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電力法論文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電力系統可靠性是指電力系統按可接受的質量標準和所需數量不間斷地向電力用戶供應電力和電能量的能力的量度。研究發電可靠性的主要目標是確定電力系統為保證有充足的電力供應所需的發電設備容量。其分析方法有確定性的和概率性的2種,國內目前通常采用的是確定性方法,而概率性方法能較好地綜合各種因素的影響,其評估技術在國際上已經成熟?,F階段,我國發電系統可靠性指標標準還沒有統一的規定,處于一種研究探索階段。本文結合**電網“十一五”規劃,對其發電可靠性進行評估和分析。
一、可靠性指標計算
預計2010年**省統調最大負荷為18200MW,用電量為93TW•h;統調主要電源裝機容量為20222.7MW(不含三峽電站和恩施州)??煽啃灾笜擞嬎憬Y果如下:2010年**電力系統電力不足期望值HLOLE為33.61h/a,電量不足期望值EENS為26332.8MW•h/a。
二、敏感性分析
為分析各相關因素對發電可靠性指標的影響程度,特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敏感性分析計算。
2.1負荷變化在其它各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最大負荷上下浮動,2010年**電力系統HLOLE值與負荷大小關系見圖1所示。負荷敏感性分析圖由圖1可見,負荷變化對發電可靠性指標有著明顯的作用,當最大負荷從推薦水平的120%減少時,HLOLE迅速降低,若負荷達到推薦負荷的105%,則HLOLE增加至基準負荷水平時的1.83倍;若負荷未達到推薦負荷水平(95%),則HLOLE僅為基準值的56.9%,HLOLE隨負荷變化趨勢減緩。由上可知,當負荷越處于高水平時,其變化對HLOLE的影響越大。由于負荷發展水平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負荷預測不可能與實際一致。隨著社會的發展,負荷越來越高,其較小的變化相對值,也會導致較大的絕對值變化,而且電源建設存在一定的周期。因此,更應重視負荷的中長期預測,使之更接近實際水平,另一方面也說明在電源規劃中應確定合理的HLOLE的取值范圍,使之具有一定的適應能力。
2.2電源裝機由于電源建設項目受各方面因素影響較多,特別是在電力市場改革正在進行的今天,電源項目的投產期存在更多的不確定性。減少電源裝機對HLOLE有一定的影響,但略低于負荷變化的影響;而增加電源裝機對降低HLOLE的影響幅度小于因減少電源裝機導致電力不足期望值增加的幅度,即系統裝機容量越少,其變化對HLOLE的影響越大。從這一點也說明確定電力不足期望值的合理范圍的重要性。
2.3等效可用系數通過提高現有機組的等效可用系數,相當于增加系統的可用容量,經濟性方面優于新增機組方案。2005年**省火電機組的等效可用系數為91.90%,還具備一定的提高潛力。通過機組等效可用系數的浮動計算可知,隨著等效可用系數的提高,HLOLE不斷下降,在基準值上,可用系數平均降低4個百分點,相當于減少600MW的裝機容量,而增加1個百分點,其效果接近于增加300MW的裝機容量。因此加強技術水平和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機組的等效可用系數,在同樣裝機容量下,能有效地提高發電可靠性指標。
2.4強迫停運率2005年**省屬機組等效強迫停運率為2.18%。由于各機組的強迫停運率本身不高,因此其變化時對可靠性指標的影響相對要小些。機組強迫停運率在基準值基礎上,上下浮動30%對HLOLE的影響并不大,僅相差10%左右。即使機組強迫停運率增加一倍,對HLOLE的影響界于減少一臺300MW機組和減少一臺600MW機組之間;機組強迫停運率為零時,效果相當于增加一臺300MW機組和增加一臺600MW機組之間。
2.5電源結構**電力系統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水電比重大,截止2005年底,**電力系統統調水電裝機比重高達65.8%,隨著三峽電站的建設投產以及水布埡等水電的開發建設,**電力系統水電比重仍將維持較高的比重。下面通過擬定不同的電源結構方案,其可靠性指標計算結果??梢?,不同的電源構成對電力不足期望值HLOLE有影響,一般來看,相同裝機容量下,火電裝機容量比重高的系統其HLOLE要低一些,主要是因為水電存在受阻容量。從逐月計算結果看,火電裝機容量比重高的系統枯水期HLOLE明顯低于火電裝機容量比重少的系統,主要是因為水電枯水期空閑容量的增加,使其可用裝機減少。水火電的替代容量在0.875左右。當然,水電出力受各方面因素影響較多,計算結果與各個水電站有關,也與水電站的設計保證率有關。
2.6火電機組檢修**電力系統水電機組檢修一般安排在枯水季節,不影響電站出力。通過縮短火電機組的檢修時間,可提高發電可靠性指標。火電機組檢修周期提高30%,其效果相當于減少系統一臺300MW的裝機;而降低30%,其效果界于增加系統一臺300MW和600MW的裝機之間。
2.7與電力電量平衡程序計算結果對照現階段,電源規劃軟件常用的是華中科技大學編制的《聯合電力系統運行模擬軟件(WHPS2000)》,因此,特對該軟件計算結果與發電可靠性計算指標進行對照。注:表中備用系數不包含機組檢修備用。可見,隨著備用系數的取值不斷下降,發電可靠性指標不斷增大,也就表明系統的發電可靠性變差,基本上是備用系數降低0.01,發電裝機可減少200MW,發電可靠性指標增加10%左右。由上述各計算結果可見,負荷水平和裝機容量的變化對可靠性指標影響最大。從電源構成看,相同裝機容量下,水電比重大的系統其可靠性要差些,2010年**省的水電替代容量在0.875左右,從這方面看,水電比重大的區域備用系數應高一些;從機組本身看,提高其等效可用系數比降低機組的強迫停運率的效果明顯;另外,在可靠性指標計算中,檢修是根據等備用原則安排,實際生產中,合理安排檢修計劃,提高機組的計劃檢修水平,逐步開展狀態檢修方法,也是提高發電可靠性的措施之一。
三、技術經濟綜合比較
任何可靠性水平總是與經濟性密切相關,當電力系統越來越復雜、電力用戶對供電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時,就需要用科學的可靠性理論來進行定量的研究。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受到多種因素包括經濟以及政治、社會因素的影響,一般認為可靠性指標的取值宜在1~2d/a之間。
氧化膜具有非常好的性能,電刷與集電環接觸表面起作用的層主要是石墨膜,這層石墨膜,將電刷與集電環分開,使摩擦在石墨層間進行,降低了摩擦系數,減少了摩擦熱的產生,減少了電刷的磨損。電刷的過熱故障,很多情況是由于氧化膜被破壞且無法重新建立導致的。
一、電刷及集電環常見故障的原因及解決辦法
電刷在運行中最常見的故障為發熱、產生火花、嚴重的燒損電刷刷握及集電環。從產生過熱故障的原因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由于通風不良導致的發熱:通風不良主要是因為冷卻風道堵塞,集電環表面通風溝、通風孔堵塞、循環風扇風量下降等原因,尤其是當運行中集電環表面溫度過高時,導致電刷磨損加劇,碳粉積聚增加,有可能會堵塞上述集電環表面的散熱通道。因此在大小修時,應對集電環表面通風溝、孔以及冷卻風道濾網進行清理,保持通暢。對于經過多次車削的集電環,如果集電環表面的通風溝高度不到5mm,已經車削到徑向限制孔時,就應當按照說明書根據最小使用外徑進行更換,以保證集電環的機械及散熱可靠性。
2、由于接觸電阻過大或分布不均勻而產生的發熱:集電環和電刷是通過相互滑動接觸導通勵磁電流的,根據容量及型號的不同,每個集電環上大約分布著數十只電刷,由于接觸電阻的不同,電流分配的差異,會導致發熱不均勻,有以下幾個原因:(1)電刷與滑環表面接觸電阻、電刷與刷辮接觸電阻、刷辮與刷架引線接觸電阻過大??赏ㄟ^測量單個電刷總壓降、電刷接觸壓降、刷體壓降、聯結壓降、刷辮壓降進行相互間對比來檢查。同時檢查回路中各螺絲是否緊固。檢查電刷接觸面的清潔程度,是否存在油污污染。(2)電刷壓力不均勻或不符合要求,可能有電刷過短、彈簧由于過熱變軟老化失去彈性等原因。應使用彈簧秤檢查電刷壓力。恒壓彈簧應完整無機械損傷,壓力應符合其產品的規定,同一極上的彈簧壓力偏差不宜超過5%;非恒壓的電刷彈簧,有規定時壓力應符合其產品的規定,當無規定時,應調整到不使電刷冒火的最低壓力,一般為140-250g/cm2,同一刷架上每個電刷的壓力應均勻。(3)集電環與轉子引線接觸電阻過大,這種情況應對集電環與轉子引線間的緊固螺絲進行加固。(4)電刷材質不良、導電性能差、使用的型號不符合要求或者使用了不同型號的電刷。同一電機上應使用同一型號、同一制造廠的電刷,對于外觀檢查有明顯差異的電刷應更換。
3、由于機械及摩擦等原因造成的過熱:集電環與電刷過熱故障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機械及摩擦等原因導致的過熱,如果在開機時還未加勵磁,就已經發現集電環與電刷溫度高,或者在運行中溫度過高,拔出幾只電刷后,溫度反而降低,那就基本可以肯定是由于機械及摩擦原因導致的。機械及摩擦導致發熱的情況很復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電刷接觸面研磨不良或運行中一次更換過多的電刷。運行中更換電刷,在同一時間內,每個刷架上只允許更換1-2個電刷。換上的新電刷應事先在與集電環直徑相同的模型上研磨好,且新舊牌號須一致。如果在大修時一次更換的電刷很多,應當在投運前沖轉時,為電刷表面形成氧化膜留夠充足的時間。(2)電刷與集電環接觸面過小,接觸面積一般不應小于單個電刷截面的75%。(3)電刷在刷盒中搖擺或動作卡澀。電刷在刷握內應能上下自由移動,其間隙應符合產品的規定,當無規定時,其間隙可為0.10-0.20mm.電刷外形要方正,上下端尺寸誤差不得大于0.05mm.(4)刷握與集電環表面間隙過大。由于電刷材質較脆,當刷握與集電環表面間隙過大時,運行中電刷不能整體接觸集電環,與集電環呈斜面接觸,容易造成電刷崩裂的情況。刷握與集電環表面的間隙應符合產品技術要求,當產品無規定時,其間隙可調整為2-3mm.調整間隙時,可使用一層2-3mm厚的橡膠墊附在集電環表面,將刷握抵到橡膠墊上,然后上緊定位螺絲,取出橡膠墊。
二、幾起集電環、電刷故障的分析及建議
1、加強對電刷表面氧化膜的認識,創建其形成和正常工作的條件:近期發生的幾起故障,主要原因是因為電刷表面的氧化膜層無法形成,氧化膜的形成需要一些條件,當條件不滿足時,氧化膜無法形成或形成不良,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1)溫度過高:電刷的氧化膜一般在70℃左右較易形成,當集電環、電刷出現過熱故障時,通常溫度都在150℃以上,此時即便換上新的電刷,氧化膜也不易形成,無法起到作用,電刷磨損將加劇,導致溫度繼續升高,成為惡性循環。此時可采取外部強迫降溫的方法,譬如涂抹凡士林、大功率風扇通風等手段,使集電環溫度降到正常范圍內,持續一段時間,讓電刷表面氧化膜逐漸形成,使之進入良性循環狀態。(2)冷卻空氣中有污染性雜質:空氣中的雜質對電刷表面氧化膜的形成將帶來不利影響,這些雜質包括:硫化物或鹵族元素的腐蝕性氣體、空氣中油氣混合物、粉塵、鐵屑、鐵銹粉塵、碳粉等其他雜質。電刷磨損時,本身會產生碳粉的粉塵雜質,可采用在刷架罩冷卻通風循環通道上安裝過濾裝置來改善刷架罩內的空氣質量。(3)空氣濕度太低或含氧量太低:電刷表面氧化膜的形成需要空氣中有一定的水分含量,即空氣濕度不能太低,但也不能太高。另外,氧化膜的形成主要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氧化作用而產生,當含氧量過低時也不利于氧化膜的形成。
氧化膜無法形成或形成不良除與上述因素有關外,還有電刷過度研磨、使用溶劑進行擦拭、集電環表面光潔度不良以及碳刷材質不合格等原因。
2、電刷及刷架產品在選購過程中應嚴格控制質量:目前同一品牌的電刷,都是在各個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工廠加工的。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貨過程中對產品質量嚴格把關,對生產廠家的工藝和質量檢測手段及程序進行了解。
3、生產運行中加強對集電環及電刷的維護管理:加強電刷、集電環系統的專職維護制度,提高專責人的技術水平,嚴格按照《汽輪發電機運行規程》的要求對集電環、電刷進行檢查和運行維護,一次更換電刷的數量要嚴格控制。另外要積極運用紅外熱成像技術進行集電環、電刷日常的巡檢檢查以及對故障部位有懷疑時作為輔助分析的工具。
另外,本次會議還就定子絕緣引水管結垢提出分析建議:
1、當發現絕緣引水管結垢很嚴重時,或者已經影響到常規預試結果時,建議全部更換新的絕緣引水管。
2、發電機每次大修結束后,開機前定子水系統應使用除鹽水進行帶壓力反復沖洗,直至排水清澈無顆粒,電導率合格。
3、發電機正常運行期間累積運行時間達到兩個月遇有停機機會時,對定、轉子內冷水系統進行反沖洗。
勿庸諱言,當代電視節目因其創造了斑駁陸離、嘆為觀止的媒介景觀而成為了后現代研究的絕佳范本。當人們沉迷于后現代氣息炙烈的MTV和電視廣告時,對于體察電視新聞的后語境卻顯得有些漫不經心。其實,在大眾文化的漫天硝煙下,電視新聞從形式到內容都或多或少地隱匿著后現代主義的種種法則。
拼貼、復制與電視新聞的時空幻象
拼貼與復制具有典型的后現代性狀,也是最受爭議的后現代命題之一。本雅明曾對這種技術表現出傾心,他認為:“技術復制能把原作的摹本帶到原作本身無法達到的境界”,[1]尤其是攝影技術在表現事物時,通過拼貼式組接或蒙太奇技巧的運用,不只為觀者帶來視覺的全新體驗,也使“展示價值開始整個地抑制了膜拜價值”,[2]從而改變了大眾與藝術的關系。
如今,當我們置身于大眾媒介營造的視覺王國里,也會深深感受到拼貼與復制的無所不在。電視新聞就是經由電子技術顯像,按照特定的鏡頭語言邏輯,對新聞元素進行聲畫拼貼與復制的一種媒介形態。其帶給人們的新聞資訊無所不包、無遠弗界,這種時空體驗是以往那種親歷體驗方式所無法企及的。面對媒介社會的信息泛濫,電視新聞為了高效快捷地給大眾提供資訊服務,使表達當下情感和精神成為可能,也在不斷催生著新的節目表現形態。
例如《東方時空》子欄目《時空連線》在國內首創多視窗節目形態,其呈現給觀眾的畫面是主視窗中的主持人與三個分視窗中的新聞當事人的對話。在這里,傳統的一元電視畫面被切割成若干影像單元,通過技術拼貼使來自不同時空現場的畫面被統一在節目當下的時空維度中,這種虛幻的時空景象無疑強化了新聞的即時性。另外,目前頻見于各檔新聞節目中實時滾動的字幕新聞,也是通過拼貼復制技術使得字幕在畫面下方快速滾動,使新聞演播室的直播時空與由文字不斷生成的擬態時空互相交錯,這樣造成了信息空間相對膨脹,而時間因并軌被相對壓縮。技術的進步使得新聞的進行時態不斷得到強化,而觀眾也仿佛置身于永恒的當下和永恒的變化之中,隨時體驗著新聞資訊的鮮活。如此看來,拼貼與復制法則在粉碎我們以往時空體驗的同時,也延伸了我們的感官,并找到了當下的存在方式——一種新的時空體驗,而這使我們通過電視媒介感知新聞信息的方式變得更加豐富。
然而,技術帶給新聞的也并非完全是福音。創立了諸如類象、內爆、超現實等后現代話語的社會理論家波德里亞,在對媒介技術進行闡釋時就走向了激進的批判。在他的社會學視野中,傳播的擴張性和影像的蒙太奇一起構成了后現代的社會體系,而“真實已經在形象和符號的迷霧中完全消逝了”。[3]由于傳媒技術打破了傳統的時空整體性,瓦解了曾經為人們提供了統一感的時空量度,因而在電視新聞為大眾提供的信息符碼中,“歷史”就演變成符合編碼規則的視覺文本,零散、平面而無深度。在編碼過程中,生產者會對一些真實事件的影像聲音碎片進行任意地拼貼復制,由此產生的媒介文本會令人們推演出整個新聞事件的前因后果。然而就是在媒介技術的過濾、切割和操縱下,真實世界的面貌往往被竊取甚至取消,過往歷史的深厚也會變得萎縮和平庸。因此,波德里亞悲觀地斷言,“人們越是接近真實資料、‘直播’,越是用色彩、突出等手段來追蹤真實,對世界真實的缺席隨著技術的日臻完善就會越陷越深”。[4]
在現實的媒介事件中,關于媒介真實與社會真實的種種矛盾成為波德里亞的追隨者所津津樂道的話題。在對電子技術的仿擬功能采取批判態度的同時,他們進而對電視新聞傳播的真實性進行質疑。由于聲畫符號是電視新聞報道現實的重要手段,因此符號與現實的斷裂也就在所難免,對海灣戰爭的懷疑就是一個極端的案例,波德里亞曾斷言海灣戰爭根本未曾發生,只是傳媒制造了一場影像戰爭。這種說法雖有矯枉過正之嫌,但對于電子媒介競爭,尤其是戰時新聞中愈演愈烈的媒體大戰而言,則不無反諷效果。確實,電視媒介對新聞事實的主觀再分割,肯定會導致觀眾對真實狀況的無所適從。傳媒對關于“9.11”事件和伊拉克戰爭的新聞報道的反思,就代表著生活于后媒介景觀中的新聞工作者的一種理性自覺。
解構之維與電視新聞的“去中心化”
在風起云涌的后現代思潮中,由德里達、巴特、??碌热藙摿⒌慕鈽嬎枷胧墙^對不容忽視的。反結構主義是解構主義的徽章,其解構的目標就是拆除那種具有中心指涉結構的主體。因為在解構主義者的眼中,這種結構根源于對永恒意義和恒定結構的先驗性設置,而其本身往往無法逃離權力中心的控制和話語制約,因此需要對這種抽象結構進行消解,最終使得“社會從所有那些作者、創造支配性話語的知識權威們的觀念束縛中掙脫出來”。[5]
解構大師德里達的一個很重要的策略就是“去中心化”,例如對某一文本的關注點不在于其中心,而在于其邊緣,在于被隱瞞、被掩蓋的那些環節。當電視新聞被視為媒介文本時,其去中心化過程就是建構那些與觀眾切身經驗相關,但以往卻處于邊緣的意義的過程。
電視新聞誕生之初基本上沿襲的是政黨報刊的路數,把宣傳與教育作為自身的主要職責,而電視機構的體制屬性無疑催生了電視新聞的話語權威性。在我國,長期以來,以《新聞聯播》為代表的宣教新聞是國內電視新聞的主流模式,政治教化成了這類新聞的第一要務,與之對應,那些引領潮流的社會精英也就當仁不讓地成為新聞中的主角。然而,隨著新時期國內新聞理念的進一步演化,新的節目形態開始嶄露頭角,其中以《南京零距離》為代表的都市民生新聞成為新的熱點。在這類節目中,關注社會普通層面、再現都市生存狀態成了新聞首要的價值訴求,而生活在平凡世界、忙碌于街頭巷尾的普羅大眾就成為節目重點捕捉的新聞人物。如今,隨著一批民生態的電視新聞如燎原之勢蔓延全國,一度被觀眾視作政治傳聲筒和領導見面會的電視新聞正在以其前所未有的親和力及創造力,傾力建構著“新聞,為民所用”的全新話語體系,而這類新聞節目大多在各種花哨的技巧外衣下隱含著“去教化中心”與“去精英中心”的策略。
稍加留意,我們不難發現,活躍在電視新聞改革中的這場“去教化中心”和“去精英中心”運動實則暗合了后現代的解構之風。因為在當下這種后烏托邦式的平民生活中,在反精英主義情結日益普遍的社會氛圍中,人們對深度意義、終極價值、永恒真理等精英話語的灌輸已漸生抗拒,他們開始放棄對終極價值的追求,轉而開始向衣食住行、飲食男女等生活原生態回歸。而在電視新聞節目中,傳播語態由教化向溝通的過渡、選材向度由唯上向親民的轉變等等,本身就意味著對傳統新聞領域的政治情結與精英情結的一種消解。
然而,正如“后現代”概念本身就是一個亦正亦邪的矛盾綜合體一樣,解構主義也有其與生俱來的思維罅隙,特別是當其一味流連于文本的游戲和差異,卻對真理、意義的構建無動于衷時,就會有滑向價值虛無主義的危險。詹明信曾視“去中心化”的文化邏輯為“把生活中無數卑微的細碎一一混進他們切身所處的文化經驗里,使那破碎的生活片斷成為后現代文化的基本材料,成為后現代經驗不可分割的部分”。[6]這種觀點作為對時下電視新聞某些弊端的概括頗為到位。例如以表現世俗民風見長的湖南衛視《晚間新聞》在初創時期,為了盡可能淡化新聞的政治色彩而不惜出位,以膚淺瑣碎的新聞噱頭來取悅觀眾,致使一些未經證實的市井傳聞、雞毛蒜皮的鄰里矛盾甚至百無聊賴的貓狗打架都曾一度堂而皇之地步入新聞殿堂。而當節目沉湎于再現這些偏離新聞基本屬性、一味媚俗的偽民生題材時,民生新聞將不可避免地走向庸俗化與瑣碎化。其實,新聞的平民化視角并不等同于低俗的價值取向和文化品味,還原百姓生活也并不意味著就此取消價值導向和倫理規范,畢竟,電視新聞在傳承文化和傳播信息方面是責無旁貸的。因此,電視新聞在吸納“去中心化”的合理價值內核時,同樣需要審慎地把握解構這把雙刃劍。
[page_break]
新聞談話節目與元話語權威的消解
受德里達、??碌热私鈽嬎枷氲挠绊?,法國思想家利奧塔在反對主體性的基礎上,進而質疑現代知識的合法性地位,并發展出一整套解合法化的后現代策略,從而成為后現代主義的領軍人物之一。他將知識定義為類似于一種普遍真理和終極價值的元話語體系。在分析了知識的狀況、地位的變化以及敘事知識與科學知識的“范式不可通約”后,他認為“知識元話語權威下的綜合原則”已經不適用了,所謂元話語只不過是多種話語中的一種話語而已,不再是絕對真理。因此,把知識重新加以合法化,意味著應該尊重各種話語的差異。他同時還指出,人類對話的目的并不在于追求共識,因為“那種一致的共識,是一條永不可及的地平線”,相反,對話的目的在于追求謬誤推理,目的在于打破求同的穩定模式,而強調差異的不穩定模式。[7]據此推斷,倡導以更深廣的氣度來包容差異和多元才是后現代的知識法則。
當我們為利奧塔的犀利和顛覆性思維喝彩時,卻發現身邊的傳媒世界也浸染了這種反叛權威、崇尚異質的后現代色彩。受其影響,媒介文化正在經歷著從偏重單一教化到促進多元溝通的轉變。這種轉變如此深刻而迅猛,以至于一貫以承載意識形態教化為己任的電視新聞也無法逃避。在平等參與、尊重差異的傳播理念下,將談話與溝通機制引入到電視新聞中就多少帶有了必然性。這類新聞談話節目一改過去主持人或專家獨家掌控新聞話語權的局面,引進了開放、平等的多人或群體對話機制,話題的參與者都是具有平等發言權的獨立個體,現場成為匯集眾議的公共論壇。在這個開放的話語空間里,各種信息多向流動,多元價值觀相互撞擊,寬容代替狹隘,民主超越獨斷,不再有先驗性的思想框架,對話是產生文本意義的唯一渠道。
我們試舉央視王牌節目《對話》的一期內容作為例證,節目圍繞高校收費居高不下,寒門學子上學難這一社會問題展開討論。高校把持教育成本分攤制的觀點,家長卻認為工薪階層負擔沉重;學生抱怨助學貸款申請困難,銀行回應欠貸不還現象非常普遍;社會希望政策支持企業救助,而政府認為捐款抵稅與國情不符……,多方各執一詞,莫衷一是。一個就學話題帶出了教育體制、收入分配、銀行信貸、稅收政策、社會救助等一系列問題之間的潛在矛盾。的確,在當代這個多元異質的社會中,對與錯、是與非的二元維度似乎已很難應對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紛繁復雜的差異與矛盾,因為任何話語只能是在歷史視點之內的有限性話語。因此,節目秉承“突出思想的交鋒與智慧的碰撞”的宗旨,讓差異各方盡可能通過對話達到溝通,并鼓勵各方以一種更平和的心態看待矛盾,以一種更寬容的態度來面對現實。
然而,與解構主義所面對的困境一樣,多元主義如果片面追求知識的異質性,推崇差異而貶損共識,力主謬誤推理而拒斥宏大敘事,其結果就有可能形成“狂歡節式的”眾語喧嘩。在這里,由于缺乏共識,多元話語之間相互譏諷、語無倫次、前后矛盾,于是“社會聯系的紐帶被離斷肢解了,有秩序的社會轉變成了一個亂七八糟的無序的大眾聚合”。[8]當然,波德里亞的這一結論未免過于聳人聽聞,但這對于當今這個充斥著話語碎片的傳媒世界來說,無疑是具有警示效果的。
其實,無論時代如何發展,人類都會渴望從對話中實現溝通,從而滿足智慧、信念的精神需求,并體驗普遍、永恒的終極價值。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取得共識應比陳列差異更有意義。例如在前文所舉的案例中,《對話》在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后,不忘啟發社會各界提出更多的幫助解決寒門學子入學的建設性方案來。由此可見,電視新聞利用談話機制建構多元話語場固然重要,但通過對話交流傳遞人文關懷、催生情感共鳴、引導社會變革,也同樣應該是媒體追求的職業理念。
后現代思潮雖發源于西方,但隨著全球化浪潮風行世界,其影響已經波及我國。對于這股思潮,盲從或拒斥都是無益的。無數歷史經驗表明,不同的思想文化在經過碰撞之后產生的價值整合才是最具意義的,而這也正是本文嘗試以后現代法則反思電視新聞的目的所在。
【注釋】
[1]瓦爾特•本雅明:《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中國城市出版社,2002年,第9頁。
[2]瓦爾特•本雅明:《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第22-23頁。
[3]道格拉斯•凱爾納:《后現論:批判性的質疑》,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年,第157頁。
[4]讓•波德里亞:《消費社會》,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131頁。
[5]喬治•瑞澤爾:《后現代社會理論》,華夏出版社,2003年,第174頁。
所謂人權主義,是指以人權保障為最高理念,體現以人為本位、以權利為本位的價值觀念,將私權利作為人權的基礎權利。人權主義是21世紀的人文主義。人權主義的民法典,實際上就是私權神圣的民法典,它是民法權利法性質的必然要求,即民法典全面確認民事主體的平等性及其民事權利,確保民事權利非經法定程序不受限制或剝奪。具體而言,民法典首先要構建科學、全面的民事權利體系,堅持除物權、知識產權實行權利法定主義外,其他民事權利尤其是人身權利,嚴格實行任意主義,摒棄權利必為法律明文確認的僵化觀念;其次,對不同主體的民事權利給予同等的保護,確認私力救濟制度,完善公力救濟制度,實行徹底的全部賠償規則;再次,明確規定類推適用在民法上的價值及其司法適用;最后,確認法院(法官)不得以法無明文規定或法律規定不明確而拒絕審判。
(二)意思自治
意思自治,即私法自治,是指民法范疇內,民事主體自由地決定自己的行為,不受任何的非法干預。換言之,民事主體得依自主的意思作出判斷,自主選擇、自主參與、自主行為、自己負責,在法律所不禁止的范圍內,可以自由地依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種種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在因彼此間的權益發生糾紛時可以選擇糾紛的解決方式。意思自治理念實質上就是私法上的自由理念、自由原則。意思自治原則是市場經濟方式對法律提出的要求。在市場經濟中,當事人是自身利益的最佳判斷者,他利用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和知識,自主地進行民事活動,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享受自己行為帶來的利益,承擔自己行為的風險。意思自治能確保民事主體進行民事活動的意思自由,使之既不受其他當事人的非法干預,也能抵御不當或者越位的國家權力的干擾,從而使市場的各種資源配置趨向優化,保障市場經濟的順利進行。貫徹這一理念,民法典應當將協議、合同、契約三個概念統一,恢復《民法通則》中的合同概念,使一切民事法律行為皆受意思自治規則的調整,全面落實契約(合同、協議)自由;在調整契約(合同)關系方面,盡可能多地設置任意性規范,使當事人意思表示的效力優于任意性規范和法律推定條款。當然,這里的自由不是絕對的自由,而是受法律和公序良俗限制的自由。
(三)利益衡平
利益衡平是指當事人之間、權利主體與義務主體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的利益應當符合公平的價值理念。利益衡平是古今中外立法、司法的一個根本規則,是民法精神和社會公德的要求。舍卻利益衡平,民法將不成其為民法?;诶婧馄嚼砟?,民法典一是應確認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權利不得濫用原則、公序良俗原則、情勢變更原則;二是要保障交易安全特別是強化對善意的當事人的保護,建立善意當事人保護的一般規則;三是確立自然人債務的法定免除制度,規定一定期限內(如15年)債務人確實無力償付債務的,債務人可以依據法律的直接規定而主張免除債務;四是在體現利益衡平理念的同時,注重效率原則在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的特殊意義,注重鼓勵交易、物盡其用和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即制定所謂的“綠色民法典”。
作為一種測量裝置,對其主要要求是要有高的精確度。同繼電保護測量元件相比,故障測距的精確度要求要高得多。按目前一般規定高壓架空線故障測距絕對誤差在1~2km之間,這時較長的輸電線來說是一個相當高的指標。
2必須滿足可靠性要求
雖然對測距裝置可靠性的要求不及對繼電保護裝置那樣高,但在保證測量精確度的條件下,工作應盡量可靠。故障測距裝置的可靠性由兩方面來保證:硬件可靠性和原理可靠性。從原理上講,測量可靠性與測量準確性有不同的概念。準確性是測的準不準,而可靠性是能不能測出。如行波測距就有行波能不能被捕捉的問題,同阻抗測距相比,可靠性就可能差一些。
3必須滿足方便性要求
作為測量裝置使用方便,包括調試方便是一個主要要求。為了使用方便,測距應自動能夠完成,測量應依靠隨故障產生的信號源,最好不需要另加信號源。
二故障測距的測距原理分類
1阻抗法
從原理上看,測線路故障阻抗與測線路故障距離有密切關系。故障測距中利用阻抗測量線路故障距離也是較早就被采用,目前仍是故障測距常用的一種方法。
2行波法
同阻抗測距不同,阻抗測距依據的是電力系統電氣量,所以受電力系統特性的影響很大,而行波測距是根據行波在架空線上至故障點間的傳輸時間判斷,它同電力系統運行方式無關,同架空線結構影響也很小,所以理論上測量精確度很高。行波法測距的困難是行波的捕捉和處理。隨著計算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的發展,行波測距具有較大的發展和應用前景。
3電壓法
線路上發生斷路故障,沿線電壓值對短路位置很敏感,所以分析發生故障后沿線電壓分布是判斷故障位置可用的方法,線路上發生故障時,電壓最低點就是故障點。但是線路上各點電壓實際上不可測的,所以只有通過計算才能確定沿線電壓分布。由于目前計算技術的發展,線路故障后算出沿線電壓分布已是不難的事。
三線路保護故障測距原理
目前線路保護的測距功能采用基于線路一側電壓電流的單端測距方法。從原理上講單端電氣量測距最突出的問題是測距精度受過渡電阻的影響很大。單端電氣量的測距方法基本分為電抗法和解微分方程法,兩種方法的物理意義是完全一致的,僅表達形式不同。RCS、PSL系列保護采用的均是電抗法。因為系統中單相接地短路居多,同時單相經過渡電阻短路更為普遍,下面分析單相短路的情況。
1單相短路故障測距分析(以RCS系列保護為例)
2測量誤差分析
由上式可知:(1)當Rg=0時,即金屬性短路的情況下,測距結果準確;(2)若Rg≠0,測距結果有誤差。產生測距誤差的根本原因是因過渡電阻Rg的存在而造成的。故障點電流及兩端電流之間的關系(包括幅值關系和相位關系)決定了誤差的大小和性質。
四目前阻抗法故障測距主要問題及其解決方法
阻抗測量是距離保護距離測量的基本方法,用阻抗測量實現距離測量雖然存在不少困難,但也是一門成熟的技術,故障測距長期以來都是采用阻抗測量原理。下面分析幾個影響距離測量的問題在阻抗故障測距中是如何考慮的。故障點弧光電阻對阻抗測距的影響:故障點弧光電阻在阻抗故障測距中對測量精確性影響最大,是主要要克服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1)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故障距離的測量精確度。在單相弧光短路情況下,弧光電阻值相當大,甚至大到幾百歐,而線路故障阻抗也不過是幾十歐。(2)弧光電阻值是隨時間而快速變化的,由于阻抗測距不要求快速,同距離保護Ⅰ段快速動作相比,對故障測距影響要大很多。(3)在兩側電源情況下,對側電源對故障回路電流的助增,使測距裝置感受到的阻抗不但大小有變化而且阻抗角也有變化,使利用一側電量實行阻抗測距有很大困難。對于單側電源的輸電線,目前減小弧光電阻對測距的影響的兩個主要措施:(1)利用測量阻抗的電抗分量測距。目前絕大多數保護、錄波器均采用電抗分量法測距,主要原因為阻抗中的電阻在實際測量中對精確測量影響不大,但在過渡電阻大時對保護測距影響大,但電抗分量法測距則不受過渡電阻影響。(2)過零測量法對單側電源線路來說,容易列出下列微分方程式:(3)式中RF、LF為自測量點到故障點F線路電阻和電感分量,μm、im為測量電壓,測量電流瞬時值。當im=0時,式(3)為(4)故得:(5)通過電感LF即可得出短路阻抗ZF,過零測量法對電流、電壓波形無要求。對于微機保護,采用計算機數字算法,微分可以很容易的用差分法實現。(3)雙側電源供電線減小弧光電阻對測距影響的測距方法要困難得多,其中故障分量測距法與故障分析法是常用的故障分量測距法與故障分析法兩種,文章將不再進一步闡述。
2集電線路施工
35kV集電線路是風場風機至升壓站的電力傳輸線路,鐵塔數量在幾十到上百之間,分布在整個風電場,表土剝離易采用“小集中”存放方式。一基鐵塔基礎開挖面一般在十幾個平方,且大多在山坡上,如措施不當施工時基坑開挖的地表土會隨坡流放,對環境的破壞比較嚴重。所以施工前一定做好充足準備工作,購置塑料彩條布或薄膜,施工時把剝離的地表土存放在基礎旁邊的塑料薄膜上,做好防止流失的保護措施。等基礎回填合格后,把地表土覆蓋在上面壓實,除露出的基礎柱頭外,鐵塔下面生長出綠色的植物,這樣保護了環境減少水土流失,鐵塔和小草相映生輝,關鍵是加強驗收,確保地表土的剝離、存放、覆蓋落實到位。
3風機平臺施工
風機平臺是風機設備的吊裝場地,一般在40*50米左右。以50MW風電場為例,單機容量1500kW的風電機組要33臺,單機容量2000kW的風電機組要25臺,由于風電機組數量多,占地面積大,分布廣,對植被的破壞較嚴重。山區的地表土一般不足20厘米,很是珍貴,所以風機平臺平整時首先確定平臺幾何尺寸,用推土機把地表土小心剝離,存放在機位旁邊的合適位置,以免影響風機吊裝,風機基礎回填合格,風機吊裝完成后,把存放的地表土覆蓋在風機平臺,恢復植被,保護環境避免水土流失,讓綠色的小草托起銀色的風機,關鍵是加強對施工隊伍的過程監管,避免地表熟土和生土混放。
(一)一次設備被檢測的信號回路和被控制的操作驅動回路采用微處理器和光電技術設計,簡化了常規機電式繼電器及控制回路的結構,數字程控器及數字公共信號網絡取代傳統的導線連接。換句話說,變電所二次回路中常規的繼電器及其邏輯回路被可編程序所代替,常規的強電模擬信號和控制電纜被光電數字和光纖替代。
(二)變電所內常規的二次設備,如繼電保護裝置、防誤閉鎖裝置、測量控制裝置、遠動裝置、故障錄波裝置、電壓無功控制、同期操作裝置以及正在發展中的在線狀態檢測裝置等全部基于標準化、模塊化的微處理機設計制造,設備之間的連接全部采用高速的網絡通信,二次設備不再出現常規功能裝置重復的I/O現場接口,通過網絡真正實現數據共享、資源其享,常規的功能裝置在這里變成了邏輯的功能模塊。
(三)變電所運行管理自動化系統應包括電力生產運行數據、狀態記錄統計無紙化;數據信息分層化、分流交換自動化;變電所運行發生故障時能即時提供故障分析報告,指出故障原因,提出故障處理意見;系統能自動發出變電所設備檢修報告,即常規的變電所設備“定期檢修”改變為“狀態檢修”。
二、變電所自動化系統的結構
在高壓或超高壓變電所中,保護裝置、測控裝置、故障錄波及其他自動裝置的I/O單元,如A/D變換、光隔離器件、控制操作回路等將割列出來作為智能化一次設備的一部分。反言之,智能化一次設備的數字化傳感器、數字化控制回路代替了常規繼電保護裝置、測控等裝置的I/O部分;而在中低壓變電所則將保護、監控裝置小型化、緊湊化,完整地安裝在開關柜上,實現了變電所機電一體化設計。
數字化變電所自動化系統的結構在物理上可分為兩類,即智能化的一次設備和網絡化的二次設備;在邏輯結構上可分為三個層次,根據IEC6185A通信協議草案定義,這三個層次分別稱為“過程層”、“間隔層”、“所控層”。
1、過程層:該層是一次設備與二次設備的結合面,或者說過程層是指智能化電氣設備的智能化部分。過程層的主要功能分三類:(1)電力運行實時的電氣量檢測;(2)運行設備的狀態參數檢測;(3)操作控制執行與驅動。
(1)電力運行的實時電氣量檢測。
它是與傳統的功能一樣,主要是電流、電壓、相位以及諧波分量的檢測,其他電氣量如有功、無功、電能量可通過間隔層的設備運算得出。與常規方式相比所不同的是傳統的電磁式電流互感器、電壓互感器被光電電流互感器、光電電壓互感器取代;采集傳統模擬量被直接采集數字量所取代,這樣做的優點是抗干擾性能強,絕緣和抗飽和特性好,開關裝置實現了小型化、緊湊化。
(2)運行設備的狀態參數在線檢測與統計。
變電所需要進行狀態參數檢測的設備主要有變壓器、斷路器、刀閘、母線、電容器、電抗器以及直流電源系統。在線檢測的內容主要有溫度、壓力、密度、絕緣、機械特性以和工作狀態等數據。
(3)操作控制的執行與驅動。
操作控制的執行與驅動包括變壓器分接頭調節控制,電容、電抗器投切控制,斷路器、刀閘合分控制,直流電源充放電控制。過程層的控制執行與驅動大部分是被動的,即按上層控制指令而動作,比如接到間隔層保護裝置的跳閘指令、電壓無功控制的投切命令、對斷路器的遙控開合命令等。在執行控制命令時具有智能性,能判別命令的真偽及其合理性,還能對即將進行的動作精度進行控制,能使斷路器定相合閘,選相分閘,在選定的相角下實現斷路器的關合和開斷,要求操作時間限制在規定的參數內。例如對真空開關的同步操作要求能做到開關觸頭在零電壓時關合,在零電流時分斷等。
2、間隔層:其主要功能是:(1)匯總本間隔過程層實時數據信息;(2)實施對一次設備保護控制功能;(3)實施本間隔操作閉鎖功能;(4)實施操作同期及其他控制功能;(5)對數據采集、統計運算及控制命令的發出具有優先級別的控制;(6)承上啟下的通信功能,即同時高速完成與過程層及所控層的網絡通信功能。必要時,上下網絡接口具備雙口全雙工方式,以提高信息通道的冗余度,保證網絡通信的可靠性。
3、所控層:其主要任務是:(1)通過兩級高速網絡匯總全所的實時數據信息,不斷刷新實時數據庫,按時登錄歷史數據庫;(2)按既定規約將有關數據信息送向調度或控制中心;(3)接收調度或控制中心有關控制命令并轉間隔層、過程層執行;(4)具有在線可編程的全所操作閉鎖控制功能;(5)具有所內當地監控,人機聯系功能,如顯示、操作、打印、報警,甚至圖像,聲音等多媒體功能;(6)具有對間隔層、過程層諸設備的在線維護、在線組態,在線修改參數的功能;(7)具有變電所故障自動分析和操作培訓功能。
三、變電所自動化系統中的網絡選型
網絡系統是數字化變電所自動化系統的命脈,它的可靠性與信息傳輸的快速性決定了系統的可用性。常規變電所自動化系統中單套保護裝置的信息采集與保護算法的運行一般是在同一個CPU控制下進行的,使得同步采樣、A/D轉換,運算、輸出控制命令整個流程快速,簡捷,而全數字化的系統中信息的采樣、保護算法與控制命令的形成是由網絡上多個CPU協同完成的,如何控制好采樣的同步和保護命令的快速輸出是一個復雜問題,其最基本的條件是網絡的適應性,關鍵技術是網絡通信速度的提高和合適的通信協議的制定。
如果采用通常的現場總線技術可能不能勝任數字化變電所自動化的技術要求。目前互聯網異軍突起,已經進入工業自動化過程控制領域,固化OSI七層協議,速率達到100MHz的嵌入式以太網控制與接口芯片已大量出現,數字化變電所自動化系統的兩級網絡全部采用100MHz以太網技術是可行的。(注:OSI模型,即開放式通信系統互聯參考模型(OpenSystemInterconnectionReferenceModel),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提出的一個試圖使各種計算機在世界范圍內互連為網絡的標準框架,簡稱OSI。)
四、變電所自動化系統發展中的主要問題
2.采用變頻調速技術,實現節能減排在火力發電廠進行發電的工作過程中,場內自耗的電量約占機組容量的1/10左右。其中,在排出制粉系統的情況下,70%~80%的場用電量是由泵與風機等火電機組的主要輔機設備造成的。所以,利用變頻技術對這些設備的驅動電源進行交頻改造可以有效地減少發電廠廠用電量。變頻調速技術不僅可以節約電能,還有利于封閉環控制系統的組成,實現恒壓或恒流量控制,并且提升鍋爐的燃燒效率,減少煤耗和水耗。
3.提高鍋爐的燃燒效率現階段,火力發電廠中,鍋爐是產生能源浪費的重要環節。鍋爐所造成的損失主要有一下四種:首先,煤炭在沒有完全燃燒的情況下,未燃燒的部分所留存的化學能并不能被轉化為熱能;其次,煤炭在燃燒過程中會產生一部分煙氣,煙氣中帶有一部分熱量,排出鍋爐之后會浪費一部分熱量;再次,煤炭在燃燒之后,會產生一部分高溫的煤渣,這部分熱能并沒有用于發電;最后,煤炭在鍋爐內燃燒時,會使鍋爐的外壁溫度大大提升,這樣就會使鍋爐與外界空氣存在熱量的互換,浪費了熱能。因此,要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首先,降低空氣預熱器的漏風率,增加換熱面積,這樣就可以提高進入鍋爐的空氣溫度。同時,還要合理調節過量空氣系數和煤粉細度,減少未完全燃燒煤炭所產生的煙氣碳含量;其次,要控制和降低排煙的溫度,減少熱量損失;再次,定期清潔鍋爐受熱面的積灰,確保傳熱的高效性;最后,用先進材料圍在水壁和鍋爐,提升保溫效果,減少鍋爐與的熱量交換。
4.建立健全完善的運行管理制度企業是以營利為目的的,火力發電廠也不例外。在企業的運行過程中,是否進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企業的成本支出和盈利成果。因此,要想降低發電廠的運行能耗,可以從電廠的運行管理方面入手,提高運行管理的工作效率,降低運營的成本。制定合理的運行管理制度一方面可以規范工作人員的行為,另一方面可以保證發電廠的設備在工作過程中達到最佳狀態。制定合理管理制度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建立完善的會議制度。發電廠可以定期召開會議,召集相關人員討論發電廠運行過程中的經濟性指標,并根據指標制定詳細的控制方案,及時發現和反應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其次,全面管理發電廠的設備,對其進行定期的維護和保養,確保設備在工作過程中始終處在最佳狀態,提升工作效率,延長設備使用壽命;最后,對火力發電廠的運行狀態進行全面監測,采用立體化管理的模式實現新時期火力發電廠的節能降耗。
1.1汽車電子研發項目的發展趨勢
(1)汽車技術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汽車電子是一個跨界的行業,汽車電子研發項目是信息技術在汽車行業的基礎上進行的具體產品應用開發。隨著信息及微電子技術的發展,智能汽車概念的提出,廣大用戶對汽車電子產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對研發項目提出高要求,以市場需求引領技術開發,將信息技術與汽車進行深度融合,更加廣泛地便利人們的日常生活。未來汽車電子研發項目的演進方向,必將是打破各種設備之間的隔閡,實現信息的無縫整合和自由交換,及用戶和使用模式的無縫切換。(2)人才與科技聚集。隨著汽車電子產品及智能汽車的進一步發展,汽車電子研發項目對人才的需求將進一步提高。汽車電子注定了是人才和科技密集型,需要掌握汽車制造、電子技術、軟件開發、電子科技的跨界人才。汽車電子研發項目只有將人才與科技進行完美結合,才能推出適應發展趨勢的各種汽車電子產品。(3)應用范圍廣泛(前裝、后裝)。前裝市場是指汽車電子研發項目團隊與汽車制造企業相關部門的深度合作,根據整車企業的特定要求而進行的定制開發項目。這需要汽車電子研發項目有強大的整合同化能力、而不只是單一的產品研發。有資料顯示今后的前裝汽車電子的一體化、整體化程度會越來越高,這就對研發項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后裝主要指通過渠道銷售直接面對終端用戶,這就要求后裝汽車電子產品有一定的靈活性,根據車主的個性化要求提供。(4)法律與標準相繼出現。汽車電子相關標準的確立,極大地促進了電子技術在汽車上的各種應用,同時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對汽車電子研發項目進行規范的作用。我國于2002年組織成立了汽車電子標準工作組,2008年6月,我國成立了在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下的汽車電子與電磁兼容分技術委員會(SAC/TC114/SC29),負責汽車電子與電磁兼容,包括汽車電子控制系統、傳感器及汽車通信協議、汽車零部件及整車的電磁兼容性技術等領域的標準化工作。汽車電子標準工作組和分技術委員會一直就具體的各種細分領域的汽車電子標準制定進行積極推進。
1.2汽車電子研發項目管理存在的問題
汽車電子的技術更新速度快及其應用的復雜性導致了該行業內的企業間競爭激烈,同時,汽車電子研發項目產品化并廣泛推向市場本身也是一個異常困難及相對漫長的過程。一方面,汽車電子市場長期以來被國外制造廠商占據,他們掌握了先進的技術、成熟的應用、與大品牌整車廠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都使得國內的汽車電子廠商的汽車電子研發項目舉步維艱,難以開展;另一方面,國內大部分汽車電子廠商的汽車電子研發項目團隊缺乏核心的技術人才、專業的項目管理人才,在整個項目研發過程中更未曾運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對項目進行引導和控制。由于受技術和研發經驗的限制,研發項目范圍無法確定,研發項目目標不明確,需要的成本和研發周期無從把握,如何進行風險識別也無從入手,對整個項目研發過程和研發結果失去掌控。
二、汽車電子研發項目中項目管理思想的具體應用
為了緊跟現代企業的發展步伐及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必須在汽車電子研發項目中采用先進的管理方法,而項目管理指導思想應是解決其現有問題的一個有效手段。項目管理思想在其他行業的成功應用為汽車電子研發項目管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項目管理的核心思想是指在項目活動中運用專門的知識、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項目能夠在有限資源及明確時間等限定條件下,實現或達到設定的需求和期望。
2.1團隊建設
現有的汽車電子研發團隊是以部門為單位,人員定位及組織結構固化,無法適應汽車電子研發項目所要求的靈活性,也無法滿足隨著項目的轉換,團隊成員的知識結構應做不同調整的要求,這都使得管理人員要重新思考研發團隊的組織形式和團隊成員的配備及其知識結構體系的構成。在項目團隊組織結構的形式上,基于汽車電子研發項目的特點:各個項目相互獨立、具有明確的開始結束時間,應采用矩陣式組織結構。矩陣式組織結構能充分發揮原有各職能部門的優點,又有利于特定項目的實施。為了打破以往汽車電子研發項目以職能部門領導為主的格局,必須在項目團隊中確立項目經理責任制。由項目經理負責組織研發項目實施,并由其他的相關職能部門為其提供支持。汽車電子研發項目團隊人員的配備有其行業特性:項目經理需要具備汽車及電子行業的相關知識,以及其他類型項目經理所必備的素質,成員需要具有高度的創造能力、捕捉前沿技術轉化市場應用的把控能力,接受新知識、新概念、快速學習的能力,真誠溝通、合作致誠的團隊精神。在研發項目啟動的初期,就應進行技術交底,在項目團隊各成員間形成一致的研發項目目標。
2.2范圍管理
汽車電子研發項目是根據前裝車廠和后裝市場對其提出的要求而進行的,有的項目在一開始時即能預知到項目的研發成果,有的則無法在項目啟動時就明確研發成果。在這種情況下,一個明確的項目范圍說明,既是保證團隊成員所做的工作充分且必要,更是使團隊成員清楚地知道完成哪些工作可以實現項目的目標。基于在汽車電子研發項目初期預期結果有可能不明朗的情況下,項目范圍說明書將顯得非常有必要,整個項目團隊對研發項目應該包括什么和不應該包括什么進行定義和明確。項目范圍說明書包括:確定項目的需求、定義項目的范圍、范圍管理的實施、范圍的變更控制管理以及范圍核實等。簡言之,項目范圍是指整個研發項目所包括的工作和活動以及產生最終研發結果所用的過程。由于汽車電子研發項目有其特殊性,其項目成果也許會隨著科技的發展、市場的演繹有所變動,這就需要項目經理及團隊成員對市場有準確的把握,根據需要時時修正,采用滾動計劃法來編制具體的實施方案就顯得非常有必要。在項目研發過程中逐步推進對研發的預期結果,逐步明確將會得出的目標。這對處于高速發展和瞬息萬變的汽車電子市場來說是一個有效控制研發項目朝著較好結果發展的方法。由于汽車電子研發項目啟動初期可能目標不明確,這就需要設定里程碑事件來檢驗工作的有效性,保證其朝著預期和可能的方向推進。具體來講,在汽車電子研發項目中,里程碑計劃是一種控制工具,項目管理者及利益相關者可以通過它知道團隊成員將在什么時候達到什么樣的階段成果。項目工作分解結構是在項目范圍說明書及里程碑計劃的基礎上,將具體的研發項目活動細分、分解成日??刹僮鞯娜蝿?。工作分解結構的目的是保證項目所有活動被識別,使項目的參與者明確所要做的事情。
2.3成本、質量及進度管理
對項目的成本、質量及進度需要設定相應的計劃及目標,以便在過程中對其進行檢驗、控制。項目成本是指根據工作分解結構所得到的工作任務逐項進行核算,用以對整個研發周期所需資金成本進行控制。目前,比較通用的項目成本控制方法是掙值法,即將項目完成的工作量及其費用支出的比值與計劃的比值進行比較。質量目標是指研發項目的成果滿足項目參與各方需求的一個程度。在汽車電子研發項目中,要保證電子產品的研發質量,必須做到動態地了解客戶及市場的變化、運用先進合理的信息技術、并將技術很好地用于解決需求上。目前通用的質量管理方法是采用計劃-執行-檢查-措施(PDCA)原理,在整個項目研發過程中,四個步驟不斷循環,從而使質量達到各參與方的期望。進度目標是指對整個項目周期過程的時間控制、什么時間節點完成什么里程碑事件、什么時間節點達到某個設定的目標。在進度控制中有兩種常用的方法:橫道圖和網絡圖。在研發項目過程中,如何平衡成本、質量及進度的相互關系是項目管理的重點。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三者的關系是矛盾的,要得到高質量的研發成果,就不得不付出高成本和比較長的研發時間;如果想加快進度,也要以高成本和相對低質量為代價。在汽車電子研發項目過程中,項目管理者可利用價值工程法對這三者的關系進行驗算及控制。
2.4溝通管理
管理是藝術與技術的結合,其藝術方面正是體現在溝通管理上,溝通管理是研發項目能否出成果的關鍵。汽車電子研發項目管理的過程,也就是溝通的過程。通過溝通了解客戶的需求,通過溝通分析總結市場的要求,項目經理通過與項目成員的溝通了解項目成員的訴求,通過溝通發現研發項目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種風險并加以控制。在整個汽車電子研發項目過程中通過溝通整合各種資源,以期研發出讓各利益相關者滿意的產品。與此同時,項目經理在項目初期就應建立與研發項目相適應的溝通機制、溝通渠道,同時做好外部溝通和內部溝通。
2.5風險管理
汽車電子研發項目具有作為項目的一般性風險,如來自市場、來自競爭、來自政策、來自溝通不暢造成的風險等;還具有其行業特殊性風險,如與汽車本身的匹配性差、汽車電子技術更新換代過快、研發初期產品形成不明確、研發周期太長不足以應對市場要求等。在整個汽車電子研發項目過程中,項目經理要對各種風險進行識別并加以控制,即如何使整個研發項目在具有各種潛在風險的條件下把這種風險的不確定性降至最低,最后形成讓各方滿意的成果。
【正文】
人文社會理論和自然科學理論的發展都要受社會實踐的制約。但是,自然科學的發展主要是受物質生產活動和經濟交往活動的直接制約,人文社會理論的發展從歸根到底的意義上講,也要受到社會物質生產狀況和社會交往關系的制約,但它主要表現為受人們的社會政治交往活動的直接制約。因此,人文社會理論的發展在受社會制約的方式、程度和條件上都有自己不同的特點。
一、人文社會理論發展的非獨立性
人文社會理論發展的一個特點就是它的非獨立性。馬克思、恩格斯說:“道德、宗教、形而上學和其他意識形態,以及與它們相適應的意識形式便失去獨立性的外觀。它們沒有歷史,沒有發展;那些發展著自己的物質生產和物質交往的人們,在改變自己的這個現實的同時也改變著自己的思維和思維的產物?!保ㄗⅲ骸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人民出版社,第1卷,第31頁。)因此,人文社會理論的發展沒有絕對獨立的歷史。
當然,任何理論的發展,包括自然科學理論和人文社會理論的發展都是連續性和間斷性的統一。但是,與自然科學的發展相比,人文社會理論發展的間斷性要顯得更為突出。這是因為人文社會理論不僅在其形成和發展上,而且在成果上都要受社會狀況的高度制約。因此,思想史的研究就不能局限于思想本身的發展,而應遵循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則,到社會生活的變遷中去尋找根本原因。前蘇聯學者托爾斯特赫指出:“歷史唯物主義力圖把意識看成客觀進行的過程,即在自身運動中不是由個別人(乃至天才人物)的主觀心理觀點,而是由人們的社會活動的普遍機制來調節的過程。與此同時,歷史唯物主義為自己提出一個任務:克服以往哲學家認為這個過程所具有的那種‘獨立性的外觀’。正如歷史唯物主義創始人不止一次強調的那樣,這種外觀對以往一切哲學都抱有空想,這不單純是哲學家們的主觀謬誤,錯誤判斷的結果,而是哲學(一般地說,也是任何形式的意識)客觀狀況在社會分工和勞動與人的異化系統中有意識的表現。”(注:托爾斯特赫等《精神生產》,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88年版,第135~136頁。)
唯心主義者把思想史看成理論自我演變的歷史,認為在這一演變過程中,只是純理論、純邏輯的因素在其中起作用。因此,在克服思想史問題上的唯心主義理解,打破思想理論發展的獨立性的外觀,就必須看到理論以外的因素在理論發展中的作用。這樣,傳統理性主義的研究思想史的方法,即把思想史看成理性自身運作的過程,看成與人的社會生活無關的這樣一種方法是應予以拋棄的。這種方法同傳統理性主義的認識論和真理觀是一致的,它解釋不了這樣的事實,即為什么兩個人用同樣的邏輯規則來看待同一個問題,仍然會得出很不相同的結論。實際上,造成這種差異的根本原因只能到思想領域以外的社會生活中去尋找。
進入現代以來,特別是隨著唯物史觀的影響的逐步擴大,西方許多學者越來越對思想史領域的理性主義解釋感到不滿,他們在思想史研究中逐漸把目光投向客觀的社會因素?!碍h境解釋學派”的出現就說明了這一點。該學派主張在思想史研究中要注意環境,特別是社會環境的作用,認為社會經濟環境、政治環境、時代環境和思想家的生活環境對于思想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他們中有的人用社會經濟因素來解釋國家憲法的形成,有的人用社會環境的變遷來說明社會思想主流的演變,有的人則用環境來解釋政治家的思想傾向。雖然他們中許多人走向了“環境決定論”的極端,沒有看到“環境的改變與人的活動的一致,只能被看作并合理地理解為革命的實踐?!保ㄗⅲ骸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18、50、43、78、78、36、602頁。)但他們的觀點畢竟具有唯物主義的成分,這一方面說明了唯物史觀的影響的與日俱增,另一方面也說明,用思想本身來解釋思想史,把思想史看成思想獨立發展的歷史,這終究要走入困境。
二、人文社會理論發展的具體社會條件
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馬克思說的社會存在是一個十分寬泛的概念。以往人們認為,社會存在主要是指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這種看法在靜態地分析社會結構這個范圍內是正確的。但是如果我們在認識論的意義上考察“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這一原理,我們就必須看到社會存在這一概念的豐富內涵,馬克思說:“人們的存在就是他們的實際生活過程”。(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18、50、43、78、78、36、602頁。)而人們的實際生活過程本質上也就是他們的物質實踐活動。因此,用社會存在去說明社會意識就是要用物質實踐活動去說明社會意識?!斑@種歷史觀和唯心主義歷史觀不同,它不是在每個時代中尋找某種范疇,而是始終站在現實歷史的基礎上,不是從觀念出發來解釋實踐,而是從物質實踐出發來解釋觀念的東西。”(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18、50、43、78、78、36、602頁。)唯物史觀強調生產力對于社會發展的作用,認為有什么樣的生產力,人們就會有什么樣的活動方式。但是生產力并不是與人的活動無關的東西,“生產力與交往形式的關系就是交往形式與個人的行動或活動的關系。”(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18、50、43、78、78、36、602頁。)因此我們
應當從人們的物質活動出發,看到“這種活動的基本形式當然是物質活動,它決定一切其他的活動,如腦力活動、政治活動、宗教活動等?!保ㄗⅲ骸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18、50、43、78、78、36、602頁。)同時要看到物質活動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看到生產力作用于人們的思想觀念的多種中介因素,這就需要對社會存在作寬泛的理解。從人文社會理論的發展來看,至少有以下社會因素對它有重要的影響和推動作用:
第一,社會分工推動人文社會理論的發展。哲學、神學、道德等等首先是物質勞動和精神勞動分工的結果?!胺止ぶ皇菑奈镔|勞動和精神勞動分離的時候起才開始成為真實的分工。從這時候起意識才能真實地這樣想象:它是某種和現存實踐的意識不同的東西,它不用想象某種真實的東西而能夠真實地想象某種東西。從這時候起;意識才擺脫世界而去構造‘純粹的’理論、神學、哲學、道德等等。”(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18、50、43、78、78、36、602頁。)由此造成了一大批哲學家、藝術家和人文社會理論領域的其他思想家,這一方面促進了人類思想的發展,另一方面又給大多數人造成不幸,使之成為終生從事體力勞動的勞動者。即使從事社會精神文化創造的人的活動也成為被分工束縛的終身從事一種職業的活動。這也同人的才能的全面發展相悖。舊的社會分工的產生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必然,它又將在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高級階段被歷史所消滅。馬克思反對把某種工作作為人的終生職業,但并不反對專業化,因為專業化同職業化是兩碼事,專業化同人的全面發展并不存在必然的矛盾。“人的專業化活動即有具體內容的活動是以完整的個性為前提的,因為創造性地掌握某種專門知識就要有廣泛的各種才能。
”(注:見托爾斯特赫《精神生產》,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第92頁。)
第二,群體利益制約和推動人文社會理論的發展。物質利益原則不僅引導著人們的經濟活動,而且引導著人們的政治活動和思想活動。法國復辟時代的歷史學家的貢獻之一就在于看到了人們的物質利益對思想的作用。梯葉里認為,對于宗教問題,不能僅僅用信仰來解釋,而應當從物質利益出發來解釋?;魟t指出了階級利益和財產關系對于政治制度、思想發展以及風俗習慣變化的影響和作用,并且用財產關系的變化來說明文學藝術的發展。因此恩格斯說:“人的思想究竟從哪里來的,政治變動的動因又是什么——關于這一點,沒有人發問過。只有在法國史學家和部分英國史學家的新學派中,才產生了一種信念,認為歐洲歷史的動力——至少從中世紀起——是新興資產階級為爭取社會和政治的統治同封建貴族所作的斗爭?!保ㄗⅲ骸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40頁。)思想斗爭是思想發展的重要途徑,而在看來,思想斗爭應從不同階級和社會集團之間的利益沖突出發來加以說明。
第三,階級斗爭、歷史環境的變遷等因素也是推動人文社會理論發展的強大動力。恩格斯指出:“正是馬克思最先發現了偉大的歷史運動規律,根據這個規律,一切歷史上的斗爭,無論是在政治、宗教、哲學的領域中進行的,還是在任何其他意識形態領域中進行的,實際上只是各社會階級的斗爭或多或少明顯的表現,而這些階級的存在以及它們之間的沖突,又為它們的經濟狀況的發展程度、生產的性質和方式以及由生產所決定的交換的性質和方式所制約?!保ㄗⅲ骸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18、50、43、78、78、36、602頁。)在階級社會中,思想斗爭是階級斗爭的重要形式,而人文社會理論的發展往往要通過思想理論的斗爭為自己開辟道路。
歷史環境的變遷對人文社會理論的發展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在看來,理論思維是歷史的產物,隨著時代的變化,理論從內容到形式都要發生變化。制約和推動人文社會理論發展的社會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上述客觀條件外,人們的生活經驗、社會制度、文化傳統、社會心理等,也是影響其發展的重要文化條件。此外,自然科學的發展狀況對人文社會理論的發展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我們應當全面地理解人文社會理論發展的社會條件。
三、正確看待人文社會理論發展與社會的關系
雖然人文社會理論的發展要受各種社會條件的影響和制約,但是這種影響和制約關系是復雜多樣的,而且人文社會理論仍然可以有自己的相對獨立的發展過程,其發展道路與自然科學相比,也有著自己的特殊性。這就要求我們在這一問題上力避簡單化,采取合適的態度和方法。
第一,不能把社會對思想理論的制約作用看成機械的因果決定。社會對思想理論的關系是復雜的,正象恩格斯在晚年指出的那樣,在這一問題上,不能把唯物史觀理解成經濟決定論,而要看到多種社會因素的交互作用以及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雙向作用。因此,在社會制約思想理論這一方面,我們也應看到這種制約作用的靈活多樣性,不應將其等同于僵硬的機械因果決定。
許多西方學者對唯物史觀關于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這一論斷提出質疑,有人認為這一論斷會導致相對主義,因為人們的社會存在是各不相同的,如果人們的思想是由社會存在決定的,那么思想也就再無客觀性可言。另一些人則認為思想一旦為社會存在所決定,人們會產生什么思想都是既定的,這樣思想家的活動就再無自由可言。實際上,這些片面的看法都同簡單化、機械化的思維方式有關。社會存在對思想的決定作用并不是簡單的機械因果決定,它帶有以下特征:一是開放性,作為人們的實際社會生活過程的社會存在是一個開放系統,這在近、現代表現得十分明顯。因為人的需要是不斷擴大的,滿足需要的社會生產力是不斷擴大的,人們的經濟交往是不斷擴大的。由此決定了反映社會存在的社會思想,觀念也要隨之而擴大視野。二是全面性,社會存在并不簡單地等同于一兩個經濟因素,而是范圍十分廣泛的領域;因此,要用全面的觀點理解社會存在及其由之決定的思想觀念。三是中介性,社會存在對思想的決定要經過一系列中介,人們的生活經驗、社會政治生活、思想家的認識圖式等在這其中都會起作用。四是動態性,只有從人的實踐活動出發,從人們的實際社會生活過程出發,才能闡明社會存在是如何決定社會意識的總之,只有辯證地理解社會存在對思想的決定作用,才能把必然性和偶然性,相對性和絕對性統一起來。
第二,要看到人文社會理論有相對獨立的發展道路。社會對思想的制約并不排除哲學史、政治思想史、倫理學史、藝術史的存在。因此思想理論作為人類文化現象,總要一代代地流傳下去,并在流傳中不斷地更新發展。因此思想資料的流傳這一事實本身就決定了人文社會理論有自己相對獨立的發展道路。恩格斯在說明經濟上落后的國家在哲學上仍然能夠演奏第一提琴這一事實時指出,這是因為“每一時代的哲學作為分工的一個特定的領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驅者傳給它而它便由此出發的特定的思想資料作為前提?!保ㄗⅲ骸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485、486頁。)經濟因素,政治因素和其他文化因素對于思想發展的影響是要通過思想資料才能起作用的。這些因素通過各種途徑作用于思想家的價值取向,從而影響著思想家對思想資料的選擇、舍棄以及對這些思想資料進行改造的方式和方向。因此經濟因素、政治因素在這里主要是影響思想資料流傳的方式和方向。脫離了思想資料本身,思想的發展就無從談起。恩格斯曾經指出:經濟發展的支配作用是發生在思想領域本身所限定的那些條件的范圍內?!袄缭谡軐W中,它是發生在這樣一種作用所限定的條件的范圍內,這種作用就是各種經濟影響(這些經濟影響多半又只是在它的政治等等
小水電工程測量工作的主要內容有建立平面和高程控制網,測繪庫區、壩址、進出洞口(中洞)、壓力管和廠房的數字化地形圖(庫區和其他區域的比例尺一般分別為1:2000和1:500),以及工程施工放樣。測區采用任意直角坐標系和假定高程系,如是流域綜合開發,可用區域內或國家統一的平面和高程系統。
2地面控制測量
2.1GPS與EDM導線結合的方法對于高水頭的小水電工程,輸水隧洞的控制是整個工程的核心。由于小水電工程處位于山地狹谷這種特殊的位置,采用GPS測量往往受到地形條件的限制,不能直接在壩址、進出洞口(支洞口)、廠房等關鍵位置上施測,而只能在附近山脊等開闊處選取合適的點,再用EDM導線延伸至需要的位置上。
在各施工區如壩址、洞口、廠房等處布點時,每處至少應布設2~3個點,并使各相鄰點兩兩通視,最好能組成一個三角形。GPS觀測的時間依工程對點位的精度要求不同而不同,一般20~30分鐘即可,檢驗測量成果精度的方法,通常有3種:用全站儀(測距儀)測量兩點間的平距與GPS二維約束邊長進行比較(同一投影面上)[1];用全站儀測量單角,與GPS坐標反算角度值進行比較;用GPS對原測點位在不同時間進行重測等方法進行檢驗。
GPS測量的二維精度可靠,但高程精度偏低,其高程中誤差一般為±10cm,不能滿足施工要求而需重新布設一條具有四等精度的測距三角高程導線或水準路線,這項測量工作特別是在交通不便的山區,工作量也是非常大的。
2.2EDM三維導線測距導線作為小水電工程的地表控制,也是非常合適的。一方面全站儀在生產單位已得到全面的普及,同時它又有良好的測角、測距精度,目前2秒級全站儀每公里測距精度一般都在3+2ppm(mm)以內,另一方面,測距導線選點的自由度大,能在所需要的地方布點,并能一次性完成平面和高程控制測量。為提高隧洞的貫通精度,減少壩址與廠房間的控制點的數量,導線宜布設成直伸型。
2.2.1閉合導線:這種閉合導線的布設形式為狹長型(如圖1),A為進洞口控制點,D為出洞口控制點,1、2、……6點為中間點,單號點與雙號點各構成一條導線,選點時,應使1與2,3與4等兩兩相鄰的點間距為2m以內,并用鋼卷尺量出間距。
觀測時按閉合導線的要求施測,從A始按1、2、3……6順序至D。水平角、豎直角、斜距的觀測及往返平距和高差的限差要求,視隧洞的長度分別依一或二級導線和四、五等EDM三角高程的要求。這種形式布設的導線點位坐標不僅可以得到檢核和精度衡量,同時最大限度的減少了工作量。
2.2.2雙支導線:當狹長的閉合導線中的某一點或幾點重合時,即成此類型(如圖2)。這種導線與閉合導線的觀測相同。一般地,這種導線可單雙站交替設置,在重合點上只需設置一次儀器或覘牌。計算既可按兩條支導線單獨進行,也可按閉合導線的方法進行計算(當路線交叉時,只能按雙支導線計算),此外,還可以比較重合點以及終點的坐標值而得到檢核。
上述兩種導線還可通過比較兩鄰近點的實測距離與它們的坐標反算距離進行檢核[2]。
2.2.3單支導線:當引水洞較短時(一般小于1.5km),可布設成單支導線(如圖3)。觀測的內容與各項精度指標與上述兩類導線一致。為便于檢核,水平角觀測時應對左右角各觀測一至二測回,圓周閉合差應小于10秒。在進行距離和高差觀測時,可用兩次儀高法觀測,以獲得兩組數據而得到校核。
2.2.4高程測量:小水電工程的高程測量一般在施測EDM導線時同時完成。施測時按照四等或五等的三角高程要求進行,要特別注意各項限差要求,確保精度要求(特別是往返高差),以防返工。也可在條件較好時用水準測量的方法觀測高差。3EDM三維導線的長度及精度估算
地面導線的建立除了測圖外,主要是為了指導隧洞的開挖并使之貫通,以及放樣攔水壩、廠房及壓力管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用于前者。根據貫通誤差的來源與分配的原則[3],對于雙向開挖的隧洞,地面控制對橫向貫通的影響值為
Mq為貫通誤差,以Mq=10cm代入,Mq=5.8cm,即得地面導線最弱點的點位中誤差。對于上述的三種形式導線,都可用直伸支導線終點精度的估算方法來估算導線最弱點的精度。在任意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支導線由于沒有起算數據誤差和因起算數據誤差引起的誤差[4],其最弱點的點位中誤差的計算如下式:
根據大量的EDM一級導線測量數據統計,測距精度等于或高于5+5ppm的2″全站儀的測距中誤差≤±5mm,測角中誤差約為±3″[5],據此并依(1)式計算不同長度和邊數的支導線最弱點的點位中誤差M(如表1)。
當導線的長度達到或超過2000m時,最弱點的點位中誤差達到或超過了5.8cm,也即在地面導線長度在2000m以內時,可用單支導線(一級導線的觀測要求)控制;當長度在2000m以上時,應用閉合或雙支導線作控制,它們的最弱點的點位中誤差為單支導線的/倍。
4結論
4.1GPS與EDM導線相結合用于小水電工程的地面控制測量,是一種效率高、平面精度高,并省力的好方法,但該法投入大,外業儀器多,高程精度欠佳。在高程精度要求稍低時(±10cm),可直接用其成果,不需再進行四等EDM三角高程測量。
4.2EDM三維導線是小水電工程測量中常用的方法,但布點時要盡量使導線成直伸狀,以提高精度減少橫向貫通誤差。
4.3對于地面控制導線長度小于1500m的短隧洞,單支導線作為它的地面控制測量方法,是個很好的選擇,不但省時省力,而且效益好。該法在近幾年省內外的小水電工程的隧洞施工中被作者多次應用,效果非常好,貫通誤差均在規定的誤差范圍內。單支導線的測量要注意自身的校核,如測左右角,雙儀高法重測等。
摘要:測量工作在小水電工程建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結合自身的測量經驗,介紹了用GPS與EDM導線建立小水電工程地面控制網的幾種常用并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水力發電工程測量控制網導線測量
參考文獻:
[1]中海達測繪儀器公司.中海達GPS數據處理軟件Ⅲ使用手冊[M].2003.
[2]陶元洲.單程雙測導線測量[J].《測量員》.19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