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教育》作為一本醫學領域的學術期刊,投稿難度一般,但仍需要作者具備一定的學術實力。具體詳情需結合期刊定位、審稿流程以及投稿者的研究質量綜合評估。以下是詳細分析:
了解期刊信息:
《中醫教育》期刊創刊于1982年,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北京中醫藥大學主辦的醫學類雙月刊。該雜志以中文出版,擁有國內刊號:CN 11-1349/R及國際刊號:ISSN 1003-305X。旨在成為醫學領域的先鋒,及時反映醫學改革與發展的最新成果,深入探索醫學規律,助力醫學事業的繁榮。通過高質量的論文和研究成果,為醫學工作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促進學術交流與合作,推動醫學創新與進步。
期刊級別與定位:
《中醫教育》 期刊被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等數據庫收錄。獲得了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等榮譽。主要欄目:校長論壇、教育研究、醫學生素質教育研究、教學園地等,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該期刊的讀者群體主要是醫學工作者、醫學研究者、醫學政策制定者以及對醫學領域感興趣的讀者。
投稿須知:
(一)數字用法:凡公元紀年、年代、年、月、日、時刻、各種記數與計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數字;夏歷、清代及其以前紀年、星期幾、數字作為語素構成的定型詞、詞組、慣用語、縮略語、臨近兩數字并列連用的概略語等用漢字數字。
(二)參考文獻著錄格式:執行GB/T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標出,并將序號置于方括號中,排列于文后。
(三)請在來稿正文前提供中文摘要(200字左右)、關鍵詞(3-5個),摘要應能客觀反映論文或報告的主要內容。
(四)同一注釋里如需羅列多條同類文獻的,一般按時間順序排列,用分號隔開(但依論證重要程度排列的文獻次序除外)。同一注釋里中外文文獻混合排列的,結尾所使用的句號以最后文獻的語種所對應的格式為準。
(五)來稿要求題材新穎、內容真實、論點明確、層次清楚、數據可靠、文句通順。推薦大家通過電子郵件形式投稿。
發表周期:
采用三審制(初審、復審、終審),《中醫教育》期刊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如果超過預計的審稿時間仍未收到回復,可以主動聯系編輯部詢問進度,若想縮短周期,流程協助可咨詢在線客服。
投稿建議:
投稿《中醫教育》期刊需注重選題創新性與格式規范性。建議投稿前充分研讀近期刊發文章,并嚴格遵循雜志社要求,對于具備一定學術實力的作者來說,是一個相對好投且發表周期較短的期刊選擇。
中醫教育發表范例
-
基于體驗式學習的醫學英語寫作教學模式研究
作者:慕秀榮
-
針灸文化在Twitter中傳播效果的影響因素研究
作者:張子菱; 陳秋云; 余新波; 李享; 呂芯芮; 馬膠; 王樂鵬
-
中藥實訓環節新模式在中醫專業中藥學教學中的探索
作者:王景霞; 張建軍; 李偉; 王淳; 鐘贛生; 高學敏
-
中醫基礎理論課程過程性考核與成績的相關性分析
作者:余磊; 梁永林; 田永衍; 李蘭珍; 陶維天; 劉稼; 孔令娟
-
BOPPPS教學模式推進以學生為中心的病理學課堂教學實踐
作者:周春仙; 張悅; 吳琳群; 李素云
-
醫學免疫學教學中翻轉課堂教學法的實踐
作者:賈翎; 吳珺; 王旭丹; 曾郁敏; 彭桂英; 郝鈺
-
形成性評價體系在中醫診斷學教學中的構建及策略分析
作者:任健; 陳宇; 朱姝; 張寧; 徐琬梨
-
以臨床案例為載體的中醫臨床思維模擬訓練平臺的構建與實施
作者:王立娟; 佘崇佳; 李福鳳; 張紅凱; 張偉妃; 李雪; 張瑞義; 顧曄斌; 蘇勵; 余小萍
-
醫學院校物理實驗黏滯系數測定方法的教改研究
作者:張莉; 鄔瑞光; 劉希; 侯俊玲
-
《中醫科學雜志》(英文)被Scopus、Embase、DOAJ和CA數據庫收錄
作者:--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