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a4kkq"></dfn>
<ul id="a4kkq"></ul>
    •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案大全11篇

      時間:2022-03-29 11:55:01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三年級下冊科學教案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篇(1)

      干窯鎮中心小學戴文衛

      教學目標:

      ⒈引領學生運用多種方法感知空氣的存在,了解空氣是一種無色、無味、透明的氣體。空氣沒有一定的形狀。空氣占據著我們的周圍空間。讓學生經歷一個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

      ⒉培養學生運用多種方法,選擇材料,設計實驗,證明空氣的存在、流動以及空氣占據著空間。

      ⒊激發學生學習科學、探究科學奧秘的興趣,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二、教學重點:空氣的存在、流動以及空氣占據著空間。

      教學難點: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能力。

      三、課時安排:二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材料準備:

      教師用:水槽、氣球、塑料袋、可樂瓶、三角漏斗、平底燒瓶、集氣瓶等材料。

      學生用(人一組):水槽、可樂瓶、氣球、剪刀、鐵釘、吸管等。

      教學步驟教學媒體教師行為學生行為教學思路

      ⒈謎語導入二、感覺空氣塑料袋、氣球⒈我有一個謎語,大家猜猜看是什么?謎語: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見來摸不著,無孔不入變化多,我們的生命里不了。⒉關于空氣我們已經知道了什么?關于我們還有什么問題?⒊今天我們就用觀察和做實驗的方法來研究關于空氣的一些問題。⒈收集空氣。我們怎么把空氣擺放到課桌上來研究呢?大家想想辦法。⒉感覺空氣。⒊交流對空氣的感覺。現在就把自己的發現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⒋概括學生感覺到的空氣的性質猜謎語學生提出問題⒈學生用手摸、按,感覺空氣充滿塑料袋,有彈性,能變形;扎一個小孔讓空氣吹在臉上感覺氣流,體會空氣像水一樣能流動;聽一聽氣流發出的聲音;嘗一嘗、聞一聞體驗空氣沒有味道、沒有氣味。⒉學生交流,發表自己的發現。激發興趣導入通過運用感官充分感覺空氣,使學生對空氣形成多方面的感性認識。讓學生用口頭語言把自己的感覺描述出來。通過描述,學生頭腦中的空氣會由零散的表象向概念化的方向發展。

      三、紙的奇遇四、誰趕走了杯中的水五、我們從哪里還知道空氣占據空間⒍課外活動水槽、水、玻璃杯、廢紙片⒈大家想變魔術?先認真讀課文上“紙的奇遇”這段文字。師介紹魔術(實驗)的注意點。魔術成功了嗎?有什么發現?⒉解釋紙團為什么不會濕?⒊這一部分讓空氣占著,所以水進不去。這叫空氣占據空間。⒈再來做一個魔術。會做一個魔術還稱不上魔術師,大家還能用桌子上這些材料再做一個魔術嗎?指導學生按教材提供的方法進行活動。⒉是誰趕走了第二只杯子里的水,占據了杯子里的空間?在做魔術的過程中,我們都有些什么發現呢?⒊再把第二只杯子直立著壓到水底,觀察杯子里的空氣會怎么樣?和第一個魔術里的結果一樣,說明空氣占據空間。這個魔術的秘密和第一個魔術的秘密是一樣的。⒈剛開始我們用塑料袋裝空氣,塑料袋鼓起來了,說明空氣占據了塑料袋里的空間。空杯子里有一滿杯空氣,空氣占據了杯子里的空間。還有什么地方空氣占據空間?在哪里還能找到空氣?學生實驗。用桌子上的水槽、水、玻璃杯、廢紙片做魔術。學生說說自己的發現。交流并討論,揭示秘密。學生觀察第一只杯子里的空氣是怎樣跑到第二只杯子里的,第二只杯子里的水是怎樣跑出來的。學生說說自己的發現。結合經驗,尋找結論。通過魔術,認識紙團不濕的秘密是空氣占據空間。引領學生借助可見媒介水,使學生更加清楚地觀察到空氣不僅存在,并且還占據空間能流動。同時使學生感受一種新的科學研究方法,即借助不可見物質對可見物質的擾動來研究不可見的物質。學生通過做這個實驗不僅親眼看到了空氣和它的流動,而且能夠潛移默化地感受到這種科學方法的魅力。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經驗去說,并引導他們去推想。拓展學生的思路。

      第二課時

      材料準備:

      每個小組的學生準備兩個可密封的透明玻璃瓶(如帶膠塞的醫用鹽水瓶,要洗凈),一只兩用打氣筒,一架天平;氣球兩只;一根線;一根小木棒;每個學生一張科學文件夾。

      教學步驟教學媒體教師行為學生行為教學思路

      引入。⒈上節課我請同學們找一找哪個地方還有空氣,現在請同學們說說都在哪里找到了?⒉上節課的實驗告訴我們,空氣占據空間,空氣占據的地方水就進不去了。那空氣占據的地方還能不能再進去一些空氣呢?學生思考。復習舊知,承上啟下。

      瓶里的空氣。透明玻璃瓶(如帶膠塞的醫用鹽水瓶)、兩用打氣筒、橡膠管、水⒈往盛滿空氣的瓶里再打人一些空氣。現在的玻璃瓶里盛滿了空氣,我們把它密封起來,用打氣筒再打入一些空氣,大家猜想一下,結果會怎么樣呢?現在大家來看瓶里的空氣有什么變化?一滿瓶空氣,打入一些空氣后還是一滿瓶空氣,瓶里空氣增多了,它的體積變化了嗎?⒉從充滿空氣的瓶里抽出一些空氣。打入一些空氣后還是一瓶,抽出一些空氣后結果會怎樣?猜猜看。結果怎么樣?一滿瓶空氣,抽出一些空氣后還是一滿瓶空氣,瓶里的空氣減少了,它的體積變化了嗎?⒊兩個實驗告訴我們什么?⒋如果往盛滿水的瓶子里再打入一些水,結果會怎樣?抽出一些水結果會怎樣?說一說觀察到的現象。⒌空氣、水同樣都是一滿瓶,分別打入一些空氣、水,結果有什么不同?空氣、水同樣都是一滿瓶,分別抽出一些空氣、水,結果有什么不同?通過比較發現空氣和水的形狀和體積有什么不同?學生實驗。說說自己的發現。學生實驗。說說自己的發現。學生嘗試解釋,不追求完全解決。引導學生結合過去的經驗進行推測。讓學生實際進行操作,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先猜想,再實驗證明說明空氣沒有一定的形狀和體積,隨時充滿它所在的空間,它的形狀和體積取決于盛裝它的容器的形狀和體積。這個推測和實驗目的在于使學生學習用比較的方法來認識物體的一些性質:通過比較瓶中的空氣和水,進一步認識空氣(一定量的)沒有一定的形狀和體積,隨時充滿它所在的空間,而水(一定量的)雖然沒有一定的形狀,但卻有一定的體積,它不能隨時充滿它所在的空間。

      .稱稱空氣透明玻璃瓶、天平、氣球、線、小木棒⒈稱空氣。用空氣做蹺蹺板的游戲。把兩個盛滿空氣的玻璃瓶放到天平的兩邊,把天平調節平衡。這說明天平的兩邊怎樣?往一邊的玻璃瓶里打入一些空氣,再稱,結果怎樣?打入空氣的這邊為什么變重了?這說明了什么?⒉用簡單秤測量空氣有沒有質量。把兩個吹了氣的氣球掛在杠桿的兩邊,調節平衡。如果一邊變輕了,秤會怎么樣?放掉一邊氣球里的空氣再稱,結果怎樣?輕重怎樣變化了?⒊我們發現了什么?學生猜測并討論。學生猜測并實驗。結合經驗,尋找結論。通過比較認識空氣有質量。質量是一個特殊的概念,學生很難理解,這里主要還是滲透,仍需要使用重量、輕量的說法。

      綜合認識,整理資料,比較、認識固體、液體和氣體。科學文件夾⒈根據過去的認識填寫科學文件夾。我們對石頭、水和空氣都不陌生了,現在我們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在實驗中獲得的認識,來填寫我們的科學文件夾。⒉科學文件夾里的資料都是我們自己的發現,我們來分析這些資料,大家比較一下,看又有什么新的發現?⒊說說石頭、水、空氣的不同特點。⒋認識固體、氣體和液體。教師可在引導學生表達認識的基礎上,概括說明石頭、水、空氣的不同特點,然后分別給出固體、液體、氣體的概念(是名詞,不是下定義)。學生填表,綜合經驗,整理資料。學生通過整理資料,對比分析,獲得認識。主要是綜合前面探究的收獲,并進行整理,然后進行比較和分析,從而總結出空氣的特殊性質,進而初步建立固體、液體和氣體的概念。這部分內容又分為兩層。

      作業。課后踢踢足球或拍拍籃球,體會有什么感覺?足球、籃球里的氣少了要怎樣做?還有哪些地方有類似的做法?

      附:科學文件夾

      有一定的形狀能占據空間有一定的重量能流動有一定的體積

      石頭

      空氣

      被壓縮的空氣

      惠民鎮中心小學邊疆

      教學目標

      ⒈引導學生感知空氣可以被壓縮,⒉感受壓縮空氣有彈力。

      ⒊運用實驗的方法知道空氣可以被壓縮,⒋壓縮空氣有彈性,⒌會產生彈力。

      ⒍培養學生探究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性。

      材料準備:

      按組準備小皮球、注射器、橡皮、空氣槍、紙面巾、水;每人準備科學文件夾。

      籃球兩個(一個氣不足,一個氣足)、一支充氣針、一個打氣筒。

      四、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師行為學生行為教學思路

      (一)感知空氣可以被壓縮,初步感受壓縮空氣有彈力。(二)用實驗的方法知道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性,會產生彈力。(三)日常運用(四)整理器材小皮球注射器籃球兩個、一支充氣針、一個打氣筒。空氣槍⒈(出示小皮球)你打算怎樣來玩這個球?⒉玩的時候有什么發現?(做好記錄)⒊你們組有哪些發現?(板書)⒋對于這些現象你能提出哪些問題?(選定今天的研究課題)()為什么小皮球能被捏癟?()手松開后為什么能彈回?()為什么有的小皮球彈的高,()有的彈不()高?⒌你們猜測一下是什么原因?(板書)()空氣可能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可能有彈性,()會產生彈力。()壓縮空氣越多,彈性可能會越大。⒈(出示注射器)誰有辦法證明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性,會產生彈力?(做好記錄)⒉誰有辦法證明壓縮空氣越多,彈性可能會越大?⒊通過實驗驗證了我們的猜測是正確的。⒈日常生活和生產中哪里利用到壓縮空氣?⒉怎樣獲得更多有關壓縮空氣的知識?⒈學生回答。⒉學生觀察、記錄。⒊學生匯報、交流。⒋學生匯報、交流。⒌生討論,⒍匯報,⒎交流。⒈分組探究,⒉記錄,⒊上臺匯報、交流。⒋學生匯報、交流。一生上臺實驗。⒈學生匯報、交流。玩空氣槍。⒉學生匯報、交流。讓學生在實驗中提出問題。作出假設。驗證假設。得出結論。

      課題:流動的空氣

      范涇小學陸海飛

      一、教學目標:⒈通過探究知道風是空氣流動形成的,空氣的熱的也有冷的;

      ⒉學生通過視覺、聽覺、嗅覺來體驗風的存在;

      ⒊鼓勵學生用畫圖、想象等多種方法來感知空氣的流動。

      二、教學重難點:空氣可以流動形成風。

      三、材料準備:一瓶花露水、每組同學一支香、一盒火柴、一把扇子。

      四、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師行為學生行為教學思路

      一、引入實物投影⒈出示謎語;⒉提問:你還知道哪些關于風的知識?你還想知道哪些關于風的知識?討論,猜謎;思考,回答。用猜謎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究活動⒈了解風⒈播放關于風的;⒉提問:怎樣看到風?大自然中都有哪些類型的風,我們是怎樣判斷的?觀看;思考問題;回答問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視覺、聽覺來了解風的知識。

      ⒉游戲⒈在教室門口打開花露水的瓶蓋;⒉提問:誰把香味帶到了你的鼻子里?聞到香味后舉手,觀察其他同學聞到香味的先后順序;畫出香味在教室里飄散的線路圖并作說明;回答問題。讓學生用游戲的方式通過嗅覺來親身感受風的存在。

      ⒊實驗⑴煙的實驗實物投影⒈巡視指導學生實驗,提醒學生不要對著香吹氣;⒉展示學生畫的空氣流動路線圖。點燃香,觀察煙飄的方向;觀察其他小組的煙飄的方向;畫出教室里空氣流動的線路圖;想象空氣在教室里流動的情況。通過實驗來感知教室里空氣流動的情況;通過想象來感受教室里風的存在。

      ⑵制造風指導學生制造不同的風。用手頭的工具制造出不同方向、不同大小風;想制造熱風和冷風的方法。讓學生親自動手制造風,進一步了解空氣的流動產生風;

      三、作業收集關于空氣和我們的生活,以及和動物、植物生活的關系的資料,思考如果地球上沒有了空氣會怎樣?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科學(下冊

      §空氣和我們的生活

      嘉善縣下甸廟小學陸根生

      一、教學目標

      ⒈引導學生通過實際感受,體驗空氣對于生命的重要性。

      ⒉通過經歷收集和整理資料的過程,體會運用資料也是科學探究的重要方法。

      ⒊使學生知道空氣是所有生命存在的重要條件,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感受到保護空氣、珍惜生命的情感、態度與保護環境價值觀的教育。

      ⒋通過引導學生經歷對壓縮空氣運用于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的調查活動,使學生體會科學技術就在我們的身邊,科學技術能夠改善我們的生活。

      二、教學重點

      認識人的生命離不開空氣,空氣是我們維持生命的必需條件。

      三、教學難點

      空氣對生命的意義。

      四、材料準備

      ⒈教師為學生每人印制一張心跳次數記錄表,一張壓縮空氣調查記錄表。

      ⒉課前組織學生收集關于人、動物、植物和空氣關系的資料(文字資料、圖片資料、影像資料等)。

      ⒊有條件的話,教師可準備有關多種媒體資料(課件、音像等)。

      五、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教學媒體教師行為學生行為教學思路

      一、導入復習,前面我們研究了空氣的哪些特點?師問:我們還會發現空氣和我們的生活有哪些密切關系?師述:課前我們進行了調查,收集了一些有關空氣的資料,我們發現空氣不僅和我們的生活有關,和動物、植物也有密切關系。師:今天我們來討論空氣和我們的人類、動物、植物有哪些關系?學生回答學生發表意見學生回答激發學生興趣和探究欲望

      二、我們離不開空氣每人一張呼吸記錄和掛鐘一只游戲:我們每分鐘呼吸多少次?游戲:憋氣比賽討論:我們沒有空氣能活下去嗎?推測:潛水員在水中為什么要帶上氧氣瓶?學生完成游戲并做好記錄。參與憋氣比賽(不能超過一分鐘)學生發表意見學生回答通過游戲的實際感受,認識到人的生命離不開空氣。

      篇(2)

      走進戲曲

      —《報燈名》

      版本

      花城出版社

      第六冊第

      12

      課程內容與潮州優秀傳統文化的契合點

      1.在比較和欣賞中,讓學生體會到京劇和潮劇的共同點,分為生、旦、凈、丑四大行當。

      2.在學習京劇《報燈名》和欣賞潮劇《柴房會》中,體會兩種劇種中丑行的特點。

      3.讓學生體會到雖然地域不同,方言不同,但藝術的特點是相同的。

      教學目標

      1.

      初步了解京劇的四大行當,重點認識丑角,激發學習京劇的興趣從而喜愛京劇藝術。

      2.

      在聽、看、讀、演、議的活動中感受數板的表演方式及丑角的特點。

      3.學習《報燈名》,能用一點京腔,帶上動作表演。

      教學重難點

      關鍵

      1.學會《報燈名》。

      2.能用一點京腔,帶上動作表演《報燈名》。

      3.能夠喜歡上京劇和潮劇等戲曲藝術,為我國戲曲藝術出一份力。

      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根據教學目標及學生的特點,我設計了“賞”、“聽”、“讀”、“演”、“議”等環節,讓學生自主探究,模仿創造,從而了解京劇四大行當中丑角的特點及數板的表演形式,逐步走進京劇,喜愛京劇。1、聽讀法: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離開了“聽”,音樂就不存在了。我讓學生借助網絡從聽入手,聽范讀,聽師讀,自己讀,逐步學習京劇《報燈名》。2、自主學習法:新課程提倡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學習和表演《報燈名》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來學習,不僅為學生創設了寬松、民主的氛圍,還增強了學生學習京劇的信心。3、創造表現法: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讓學生敢想敢試。最后的表演環節,讓學生找喜歡的同學合作表演,使學生過足了戲癮。

      運用的

      信息技術工具

      1.

      教學課件

      2.

      通過網絡資源,播放《說唱臉譜》和潮劇《柴房會》

      教學設計思路

      1.觀看視頻《說唱臉譜》,激發學生對京劇產生興趣。

      2.讓學生課前查閱大量與京劇相關的知識,直觀地了解京劇藝術,逐步地走進京劇,通過觀看、感受、數板念白的學習和帶上動作表演《報燈名》等一系列教學活動解決該課的重難點,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了解京劇四大行當中丑角的特點及數板的表演形式,從而喜愛京劇藝術。

      3.拓展環節運用潮州本土地方戲曲——潮劇《柴房會》,讓學生了解兩種劇種中丑行的特點,讓學生體會到雖然地域不同,方言不同,但藝術的特點是相同的。

      課前準備

      1.學生自己通過網絡查閱和了解一些京劇和潮劇的相關知識

      2.教師對京劇和潮劇相關資料的整理。

      3.優秀京劇視頻的收集和制作。

      4.優秀潮劇視頻的收集和制作。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師:首先我們來觀看一段表演,感受一下,這段演唱跟我們平時演唱的歌曲一樣嗎?

      1、欣賞歌曲《說唱臉譜》

      交流:學生談一談對歌曲的感受

      揭題:今天我們的音樂課就與戲曲有關,揭題:走進戲曲---觀賞京劇

      (通過互聯網搜索出《說唱臉譜》,讓學生欣賞,拉近了學生與京劇的距離,自然地進入了京劇的學習)

      2、認識四大行當

      (1)、師:你對京劇了解有多少呢?你知道哪些與京劇有關的知識,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嗎?

      (2)、交流:學生自由說一說自己所了解的京劇知識。

      (3)、指名學生回答

      師:說到京劇,我們一定要說到他的行當,京劇行當又稱角色,主要可分為生、旦、浄、丑四大行當。

      3、教師小結京劇藝術的特點:

      (1)以表演歷史故事為主

      (2)角色分為生、旦、浄、丑四大行當

      (3)將唱、念、做、打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一套獨具特色的藝術體系

      (4)多采用虛擬性動作,把生活中實有的事物通過抽象的表演,得到藝術的再現,取得虛實結合、形神兼備的效果。

      二、引入新課,欣賞《報燈名》

      師:了解四大行當后,老師要考考你們,一起來看看這段卡通京劇中人物角色是屬于京劇里的哪個行當?

      1、課件播放《報燈名》,學生初步欣賞

      2、指名個別學生回答,教師介紹丑行的相關知識

      (學生課前查閱大量與京劇相關的知識,直觀地了解京劇藝術,并與他人交流分享,逐步地走進京劇)

      3、教師為學生介紹丑行的相關知識:丑行俗稱小花臉,丑角都在鼻梁上用白粉涂一個粉塊。這白粉的塊有幾種不同的形狀,方形的,元寶形的,倒元寶形的,根據不同的人物,畫不同形狀和大小的白粉塊。“丑”在京劇中扮演的都是一些小人物,像漁夫、農夫、書童、乞丐、燈官等等,但是他們的性格都是滑稽、活潑、樂觀熱情的。

      三、學習《報燈名》

      1、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讀課本P56數板

      2、聆聽范讀數板,了解京劇念白

      師:這段數板跟我們讀的一樣嗎?(不一樣)數板突出的是節奏的作用,將節奏相對自由的語言納入固定節奏的規范之中。

      3、分兩部分學習

      (1)、學習前半部分(和數字相關的十個燈)

      a.學生四人小組學讀

      b.全班跟著老師的節奏邊拍手邊讀

      c.找拖腔:老師示范念,讓學生標記拖腔的字,模仿齊讀。

      d.多形式接龍練習

      (2)學習后半部分

      a.再次完整的欣賞《報燈名》,邊聽邊找出哪些人物燈?

      b.提問個別學生

      師小結:里面出現了呂布、貂蟬、董卓和昭君等幾個人物燈

      c.根據前半部分的學習經驗學習后半部分

      d.標記不同音調的燈名,邊拍手邊模仿齊讀。

      e.再次完整欣賞

      師:燈官在報燈名時要做到字音強弱分明,節奏性強,真正做到強調“字正腔圓”。

      4、比較、練習

      (1)、男女同學接龍讀

      師:丑角念白演員的人物形象是什么呢?,他不僅有手頭、身體、袖子和步伐等動作,讓學生用屈膝、晃頭等簡單動作來表演。

      (2)、讓學生找喜歡的同學合作完成

      (3)、個別學生上臺展示

      小結:剛才我們欣賞的這一段名叫《報燈名》的念白,它選自傳統京劇《打龍袍》,表現的是元宵節觀燈時,燈官報燈名的情景。念白要有節奏、音調和平時說話不一樣,要求學生根據老師標記的拖腔和音調回家后好好去練習。

      四、拓展升華,滲透地方戲曲(潮劇)

      師:我們知道京劇是我國的國粹,京劇藝術博大精深,具有豐富的內容和悠久的歷史,連外國人都很喜歡,作為中國人我們能不喜歡嗎?我們可以在課外多聽、多看,為我國傳統的京劇藝術出一份力。那么講到京劇,老師想到在我們潮州也有一種戲曲潮劇,看看你對潮劇了解有多少?

      (學生課前查閱大量與潮劇相關的知識,直觀地了解潮劇藝術,并與他人交流分享,逐步地走進潮劇)

      1、指名學生說一說自己所了解的潮劇知識

      師:潮劇跟京劇一樣也分為生、旦、浄、丑四大行當。

      2、師介紹潮劇中的丑行:丑行是潮劇中最強一項,表演注重腰腿工、常帶有特技表演,如梯子工等。典型人物非“潮劇第一丑”方展榮老師扮演的李老三莫屬。

      3、欣賞潮劇《柴房會》片段

      五、作業:學習潮州歌冊《百屏燈》

      板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連減試題的簡便算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靈活計算的能力,發散學生的思維。

      3.滲透“從特殊到一般,從一般到特殊”的數學思想。

      教學重點:正確理解減法的運算性質。

      教學難點:應用減法的性質,靈活、熟練地進行計算。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二次備課)

      一、復習導入

      1.(+)+=+(+)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2.+=+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師:看來同學們對加法運算定律掌握得很好,我們今天來了解一下減法有沒有什么特殊的運算性質。

      二、預習反饋

      點名讓學生匯報預習情況。(重點讓學生說說通過預習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學到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問題)

      三、探索新知

      出示教材第21頁例4。

      1.學生自己列出算式,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2.獨立解答,指名匯報。可能有以下3種方法:

      234-66-34

      234-(66+34)

      234-34-66

      讓學生依次說清楚解題思路。

      師:前兩種算法有什么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

      (前兩種算法中三個數分別相同,計算結果也相同;不同之處是運算符號不同,運算順序也不相同)

      師:由于前兩個算式的結果相同,我們就可以用等號把它們連接起來,即

      234-66-34=234-(66+34)

      師:234-66-34變為234-(66+34)后,計算結果保持不變。這是一個偶然的巧合呢,還是在所有的三個數連減的運算中都存在?下面,我們就任意找三個整數來試一試。

      師:通過剛才的驗證,說明一個數連續減去兩個數與這個數減去兩個減數的和,它們的結果總是相等的,這條規律是普遍存在的。你能用語言來概括這一規律嗎?小組進行討論。

      小結:一個數連續減去兩個數,當兩個減數相加可以湊成整十、整百、整千時,我們可以先把兩個減數加起來,再從被減數里減去這兩個數的和,使計算簡便。有時,也要根據算式的特點,逆向運用減法的性質來簡便計算。

      3.字母表示。

      師:我們也可以用字母表示減法的這個運算性質。a-b-c=a-(b+c)

      四、鞏固練習

      1.教材第21頁做一做第1題。(獨立填寫,同桌互相檢查、訂正)

      2.教材第21頁做一做第2題。(獨立計算,訂正時指名說說是怎么想的)

      五、拓展提升

      李阿姨在記錄一周的家庭開支時,發現一張購物

      小票被弄臟了,你能幫李阿姨算一算被弄臟的價

      錢嗎?

      300-74-126-35=65(元)

      六、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一個數連續減去兩個數,可以先把這兩個減數加起來,再從被減數里減去它們的和。

      七、作業布置

      練習六第1題有關題目和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并匯報。

      教師根據學生預習的情況,有側重點地調整教學方案。

      學生獨立完成例題,點名闡述解題思路。

      學生舉例,師生一起驗證。

      板書設計

      連減的簡便計算

      234-66-34

      234-(66+34)

      234-34-66

      =168-34

      =234-100

      =200-66

      =134

      =134

      =134

      234-66-34=234-(66+34)

      234-66-34=234-34-66

      一個數連續減去兩個數,可以寫成減去這兩個減數的和。

      字母表示:a-b-c=a-(b+c)。

      教學反思

      篇(4)

      教學內容:教材第27頁例7及練習五相關題目。

      教學目標:

      1.能熟練掌握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用已學的圓柱體積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并滲透轉化思想。

      2.經歷探究不規則物體體積的轉化、測量和計算過程,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初步建立“轉化”的數學思想,體驗“等積變形”的轉化過程。

      3.通過實踐,讓學生在合作中建立協作精神,并增強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靈活運用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和策略。

      教學難點:通過設疑、猜想、實踐操作、驗證的過程,完成瓶子容積的計算。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裝有部分水的瓶子。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二次備課)

      一、復習導入

      1.復習提問。

      (1)圓柱的體積怎么計算?體積和容積有什么區別?

      (2)已知圓柱的底面直徑和高,如何計算它的體積?如果已知底面周長和高,又如何計算呢?

      2.導入:這節課我們應用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二、預習反饋

      點名讓學生匯報預習情況。(重點讓學生說說通過預習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學到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問題)

      三、探索新知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每個小組都有一個沒有裝滿水的礦泉水瓶。教師提出:這瓶礦泉水已被喝掉一部分,你能求出瓶子中還有多少水嗎?

      引導學生討論:用不同的方法測量或把這些水放到不同的容器中,水的體積會改變嗎?

      如果要求出瓶子一共能裝多少水(也就是這個瓶子的容積是多少),怎么求呢?

      2.課件出示例7。

      (1)讀題,明確題意,獲得數學信息。

      引導學生思考交流,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問題?(通過觀察思考會發現:瓶子不是規則的立體圖形,無法直接計算容積)

      (2)組織學生在小組內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學生操作討論后會發現:無論瓶子是正置還是倒置,水的體積、瓶子的容積都不變,那么無水部分的容積也是不變的。所以可以把正置放平時水的體積(圓柱)加上倒置放平時無水部分(圓柱)的體積,就是瓶子的容積。即瓶子的容積可以轉化成兩個圓柱的體積。

      (3)解決問題。

      學生列式計算后匯報結果。

      (4)回顧與反思。回顧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和過程,你有哪些收獲?

      小結:在遇到求不規則圖形的體積的時候可以用轉化的方法,將不規則的圖形轉化成規則圖形來計算。

      3.引導學生想一想:以前學過的哪部分知識也用到了轉化的方法?(五年級學習的把不規則物體完全浸入到水中,物體的體積等于它完全浸入水里后所排開水的體積,即上升部分水的體積)

      四、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第27頁“做一做”。

      引導學生明確倒置放平時,無水部分的容積就是小明喝的水的體積。

      五、拓展提升

      1.在一個底面半徑是20

      cm的圓柱形水桶中,有一塊半徑是10

      cm的圓柱形鐵塊浸沒在水中,當把鐵塊從水中拿出去時,桶中的水面下降了1

      cm,這塊鐵塊的高是多少厘米?

      思考:水面為什么下降?下降部分的水的體積與鐵塊的體積有什么關系?

      鐵塊拿出,總體積減少相等

      3.14×202×1÷(3.14×102)=4(cm)

      2.把一塊長18.84

      dm、寬5

      dm、高4

      dm的長方體鋼坯鑄造成一根直徑為4

      dm的圓柱形鋼筋,鋼筋的長度是多少?

      18.84×5×4÷[3.14×(4÷2)2]=30(dm)

      六、課堂總結

      請同學們仔細看教材,想一想,對于今天學習的內容,還有什么問題?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七、作業布置

      教材練習五第10~13題。

      教師根據學生預習的情況,有側重點地調整教學方案。

      通過觀察發現:現在瓶中水呈圓柱狀。只要知道底面直徑和高,就能算出它的體積。討論得出:這些水不論用什么方法測量,它的體積都不會改變。

      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這兩道題目都是圖形轉化的類型。認清在轉化過程中體積不變的原則,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后完成。

      板書設計

      圓柱的體積(3)

      圓柱的體積:

      V=πr2h

      例7

      3.14×(8÷2)2×7+3.14×(8÷2)2×18

      =π(d÷2)2h

      =3.14×(8÷2)2×(7+18)

      =π(C÷π÷2)2h

      =3.14×16×25

      =1256(cm3)

      =1256(mL)

      答:瓶子的容積是1256

      mL。

      教學反思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最新进精品视频|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精品视频|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vA| 国产精品激情综合久久| 国产精品美脚玉足脚交欧美|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私拍国产福利在线| 精品国产sm捆绑最大网免费站| 欧美精品整片300页| 国产精品欧美久久久久无广告 |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 久热精品视频第一页| 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高清不卡| 思思久久99热免费精品6 |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专区片高清久久久 | 国产乱码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日本五区在线不卡精品|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国产免费| 国产在线精品网址你懂的| 国产亚洲精品a在线无码| 日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嫩草伊人久久精品少妇AV|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高清一二区久久| 免费看一级毛片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精品精品国产理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内射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xxxx国产喷水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 | 在线人成精品免费视频| 92国产精品午夜福利免费|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色视频ⅹxxx|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 v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