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關于心理學的現象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對象與方法
1.對象:本院于2007年7月~2008年8月,擬診為小兒先天性心臟病行64排螺旋CT掃描的16例的患兒。男孩10例,女孩6例,年齡在1~8歲。其中
2.設備與注射器:日本東芝Aquilion64排螺旋CT;MadradristronCT高壓注射器;22G密閉式靜脈留置針(BD22G);采用非離子造影劑碘普羅胺注射液,造影劑的總量1.0~2.0 ml/kg。
3.護理方法:
(1)檢查前護理。①詢問病史及核查化驗結果。檢查前行與醫師一起仔細詢問病史及核查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各項檢查結果,對曾有造影劑過敏、嚴重肝腎病人、心力衰竭、血鉀過低、活動期心肌炎、尿毒癥等病史和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各項檢查異常的患兒禁止檢查。②作好常規準備、物品和器械準備。檢查前準備腎上腺素、異丙腎上腺素、地塞米松、利多卡因各種搶救藥品,藥物的劑量、有效期;同時備好心臟復蘇設備如除顫器、檢查工作是否運行、氧氣量等。③心理護理。用良好的服務態度接納患兒,通過交流了解掌握患兒的心理狀態。緩解患兒緊張不安的情緒。向患者及家屬講明檢查目的,注意事項,必要性,造影劑的不良反應,簽訂特殊檢查同意書。
(2)檢查時護理。①鎮靜。本組患兒年齡小于8歲,檢查難以合作,給予10 %水合氯醛灌腸,0.5~0. 8 ml/kg。鎮靜后于平靜呼吸狀態下掃描。②試敏試驗。做試敏試驗時選擇管徑較粗有彈性的靜脈血管,盡量避免在臨近關節部位穿刺。用原液(碘普羅胺注射液)1 ml,采用BD22G靜脈穿刺,15 min后觀察有無過敏反應,無不良反應者再連接高壓注射器,注射前先檢查針頭是否在血管內,靜脈推注20 ml生理鹽水,防止針頭脫落及造影劑外滲,調節好高壓注射泵,速度1.0~3.0 ml/s,注射劑量20~40 ml。③過敏反應觀察。注射造影劑時,同時觀察病人對造影劑的反應,有無全身發熱,面部潮紅、口干,皮膚潮紅、惡心、輕度嘔吐、肢體麻木感,為正常反應,呈一過性不適,一般無須特殊處理,護理人員可根據情況詳細向病人家屬作好解釋工作。為預防此類反應,可于注射造影劑5 min前遵醫囑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5~10 mg,同時造影劑加熱至30 ℃。一旦發現過敏發生,立即停止造影劑注射,靜脈推注地塞米松5~10 mg,必要時遵醫囑給予腎上腺素0.3~0.5 mg皮下注射,或苯海拉明20 mg,肌內注射;重度反映如血壓下降、休克、喉頭水腫可皮下注射腎上腺素0.5~1.0 mg,并保持呼吸道通暢,給氧,喉頭水腫可用舒喘靈氣霧劑吸入,嚴重者行氣管切開;支氣管痙攣者可給予氨茶堿、氫化可的松;血壓下降可給予多巴胺或腎上腺素;如心跳停止可在心外按摩下加人工呼吸并使用呼吸興奮劑可拉明;如出現休克應及時補液,并使用脫水劑防止腦水腫。④碘普羅胺外滲的處理。一旦發生外滲,立即停止注射更換注射部位。掃描結束后抬高患肢8 h,局部硫酸鎂冷敷4 h,后改為局部熱敷2 h。8 h內腫脹達到高峰,2 d后看腫脹是否逐漸自行減輕或消退。如局部外滲嚴重,出現水泡,壞死血管神經性水腫者除冷敷硫酸鎂外,還應口服地塞米松,非那根等抗組織胺藥,給予抗炎抗感染等對癥處理[1]。
(3)檢查后護理。掃描完成后,在拔針同時用無菌棉球按壓皮膚穿刺處,防止血液滲出,按壓應在5 min以上,避免形成皮下淤血,同時矚患者慢慢起身防止性低血壓的發生。正常情況下留觀30 min后,方可離開,囑患者多飲水以加速造影劑排泄。
轉貼于 結果
16例患兒,2例因是保留灌腸液便出,檢查過程中驚醒,患兒躁動不安,經安撫勸慰均無效,掃描未成功,其余14例均順利完成檢查。無過敏反應發生,無外滲。掃描未成功的2例患者1周后重新進行該檢查,檢查前囑患者,不能排出水合氯醛灌腸液,等患兒深睡后再行檢查,檢查過程順利;16例患兒診斷明確,其中先天性主動脈縮窄5例、單心室1例、右室雙出口5例、完全性心內膜墊缺損1例、法洛四聯癥2例、房缺2例。
討論
64排CT血管造影成像是小兒先天性心臟病一項非常重要的檢查方法,檢查的順利進行及圖像質量的保障與護理工作密切相關,護理人員應具備高度的責任心,嫻熟的護理技術,嚴格的無菌操作規程,一定的急救知識,準備好相應的急救藥品以防萬一,細致的作好每一個環節的工作,以保證檢查順利進行[2]。
本研究中16例患兒均為獨生子女,因從小疾病困擾,父母過度關心甚至比較溺愛,對此項檢查無心理準備,因此為了使檢查順利的進行,護理人員對患兒的心理狀況要充分的了解,并做好相應的安撫工作。在可能情況下帶患兒參觀CT室環境消除恐懼心理,用兒童易于接受語言形象講解有關檢查方法,鼓勵患兒樹立信心,對無法用語言溝通患兒多采用肢體語言,多給予關愛,如給予玩具、畫冊等,以增進感情防止哭鬧引起心率加快等不利因素發生。
碘普羅胺是非離子造影劑,具有濃度大、滲透壓高、吸收慢的特點,高壓注射器壓力高,速度快,若血管選擇不當會造成藥液滲漏出現局部腫脹壞死[3]。因血漿滲透壓的不同,在碘普羅胺以較快的速度注入人體時,病人易出現局部冷,熱,漲,痛等不適,造影劑不良反應的發生,取決于多種因素,包括患者的心理狀態,病情及造影劑類型,劑量,注射速度等,充分作好造影劑使用前的準備,注射造影劑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掃描前詳細詢問病史,了解高危因素,作好病人家屬的解釋工作及相應的預防工作,有效的預防造影劑的不良反應,尤其是過敏反應的發生,以提高螺旋CT造影檢查的安全性[4]。造影劑外滲直接影響檢查效果。
【參考文獻】
1常玉蓮,張斌,樊文鑫,等. 64排螺旋CT冠狀動脈造影的護理[J].現代護理,2006,12(26):2473.
一、鄉鎮中心學校的管理現狀
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政府現也正在努力減小地區間的貧富差異,但是在知識大爆炸的今天,鄉鎮的師資及教學硬件設施與城市的相比還是有不小的距離,不同區域的鄉鎮學校的師資和教學設施也有著很大的差別。在部分經濟比較差,沒有地域特色等經濟發展的鄉鎮,主要勞動力外出務工是他們的主要生活經濟來源。這一部分鄉鎮中,鄉與鄉的學校位置散、上學人數少,學校覆蓋范圍廣,對于鄉鎮中心學校也是只能針對部分區域進行招生,容易造成學生上學難、干脆不上學外出打工的現象。部分能依靠自身發展經濟的鄉鎮,也在逐漸形成學校合并,鄉鎮中心學校的重點發展方向,可以擴大覆蓋的招生范圍,合理建立學生寄宿、暫住等方式解決路途較遠的學生上學難問題。雖然鄉鎮學校的差異性較大,但是相對于城市學校來說,都有著其需要發展的空間和改變的必要性。對于鄉鎮學校,特別是鄉鎮中心學校,需要針對現有的狀況從管理上著手進行改善。
二、鄉鎮中心學校的管理應對措施
1.加強學校文化建設,使學生熱愛學校和教師
校園是學生和老師每天學習和生活的地方。校園環境的舒適與否,直接影響到每一個身在其中的人的情緒。良好的校園環境有利于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對于環境的改善,學校應關注細節,更應該動員每一個學校成員。清潔衛生上,應該號召大家從小事做起,不隨地扔垃圾,學生宿舍、教室和老師的辦公室要收拾整齊。食堂更是要注意衛生,嚴格管理,把師生的飲食打理好,才能使其身心健康。校園設施上,可以改善體育鍛煉設施和場地,改善教與學的設備和材料。在師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倡導文明的風氣,向學生推崇文明用語、文明行動,用微笑溫暖每一個人心。還可以請學生和教師敞開心扉向學校管理人員提出自己的建議,讓師生明白他們每一個都是校園的主人,都有建設好校園的權利與義務,讓師生在相互督促和相互幫助的過程中培養感情,形成學生敬愛教師、熱愛學習,教師熱愛學生與教學工作的完美組合。
2.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鄉鎮學生在更貼近自然的環境中成長,他們的父母也許沒有留意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學校應該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為目標,重視課堂基礎知識的教學工作,重視學生的身體鍛煉,同時也不放松對學生的德育工作。校園管理應有助于培養學生積極正面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對于基礎教學工作,學校應該制定有章可循的教育責任制,還可以舉行教學競賽,例如以班級平均分為評比對象。每學期或者每半學期對評比出來的優秀班級學生和老師給予鼓勵,可以組織班級外出游玩,或者每人發一份小禮品,使得學生和教師都有更多努力學習的動力。教師可以定期組織討論會,讓學生把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來討論,沒解決的,大家想辦法幫忙解決,已經解決的,也可以讓大家想想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重點是鼓勵學生正視自己遇到的每一個困難和挫折,想辦法解決問題。因為在他們以后的人生中,最需要這樣積極向上的態度。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學校應該讓每一個成員都感受到這句話的真切含義。再者,中小學生正處于身體發展的旺盛時期,學校應該完善體育運動設施,教師更應該鼓勵學生多參與運動,戶內的或者是戶外的都可以。下雨天不方便上體育課的時候,教師可組織一些如跳繩之類的戶內也可以進行的運動,或者是戶內集體小游戲,調動大家敞開心扉相互交流,都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
3.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和交流,讓家長意識到家庭教育對學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嬰兒從呱呱墜地那一刻起,就一直在家長的照顧和教育之下成長。不可否認,家庭教育對于一個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鄉鎮也許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其實他們每天都在以自身的行動在“影響”和“教育”著自己的孩子。學校應該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和聯系,讓家長們意識到,從吃飯穿衣到說話做事,孩子都是在家里學會的。一個文明和諧的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也會是一個懂事乖巧的孩子。相反,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不講文明,亂扔雜物或者是和人吵架,那么培養出來的小孩,也會亂扔垃圾,不懂得如何禮貌待人,要讓家長明白自己對于孩子的影響之大。
建議家長在家庭生活中注意培養孩子的優秀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如,生活中以身示范,做一個講文明講禮貌的家長,同時也教導自己的孩子要講文明講禮貌;做一個勤奮樂觀的家長,讓孩子耳濡目染,養成學習努力,開朗樂觀的良好品質。
學校還可以多開家長會,或者多組織教師進行家訪,讓每一位家長都能夠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以便家長了解孩子的需要,能更主動地尋找自家孩子所缺乏的教育內容。學校也該積極向家長請教他們對于學校教育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汲取眾人的智慧,結合學校具體情況來改善管理,也會有不錯的效果。
4.管理應重視對教師的培養
教師是一個學校最重要的資源,是開展學生教育的基本力量。鄉鎮中心學校的管理更應該加大對教師的培養。在教師的教育理論、教學方法、教研能力等方面,學校應組織全體教師相互學習和監督。學校應該關心每一個教師的工作和生活情況,盡力改善教師的辦公和生活環境,讓學校成為教師心目中的大家庭。學校應適當地組織教師的集體活動,使得教師在緊張工作的同時也不忘放松身心,與同事多加交流。也應多組織教師學習和進修,組織教師交流學習心得,討論尋找更好的教學方法。小范圍的學習如校內班級之間的相互聽課和評課,大范圍的學習如學校與學校之間的相互聽課與討論會議,都能夠給教師之間更多交流和學習的機會,讓教師尋找更多的教學靈感。
學校還應完善教師晉升體制,讓晉升透明化,使得每一位教師都能訂立自己明確的目標而為之努力,讓教師更專注于自己的教育工作而不用分心。
5.管理應完善教育質量目標責任制
完善的教育質量目標體系,使得教師的教育質量有章可循,這是學校不可缺少的管理體系,也是晉升透明的途徑所在。學校應完善教學管理規定,完善具體的檢查考評制度,督促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每一步。從備課、講課到批改作業和輔導學生,到進行家訪,都應該有相關充足的記錄或者是評價標準??梢圆捎冒嗉墝W科平均分、及格率和優秀率來評價教學效果,但是注意到學生的基礎素質會有差異,所以也應該考慮到把提高班級成績作為評價內容。
6.與上級教育部門加強聯系,學習管理經驗
鄉鎮中心學校在想辦法改善管理現狀的同時,應該加強與上級教育部門的聯系,交流管理經驗。管理人員可以到上級學校去參觀學習,留意他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他校的教師培養計劃以及教育質量目標管理體系。借鑒別人的好方法,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加以利用。
總之,學校管理的最終目的是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為教師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是希望能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學生。鄉鎮中心學校管理的改善不僅需要學校管理層的努力,也需要教師和學生的配合,需要家長和社會各界的支持。管理人員應在經驗和教訓中不斷探尋新的管理良方,以適應人類社會和歷史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現代學校教育中,考試已成為檢測教師教學效果和大學生在校期間學習情況的一種重要機制,是在校大學生所不可避免的學習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荚囎鞅赚F象也由來已久,它伴隨著考試制度的出現而出現。近年來,隨著國家各類考試的增加,考試作弊現象在各高等院校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趨勢,也呈現出了新的特點和新的狀況,嚴重影響到高校的校風學風建設和教育質量。
一、大學生考試作弊的新特點、新狀況
新時期下,大學生考試作弊現象呈現出新特點、新狀況,具體分析,主要歸納如下三個方面:
1.考試作弊范圍面廣。相對于高等教育入學考試、研究生入學考試等高規格高質量的國家級考試而言,高校內部的考試在作弊性質上不具有違法性,處理的結果也不具有嚴厲性??荚囎鞅椎娘L險低、代價小,刺激著許多大學生在考試中抱著博弈的心態去實施作弊。這種現象普遍存在于我國高校中,包括像北大、清華等這樣的名校也不例外。作弊大學生的數量多,內容的深度大,而且有不少大學生幾乎是門門作弊、科科作弊。
2.考試作弊隱蔽性強。在當代大學校園里,夾帶、交頭接耳、抄卷等傳統的作弊手段已很少見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大學生考試作弊的手段和方法也日趨現代化,“科技含量”得到充分體現。例如手機、無線耳機等,因為它們自身小巧、攜帶方便、存儲量大且方便作弊,使它們在大學校園充分顯露出附加功能和價值,成為了大學生作弊的新寵。
3.作弊成功率高。經過對大學生作弊的分析,不難發現寬松的考試紀律、溫和的處罰管理學論文,是驅使大學生作弊的動力之一。一般情況監考老師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即使發現有作弊的情況,一般也是先給予警告一次,并不會立即對學生按作弊處理。這樣一來,往往縱容了大部分學生,作弊現象有禁無消。
每個時代的青少年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都帶有時代的鮮明痕跡。尤其現在備受社會關注的80后、90后,尤其是90后,他們在重重壓力下,探索真我,渴望自由;思維與情感方面,沖動而極端,單純而脆弱。而且不得不說的是,大學生正處在青春迷茫期,由于不可避免地過早與社會接觸,許多負面的影響隨之而來。考試作弊便成了他們“張揚自我”的“舞臺”,但探究他們的考試作弊的心理原因,可謂五花八門,一果多因。
二、大學生考試作弊的心理原因分析
從處分作弊學生的實踐來看,幾乎所有大學生都知道考試作弊是違紀行為,各高校對大學生考試作弊情況處罰都很嚴厲,但仍有部分學生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不惜以身試“法”。大學生作弊日益嚴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學生自身問題、學校方面的問題和社會方面的問題。下面主要從學生自身問題方面入手,側重分析影響學生作弊的心理原因,試圖尋找防止、減少甚至杜絕學生作弊的相應對策。
1.從眾與習慣心理。對于部分學生來將,作弊不作弊他們都能考的不錯的成績,平時這部分學生對學習得態度是端正的,認真聽講、認真筆記。如果說大學生作弊從心理態度及主觀動機可分為積極主動的心理因素和消極被動的心理因素的話,對于這部分“跟風”、“隨大流”作弊的學生,在主觀上他們的作弊應是屬消極被動的心理因素。對于這一部分考試作弊的學生來說,作弊往往還有悠久的歷史,而且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種不良習慣。遇到考試,習慣性作弊,逢考必作弊,大考大作弊,小考小作弊。
2.僥幸與過關心理心理。實際上,作弊就是一種賭博性質的博弈現象。在作弊之前,許多大學生會把作弊的難度系數、風險系數及學校處罰后果的嚴厲性及成功的概率綜合的分析起來,當作弊的失敗概率較高、得不償失時會讓一部分人不敢鋌而走險,進而只能老老實實的考試。再加上部分監考教師不愿意對作弊的學生一棒子打死,往往只是提醒一下,重的也不過是讓學生提前交卷。有些學生就利用教師的這種同情心,沒有羞惡感,大著膽子作弊。也許正是嘗到了弄虛作假的“甜頭”,一部分學生的僥幸心理更加凸顯,相信自己能夠遇到好的監考老師自己也會碰上好運氣,導致作弊風盛行。
3.逆反心理。大學生正處在熱血沸騰的年華,他們有自己的行為方式。社會的進步,讓他們已不絕對迷信老師的言教和權威管理學論文,相反,在大學課堂上經常會出現學生和跟老師辯駁的景象,甚至有時學生說的有理有據,讓老師啞言失色。特別是我們所說的90后。在社會、家庭重重壓力下,他們探索自我,喜歡張揚個性。有了挑戰老師權威的經驗后,這種叛逆的心理也擴張到了考試,他們把平時對學??荚囍贫?、任課教師的不滿,發泄在考試過程中,享受這種叛逆行為給自己心理器官帶來的刺激和。
4.浮躁心理。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過程中,人們對傳統的懷疑、批判,使得傳統的價值觀念、意識系統崩潰,以“利”為目的逐漸主導了人們的行為和觀念。社會、高校充滿著浮躁的氛圍,上至教授、下至一般教師人浮于事不安心做學問,行走于名利場上,完全丟失了社會賦予知識分子這個特殊集體的歷史責任。這樣的氛圍也給學生帶來不良的引導,我們的大學生為了能夠爭排名,拿獎學金、獲榮譽等個人利益,也很自然的躁動起來,一心只要結果、不要過程,任何事都想一步到位、一勞永逸,對于考試作弊大多存在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心理,視作弊為達到成功的最快最佳的方法和途徑。
三、對策研究
考試作弊不論是從學生道德素質的角度,還是從學風校風的角度而言,其負面的影響都是不言而喻的。要想從根本上治療、預防高校大學生考試作弊頑癥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從大學生的思想入手,分析最為微觀的心理變化和心理動機,從各個方面齊抓共管,綜合治理,進而標本兼治,不給考試作弊留生存的死角。
1.大力加強高校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在分析了大學生考試作弊的心理成因后,應根據不同心理狀態來對學生的心理矯正和思想引導:身體力行幫助大學生在心理上構建、培養健康的思想品質。最重要的是樹立良好的競爭心理;必須要讓同學知道誠實信用是做人做事的最為根本的底線。
因此,要有一套持續有效的教育機制。傳統高校誠信教育基本以簡單說教為主,對于傳統道德與現代社會發生沖突的現象解釋乏力。雖然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各種因素的影響,但仍處于形成和發展階段,具有很大的彈性和可塑性。再加上他們獨特的心理特點,學校和教師應該轉變思想,多用大學生的思維去管理大學生,平等互敬,激勵鞭策,用朋友的身份去分析作弊的利弊和誠信缺失的危害。因為,同樣是教育引導,用平等的身份激勵引導遠勝于以一名管理者的身份高高在上。
2.全面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我國高校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機制仍不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機構還未完善起來。而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缺必須有一定的制度、組織領導機構和專兼職人員作保障。因此,對于高校而言,亟待建立相應的組織領導機構并明確工作職責,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軟、硬件及師資做出明確規定,點面結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與實效性。除此之外,高校還可以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機構管理學論文,分設專門負責學生誠信事務的部門等。此處的心理健康教育重點在于積極的早期預防和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將被動消極的、診治式的、面向少數人的心理咨詢和心理矯治轉向主動積極的、塑造型的、面向全體學生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通過各種途徑,運用多種方法,加大普及宣傳力度,喚起師生對優化心理素質;將分析作弊學生的內在心理與誠信教育結合起來,切實有效的分析作弊的心理成因,從根源上加以杜絕。
3.創新考試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高校和教師可以對自己的教學內容、教育方法、考試方法進行調整,讓大學生在快樂中實踐中學到知識領會知識。充分考慮學生基礎的差異和個性的不同,實行彈性學制,由學生根據學分要求自主選擇課程;改革考試制度,可以采取改變考試形式,綜合考察學生的學習、創新能力;創新學生評價體系,改傳統卷面成績占主導的模式為重學生創新思維和個性的發揮的形式,從而控制學生浮躁心理,變“被”考試為一種衡量自我的快樂之事,這樣考試風氣自然將得到有效提高。
4.完善考試作弊懲罰機制。當大學生把作弊的價值看得越高,有目標激發的動機越大。因此,只有加強處罰力度,提高學生作弊風險,嚴格執行現有的懲罰制度,甚至可以通過立法形式規范考試管理,讓考試作弊者不僅承擔學業上的后果,而且還需要承擔一定的法律后果,才能從制度上來遏制各類作弊的心理動因,消除作弊動機,預防考試作弊。
[參考文獻]
[1]蔡景華.關于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幾點思考[J]. 中國地質教育,2005,1.
[2]張愛芳.當代大學生學術誠信問題及其對策分析[J]. 新西部,2010,7.
[3]劉靜.經濟轉型期大學生誠信教育體系建立的動力機制研究[J]. 天府新論,2010,4.
[4]徐建輝.也談考試作弊的危害及對策[J]. 繼續教育研究,2009,1 .
[5]左振,倪守建,強景.大學生誠信考試的研究[J]. 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9,2.
[6]李軍.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J]. 濟南大學學報,2002,4.
目的: 觀察吡格列酮(Pio)對在體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細胞凋亡及線粒體ATP敏感性鉀通道影響,探討Pio對心肌缺血損傷保護作用及其機制. 方法: 24只SD大鼠隨機分為假手術組(SO組),缺血/再灌注組(I/R組),Pio預處理組(Pio組)和線粒體ATP敏感性鉀通道阻滯劑5羥基葵酸(5HD)+Pio組(5HD+Pio組)4組. 各組于缺血/再灌注前24 h尾靜脈注射相應溶媒及藥物,5HD+Pio組注入5HD 10 mg/kg 30 min后再給予Pio 3 mg/kg;Pio組只注入Pio 3 mg/kg;SO組不結扎前降支,4 h后取出心臟;余三組結扎前降支30 min,再灌注4 h后取出心臟. 用透射電鏡觀察心肌線粒體超微結構的改變;采用TUNEL法和免疫組化法檢測缺血心肌細胞凋亡和Bcl2,Bax,Caspase3蛋白的表達以及RTPCR法測Fas mRNA的表達. 又另取18只SD大鼠隨機分成SO,I/R和Pio組,行心肌梗死范圍的測定. 結果:①與I/R組相比,Pio組線粒體損傷程度明顯減輕;②與I/R組(34.93±5.55)%相比,Pio組(20.24±3.93)%心肌梗死范圍明顯減少(P
【關鍵詞】 吡格列酮;缺血再灌注;凋亡;線粒體;鉀通道
【Abstract】 AIM: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pioglitazone on myocardial apoptosis induced by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R) injury and mitochondria 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 in rats in vivo and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pioglitazone protection from myocardial I/R injury. METHODS: Twentyfour healthy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4 groups: shamoperated group, I/R group, pioglitazone treatment group and 5hydroxydecanoic acid (5HD)+pioglitazone group. Apart from the shamoperated group, I/R, pioglitazone and 5HD+pioglitazone groups were administered solvent or drugs intravenously 24 h before occlusion, which were respectively 0.9% saline, pioglitazone (3 mg/kg) and 5HD (10 mg/kg) plus pioglitazone (3 mg/kg). In 5HDpioglitazone group, 5HD was given 30 min before pioglitazone injection. The shamoperated group was not ligated, while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 was ligated for 30 min in I/R, pioglitazone and 5HD+pioglitazone groups. Then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 was reperfused. Four hours later, the hearts were quickly removed to be used for observing the ultrastructure of mitochondria and measuring the apoptosis rate by TUNEL and detecting the expressions of Bcl2, Bax, Caspase3 proteins with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Fas mRNA with RTPCR. Eighteen healthy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3 groups: shamoperated group, I/R group, pioglitazon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size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was detected. RESULTS: ①Compared with I/R group, the damage of mitochondrial ultrastructure in pioglitazone group was depressed. ②The infarct size was (34.93±5.55)% in I/R group while pioglitazone reduced the infarct size to (20.24±3.93)% (P
【Keywords】 pioglitazone; ischemia reperfusion; apoptosis; mitochondrial; potassium channel
0 引言
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損傷是冠脈再通后重要并發癥[1],目前尚沒有一種藥物被批準用于臨床. 因此,尋求一種具有臨床應用前景的預處理藥物,尤其尋找可以同時治療糖尿病并保護心肌I/R損傷的藥物,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本實驗以在體大鼠為模型,通過觀察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ed receptorγ, PPARγ)激動劑吡格列酮(pioglitazone)對大鼠心肌I/R損傷的延遲保護,以及對心肌梗死面積、心肌形態及線粒體超微結構改變、心肌細胞凋亡的作用,探討Pio對線粒體ATP敏感性鉀通道(mitochondrial ATPsensitive K+, mitoKATP)的影響,為臨床尋找可以同時治療糖尿病并保護心肌I/R損傷的藥物提供依據.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體質量250~300 g,同濟醫學院動物中心提供. 鹽酸吡格列酮(批號M050601,北京太平洋藥業);5羥基葵酸(5HD),伊文思(Evans) 藍(美國Sigma公司);紅四氮唑(TTC)(美國Amresco公司);TUNEL試劑盒(上海羅氏公司);Bax,Bcl2,Caspase3免疫組化ABC抗體試劑盒(美國Santa Cruz公司);Trizol(美國Gibco公司),其他試劑為國產試劑.
1.2 方法
1.2.1 實驗分組將大鼠隨機分4組,每組6只. 假手術組(SO組):行冠脈穿線但不結扎;心肌缺血/再灌注組(I/R組):于缺血/再灌注前24 h由尾靜脈注入9 mL/L生理鹽水,開胸結扎冠脈前降支30 min,松解后再灌注4 h;線粒體ATP敏感性鉀通道阻滯劑5HD+Pio組(5HD+Pio組):于缺血/再灌注前24 h由尾靜脈緩慢注入5HD 10 mg/kg,30 min后再緩慢注入Pio 3 mg/kg,持續5 min,24 h后處理同I/R組;Pio預處理組(Pio組):于缺血/再灌注前24 h只注入Pio 3 mg/kg,持續5 min,余處理同5HD+Pio組. 然后,于再灌注4 h后迅速取心臟標本,石蠟包埋后切片,免疫組化檢測凋亡蛋白Bcl2,Bax,Caspase3蛋白表達. TUNEL法觀察心肌細胞凋亡. 同時取缺血區心?。⊿O組穿線下相應部位)各兩塊,一塊迅速液氮保存,行RTPCR檢測各組凋亡基因Fas mRNA的表達;另一塊放入25 mL/L戊二醛固定后行電鏡超微結構觀察. 另取SD大鼠18只,分為SO組,I/R組及Pio組,再灌注4 h后,測心肌缺血及梗死范圍.
1.2.2 模型建立參照文獻[2]的方法建立動物模型. 10 mL/L戊巴比妥鈉40 mg/kg腹腔注射麻醉,仰臥固定,記錄II導聯心電圖,氣管插管,小動物呼吸機輔助呼吸(EXP/INSP=1∶2,呼吸60次/min,潮氣量14~16 mL),經3~4肋間打開胸腔,用自制簡易拉鉤將其撐開以暴露心臟,剪開心包膜,找到左心耳和肺動脈圓錐,在左心耳根部下方2 mm處以50線進針,穿過心肌表層在肺動脈圓錐處稍下方穿線,結扎冠脈前降支,將絲線兩端穿過自制的一根長2 cm,直徑3 mm的聚乙烯小管,輕輕拉緊絲線兩端,用小止血鉗夾持細管,在II導聯心電圖見R波明顯增大伴ST段即刻抬高,結扎線以下心肌組織顏色變暗,說明心肌已缺血,30 min后松開止血鉗,撥去細管,使前降支血流再通行再灌注. 逐層縫合胸腔,待大鼠麻醉復蘇后,拔掉氣管,再灌注4 h后,采用頸椎脫臼法迅速處死動物,打開胸腔取出心臟,PBS液沖洗殘留血液,待檢.
1.2.3 心肌梗死面積的測定模型建立成功后,缺血/再灌注4 h,重新麻醉,打開胸腔,重新結扎冠狀動脈, 迅速從一側頸動脈套管注射0.01 mol/L伊文思藍溶液(溶于PBS液)1 mL, 待心臟充分染成藍色后迅速取出心臟, 放入PBS 溶液(0.02 mmol/L, pH=7.4)中漂洗數次, 將心肌標本置于-20℃冰箱1 h, 取出待其稍解凍后, 沿垂直心臟縱軸方向從心尖到結扎線下方將其切成2~3 mm厚的薄片, 共約7或8片; 在解剖顯微鏡下小心分離藍色未缺血區域和紅色缺血區域; 將紅色的缺血心肌片置于10 mol/L TTC磷酸緩沖液(pH=7.4)中, 在37℃下染色20 min; 缺血但未梗死心肌染成磚紅色, 梗死心肌則為土黃色, 呈不規則或島嶼狀分布; 再次在解剖顯微鏡下分離缺血未梗死心肌和梗死心肌;最后用電子天平精確稱取缺血未梗死心肌和梗死心肌的濕質量. 測量和計算心肌缺血范圍用缺血心肌質量/左室總質量×100%來計算;心肌梗死范圍用梗死心肌質量/缺血心肌質量×100%來表示.
1.2.4 心肌透射電鏡檢查將各組切取小塊心肌在25 mL/L戊二醛固定2 h后, 送同濟醫學院超微病理室, 經清洗、 固定、 梯度脫水、 包埋后, 在80℃恒溫箱內放置10 h聚合, 修組織塊, 做超薄切片, 用醋酸雙氧鈾、 拘緣酸鉛雙重染色各10 min, 用荷蘭FEI Tecnai G212型透射電鏡觀察心肌超微結構, 并拍片分析.
1.2.5 HE,免疫組化染色及原位心肌細胞凋亡檢測TUNEL法取四組組織,經100 g/L甲醛固定后,送同濟醫學院病理室,常規石蠟包埋,4 μm切片,二甲苯脫蠟,經各級乙醇至水洗,再行HE染色;按Bax,Bcl2,Caspase3免疫組化ABC抗體試劑盒及TUNEL試劑盒說明書,行免疫組化染色,封片,干燥過夜,在鏡下觀察并照片. TUNEL標記前用DNA酶處理切片做陽性對照,用標記液代替TUNEL反應液做陰性對照. 判定標準:陽性表達細胞為棕黃色,Bcl2為核膜和胞質表達;Bax蛋白主要存在胞質,部分在胞核;Caspase3則主要在胞核表達,部分在胞質; TUNEL陽性細胞核和細胞碎片呈深淺不一的棕黃色. 每張切片隨機選10個視野(×400). 計算凋亡指數(apoptosis index,AI)%=(視野內凋亡細胞個數/視野內所有心肌細胞個數)×100%. 用HMIAS2000型全自動醫學彩色圖像分析系統(同濟醫學院病理室提供),計算陽性細胞指數=陽性細胞平均光密度值×陽性細胞占整個視野的面積百分比,反映各組Bcl2,Bax和Caspase3蛋白表達情況.
1.2.6 Fas基因的mRNA表達水平檢測及半定量分析
采用RTPCR法檢測心肌組織中Fas及βaction(作為內參)的mRNA表達水平. Fas基因引物序列為5′ sense: 5′ATGCTGTGGATCATGGCTGTC3′ (56~76); 3′ antisense: 5′ATCTTGGGGGCTGTTGTGC3′ (811~829), 774 bp;以βactin為內參照,引物序列為: 5′ sense: 5′ACCTTCAACACCCCAGCCATGTACG3′ (376~400); 3′ antisense: 5′CTGATCCACAT CTGCTGGAAGGTGG3′ (1049~1073), 698 bp(引物由上海生工合成).
反應條件為:預變性:95℃,5 min;變性:94℃,30 s;退火:61.4℃,30 s;延伸:72℃,30 s, 共9個循環. 退火溫度改為55℃,變性,延伸溫度不變,27個循環. 最后終末延伸72℃,10 min. RTPCR產物分析:預先做好瓊脂糖凝膠,取標本3 μL和Loading Buffer 2 μL混合,在0.5的TBE電泳緩沖液中以電壓100 V電泳20 min檢測,重復5次. 電泳條帶以成像系統進行圖像分析并照相.
轉貼于 統計學處理:實驗數據以x±s表示,多組間比較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組間多重比較用LSDt檢驗,采用SPSS 11.0統計學軟件分析,P
2 結果
2.1 Pio預處理對缺血/再灌注心肌梗死范圍的影響I/R組與Pio組相比,心肌梗死范圍為(34.93±5.55 )% 和(20.24±3.93)%,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Pio預處理對心肌線粒體超微結構及形態學的影響心肌透射電鏡(圖1)可見SO組大鼠心肌線粒體結構正常;I/R組可見線粒體腫脹,嵴明顯減少或消失,形成電子透亮區,基質成斑點狀,甚至空泡狀,灶性空化,肌絲斷裂;Pio組線粒體基質顆粒部分消失,嵴排列欠整體,少部分斷裂,肌絲結構基本完整,排列欠清晰,與I/R組相比線粒體損傷程度明顯減輕;5HD+Pio組與I/R組差異不大. HE染色可見I/R組大鼠心室肌有大小不一出血點和壞死灶,心肌細胞間可見炎性細胞,胞核減少,細胞腫脹,心肌纖維排列不整體,染色增強,嗜堿性變,有肌溶解改變;5HD+Pio組與I/R組相似;Pio組與I/R組相比炎性細胞明顯減少,心肌纖維排列較整體,未見壞死灶.
2.3 Pio預處理對Bcl2,Bax和Caspase3蛋白表達及凋亡指數的影響I/R組和5HD+Pio組Bax和Caspase3表達明顯升高(P
SO組AI為9.23±6.83;I/R組和Pio組AI為55.44±6.63和28.19±4.93,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Pio對Fas mRNA表達的影響I/R組Fas mRNA表達積分A值為0.77±0.05, Pio組為0.44±0.04,較I/R組明顯降低(P0.05).
3 討論
PPARγ在心血管系統的廣泛表達是TZDs發揮作用的基礎[2]. Yue等[3]發現羅格列酮能減少I/R糖尿病大鼠的梗死面積并改善心肌的收縮功能. 本實驗以在體大鼠I/R為模型,結果顯示Pio預處理24 h后能明顯減少心肌梗死面積;心肌透射電鏡線粒體超微結構觀察顯示Pio預處理對線粒體有明顯保護作用;HE,免疫組化染色以及TUNEL法證實Pio能減少I/R心肌細胞凋亡. 本實驗從形態學和生物化學角度說明Pio預處理對大鼠I/R心肌細胞凋亡及心肌線粒體有延遲性保護作用.
新近通過線粒體鉀通道開放劑和阻止劑的研究發現:增加線粒體鉀通道流入促成細胞防御能對抗缺血損傷[4]. 線粒體鈣超載在I/R損傷中起主要作用. Liu等[5] 研究發現激活mitoKATP開放,引起鉀離子內流,膜去極化使質子泵建立起來的膜電位降低, 降低鈣攝取驅動力,抑制Ca2+內流,能有效防止線粒體鈣超載,從而減輕I/R損傷. 實驗結果顯示Pio預處理能明顯減輕I/R損傷,而該保護作用又能被mitoKATP阻滯劑5HD所阻斷,推測Pio具有激活線粒體內膜mitoKATP,鉀通道開放作用,從而減輕I/R心肌損傷及心肌線粒體有延遲性保護作用.
I/R時細胞凋亡的機制尚未完全清楚[6]. Bcl2是抑制凋亡基因,它可以抑制許多刺激誘發的凋亡,而Caspase3激活是I/R損傷發生發展的重要因素,是凋亡發生的標志酶,已經證實它與抗凋亡因子Bcl2,促凋亡因子Bax及Caspase3激活關系密切[7], 它能激活下游的瀑布式反應,最終導致凋亡[8]. I/R時心肌細胞確實存在Fas抗原mRNA表達水平上調及Bcl2和Bax表達的變化,說明它們參與心肌細胞凋亡的調控. Pio預處理能下調Fas抗原mRNA表達水平并減少Bax,Caspase3蛋白的表達,同時增加抗凋亡因子Bcl2的表達. Pio的這種作用又能被mitoKATP阻滯劑5HD所阻斷,推測Pio具有線粒體內膜mitoKATP開放作用.
【參考文獻】
[1]馬蘭香,惠增騫,張華,等. 左旋卡尼汀對兔缺血/再灌注心肌細胞凋亡的影響[J]. 第四軍醫大學學報, 2006,27(3):238-240.
[2]Di Filippo C, Rossi F, Rossi S, et al.Cannabinoid CB2 receptor activation reduces mouse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volvement of cytokine/chemokines and PMN[J]. J Leukoc Bio,2004,75(3): 453-459.
[3]Yue TL, Bao WK, Gu JL,et al. Rosiglitazone treatment in zucker diabetic fatty rats is associated with ameliorated cardiac insulin resistance and protection from ischemia/reperfusioninduced myocardial injury[J]. Diabetes,2005,54(2):554-562.
[4]Rourke BO. Evidence for mitochondrial K+ channels and the I/R role in cardioprotection[J]. Circ Res, 2004,94(4):420-426.
[5]Liu H, Zhang HY, McPherson BC, et al. Role of opioid 1 receptors, mitochondrial KATP channels, and protein kinase C during cardiocyte apoptosis[J]. J Mol Cell Cardiol, 2001, 33(11): 2007-2014.
19世紀后期至20世紀初期是西方心理學的開創時期,隨后形成了重要的心理學派別。我們可以在這里找到科學心理學及人文心理學研究取向的根源,但在西方心理學史中針對開創時期的研究真的很少。在那一時期,對人文心理學的重視程度遠遠低于對實驗心理學的重視,對布倫塔諾、斯頓夫的評價遠遠不及對馮特、費希納的評價。為此,在歷來有關心理學開創時期的研究文獻中可以看出:對人文心理學家的研究少于實驗心理學家的研究,對布倫塔諾的研究少于對馮特的研究。在對人文心理學家的研究中,斯頓夫更受冷落,在德國心理學上,已成為“幾乎被遺忘的心理學家”。其中的重要原因是斯頓夫的著作手稿及其相關文獻資料在世界大戰中被損壞。
2 斯頓夫的心理學理論
(一)斯頓夫的音樂心理學
由于斯頓夫是心理學的理論家,在此基礎上考慮到他的音樂素養,他對音樂心理學的理論和研究貢獻很大。他試圖在赫爾姆霍茨關于聽覺理論的基礎上,從心理學和生理學的立場來證實音樂理論。斯頓夫最有影響的著作是《音樂心理學》,這與他畢生對音樂的追求相一致,對音樂的研究讓他在他在聽覺領域取得了僅次于赫爾姆霍茨的地位,這被作為音樂心理學研究中的先驅性工作。他在《音樂心理學》中對心理物理學概念的修訂做出了重要貢獻,把哲學和現象學的理論與觀念引入了音樂心理學的研究中,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和音學說。
(二)斯頓夫的機能心理學
斯頓夫的機能心理學與布倫塔諾在《經驗觀點的心理學》中所提出的意動心理學有異曲同工之處。斯頓夫著重對“現象”問題的研究。斯頓夫在如此背景之下,提出了自己的機能心理學。為了區分現象心理學,指出了當時的四種心理學立場。(1)聯想心理學,認為只有現象是直接給予的。(2)研究意識的機能,這接近現象心理學的立場,可以看做是對現象和機能的折中。(3)在第一種的基礎上推論出研究意識的機能,這是情緒萬能的思想。(4)認識和情緒的機能都是直接給予的,這是斯頓夫所采納的思想。
(三)斯頓夫的情緒認知評估理論
在斯頓夫的文章發表90年后的今天,情緒認知理論已成為了情緒范式研究的核心,認知和情緒之間的關系研究和理論討論的核心。斯頓夫對情緒心理學的貢獻遠遠不止于此,他不僅制定出了比當論更加清晰的情緒認知―評估理論,它徹底取代了現有的認知理論。
假設斯頓夫的觀點與他的老師布倫塔諾、胡塞爾以及當代哲學家的觀點相一致,情緒本質上是有意識或僅僅是信仰和欲望的精神狀態的表現。如果這個假設是正確的,那它會對情緒狀態的本質問題有深遠的意義。然而,對于情緒意向性的意義僅僅受到當代心理學家的粗略關注,在最近的認知―情緒討論中沒有發揮作用??赡苁怯捎诖蠖鄶档漠敶睦韺W家,甚至是認知取向的心理學家假設意向性的意義不是內在的而是派生的,也就是說,這個特質歸于大多數的情緒實體僅僅與它們的認知評估有關。雖然現在斯頓夫所提出的情緒意向性有待解決,鑒于認知―情緒理論的重要性,它將會獲得更多的關注。
3 對斯頓夫的評價
首先,斯頓夫原為哲學家,他為了哲學的興趣而成為心理學家。他有音樂家的天賦,又把這些興趣服務于心理學。他能夠成為實驗者,是由于哲學的信仰,而不是氣質所造就的。在就職柏林實驗室主任期間,致力于實驗心理學的事業,如錄音檔案的建立,兒童心理學協會的創辦。就個人成就而言,他是一個贊同實驗主義的意動心理學家和音樂心理學家。斯頓夫認為心理學的對象是機能,同時又企圖調和意動心理學和內容心理學的對立。他的主張為屈爾佩的內容與機能的二重心理學的先導,并為科勒和考夫卡建立實驗的現象學和格式塔學派提供了理論基礎。
后現代主義更加注重理論的實踐應用性哲學的核心是實踐,更強調時間是不斷發展的,因此沒有絕對理論只有相對的理論。后現代主義心理學對現代心理學的科學觀和方法論進行重構,通過消解現代心理學中絕對的“中心”,主張人應該尊重自然,提倡多角度視角看問題,認為研究問題可以多種方法,反對了為科學主義,實證主義。我國學者趙家祥曾經提出對理論和實踐之間的聯系是十分復雜的,如果把這種復雜的聯系簡單化,就可能產生兩種錯誤傾向:一種是片面強調理論的重要性、輕視實踐經驗的教條主義傾向,另一種是片面強點實踐的重要性、忽視或不能全面理解理論對實踐的能動作用的唯實踐主義傾向。現代心理學的個體主義取向必將導致追求心理學的自然科學化的必然結果,自然現象是不因為社會文化的變遷而變化的,但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動,人本質上就具有社會性,受制于所在的社會環境、社會文化,同時又具有能動性,那么把自然科學的發展道路沿用于心理學無疑是不合理的,用客觀量化的自然科學研究方法無法真實地反映人的心理。現代心理學的發展實際最終必然導向了惟實踐主義的錯誤理論與實踐觀。后現代主義研究者的形象由原來的置外的、沉思的、不動感情的觀察者轉向積極主動參與的、更富解釋的探索者;研究方式由注重歸納推論和試驗研究轉向注重語義分析和協商對話;有價值中立、人為機器的立場轉向價值負荷、人性復歸的立場;這種轉變使心理學研究的結果理論更具有實踐應用性。后現代主義心理學關注理論對人們日常生活和對現實問題的適應與解決,強烈要求恢復心理學應用知識的合法地位,強調心理學的生命力在于實際應用,認為脫離現實生活的、處于象牙塔之上的傳統心理學終將失去市場和存在的價值。后現代主義反對將心理學歸為自然科學,強調心理學的邊緣性、交叉性和中間性學科定位。后現代主義心理學更加關注心理學的實踐性。
理論的不惟一性和多元性由于心理學研究對象的復雜性和社會性,后現代主義因為對科學主義和實證主義的反思和批判,后現代主義認為理論不是唯一的應該是多元的。在科學主義視野中,理論是理性思維運用科學方法對客觀現實進行抽象與概括的結果,是對客觀現實的本質和規律的反映。雖然事物與現象是千差萬別的,但其本質只有一個。后現代主義則認為,事物的本質不過是關于此物的見解,理論不是對事物本質的反應,任何理論都是依據一定的標準在一定的框架中去解釋,因此存在著各種不同的概念體系和解釋框架,在各自的體系內都能有效的解釋世界,不存在惟一有效的解釋。每一位研究者在從事各自的研究時,都應該考慮這項研究的歷史和文化背景及環境因素:選擇這一課題的根據何在?它所含蓋的范圍?他要證實和支持什么?又要阻止和反對什么?對后現代學者而言,對自己及自己所處的環境的反省是至關重要的。真正普遍性的理論取決于心理學的本土化和全球化發展,取決于心理學理論自身的發展,筆者個人認為理論的多樣化是理論統一發展的一條必由之路。
理論是實踐和實踐中包含著理論后現代主義認為本質主義視野下理論是理性思維的結果和實踐是感性活動的絕對劃分是一種錯誤,理論和實踐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正如瑞安所言:所有理論要么是它所描述的過去實踐的理論,要么只想未來的實踐理論,而且理論本身就是一種實踐。理論本身是另外一種實踐的形式,所有的心理理論來源于心理實踐活動,同時既然的哲學是實踐的哲學觀,那么理論可以理解為一種實踐。心理實踐活動因為實踐的主體是人,那么不存在沒有理論的個人,我們任何人在實踐活動都是在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的,只不過這個理論是“個人理論”,這種“個人理論”體現在個人對同一理論的不同的理解;體現在個人已有的知識結構和經驗的不同;個人本身的差異性,那么實踐主體本身有個人理論進行指導,因此不存在脫離了心理理論的實踐活動,可以說實踐本身是理論的實踐。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y depends upon cultura l and historical res ources of its own, so it has considerably different forms of historical developm ent and long-term evolution, which psychology can count on for further advanceme nt. Psychological resources show different historical categories, different styl es of realistic evolution, and even different trends of future development of ps ychology. Therefore, current advancement of psychology should not discard otherhistorical categories but regard them as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resources for a cademic innovation to extend the horizon, exploit the potentials, and complete t he function of the discipline.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resources; category of psychology;primary innovation
一、 心理資源概述
所謂心理資源是指可以生成和促進心理學發展的基礎條件,如心理學的成長要有自己 植根的社會文化土壤,這就是心理學的社會文化資源。心理資源既可以成為心理生活的資源 ,也可以成為心理科學的資源。心理學面臨著如何理解、看待、保護、挖掘、提取、轉用資 源的問題。心理學的發展不應該拋棄自己的文化歷史傳統,而應該將其當作可以借用的文化 歷史資源,從而擴大自己的視野,挖掘自己的潛能,豐富自己的研究,完善自己的功能。
科學心理學只有很短的一百多年的歷史。但是,心理學的探索卻有著久遠的過去。通常 認為,心理學的發展只是連續的線性更替關系,現代的科學心理學淘汰和取代了原有的傳統 形態的心理學。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科學心理學誕生之后,其他不同形態的心理學仍然與 其并存著,仍然各自發揮著自己的功能。通常還認為,歷史上只有哲學的心理學和科學的心 理學??茖W心理學從哲學的母體中脫胎之后,就取代了哲學心理學,成為惟一合理和合法 的心理學。其實,歷史上出現過多種形態的心理學。這些不同形態的心理學并沒有隨著 現代科學心理學的出現而消亡,它們依然存在于現實生活和學術研究之中,并在不同的 生活領域和學術領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從人類文化史的角度來看,共出現了五種不同形 態的心理學。這就是常識的心理學、哲學心理學、宗教心理學、類科學心理學(或類同心理 學)和科學心理學。[1]解讀這些不同形態的心理學, 考察科學心理學與其他形態心理學之間的關系,對科學心理學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人的心理生活是生成性的和創造性的,生成與創造的過程則需要特定資源。所謂心理 資源的一個含義就是指人的心理生活建構的基礎、生成的養分以及拓展的依據。人的物質 生 活需要自然資源,而人的心理生活則需要文化資源、社會資源、歷史資源和現實資 源。心理資源具有自己獨特的存在方式和存在形態。
任一學科的生成、發展、進步、拓展都需要文化、社會、歷史和現實的資源。心理學也 同樣如此。例如,心理學的發展和研究都與文化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2-5]在心 理學的 研究中,與文化相關的分支學科也在快速地擴展和成長,如文化心理學和跨文化心理學的研 究等。心理學與文化的關系是指心理學在自身的研究、發展和演變過程中,與文化的背景 、文化的歷史、文化的根基、文化的條件及文化的現實等所產生的關聯。心理學與 文化的關系經歷了文化的剝離、文化的轉向、文化的回歸、文化的定位。心理學與文化的關 系不僅涉及文化心理學、跨文化心理學、本土心理學、后現代心理學的研究[6-11] ,而且還涉及心理學的單一文化背景和心理學的多元文化發展。心理學與 文化 的關系定位將會帶來心理學的新視野、新領域、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和新發展。再如, 心 理學在成為獨立學科的前后,與其他學科一直有著特定的關系。這種關系決定了心理學 的發展和演變。但是,學術界對心理學與相關學科的關系卻缺乏系統和深入的探索。心理學 與相關 學科的關系經歷了一種歷史的演變過程,即從心理學依附于其他學科的發展,到心理學排斥 其他學科來 保證自己的學術獨立性,再到心理學尋求與其他學科的合作關系,并與其他學科 建立起共生的關系。這既標志著心理學學科的成熟,也標志著心理學開始容納所有的學術資 源。這意味著心理學不僅借助于其他學科來發展自身,而且又為其他學科的發展提供了可用 的 資源。從不同學科的學術獨立到不同學科的學術共生,這是一個新舊時代的重大學術轉換。
二、 心理資源考察
心理學無論是對人的心理行為的研究,還是對心理學自身的反思,都需要挖掘、提取和 轉用自己的資源。這就是關于心理資源的考察。
對心理資源的考察首先涉及考察的視角。這是指研究者的研究立場和研究根基。對于心 理資源,不同的研究者可以有自己看待和理解問題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可以有自己揭 示和解釋問題的著眼點和著重點。即便是否認、忽視和歪曲心理資源的存在,也是對待或看 待 心理資源的一種特定視角??疾斓囊暯菦Q定了研究者所獲取的關于心理資源的內涵和內容。 眼界與視域的不同,都決定著研究者所捕捉到的和所提取出的心理資源的差異。
其次,對心理資源的考察還涉及考察的學科。心理資源是文化的存在、社會的存在、歷史 的 存在、生活的存在和人性的存在。這就給不同的學科分支提供了多 學科交叉和交匯的研究內容。由于不同學科有不同的研究領域和研究方式,因此,對 心理 資源的揭示和解釋也有所側重與不同。例如,哲學、社會學、人類學、歷史學、政治學、文 學、文化學等學科對心理資源的考察,都會有不同的視角與方法。
第三,對心理資源的考察還涉及考察的內容。心理資源具有非常豐富的內涵、思想、解說 與積累。分離和分解心理資源,解釋心理資源的基本性質,確定心理資源的基本方面,追蹤 心 理資源的演變發展,說明心理資源的特征、特點等,都是考察心理資源的最基本內容。對如 何 定位、分析、揭示、解釋、說明、借用心理資源,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它既可以是哲學反 思的方式,考察關于心理資源作為心理學研究的思想前提和理論設定;也可以是實證研究 的方式,通過實證科學的手段來定性和定量地分析和考察心理資源的存在和變化;還可以 是歷史研究的方式,通過歷史和未來的定位和定向來揭示和解釋心理資源的演變和演化。
心理資源的考察結果可以成為人理解自身存在的重要內容,也可以成為發展關于人的心 理研究的重要學術內容。人的心理生活的創造、建構和拓展需要資源的支撐。提供心理資源 不僅 是豐富人的心理生活、提升心理生活質量所必需的,而且也是心理科學進步 與發展所必須依賴的基石和基礎。
三、 心理資源分類
心理學的五種形態,不僅僅反映著心理學的歷史、現實和未來的演變,它更是一種資 源??梢哉f這種觀念轉變是心理學研究上的重大進步。
首先,常識心理學(又稱為民俗心理學、素樸心理學等)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創建的心 理 學,是存在于普通人生活經驗中的心理學。它有兩個存在水平,一是個體化的存在水平,是 個體在自己的生活經歷和經驗中獲得的,是個人 對心理行為獨特的認識和理解。二是社會化的存在水平,是不同個體在交往和互動的過程中 共同形成和具有的,個體可以在社會化過程中接受和掌握隱含于社會文化之中的心理常識。 常識心理學既是普通人心靈活動的指南,也是普通人理解心靈的指南,它是科學心理學發展 的文化資源。[12]
其次,哲學心理學也是一種心理學的資源。在科學心理學誕生之前,心理學就寄生在哲學 之中, 是哲學的一個探索領域。哲學心理學最重要的研究方式是思辨和猜測。正是通過思辨和猜 測,哲學心理學探索了人類心理行為大部分重要的方面。當心理學成為科學門類之后,哲學 心理學在哲學研究中轉換成為心靈哲學的研究。心理學哲學的研究則轉而去反思心理學研究 中關于對象、方法和技術的理論前提或思想預設。[13]
再次,宗教心理學亦是心理學的資源。宗教心理學可以有兩種不同的含義,一是科學的含 義 或是科學傳統中的宗教心理學,是科學家運用科學方法對宗教心理的研究。這是科學心理學 的一個分支。二是宗教的含義或是宗教傳統中的宗教心理學,是宗教家按照宗教的方式對人 的心理行為的說明、解釋和干預。后者既是宗教活動提供的傳統文化資源,同時也是現代科 學心理學的傳統歷史資源。宗教中的心理學提供了關于人的信仰心理方面的重要闡釋以 及干預人的心理皈依的重要的方式。這為科學心理學的發展和進步提供了非常豐富和重要的 心理學思想理論、研究方法和干預技術。心理學的創新就必須提取宗教心理 學中的資源。[14]
第四,類科學心理學(類同形態的心理學)也是心理學的資源。所謂類科學心理學,是指 在與心理學相類同或 相接近的科學分支或科學學科當中,也有關于人類心理行為的相關研究和研究成果。這是在 與科學心理學相類同或相類似的其他科學分支中的心理學思想、理論、方法與技術。這些研 究和成果也在特定的角度、特定的方面或特定的層次上,以特定的方式 、方法或技術,揭示和闡釋了人類的心理行為,并為心理科學的誕生和發展提 供了十分重要的和不可忽視的基礎和內容。因此,這些相關的或相近的學科門類也都與科學 心理學有著非常密切的關聯。[15]并不是只有心理學才關注對心理行為的研究,其 他類同形態 的心理學也從各個不同的學科視角,對人的心理行為進行了多維度、多視角、多方面、多 層次的探索。蘊含在不同學科門類中的心理學探索,得出了關于人的心理行為的不同的思想 學說、不同的理論闡釋、不同的影響方式以及不同的干預技術。這種對人的心理行為的分門 別 類的研究給科學心理學提出了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怎樣使科學心理學不至于分解、分裂 、消失和消散在其他類同學科中,以及怎樣使科學心理學去吸取、提煉、接受、消化、融會 類同形態的心理學研究。如在物理學的發展過程中,無論是光學還是聲學的研究成果都為 心 理學關于視覺和聽覺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內容;生物學特別是進化論對人類心理的發生和發 展,對人類心理與遺傳和環境的關系等,也提供了重要的理論解釋框架和細致的特定學說; 還有 生理學特別是神經生理學的研究成果,也對心理學的發展產生過巨大影響。像俄國生理學 家巴甫洛夫的高級神經活動學說,美國科學家斯佩里關于裂腦人的研究,都深刻影響到了 科學心理學的發展和進步。精神病學的發展也揭示了以異常形式表現出來的心理行為,為全 面認識和了解人的心理行為提供了重要的內容。當代計算機科學特別是人工智能的研究,也 提供了對人類智能活動的基本認識,推動了現代認知心理學的發展。社會學對社會個人、 人際關系、社會群體、人類社會的研究,也提供了關于群體心理、社會心理、文化心 理、國民性格的成果。生態學對科學心理學的影響則在于提供了共生發展的生態學方法論。 生態學的出現不僅僅是一個新的學科的誕生,而且是一種新的思考方式的形成。在生態學的 框架中,人的心理與他人、社會、環境、世界等等,都是彼此共存、相互依賴 、共同成長的。生態學與心理學的結合形成了生態心理學和心理生態學。生態的核心 含義是指共生。生態的視角是指從共生的方面來考察、認識和理解環境、生物、社會、人類 、生活、心理、行為等。在中國的文化傳統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性主張就是天人合一。 這是人與天的合一,是我與物的同一,是心與道的統一。
最后,科學心理學也是心理學的資源。心理學作為科學是通過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術 來描 述、說明和干預心理行為??茖W形態的心理學雖然在短時內取得了飛速發展,但依然面臨著 重大問題。它從誕生之日起,就存在著物理主義和人本主義、實證論和現象學兩種不同研究 取 向,并一直處于四分五裂的狀態,統一是其一直不懈的努力。科學心理學既有基礎研究和應 用研究 的分類,也有理論、方法和技術的分類,關鍵是心理學研究類別的順序。其研究方式 和方法存在著實驗和內省的地位和作用之爭。[16]
四、 心理資源的提取
在當代心理學的發展中,后現代是心理學研究者所處的和面對的歷史時代、歷史階段、 當代風潮、當代思潮。如何理解后現代的來臨,如何面對后現代的問題以及如何引領后現代 的 發展,是心理學的發展所必須要經歷的。20世紀中期,西方發達國家開始由現代工業 社 會步入后工業社會或信息社會。與之相應,其文化思潮也由現代主義轉向后現代主義。后現 代主義思潮被看做是西方文化精神和價值取向的重大變革,并很快風靡歐美、震撼學界???學心理學的發展顯然無法擺脫這一大的文化氛圍。文藝復興之后,西方社會不僅大踏步邁 向現代大工業社會,而且逐步確立起理性至高無上的地位和科學統觀一切的權威,并以此構 造了西方的現代文明。但是,當今的后現代主義運動則是對現代文明的批判和解構,是對 理性獨斷和科學霸權的摧毀,它強調所有的思想和文化平等并存的發展。后現代精神在于 “去中心”和“多元化”。這無疑打破了西方心理學的獨霸地位,帶來了不同心理資源的互 惠互利。
心理學的本土化是心理學發展過程中的一種思潮,一種定位,一種尋求。[17—18] 當然,從 提出關于本土心理學的研究開始,心理學的本土化就經歷了不同的歷程并體現出不同的 目的。心理學本土化的目的在于,一是對科學心理學或正統心理學之外的其他心理學探索的 關注和考察。這是所謂的本土心理學的最為基本的目的,也是本土心理學最一開始的 基本含義。二是對西方實證心理學的霸權地位的挑戰。三是對根源于本土社會文化的心理行 為和研究方式的探索。四是對本土心理學資源的挖掘和創造。五是對心理學研究的原始性 創新的追求。希望能夠在心理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術等方面,有新的創造。
當今世界正在面臨著日益突出的國際化趨勢, 國際社會的 聯系日益緊密, 地球已經成了“地球村”, 同時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全球化的經濟問題、社 會問題和環境問題等。這些問題已經不單單是某一國家或某一民族各自的問題, 而是整個人 類共同的問題。 全球化既是產生全球性問題的歷史前提, 同時又孕育著解決全球性問題的可能性。不同 學科視野中的全球化概念是不同的。 在這樣的背景下, 心理學正經歷著一場轉變, 即由只關心單一文化背景轉向 多文化的融合, 由方法中心論轉向問題中心論, 由單一理論轉向復合理論。心理學不能回避 現實問題。要使心理學的研究具有現實性,必須以研究的問題為中心,拋開傳統的理論派別 之爭, 摒棄對抗, 一切圍繞解決現實問題展開。這就是心理學全球化的內涵。
在中國本土傳統文化的框架中,并沒有誕生出現代意義上的科學。中國的現代科學是從 西方傳入的。同樣,在中國的本土文化中,也沒有誕生出西方現代意義上的科學心理學。中 國現代的科學心理學也是從西方傳入的,也帶著西方文化傳統的印記。那么,在中國發展自 己的科學心理學時,所面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中國的本土文化中有沒有自己的心 理學傳統。如果有,那么這種本土的心理學傳統具有什么性質,包含什么內容。如果有,那 么應該如何去理解、解說、闡釋和對待這種本土的心理學傳統??梢钥隙ǖ氖牵谥袊就?的文化傳統中也有自己獨特的心理學傳統。因此,最為重要的問題就在于,中國本土的心理 學傳統能否成為中國科學心理學發展和創新的有益資源。所以,如何理解中國本土的心理學 傳統,就成為決定中國心理學未來發展的一項基礎性的和發展性的研究任務。
中國心理學的跨世紀發展面臨著一個重要的選擇,那就是從對西方或對外國心理學的模 仿中解脫出來,去尋找和挖掘中國本土的心理資源。新心性心理學就是一種植根本土文化資 源的創新努力,試圖開辟中國心理學自己的新世紀發展道路,新心性心理學對心理學研究 對象的理解和心理學研究方式的確立有一個基本的變化。[19]新心性心理學涉 及心理資源 、心理文化、心理生活以及心理環境,即涉及心理學的文化資源、心理學的學科性質、心理 學 的研究對象、心理學的對象背景。心理資源是關于心理學發展中的文化歷史資源和文化歷史 形態的考察。心理文化是關于西方的心理學傳統和中國的心理學傳統的跨文化解析。心理生 活是關于心理學研究對象的一種新視野、新認識和新理解。心理環境是關于心理與環境關系 的一種新的思考和分析。
總之,心理學的未來發展應該是把自己建設成為資源合理開發和有效利用的新型學科。心 理學的未來形態就是資源形態的心理學,這可以稱之為心理學的第六種形態,是立足 于心理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的心理學形態。
[ 參 考 文 獻 ]
[1]葛魯嘉.心理學的五種歷史形態及其考評[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2):20-23.
[2] 葛魯嘉,陳若莉.當代心理學發展的文化學轉向[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1999(5):79-87.
[3] 葉浩生.試析現代西方心理學的文化轉向[J].心理學報,2001(3):2 70-275.
[4] 麻彥坤.當代心理學文化轉向的動因及其方法論意義[J].國外社會科學,20 04(1):2-7.
[5] 霍涌泉.心理學文化轉向中的方法論難題及整合策略[J].心理學探新,200 4(1):12-15,30.
[6] 田浩,葛魯嘉.文化心理學的啟示意義及其發展趨勢[J].心理科學,2005 (5):1269-1271.
[7] 余德慧.文化心理學的詮釋之道[J].本土心理學研究,1996(6):14 6-199.
[8] 李炳全,葉浩生.主流心理學的困境與文化心理學的興起[J].國外社會科學 ,2005(1):4-12.
[9] VIJVER F V D. The Evolution of Cross-cultural Research Methods[M]∥Dav id Matsumoto. The Handbook of Culture & Psycho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 1: 78-92.
[10] KIM U. Culture, Science, and Indigenous Psychologies: Anintegra ted Analysis[M]∥David Matsumoto. The Handbook of Culture & Psychology. OxfordUniversity Press, 2001:54-58.
[11] ADAMOPOULOS J, LONNER W J. Culture and Psychology at Acrossroad: Histo rical Perspective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M]∥David Matsumoto. The Handbook o f Culture & Psychology, 2001: 15-25.
[12] 葛魯嘉.常識形態的心理學論評[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4(6):715-718,727.
[13] 葛魯嘉.哲學形態的心理學考評——心理學的五種歷史形態考察之二[J].河 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4):76-79.
[14] 葛魯嘉.宗教形態的心理學述評[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7(1):134-138.
[15] 葛魯嘉.類同形態的心理學總評[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 5(3):95-98.
[16] 葛魯嘉.科學形態的心理學議評——心理學的五種歷史形態考察之五[J].華 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4):42-46,64.
眾所周知,20世紀的社會科學領域興起了全球性的“本土化”熱潮。建國之初,我國的心理學工作者對此也進行過一些探索。1980年在臺灣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召開的“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的中巨化”研討會上,楊國樞教授宣讀了題為《心理學研究的中國化方向與問題》的論文,這被看作是中國的心理學正式邁向中國化的第一步。時至今日,心理學的中國化研究雖然取得了一些進展,但總體看來仍處于初級階段,一些有關的問題仍待進一步的推敲,以利于心理學中國化研究的進一步展開。
一、心理學中國化問題的提出
心理學自1989年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誕生之日起,就一直努力讓自己在科學中獲得一席之地。因此,心理學在發展過程中積極的向自然科學靠攏,模仿自然科學的可操作性和可量化性,強調心理學的科學化。強調用自然科學中實證、和實驗的方法來研究人的心理和行為,試圖以生物的或生理的的形式來解釋人所具有的復雜心理現象。心理學自認為是自然科學的一支,但它較之自然科學的其它分支又有自己的特點,心理和行為太多地受時空條件的影響,處在不同文化環境中的人,不論是在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還是在價值觀上都存在著差異。因而較之其它的自然科學更難有統一的規律可循,更難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與方法。雖然在心理學的先前研究中,西方心理學家奉行“價值中立”原則,不考慮文化對心理影響的差異。但是,現在的人們開始質疑這種研究成果的跨文化推廣性,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這些成果難以解釋不同文化人群的心理和行為,不僅非西方的心理學家指責西方心理學模式的不適當性,就是西方心理學家內部也有人對種族主義和霸權主義表示不滿。許多心理學家呼吁心理學研究要大力挖掘本國文化傳統中的心理學資源,立足于本國的文化、政治、經濟環境,運用適合于本國的研究方法來研究國人的心理。因此,心理學的中國化運動拉開序幕。
二、心理學中國化的研究現狀
近年來,關于心理學的中國化方面,在楊國樞等教授的率領下已取得了突出進展。但是,由于當代心理學工作者大多數受過較為系統全面的西方心理學教育,因此,目前的本士化研究現狀并不是很樂觀,用楊國樞教授的話講:“我們所探討的對象雖是中國社會與中國社會的中國人,所采用的理論與方法卻幾乎全是西方或西方式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是中國人,在從事研究工作時。我們卻變成了西方人。我們有意無意地抑制自己中國式的思想觀念與哲學取向,使其難以表現在研究歷程中,而只是不加批評的接受與承襲西方的問題、理論與方法?!痹谶@種情況下,研究者所采用的研究取向與本土化的研究取向相去甚遠,使其研究成果很難反映中國人的真實心理與行為,很難找到影響中國人心理與行為的主要因素,也就很難揭示中國人的深層心理,更不用說建立成熟、完善的中國特色的理論模式了。
三、心理學中國化研究中的問題
(一)過度依賴于西方國家。在以往的心理學研究中,我們只是簡單的將西方心理學的研究理論和方法照搬過來,不管它是否符合中國人的心理。例如,在研究中國人的心理特點時,大部分是將西方量表進行簡單的修訂后測中國人的心理。但是這些量表是在西方傳統文化、經濟條件、價值觀的基礎上制訂的,用這樣的量表來研究與西方人文化、歷史背景差異很大的中國人,其可靠性是很值得懷疑的。因此,我國研究者很難突破西方的研究模式,走中國化的研究道路。
(二)研究方法以實證主義為主導。心理學從哲學中脫離出來成為獨立的科學之后,就一直把成熟的自然科學作為自己的楷模。它從自然科學中繼承了一種科學觀,即實證的科學觀。通過這種科學觀,心理科學接受了傳統自然科學中的機械論的世界圖景,采取了實證的研究方式。實證研究強調的是完全中立、價值無涉地對心理或行為事實進行描述和說明。目前心理學中國化的研究雖然以中國人為被試,并試圖尋求適合考察中國人的心理行為的研究工具、方法和概念理論的內容,但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其實證科學的性質或方式,追求的仍然是西方科學心理學的那種研究方法的有效性、理論解釋的合理性。
(三)以問題為中心。有學者認為建立中國人的心理學,首先要使研究方法中國化。這樣的思路其實走入了誤區,帶來的后果有兩方面:一方面危害了心理學學科的統一性,另一方面也使本土心理學走入了死胡同。西方心理學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實證,即模仿自然科學的可操作性,可量化性。心理學為了實現學科的獨立性,不得不向自然科學靠攏。在這個過程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那就是取得了研究方法上的成就但忽視了研究內容。在心理學的中國化研究中,應當吸取這樣的教訓.如果過分強調研究方法,必然使心理學研究形同虛設,無法真正與現實生活契合。以研究方法為中心,只會加劇心理學的分裂。在心理學的中國化研究中應該避免使用研究方法來約束自身的發展。
在心理學中國化的過程中,應充分吸取西方心理學的經驗和教訓,在新的起點上.把研究建立在大心理學觀的基礎上,堅持學科統一性,以問題為中心。我國的心理學應致力于本民族、本文化的問題,不要過分考慮建立什么樣的理論體系.心理學應是開放式的,絕不應該用研究方法把自己封閉起來.心理學的本土化研究只有處理好與西方心理學的關系才能真正建立起一種關于中國人的心理學體系.
參考文獻
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起源于西方,脫胎于哲學。自從馮特于1879年在萊比錫大學創立世界上第一個專門研究心理學的實驗室后,心理學就從哲學中分化出來,成為了一門獨立的學科。心理咨詢則是指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對心理適應方面出現問題并企求解決問題的求詢者提供心理援助的過程。西方心理學家們通過種種科學研究使心理學進入了公眾的視野,使心理咨詢事業得到了蓬勃的發展。誠然,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確實主要在西方興起發展,但是中國其實在相當早的時期就已經有了關于心理學的思想。在先秦時期,我國的哲學中就已經包含了心理學的思想,其中又屬道家學說中研究的最為廣泛深刻。先秦道家思想中其實有很多方面都對現代心理咨詢有所啟示。
一.先秦道家文化中的心理學思想
道家的許多專著如《道德經》、《莊子》中都很多有關心理學的思想。比如說《道德經》中提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币馑际恰罢J識別人是智謀,認識自己是智慧。戰勝別人是有力,戰勝自己是強大。知道滿足的人富有,頑強前進的人有志向。不失所追隨的人長久,身死而精神不滅的人長壽?!边@其實也是現代心理咨詢中所倡導的,即認清自我,樹立目標,知足常樂。古典精神分析理論的治療核心便是探索來訪者長期的隱藏的潛意識沖突,使其呈現出來,然后對其加以分析,使來訪者對自我了解的更加透徹,從而解決現實心理沖突。這其實就是“自知者明”的具體體現。奧地利心理學家弗蘭克所創建的意義治療是指協助患者從生活中領悟自己生命的意義,借以改變其人生觀,進而面對現實,積極樂觀的活下去,努力追求生命的意義。這與“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有異曲同工之妙。老子學說中所追求的“所”、“道”其實都有生命的意義這一層含義。老子在《道德經》中還曾多次提到觀、明、玄覽。這里的觀是指觀察、感知,代表著感知覺;明是指明白、通達,代表著思維過程,玄覽就是深觀遠照,從整體上去把握萬事萬物的總法則、總規律。這代表的是思維上升到高級的階段,能夠掌握事物的概念,深刻認識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及其總的規律性。這也是心理學中的重要規律。道家另一位代表人物莊子在《齊物論》中提到:其形化,其心與之然。意思是說人形體的變化可以引起心理的變化,這與心理學中的所提到的身心健康論是一致的。人生理的變化會引起心理的變化,而心理的變化也會引起相應的心理變化。中國心理學界已經越來越重視到道家思想的心理學意義,業已發表了大量的論文以及著作。尤其是申荷永關于精神分析與道家的研究,許金聲關于全人心理學與道家的研究。許金聲主講的“全人心理學?通心工作坊”,更是把大量的道家的理論和修煉的精華,用于人的調整。這里的“全人心理學”特指許金聲提出的關于心理學研究體系的概念,主要是指一種開放的、究竟的、在對人的理解上具有最大包容性的心理學研究取向、態度。全人心理學認為,道家關于“道”的概念極為深邃、豐富?!暗馈笔亲杂杏烙械挠钪嫒f事萬物的本源,能夠體悟、遵循者就是得道之人。
道家文化中的心理學思想不僅在中國被重視,西方一些心理學家也很早就對其展開了研究。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就非常推崇道家思想,他多次說,他關于自我實現的概念來源于中國的道家的“無為”。他在晚年甚至預測心理學的第三種思潮將過渡到以“道”、“上帝”為中心的第四種思潮。另一位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也十分欣賞道家思想,在他的主要的著作中,多次引用老子的《道德經》。例如,他在《存在之路》中說:“我最喜歡的,并總結了我很多更為深刻的信念的是老子的另一段話:‘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彼闹委熇砟钜舱侨绱?。他在治療中強調對當事人不干涉,對當事人真誠一致,給予當事人“無條件的積極關注”,與當事人“共情”。分析心理學家榮格寫過關于道家的書。20世紀30年代,卡爾?榮格(Carl Jung)就對道家的內丹學進行研究,開啟了心理學界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的大門,理查德雌爾海姆(Richard Wilhelm)與榮格著有《金花的秘密》(《The Secret of the Golden Flower》)一書,使心理學界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嶄新的認識,不少西方人都通過這本書了解到了中國的經典文化,特別是道家文化。榮格在這部書中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中國文化、比較中西差異,嘗試建立一種在東方和西方之間進行心理學理解的橋梁。還從西方心理學精神分析的角度,來詮釋道家的修煉。從精神分析看,內丹中的“元神”對應于“無意識”,或者說以“無意識”狀態存在。內丹中的“識神”對應于“意識”。無意識具有難以估量的巨大的能量。修煉則是讓意識與無意識統一整合,開發出無意識的巨大能量。為此,精神分析也發展了一些路徑和方法。榮格還曾用集體無意識理論理解了內丹學著作《太乙金華宗旨》中的超越現象,視之為一種無意識的表征。伯特?海靈格(Bert Hellinger)是德國心理治療師,“家庭系統排列”的創始人。他曾是天主教神父,在非洲祖魯族地區生活了二十年,之后接受精神分析、完形療法、原始療法交流分析等心理學訓練。他的“家庭系統排列”在處理個案時,讓代表各自進入在家庭系統的位置,代表在這過程中常常能夠體驗到當事人的感覺。該方法就是創造出一個氛圍和環境,讓“道”來起作用。家庭系統排列由于行之有效,在世界風行,尤其是中國。海靈格說他的方法主要是受了道家的影響。家庭系統排列體現的是“道的力量,是中國老子的智慧”。
二.先秦道家思想對于現代心理咨詢的啟示
心理咨詢(counseling)是指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對心理適應方面出現問題并企求解決問題的求詢者提供心理援助的過程。具體來說就是來訪者就自身存在的心理問題向咨詢者進行述說、詢問與商討,在其支持和幫助下,通過共同的討論找出引起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問題的癥結,進而尋求擺脫困境解決問題的條件和對策,以便恢復心理平衡、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增進身心健康。咨詢師在這里扮演的并不是一個醫生的角色,而是一個引導者,通過對來訪者的支持和幫助,使來訪者發揮自己本身的潛能,從而解決來訪者的問題。這和道家思想的一些理念是相同的。道家主張:“自勝者強”便是這個意思。
其實道家學說中的很多理念都對現代心理咨詢有所啟示,《道德經》中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也就是說應該順應事物的客觀規律去做事,不違背事物的自然天性,森田療法的重要原則“順其自然,為所當為”即是這一原理,在心理咨詢與治療中,體現在要遵循人體和自然的規律,咨詢過程應當順其自然,根據來訪者自身的特點來進行,“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不應該急于求成,忽視來訪者自身的體驗和感受?!读杏堋分姓f:“夫內誠不解,形諜成光。”這里的“誠”通“情”,“諜”通“泄”。是說一個人如果內心積郁,就會在體表上流露出來,旁人一看就知道。好比在心理咨詢的過程中,來訪者內心的狀態往往會在身體上表現出來,通過觀察來訪者的表情、步態、動作可以加深對來訪者內在狀態的了解?!豆茏?白心篇》中說“臥名利者寫生危。”意思就是醉心于名利的人,往往會為前途未卜而耽憂。《內業篇》中說“慢易生憂,暴傲生怨?!薄皯n郁生疾,疾困乃死。”這些剖析人們情緒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理念跟現代心理咨詢是一致的?,F代人心理問題出現的原因經常是由于過于看重名利,然后產生種種憂郁和怨憤的負面情緒,然后導致一些身心問題。如果加以引導,使其以一種道家的順應與自然的心態去面對,便能夠從紛繁復雜的社會中暫時脫身出來,獲得心靈的放松與清凈,也即道家所說“心地清凈為天下正”。道家學說認為對立面能夠相互轉化,不好的事情可以變好,“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在心理咨詢中一些極端不好的現象能向好的方面轉化,關鍵是咨詢師要善于引導。比如焦慮可應用于應對壓力事件,抑郁可以有助于創造出好的藝術作品。事物在釋放完能量后就會自然消亡,“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在心理咨詢中對于一些不好的病癥現象可以先充分去釋放,然后再去解決它。
現代的性心理咨詢、繪畫治療、書法治療都與道家思想有關,都或多或少的借鑒了道家的理論理念。道家所推崇的一些鍛煉方法,如氣功、吐納、太極拳劍等不僅可以用來強身健體,也可運用于心理治療,被心理問題所困擾的人群,可以通過自己勤加練習,做到自助自愈。道家所提倡的吐故納新之術跟心理咨詢中常用的腹式呼吸其實也是類似的原理。楊德森與張亞林所創立的“中國道家認知療法”就是脫胎于道家學說,其中的松靜術、柔動術、病情分析會、保健心得志等都是根據道家文化所提出的一些治療方法。
林語堂說過:“道家學說給中國人心靈一條安全的退路”。說的就是道家學說對人心理所起的一種作用,現代心理咨詢完全可以借鑒這些傳統文化中的精髓,采用更加合適有效的理念和方法去幫助來訪者解決問題。依據道家學說,可以更加有針對性的解決中國人自己的心理困擾。雖然心理咨詢產生發展與西方,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國人和西方人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我們不能照搬西方的模式,我們需要有我們自己的心理咨詢理念,而從傳統文化比如道家學說中去探尋,毫無疑問是一條正確的道路。
參考文獻
[1]曹鳴岐.道家思想與心理咨詢的本土化[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6)
[2]遲欣陽.道家文化中的健康心理學思想初探[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02)
[3]張金洪.道家思想與心理咨詢和治療[J].才智.2009(31)
所謂方法論是科學家在從事科學研究的過程中積累和形成的一種研究工作的模式,庫恩(T.S.Kuhn)稱其為“范式”[2](P167)。自科學心理學誕生以來,研究方法論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發展階段:
1.構造主義的自我觀察的方法——對經驗的主觀主義研究方法論
以馮特為代表的構造主義心理學認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人的直接經驗。所謂直接經驗是與間接經驗相對而言的,前者是最基本的心理活動,是意識的基本要素;而后者只是關于某種事物的知識而非經驗本身。在馮特看來,心理學既然是一門關于研究人的經驗的科學,因而心理學的方法必定是研究如何觀察這種直接經驗。他認為,一個人只有自己才能觀察到自身所體驗的經驗,所以心理學的方法必然只能是采用自我觀察的手段(亦稱內省法,Introspection)[3](P273)。心理學研究的這一觀點和方法論思想在馮特的學生鐵欽納(E.B.Titchener)的工作中發展到了極端的程度,他認為只有訓練有素的自我觀察者才能作為心理學研究的被試。
這種研究心理學的方法論及其所使用的研究技術受到了許多批評。因為內省法只強調以被試、而且一定是需經嚴格訓練的被試的自我觀察報告為依據,其結果不僅無法達到一致,而且也使得研究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主觀和偏見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這種消極的影響往往就是他們所規定的訓練產生的。此外,他們還力圖排斥同時期出現的其他一些心理學研究方法,例如艾賓浩斯的記憶實驗研究方法、動物心理學和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方法等。這就使得自我觀察法不可能得以更新和發展,其結果則必然被新的研究方法論所取代。
2.機能主義的多樣化研究方法——以實用主義為基礎的心理學研究方法論
構造主義心理學只對直接經驗進行自我觀察式的研究,因而不能現實地解釋人的各種心理現象是如何發生、發展和相互作用的,也不能真正解決人類在實踐活動中的各種心理問題。在它受到批評的同時,先后在西歐和美國產生了機能主義心理學。以詹姆斯(W.James)為先驅的機能主義心理學家們認為心理學應該研究意識的功能,強調心理學在人類實踐中的應用,主張心理學不僅應該研究正常的成人,而且還要研究動物心理、兒童心理、個體差異和變態心理等課題。在研究方法上,他們采用了描述法、問卷法、心理測驗法和生理實驗法等。雖然機能主義心理學并沒有完全放棄內省法,但在這一階段的研究中強調了方法上的多樣性和實用性,重視心理活動在操作過程中的特點與規律,探討心理與生理的關系和環境對心理的影響。機能主義心理學通過采用多種多樣的應用研究方法,不僅彌補了內省法的不足之處,而且推動了心理學向更為廣泛的領域發展,為生理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動物心理學、兒童心理學、心理測量學、教育心理學、變態心理學、心理咨詢和臨床心理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為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到來打開了大門。
3.行為主義的極端實證主義研究方法——以操作主義為方法論基礎
由華生(John.B.Watson)所開創,后為斯金納(B.F.Skin-ner)所發展的行為主義心理學,基本上完全否定了對意識的研究,堅持只有能被觀察到的、可予以客觀記錄和定量化的行為才符合心理學研究對象的標準和原則。這在實質上就是把布里奇曼(P.W.Bridgman)在物理學中所倡導的操作主義觀點作為心理學的方法論基礎,并以此指導心理學的研究。
行為主義心理學作為對構造主義心理學的一種反叛,在方法論上繼承和發展了機能主義心理學重視心理機制和心理過程的研究以及實際應用的原則,徹底拋棄了對意識的內省式研究方法,提出了SR的研究模式,并最終成為一種“沒有頭腦的心理學”。由于行為主義在基本觀點和方法論上的極端客觀主義和實證主義的偏見,使它無法對行為產生的心理和意識等有關人的內部過程作出完整的、客觀的和全面的解釋。但是,它所發展起來的一整套能精確控制、測定行為的研究技術和方法,還有它對環境、刺激條件以及行為反應變化的關系所作的客觀描述與精確的測量,使心理學徹底脫離了僅僅只能依靠被試的自我報告這一缺乏客觀依據的非科學狀態,成為一門能為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能對人在各種條件下的行為規律進行測量、預測、控制的實用性科學。誠然,行為主義的環境決定論和機械論思想否定了心理學對人的意識和心理活動內部過程的研究,從而最終把自己推到了發展的死胡同里去,但是,它卻為現代認知心理學和其他一些反對機械決定論的心理學,如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產生與發展提供了基礎和條件。
4.完形主義的整體方法——以現象學和場論為指導的格式塔心理學的研究方法論
作為馮特的構造主義心理學的另一個對立面,格式塔心理學在研究方法上走的是與行為主義完全不同的一條路。格式塔心理學在康德(I.Kant)哲學的影響下,強調人的知覺的完整性和組織性,反對去尋找心理和意識中的“元素”,認為應自由、公正地描述人的直接經驗,而人的這種直接經驗是按原來的結構被接受的。對于這種整體的經驗,如果強加分析、化整為零時,其原有的整體性就會被破壞。因此,格式塔心理學堅持1+1>2的觀點。這在當時把心理現象分解成基本的組成單位的研究傾向中,能從另一個角度來強調心理活動的整體性并對其規律(如知覺的組織原則)進行研究,無疑有著積極的意義和貢獻。受物理學場論的影響,采用拓撲學的研究方法在格式塔心理學中獨樹一幟的是勒溫(K.Lewin),他提出的行為函數:B=f(E,P)發展了對人的動機與行為之間的關系的研究,推動了社會心理學中有關團體動力學研究的發展。
作為格式塔心理學的一種方法論工具,現象學的觀點被認為可以用于對人的主觀體驗進行科學研究,并彌補那些只注重行為的實驗數據的不足,它主張對經驗采取自然的整體觀點,從而獲得了知覺研究的大量成果。但是,“現象學的方法是不容易掌握的,對于某一研究者運用這種方法是否取得成功或成功的程度也是很難判定的”[4](P524)。
5.計算機模擬與類比方法——以信息論作為主要方法論的現代認知心理學研究方法
現代認知心理學主要以信息加工的理論來解釋人的心理過程。計算機科學為現代認知心理學探索心理活動的內部過程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它使過去無法“看到”的心理操作過程得以模擬和表達。認知心理學糾正了行為主義否認意識和心理可以加以研究的錯誤傾向,用信息加工的觀點對人的心理活動,主要是對心理過程的特點和規律,做出了更好的描述和前所未有的揭示,并取得了相當可觀的成果。用計算機和程序軟件的操作和運行來模擬和解釋人的心理過程,確實是心理學在研究方法上的一個具有歷史性變革意義的進步。但是,這仍然是以機械論的觀點去研究人,把社會的人簡化為機器的人。因此,現代
認知心理學對心理過程的研究,仍然不能完整解釋和真實反映人的實際心理活動規律。當然,要解決這一問題尚有許多困難。也許是目前的計算機技術水平尚未達到科學心理學所需要的程度,或許未來能制造出完全類似人類的機器人,心理學家也許就能從中破譯出人類所有心理活動的秘密和規律。但是,現象學家休伯特指出:沒有任何脫離肉體的機器能夠賽過人類的意識,因為它缺乏每一個人所特有的那種與世界緊密結合的共同發展的特征,人工智能仍然是不能達到目的的[5](P25)。
二、科學心理學研究方法論的現狀與問題
縱觀心理學的發展歷程,心理學的研究方法論與指導思想經歷了一系列的變革和演化。從研究的對象來看,從意識到行為,又回到了意識,似乎轉了個大圈子。但是,通過這一循環過程,研究方法論思想發生了質的飛躍。馮特的自我觀察報告和現代認知心理學有關表象研究的心理操作是不可同日而語的。馮特的構造主義心理學所確定的研究對象并沒有錯,但局限于當時的科學技術水平,沒有適當的手段去研究人的內在心理過程,只能依賴被試的自我觀察這種原始的方法,顯然缺乏科學的依據,效果也不可能理想。行為主義心理學作為一個學派已經成為歷史,但它給心理科學留下的一大筆財富,即它的研究方法、儀器、測量手段等,今天的心理學家還有不少人在使用著,行為主義的大量研究成果仍是當今教科書里廣泛引用的內容?,F代認知心理學的研究領域主要是在心理過程,而有關人格結構和人格形成與發展的研究則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王國。從這個發展歷史的進程中可以看到,心理學的研究方法論是建立在一定的哲學思想和科學技術水平基礎之上的??v然有良好的愿望和確定的目標,如果缺少有效的科學技術手段,仍然是“欲速則不達”。但即使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和發展研究的技術手段,若不能及時修正和調整心理學研究的目標、對象和范圍,甚至在指導思想上“以偏概全”、“以點帶面”的話,仍然會事與愿違。行為主義心理學就是前車之鑒。
時至今日,心理學的學派之爭已基本結束。心理學對感覺研究基本上已經有了較一致的結論;有關知覺的研究正在向更深的層次發展;而記憶和思維的研究則側重于對信息加工過程的探索;至于對創造性思維的研究發展看來困難更多一些,正在尋找更有效的測量和評價方法;情緒心理學在幾個不同的層面上進行著研究,從認知、生理、環境和社會等不同的角度以各自的特定方法和手段去解開人類情緒之謎。關于動機和意志的研究,似乎仍然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赫爾的驅動遞減論、勒溫的場論、麥克米蘭的成就動機論、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和海德、凱利以及維納的歸因理論等主要流派所占領。但以馬斯洛為首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則更加強調了對人性、人的價值與人的潛能的研究,并力爭解決人們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馬斯洛特別強調了整體分析的重要性,提出了反復研究法(iterationtehnique),即以整體觀為前提,通過實驗來理解各有關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他還特別重視對個體的研究,認為一般規律不能直接推論個體的特點,而由個體的研究卻可以概括出一般的規律。一般規律只能幫助人們去理解個體,但解決個別的問題仍需要用個案法的整體分析手段[5]。
由此可見,心理學的研究方法論就目前來說仍尚未達到一致的認識,適用于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研究領域的各種方法論及其研究方法和技術共存于當今的心理學研究之中。即使在同一個研究領域中,由不同方法論所指導的各種研究方法也常常同時并存。首先應該說,這是正常的現象,也是心理學發展到今天的必然結果。在對待心理學的研究方法論問題上,就像對待任何科學一樣,不應該也不可能用單一的研究模式去人為地強制性地統一所有的研究工作,科學心理學的研究尤其需要如此。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實在是一種最復雜的現象,它有著許多不同的水平、層次、方面和相互作用的關系。對于這樣一個復雜的現象,研究決不能簡單地以某一種方法去處理。但也不應該用“隨心所欲”的態度去對待。如何形成一種更加有效地運用到心理學研究中去的新方法論,是科學心理學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三、科學心理學研究發展中新的方法論構建與整合
無論是否意識到,從事科學研究的工作總是在研究者一定的方法論思想指導下進行的,心理學的研究同樣也不例外。心理學研究方法論決定了的研究目的所需手段的選擇。并非任何研究目的都可以找到研究的手段。當技術還不能提供必要的手段時,對原有的目的就必須考慮加以重新選擇,尋找某些子目標以現階段可實行的手段先予以解決,然后再對總的目標進行系統的、整體的、辯證的研究、分析和歸納。鑒于心理學的歷史經驗,心理學家們已經在探索一些新的研究方法論。例如,朱智賢等人曾提出過心理學研究方法論的構想。在其有關心理學研究方法論的體系中,包括三個組成部分:(1)心理學研究的哲學方法論;(2)心理學研究的一般科學方法論;(3)心理學研究的具體方法和技術[6](P52-58)。研究心理現象,首先要對人的心理有一個基本的觀點,這就是心理學研究的哲學方法論所要解決的問題??茖W的哲學方法論并不能替代具體的研究工作,但是任何具體的研究工作不可能擺脫一定的哲學方法論的指導和制約。心理學的發展歷史已經告訴我們,過去的許多學派,雖然曾經取得過令人矚目的成就并產生過巨大的影響,但都由于他們在哲學方法論上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而在其后為新的理論和方法論所取代。特別是在當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手段時,就更有必要對人們原來習以為常的傳統的指導思想進行周密的反思,修正原有理論的錯誤,彌補不足和空白,才能使研究工作不至于重犯類似行為主義的錯誤。同時,也能使科學研究的哲學方法論得到不斷的豐富和發展。
有了正確的哲學方法論的指導,還需要形成心理學的一般科學方法論。這個問題的解決取決于科學發展的水平并受到研究工作可能具備和達到的條件的制約。在經歷了科學研究的微觀階段——分析研究之后,科學的發展已經出現了向宏觀階段——整合研究邁進的趨勢。有關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論的思想和理論,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貝塔朗菲的系統論、香農的信息論和維納的控制論,即所謂的“老三論”。而在此之后又出現了所謂的“新三論”:普利高津的耗散結構論、哈肯的協同理論和托姆的突變理論。所有這些理論都為現代科學的一般方法論提供了有用的思想。雖然這些理論并非出自心理學,但對心理學的研究工作同樣具有深刻的意義和指導作用。而且,正是由于心理學派系林立、眾說紛紜的狀況,就更需要用像系統論那樣的思想方法,來描述和解釋人的心理這個本身就具有客觀系統性的研究對象。正如哲學方法論不能代替科學的具體研究那樣,這些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論的思想和理論,并不能代替心理學的一般方法論指導。心理學有自己的特點和規律,需要建構符合心理學科學發展的一套具有一般指導意義的理論體系和方法論體系。
最后是有關心理學研究的具體方法與技術問題。可以說,心理學現在已經涉及人類活動的幾乎每一個領域,因此在具體研究的方法和技術上必定有相當大的差異和跨度。具體的方法是與具體的研究問題相聯系的。心理學在各個不同的領域中幾乎運用了所有各種科學研究的具體方法,其中包括了物理的、生理的、藥理的、臨床的、數學的方法;心理學本身又有實驗的、準實驗的、非實驗的、思維推論的各種各樣的方法。每一種方法都有其特點和長處,但又同時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復雜、多層次、多元化和動態的;同時又具有系統性和整體性。我們不僅需要在某個局部問題上對各種心理現象進行深入細致、微觀的分析研究;而且更需要以整體的、系統的和動態的思想理論與研究方法論,歸納和綜合各種心理現象之間的相互關系和相互作用。心理學的理論和學說不能僅僅停留在一種描述性的初級水平階段,而應該是可操作的、有預測力并有控制力的。這樣才能使心理學成為一間既有自己較完整、較一致的理論,包括研究方法論的體系,又具有更為廣泛的實際應用價值、作用和效果的現代科學。
【參考文獻】
[1]查普林,克拉威克.心理學的體系與理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
[2]庫恩.必要的張力[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3]車文博.西方心理學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所謂方法論是科學家在從事科學研究的過程中積累和形成的一種研究工作的模式,庫恩(T.S.Kuhn)稱其為“范式”[2](P167)。自科學心理學誕生以來,研究方法論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發展階段:
1.構造主義的自我觀察的方法——對經驗的主觀主義研究方法論
以馮特為代表的構造主義心理學認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人的直接經驗。所謂直接經驗是與間接經驗相對而言的,前者是最基本的心理活動,是意識的基本要素;而后者只是關于某種事物的知識而非經驗本身。在馮特看來,心理學既然是一門關于研究人的經驗的科學,因而心理學的方法必定是研究如何觀察這種直接經驗。他認為,一個人只有自己才能觀察到自身所體驗的經驗,所以心理學的方法必然只能是采用自我觀察的手段(亦稱內省法,Introspection)[3](P273)。心理學研究的這一觀點和方法論思想在馮特的學生鐵欽納(E.B.Titchener)的工作中發展到了極端的程度,他認為只有訓練有素的自我觀察者才能作為心理學研究的被試。
這種研究心理學的方法論及其所使用的研究技術受到了許多批評。因為內省法只強調以被試、而且一定是需經嚴格訓練的被試的自我觀察報告為依據,其結果不僅無法達到一致,而且也使得研究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主觀和偏見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這種消極的影響往往就是他們所規定的訓練產生的。此外,他們還力圖排斥同時期出現的其他一些心理學研究方法,例如艾賓浩斯的記憶實驗研究方法、動物心理學和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方法等。這就使得自我觀察法不可能得以更新和發展,其結果則必然被新的研究方法論所取代。
2.機能主義的多樣化研究方法——以實用主義為基礎的心理學研究方法論
構造主義心理學只對直接經驗進行自我觀察式的研究,因而不能現實地解釋人的各種心理現象是如何發生、發展和相互作用的,也不能真正解決人類在實踐活動中的各種心理問題。在它受到批評的同時,先后在西歐和美國產生了機能主義心理學。以詹姆斯(W.James)為先驅的機能主義心理學家們認為心理學應該研究意識的功能,強調心理學在人類實踐中的應用,主張心理學不僅應該研究正常的成人,而且還要研究動物心理、兒童心理、個體差異和變態心理等課題。在研究方法上,他們采用了描述法、問卷法、心理測驗法和生理實驗法等。雖然機能主義心理學并沒有完全放棄內省法,但在這一階段的研究中強調了方法上的多樣性和實用性,重視心理活動在操作過程中的特點與規律,探討心理與生理的關系和環境對心理的影響。機能主義心理學通過采用多種多樣的應用研究方法,不僅彌補了內省法的不足之處,而且推動了心理學向更為廣泛的領域發展,為生理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動物心理學、兒童心理學、心理測量學、教育心理學、變態心理學、心理咨詢和臨床心理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為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到來打開了大門。
3.行為主義的極端實證主義研究方法——以操作主義為方法論基礎
由華生(John.B.Watson)所開創,后為斯金納(B.F.Skin-ner)所發展的行為主義心理學,基本上完全否定了對意識的研究,堅持只有能被觀察到的、可予以客觀記錄和定量化的行為才符合心理學研究對象的標準和原則。這在實質上就是把布里奇曼(P.W.Bridgman)在物理學中所倡導的操作主義觀點作為心理學的方法論基礎,并以此指導心理學的研究。
行為主義心理學作為對構造主義心理學的一種反叛,在方法論上繼承和發展了機能主義心理學重視心理機制和心理過程的研究以及實際應用的原則,徹底拋棄了對意識的內省式研究方法,提出了SR的研究模式,并最終成為一種“沒有頭腦的心理學”。由于行為主義在基本觀點和方法論上的極端客觀主義和實證主義的偏見,使它無法對行為產生的心理和意識等有關人的內部過程作出完整的、客觀的和全面的解釋。但是,它所發展起來的一整套能精確控制、測定行為的研究技術和方法,還有它對環境、刺激條件以及行為反應變化的關系所作的客觀描述與精確的測量,使心理學徹底脫離了僅僅只能依靠被試的自我報告這一缺乏客觀依據的非科學狀態,成為一門能為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能對人在各種條件下的行為規律進行測量、預測、控制的實用性科學。誠然,行為主義的環境決定論和機械論思想否定了心理學對人的意識和心理活動內部過程的研究,從而最終把自己推到了發展的死胡同里去,但是,它卻為現代認知心理學和其他一些反對機械決定論的心理學,如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產生與發展提供了基礎和條件。
4.完形主義的整體方法——以現象學和場論為指導的格式塔心理學的研究方法論
作為馮特的構造主義心理學的另一個對立面,格式塔心理學在研究方法上走的是與行為主義完全不同的一條路。格式塔心理學在康德(I.Kant)哲學的影響下,強調人的知覺的完整性和組織性,反對去尋找心理和意識中的“元素”,認為應自由、公正地描述人的直接經驗,而人的這種直接經驗是按原來的結構被接受的。對于這種整體的經驗,如果強加分析、化整為零時,其原有的整體性就會被破壞。因此,格式塔心理學堅持1+1>2的觀點。這在當時把心理現象分解成基本的組成單位的研究傾向中,能從另一個角度來強調心理活動的整體性并對其規律(如知覺的組織原則)進行研究,無疑有著積極的意義和貢獻。受物理學場論的影響,采用拓撲學的研究方法在格式塔心理學中獨樹一幟的是勒溫(K.Lewin),他提出的行為函數:B=f(E,P)發展了對人的動機與行為之間的關系的研究,推動了社會心理學中有關團體動力學研究的發展。
作為格式塔心理學的一種方法論工具,現象學的觀點被認為可以用于對人的主觀體驗進行科學研究,并彌補那些只注重行為的實驗數據的不足,它主張對經驗采取自然的整體觀點,從而獲得了知覺研究的大量成果。但是,“現象學的方法是不容易掌握的,對于某一研究者運用這種方法是否取得成功或成功的程度也是很難判定的”[4](P524)。
5.計算機模擬與類比方法——以信息論作為主要方法論的現代認知心理學研究方法
現代認知心理學主要以信息加工的理論來解釋人的心理過程。計算機科學為現代認知心理學探索心理活動的內部過程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它使過去無法“看到”的心理操作過程得以模擬和表達。認知心理學糾正了行為主義否認意識和心理可以加以研究的錯誤傾向,用信息加工的觀點對人的心理活動,主要是對心理過程的特點和規律,做出了更好的描述和前所未有的揭示,并取得了相當可觀的成果。用計算機和程序軟件的操作和運行來模擬和解釋人的心理過程,確實是心理學在研究方法上的一個具有歷史性變革意義的進步。但是,這仍然是以機械論的觀點去研究人,把社會的人簡化為機器的人。因此,現代認知心理學對心理過程的研究,仍然不能完整解釋和真實反映人的實際心理活動規律。當然,要解決這一問題尚有許多困難。也許是目前的計算機技術水平尚未達到科學心理學所需要的程度,或許未來能制造出完全類似人類的機器人,心理學家也許就能從中破譯出人類所有心理活動的秘密和規律。但是,現象學家休伯特指出:沒有任何脫離肉體的機器能夠賽過人類的意識,因為它缺乏每一個人所特有的那種與世界緊密結合的共同發展的特征,人工智能仍然是不能達到目的的[5](P25)。
二、科學心理學研究方法論的現狀與問題
縱觀心理學的發展歷程,心理學的研究方法論與指導思想經歷了一系列的變革和演化。從研究的對象來看,從意識到行為,又回到了意識,似乎轉了個大圈子。但是,通過這一循環過程,研究方法論思想發生了質的飛躍。馮特的自我觀察報告和現代認知心理學有關表象研究的心理操作是不可同日而語的。馮特的構造主義心理學所確定的研究對象并沒有錯,但局限于當時的科學技術水平,沒有適當的手段去研究人的內在心理過程,只能依賴被試的自我觀察這種原始的方法,顯然缺乏科學的依據,效果也不可能理想。行為主義心理學作為一個學派已經成為歷史,但它給心理科學留下的一大筆財富,即它的研究方法、儀器、測量手段等,今天的心理學家還有不少人在使用著,行為主義的大量研究成果仍是當今教科書里廣泛引用的內容。現代認知心理學的研究領域主要是在心理過程,而有關人格結構和人格形成與發展的研究則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王國。從這個發展歷史的進程中可以看到,心理學的研究方法論是建立在一定的哲學思想和科學技術水平基礎之上的??v然有良好的愿望和確定的目標,如果缺少有效的科學技術手段,仍然是“欲速則不達”。但即使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和發展研究的技術手段,若不能及時修正和調整心理學研究的目標、對象和范圍,甚至在指導思想上“以偏概全”、“以點帶面”的話,仍然會事與愿違。行為主義心理學就是前車之鑒。
時至今日,心理學的學派之爭已基本結束。心理學對感覺研究基本上已經有了較一致的結論;有關知覺的研究正在向更深的層次發展;而記憶和思維的研究則側重于對信息加工過程的探索;至于對創造性思維的研究發展看來困難更多一些,正在尋找更有效的測量和評價方法;情緒心理學在幾個不同的層面上進行著研究,從認知、生理、環境和社會等不同的角度以各自的特定方法和手段去解開人類情緒之謎。關于動機和意志的研究,似乎仍然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赫爾的驅動遞減論、勒溫的場論、麥克米蘭的成就動機論、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和海德、凱利以及維納的歸因理論等主要流派所占領。但以馬斯洛為首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則更加強調了對人性、人的價值與人的潛能的研究,并力爭解決人們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馬斯洛特別強調了整體分析的重要性,提出了反復研究法(iterationtehnique),即以整體觀為前提,通過實驗來理解各有關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他還特別重視對個體的研究,認為一般規律不能直接推論個體的特點,而由個體的研究卻可以概括出一般的規律。一般規律只能幫助人們去理解個體,但解決個別的問題仍需要用個案法的整體分析手段[5]。
由此可見,心理學的研究方法論就目前來說仍尚未達到一致的認識,適用于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研究領域的各種方法論及其研究方法和技術共存于當今的心理學研究之中。即使在同一個研究領域中,由不同方法論所指導的各種研究方法也常常同時并存。首先應該說,這是正常的現象,也是心理學發展到今天的必然結果。在對待心理學的研究方法論問題上,就像對待任何科學一樣,不應該也不可能用單一的研究模式去人為地強制性地統一所有的研究工作,科學心理學的研究尤其需要如此。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實在是一種最復雜的現象,它有著許多不同的水平、層次、方面和相互作用的關系。對于這樣一個復雜的現象,研究決不能簡單地以某一種方法去處理。但也不應該用“隨心所欲”的態度去對待。如何形成一種更加有效地運用到心理學研究中去的新方法論,是科學心理學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三、科學心理學研究發展中新的方法論構建與整合
無論是否意識到,從事科學研究的工作總是在研究者一定的方法論思想指導下進行的,心理學的研究同樣也不例外。心理學研究方法論決定了的研究目的所需手段的選擇。并非任何研究目的都可以找到研究的手段。當技術還不能提供必要的手段時,對原有的目的就必須考慮加以重新選擇,尋找某些子目標以現階段可實行的手段先予以解決,然后再對總的目標進行系統的、整體的、辯證的研究、分析和歸納。鑒于心理學的歷史經驗,心理學家們已經在探索一些新的研究方法論。例如,朱智賢等人曾提出過心理學研究方法論的構想。在其有關心理學研究方法論的體系中,包括三個組成部分:(1)心理學研究的哲學方法論;(2)心理學研究的一般科學方法論;(3)心理學研究的具體方法和技術[6](P52-58)。研究心理現象,首先要對人的心理有一個基本的觀點,這就是心理學研究的哲學方法論所要解決的問題??茖W的哲學方法論并不能替代具體的研究工作,但是任何具體的研究工作不可能擺脫一定的哲學方法論的指導和制約。心理學的發展歷史已經告訴我們,過去的許多學派,雖然曾經取得過令人矚目的成就并產生過巨大的影響,但都由于他們在哲學方法論上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而在其后為新的理論和方法論所取代。特別是在當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手段時,就更有必要對人們原來習以為常的傳統的指導思想進行周密的反思,修正原有理論的錯誤,彌補不足和空白,才能使研究工作不至于重犯類似行為主義的錯誤。同時,也能使科學研究的哲學方法論得到不斷的豐富和發展。
有了正確的哲學方法論的指導,還需要形成心理學的一般科學方法論。這個問題的解決取決于科學發展的水平并受到研究工作可能具備和達到的條件的制約。在經歷了科學研究的微觀階段——分析研究之后,科學的發展已經出現了向宏觀階段——整合研究邁進的趨勢。有關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論的思想和理論,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貝塔朗菲的系統論、香農的信息論和維納的控制論,即所謂的“老三論”。而在此之后又出現了所謂的“新三論”:普利高津的耗散結構論、哈肯的協同理論和托姆的突變理論。所有這些理論都為現代科學的一般方法論提供了有用的思想。雖然這些理論并非出自心理學,但對心理學的研究工作同樣具有深刻的意義和指導作用。而且,正是由于心理學派系林立、眾說紛紜的狀況,就更需要用像系統論那樣的思想方法,來描述和解釋人的心理這個本身就具有客觀系統性的研究對象。正如哲學方法論不能代替科學的具體研究那樣,這些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論的思想和理論,并不能代替心理學的一般方法論指導。心理學有自己的特點和規律,需要建構符合心理學科學發展的一套具有一般指導意義的理論體系和方法論體系。
最后是有關心理學研究的具體方法與技術問題??梢哉f,心理學現在已經涉及人類活動的幾乎每一個領域,因此在具體研究的方法和技術上必定有相當大的差異和跨度。具體的方法是與具體的研究問題相聯系的。心理學在各個不同的領域中幾乎運用了所有各種科學研究的具體方法,其中包括了物理的、生理的、藥理的、臨床的、數學的方法;心理學本身又有實驗的、準實驗的、非實驗的、思維推論的各種各樣的方法。每一種方法都有其特點和長處,但又同時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復雜、多層次、多元化和動態的;同時又具有系統性和整體性。我們不僅需要在某個局部問題上對各種心理現象進行深入細致、微觀的分析研究;而且更需要以整體的、系統的和動態的思想理論與研究方法論,歸納和綜合各種心理現象之間的相互關系和相互作用。心理學的理論和學說不能僅僅停留在一種描述性的初級水平階段,而應該是可操作的、有預測力并有控制力的。這樣才能使心理學成為一間既有自己較完整、較一致的理論,包括研究方法論的體系,又具有更為廣泛的實際應用價值、作用和效果的現代科學。
【參考文獻】
[1]查普林,克拉威克.心理學的體系與理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
[2]庫恩.必要的張力[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3]車文博.西方心理學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