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a4kkq"></dfn>
<ul id="a4kkq"></ul>
    • 高血糖的護理大全11篇

      時間:2023-05-16 16:01:34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高血糖的護理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高血糖的護理

      篇(1)

      高血糖危象即使處理的得當,但是也要警惕并發癥的發生,比如酮癥酸中毒和高滲性高血糖等,這兩種仍然是糖尿病患者最嚴重的急性代謝并發癥,而且一型和二型的糖尿病均有很大可能發生,即使在經驗非常豐富的治療中心,死亡率也是非常高的,它的發病機理主要是由于在血液循環中的胰島素作用降低,不能有效的對抗相應的升糖激素等,而且高血糖危象的誘因非常對,主要有感染、胰腺炎、心肌梗死、外傷和藥物使用不當等這幾個原因,高血糖危象的癥狀也有很多,如食的次數和量很多,而且喝的也多,同時伴隨而來的就是多尿,但是患者的體重卻是減輕的,會發生嘔吐、腹痛脫水、虛弱甚至意識朦朧甚至昏迷等癥狀,糖尿病患者大部分都存在嘔吐現象,如果行內窺鏡檢查,可以發現胃出血等,患者的提問往往比正常偏低,下面我就向大家做一下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共收治的80例高血糖危象的救治和護理體會。

      1 一般資料

      我院從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一共收治高血糖危象患者80例,把這80例高血糖危象的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分別是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40例患者,實驗組40例患者,對照組40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最大年齡為78歲,最小的是39歲,其中小學文化的有15例,初中12例,高中10例,大學以上學歷3例。實驗組40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其中最大年紀為81歲,最小年紀為42歲,其中小學文化的有17例,初中13例,高中8例,大學以上學歷2例。對比符合統計學意義。

      2 救治措施

      2.1 糾正脫水 給與等滲鹽水靜脈點滴,如果患者血鈉低于正常水平,則可以補充生理鹽水,尤其注意的是第一個小時之后的補液量要根據患者做的實驗室檢查來確定。

      2.2 胰島素治療 在當今治療高血糖危象的方法中,藥物治療是運用最多的,可以根據患者本身的情況選用胰島素泵入,等患者糾正之后可以進食,同時也可以改為皮下胰島素正規的治療,如果患者不能進食的要給與持續輸入胰島素。

      3 護理措施

      3.1 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包括血壓、脈搏、意識等,其中意識是最關鍵的,可以囑咐家屬時時刻刻關注患者的意識狀態,并且要對比患者的治療前后的效果,并且要觀察患者的尿、大便的顏色和量,并且要準確記錄患者的24小時出入量,如果出入量相差太大,要第一時間告知值班醫生,采取措施。

      3.2 要做好患者的基礎護理和生活護理,保持病房的安靜和政界,保證患者有充足的睡眠,避免光、聲等刺激,另一方面要保持患者床單的整潔,定時的給與翻身,避免患者出現壓瘡等并發癥,做好患者的口腔護理和基礎護理,如果患者有尿管和胃管的,也要做好患者的尿護。

      3.3 心里護理 由于很多高血壓危象的患者都是老年人,在現在這個年代,很多孩子都不在來人身邊,很多老人過的都很孤寂,再加上疾病纏身,會出現孤寂、抑郁等負面情緒,這就需要我們做好患者的心里護理。

      4 思考

      通過分析80例高血糖危象的救治和護理,我們可以看出來,通過積極有效的治療和護理,患者的治愈率能很大程度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00.

      [2] 張文,羅震.高血壓危象患者的臨床救治與護理體會[J].中外醫療,2010,29(30):143.

      [3] 張艷春.高血壓危象的治療[J].醫學信息:下旬刊,2010,23(11):125.

      [4] 劉菊和,劉歡年.高血壓危象的急診治療體會[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1,24(1):157.

      篇(2)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內科的一種常見病,發病突然,臨床表現復雜,病情進展迅速,并發癥多,死亡率高。2009年3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急性胰腺炎53例,5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血糖。臨床通過應用胰島素調節血糖,血糖控制良好,并在治療過程中總結出切實可行的護理方法。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患者53例,男32例,女21例,年齡25~68歲。主要表現為腹痛、發熱、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升高,均行CT或超聲等影像學診斷,全組均有空腹血糖升高,為12.8~23.2 mmol/L。

      1.2 治療方法按葡萄糖與胰島素的比例4~6 g∶1 u配置胰島素注射液,用微電腦輸液泵勻速輸注,定時(4~6 h)監測血糖和尿糖,根據監測結果調整葡萄糖與胰島素的配比。

      2 護理措施

      2.1 病情觀察嚴密觀察血壓、心率、神志、尿量、腹部體征,若出現意識障礙、血壓下降、心率增加、腹痛劇增、無尿等病情變化及時通知醫生處理。

      2.2 用藥護理胰島素的配置要準確,用1 ml注射器配上7號針頭,按醫囑劑量準確抽吸,注入輸液瓶后應充分搖勻,胰島素配制液的使用時間不宜超過4 h。用快速血糖儀監測。根據血糖結果調整胰島素的滴速,開始使用胰島素時1~2 h監測一次,血糖水平相對平穩后4~6 h監測一次,使24 h的血糖波動在8~2 mmol/L。妥善固定輸液,維持靜脈通道的通暢,嚴防留置針扭曲、脫出或堵塞。使用微電腦輸液泵控制胰島素的輸注速度,調節胰島素用量時不宜大起大落,且不能從使用通道內推注其他藥物,以免引起血糖水平波動。如在胰島素控制期間出現頭暈、惡心、大汗淋漓、心悸等低血糖反應,應暫停胰島素,并及時通知醫生處理。

      2.3 管道護理對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胃管要及時抽吸,以減輕胃腸道的壓力,減少胰酶的分泌,減輕胰腺的負擔。護理人員應嚴密觀察胃液的量、色,嚴防病人拔管。同時做好導尿管的護理,嚴密觀察24 h的尿量、顏色、性質、透明度,每日晨晚間用0.5%的碘伏消毒尿道口。維持三管靜脈通道,一管為微泵靜脈輸注思他寧或善寧等生長抑素,一管為補充熱量、抗生素,另一管為RI調節GT。準確記錄24 h出入量,保持胃管及靜脈通道的通暢。

      2.4 基礎護理急性胰腺炎并發高血糖的患者感染的幾率增大,做好口腔護理,每日2~3次,防止口腔感染;加強皮膚護理,保持床單位及皮膚清潔、干燥,防止褥瘡的發生。

      2.5 心理護理由于此病療程長,治療費用高,加之軀體所經受的各種不適,以及疾病的反復與波動,每日大量的輸液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精神壓力,特別是一些經濟狀況較差的患者及家屬擔心住院費及疾病的預后。因此針對不同的心理狀況,我們要密切與患者交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及家屬解釋本病的病因、發展、治療方法和檢查情況,解除患者的恐懼、焦慮等心理,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態配合治療及護理工作,以期早日康復。

      2.6 出院指導去除病因,防止復發,積極治療膽道疾病,戒酒及避免暴食暴飲、酗酒及高脂飲食。

      3 討論

      急性胰腺炎時出現應激性高血糖主要是由于患者處于應激狀態時可引起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加,使體內促分解代謝的激素分泌增多,導致糖原分解和異生增加,糖耐量降低,出現一過性血糖升高;另一方面,當胰腺發生急性炎癥時,由于胰腺組織出現微循環障礙,水腫、缺血、壞死,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胰島素的分泌和排泄,促使血糖升高。因此急性胰腺炎并發高血糖時,血糖水平增高,是反應急性胰腺炎時胰腺自身壞死范圍、程度以及由此導致胰腺內分泌障礙的重要指標,即病情越重,血糖水平越高,對生命體征的影響越大,患者的預后就越差[1]。但經針對性治療和護理后,急性胰腺炎并發高血糖可得控制。對急性胰腺炎患者,我們不僅要對生命體征、神志、意識、尿量、腹部體征進行細致的動態觀察,做好呼吸道、各種管道及預防各種并發癥的護理,而且還要依據病情變化對血糖進行監測,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同時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在調整胰島素治療及配制藥物濃度、控制速度上均應根據血糖的變化,及時協助醫生調整胰島素的用量及糖水的濃度與劑量還應注意觀察用藥反應,如有低血糖反應要及時處理糾正,并記錄24 h出入水量和觀察水電解質平衡,以達到控制高血糖,將胰腺炎并發高血糖的損害減少到最低程度,進而提高急性胰腺炎的護理質量及患者的生存質量。

      篇(3)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253

      資料與方法

      重型顱腦損傷患者79例,其中男57例,女22例;年齡16~73歲,平均39歲;彌漫性腦損傷及原發性腦干損傷11例,繼發性腦干損傷5例,腦挫裂傷27例,硬膜下血腫16例,硬膜外血腫8例,腦實質內血腫6例,顱內多發血腫6例;傷后≤6小時入院,GCS評分≤8分;均無其他部位嚴重損傷,入院前無重要臟器疾病,無糖尿病史,傷后至入院時未用含糖液體及糖皮質激素。手術治療48例,非手術治療31例,隨即分為護理干預組47例,常規治療組32例。兩組性別、年齡、病因、病情、GCS評分及是否手術治療等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

      血糖監測方法:①快速血糖儀監測:采用ONE、TCHCH快速血糖監測儀,用碘伏消毒無名指后,用干棉牽擦干,進行穿刺,讓血自然流出,均勻涂于紙條小孔上,按操作要求進行測定,為了保證每次數據的準確性,每星期由計量科效對血糖儀1次。②全自動化生化分析儀檢測:采集靜脈血2ml送化驗實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

      干預方法:對所選病例隨即分為常規治療組及護理干預組,兩組患者均按醫囑進行常規脫水,止血,使用有效抗生素,加強神經營養支持等治療措施,嚴密觀察瞳孔、意識、生命體征變化,進行顱腦外傷常規護理,護理干預組在此基礎上對血糖升高者實施護理干預。

      觀察指標:干預1個月后,隨訪3~6個月,對兩組患者進行預后比較,觀察指標為治愈、好轉、植物生存、死亡。

      做好飲食護理,調整水電解質平衡,目的在于使患者在控制總熱量的前提下,獲得足夠的營養,以降低高血糖,減少降糖藥物的用量。因此,在急性期,應每日2次生化檢查,調整輸入液體種類和量。

      做好患者和家屬的健康宣教。

      動態血糖監測,對入選病例于入院時及傷后第1、2、3、5、7、10、14天(若第14天血糖仍未恢復正常者酌情延長時間)采集空腹靜脈血標本測定血糖值,以此作為診斷高血糖和使用胰島素的依據,并根據血糖值及時調整胰島素劑量[1]。在靜脈應用胰島素期間每2~4小時監測末梢血糖1次,且必須先監測后用藥,邊用藥邊監測。病情及血糖值變化快且不穩定者每30~60分鐘監測末梢血糖1次,待病情好轉,血糖值穩定后改為6~8小時監測血糖1次,直至停用胰島素清晨空腹靜脈血糖連續2次正常。

      胰島素使用方法:高血糖患者一般少用或不用含糖液體,而改用生理鹽水、林格式液、復方氨基酸或脂肪乳劑等[2]。每天應用胰島素的量應視病情變化,飲食情況,血糖值變化而隨即調整,將血糖水平控制在5~6mmol/L,對血糖濃度>14mmol/L的患者采用小劑量胰島素電腦微量注射泵以4~6U/小時的速度輸入,我們使用0.9%氯化鈉40ml+40U胰島素,以4~6ml/小時的速度輸入,對血糖濃度≤14mmol/L的患者,應按5%葡萄糖3~4g加入1U普通胰島素的比例以1~2U/小時的速度滴注,將降糖速度控制在每小時下降3.5~5.6mmol/L,同時用快速血糖儀每2小時監測末梢血糖,根據血糖以調整胰島素的用量,并防止血糖下降過快。使用胰島素期間注意觀察并協助醫生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紊亂,注意胰島素不良反應的觀察與處理。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在顱腦外傷急性期,除密切觀察腦疝、呼吸、循環衰竭外,還要警惕高滲性昏迷的發生或低血糖反應的可能,出現原發病不可解釋的意識障礙加重或伴有局限性發作的癲癇樣抽搐,同時伴有脫水等癥狀者,警惕高滲性非酮性昏迷(HNHC)的發生,立即復查血糖,電解質及血氣與尿素氮,以便及早發現;在降糖過程中如發現患者多汗,面色蒼白,呼吸不規則,血壓下降,心動過速等情況,首先應考慮低血糖,即停用胰島素泵入,糾正低血糖,動態觀察血糖值[3]。一旦發生血糖升高,在及時報告醫生的同時,要制訂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

      重視基礎護理。

      結 果

      兩組預后比較,差異有極顯著性意義。見表1。

      討 論

      大量臨床研究發現,血糖增高的機制可能是下丘腦腹內側核和腦干的原發性損傷所致,該區域損傷后的交感神經及腎上腺髓質系統的興奮性升高,血中兒茶酚胺含量增高,使胰島糖素分泌增加,同時抑制胰島素分泌,前者可使肝糖原大量分解,血糖增高,后者則降低血糖的轉換功能,另外,腦損傷后大量使用糖皮質激素、利尿劑、甘露醇、降壓藥等可引起血糖增高。

      腦外傷后糖代謝發生紊亂,血糖升高且與外傷程度呈正相關,腦外傷越重,血糖水平越高,預后越差。因此,顱腦損后對血糖進行動態監測,實施積極的護理干預,對減少并發癥,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質量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篇(4)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我科共收治SAP伴發高血糖、呼吸窘迫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齡40~78歲,平均年齡62歲,入院時均無糖尿病史。主要癥狀:中上腹痛、發熱、血尿淀粉酶升高,經腹部CT、B超等檢查確診,由于呼吸窘迫轉入ICU,轉入時測空腹血糖12.6~30.4mmol/L,呼吸28―45次/分,PaO2 45~70mmHg,PaCO2 正常,經無創機械通氣、禁食、胃腸減壓、抗炎、抑酸抑酶、控制血糖、糾正水電解質平衡、補充能量等綜合性治療,1~2天空腹血糖控制在10 mmol/L左右,3~5天空腹血糖恢復至正常4.4~6.1 mmol/L,大部分病人病情得到控制。

      1.2 治療方法

      采用短效胰島素(10 ml:400 U)50U+生理鹽水50 ml,每1 ml溶液含胰島素1 U,使用微量泵控制劑量,單獨靜脈通路給藥,根據血糖值調節胰島素劑量,血糖值>31.0mmol/L,胰島素8~10U/h泵入維持,半小時至1小時監測血糖;16.0~31.0mmol/L,胰島素4-6 U/h,1~2小時監測血糖;12~15.9mmol/L,胰島素2U/h,4小時監測血糖;8~10mmol/L,胰島素以0.5~1.0U/h泵入維持,6~8小時監測血糖;最終將血糖目標控制在4.4~6.1mmol/L。如有血糖值波動可加測血糖,動態監測血糖值。

      1.3結果

      18例病人病情得到控制,血糖正常,呼吸功能恢復轉至病房,2例病人病情加重,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2護理干預

      2.1一般護理

      加強心理護理、基礎護理,保持舒適臥位,做好各導管及呼吸道護理,協助翻身拍背,指導有效呼吸及咳嗽咳痰方法;患者禁食禁飲、胃腸減壓,早期腸外營養支持,告知病人疾病相關知識及禁食的重要性,指導病人正確配合治療與護理。

      2.2用藥護理

      遵醫囑給予抗炎、抑酸抑酶、糾正電解質平衡、控制血糖、腸外營養補充能量等綜合治療,在含糖溶液及腸外營養液中按葡萄糖:胰島素以4~6g:1U標準加入,同時予胰島素微量泵維持,嚴格控制輸入速度,使得血糖迅速而穩定下降,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圍。密切觀察藥效,注意藥物配伍禁忌,避免使用升高血糖的藥物,胰島素選用單一通道給藥,避免推注藥物及加快輸液,導致劑量不準確引起血糖波動。

      2.3血糖監測

      胰島素使用的關鍵是要及時監測血糖變化,合理調整胰島素的用量,強調血糖和胰島素的同步變化。我科使用強生、羅氏公司生產的快速血糖測量儀,采集手指或足趾末梢血,5~10秒測出結果,測量時正確執行操作規范,避免造成血糖值誤差。當血糖值不穩定或調整胰島素劑量時,加測血糖次數,以控制血糖在正常或輕度升高的范圍內,嚴格交接測量血糖的時間,準確記錄結果。每日檢驗肝功能及血生化,對比快速末梢血糖與靜脈血標本中血糖值之間的差距,為臨床治療提供保證。

      2.4防治低血糖反應

      密切觀察病情,動態監測生命體征,觀察意識、皮膚溫濕度、低血糖的表現等,特別是老年病人反應性差,對胰島素敏感,易發生夜間低血糖,如患者有心慌、出汗、手抖、饑餓感等,立即測量血糖,確實為低血糖時立即停用胰島素泵,靜脈注射50%葡萄糖40 ml,必要時可用10%葡萄糖靜脈輸注。加強監護和血糖監測,隨時調整治療方案,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圍。

      2.5特殊治療護理

      患者有呼吸窘迫癥狀,查血氣分析低氧血癥明確,給予無創機械通氣,加強氣道護理后逐漸好轉;有15例病人采用血液凈化治療,清除炎性介質、維持水電解質平衡、調節內環境和穩定血流動力學作用,這種特殊治療方法的應激刺激,造成病人血糖值不同程度升高,我科調整透析液中葡萄糖加入量,同時配合胰島素泵的使用,有效控制血糖。

      3討論

      SAP治療原則要求嚴格禁食,能量來源主要是腸外營養輸注,但是這類病人由于內分泌功能不同程度受損,存在葡萄糖不耐受和胰島素抵抗,而且有個體差異,胰島素與葡萄糖比例按標準配制后,病人血糖控制不理想,易發生高血糖及低血糖反應。我科采用胰島素微量泵持續給藥,進入體內的胰島素量均衡,根據測出的血糖值精確的調整劑量,較間斷皮下注射胰島素效果更好,血糖控制理想,低血糖發生率低,更適用于不同個體或同一個體不同時段的生理需要。

      SAP常伴嚴重的代謝紊亂,主要包括高代謝、高分解、高血糖等,其中高血糖的發生高達40~90%[3]。血糖增高,是反應急性胰腺炎時胰腺自身壞死范圍、程度以及由此導致胰腺內分泌障礙的重要指標,即病情越重,血糖水平越高,對生命體重的影響越大,患者的預后就越差[4]。研究發現,SAP患者血糖在3.6~6.4mmol/L時,胰腺無壞死表現或只有少量點狀壞死灶;血糖在6.4~11.1mmol/L,則可出現明顯的應激反應;血糖≥16.7mmol/L時死亡率明顯上升[5]。故有效使用胰島素,控制血糖在正常或輕度升高的范圍之內,對病情控制、疾病治療有重要作用。胰島素微量泵使用,單一靜脈通路給藥,避免與其他藥物之間配伍禁忌,無靜脈推注及輸液滴速快慢對進入體內胰島素劑量的影響,保證體內胰島素量均衡,預防低血糖反應,根據測出血糖值調整胰島素劑量更具有科學性,達到最大用藥效果和治療作用。

      參考文獻

      [1] Chiang DT、Anozie A、Flening WR,et parative study on acute pancreatitis management[J].ANZ j Surg,2004,74(4):218-221.

      [2]陶少宇、李宛霞.強化胰島素治療嚴格控制血糖對重癥急性胰腺炎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學,2006,7(11):63.

      [3]李維勤、李寧、黎介壽.重癥急性胰腺炎病人的營養支持[J].肝膽外科雜志,2003,2(11):8-9.

      [4]Mentula P、Kylanpaa ML、Kenppainen E ,et la.Early prediction of organ failure by combined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ancreatitis[J].Br J Surg ,2005,92(1):68-75.

      篇(5)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53例,男32例,女21例,年齡25~68歲。主要表現為腹痛、發熱、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升高,均行CT或超聲等影像學診斷,全組均有空腹血糖升高,為12.8~23.2mmol/L.

          1.2治療方法

          按葡萄糖與胰島素的比例4~6g:1u配置胰島素注射液,用微電腦輸液泵勻速輸注,定時(4~6h)監測血糖和尿糖,根據監測結果調整葡萄糖與胰島素的配比。

          2、護理措施

          2.1病情觀察

          嚴密觀察血壓、心率、神志、尿量、腹部體征,若出現意識障礙、血壓下降、心率增加、腹痛劇增、無尿等病情變化及時通知醫生處理。

          2.2用藥護理

          胰島素的配置要準確,用1ml注射器配上7號針頭,按醫囑劑量準確抽吸,注入輸液瓶后應充分搖勻,胰島素配制液的使用時間不宜超過4h.用快速血糖儀監測。根據血糖結果調整胰島素的滴速,開始使用胰島素時1~2h監測一次,血糖水平相對平穩后4~6h監測一次,使24h的血糖波動在8~2mmol/L.妥善固定輸液,維持靜脈通道的通暢,嚴防留置針扭曲、脫出或堵塞。使用微電腦輸液泵控制胰島素的輸注速度,醫學|教育網搜集調節胰島素用量時不宜大起大落,且不能從使用通道內推注其他藥物,以免引起血糖水平波動。如在胰島素控制期間出現頭暈、惡心、大汗淋漓、心悸等低血糖反應,應暫停胰島素,并及時通知醫生處理。

          2.3管道護理

          對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胃管要及時抽吸,以減輕胃腸道的壓力,減少胰酶的分泌,減輕胰腺的負擔。護理人員應嚴密觀察胃液的量、色,嚴防病人拔管。同時做好導尿管的護理,嚴密觀察24h的尿量、顏色、性質、透明度,每日晨晚間用0.5%的碘伏消毒尿道口。維持三管靜脈通道醫學|教育網搜集,一管為微泵靜脈輸注思他寧或善寧等生長抑素,一管為補充熱量、抗生素,另一管為RI調節GT.準確記錄24h出入量,保持胃管及靜脈通道的通暢。

          2.4基礎護理

          急性胰腺炎并發高血糖的患者感染的幾率增大,做好口腔護理,每日2~3次,防止口腔感染;加強皮膚護理,保持床單位及皮膚清潔、干燥,防止褥瘡的發生。

          2.5心理護理

          由于此病療程長,治療費用高,加之軀體所經受的各種不適,以及疾病的反復與波動,每日大量的輸液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精神壓力,特別是一些經濟狀況較差的患者及家屬擔心住院費及疾病的預后。因此針對不同的心理狀況,我們要密切與患者交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及家屬解釋本病的病因、發展、治療方法和檢查情況,解除患者的恐懼、焦慮等心理,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態配合治療及護理工作,以期早日康復。

          2.6出院指導

      篇(6)

      骨折是指由于外傷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質部分或完全斷裂的一種疾病。骨折患者合并高血糖病在臨床上較多見,與患者外傷后應激性血糖增高有較大關系。血液中葡萄糖濃度很高,但是缺乏胰島素,葡萄糖不能進入靶細胞被利用,組織細胞中缺乏葡萄糖,脂肪及蛋白質分解加速。特別是高血糖致使血液黏度高,容易長成血栓因子堵塞血管和侵蝕血管,造成大血管粥樣硬化,使血管腔變窄,加之微血管病變,導致皮膚黏膜。致使細菌移位從而增加傷口感染機率,使骨折延遲傷口愈合。特別是需長時間臥床休息,做好臨床觀察護理,預防并發癥的發生是患者早日康復的關鍵。現將護理要點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我科于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共收治骨折合并高血糖病患者48例,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齡17歲~68歲,平均(51.5±12.5)歲。上肢骨折15例(其中肱骨8例、尺橈骨4例、指骨3例),下肢骨折33例(其中股骨頸6例、股骨干10例、脛腓骨10例、髕骨4例、骨盆3例);骨折前有糖尿病病史者23例,骨折后應激性高血糖者25例。

      1.2  治療方法:48例患者中,有40例血糖、血脂達到或接近正常水平,使手術得以順利完成。8例采取保守治療。根據監測到的血糖、尿糖進行血糖控制,給予口服降糖藥物或盡早使用胰島素,使患者血糖控制滿意。

      2 結果

      48例患者中采取不同治療手段和相應的護理措施,47例患者痊愈無并發癥狀,1例8個月后骨折處并發竇道感染。

      3 護理體會

      3.1  心理護理:醫護人員要多與患者溝通,把患者當做自己的親人,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向患者和家屬一對一的個性化隨機教育,講解有關高血糖病的知識和意義。患者病程長,易出現焦慮、悲觀情緒,及時鼓勵患者。讓樂觀開朗的患者進行現身說教,介紹治愈成功的病例,有效利用家庭及社會支持,為患者營造良好的家庭休養環境,增強患者與疾病斗爭的信心。發放印制《糖尿病相關知識手冊》,制作溫馨提示卡、播放光盤等便于患者理解掌握有關高血糖病的知識,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1]。

      3.2  飲食指導:骨折合并高血糖病的患者食物組成和分配為:碳水化合物約占飲食總熱量的50%~60%,提倡用粗制米、面和一定量雜糧;蛋白質含量一般不超過總熱量的15%~20%;脂肪含量約占總熱量的25%~30%。主食的分配應定量定時,少量多餐、口味清淡。根據患者生活習慣、病情和配合藥物治療的需要進行安排。要特別注意進食高鈣、富含Vit D、適量磷的均衡飲食,輔助骨質疏松藥物,以增加骨密度及強度,促進骨折愈合[2]。

      3.3  功能鍛煉:骨折合并高血糖病患者術后功能鍛煉能很好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及促進其康復。對于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軸式翻身方法,3~4周后指導患者行五點式腰背肌練習;下肢骨折患者可作股四頭肌收縮動作,使整個下肢肌肉用力后再放松,但不一定使膝關節屈曲。踝關節骨折患者可作一些足趾背屈動作。骨折臨床愈合后,在他人保護下離床由不負重活動逐漸過渡至半負重、全負重狀態,以確保安全。正規功能鍛煉極為重要,積極有效功能鍛煉可能讓患者恢復如初,反之,可能讓患者報憾終生[3]。

      3.4  預防并發癥及低血糖:骨折并發癥主要為傷口裂開、皮膚壞死、感染,其發生可能與手術切口的位置、手術時機的選擇、手術熟練程度等有關。鼓勵患者經常進行深呼吸、有效咯痰,定期為患者拍背排痰,必要時給予霧化吸入,防止發生呼吸道感染。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骨折患者由于限制、活動減少、手術致使靜脈壁損傷,加之高血糖對血管的損害,均易形成下肢深靜脈血栓,及時根據患者血糖值調整胰島素用量。高血糖患者極易因胰島素使用不當會出現低血糖,如出現虛汗、腦暈、心跳加快、眼冒金花、手足發麻、煩躁、性格改變、昏迷等。教會患者及家屬相應急救處理方法[4]。

      3.5  出院指導:告知患者定期復查的重要性,患者回家康復期間應在醫生指導下正規用藥,定期監測尿糖、血糖。合理休息,勞逸結合,保證睡眠充足,避免過度焦慮和運動。糖尿病患者常發生癤、癰等化膿性感染,可反復發生,有時可引起敗血癥或膿毒血癥。糖尿病患者,要加強自身防護,控制血糖、體重、規范飲食、堅持適當運動,防止皮膚破損。生活要有規律,保持心情開朗,控制飲食,加強股四頭肌、踝關節、腰背肌等功能鍛煉。選擇合適的運動,如散步、體操等,控制血糖,使骨折處早日完全康復。

      總之,對于骨折合并高血糖在臨床上是一種疑難病,骨折急癥使原有糖尿病加重,糖尿病又會加重創傷對機體的損害,影響骨折的愈合。臨床上除針對骨折采取治療措施外,還積極控制血糖,精心的臨床護理對于糖尿病合并嚴重皮膚感染患者療效顯著,能減輕患者的痛苦,預防各種并發癥。指導患者正確功能鍛煉方法,科學飲食控制血糖促進骨折愈合,做好出院指導,使患者順利康復,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4 參考文獻

      [1] 徐志慧.骨科患者術后疼痛的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0,6(1):44.

      篇(7)

      1 臨床資料

      近兩年我院收治重型顱腦損傷病人96例,年齡18~72歲(18歲以下未錄入),平均42歲。其中男性62例,女性34例。傷前均無糖尿病史。損傷類型:單純腦挫裂傷23例,腦挫裂傷合并顱內血腫36例,單純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腫26例,原發性腦干損傷7例,彌漫性軸索損傷并廣泛蛛網膜下腔出血、嚴重腦腫脹4例。病人入院后即測血糖,空腹血糖在3.9~6.1mmol/L時,遵醫囑用中和量胰島素。> 6.1mmol/L時增加胰島素泵入,起始量2u/h。血糖>12mmol/L起始量4u/h。泵入過程中監測血糖,一般使用7~14天,停用前應逐漸減量。血糖值<3.9mmol/L 停用,<3.5mmol/L時立即靜注5%GS并繼續監測血糖。本組病人血糖值7.3~36mmol/L.強化胰島素治療后77例控制良好。19例控制不良,血糖在11.1~28.9mmol/L,并發肺部感染34例,顱內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3例。

      2 護 理

      2.1 密切觀察病情,積極治療原發病,消除應激原 重型顱腦損傷病情重篤,復雜多變。密切觀察意識、瞳孔、生命體征,每0.5~1小時1次并記錄動態變化。監測顱內壓,輸液應用脫水劑,控制液體出入量。煩躁不安病人適當制動, 必要時泵入安定、力月西等。保持呼吸道通暢,吸氧。每小時聽診肺部呼吸音1次,實行定時胸部理療。保持大小便通暢,去除一切引起顱內壓增高的因素。早期預防、早期發現腦疝先兆癥狀,及時解決腦中線移位帶來的腦損傷。有研究表明,1周后持續高血糖的患者同顱腦損傷本身有關。這部分患者病灶以中線為主或中線結構偏移明顯,有些雖經手術治療,中線結構有部分回移,但由于中線結構的受壓、缺血時間長及術后中線復移過程中中線結構受損傷,特別是下丘腦。另外1周后傷者常由于原發病較重,昏迷深而出現繼發肺部感染,刺激交感神經和丘腦、腦垂體,使胰高血糖素和胰島素比值增加。造成糖原異常消耗,糖利用障礙,胰島素抵抗,內生糖大大增加[5]。這些是產生持續高血糖的關鍵因素。所以早發現、早控制或解除中線結構的損害,是改善血糖控制難度,提高搶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2.2 準確動態監測血糖,正確及時處理高血糖

      重型顱腦損傷均有程度不一的高血糖, 24小時內血糖值高低有助于判斷顱腦損傷的程度。給臨床提供重要參考依據。1周后難以用藥物控制的高血糖對患者預后構成威脅[6]。通過血糖控制與否判斷腦損傷病情是否好轉。動態監測和控制血糖至關重要。胰島素的使用越早越好。入院首次血糖后即胰島素泵入進行強化治療,阻斷高血糖所引起的機體損害。并運用APACHEII評分個體化指導胰島素用量。評分越高血糖監測越頻。個別患者需要每0.5~1小時測1次,評分越高胰島素用量越大,胰島素和糖的比例1u:6g~1u:1g;評分越高胰島素使用時間越長,為1天~1個月。一般使用7~14天。停用前應逐漸減量。本組52例病人血糖4mmol/L者傷后早期使用平衡鹽、林格氏液、等滲鹽液(嚴格控制液體中糖的輸入),嚴密監測血糖,及時調整胰島素用量,使血糖得到控制。

      2.3 營養支持護理

      重型顱腦損傷急性期處于昏迷狀態,均采用鼻飼法,每日鼻飼流質食物。食物品種為勻漿膳、混和奶或能全力。為避免血糖波動均給營養泵勻速泵入。并密切觀察病人有無腹脹、腹痛、腹瀉等不適。運用APACHEII評分指導病人總熱量。評分越高,重型顱腦損傷急性期總熱量的補充應比公式計算值偏少。15~25分時,補充公式計算值總熱量的90%;25分時,補充公式計算值總熱量的70%~80%為宜;糖占總熱量的比例可調整為40%左右[7]。應用影響血糖濃度的藥物時注意用藥劑量和間隔時間與血糖變化關系。增加非糖類供能如氨基酸、白蛋白、脂肪乳。增加蔬菜水果汁的攝入量。使血糖的調控更為平穩。本組好轉率較高,為及時處理和控制高血糖的結果。

      2.4 重視低血糖的防治

      重型顱腦損傷病人應激高血糖危害大是臨床醫生關注的重點。但勿忽視血糖過低造成腦缺糖后更加嚴重而持久的損害。本組2例出現低血糖反應,出現出冷汗、手抖、躁動不安、呼吸淺快、血壓下降、脈搏快而弱,SpO2下降。快速測血糖均低于3.0mmol/L,立即停用胰島素。遵醫囑靜注50%GS50ml,癥狀緩解。分析原因,胰島素用量過大或病情穩定之后未及時減量。顱腦損傷低血糖超過6小時,會加重腦缺血缺氧,腦水腫等惡性循環的過程。因此使用胰島素過程中嚴密觀察病情。出現低血糖征象,應立即停用胰島素,糾正低血糖,阻斷腦缺糖引起的損害。

      2.5 警惕高滲性昏迷的發生

      重型顱腦損傷病人應激性高血糖與近期預后呈負相關。入院時血糖無明顯增高,經控制后忽視監測。部分病人隨病情惡化血糖再度升高或發生遲發性高血糖。出現皮膚干燥,眼球凹陷,震顫,舌干唇裂,局限性或全身性癲癇樣抽搐,進行性意識障礙至昏迷等脫水和神經系統癥狀。化驗檢查血糖高,但沒有明顯的酮癥酸中毒等特點。立即通知醫生。護理人員在觀察病情時發現有不明原因的意識障礙加重或伴有局限性發作的癲癇樣抽搐,同時伴脫水癥狀時,應高度警惕高滲性昏迷的發生。急復查血生化全套。以便于早發現早治療。

      2.6 感染的護理

      本組病人肺部感染34例,顱內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3例。其中顱內感染死亡1例,肺部感染死亡2例,自動放棄治療3例,其余病人感染控制良好。重型顱腦損傷病情危重,加上應激性高血糖,病人免疫力下降,感染發生率高。感染本身又可以作為應激原刺激加重高血糖,從而造成惡性循環。護理針對肺部、顱內、泌尿系感染情況,觀察體溫、血常規、腦脊液、尿液改變。早期做好呼吸道管理,病室環境達標,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口鼻呼吸道嘔吐物、血凝塊,頭偏一側,抬高床頭45°,防止反流誤吸。加強肺部理療,勤做肺部呼吸音聽診,刺激病人咽喉部促使咳嗽,咳痰,人工氣道者嚴格及時無菌吸痰。吸痰管一用一更換。觀察痰色、量、質。早做痰培養+藥敏,有效治療控制感染。重視醫護人員手衛生,防止交叉感染。腦脊液漏的病人及時清理耳鼻血液,用無菌棉球吸附,勿挖填塞。防止逆行感染。

      保持各管道通暢,更換引流盒(袋)時嚴格無菌操作,正確處理引流盒位置,防止逆流。如腦室引流管高出側腦室15cm~20cm。尿袋勿高出恥骨聯合,觀察引流液質、量、色。定期常規化驗檢查。如出現體溫升高、劇烈頭痛、嘔吐及腦膜刺激征等征象時,行腦脊液培養+藥敏,遵醫囑給予抗生素。拔管先夾閉管,拔后觀察意識、瞳孔、生命體征。保持敷料清潔干燥。留置尿管者定時。多飲水,每日尿量達1500~2000ml以達到內沖洗作用。必要時膀胱沖洗。減少感染發生。

      3 體 會

      本組96例重型顱腦損傷并高血糖反應的患者通過實行嚴密的病情觀察及時中斷引起中線結構損害的因素;準確動態監測血糖;胰島素強化治療。運用APACHEII評分對胰島素應用及營養支持的個體化指導,加強胰島素應用中的觀察和護理。高度警惕高滲性昏迷,低血糖反應。感染的預防,有效減少了重型顱腦損傷的并發癥,降低了病死率,改善了患者的預后。

      參考文獻

      [1]Song EC,Chu K,Jeong SW.et al.Hypenglycemia exacerbates brain edema and perihe matomal cell death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J].Stroke,2003.34(9):2215~2220.

      [2]王曉梅,宿英英.重型顱腦損傷的神經內分泌研究進展[J].中國急救醫學,2004,24(7):501~503.

      [3]龔德生,孔云龍,邵耐遠等.顱腦損傷后血清垂體前葉激素,甲狀腺激素水平的變化及意義[J].中華創傷雜志,2000,16(1):321.

      [4]趙曉東,孟海東,姚詠明等.嚴重創傷患者早期胰島素泵強化治療對血清炎癥介質水平的影響[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05,17(7):406~408.

      篇(8)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16例,男14例,女2例,年齡50~70歲,平均年齡62歲,其中穩定性心絞痛13例,不穩定性心絞痛3例,有陳舊性心絞痛病史者12例,合并高血壓10例,伴風濕性心臟瓣膜病1例。

      1.2結果 本組痊愈16例,出現精神癥狀5例,搬出ICU精神癥狀消失恢復正常,低氧血癥1例,術后癥狀緩解。全組患者無圍術期心肌梗死發生,切口愈合良好,下肢無感染。

      2 術后監護

      2.1神經系統 冠心病患者易發生腦部缺血缺氧所致神經系統的并發癥。術中術后腦血管灌注壓不足,造成腦細胞缺血缺氧。升主動脈嚴重粥樣硬化,術中此處操作所致斑塊脫落,易造成腦動脈栓塞。術后高血糖可引起酮癥昏迷,血糖過低可引起腦細胞代謝障礙出現昏迷。所以要嚴密觀察意識、瞳孔、精神狀態、肢體活動、肌張力等情況,在控制血糖的同時防止低血糖的發生。

      2.2循環系統 術畢入ICU監護,每15—30分鐘記錄一次生命體征,保持心率60~100次/分,血壓100~130/60~80mmHg,中心靜脈壓6~12cmH2O,術后在維持血容量穩定的情況下,早期應用血管擴張藥。有研究表明缺血再灌注后血漿葡萄糖明顯增高,同時心肌糖原分解明顯增強,而對葡萄糖的攝取、利用嚴重障礙。心肌胰島素抵抗程度更重、持續更久且終止體外循環后心臟指數、每搏指數及左室每搏工作指數均顯著降低,應給予胰島素降糖等治療。

      2.3肺部檢測 根據病情及血氣分析結果,調整呼吸機參數。維持血氧飽和度在90%以上。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拔管后繼續給予吸氧、霧化吸入,翻身、叩背,協助患者有效咳嗽咳痰。研究顯示[1]高血糖時肺存在著限制性、阻塞性及混合性通氣功能障礙,亦存在換氣功能障礙。

      控制血糖有利于肺功能的改善和恢復,本組病人均在12h內拔管,無肺部并發癥。

      2.4血糖的監測 由于手術本身可導致應激性血糖升高,高血糖可誘發酸中毒,電解質紊亂,血糖過低可致腦細胞死亡和昏迷。因此,監測血糖并維持血糖穩定對患者術后病情控制及機體恢復極為重要。當血糖>13mmol/L時用微量泵注入胰島素0.07~0.1U/kg-1·h-1以降低血糖水平,強化胰島素治瓶刂蒲撬皆?.4~6.1mmol/L可以降低危重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及死亡率,改善預后,降低醫療費用[2]。2h后再次測血糖酌情增減用藥,此后監測血糖每4~6h/次,尿糖每日2次。脫離呼吸機前1~2h監測血糖1次,拔出氣管插管后4~6h進食,如血糖仍高于正常,按常規控制血糖方法,口服降糖藥或皮下注射胰島素逐漸減停胰島素泵入。

      2.5預防切口感染 各種管道的護理,必須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每日更換所有輸液器及三通接頭,如有污染應及時更換。高血糖病人易發生感染,切口部位應保持干燥,無菌,滲血過多或有污染時應在無菌操作下及時更換敷料。在換藥時觀察切口的皮膚,有感染征象時及時處理,并加強抗感染措施。本組未發生切口不愈。

      3 健康指導

      3.1飲食的護理 拔出氣管插管4—6h后,病人無惡心嘔吐,即可進少量流質飲食。一般術后第2天根據血糖水平給予糖尿病半流飲食,鼓勵患者少量多餐。同時配合醫生給予白蛋白、血漿靜脈滴注等營養支持。隨著胃腸功能恢復及食欲好轉,3~4天血糖檢測正常后可給予普食。在嚴密監測血糖下,適當增加總熱量的供給,增加蛋白質的量,以利于切口愈合,促進術后恢復。

      3.2運動管理 根據患者病情,鼓勵并幫助患者制定合理的運動計劃。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床上或床旁功能活動以促進糖的利用,降低血糖,改善循環,防止血栓性疾病的發生,有利咳痰,防止肺部感染。

      3.3冠心病危險因素宣教 向患者宣教糖尿病、肥胖、吸煙等均為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告訴患者戒除不良生活習慣,平時注意預防感冒,自覺控制血糖的穩定,預防和延緩冠狀動脈再出現病變,提高和保持手術效果,并保障心肌血運重建術的遠期療效。

      4 小結

      控制體外循環下CABG術后患者血糖對于患者的術后心肌糖的利用,改善肺功能及腦組織糖的利用有重要意義,有利于患者術后的順利康復。

      篇(9)

      [關鍵詞] 術后康復護理;微創血腫清除術;高血壓;腦出血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9(b)-0130-02

      微創血腫清除術是針對腦出血較為有效的緩解性手術之一,因術式屬于微創,適合各種年齡段人群,故而在臨床上較為普及。有研究指出[1],術后的護理操作對腦出血的預后意義重大,可明顯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減少并發癥,甚至影響醫療結局,故而臨床上需要一種護理操作與臨床治療相輔相成。為探討術后康復護理對微創血腫清除術治療的高血壓合并腦出血患者的應用效果,將該院80例對象進行觀察,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5年5月―2016年5月入院的80例高血壓合并腦出血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0例。所有患者均滿足人衛第8版《內科學》[2]關于高血壓合并腦出血之診斷,并經顱腦CT確診,且收縮壓≥150mmHg/舒張壓≥90 mmHg,經臨床醫師評估后行微創血腫清除術,同時排除:①意識障礙或嚴重治療抵觸患者;②合并其他部位出血或感染患者;③精神病既往史患者等。其中,實驗組患者男25例,女15例,年齡為44~89歲,平均年齡為(66.9±7.2)歲,出血量20~90 mL,平均出血量(43.9±10.6)mL,基底節出血16例,額顳葉出血19例,丘腦出血5例;對照組患者男27例,女13例,年齡為47~93歲,平均年齡為(68.1±8.8)歲,出血量25~100 mL,平均出血量(45.1±13.7)mL,基底節出血17例,額顳葉出血20例,丘腦出血3例。該研究所涉及的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出血量與出血部位等一般情況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傳統基礎護理,即入院指導、術前準備、術中配合、心理護理、健康教育與出院指導等,實驗組患者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施術后康復護理,具體內容為:①導管管理:頭部導管不得超過血腫水平,施加約束帶固定煩躁患者四肢;搬動患者時暫時夾閉導管,并在翻身時保證導管通暢;2~3 d時給予胃腸營養,觀察引流液顏色,預防潰瘍發生;定期對患者進行霧化吸入治療與拍背吸痰,患者定時,并更換集尿袋,并以碘伏消毒尿道口,保持尿管通暢,防止受壓等。②并發癥護理:對產生高熱傾向的患者于腹股溝、腋窩等處施以冰敷,并每隔30 min檢測體溫一次,如患者體溫超過39℃,應給予冬眠合劑與物理降溫等;早期應用鼻飼與H2抗體阻滯劑,預防潰瘍;保證嚴格床頭交接,及時更換潮濕、污染或不平整的床鋪,每隔2 h對患者進行一次翻身護理,并建立翻身卡;給予患者富含膳食纖維的食品,維持腸內菌群平衡,保持良好排便等。③康復訓練:恢復期間少量飲水,刺激咽部進行吞咽,并給予流食刺激咀嚼功能,囑患者平時即進行吞咽口水練習等;患者于術后48 h后即進行康復干涉,護理人員按摩患者四肢,對患肢進行正確擺放,并被動搬挪四肢;使患者病情逐漸進行翻身與平衡坐訓練,使患者可逐漸形成主動訓練模式,并進一步鍛煉軀干平衡性與患肢負重訓練;如患者康復良好,進一步給予輔助站立練習,并逐漸形成主動站立與慢步行走,嚴格注意適量運動,不可產生過勞,運動時注意保暖等。

      1.3 檢測方法[3]

      輔助治療效果參考《內科學》,規定自覺臨床癥狀消失,血壓穩定,肌力與生活自理能力恢復明顯為顯效,自覺癥狀不明顯,學院略高于正常水平,肌力恢復至3級左右,可完成自我生活為有效,癥狀、血壓與肌力恢復不明顯,生活不能自理為無效,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人數×100%;家屬護理滿意度由該院自行設計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測定,共計100分,以>90分為非常滿意,80~89分為比較滿意,70~79分為一般滿意,60~69分為略表不滿,

      1.4 統計方法

      Epidata3.1錄入數據,SPSS 19.0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表示,等級資料以n表示。輔助治療效果、死亡率與并發癥的比較采用χ2檢驗,家屬護理滿意度的比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檢驗,若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輔助治療效果與死亡率比較

      兩組患者輔助治療效果與死亡率詳見表1,經卡方檢驗后,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比較

      兩組患者并發癥詳見表2,經χ2檢驗后,實驗組患者總體并發癥發生率顯著性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兩組患者家屬護理滿意度評價比較

      兩組患者家屬護理滿意度評價詳見表3,經Mann-Whitney U秩和檢驗后,實驗組患者家屬護理滿意度評價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出血性腦卒中也稱為腦出血,是目前臨床上最具有威脅性的心腦血管疾病,可因高血壓而誘發。高血壓合并腦出血具有一定的死亡率與致殘率,需第一時間予以處理,如耽誤最佳治療時機,將可帶來不可逆的腦部損傷。腦出血后產生一定的血凝塊,造成血腫后引發占位效應,使腦組織受到壓迫與排斥,直接損傷血腫周圍腦組織,導致大面積神經細胞壞死,繼發性腦損傷嚴重,故而臨床上需要針對血腫而施以有效措施[4]。微創血腫清除術可有效針對血腫部位進行清除,其穿刺引流技術創傷性較少,針對性強,故而臨床效果明顯,并且適合各年齡段的患者,因此在臨床上較受歡迎。隨著醫療水平不斷提高,護理操作在臨床上的作用逐漸得到認可,甚至有研究指出[5],在微創血腫清除術的術后施加合理的護理操作可明顯促進治療效果,大幅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并發癥,甚至改變醫療結局,故而臨床上需要一套有效的術后護理操作與臨床治療方案相配合。術后康復護理是針對腦血管病、骨科與普外科疾病較為新型的護理模式之一,更加注重術后并發癥與康復訓練,對臨床治療起到一定的輔助功能,大幅度改善預后效果,是目前臨床上最具有高效性的護理行為,在腦血管病的治療中逐漸開展。

      為探討術后康復護理對微創血腫清除術治療的高血壓合并腦出血患者的應用效果,將該院80例對象進行觀察,數據顯示,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家屬護理滿意度評價明顯優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總體并發癥發生率顯著性低于對照組。可以看出,術后康復護理干預后,一定程度上提高臨床治療效果,穩定了血壓,并有效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改善患者術后舒適度,從而提高護理滿意度。綜上所述,術后康復護理對微創血腫清除術治療的高血壓合并腦出血患者的應用效果顯著,可有效提高護理滿意度,對臨床有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 高雁.80例高血壓腦出血合并高血糖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J].中國醫學工程,2014,22(3):185.

      [2] 葛均波,徐永健 主編.內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97-368.

      [3] 劉欣.血清果糖胺和血糖檢測對急性腦出血高血糖原因的判定探討[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96-98.

      篇(10)

      [中圖分類號] R473.74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4-4721(2010)05(b)-094-02

      很多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同時患有高血壓(hypertension),二者相互影響。高血壓腦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是一種死亡率極高的疾病,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中,血糖控制水平對腦出血患者預后有一定影響,筆者對本院2006年11月~2009年5月收治的146例糖尿病合并腦出血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現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46例患者均為初次腦出血患者,48 h內入院,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各類腦血管病的診斷標準。全部患者均為糖尿病患者,診斷標準為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1]。全部患者按血糖控制水平分為DM血糖控制良好組(A組)和DM血糖控制不良組(B組),DM組血糖控制良好組90例,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齡60~72(64.3±7.2)歲,糖尿病發病時間8~14(11.4±3.2)年;DM血糖控制不良組56例,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齡58~73(62.1±8.6)歲,糖尿病發病時間7~13(10.9±2.9)年。

      1.2 治療學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用內科保守治療,采取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壓、控制血壓、止血、保護腦細胞、給予胰島素降低血糖、糾正代謝紊亂、預防感染、對癥及支持治療、康復治療等。

      1.3 觀測指標

      全部患者,反復檢測其血糖,定期檢測其糖化血紅蛋白,糖化血清蛋白,血生化;觀測其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消化性潰瘍、壓瘡等并發癥。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χ2檢驗和t檢驗。

      2結果

      與DM血糖控制良好組比較,DM血糖控制不良組其死亡率明顯高于DM血糖控制良好組(P

      3 討論

      DM合并高血壓腦出血時,部分患者血糖往往控制不好,這主要與胰島素用量不夠,胰島素抵抗,機體的應激狀態、體內升高血糖的激素增多等有關。高血糖可以進一步加重腦出血的一些癥狀。本研究表明,DM腦出血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其并發癥出現的概率大大增加,因此護理時更應注意患者血糖的控制,根據血糖情況調節胰島素劑量,必要時使用胰島素泵,加強血糖的控制。

      本研究表明,腦出血本身易出現肺部感染,而高血糖可以增加腦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概率。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高糖環境利于細菌的生長繁殖,使糖尿病患者肺部易發感染。②高血糖引發免疫功能下降。高血糖可引起NK細胞活性和CD4+/CD8+下降,延緩淋巴細胞分裂,抑制中性粒細胞和單核-吞噬細胞系統的功能,使肺部清除病原微生物能力下降,增加感染機會。③糖尿病可引起肺部微血管病變,導致微循環障礙,也使粒細胞趨化和黏附功能減低,減弱對病原微生物的吞噬殺滅作用。護理過程中應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加強翻身、叩背,及時吸痰,必要時行氣管切開術;病房要定時通風,濕式清掃,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注意控制室內適當溫度和相對濕度,定時對室內空氣進行消毒;限制人員探視,以預防院內交叉感染;注意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加強無菌操作及消毒隔離措施,醫療器械等定期進行嚴格消毒,避免醫源性感染;痰液黏稠時行超聲霧化吸入,定時做痰培養加藥物敏感試驗,根據藥敏結果調整用藥。

      本研究顯示高血糖可以增加腦出血患者壓瘡概率。其原因與高血糖引發免疫功能下降,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變有關,也與高糖環境利于細菌的生長繁殖有關。護理注意點:①詳細評估患者皮膚情況及危險因素,經常檢查受壓部位,如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②防止局部長時間受壓,定時翻身,重點部位采取減壓措施,如挪、墊海綿圈,必要時給予氣墊床;重癥腦出血伴Ⅱ級以上昏迷患者可考慮在入院12 h后翻身以預防發生壓瘡,極危重腦出血患者應結合臨床表現決定翻身時間[2]。③每天用溫水清洗臀部及受壓部皮膚,待干后及時外涂滑石粉。④移動患者時防止拖、拉、推等動作,保持床單衣物的平整、干燥,防止損傷局部。⑤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昏迷患者應留置胃管,給予營養支持。⑥壓瘡一旦形成,可根據壓瘡分期進行適當的治療護理。⑦教會家屬壓瘡的識別及預防措施[3-4]。

      4小結

      高血壓合并腦出血和糖尿病往往相互影響,對糖尿病合并高血壓腦出血的患者如血糖控制不良會增加死亡率及肺部感染和壓瘡的發生率,因此,更應該注重血糖的控制,同時要加強護理,防止其并發癥的出現,減少死亡率。

      [參考文獻]

      [1]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 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797.

      [2]徐國英,郭新節.重癥腦出血患者首次翻身時間的研討[J].護理學雜志,1999,14(3):131-133.

      篇(11)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58例需注射胰島素治療的2型糖尿病病人,按自愿原則分為CSII級和每日多次皮下輸注組。CSII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齡54.85歲,病程4.1年,體質指數 (23.8±3.1)kg/m2,MDI組男15例,女13例,平均年齡(55.65±7.47)歲,病程(4.43±2.07)年,BMI(23.5±3.2)kg/m2。兩組病人的年齡、身高、體重、血壓等一般情況無明顯差異(P0.05),且無嚴重感染,無嚴重肝腎疾病及心功能不全。所有的病人均接受相同的糖尿病宣傳教育、標準的飲食治療及運動治療。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采用CSII,對照組MDI。MDI組于三餐前皮下注射諾和靈R和睡前注射諾和靈N胰島素,CSII組使用諾和靈R胰島素,由美國Minimed508型胰島素泵經導管持續皮下輸注基礎胰島素,三餐前追加胰島素量。監測血糖變化,按血糖值調整基礎量和餐前量。治療過程中使用羅氏公司GLUCOTREND Pius樂康全血糖儀監測空腹和三餐后2h血糖,必要時查Oam及2am血糖。記立靶值為空腹血糖≤5.6mmoL/L,餐后2h血糖≤7.8mmoL/L。2型糖尿病中一部分人以胰島素抵抗為主,病人多為肥胖,因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敏感性下降,血中胰島素增高以補償胰島素抵抗,但相對病人的高血糖而言,胰島素分泌仍相對不足。此類病人早期癥狀不明顯,常在明確診斷之前就可發生大血管和微血管并發癥。飲食治療和口服降糖藥多可有效。另一部分以胰島素分泌缺陷為主,臨床是哪個需要補充外源性胰島素。

      1.2.1觀察指標

      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胰島素用量達血糖靶值時間、低血糖、注射部位的反應等。

      1.2.2統計學處理

      在SPSS10.0軟件包進行檢驗和X2確切概率法檢驗。

      1.3護理方法

      1.3.1心理護理

      由于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病程長、治療復雜,患者常會表現出焦慮、緊張、恐懼。故我們首先要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工作,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是做好心理護理工作的前提。入院時熱情接待、態度和藹,詳細介紹病區環境、同室患友。平時多與患者交流、溝通、多問候關心體貼患者,耐心解答他們提出的問題,使患者能安心治病,與醫護密切配合治療。同時告知患者患了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生活上稍加注意,用藥方面遵囑執行,及時監測血糖變化,就可以和正常人一樣生活得很快樂。

      1.3.2用藥護理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患者要堅持長期規律用藥,嚴格遵醫囑用藥,以防引起血壓波動加速動脈硬化。許多降壓藥可引起性低血壓,囑患者起床或變換時動作要緩慢。對服用β受體阻滯劑的患者,應注意觀察血壓、心率、心律等,對

      1.3.3飲食指導

      根據患者的身高、體重及每天的活動強度,計算出每天所需食物的總熱量,依據患者的、經濟狀況、飲食習慣等,同患者一起制定出切實可行的飲食計劃,教會患者在限制每天總熱量的前提下,如何在多種食物及蔬菜、水果間變換花樣。鼓勵患者多飲水,1000ml/d~2000ml/d,以達到稀釋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血糖的作用,但稀飯不可隨意喝,因其消化吸收快,常致餐后血糖快速升高,應以豆漿、菜湯替代,多吃蔬菜尤其是含粗纖維多的食物如芹菜、白菜、蒜苗等,以增加飽腹感,同時可降糖、降脂、潤腸通便的作用,囑患者少食水果,血糖高時少吃或不吃含糖量高的水果,時間一般放在兩餐之間或睡前,作為加餐并增加膳食纖維;限制食鹽的攝入,6g/d左右為宜,適當選擇富含必需氨基酸或質量較高的動物蛋白質,植物蛋白與動物蛋白比應為2∶1為宜,飲食必須做到“四忌”:忌過飽、過咸、過油膩、過甜[1],少食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少吃油炸食品、禁煙、限酒。另外每天的進食時間及量要基本固定,防止服用降糖藥后因推遲吃飯時間而引起低血糖反應。

      1.3.4運動指導

      運動療法是糖尿病患者的基本療法之一,大多數2型糖尿病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島素抵抗 [2]適當運動對患者的身體大有幫助。運動量應因人而異,時間最好在餐后1h左右,下午或傍晚最適宜[3]。用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者最好每天定時定量運動,肥胖患者可適當增加活動次數,但血糖>13.3mmol/L,尿酮體陽性者及伴有嚴重心、腦、腎并發癥、視網膜病變者不宜進行運動。對于應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患者,要詢問有無口舌、咽喉不適感以及咳嗽、皮疹等。

      1.3.5自我監測

      糖尿病患者血管壁脆弱,血液黏稠度高,高血壓可使血管進一步收縮變窄,很容易發生阻塞或出血,促使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發展,所以一定要讓患者熟悉血壓、血糖的控制標準,掌握監測血壓、血糖、尿糖的要領,告誡患者要堅持治療,切勿隨便停藥。

      2 結果

      兩組病人在對照期、調量期、穩定期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0.05),血糖下降平衡,結果見表1、表2。

      2.1 達血糖靶值所需的時間

      CSII 組為(4.75±0.68)d,MDI組為(11.25±4.78)d,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

      3 討論

      采用胰島素強化治療2型糖尿病,可使胰島素分泌量增加和胰島β細胞功能得到好轉,且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者的宣教,提高患者對高血壓、高血糖的認識,保持心態平衡,充分認識飲食治療、運動鍛煉、藥物治療及自我監測的重要性,幫助患者樹立正確健康理念,減少患者因無知而付出的慘重代價,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在线看| 国产精品www| 野狼精品社区| 国产精品美女WWW爽爽爽视频| 国产精品va无码一区二区| 无翼乌无遮挡全彩老师挤奶爱爱帝国综合社区精品 |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AAA|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一线| 国产精品第六页| 精品国产麻豆免费人成网站|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天堂|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久久| 青青热久久国产久精品| 九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本精品|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观看| 囯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线|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7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秒拍| 国产精品无码无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成在人线| 国产精品天天看天天狠| 国产精品对白交换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级| 国产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大全|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漫画 |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AV| 中国精品videossex中国高清 |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9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99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