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高校輔導員與班級文化建設探討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一、高校班級文化
(一)高校班級
班級是高校大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進行的基本組織單位,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抓手。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提出:“要著力加強班級體建設,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體班會等活動,發揮團結學生、組織學生、教育學生的職能”。通過工作實例不難發現,精神面貌積極向上、學習風氣良好的班集體,班級成員不管是在校期間還是進入工作崗位后,個人的成長與發展都有著持久強勁的動力。
(二)班級文化
《教育大辭典》將班級文化定義為:作為社會群體的班級所有或部分成員共有的信念、價值觀、態度的復合體。班級文化是一個班級的精神歸屬與靈魂所在,班級文化以班級管理為基礎,以班級成員為主體,通過各種文體實踐活動,潛移默化的影響和重塑著學生的價值觀、思維模式、意志品質和行為方式。良好的班級文化不僅有利于班級凝聚力、集體榮譽感的增強,還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的工作依托。
二、新時期班級文化建設對輔導員的職業能力訴求
2014年,教育部思政司制定的《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明確規定輔導員應當具備開展班級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的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知識。2017年,教育部43號令《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中對輔導員的工作職責明確規定“開展學生骨干的遴選、培養、激勵工作;指導學生黨支部和班團組織建設。”2017年,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提出“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優化校風學風,繁榮校園文化”的文化育人質量提升體系。在新時期背景下,輔導員應抓住優良班級文化建設的有利契機,增強班級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自我監督的實效性,引導班級成員積極投入班級文化建設;通過班級文化建設的工作載體,履行輔導員的工作職責、實現文化育人的目標。
三、輔導員在高校班級文化建設中的價值實現
(一)有益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強
班級文化在班級成立之時便應運而生,具有隱形的教育作用,對于班級成員的思想和日常行為具有規范和指導作用。班級文化其使班級成員通過共處的環境和規則,在思想、學習、工作和生活等方面彼此影響、促進。作為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發揮著組織和指導作用的輔導員,通過帶領班級成員參與到形象生動、滲透全面、影響持久的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不僅貼近學生實際、符合學生需要,還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而這正是輔導員依托班級及班級文化建設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實現。
(二)有益于優良班風學分的形成
新時期的大學生具有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和情感豐富的特點,他們對在校期間的學習和體驗有著強烈的訴求。團結向上、文明和諧的班級氛圍不但可以增強他們對班級、學院乃至學校的認同度和歸屬感,同時還可以促進優良學風的形成。因此,輔導員在進行班級建設管理和學業學風指導工作的時候,可以抓住班級文化建設這個切入點,通過班級文化在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文體文化四個不同層面的建設和推進,加強“人才培養”和“文化培育”的結合,形成班級文化與優良班風學風建設的正相關統一體。
(三)有益于大學生社會化角色的轉變
大學時期是大學生個體角色向社會化角色轉變的過渡時期,急需積極健康的群體文化的引導、熏陶。班級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較之網絡文化、社團文化和宿舍文化等,更能充分展現學校的精神風貌與人文情懷。因此,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通過組織、指導班級成員共同建設映射著社會文化和校園文化特征的班級文化,能夠促使班級成員在班級文化的隱形壓力之下為了符合班級的要求和標準學會選擇服從集體,達到規范自身行為的目的,在這樣的行為內化為習慣后,最終實現社會化的轉變。
四、輔導員推動高校班級文化建設成效的策略
(一)提升輔導員職業素養,發揮核心指導作用
班級文化建設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班級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輔導員在班級文化建設中起著重要指導和引領作用。這是因為輔導員長期奮戰在學生工作一線,對學生的思想狀況、行為習慣和發展需要最為了解,同時也是對學生影響最深遠的人,對于幫助大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發揮著人生導師的作用。因此,輔導員不僅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工作熱情參與到班級文化建設的全過程各環節、進行及時的指導和監督;同時還要通過培訓學習,不斷提高自身職業能力,善于從意識形態、宏觀整體把握班級文化建設的方向和大局。
(二)完善班級管理制度,保障集體行為規范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班級文化建設中,除了輔導員的宏觀指導和個人魅力影響之外,班級管理制度是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基礎。因此,輔導員在班級形成和班級文化建設的初始便要加強班級管理制度的建立。班級制度包括兩大類,一類是根據學校相關規章制度的總體要求結合班級實際情況制定的能夠充分體現班級成員意愿、符合班級成長規律的具有本班特色的顯性制度;另一類是如班歌、班徽、班訓、班級微博和微信等引領班級成員意識形態和思想動態的隱性制度。在此基礎上,輔導員還要不斷完善和健全班級管理制度以及制度執行的監督和反饋,以此來規范集體行為和班級文化建設的方向路徑。
(三)注重學生干部培養,確保落實執行到位
班級學生干部是班級的中堅力量,是輔導員的得力助手,也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有力保障。在班級文化建設中,輔導員要善于運用班干部這支隊伍。首先,在班委和支委的設置上應該把握“班團一體化”的總體思想,合理設置和配制班委。其次,必須秉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和采用“民主加集中”的方式選配德才兼備的班級學生干部。再次,輔導員還要加強對班級學生干部的培養和使用,在言傳身教中幫助他們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與工作業務能力,確保班級文化建設的各項工作能夠落實順利、執行到位。
(四)搭建學生交流平臺,構建全員參與局面
高校班級及班級文化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學分制的政策全面實施后,高校班級沒有固定的教室,上課時間與任課教師不盡相同,班級成員集中學習和交流的時間屈指可數。加之,大學期間不同年級階段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目的也不相同。鑒于這樣的現實問題,輔導員應注重開拓和搭建班級成員溝通交流的平臺,如抓住主體班會、團日活動、心理健康周等“實體平臺”適時適當的開展班級文化建設的活動,以及借助QQ、微博、微信、易班主體網站等新媒體新技術的“虛擬平臺”,加強班級成員的積極參與、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構建起全員參與、共創良好班級文化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