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影視傳播優勢和發展方向探析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進入21世紀以來,新媒體憑借其傳播速度快、運營成本低以及信息全面、覆蓋范圍廣的特點成為我國文化傳播的主流載體。影視行業也正是憑借與新媒體的高度契合再次迎來新的發展契機,同時新媒體也為影視傳播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一、新媒體的特征分析
新媒體一個明顯的特征就是擺脫了傳統媒體的束縛,消除了各媒體之間、地域之間的限制。其具體特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媒體個性化突出
因為受到技術的影響,傳統的媒體基本是大眾化的。但是新媒體能夠更加全面地面向大眾,甚至是個人,個人能夠借助新媒體制定自身所需要的新聞。換句話說,大眾通過新媒體所接觸到的信息可以是一樣的,也可以是不同的。這和傳統傳媒的受眾只能被動地接受和觀看內容有很大的不同。
(二)受眾范圍相對比較廣
從技術的角度來說,每個人都能夠借助新媒體接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每個人也能夠作為信息的發起者,能夠邊看節目、邊聽音樂,還能夠參與節目的投票環節,最重要的是對信息進行有效的整合。這種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傳統傳播新聞的局限性,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新媒體屬于“受眾主導型”,受眾面臨的選擇相對比較多,并且能夠將信息放大。
(三)表現形式具有多樣性的特點
新媒體的表現形式具有多樣性的特點,而每個形式的表現過程較為豐富,能夠借助音頻、文字等將內容無限擴大。從理論上來說,其內容只要滿足計算機的基本條件,新媒體均能夠滿足任何信息的儲存需要。新媒體不僅具備大容量的特點,并且還具備容易檢索的特點,能夠隨時查閱相關信息與內容。(四)信息的實時性相較于電視和廣播來說,新媒體打破了傳統媒體時間的限制,能夠隨時進行信息工作。新媒體所呈現出的有關內容能夠二十四小時展示給受眾。
二、新媒體與影視傳播結合的優勢
(一)縮短影視制作周期,降低制作成本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是科技的進步,無論是大數據還是虛擬技術都對于影視制作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在傳統的影視制作中,膠片成本巨大并且可用率低,無論電影還是電視劇的創作都會耗費巨大的費用,同時伴隨著冗長的制作周期。新媒體尤其是數字媒體的出現讓電影電視劇的拍攝采編和后期成功分離,極大程度上縮短了影視制作的周期。同時新媒體條件下拍攝工具以及后期制作剪輯軟件的普及又降低了制作成本。另外在影視傳播的宣傳上新媒體的出現無疑擴大了宣傳的途徑。截止到2018年,我國網絡信息覆蓋率達到98%,網絡成為影視傳播最主要的手段,同時我國網民人數達到7.72億,在受眾范圍上達到新的高度,這也是影視傳播最主要的革新。
(二)新媒體背景下拓寬影視傳播廣度
新媒體和傳統媒體最大的區別在于載體。以網絡為載體、以pc和手機為終端進行信息傳播是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最有力沖擊。隨著我國網絡用戶的日益增長和手機成為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通訊媒介,影視傳播的方向和途徑被極大程度地拓寬。網絡電視、微電影、手機電影,都是新媒體條件下影視發展的產物。影視的傳播也可以根據不同終端進行劃分。自2014年開始網絡大電影時代正式來臨,網絡為主要發行和觀看途徑的網絡電影成為新時代影視作品發展的新方向。同時借助網絡小說和實體書刊改變為基礎的電影和電視劇共同分擔一部分受眾,這種“定制化”的影視發展趨勢也在新媒體條件下為影視傳播提供了更多選擇。
(三)交互性和時效性增強影視傳播深度
在信息時代,影視傳播最重要的屬性是時效性和交互性。以社會熱點為基礎關注時代和社會發展的變化,以實事論時事是影視發展的目標,也是影視傳播的重要方面。在新媒體條件下利用新媒體加速社會熱點的流動性,將影視傳播打造成社會熱點輸出的橋梁。比如優酷自制的《好笑頭條君》以時下“留守兒童”“北漂”“城市化”熱點問題為基礎進行討論。而近些年來《人民的名義》《婚事》這些社會熱點能夠呈現到影視作品中是因為新媒體對于當前互聯網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信息的總結概括以及數據精確計算,這種時效性無疑為影視創作提供了思路,也為影視傳播拓寬了深度。在近些年熱播的情景劇《愛情公寓》中對于當今年輕人在都市中存在的意義以及面對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在引起熱議的同時給予觀眾交互性的體驗,這種交互性的原則也是新媒體條件下給予影視傳播的最有力支持。
三、新媒體視域下影視傳播發展方向
(一)借助新媒體優勢,完成資本和內部融合
新媒體應用于我國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影視產業的發展需要在借助新媒體技術的同時,完成資本和媒介的融合。從2013年開始萬達投資500億人民幣建立東方影都,大量資本介入影視傳播行業。2015年影視夢想基金投資央視傳媒公司,新媒體和影視產業的結合越發緊密。也正是由于在新媒體的帶動下有大量資金介入,使得影視產業更具影響力。同時從市場到網絡不同商業模式的轉變也使得影視行業能夠從傳統媒體向新媒體過渡。而新媒體中大數據所提供的資源和市場信息正是影視行業創作的基礎。影視創作、影視營銷以及影視傳播在新媒體作用下發生良好的化學反應,完成資本融合的同時也在完成內部資源的融合。
(二)影視傳播下的版權保護
新媒體條件下,影視作品的創作獲得了更多的資源。資源包括前期投入的成本,更包括影視作品創作的內容,而這種影視作品的創作內容本身就有很強的可復制性。我國影視行業在版權保護上尚不完善,編劇行業版權費用低、得不到保障的情況司空見慣,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影視傳播的發展。在新媒體的支持下我國向好萊塢電影制作學習。無論是在制作團隊還是在特效運用方面都趨向于成熟,但是對于自身版權的保護尚處于雛形階段,自身電影傳播的產業鏈尚未形成。在全球范圍的影視傳播中成熟的電影產業鏈不僅包括單一的票房收入,更包括版權保護的費用以及廣告的收入。因此在資金投入到位的前提下維護我國影視產業版權是我國影視傳播向前發展的重中之重。2015年2月中國版權保護協會、中國互聯網協會以及中國作家協會共同成立了影視版權保護聯盟。通過對電影電視劇創作版權的保護促進影視產業的發展,提升我國影視傳播的規范性、影視行業的競爭力。
(三)與新媒體融合,建立人才機制
影視傳播與新媒體融合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大量人才的投入和引進。文化人才發展是我國人才引進和輸出的重點,在影視制作發行的終端都要與新媒體相融合,這必然需要一批了解電影并且能夠熟練運用新媒體技術的人才。在落實上,一方面鼓勵我國的高校應將影視專項人才培養與新媒體技術相結合。另一方面在市場上要加強影視傳播結合新媒體的培訓。同時提供更多影視與新媒體交流的平臺,以促進人才的快速成長。
四、結語
我國影視傳播的發展必然離不開新媒體的支持。二者相互借鑒,相互融合,共同促進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和綜合實力的提高。新媒體為我國影視傳播帶來了新挑戰和新機遇,與新媒體結合是我國實現文化輸出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