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a4kkq"></dfn>
<ul id="a4kkq"></ul>
    • 通信科技論文大全11篇

      時間:2023-03-21 17:06:24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fā),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fā)表云整理的11篇通信科技論文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fā)。

      通信科技論文

      篇(1)

      T016 高校化學工程學報

      B003 高校應用數學學報

      R037 高壓電器

      C056 高壓物理學報

      E005 高原氣象

      V021 給水排水

      N105 工程爆破

      E360 工程地質學報

      S712 工程管理學報

      N049 工程機械

      V030 工程勘察

      V033 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

      C002 工程力學

      C073 工程熱物理學報

      N590 工程設計學報

      B031 工程數學學報

      T003 工程塑料應用

      N064 工具技術

      K018 工礦自動化

      T563 工業(yè)催化

      J057 工業(yè)工程

      N110 工業(yè)工程與管理

      P009 工業(yè)加熱

      V010 工業(yè)建筑

      P005 工業(yè)爐

      Z013 工業(yè)水處理

      F030 工業(yè)微生物

      G025 工業(yè)衛(wèi)生與職業(yè)病

      N037 工業(yè)儀表與自動化裝置

      Z032 工業(yè)用水與廢水

      G207 公共衛(wèi)生與預防醫(yī)學

      X579 公路

      X022 公路工程

      X047 公路交通技術

      N039 功能材料

      M502 功能材料與器件學報

      D503 功能高分子學報

      E601 古地理學報

      E304 古脊椎動物學報

      E022 古生物學報

      G478 骨科

      R047 固體電子學研究與進展

      Y013 固體火箭技術

      C103 固體力學學報

      W007 管理工程學報

      W018 管理科學

      W008 管理科學學報

      W025 管理評論

      W016 管理學報

      H226 灌溉排水學報

      R026 光電工程

      R061 光電子•激光

      R082 光電子技術

      C091 光譜學與光譜分析

      C097 光散射學報

      R031 光通信技術

      N015 光學技術

      N033 光學精密工程

      篇(2)

      2計算機通信網可靠性設計方案

      計算機通信網可靠性的優(yōu)化設計,作為計算機通信網絡系統(tǒng)建設的重要內容,能夠有效地確保計算機通信網絡系統(tǒng)的安全運行,當然最為重要的是能夠促進計算機通信網絡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國計算機通信網在建設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安全性問題普遍存在,這也就促使計算機網絡可靠性設計勢在必行,但是在對其進行優(yōu)化設計時必須要設計出能夠滿足系統(tǒng)建設的需求,并且要全方面的考慮到與計算機通信網有關的所有設備的可靠性設計。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計算機通信網絡進行優(yōu)化設計。

      (1)多級容錯系統(tǒng)設計方法。這種方法能夠在網絡出現(xiàn)故障的時候,繼續(xù)有效地保證計算機通信網正常的運行,由于計算機通信網在人們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如果網絡出現(xiàn)故障那么就會給人們的工作造成一定的影響,嚴重的會影響我國國民經濟的發(fā)展,因此必須要建立保證網絡在出現(xiàn)故障之后還能夠正常運行的系統(tǒng),也就是容錯系統(tǒng)。目前建立容錯系統(tǒng)是最為有效的對付網絡故障的方法,這種方法對于大中型的網絡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不然頻繁的網絡故障將會嚴重影響到網絡的正常運行,這也就給網絡維護費用增加了負擔。多級容錯系統(tǒng)能夠讓網絡具有一定的自我保護能力和自愈能力,即使在計算機通信網出現(xiàn)故障之后,容錯技術還能夠有效地保證網絡正常工作,并不需要對故障單元進行立即修復。

      (2)分層處理方法。采用分層處理方法主要是由于計算機通信網本就屬于多層次系統(tǒng),并且計算機通信網對于整體的可靠性要求與層次性要求有著一定的區(qū)別,將分層處理方法應用于解決計算機通信網所面臨的相關問題中,能夠有效地解決計算機通信網出現(xiàn)的相關問題。通過對計算機通信網進行分層方式,將計算機通信網分為系統(tǒng)層、服務層以及邏輯層等其他不同的層次,然后再在每一層次上的差異化、可靠性進行度量,以此來制定針對性的優(yōu)化方案,提高計算機通信網可靠性,最終保證計算機通信網技術設計最優(yōu)化目標的實現(xiàn)。

      (3)最優(yōu)選擇方法。最優(yōu)選擇方法是通過研究各種滿足網絡可靠性要求的方案進行比較的,簡單來說也就是針對于網絡可靠性優(yōu)化方案,從中選擇出最優(yōu)方案并且對設計方案進行進一步的優(yōu)化,以此來保證計算機通信網的可靠性。如果在費用較為充足的情況下,還可以設計一定冗余的方式來增加計算機通信網可靠性,以保證計算機通信網系統(tǒng)的升級能夠順利進行,從而促進計算機通信網可靠性設計最優(yōu)化的實現(xiàn)。

      篇(3)

      二知識儲備量薄弱

      1.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缺乏發(fā)散思維

      在創(chuàng)新思維的開發(fā)上,我國相對發(fā)達國家起步較晚,從發(fā)展良好的外國高校來看,除了整個社會的創(chuàng)新氛圍之外,關鍵還在于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他們在課程設置、教師教學等方面已經逐漸形成了大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體系。我國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接受模式,這種模式最大的缺陷就是忽略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扼殺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發(fā)散思維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培養(yǎng)出來的,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成長起來的學生進入高校之后依然保留著過去的學習方式,因而普通高校也更難開發(fā)他們的發(fā)散思維。

      2.知識儲備陳舊更加難以創(chuàng)新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學技術的進步,新事物、新知識都在急劇增長,同時陳舊過時的知識也越來越多。知識有助于人們更好地改造世界是因為知識具有價值,所謂知識陳舊本質上就是知識價值的減少或喪失,若放任陳舊的知識充斥學生的頭腦,不及時更新,他們的思想就會停滯不前,難以創(chuàng)新。當前教育模式下,知識儲備陳舊是一個普遍的問題,因為書本知識的更新?lián)Q代遠不及信息時代新事物的傳播速度,知識儲備原本薄弱的學生對于書本的盲目崇拜也導致知識更新的過程更加艱難。

      3.知識儲備薄弱對創(chuàng)新勇氣的影響

      從心理角度講,知識儲備到一定程度就會產生在某一領域的自信心,這種自信心能使人產生懷疑的勇氣,這種勇氣讓人突破陳舊的觀念而催生出新的想法,在自信與勇氣的推動下,新的想法才會得以實踐,而這種勇氣就是創(chuàng)新的勇氣。在當前高校嚴進寬出的模式下,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的掌握相對薄弱,這種薄弱的知識儲備直接帶來的影響就是學生對于創(chuàng)新的不自信。從心理上學生覺得自己不具備創(chuàng)新的能力,也無法產生創(chuàng)新的勇氣。

      篇(4)

      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核心內容是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從技術特性上看,具有數字化、網絡化、大容量、高帶寬等技術特征。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主要有:多媒體計算機、網絡教室、校園網和因特網等。當它與課堂教學相整合以后,呈現(xiàn)出教學資源的浩瀚性和形式多樣性、信息組織的高效靈活性、多媒體的智能交互性、信息的雙向交流性、網絡的互聯(lián)性與開放性等特性。

      2.信息技術在課堂整合中的實際運用

      通過對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與課程整合中體現(xiàn)出的特性分析可知,信息技術可以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從而為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思維能力、動手能力與個性的培養(yǎng)營造了理想的教學環(huán)境。接下來本文將圍繞現(xiàn)代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結合教學的不同階段,如何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作一些探討。

      2.1課堂教學目標分析

      教學目標是課程教學的出發(fā)點。教學具有多目標性、多階段性,是現(xiàn)代教育的一項突出特點。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接受信息的過程中的能力。有了這種先進的教育思想,就可以促使教師打破傳統(tǒng)教學思維模式的束縛,改變陳舊的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作用,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2.2課堂教學系統(tǒng)分析與設計

      課堂教學系統(tǒng)分析設計主要是通過對教學輸入(教學內容、學生情況、教師情況)、輸出(教學效果、教學效率)、約束條件(教學時間、教學地點、教具、信息手段)的分析,探索如何設計課堂教學,從而最大化的實現(xiàn)教學目標。要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必須從以下幾點進行分析與設計:

      2.2.1首先要擺正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教學目標的位置。多媒體網絡等信息技術是教學實現(xiàn)的手段之一,而非教學實現(xiàn)的目的。現(xiàn)代信息技術必須為完成教學目標而服務。

      2.2.2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選擇合適的信息技術手段。不同的學科,同一學科的不同部分,因為知識的特點不同,難易程度不同,信息技術采用的程度與方式也就有所差別。必須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特點,選擇相適應的信息技術手段。

      2.2.3根據不同的教學要求,采取不同的信息教學手段,科學設計信息技術的系統(tǒng)功能,如電子提綱型,綜合演示型,實驗操作型,考試測驗型,資料工具型,網絡教學型,充分發(fā)揮各種功能的優(yōu)長,做到信息技術優(yōu)勢與效益的有機結合。

      2.2.4根據學生認知的不同階段,選擇信息技術應用的切入點與使用方式。學生的學習認知過程可分為接受知識、理解知識、體驗知識、經驗總結四個階段。

      2.2.4.1在接受知識階段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接受理論知識的能力。完成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可用多媒體、網絡等信息技術向學生提供有關知識并進行演示和講解,這是信息技術目前運用得最多的方面;也可結合課堂教學內容,成立一個項目專題,以項目組的形式讓學生通過各種信息媒介進行資料收集,并給予相應的指導與幫助,從而培養(yǎng)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協(xié)作意識。

      2.2.4.2理解知識階段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與創(chuàng)新意識,同時支撐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信息技術由于具有智能交互性與信息組織的高度靈活性,因此可以通過情景模擬、實際案例、隨機提問解答、及時調出資源庫等信息技術幫助學生通過虛擬的或現(xiàn)實的環(huán)境,對知識的作用范圍、作用方式、作用效果、約束條件等有自己的理解與掌握,從而實現(xiàn)學生的知識建構。

      2.2.4.3體驗知識階段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信息技術在這階段的作用,是通過課題實驗、虛擬游戲、案例討論、自動生成題庫等交互性手段來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本人在講庫存控制方法后,設計了一個教學案例,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運用EXCEL表格進行計算,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踐技能。

      2.2.4.4經驗總結階段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升華,使學生的經驗與技能得以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教師可通過BBS、EMAIL、聊天室、教學網絡平臺等信息技術充分支持學生的經驗積累與相互交流,使學生通過相互之間協(xié)作交流,加深對學習的內容的理解,拓寬學習思路,擴大知識面,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意識。

      2.3課堂教學資源的收集、整理與信息化教案的編寫

      在完成教學系統(tǒng)分析與設計之后,接下來就應進行課堂教學資源的收集、整理與信息化教案的編寫工作。

      2.4課堂教學的組織與實施

      課堂教學的組織與實施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在課堂教學中,要以現(xiàn)代教育思想與理論為支撐,以現(xiàn)代信息技術為手段,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特點,變被動教育為主動教育,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變知識教育為智能教育。

      2.5課程效果與效率的評價

      教學效果與效率的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具備交互性和智能化的特性,教師可建立學生與計算機的人機對話系統(tǒng),對學生反饋的信息進行智能分析,使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信息即時反饋成為現(xiàn)實。為此要做到以下兩點:

      篇(5)

      2.形式單一。一門課程的考核應該全面考核該課程涉及的各種知識以及應用這些知識的能力,不同的知識或能力應采取不同的考核形式。目前一般都是通過期末一張試卷考核,無論是采取開卷還是閉卷形式,都無法全面考核學生的真實知識和能力。閉卷考試比較死板,注重知識,弱化運用;開卷考試雖靈活,但輕基礎。由于受限于試卷篇幅和答題時間,單次考試無法兼顧知識和能力,只能側重于知識點的考核,導致學生緊抓書本,視野狹窄,缺乏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考試期末“一錘定音”,只重結果、不重過程。通過一次考試決定學生一門課程的最終成績,存在極大的偶然性。必然導致學生平時不學,考前突擊復習,造成很多學生只注重考試期的臨陣磨槍,而忽視了平時的過程學習。必然出現(xiàn)學生纏著教師劃范圍、指重點,學生也只是簡單地復習重點內容,無法把握知識體系,更談不上知識的應用了。另外,僅考期末考試,大大削弱考試的反饋作用,不利于教師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也不利于發(fā)揮考試對學生平時的激勵和引導作用。

      二、考試改革的主要方法

      篇(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3-5595(2015)05-0092-04

      科技期刊載文信息包括期刊刊載論文中包含的信息及刊載論文在傳播過程中衍生出的一些相關信息。[12]對于期刊編輯和辦刊單位來說,統(tǒng)計分析載文信息可以為改進編輯工作、評估期刊現(xiàn)狀和制定期刊發(fā)展規(guī)劃等提供重要的參考和依據。[36]科技期刊編輯是辦刊單位的骨干力量,日常工作中接觸的是載文信息的第一手資料,應該有意識地肩負起統(tǒng)計分析載文信息的重任,為編輯工作的改進和期刊的發(fā)展建言獻策。

      一、科技期刊載文相關的一些重要信息

      (一)載文量信息

      載文量包括期刊的總載文量和期刊下屬各學術性欄目的載文量等。總載文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期刊在某時期內吸納和傳遞學術信息的能力,是衡量某期刊在同類期刊中地位的重要指標之一。[7]各學術性欄目的載文量在一定程度上既反映了期刊的學術方向,也反映了某時期內的學術動態(tài)和熱點。載文量的變化則反映了期刊稿源和編輯出版工作的穩(wěn)定性。因此,通過統(tǒng)計分析期刊的載文量信息,既可以了解期刊在同類期刊中的水平和地位,又可以了解某行業(yè)的學術動態(tài),為期刊的準確定位和發(fā)展規(guī)劃的制定提供依據。

      (二)作者群信息

      作者群是期刊刊載學術論文的作者的集合體,是期刊的“衣食父母群”。通過對作者群的統(tǒng)計分析可以了解作者群的特點,為采取合理的措施吸納更多優(yōu)質的稿源提供參考。期刊的作者群同時也是期刊的讀者群,所以對作者群的統(tǒng)計分析也可以為期刊的出版發(fā)行和宣傳工作提供一些有價值的信息。

      1.作者群分布

      作者群分布包括作者群的地域分布、所屬單位分布、年齡分布和職稱分布等。[8]科學研究通常與地域和研究群體有重要的聯(lián)系,所以作者群的地域和所屬單位分布可以反映某項研究的熱點區(qū)域。作者群的年齡和職稱分布可以反映從事某項研究的主力群體,職稱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論文的權威性和影響力。

      2.核心作者群統(tǒng)計分析

      核心作者群是指在某期刊中發(fā)表學術論文數量較多且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作者群體。核心作者群通常具有較好的研究基礎,能夠對某個研究方向進行持續(xù)深入的研究,研究成果的取得具有較好的連續(xù)性,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在行業(yè)內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和關注度。核心作者群可以相對穩(wěn)定地為期刊持續(xù)提供高質量的稿源,是期刊正常出版和期刊影響力的保證。所以,統(tǒng)計分析期刊的核心作者群及其特點可以為維持和擴大核心作者群提供參考。

      (三)合著信息

      合著論文是指作者有兩位或多位的論文,論文合著率是指合著論文占期刊總論文量的比例。[9]論文的合著率可以從側面反映研究的復雜程度和研究是否需要多學科的專業(yè)知識。一般來說,論文合著率越高,研究的復雜程度越高,涉及到的學科專業(yè)越多,科學研究過程中的合作越密切。

      (四)基金項目資助信息

      論文基金項目資助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成果及論文的質量。一般情況下,受到基金項目資助的研究,其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及技術路線都經歷過同行專家的嚴格論證和把關,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具有較好的理論價值或應用價值,而且基金項目資助的級別越高,研究成果及論文的學術水平往往也越高。所以,基金項目資助下的研究成果轉化成的論文一般具有較高的質量和影響力,基金項目資助情況已成為當前評估論文學術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10]

      (五)關鍵詞信息

      關鍵詞是從文章題名、摘要和正文中抽取的能夠簡潔、直接反映論文主題內容的詞或詞組,是科技論文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11]對關鍵詞的統(tǒng)計分析是文獻計量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可以揭示學科的研究特點、結構及內在相關性,反映學科的研究熱點和發(fā)展方向,對期刊的定位和發(fā)展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12]

      1.關鍵詞數量

      科技期刊刊載的論文一般都要求有關鍵詞,不同期刊對關鍵詞的數量要求也不太一致。論文關鍵詞個數的多少雖不能直接反映論文水平的高低,但不能過少或過多。對于科技期刊來說,論文的平均關鍵詞數量的穩(wěn)定性側面反映了期刊編輯和出版的規(guī)范程度。通過對關鍵詞數量的統(tǒng)計分析可以為規(guī)范編輯工作提供參考。

      2.關鍵詞出現(xiàn)頻次

      關鍵詞出現(xiàn)的頻次越多,說明該領域內的研究成果越多,該領域是研究的熱點領域。關鍵詞出現(xiàn)的頻次越少則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可能該方向或領域較為冷門,從事這方面研究的較少,成果和論文較少;另一方面可能是該方向的研究具有前瞻性,所以從事該方向研究的較少,取得的成果也較少。對于出現(xiàn)較少頻次的關鍵詞要注意統(tǒng)計分析,這對于辦刊單位和編輯及時把握學術動態(tài)和調整期刊學術欄目是非常有參考意義的。

      (六)引文信息

      科技論文中引用以前發(fā)表的文獻既是對前人成果的繼承,又是對所引用文獻作者的尊重。引文信息包括引文來源、引文類型、平均引用文獻數量和引文語種等。通過對引文信息的統(tǒng)計分析可以了解論文作者更注重從哪些途徑獲取文獻、更側重于參考哪一類文獻、對國內外研究進展的把握等。一般來說,刊載論文的引文來源和類型越豐富、引用文獻數量越多、引文語種越多,說明論文作者對已有研究成果的把握越全面。

      (七)審稿專家信息

      審稿專家為論文的學術性和先進性把關,審稿環(huán)節(jié)的質量直接影響著論文的學術質量。科技期刊編輯應注重對審稿專家信息的統(tǒng)計分析:一方面,編輯要統(tǒng)計審稿專家的聯(lián)系信息;另一方面,對于一個大的學科來說,通常又分為許多細小的研究方向,編輯還要統(tǒng)計分析審稿專家的研究方向,提高送審的準確性和效率。除此之外,編輯還可以統(tǒng)計分析審稿專家的審稿效率、審稿態(tài)度,篩選優(yōu)秀的審稿專家;統(tǒng)計分析審稿專家的性格特點,便于工作過程中更好地與之進行交流與溝通。

      (八)載文收錄信息

      載文收錄是指科技期刊論文的摘要或全文被國內、國際權威數據庫收錄的情況。目前,國內的數據庫主要包括中國知網、維普和萬方等商業(yè)數據庫,國外的主要有SCI、EI 和 ISTP三大檢索系統(tǒng),以及其他行業(yè)內的數據庫等。[13]論文部分或全文被數據庫收錄后,讀者能夠通過這些數據庫檢索和下載論文摘要或全文。所以,對論文收錄情況的統(tǒng)計分析可以了解期刊及論文的受認可程度及影響力,為評估期刊的網絡傳播情況和影響力提供參考。

      (九)載文被引信息

      載文被引是指科技期刊論文被其他期刊、書籍等出版物引用的情況。期刊論文被引用的次數越多,說明期刊的受關注度越高,期刊的影響力越大。[14]衡量論文被引情況的指標包括被引頻次、被引率、篇均被引次數、高被引頻次論文分布、被引論文年份分布、被引論文作者分布、施引期刊分布等量化數據。因此,統(tǒng)計分析期刊的被引信息可以為評估期刊的受關注度和影響力情況提供參考。

      二、統(tǒng)計分析科技期刊載文信息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做好稿源吸引工作

      科技期刊的稿源一般可分為三種:一是作者的自由投稿,這是期刊主要的稿源;二是開辟專欄時對專欄所屬領域專家的約稿;三是對行業(yè)權威專家的約稿。做好這三方面稿源吸引和邀約是確保載文質量和學術水平的關鍵。

      為了更好地吸引作者自由投稿,科技期刊編輯要了解作者的特點和興趣,關注學術動態(tài),有針對性地做好期刊的宣傳工作及與作者的溝通工作。此外,無論是開辟專欄時對專家的約稿,還是對行業(yè)權威專家的約稿,編輯都要首先了解這些專家的研究方向和特色研究領域,了解專家的聯(lián)系方式和性格特點,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約稿。所以,在吸引稿源和約稿過程中,了解作者的信息、學術動態(tài)和專家的研究方向等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而通過對以往載文信息的統(tǒng)計分析恰恰可以獲取這些信息。

      (二)有助于提高送審準確性和審稿效率

      審稿環(huán)節(jié)的把關直接關系到論文的學術質量,是論文編輯和出版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同時,審稿環(huán)節(jié)涉及論文的送審、與審稿專家的溝通和審稿意見的反饋及整理等,也是非常繁瑣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審稿環(huán)節(jié)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稿件的出版周期。

      在審稿環(huán)節(jié)中,合理地利用載文信息的統(tǒng)計分析數據可以為審稿工作提供很大的便利。在送審時,利用載文信息統(tǒng)計分析數據有助于更加準確地找到“小同行”審稿專家,提高送審的準確性。在選擇審稿專家時,根據對以往審稿周期的統(tǒng)計分析數據,可以選擇審稿效率高的審稿專家。由于通過統(tǒng)計分析掌握了審稿專家的相關信息,在遇到問題時可以更方便地與審稿專家進行溝通。所以,載文信息的統(tǒng)計與分析數據可以有效地提高審稿工作的準確性和審稿效率。

      對于編輯工作者來說,利用載文信息的統(tǒng)計分析數據有助于更好地開展編輯工作。基于統(tǒng)計分析獲取的學術熱點和動態(tài)信息可為編輯對稿件的審讀提供參考;獲取的專業(yè)術語可為編輯加工和修改稿件提供參考;根據關鍵詞統(tǒng)計分析結果,編輯可以更好地對論文關鍵詞進行把握,提出意見,以提高檢索率和擴大期刊的影響力;根據對摘要內容及結構的統(tǒng)計和分析,有助于編輯對論文的摘要進行修改和加工,提高所刊論文的規(guī)范性。

      (四)有助于改進期刊出版發(fā)行和網絡傳播工作

      在當今信息化的社會,做好期刊出版發(fā)行和網絡傳播工作是期刊持續(xù)發(fā)展和影響力不斷擴大的保證。通過利用載文信息的統(tǒng)計分析數據可以了解期刊的讀者群信息、載文的網絡傳播情況,對當前的讀者群和載文傳播情況進行評估。通過統(tǒng)計分析載文信息還可以了解不同傳播途徑的載文傳播情況,了解不同傳播途徑的傳播效果,獲取載文傳播的新途徑和發(fā)展動態(tài),為期刊出版發(fā)行和網絡傳播策略的調整和規(guī)劃提供參考。

      (五)有助于進行期刊的定位及發(fā)展規(guī)劃

      期刊的定位是期刊的創(chuàng)辦者根據市場調查情況,對期刊的辦刊宗旨、讀者對象、主要欄目、主要內容、發(fā)行方式等諸方面內容的確定。在市場調查過程中,將本期刊與同行業(yè)、同類科技期刊載文信息的統(tǒng)計分析數據進行比較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通過對本刊載文信息的統(tǒng)計分析可以分析期刊的運行情況,找出自身的不足,為進一步改善辦刊水平提供參考;通過將本刊的統(tǒng)計分析數據與其他期刊的統(tǒng)計分析數據進行比較,可以找出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判斷本刊的水平和位置,為下一步的發(fā)展和定位提供依據。

      三、統(tǒng)計分析科技期刊載文信息的途徑

      (一)基于商業(yè)化數據庫的載文信息統(tǒng)計分析

      目前,國內外許多公司或出版集團都建立了商業(yè)化的科技論文全文或摘要數據庫,例如國內的中國知網、萬方和維普等數據庫,國外的愛思唯爾(Elsevier)出版集團旗下的ScienceDirect數據庫、Thomson Scientific公司ISI Web of Knowledge檢索平臺下的三大引文庫(SCI、SSCI和A&HCI)等。這些數據庫的出現(xiàn)為載文信息的統(tǒng)計與分析提供了方便。

      利用這些商業(yè)化數據庫,可通過兩種方法來進行載文信息的統(tǒng)計與分析:

      1.許多大型的且覆蓋范圍比較廣的數據庫都提供部分載文信息的統(tǒng)計和分析功能,可以利用商業(yè)化數據庫自帶的這些功能來統(tǒng)計分析載文信息。商業(yè)化數據庫提供的統(tǒng)計分析功能一般是普適性的,可以對部分載文信息實現(xiàn)橫向和縱向比較,利用起來比較簡單,但不同的商業(yè)化數據庫提供的統(tǒng)計分析功能不盡相同,所以編輯需要事先了解不同的商業(yè)化數據庫分別提供了哪些統(tǒng)計和分析功能,以及如何應用這些功能。

      2.對于部分載文信息,商業(yè)化數據庫沒有提供統(tǒng)計分析功能,此時就需要編輯根據自己的需求,利用商業(yè)化數據庫的檢索功能來檢索相關的載文信息,然后再利用相關軟件和方法來統(tǒng)計分析這些載文信息。這種方法的定向性很強,可以滿足不同情況下的特殊需求,但操作起來比較繁瑣,工作量比較大,需要編輯具備一定的文獻檢索功底和掌握一些數據統(tǒng)計分析軟件及方法。

      (二)基于編輯個人掌握信息的載文信息統(tǒng)計分析

      除了商業(yè)化數據庫中收錄的出版論文中的信息,每個編輯在吸引稿件、組織審稿和進行稿件的編輯加工等環(huán)節(jié)也會掌握一些重要的載文信息,例如作者的研究“小方向”信息和審稿專家的單位、地域、研究方向、聯(lián)系方式等信息。這些信息是與作者和審稿專家相關的第一手、最準確的信息,也是商業(yè)化數據庫無法獲得的信息,更是非常有利用價值的信息。因此,編輯對所掌握的這些載文相關信息進行統(tǒng)計分析是非常重要且非常有必要的。編輯統(tǒng)計分析載文信息可以借助于不同的工具或軟件,例如可以利用office軟件中的Excel表格進行簡單的分類統(tǒng)計、分析和查詢,也可以利用專用的數據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一步對數據信息進行專門的統(tǒng)計分析。總之,科技期刊編輯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利用自己較為熟悉的軟件,選擇性地統(tǒng)計分析自己需要的載文信息,改善工作方法。

      [參考文獻]

      [1] 王強,楊忠民,許建禮,等.《西安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創(chuàng)刊30年刊載論文統(tǒng)計分析研究[J]. 西安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3(1):122126.

      [2] 孫凡.《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影響力及網絡傳播趨勢分析[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6(8):211216.

      [3] 田美娥. 基于中國知網的《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網絡傳播統(tǒng)計分析[J]. 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5(6):9699.

      [4] 胡竹萍,龔雪,王曙明,等.《暖通空調》雜志文獻統(tǒng)計數據對分析受眾群體需求的啟示及思考[J].編輯學報,2011,23(增刊):6972.

      [5] 胡小洋,游俊,趙燕. 文獻計量分析: 專業(yè)編輯的可選學術研究方向――以江漢大學1980年以來三大索引收錄論文的統(tǒng)計分析為例[J].江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40(4):5458.

      [6] 史麗文. SCI引用《水土保持學報》論文的統(tǒng)計與分析[J].水土保持學報,2014,28(4):334336.

      [7] 陳亦強.《高等教育研究》2000―2002年載文統(tǒng)計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03,24(6):101105.

      [8] 金偉.《編輯學報》1995―2004年載文作者群統(tǒng)計分析[J].編輯學報,2006,18(1):7880.

      [9] 楊光,紀淑文,王憲.《太陽能學報》創(chuàng)刊以來載文及作者群的分析[J].太陽能學報,2001,22(3):246249.

      [10] 馮向春.《化工學報》1998―2002年論文作者統(tǒng)計分析[J].化工學報,2004,55(11):19251927.

      [11] 邱均平.文獻計量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88:440446.

      [12] 安秀芬,黃曉鸝.《中國科技期刊研究》論文關鍵詞的統(tǒng)計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4,15(6):661663.

      [13] 張詩樂,劉雪立,蓋雙雙.我國編輯出版類期刊在 WoS 數據庫被引情況統(tǒng)計分析[J].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4,25(8):990993.

      [14] 潘志萍.《環(huán)境昆蟲學報》2001―2010 年載文被引統(tǒng)計分析[J].環(huán)境昆蟲學報, 2012,34 (2): 259263.

      The Statistic and Analysis of Paper Information in Technical Journals

      LI Juan

      篇(7)

      T101 化工進展

      T532 化工科技

      T146 化工設備與管道

      T007 化工學報

      T009 化學反應工程與工藝

      D604 化學分析計量

      T025 化學工程

      T567 化學工程師

      T076 化學工業(yè)與工程

      T501 化學工業(yè)與工程技術

      D506 化學進展

      D011 化學試劑

      D018 化學通報

      D030 化學學報

      D501 化學研究

      D037 化學研究與應用

      T931 化學與黏合

      T553 化學與生物工程

      Z017 環(huán)境保護科學

      Z005 環(huán)境工程

      Z021 環(huán)境工程學報

      D024 環(huán)境化學

      Z554 環(huán)境監(jiān)測管理與技術

      Z506 環(huán)境科技

      Z004 環(huán)境科學

      Z003 環(huán)境科學學報

      Z002 環(huán)境科學研究

      * Z521 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

      Z025 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

      H049 環(huán)境昆蟲學報

      Z035 環(huán)境衛(wèi)生工程

      Z019 環(huán)境污染與防治

      Z031 環(huán)境與健康雜志

      G882 環(huán)境與職業(yè)醫(yī)學

      G656 環(huán)球中醫(yī)藥

      M631 黃金

      Y040 火箭推進

      N005 火力與指揮控制

      N007 火炸藥學報

      X011 機車電傳動

      N069 機床與液壓

      N672 機電工程

      R099 機電一體化

      S004 機器人

      N040 機械傳動

      M004 機械工程材料

      N051 機械工程學報

      N050 機械科學與技術

      N057 機械強度

      N047 機械設計

      N054 機械設計與研究

      N028 機械設計與制造

      N053 機械與電子

      N682 機械制造

      N515 機械制造與自動化

      G003 基礎醫(yī)學與臨床

      H245 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

      R025 激光技術

      篇(8)

      G276 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G271 臨床放射學雜志

      Q908 臨床肺科雜志

      G501 臨床肝膽病雜志

      G291 臨床骨科雜志

      G664 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

      G658 臨床薈萃

      G345 臨床急診雜志

      G204 臨床檢驗雜志

      G310 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

      G881 臨床軍醫(yī)雜志

      G287 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

      G222 臨床麻醉學雜志

      G317 臨床泌尿外科雜志

      G257 臨床內科雜志

      G230 臨床皮膚科雜志

      G309 臨床神經病學雜志

      G802 臨床神經外科雜志

      * G423 臨床腎臟病雜志

      G797 臨床輸血與檢驗

      G256 臨床外科雜志

      G942 臨床誤診誤治

      G855 臨床消化病雜志

      Q909 臨床小兒外科雜志

      G261 臨床心血管病雜志

      G293 臨床血液學雜志

      Q913 臨床眼科雜志

      G673 臨床藥物治療雜志

      G274 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

      Q910 臨床腫瘤學雜志

      T231 磷肥與復肥

      G491 嶺南心血管病雜志

      N023 流體機械

      H748 麥類作物學報

      T060 煤化工

      K504 煤礦開采

      K038 煤炭工程

      K005 煤炭科學技術

      K017 煤炭學報

      D027 煤炭轉化

      K009 煤田地質與勘探

      H037 棉花學報

      G056 免疫學雜志

      B017 模糊系統(tǒng)與數學

      N087 模具工業(yè)

      N107 模具技術

      S015 模式識別與人工智能

      T077 膜科學與技術

      N084 摩擦學學報

      U533 木材工業(yè)

      M655 納米技術與精密工程

      J050 南昌大學學報工科版

      A013 南昌大學學報理科版

      G047 南昌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R117 南方電網技術

      V089 南方建筑

      H069 南方農業(yè)學報

      H068 南方水產科學

      篇(9)

      G301 河北中醫(yī)藥學報

      W012 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A067 河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U004 河南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J014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A011 河南科學

      K526 河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H011 河南農業(yè)大學學報

      H356 河南農業(yè)科學

      A058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G684 河南中醫(yī)

      Q004 核動力工程

      Q002 核化學與放射化學

      Q001 核技術

      C092 核聚變與等離子體物理

      Q009 核科學與工程

      H042 核農學報

      A084 黑龍江大學自然科學學報

      K505 黑龍江科技學院學報

      R535 紅外技術

      C035 紅外與毫米波學報

      R084 紅外與激光工程

      A039 湖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H203 湖北農業(yè)科學

      G334 湖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E111 湖泊科學

      A028 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K016 湖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H060 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G548 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A055 湖南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

      G041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G336 護理管理雜志

      G987 護理學報

      G503 護理學雜志

      G654 護理研究

      G734 護士進修雜志

      E141 華北地震科學

      R046 華北電力大學學報

      H032 華北農學報

      R752 華東電力

      X003 華東交通大學學報

      T021 華東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A054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E103 華南地震

      G340 華南國防醫(yī)學雜志

      J004 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H013 華南農業(yè)大學學報

      A052 華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G525 華南預防醫(yī)學

      A021 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G043 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

      G044 華西藥學雜志

      G294 華西醫(yī)學

      G077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J033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H003 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

      篇(10)

      G410 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

      T098 表面技術

      E135 冰川凍土

      N008 兵工學報

      R730 兵工自動化

      N085 兵器材料科學與工程

      G018 病毒學報

      C060 波譜學雜志

      V040 玻璃鋼/復合材料

      A808 渤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M005 材料保護

      M103 材料導報

      Y007 材料工程

      M010 材料開發(fā)與應用

      M008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

      M006 材料科學與工藝

      N026 材料熱處理學報

      M009 材料研究學報

      * M704 材料與冶金學報

      K512 采礦與安全工程學報

      H009 蠶業(yè)科學

      H525 草地學報

      H234 草業(yè)科學

      H527 草業(yè)學報

      H538 草原與草坪

      E543 測繪工程

      E600 測繪科學

      E615 測繪科學技術學報

      E510 測繪通報

      E152 測繪學報

      E164 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

      L017 測井技術

      Y022 測控技術

      R711 測試技術學報

      H001 茶葉科學

      G264 腸外與腸內營養(yǎng)

      N024 車用發(fā)動機

      E113 沉積學報

      E547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

      E102 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G670 成都醫(yī)學院學報

      G019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V050 城市規(guī)劃

      V028 城市規(guī)劃學刊

      X043 城市軌道交通研究

      X046 城市交通

      H023 畜牧獸醫(yī)學報

      H218 畜牧與獸醫(yī)

      N060 傳感技術學報

      R532 傳感器與微系統(tǒng)

      G458 傳染病信息

      X010 船舶工程

      X633 船舶力學

      * X635 船海工程

      G322 創(chuàng)傷外科雜志

      * G552 磁共振成像

      D013 催化學報

      E144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

      E146 大地構造與成礦學

      R051 大電機技術

      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tǒng)計源期刊) 2013

      2013年新入選 CODE 期刊名稱

      H038 大豆科學

      U512 大連工業(yè)大學學報

      X024 大連海事大學學報

      H005 大連海洋大學學報

      X001 大連交通大學學報

      J024 大連理工大學學報

      G020 大連醫(yī)科大學學報

      E109 大氣科學

      * E091 大氣科學學報

      L512 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fā)

      L004 大慶石油學院學報

      S086 單片機與嵌入式系統(tǒng)應用

      H040 淡水漁業(yè)

      N004 彈道學報

      T500 彈性體

      T941 當代化工

      Y503 導彈與航天運載技術

      * Y585 導航與控制

      N019 低溫工程

      V020 低溫建筑技術

      C055 低溫物理學報

      E133 地層學雜志

      E130 地理科學

      E584 地理科學進展

      E639 地理空間信息

      E315 地理信息世界

      E305 地理學報

      E310 地理研究

      E527 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

      E024 地球化學

      E142 地球科學

      E115 地球科學進展

      E004 地球科學與環(huán)境學報

      E153 地球物理學報

      E308 地球物理學進展

      E656 地球信息科學學報

      E300 地球學報

      E549 地球與環(huán)境

      V031 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

      E357 地學前緣

      E306 地震

      E150 地震地質

      E118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

      E143 地震學報

      E112 地震研究

      E362 地質科技情報

      E139 地質科學

      E026 地質力學學報

      E009 地質論評

      E127 地質通報

      E010 地質學報

      E151 地質與勘探

      E525 地質與資源

      E132 地質找礦論叢

      G005 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

      G021 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

      E301 第四紀研究

      R007 電波科學學報

      篇(11)

      W023 上海管理科學

      X038 上海海事大學學報

      H292 上海海洋大學學報

      G330 上海護理

      X006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

      H022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農業(yè)科學版

      G066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M021 上海金屬

      G343 上海精神醫(yī)學

      G283 上海口腔醫(yī)學

      J031 上海理工大學學報

      H282 上海農業(yè)學報

      A043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G069 上海醫(yī)學

      G596 上海針灸雜志

      G946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G389 上海中醫(yī)藥雜志

      A515 深圳大學學報理工版

      G329 神經疾病與精神衛(wèi)生

      G070 神經解剖學雜志

      G319 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

      J052 沈陽工業(yè)大學學報

      V011 沈陽建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H024 沈陽農業(yè)大學學報

      G071 沈陽藥科大學學報

      G202 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

      F203 生理科學進展

      F001 生理學報

      F042 生命的化學

      F215 生命科學

      F046 生命科學研究

      Z034 生態(tài)毒理學報

      H784 生態(tài)環(huán)境學報

      S784 生態(tài)經濟

      Z014 生態(tài)學報

      Z028 生態(tài)學雜志

      Z023 生態(tài)與農村環(huán)境學報

      F049 生物多樣性

      F003 生物工程學報

      G401 生物骨科材料與臨床研究

      F016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

      F224 生物技術通訊

      F204 生物加工過程

      F012 生物物理學報

      F213 生物學雜志

      G006 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雜志

      G332 生物醫(yī)學工程研究

      G603 生物醫(yī)學工程與臨床

      G624 生殖醫(yī)學雜志

      G072 生殖與避孕

      C033 聲學技術

      C054 聲學學報

      V043 施工技術

      E302 濕地科學

      E636 濕地科學與管理

      A615 石河子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T933 石化技術與應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亚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无码 | 国产精品久久午夜夜伦鲁鲁| 青青草国产精品久久| 亚洲精品成人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电影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精品视频| 婷婷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 日韩精品www| 日韩精品内射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WWW456C0M|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精品国产三级a乌鸦在线观看| 四虎在线精品视频一二区| 精品国产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观看高清精品| 99RE8这里有精品热视频| 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vr|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观看不卡 |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欧美ppypp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蜜芽|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尤物| 精品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婷婷| 真实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色综合久久综精品|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成人| 北条麻妃国产九九九精品视频 | 国产精品高清2021在线| 91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猫咪 | 国产小视频国产精品|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理论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