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a4kkq"></dfn>
<ul id="a4kkq"></ul>
    • 有機化學的反應大全11篇

      時間:2023-09-11 17:18:50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有機化學的反應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篇(1)

      一、非金屬有機催化劑

      非金屬有機催化劑指的是具有催化劑的基本性能,但元素中不含有金屬離子的有機化合物。其催化的原理是通過分子中含有的氮、磷等元素與被反應物的化學鍵結合從而形成活化的中間體,隨后利用自身的結構來控制形成不同產物。目前非金屬有機催化劑主要有三大類,一類是有機胺類、一類是有機磷類、一類是手性醇類質子催化劑。相比較于金屬有機催化劑,非金屬有機催化劑有更好的催化性,在尤其是當應用與不對稱合成的時候,經其催化的反應大都有很好的收率和對映選擇性。另一方面,非金屬有機催化劑具有成本比較低廉、更容易制造、更容易保存等優勢,使得其不斷替代金屬有機催化劑,成為有機催化劑的主流。目前,我國對于非金屬有機催化劑的利用還是剛剛起步階段,對于非金屬有機催化劑的理論研究比較多,但在實際應用中仍然不多,許多化學反應還仍然未找到合適的非金屬有機催化劑,只能夠使用金屬有機催化劑,因此,對于非金屬有機催化劑的各個方面的研究實驗還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目前已經有的非金屬有機催化劑的利用原理做一個簡單的匯總,對于一些新的非金屬有機催化劑的利用做一個簡單的展望。

      二、非金屬有機催化劑在有機化學反應中的應用

      1、重新排列分子結構反應

      重新排列分子結構指的是對于分子中的碳骨架進行重新排列,從而發生結構的異化,其模式是一個取代基從一個原子轉移到另一個原子中,在非金屬有機催化劑的催化過程中,使用的是類似的原理,使用有機叔磷作為催化劑,在化學反應過程中使得叔磷和三建發生加成反應,三苯基膦脫除后又與三苯基膦進行加成,從而生成共軛二烯酮。一個催化反應就完成了,這樣一個反應的效率比較高,而且比較簡單,在大生產中能夠直接用于生成中間體。

      2、環加成反應

      環加成反應指的是兩個共軛體系的分子結合成一個環狀分子的反應,是使得兩個小分子結合形成一個比較大的環狀分子的過程。像是利用丁二烯酸酯和貧電子烯烴在非金屬有機催化劑的催化作用下發生環加成反應,形成了環戊烯,或者是通過非金屬有機催化劑的催化作用,使得丁二烯酸甲酯和芳環發生環加成反應生成相應的環加成產物,兩種反應都是通過原有物質中的烯的結構,在非金屬有機催化劑的催化作用下,生成偶極子,再通過加成的方式形成了大型環狀分子;另外一種環加成的方式是利用反應的過程中生成的中間體,利用非金屬有機催化劑的催化作用使得醛逐漸加成形成環加成的產物,像是乙烯酮和三氯乙醛的加成反應;此外,環加成的原理還包括不對稱的環加成反應,Diels-Alder反應等等不同的方式。

      3、縮合反應

      縮合反應是指一個以上的有機分子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形成一個大分子的反應,在這一過程中往往會失去比較小的分子像是水分子或者是一些結構比較簡單的分子。在有機化學反應中,縮合反應包括羥醛縮合反應即烯胺上的氮原子與羧基上的氧原子以及醛羰基上的氧原子共享同一個氫原子從而發生縮合反應,也包括米希爾加成、羅賓森環化反應等等。

      4、共軛加成

      共軛加成是指共軛體系的兩側或者是中間的原子發生加成從而形成共軛加成反應體。共軛加成包括硫醇的共軛加成、多氮化合物的共軛加成。其原理都是在非金屬有機催化劑的作用下,共軛體系中的兩個原子發生了加成反應形成新的物質,其反應的對映選擇性比較高,因此反應的效果比較好。5、氫氰化反應氫氰化反應通過醛和氰化氫在非金屬有機催化劑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手性氰醇,作為一種十分重要的反應中間體。原本手性氰醇的生成比較復雜需要使用氰酶進行催化,但由于非金屬有機催化劑的使用,同樣能實現反應過程中的高轉化率和高對映性,因此極大的提高了手性氰醇的生產效率。另外一種是亞胺的氫氰化,其原理與手性氰醇生成的原理是類似的。

      6、烷基化反應

      烷基化反應是指有機化合物中的碳氮氧中的氫原子被烷基替代,從而形成新的烷基化產物。其包括了不飽和雙鍵烯丙基化等不同種類的烷基化反應。

      篇(2)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12C-0146-03

      在有機化學中,碳正離子的重排反應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因為其涉及的反應廣泛,在有機化學的學習中人們很難通過單純的記憶系統地掌握全部的反應。通過對比總結碳正離子重排反應的規律特征,可以加深人們對此類反應的理解和認識,從而更好地進行有機化學的學習和研究。

      一、有機化學中常見涉及碳正離子中間體的重排反應

      (一)Wanger-Meerwein重排

      1.一元醇的重排機理本質。在醇分子中,羥基上的氧原子電負性很強,有兩對孤對電子,在酸性條件下,這個氧原子上的孤對電子會從溶液中奪取一個質子H+,形成钅羊 鹽,此時,氧原子連有兩個氫原子,碳氧鍵極性增加,碳氧鍵斷裂,氧原子得到了碳原子上的一個電子,以水分子的形式被脫去,剩下一個不穩定的碳正離子中間體,這個碳正離子經重排后得到較穩定的碳正離子中間體,最后經SN2反應或E1反應后得到相應的重排產物,如下圖所示:

      2.一元醇重排在反應中的應用。以3,3-二甲基-2-丁醇為原料制備烯烴為例,反應歷程如下:

      3.對比分析一元醇在稀硫酸條件下的脫水反應特征。比較丙醇與2-甲基-1-丙醇和2,2-二甲-4-甲基戊醇反應的區別:2-甲基-1-丙醇和2,2-二甲基-4-甲基戊醇在稀硫酸的作用下,反應得到的是重排產物;而丙醇在稀硫酸的作用下,形成的碳正離子,沒有經歷重排過程即生成了產物。由此得到的結論是:不是所有的醇,在稀硫酸的作用下,反應都經歷碳正離子重排的過程。

      那么,究竟是什么樣的一元醇反應要經歷重排過程呢?物質的存在與其自身的穩定性有很大的關系,重排后得到的碳正離子越穩定,重排性越大。在碳正離子中,帶正電荷的碳離子核外只有7個電子,是一個缺電子的基團,這樣的離子不滿足八隅體規則,穩定性很低,但是與其相連的烴基通過超共軛效應,對碳正離子具有供電子的能力(如甲基),從而降低其缺電子的性質,提高了碳正離子的穩定性。結合供電子取代基的供電子能力與空間效應的影響考慮,碳正離子的穩定性由高到低排序為:叔碳正離子>仲碳正離子>伯碳正離子。實驗事實表明:任何供電子的共軛效應,如p-π共軛和超共軛效應等,都能使碳正離子的穩定性提高。丙醇重排后的碳正離子還是原來的伯碳正離子,穩定性沒有提高,所以這樣的碳正離子不會發生重排,2-甲基-1-丙醇和2,2-二甲基-4-甲基戊醇,初步形成的分別是伯碳正離子,仲碳正離子、經重排后分別生成了更穩定的叔碳正離子。

      (二)Pinacol重排

      1.鄰二醇重排機理本質。同樣是含有羥基官能團的鄰二醇,這兩個官能團中的一個氧原子容易從溶液中獲得一個質子,然后脫去一分子水,形成一個叔碳正離子中間體,叔碳正離子重排后以更穩定的羰基正離子的形式存在,同時這樣的羰基正離子容易脫去質子,最后得到重排產物。如下圖所示:

      2.鄰二醇重排在反應中的應用。以2,3-二甲基-2,3-丁二醇為例,反應歷程如下:

      3.對比分析鄰二醇在酸條件下的反應特征。比較順-1,2-環己二醇和反-1,2-環己二醇重排反應。

      反應后,順式鄰二醇得到相同碳原子數的環,而反式鄰二醇得到的是減少一個碳原子的環。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反應后兩個環的碳原子數不相同呢?仔細觀察上面的反應機理,不難發現,反應結束后,遷移基團與離去基團處于反式共平面上,從SN2的反應類型上解釋,隨著離去基團的離去,親核試劑從離去基團的背面進攻,因為背面進攻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空間位阻效應,降低反應的活化能,環狀鄰二醇的碳碳單鍵是固定不動的,反式鄰二醇的遷移基團要通過背面進攻,就必須先開環,這樣互為順反結構的鄰二醇,具有不同的重排產物。而鏈狀鄰二醇的碳碳單鍵可以自由旋轉,沒有順反結構的差異,因此不用考慮這個問題。

      二、基團遷移能力探究

      (一)基團遷移理論探究

      上述兩大碳正離子的重排反應,都是通過基團的遷移完成的,在碳正離子重排的反應中,遷移的基團是按怎樣的順序遷移,這是我們討論碳正離子重排反應的重要問題。通過對以上例題的比較,不難發現,烷基的遷移順序與其供電子的能力有關。我們已經知道,碳正離子核外只有7個電子,是一個缺電子的基團,具有一個空的p軌道,容易被親核試劑進攻,我們可以把碳正離子重排的過程,看成是一次親核反應的發生,這些遷移的基團就必須帶有剩余的電子,才能夠進攻帶正電荷的碳,剩余電子越多,遷移性越高。即基團的供電子能力越強,遷移能力越強。從這一方面考慮,在重排反應中,能夠遷移基團就不僅僅是烷基,而是一類可以進攻碳正離子的親核分子。另一方面,斷裂一個化學鍵是需要一定能量的,在空間位阻上也有一定的影響,這兩個因素同樣會影響基團的遷移順序,但是遷移基團的剩余電子性質依然是影響基團遷移的主要原因 。我們可以通過重排后生成的碳正離子的穩定性比較,來判斷反應中優先遷移的基團。

      (二)重排反應中基團遷移順序應用及分析

      例:請寫出ba1、ba2、ba3反應的機理。

      ba1:3-甲基-3苯基-2-丁醇在硫酸條件下的反應機理。

      解析:因為苯基的電子密度比甲基的高,所以在反應中優先遷移苯基。

      ba2:3-甲基-2-丁醇在硫酸條件下的反應機理。

      解析:3°C+的穩定性大于2°C+的穩定性,所以發生的是氫負離子的遷移。

      ba3:解釋反應機理。

      解析:遷移的基團有烴基也有氫負離子,為得到穩定的環狀產物,反應需要經過多種基團的多次遷移。

      三、涉及碳正離子中間體的重排反應的特征

      (一)涉及碳正離子中間體的重排反應的特征

      上述兩大類的重排反應有兩大共性:一是首先通過一個親電加成反應形成不穩定的碳正離子中間體;二是碳正離子通過類似親核取代反應的過程,重排得到更穩定的碳正離子中間體。知道了這兩個關鍵點,我們可以將碳正離子重排的機理運用在更多的反應上。

      (二)涉及碳正離子中間體的重排反應的應用

      請寫出下列反應的反應機理。

      bb1:寫出反應 的機理和產物。

      解析:通過重氮化得到重氮正離子,重氮正離子容易離去一個氮分子,得到碳正離子中間體,苯基的遷移能力大于甲基,苯基遷移后,正離子最后脫氫得到相應的產物。

      bb2:寫出反應

      的機理。

      解析:這是一個烷氧基的重排,首先在反應物的一個氧上發生親電加成得到正離子,烷氧基正離子離去一個甲醇分子,得到不穩定的碳正離子中間體,氫負離子遷移,甲氧基分散碳上的正電荷,異丙基把電子供給碳離子,使得這個碳正離子的穩定性提高,溶液中的親核試劑進攻這個正離子,最后脫氫得到產物。

      bb3:寫出反應

      的機理。

      第一種重排方式:

      第二種重排方式:

      解析:這是一個二烯酮酚的重排反應,反應中首先得到一個烯丙基碳正離子,具有二烯分子結構的離子,在共振中得到兩種不同的共振離子,這兩個離子按照反式共平面遷移的重排方式,經重排脫氫得到產物。

      四、歸納

      重排反應的反應過程可以歸納如下:反應首先生成一個不穩定的碳正離子,這個不穩定的碳正離子重排得到較穩定的碳正離子,最后穩定的碳正離子脫去一個質子或者是與溶液中的親核試劑反應,得到相應的產物。所以,涉及碳正離子的反應的關鍵是碳正離子的穩定性的問題,有時候為了得到最穩定的碳正離子,在重排反應中伴有多種基團的多次遷移,能夠分散碳正離子上的正電荷的基團都可以使碳正離子的穩定性提高。

      【參考文獻】

      [1]邢其毅,裴偉偉,徐瑞秋,等.基礎有機化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李小瑞. 有機化學考研輔導[M].北京: 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3]郭書好,李毅群. 有機化學[M].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7

      [4]裴偉偉.有機化學核心教程[M].北京: 科學出版社,2008

      [5]榮國斌,蘇克曼. 大學有機化學基礎[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

      [6]H 邁斯利克,H 尼卡姆金,等.有機化學習題精解[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7]金圣才.有機化學名校考研真題詳解[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0

      篇(3)

      在高中化學中,有機化學占教材內容的四分之一,且在高考考試中占化學總成績的25-30%。有機化學除了涉及到化合物的性質外,還涉及了化合物復雜的結構。因此,初中學習無機化學的學習思路無法在高中的有機化學中應用,許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因無法轉變思路而對化學產生抵觸心理,從而失去對學習有機化學的興趣。因此,如何讓學生學好有機化學,是高中化學教師的一大難題。筆者通過結合本人高中時代學習有機化學的經歷、多年的化學教學理論學習以及高中化學教學實踐,對高中有機化學的有效教學方法作以一一討論。

      一、興趣是學習的第一動力

      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忽略了這一點,以為教學就是“把知識點教給學生”。事實上,教學應該是“老師教,學生學”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將學生的主動性放在第一位,注重培養學習學習相關課程的興趣[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枯燥無味變得生動有趣。學生進入高中后要學習有機化學,它的學習思維完全有別于初中時期的無機化學。許多學習會因無法找到學習有機化學的正確方法而失去對學習有機化學的興趣。而同時,由于學生在高中時期首次接觸有機化學,對有機化學保持著較高的新鮮感。教師應把握時機,及時對學生的這種新鮮感進行升華,使之成為學習有機化學的不竭動力。那么如何調動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興趣呢?

      筆者認為,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責任在于教師。在教學中,如果教師只是為了迫于教學壓力而不能放開手腳,只能按部就班地向學生“填鴨式”地灌輸知識點,怎么可能激發還生學習有機化學的興趣?呆板的教學方式極易讓學生感到反感,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對學習產生厭惡感。在學生對有機化學還處于新鮮期時,教師要能夠抓住培養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興趣,引導學生在興趣的基礎上做深入的學習與探索。尤其是有機化學這個與生活實際聯系密切的學科,生活中有許多生動的實例可以利用。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明確學習有機化學的目的和培養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成就感。向學生介紹有機化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應用,如家庭用到的洗滌劑、洗發水、洗衣粉起到去污作用的主要成分就是有機物――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我們生活中用到的塑料、合成橡膠就是通過石油化工制得有機物單體,然后經過高分子化學得到的。此外,有機化學還涉及到藥物合成、農業、國防科技、航空航天等領域。可以說,人類離開有機化學將寸步難行。如此,通過向學習介紹有機化學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強化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使命感和成為一名有機化學家的榮譽感,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興趣。

      二、適當開展多媒體教學。

      不同于無機化學的學習,有機化學涉及到有機物的結構,甚至是三維結構,這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空間想象力。此外,有機化學還涉及復雜的反應方程式和反應機理。高中階段,許多教師迫于教學壓力,一節上下來基上處于教師講學生聽的狀態。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并不可取,許多學生一堂有機化學課下來,完全不知教師所云。多媒體教學在展示空間三維結構、展示化學反應過程以及展示化學反應機理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此外,多媒體教學在引起學生學習有機化學興趣方面也有許多優勢。在講到有機化合物的結構時,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演示模型。比如講到化合物成鍵時,可以向學生展示碳、氧、氫和氮等元素是如何互相連結形成有機化合物的。用紅色帶有四個孔的小球代表碳原子,用綠色帶有三個孔的小球代表氮原子,用藍色帶有兩個孔的小球代表氧原子,用白色帶有一個孔的小球代表氫原子,再用一個圓柱小棍代表鍵。同時,向學生解釋碳原子、氮原子、氧原子和氫原子分別可以連接四個、三個、兩個和一個鍵,通過棍與球之間的連接,可以非常直觀地向學生展示有機物的成鍵過程,這就是典型的球棍模型。如講到甲烷的結構時,教師可以事先做好多媒體動畫,先出現一個紅色的小球表示碳原子,然后四根圓棍接在碳原子上表示四個鍵,然后再將四個白色的小球連接在圓棍上,表示形成四個碳-氫鍵,最后就形成甲烷分子。同樣地,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示甲醇、乙醇、乙烷等等有機物的成鍵過程。此外,對于復雜的有機反應過程,可以通過動畫分割成多個可見的步驟,讓學生直觀明了地“觀察”反應過程。

      三、開展探究式教學

      有機化學學習不同于無機化學,不能單純地通過記憶達到學習的目的,需要對有機物的結構、官能團的性質以及反應機理有較深的理解。因此,學生的主動思考在有機化學教學中非常重要。傳統有機化學教學方式主要是學生被動接受的授課方式,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僅處于接受狀態。利用探究式教學,可以改變傳統教學這一授課方式,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知識點的思考。在教學過程中引入與知識點相關的實驗,設計合理的實驗方案,通過研究物質的反應與性質,從結構的角度深化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認識,誘發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思想,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目的。例如在講到醇與酸的酯化反應時,許多教師會按教材上的知識點進行教學,即向學生介紹醇與酸之間脫去一個水形成酯,其中醇提供一個氫、酸提供一個羥基,氫與羥基結合形成水。但是,為什么不能是酸提供一個氫、醇提供一個羥基呢?許多學生肯定會有這樣的疑問。因此,在講授酯化反應這個知識點時,教師可以進行探究式教學。即提出假設:假設氫是由酸提供的,羥基是由醇提供的,讓學生進行討論,并讓學生提出進行驗證的方法。這種探究式教學通過誘發學生主動思考,可以達到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培養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思維

      由于有機化學在初中化學中很少涉及,且學習方法也完全不一樣,因此許多學生因為找不到正確的方法而放棄有機化學學習。正確的學習思維,可以讓有機化學的學習事半而功倍,因此教師在有機化學教學的前期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有機化學教學要讓學生重視有機物的結構,結構決定了有機物的性質,通過對結構的深入理解,可以很容易地記住有機物的性質。總之,無機化學重性質輕結構,而有機化學重結構輕性質,有機化學是從結構出發。

      五、培養學生合理的有機化學歸納策略

      有機化學知識點多且易混淆,即使老師在課堂上對每個知識點進行一一詳細講解,但學生課后如果不進行合理的歸納,根本無法學好有機化學。筆者認為,老師除了把知識點教給學生,更要教學生如何舉一反三。而高中有機化學的歸納主要還是通過有機物的結構(主要是官能團)進行,不能的官能團決定了有機物不同的性質。如乙烷、鹵代乙烷、乙醇、乙酸、乙醛、乙酸乙酯就可以通過官能團進行歸納總結,輕松地辨別它們的性質。

      六、培養學生解答有機試題的方法與技巧

      有機化學試題相對繁瑣,但是具有固定的解題思路。老師在教學有機化學知識的過程,同時也要向學生傳授有機化學習題的解題技巧[2]。許多學生不是對有機化學不感興趣,而是因為有機化學題目難解以及有機化學成績差,而失去學習有機化學的信心。有機試題的解答與學習異曲同工,都需要從有機物的結構出發。讓學生養成從有機物的結構出發來解答問題,對題目中涉及的有機物,要看其本質,看其具有哪些典型的官能團,從而辨別屬于哪類物質,最后通過簡單地對號入座即可達到解題的目的。(作者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篇(4)

      現階段我國教學事業發展較快,社會以及相關教育部門更加重視各個階段的教育工作。當前高中化學教中有機化學是重要的基礎教學內容,做好有機化學的教學環節也是當前高中化學教師研究的重點教學方向。

      一、掌握有機化學的發展趨勢是進行教學的前提

      當前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要做好有機化學的教學工作,首先需要讓學生對于高中化學有明確的認知理解。教師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有機化學的實際發展。目前階段的有機化學分為三個時期,分別是提取時期、創立時期以及后期的發展階段。提取時期主要是人們通過有機化學的知識對要去進行研究提取。創立時期主要指的是化合物的基本合成,比如乙酸和油脂等化合物的創立。后期發展是目前有機化學主要的發展趨勢,以量子力學為基礎構建現代結構理論體系,合成了較多復雜的天然物,以上這些就是有機化學的基本概述。

      二、了解有機化學教學難點,強化知識點與高考命題特點的聯系

      現階段化學教學課程標準與過去教學大綱之間的目標存在著相應的差異性,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更嚴格按照教材的內容來把握教學的范圍。比如現階段化學教材中增加了“溴乙烷”而刪減了“乙二醇、甲醛和乙二酸”等。

      起初大多數學生在接觸學習有機化學時,都表現了極高的興趣。但是隨著課程學習難度不斷深入,大多學生會感受到有機反應方程式較為難寫,在化學式同分異構體的書寫中表F能力較差,知識網絡化的程度較差,知識遷移能力較差等情況。當前新課標理念下的理科綜合卷中的有機化學部分仍舊對傳統的有機化學熱點內容較為關注,其中以社會生活、醫藥以及新材料等內容為教學背景材料,來綜合考查學生對于有機化學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既測驗了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又能以實驗題的內容標準來考察判斷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高中化學有機化學的教學方法探析

      1.以教材內容為引導,落實化學教學的目標

      目前高中化學教材中包含許多有效的教學框架欄目對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引導。教材中的“交流與討論”、“拓展視野”等欄目,教師要充分發揮出其實際作用,以此對學生開展積極性的引導。教材中所包含的此類知識點能夠有效提升師生之間良好的互動性,為高中化學教師的教學提供有效的教學空間,能夠為學生創設更多樣化的學習環境。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去探究教材中教學內容所包含的教學價值。

      例如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教材中的“回顧與總結”的內容,為學生梳理教學的主體以及知識內容的細節部分,引導學生進行全面有效的思維探究,提高學生的自我評價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起到引導作用,探究性的活動讓學生完全自主化學習。教師再通過的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全面總結,創設更為有有效的探究性學習環境,引導學生有效地解決問題。

      2.以課程標準來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學習能力

      通過化學教材中所設置的“活動與探究”環節,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學習能力,從而有效提升有機化學的教學成果。教材中的內容都是根據現階段高中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而制定的,內容難易度都有明確的層次劃分,教師要在有機化學的理論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使得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效提升。比如在驗證該反應為取代反應的實驗中,嚴重鹵代烴中的鹵素,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相關的實驗材料以及實驗試劑,讓學生進行試劑添加觀察相關的實驗現象,從而得出有效實驗證明。

      3.建立有機化學的知識體系

      教師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對有機化學的知識價值進行深度探究,逐步輔助形成有機化學的知識體系。比如在教學鹵代烴時,教師可以通過探究性的實驗讓學生掌握教學知識點。比如溴乙烷在NaOH溶液中進行充分的水解過程。教師在探究性實驗開始之前為學生提出相關的探究性問題,如果在實驗中沒有各類添加試劑,能夠判斷出溴乙烷在加熱過程中在NaOH溶液中的化學反應情況嗎?讓學生在預習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對水解現象進行自主探究,以此來提升高中生的創新探究性思維能力以及科學素養,從而有效提升有機化學的教學質量。

      四、結語

      總而言之,當前我國科學技術發展迅速,有機化學已經與多個學科之間也有著密切的聯系。有機化學與生活中各類實際應用較為明顯,所以當前加強有機化學教學具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喜有.高中化學教學中優化有機化學教學方法[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6(12):9.

      [2]劉璐.淺談高中有機化學教學的策略[J].新課程?中學,2014(6):36-36.

      篇(5)

      近幾年,由于高考的改革,中學采取模塊式教學,學生根據高考需要,可以選擇不同課程學習,導致許多學生根本沒有學過有機化學。而高校授課學時的壓縮又導致學生無機化學的理論基礎非常薄弱,所以很多學生擔心有機化學很難學好。可以告訴學生有機化學與無機化學聯系并不緊密,對有機化學的學習影響不是太大,主要用到部分物質結構知識,我們會在課堂中復習,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還應結合專業特點,介紹有機化學與專業的關系,有機化學知識在相關行業領域的應用及重要性,使學生了解有機化學學習的重要性,并讓學生感受到有機化學是可以學以致用的,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及積極性。如:針對生物制藥類專業的同學,可著重講述有機化學在藥物合成中的作用。現今,95%的藥品都來自化學合成,沒有有機化學的發展就沒有新藥物開發,就沒有現代醫學。過去曾長期危害人類健康的結核病、霍亂、傷寒、瘧疾、傳染性肝炎等疾病,由于特效藥的出現已得到有效的治療[2]。針對環境科學的同學可重點介紹與環境治理相關的有機化學知識,如:室內裝修甲醛、甲苯的危害,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各種固氣體廢棄物的處理等。針對高分子專業的同學則要重點介紹有機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聚氯乙烯、酚醛樹脂、雙酚A等的制備與應用。這樣能成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有機化學的學習興趣,為課程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精致課件,提高有機化學的趣味性

      篇(6)

      1)利用已知的金屬有機化合物的反應來研究新的化合物的合成。

      現在已經比較熟悉的金屬有機化學的反應有雙取代、三取代烯烴;炔烴-α,β-不飽和羧基化合物的偶聯串聯反應;亞胺烷基反應;1,3-雙烯等的立體合成以及四異丙氧基鈦的促進還原烯化反應。其中炔烴-α,β-不飽和羧基化合物的偶聯串聯反應是由我國獨立研究發現的金屬有機反應,而且這一反應的發現有些的解決了猝滅C-Pb鍵。雙取代、三取代烯烴和1,3-雙烯等的立體合成主要是通過以硒等化合物的價鍵結構,以及金屬有機化合物的基元反應為基礎,同時也結合了新的有機合成的方法,將金屬原子或者其它類金屬原子導入到烯基硒化合物中,而后形成碳碳連接的雙官能團試劑,并且在過渡金屬的催化作用性發生偶聯反應,發展了多種雙取代、三取代烯烴等。這一理論方法一在多種模式下的風雨中,用來合成各種不同性質的烯烴。亞胺烷基反應在我國的有機化學研究中發展比較快,目前已經開發了多個亞胺丙烯基化反應。四異丙氧基鈦和三苯膦可以促進還原烯炔反應,可以合成三氟甲基-(E)-烯丙醇。這些相關的金屬有機化學反應在我國的金屬化學研究中取得了明顯的進展,而且促進了金屬有機化學交叉學科的發展。

      2)對金屬有機化學反應規律的研究。

      在金屬有機化學的研究中,逐漸發現了金屬有機化合物在雙等瓣置換以及加合等瓣置換等化合物中的選擇性合成。這是金屬有機化學規律研究中的最具代表性的反應,通過研究金屬有機化合物在單等瓣置換反應的基礎上,發現了橋連雙環戊二烯基雙金屬絡負離子可以同時和兩分子簇方式等瓣置換反應。

      二、金屬有機化學的應用分析

      1)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技術的應用。

      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是將容易在低溫下揮發的金屬有機化合物作為前驅,并且在預加熱襯底表面下發生氧化或者還原反應有機分解等而最終制造出成品或者薄膜的技術。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技術和傳統的化學沉積方法相比,其沉積溫度更低,而且能夠在物質的表面下形成不同的薄膜,在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元件中等薄膜材料的研究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反應是一種非平衡狀態下的反應,外延層的生長速度和組織充分受到了溫度、金屬有機前軀體濃度有機基體表面的狀況等因素的影響。金屬有機前軀體作為反應中的重要物質,主要是有金屬鹵化物、金屬氫化物、金屬有機化合物組成。金屬有機化合物和其它的金屬化合物相比在沉積溫度、毒性等方面具有一系列的優勢,而且大部分金屬化合物都屬于容易揮發的液體或者固體,容易進入到反應室中。作為金屬有機化合物的前軀體,應當具備相關的特點,例如在室溫下的化學現在穩定,而且蒸發的溫度低,蒸發的速度比較穩定,分解的溫度低而且沉積速率容易控制等;高沉積率可以應用到沉積厚度比較大的涂層,沉積速度低的可以應用到半導體薄膜的沉積中。同時在沉積的過程中對環境沒有污染,不會產生其它的雜質,而且不易自燃爆炸等。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技術作為氣相外延的一種,逐漸成為半導體化合物材料氣相外延生長的重要技術手段。

      2)含碳硼烷金屬有機化學的研究和應用。

      硼作為形成多種類化合物中的類金屬元素,可以形成碳硼烷、金屬碳硼烷等多種化合物。近年來金屬碳硼烷化學的研究不斷的深入,人們對于金屬碳硼烷的性質也有了更多的了解。碳硼烷分子對于光、熱、氧化劑以及酸等的穩定性比較強,而且其功能比較優異,可以用來作為改變材料的性質。還有碳硼烷基的聚合物材料可以用來作為陶瓷前軀體、基體樹脂、碳/碳復合材料等,可以作為材料表面的涂層來提高耐熱和耐氧化性。金屬碳硼烷多層結構還可以用來開發具有光學、電磁性質的新材料,用來作為數據才存儲和恢復等。通過將碳硼烷結構引入到藥物分子中,可以借用硼中子來治療癌癥等。

      篇(7)

      隨著人們認識的水平的提高,科學技術的發展,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的界限已經越來越模糊,二者之間的聯系也慢慢被開發出來。

      1無機化學與有機化學的基本內容

      無機化學是對所有化學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質和反應進行研究。近代的無機化學的發展主要分三個步驟,一是搜集科學知識,化學最注重的就是實驗,搜集事實就是為實踐做驗證,自然界的現象變化復雜,通過直接的觀察不能夠得到事物的本質,而且兩個事物之間在一定的條件作用下有可能發生反應,這些現象都必須通過更可靠的實驗進行驗證。只有獲得了正確的事物事實,然后根據熟練的技術和科學的儀器來對這些進行檢驗。二是確定定律,定律是通過歸納相似的事實而成,而相似的事實是大量科學的所在,并將這些科學的知識進行比較分析,取其精華。三是學說的建立,化學定律中是互相聯系的,只有建立一個學說才能夠將其中的聯系進行總結。有機化學是研究碳元素的結構和性能,有機化學中都具有碳原子,其中有機化合物的結構是共價鍵,這也是有機化學和無機化學聯系的關鍵。通過對有機化學的研究,可以了解到生物的呼吸作用和整個新陳代謝的過程。有機化學的合理應用可以對疾病的預防、控制等起到中間的作用。

      2無機化學在有機化學中的應用

      無機化學中的分子化合物是通過共價鍵聯合起來的,無機化學中的分子結構不但包括共價鍵,還離不開離子鍵和金屬鍵的發展。共價鍵也稱電子配對,或者分子軌道,是在分子內進行運動。對于無機化學的共價鍵講述的是無機物的形成和發展的本質,在充分利用好模型的同時,建立了軌道的空間形象,并對簡單的有機分子構成進行了更為科學的描述,為有機化學的分子結構形成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分子的軌道理論是從分子的運動出發,去研究每個電子的運動狀態。無機化學中對分子的應用主要是通過分子軌道理論進行的,但是卻通過共價鍵的理論解釋的,這些都建立起了有機化學和無機化學間的聯系。通過對共價鍵的研究,將無機化學中的內容進行總結和整理,再運用到有機化學的分子中去,這兩種理論互為補充,二者共同作用到有機分子中去。比如兩種有機分子是平面結構的共同體系,在定域鍵的作用下,通過共價鍵理論,就構成了分子的骨架,有機化學中的碳元素加入到平面結構中構成一個垂直的軌道,通過各種平面的組合重疊構成一個中心鍵,并在整個骨架中進行反復的運動,最后可以形成離域鍵。離域鍵的性質與有機化合物的性質相關性很大,在一個酸性的離域中加入一些有機化合物可以減輕堿性物質,穩定離域,這樣才能夠將無機化學合理的應用到有機化學中。無機化學中無論是共價鍵還是其他鍵都有固定的參數,這個參數結合了無機物可以更好的描述分子的空間,參數的強弱代表著電極的正負,在有機化學中這就是共價鍵的基本屬性。有機物中即使是相同性質的鍵也存在著不同的分子變化,因為有機物組成的復雜性,原子間還會相互影響,這就會導致不同鍵之間的變化。有機分子的應用就是通過不同鍵的功能實現的,具體的正負極性是通過鍵來衡量的,而無機化學的分子的正負極性擁有更為詳細的描述,然后再通過空間模型的構建消除或者抵消之間的排斥性,為有機化學的發展打下基礎。共振理論是無機化學應用到有機化學中的重要理論基礎。這一理論的發現和發展證明了離域鍵的存在,而且一些化合物的性質和結構并不相符,這劇需要利用共振來重新定位。共振理論對有機化學的分子結構和性質的解釋有著重大的作用,在現代的化學體系中也是較為先進的。在無機化學中的分子結構也得到了相關的應用。不同的化學符號結構中的長度不盡相同,通過共振理論能夠將分子結構進行合理的安排。在一些含氧酸的元素中酸性較強,這可以通過共振來進行研究,通過共振理論,可以對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進行更多的解釋。

      3結語

      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都是化學界的基礎,構成了化學的重要理論,只有將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進行良好的結合,并將無機化學有效的運用到有機化學之中,無論是有機化學還是無機化學,只有將二者結合起來研究才能夠創造出更好的化學理論和技術,完成更高的目標,只是單一的發展無機化學或是有機化學,都無法對化學界的發展進行有效的質變。

      參考文獻:

      [1]定性及定量共振論[J].張愛清,沈長虹.中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02).

      [2]共振論與有機化合物的酸堿度[J].李欽玲.青海師專學報.2015(03).

      篇(8)

      【關鍵詞】 有機化學; 醫學 教學

      20世紀下半葉,生命科學迅速發展的標志是分子生物學的興起。從分子水平上理解生物體和生命過程,實際上也就是從化學的觀點去從事現代生命科學的研究。這種發展趨勢不僅對有機化學提出了新的挑戰,也使得醫用有機化學在高等醫學院校公共基礎課中提到了更高的戰略地位。醫用有機化學所涉及的內容廣泛,概念比較抽象,分子結構復雜,化學反應多,但是由于課時的限制,不能深入展開講解,學生普遍感到難于理解,難于掌握。因此,作為授課教師,如何達到預期教學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是筆者經常思索的問題。筆者近年來在承擔該門課的教學工作中,積累了一些經驗,認為如果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把握醫用有機課程的特點,處理好教學中的幾個重要環節,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 精心設計緒論課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高等醫學院校,一般將《醫用有機化學》放在大學一年級第二學期,與《醫用有機化學》同時開設的還有《解剖學》等專業基礎課程。許多學生只重視專業課,對學習化學興趣不大。針對這種現狀,筆者認為必須重視緒論課的教學,要認真鉆研教材,精心備課,用心安排好緒論課的內容,要使學生充分認識到醫學離不開化學,化學是醫學發展的基礎,學不好化學不可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醫務工作者,更無法攀登醫學科技的高峰,激發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熱情。

      為此,筆者認為在緒論課上除了介紹有機化學的發展簡史外,還要講授以下兩個方面內容:一是有機化學新的成就和貢獻以及有機化學與生命科學的關系。這就要求我們不能局限于教材,備課時應該查閱文獻,了解有機化學的前沿,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可以通過列舉上世紀80年代以來諾貝爾化學獎的主要工作來分析化學的發展方向。因為通常諾貝爾化學獎所表彰的工作是10年前甚至20年前完成的,但是這一評選則是以現代科學發展的眼光來進行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對化學發展趨勢和方向的看法。[1]值得注意的是直接與生命科學有關的化學諾貝爾獎至少有10項之多。近年來,隨著人類的約80000條基因測序工作的完成,接下來的后基因工作就是尋找相應的小分子去調控這80000條基因,包括天然產物和它們的類似物去調控基因的表達過程或直接作用于基因本身。這些實例能夠激發學生科學地認識到化學在生理過程、疾病的防治、診斷、治療中的重要作用。人類全面揭開遺傳、變異繁殖、疾病、死亡等生命的奧秘必須依靠化學、醫學、分子生物學家們共同努力。二是有機化學學科的特點、自己對學生的具體要求、以及授課計劃等。使學生對教材知識結構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并且讓學生明白應如何學習該課程。有機化學教材一般是按有機化合物的官能團體系劃分章節,在每一章節,先學習命名,然后對其中一種或幾種典型物質進行結構、性質、應用等內容的學習,并掌握它們同系物的相似性和規律性,有很強的系統性。醫學專業學生要通過學習簡單有機分子的反應,掌握有機化學的普遍原理,并初步具備聯系體內復雜反應的能力。例如,醛與醇的親核加成反應是糖的環狀結構形成以及成苷反應的基礎;含氮化合物的性質是蛋白質和核酸中涉及的一些反應的基礎。這就要求我們要授予學生有機反應歷程的理論知識,而不是孤立地陳述一個個具體的反應。因此緒論課上有必要介紹有機化學反應幾大類型,使學生初步接觸自由基、親核試劑、親電試劑等概念,對有機化學反應過程形成初步認識。

      2 以“性質結構”作為教學主線,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筆者在歷年的教學中發現學生在學習有機化學時覺得有機化學內容太多,頭緒太亂,難記難學。其實有機化學課程的中心內容就是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和性質,因此學習有機化學的重點應該放在認識化學結構上,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映結構,“結構性質”就是掌握有機化學的“金鑰匙”。

      在各章的教學中, 講解化學性質之前, 以“結構決定性質”為出發點, 對各類官能團的結構特征, 反應特性作全面的剖析, 使學生在接觸具體性質之前, 對結構這一內因對化學性質的決定性影響先有一個輪廓認識。有了這種理論對實際的指導作用, 學生就會擺脫“不知其所以然”、“規律難尋”的狀況。以《醛酮》一章的教學為例。醛、酮的分子中都含有官能團羰基,羰基碳原子為sp2雜化,碳氧雙鍵由于碳氧的電負性不同而呈現較強的極性,電子云偏向氧原子一方,使氧原子上帶部分負電荷,碳原子上帶部分正電荷,親核試劑首先進攻碳原子,發生親核加成反應。由于羰基吸電子誘導效應的影響,使α氫活潑,能發生一系列反應。由于醛羰基的極性比酮羰基的極性大,空間阻礙也較小,因而在相同條件下醛比酮一般較易起反應。醛、酮的反應與結構關系一般描述如下:

      這樣, 學生在學習醛酮的親核加成、氧化、碘仿、羥醛縮合等反應時, 不僅不會有凌亂無序的感覺, 反而產生了刨根問底的求知欲,帶著濃厚的興趣,更加牢固地掌握繁瑣的有機化學反應。

      轉貼于

      在講授有機物性質和結構的過程中,還應注意引導學生運用有機結構理論,從空間位阻效應和電子效應等方面綜合分析有機物結構特征,以及由此引起的化學性質的微妙差異。引導學生從更高層次上理解結構和性質的辯證關系,從而更加全面深刻地把握整個學科體系。例如, 在講不對稱烯烴與不對稱試劑的親電加成時, 如果不從電子效應來分析, 學生即使記住了馬氏規則, 遇到下列情況時, 做錯了題也不知為什么。CH3CH=CH2+HCl;CCl3CH=CH2+HCl;ClCH=CH2+HCl這三個反應都是單烯烴的加成反應,但是加成方式是一樣還是不一樣呢?影響上述加成反應的結果是共軛效應還是誘導效應?這時學生就可能就老師的提問,根據所學知識而給出種種可能的解釋。再經教師指導性釋疑,他們就會茅塞頓開,既明白了何種情況下是誘導效應或共軛效應在起作用,又提高了學生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

      3 突出重點,分散難點,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教好立體化學

      立體化學是有機化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有機化學課程教學中的一個難點,但立體化學知識對于醫學院校學生充分了解酶促反應、藥物療效等知識有著重大的基礎作用,不僅要講,還要把基本概念和關鍵問題講深講透。

      適用醫學專業的有機化學教科書一般都設有專章進行討論,差異在于把這一章放在全書中的哪一部分,是否在其他章節提前介紹基本概念和理論。目前我們選用的是衛生部規劃教材呂以仙主編的《有機化學》,在討論烴類化合物之后便安排立體化學這一章,并且在烴的各章中就開始介紹一些有關的立體概念,例如烷烴和環烷烴的構象分析,烯烴和環烷烴的順反異構現象以及烯烴加成反應的立體化學等[2]。這種安排有利于教學,使學生在開始接觸簡單有機物的分子時就樹立一個正確的立體概念。在立體化學專章中是以旋光異構現象為重點,對這方面的基礎知識不僅要系統介紹,還要注意同其他章節或其他課程的配合。對已經學過的有關內容,可以扼要地再提一下,加深學生對這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印象;對需要留待以后章節中才討論的內容,有些也需要及時地予以指出,為后面的講授埋下一條伏線。例如在引出本章重點內容旋光異構現象之前扼要地小結一下烷烴、環烷烴及烯烴的構象及構型問題,就會有利于全面了解立體異構現象的概況,對問題的提出也感到比較自然,有利于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分子立體結構的重要性。

      為了使醫學生能學好立體化學知識,我們使用了大量的分子模型,使學生能比較直觀地學習,同時我們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把化學結構繪圖軟件Chemwin與Powerpoint結合起來,將立體感極強的分子立體圖形展示給學生。通過這些手段,我們使學生較快較好地掌握了立體化學的基礎知識。我們在基礎課教學中主要使用球棍式模型(Kekule模型),這種模型代表價鍵的小棍可適當選擇其長度,便于觀察分子中各原子在空間的相對位置,學生可以獲得立體異構體的清晰表象,認識到立體異構體分子中各基團在空間的排列本質。但這種模型構成的分子與真實分子的形象相差甚大,因此在適當時機還需要用Stuart模型做一些典型化合物的分子結構進行示范和比較,使兩種模型取長補短,更有利于幫助學生認識分子結構的立體形象[3]。

      理解概念力求準確,這是學好立體異構的關鍵。對于概念的模糊或誤解往往會導致錯誤的判斷。例如:“旋轉”和“翻轉”這兩個概念,順反異構體產生的條件之一是“分子中存在不能自由旋轉的因素”,如果誤解為“翻轉”,分子中各基團在空間的相對位置無任何變化,不能產生產生順反異構體。旋光異構體的費歇爾投影式不能離開紙平面“翻轉”,只能在紙平面上“旋轉”偶數倍構型保持不變。如果“翻轉”,使得費歇爾投影式表示旋光異構體的基團前后位置交換,其實質是改變了旋光異構體的構型,恰好變成它的對映體,所以不能“翻轉”。由此看來,準確理解概念至關重要,來不得半點馬虎。此外,本章中還要注意結構和構造、構型和構象、手性和手性碳、順/反和Z/E、D/L 和R/S等概念的區別和聯系。

      誠然,在醫用有機化學的教學過程中,有許多方面的問題值得我們探索、研究、解決。而每位教師因各自的教學方式不同,對上述問題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在這里提出的幾個問題僅僅是筆者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來的,供大家商討,它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其學習主動性,改善教學效果均有一定作用。

      【參考文獻】

      1 吳毓林,陳耀全.化學邁向輝煌的新世紀.化學通報,1999,62(1):3~9.

      篇(9)

      有機化學是高校化學系四大基礎課程之一, 具有課程內容豐富, 社會應用性強等特點。當今有機化學已經廣泛滲透到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能源科學等諸多學科領域中。人們的現代生活也處處顯現出有機化學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得高校有機化學在有限的學時與不斷膨脹的課程內容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既要完成教學計劃、保證教學質量, 又要重視學生素質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有機化學教學改革已是日益重要。在新的有機化學教學背景下,要應對新挑戰,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出路就是針對專業、課時、教學對象等變化,構建滿足新形勢要求的教學新模式[1]。

      一、展示有機化學的魅力,體現其重要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有機化學》 的學習由于有機物數量之大、 結構復雜、 反應式繁多且理論很抽象,學生普遍感到難掌握。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部分學生的有機化學基礎知識非常薄弱,學生總體知識體系層次不齊,大多數學生對有機化學的學習缺乏信心和興趣,并且對有機化學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有機化學是研究有機化合物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規律的科學。人類的衣、食、住、行離不開有機物質。國防、石油化工、合成材料、醫藥、農藥、染料、 香料、日用化學品都依賴于有機化學。生物體的組成除了水和一些無機鹽外,絕大多數都是有機化合物。生物體內的新陳代謝、遺傳變異都涉及到有機化合物的轉變,生命過程說到底是一個有機化學問題。有機化學與生物學、物理學等學科的密切配合,預計將來在征服疾病、控制遺傳、延長壽命等方面起巨大的作用。如果沒有抗生素和化學藥物,人的平均壽命就會縮短.讓學生們充分認識有機化學的魅力,提高學習興趣。

      二、改革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改革是教學改革的核心, 也是重點和難點, 考慮學生的就業及個性發展, 在不影響整個有機化學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 借鑒國內一些高校的改革經驗, 對有機化學的課程體系進行了調整, 建立以有機化學基礎理論課為主線,以有機合成、有機波譜解析、精細有機合成和立體化學為輔線的課程網絡體系, 使學生對有機化學有一個系統的全面認識,選修課程的開設使學生進一步鞏固了有機化學所學的知識, 同時也拓寬了知識面, 既有利于學生就業和考研的需要, 也克服了學生“ 學一點、忘一點、學到最后剩一點” 的現象。

      三、改革教學內容

      21 世紀的新一代大學生, 他們思維活躍, 見多識廣, 富于思考,作為一門化學基礎課, 如果我們一味照本宣科, 就很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 從而達不到好的教學效果, 因此, 我們必須對教材的內容進行系統的分類, 可以按章節順序, 也可以分成幾個專題進行講解, 但在內容上一定要有所取舍與填補, 對于中學已涉及的知識可以一帶而過, 而對于某些反應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則應添加進來,例如: 在講醇的氧化反應時可以介紹用此反應而生產的測量人體內酒精含量的呼吸測量儀, 用來檢測司機是否酒后駕車,這樣便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化學的生動有趣和引人入勝之處就在于化學現象的復雜多變又如此的貼近生活, 具有強烈的實在感,21 世紀的化學又有其新特點, 即與各學科間的交叉關系進一步發展, 其中和高新技術、環境、材料, 以及生命科學的關系更加密切, 因此在教學內容的編排上, 要大膽創新, 關注前沿, 將當代科學技術的新成就、新思想和新發展及時傳授給學生,為學生的創造性學習開拓思路,以滿足時展的需要[2]。

      四、教學手段上繼承和創新并舉,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在改革教學方法的同時,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3],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更新教育教學手段,拓寬學生思維能力,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在有機化學教學中結合教學的實際需要,我們應用多媒體技術手段輔助課堂教學,不但擴大了課堂教學容量,而且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形象、直觀的特點,增強課堂教學的表現力。使學習內容生動有趣,容易記憶和理解,同時注意發揮傳統教學特有的隨機、靈活、節奏感與互動性強的優勢,來彌補多媒體教學課件即定性、程序化、交流少等不足。 各教師在此基礎上自制多媒體課件, 擁有自我發揮的空間, 展示教師的個性和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課件可以讓學生拷貝, 使學生上課時不再急于記筆記。因此有利于節省學時, 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緩解學時減少與教學內容日益膨脹的矛盾。但必須注意到多媒體課件只是一種教學手段, 在教學中存在既定性、程序化和交流少等缺陷, 因此在教學中僅起輔助作用, 必須發揮教師的主導性, 將傳統教學特有的隨機、靈活、節奏感和互動性強的特點與多媒體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 優勢互補, 才能獲得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五、 理解知識體系,傳授學習方法

      有機化合物數目龐大,種類眾多,反應復雜,若不能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往往容易對這門學科感到望而生畏.現代有機化學的教育任務不僅是傳授知識,更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引導學生把握體系規律,加強理解提高記憶效果.學習有機化學可根據結構影響性質,性質決定用途,機理控制合成這種模式進行學習,在此基礎上學會整理筆記,在筆記中把重要的化學性質進行總結。有機化合物之間不是孤立的,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只要條件允許,一類化合物可轉為另一類化合物.掌握官能團間的轉變關系,對于相同反應物,條件不同產物也會不同.因此,要求學生著重掌握化合物的性質及轉變的條件[4]。

      參考文獻:

      [1] 薛紅艷,吳曉旭.構建有機化學目標型課堂教學模式[J],高師理科學刊,2007,27(1): 64-66.

      篇(10)

      1.學生情況調查分析

      在進入有機化學復習之前,我們可以通過師生談話,問卷調查,或者考試摸底等方式,得到第一手的信息,了解學生的現狀,知道他們差在什么地方?為什么差?哪些地方是他們認為的難點。這樣方便我們制定有效合理的復習方案。我通過這三種途徑收集到了學生在復習之初的有機化學的認知水平:其一:學生對有機化學許多的基本概念理解模糊。其二:對各類有機反應能夠發生的條件,以及各類有機反應的含義似是而非。其三:對于許多有代表性的有機物結構不清,性質不熟。造成做題時的艱難。其四:這也是有機化學中的高層次要求了,使得其對這類題的解答一籌莫展,這從而暴露了學生在知識的綜合運用方面還十分欠缺。

      2.對考綱的分析和對考試情況的分析

      有機化學的復習不能復習太淺,也不能復習得太深,得有一個依據,這個依據就是我們的教材和我們的考試說明任何超越這個基礎上的復習都是沒有意議,費力不討好的。縱觀近幾年的全國各地的理科綜合考試在有機化學這方面的考核不論是考查的內容還是考查的方式以及考查的分值基本趨于穩定,大多數是以選擇題,推斷題的形出現:但不管怎么考都是圍繞著 基本知識展開。對于有機推斷就常以醇,醛,羧酸,以及酯展開。

      3.有機化學的復習建議

      對于高三化學的復習,不能再像以前上新課那樣的上法。不能每個知識點都講得細講得慢,這樣做一來時間不夠三來都是學生學過的舊知識學生會聽得沒勁,老師雖然花了許多時間但學生的收效卻很小。所以高三這一年的時間要把三年的內容復習完,如果沒有計劃,沒有方法那么是很難達到有效的復習的。加之高考不僅考查了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程度,更重要的是檢測了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以及思維能力。因此這就為高三的復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的將學生以往的零散知識聯系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這『是我們復習中必須思考解決的,一個問題。對于有機化學也是一樣,我們可以把有機化學看作一個獨立的部分,將其知識編制成一個網絡。其實有機化學的規律性比無機化學規律性強,有機化學知識間的牽連大而廣,如果從烴出發能夠得到鹵代烷可以通過一些反應得到醇類,醇類在氧化就能引出醛和酮,在氧化就能引出羧酸,在由羧酸和醇能得到酯(油脂),這其中還能引出許多有機反應類型。各個知識之間交連在一起,所以我們要有一套適合自己學生的有效的復習方法,才能將看似復雜的有機化學形成知識網絡,才能真正將書本中的知識裝入自己的頭腦中化為己有。其實學生常常感到有機化學不難,可就是學不好,考不好。他們普遍感到知識瑣碎,零亂,規律多而雜,因而不得要領。

      3.1有機化學的系統復習要有“點”有“實”

      有機化學系統復習的點就是知識點,能力點,實際點(聯系工農業生產,環境保護等社會實際)在系統的復習中要將這三點融入其中。對于考點,知識點的把握通過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能夠抓住。通過許多方法使學生掌握不同層次的知識,比如對于易錯的知識點,重點,難點教師可以設計成一個一個專題幫助學生突破,比如有機合成是個難點我們就可以將其設為一個專題。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團結互助相互之間幫助掌握知識點,再此基礎上將這些知識點運用起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化學本身就和工農業生產以及環保等社會實際聯系密切,這就要引導同學們留心身邊的化學,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里的“實”指得是落到實處。

      3.2有機化學的系統復習要“有效”

      篇(11)

      高職高專教育的特點是培養社會需求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在培養模式上,遵循“需用為準、夠用為度、實用為先”的原則,構建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適當降低理論難度,減少理論分析,體現有機化學在醫學和藥學領域的重要性,重視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有機化學是藥學專業非常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可以說“有機化學是藥學專業的生命”。通過有機化學的學習,可以使學生了解藥物的組成、結構、性質、合成方法以及藥物結構與藥效的相關關系,為今后進行藥物生產、藥物質量檢測、新藥開發奠定基礎。

      1.把握有機化學課程的特點

      有機化學是整體性、聯系性非常強的學科。內容編排由淺入深,前面的內容是后面內容的基礎,后面內容是前面內容的提升,在教學過程中前面的知識內容講解要慢、細、精,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以便后面學習。有機化學課程的中心問題是結構與性質的關系的問題,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特征是有機化學的基礎,深刻理解化合物的結構特征,才能更好地理解有機化合物的主要性質特征包括物理的和化學性質。有機化學課程中不同官能團的性質是相互關聯的,比如說烯烴與氯化氫加成反應是鹵代烴的制備反應,有意穿插反應之間的相互聯系,使學生對課程產生整體感。

      2.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激發學習興趣

      在高職醫學院校,學生普遍認為醫學課程才是他們學習的主要課程,不重視有機化學的學習,在開課的第一天就要向學生講明有機化學的重要性,首先我們人體就是一個大的化工廠,每時每刻有成千上萬個化學反應在發生,醫學就是研究人體的科學,所以要學習有機化學是學習其他課程的基礎。其次另外要結合身邊的化學物質學習有機化學,如雙酚A、蘇丹紅、三聚氰胺、地溝油、瘦肉精、保鮮膜等,讓學生感覺有機化學并不是紙上談兵,和我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另外在講解知識的過程中要隨時注意有機化學與醫學相關內容的聯系。如講解羧酸的成脂、成鹽、成酰胺反應時,可以補充有機藥物化學修飾的內容,如臨床上常用的抗生素藥青霉素G,是一種不溶于水的藥物,如果在皮下注射時,一方面不易吸收,另一方面會疼痛難忍。將其修飾成鹽后,注射時不僅可以減少疼痛而且有利于藥物吸收。最后,精心選擇教學內容,有機化學作為藥學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內容多,課時少。教師很難在64個學時內完成教學任務,因此整合知識體系,提高教學效率非常關鍵。在教學活動中合理地選擇性的精煉教學內容,適當壓縮高中已學過的內容,將重點放在新接觸的反應類型上,同時將可以將有機化學的前沿動態融入的教學過程中,體現有機化學的活力和生機。

      3.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不同的內容可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經過這幾年教學實踐,筆者總結了幾種教學常用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感覺教學效果還比較理想。3.1遷移教學法遷移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一方面對有機化學留下整體感,另一方面對于知識間的前后聯系有助于學生鞏固前面所學知識和學習后面新的知識。比如可以將不飽和烴所學誘導效應內容遷移至鹵代烴,由于鹵素的電負性較碳元素比較大,所以碳鹵鍵容易斷開,并且鹵素帶負電,碳帶正點。同理可以遷移到醇類、醛酮類和羧酸類等。3.2對比教學法在教學中通過對新舊知識內容的比較,找出其中的異同及相互聯系,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概括能力,而且能幫助學生高效地學習新的知識,鞏固舊的知識。另外還可以調節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容易接受新的知識,避免知識的混淆,加強記憶。例如可將烷烴、烯烴、炔烴、芳香烴在通式、結構、命名、性質方面列表對比,另外在學習環烷烴時與烷烴進行對比,醛酮的加成與烯烴的加成進行比等等。3.3演示教學法演示法是一種以直觀感為主的教學方法。利用分子模型進行演示可以形象地表示化合物的結構和價鍵特征,為學生展示從微觀的宏觀、從平面到立體的直觀印象,便于學生接受,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在講解烷烴、烯烴和炔烴的結構時,可以用粉筆模擬結構的微觀形態及價鍵特征,烷烴的空間構象用粉筆拼接分子模型,加深對分子結構和構型異構體的理解。3.4歸納教學法引導學生對分散知識的歸納整理,有助于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快速抓住重點內容,掌握知識系統的內在聯系,避免死記硬背。教學過程中每類物質都要按照通式、結構、命名、性質進行總結,同時還可以專題總結,如加成反應、取代反應等。另外還可以以物質間的相互聯系和轉化為主線歸納總結。3.5練習法有機化學知識繁多、復雜,只有通過一定的練習才能使學生真正掌握。為了加快學生對知識掌握每章必需附帶一定的練習題。

      參考文獻:

      [1]劉玉梅,黎江,廖珍.高職藥學專業有機化學教學探索.海峽藥學,2015(05)257-258.

      [2]谷小珂,邱凈英.提高藥學專業有機化學教學質量的探索.衛生職業教育,201432卷14期,52-52.

      [3]朱曉彤,張榮麗等.醫學院校有機化學課程教學方法之孔見,衛生職業教育,2014,32卷03期44-45

      [4]朱志博.提高醫學有機化學教學質量初探.基礎醫學教育,2014年03期169-171.

      [5]田樹革,孫蕓,馬紅梅.多種教學方法中藥化學課程中應用.新疆中醫學,2014年32卷06期,53-5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免费观看| 国内精品欧美久久精品| 青青草原精品国产亚洲av|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理论片不卡 |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第2页|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 92国产精品午夜福利|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精品欧美一级乱黄码| 大胸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视频|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 日韩精品欧美亚洲|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网站| 国产AV国片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精品1区2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免费观看|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欧美日韩| 99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 99精品国产丝袜在线拍国语| 精品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中文騷妇女内射| 欧美肥屁VIDEOSSEX精品|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精品字幕|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国产热精品波多野结衣AV|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人妻不卡| 日韩一区二区精品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综 | 日韩专区亚洲精品欧美专区|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视频| 日韩精品欧美|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66|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久久综合久久自在自线精品自| 国内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