〔3〕指出的一樣,是促使個體采取定期體檢等就醫行為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今后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對老年人進行健康管理時,提高老年人的SRH水準顯得尤其重要。

      很多研究報告,HPB與SRH具有相關關系,指出個體對自己健康的評價是決定個體進行SRH的主要變量。本研究結果與Park〔3〕進行的韓國人與美籍韓人健康行為比較研究的研究結果相似,與Pank〔4〕和Han等〔5〕的研究結果相反,因此,今后有必要對此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另外,本研究中,社會經濟水平高的朝鮮族人群有良好的健康行為,其醫療利用率較高,更積極參與預防性健康活動。這是因為他們有足夠的經濟能力支付生活費用,因此具有相對良好的情緒,愿意參與社會活動和老年體育活動等HPB。可見經濟因素在老年人的衛生保健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開展老年人健康促進工作中有必要考慮政策性的支持老年人經濟能力的問題。

      本研究中表明,無論是朝鮮族還是漢族人群,教育程度、活動、情緒及SRH是影響老年人健康狀況的主要因素。老年人要擁有健康就要有健康的行為,而參與各種活動多的老年人其情緒良好,自我認知增強,情緒體驗良好,積極參與各種健康促進活動。朝鮮族老年人參加體育活動、老年站活動及聯誼聚會的為56.0%,而漢族老年人為44.0%,這種民族差異除了與朝鮮族老年人群較高水平的經濟狀況有關,還考慮與朝鮮族開朗、更愿意參與活動的民族文化有關。因此,在社區開展適合民族文化的各種活動,改善老年人的情緒狀態將有助于增強其HPB。

      參考文獻

      1 張艾莉,延愛錦,李寶俠.老年人生活習慣與健康關系的調查報告〔J〕.現代預防醫學,2006;33(6):97980.

      2 張瑞芹,肖 健.老年人健康行為與心理健康關系的調查〔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7;24(8):7814.

      篇(11)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類平均壽命的普遍延長,老年人在人口總數中的比例越來越大,人口老齡化和老年人的健康問題已成為21世紀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重大社會問題之一。按照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界定標準,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超過10%或者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超過7%,即可認為進入老齡化社會[1]。根據2009年民政事業發展的統計報告,截至2009年底,全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8.5%,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全國總人口的12.5%,按照這個標準,我國進入了老齡化社會[2]。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使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醫已經成為我國社會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在這一背景下,我國提出了"健康老齡化"這一概念。社區作為老年人基本的生活環境,比醫院更能為老年人提供持續、全面的護理服務,在健康老齡化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發展社區老年護理事業,提供積極有效的社區護理使老年人在社區接受各種健康護理,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是實現健康老齡化的重要保證。

      1 健康老齡化的概念

      1990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哥本哈根世界老齡大會上把“健康老齡化”作為對付人口老齡化的一項發展戰略。在我國1994年2月召開的“中國老年保健研討會”開幕詞中,中國老年學會會長鄔淪萍教授最先提出“健康老齡化”這一詞,并且發表了“為使我國出現健康的老齡化而奮斗”的講話。健康老齡化更關注的是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的健康狀態,在延長人類的生物學年齡的同時,還應該延長人類的心理與社會年齡,使老年人在生命延長的同時,具有較高的生活質量。

      2 社區老年護理

      1970 年,美國的露絲?依思曼首次使用了社區護理一詞。社區護理是以健康護理為中心,以家庭為單位,社區為服務范圍,對社區內的不同人群提供醫療護理、預防保健護理、康復護理、健康教育及健康指導的綜合,承擔著醫院外的醫療預防、保健、康復護理工作。社區老年護理是指由有組織的社會力量為個人、家庭、社區提供的一系列服務,護理工作的重點為一般家庭及社區中的老年人群,為他們提供連續、全面的服務[3]。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社區護理應以“社區內弱勢團體(老弱、殘障)為優先服務的對象”,老年人群作為社區里的主要人群,如何在社區里提供適合老年人群需要的醫療保健、生活照顧等服務,對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至關重要。

      3 加強社區老年護理,促進健康老齡化

      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在經濟、醫療、養老方面都給社會帶來了一定影響,維持老年人的健康是社區護理工作的重點。國外社區護理起步早,發展的比較快,其中為老年人提供的社區護理作為社區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的已經比較規范,許多國家的社區護理服務機構作為醫院的分支機構,對老年人提供的護理服務已經很完善。我國的社區護理發展不平衡,與國外相比差距比較大,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社區護理起步早,投入大,社區護理發展較快,已經開設了家庭護理、護理專家門診、社區衛生服務等,有的地區還為60 歲以上的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但是大部分城市的社區護理服務還需要進一步提高。為了達到健康老齡化,我國的社區老年護理工作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具體措施如下:

      3.1建立健全完善的社區老年護理服務體制。我國現階段的社區護理機構缺乏明確的監督管理機構,尚未形成獨立的社區護理管理體系,社區老年護理的保障機制薄弱。然而社區中的老年人對社區護理的需求大,需要社區的護士可以為他們開展多項社區護理服務,如:健康教育、健康體檢,所以建立一套完善的社區老年護理服務體系是非常重要的。

      3.2加強社區硬件設施建設,完善社區就醫環境。改善社區老年人的居住環境,為老年人提供一系列的健身設施是解決老年護理問題的有效對策。同時加大并完善社區醫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建設,方便社區老年人的就醫問題。王寧[4]的社區醫療相關問題的調查報告,有50.0%的人不愿意到社區醫療機構看病,其原因:32.8%認為社區醫務人員素質低,28.4%認為社區醫院機構檢驗儀器落后、水平低,18.7%認為社區醫療機構藥品不全,還有13.7%認為藥品價格不便宜。

      3.3提高社區從業護士的素質和技能。社區護理是對社區中的個人和家庭開展家庭訪視、居家護理、健康指導提供連續性、綜合性的醫療保健服務,它涉及相關的多學科的醫療、護理、保健知識,而這些主要依靠社區護士完成。目前我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的社區護理數量不足,以年輕人為主,學歷低,大多是中專學歷,專業素質相對較低,導致部分工作無法開展或內容較少,難以滿足社區居民的需求。從而影響了社區護理工作的內容和質量,所以提高社區護理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是當務之急。健康老齡化觀點的提出也要求我們必須盡快發展、完善我國的社區護理教育,尤其是老年護理教育,培養更多的社區老年護理專業人才,以滿足老年人日益增多的要求[5]。

      為實現健康老齡化的目標,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為老年人提供較為全面、系統、規范的社區護理服務,積極盡快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社區護理模式已刻不容緩[6~8]。加強社區老年護理事業,為老年人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解決老年人的健康問題,滿足其健康需求并提高其生活質量,為實現健康老齡化和構建和諧社會起到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宋全成,崔瑞寧.人口高速老齡化的理論應對--從健康老齡化到積極老齡化[J].山東社會科學,2013,04:36-41.

      [2]2009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報告[EB/OL].[2012-09-09].http:///article/zwgk/mzyw/201006/20100600080798.Shtml.

      [3]蘇永剛,呂艾芹,陳曉陽.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和健康養老模式分析[J].山東社會科學,2013,04:42-47.

      [4]王寧.老年患者的社區護理研究[J].家庭護士,2007,5(11c):84-85.

      [5]張蘇,王婕.健康老齡化與養老服務體系構建[J].教學與研究,2013, 08:21-29.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综合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野狼精品社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一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 香蕉国产精品麻豆亚洲欧美日韩精品自拍欧美v国 | 无码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精品无码AV无码免费专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 国产精品区免费视频|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AA| 国产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好吊妞视频精品|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熟女影院| 欧美亚洲日本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污WWW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麻豆|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 人妻无码久久精品| 国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91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不卡 | 四虎影视国产精品亚洲精品hd| 久久精品麻豆日日躁夜夜躁|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99 | 国产精品亚洲产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国产AV国片精品有毛| 精品人妻大屁股白浆无码|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暖暖 | 精品亚洲aⅴ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浪潮| 久久露脸国产精品|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在线看片 | 精品国产综合成人亚洲区| 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吞精 |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视色 |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一区| 看99视频日韩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