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計算機輔助設計教學平臺建設探討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風景園林行業的日趨發展成熟對風景園林專業人才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人才培養模式與輸送方向上,地方普通高校有其自身的特點,以懷化學院(HHU)為例,企業已成為人才培養與輸送的主要方向。因此,在專業教育中,縮短學生能力與企業要求的差距,加快畢業生適應崗位的速度,顯得尤為重,實行校企合作辦學,是縮短“學校——企業”之間的人才輸送障礙的有效途徑。在當前風景園林專業領域,計算機輔助設計正在取代傳統徒手制圖而成為風景園林專業設計與表現的主要手段,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該專業的核心設計領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計算機輔助設計的直觀表達與幾近真實的表現效果,使得其成為連接設計者與需求方重要途徑。計算機輔助設計能力已成為風景園林專業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項基本專業技能,現階段,各高校的風景園林專業教育都開設了計算機輔助設計的課程,涉及多種主流專業設計與表現軟件,然而其仍然具有較為明顯的缺陷:(1)各課程相互孤立,未形成體系;(2)單門課程未成模塊;(3)教學資源重復建設,利用效率低;(4)實訓教學過程與企業實際生產過程相差甚遠,畢業生從學生轉變到從業者仍需要較長的磨合時間。鑒于此,本文以HHU風景園林專業為例,對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下風景園林專業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的教學活動及平臺建設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與研究,提出了以工作室為載體的教學平臺建設路線。
一、基于工作室的計算機輔助設計教學平臺基本結構
計算機輔助設計類課程具有以下幾個特點:①課程之間聯系性強,多門課程的教學內容通常需要相互聯系才能在風景園林專業設計中發揮作用;②課程具有非常強的應用性與操作性,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能單憑課堂教學與實訓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大量的反復練習才能達到一定的專業水平;③課程的教學內容更新很快,與設計實踐結合特別緊密;④企業等相關用人單位對于應聘人才的計算機輔助設計相關技能有較高的需求。在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下,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縮短學校與企業之間人才培養與需求的差距,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將學生送入企業進行鍛煉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一般來說,每屆學生少則數十人,多則上百人,不可能同時進入企業進行實踐學習,因此,企業與學校之間就急需一種能夠同時具有學校教學與企業實踐特征的教學平臺。在這種需求下,本文根據校企合作辦學特點以及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的特點,提出了以工作室為載體的教學平臺,將工作室作為校企合作辦學中校內環節與企業環節之間的界面環節,并以工作室為載體構建計算機輔助設計教學平臺。該教學平臺作為校企之間的過渡環節,在教學內容上就區別于知識、技能的基礎認知教學,而以實用性、應用性為主,專業軟件基礎、單項技能、基本綜合技能方面作為先導課程在校內教學/實訓場地進行,而與企業生產相關的綜合技能如各類前沿專業軟件綜合應用、運用輔助設計技能解決實際問題、實際項目演練等則在工作室由企業導師與校內教師的綜合指導下完成。與普通課堂教學以知識點為教學單元不同,以工作室為載體的平臺教學則以一個個相對完整的實際項目/案例為單元模塊,工作室管理模式以企業管理模式為藍本,每一個項目/案例教學的環節都是一個企業生產實踐行為的模擬。在該教學平臺中,以工作室作為空間載體,由學校、企業為教學平臺提供不斷更新的實際項目案例,由教師、企業導師共同制作并不斷完善平臺教學資源,構建、完善、升級緊跟行業發展的設計素材庫,教學資源高度共享,從而使得教學質量得到不斷累積提高。該教學平臺的建設進一步細分為實體環境建設、課程體系建設以及教學團隊建設幾個部分,這幾個部分的建設工作平行開展,每一個部分的改進與提高都將顯著提升該教學平臺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平臺實體環境建設
實體環境是本教學平臺的物質基礎,實體環境的建設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該教學平臺的運行容量與運行效率,其主要建設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場地建設
場地是教學平臺的物質載體,因此必須根據專業規模和計算機輔助課程體系建設相應的教學/實訓場地。以HHU風景園林專業為例,根據風景園林專業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的類型和學習特點,同時根據在校學生人數,建立兩個基本的計算機輔助設計實訓教室,每個教室可同時容納40~60人,主要涵蓋AutoCAD、Photoshop、3DSMAX、SketchUP、Lumion等專業設計軟件的基礎教學,是該教學平臺的基礎教學場地。此外,建設4個工作室,每個工作室配10左右臺高配置圖形工作站,可以完成大型實際設計項目,并配有工作臺、項目展架、投影儀等設備,為項目方案討論、匯報、交流提供了必要的場所與氛圍。工作室可容納15-20人,用以模擬企業工作環境與流程。工作室不承擔基礎教學任務,教師、企業導師將實際方案或工作任務引入工作室,在教師、企業導師的共同指導下,由學生合作完成,任務須達到業內標準,工作室是企業運作的模擬場所,可以讓學生接觸到真實項目,并形成團隊協作的意識與能力,工作室的建設是該教學平臺建設的核心環節。
(二)素材庫建設
在計算機輔助設計中,素材是至關重要的要素之一,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設計素材甚至決定了設計速度的快慢以及表現效果的好壞。在以往的實訓教學和方案演練環節,設計素材一般指導教師提供或由學生自行收集,素材可謂五花八門,質量參差不齊,產出的設計作品風格、質量都難以把握。在本教學平臺建設中,一個重要的建設任務就是設計素材庫的建設,素材庫的建設以教師、企業、學生資源共享為基礎,學校、企業部分購買為輔,在專業教師、企業導師的指導下進行篩選、分類,建成校企共享素材庫,并在教學、設計實踐中進一步篩選、補充、精細分類、不斷完善。
(三)教學資源建設
教學資源是本教學平臺的又一核心部分,本教學平臺雖然以工作室為載體,以項目/實例為邏輯單元,但其根本任務仍然是教學,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力達到企業標準。本教學平臺將加強網絡教學資源的建設,通過網絡向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資源。平臺教學資源主要包括課程教學資料(如教學講義等)、企業實際項目方案文本、項目分析資料、軟件操作視頻、微課、慕課資源等。
三、綜合型的課程體系建設
(一)課程體系結構調整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以往的課程體系中,往往是以一個或幾個軟件進行劃分,課程的學習更像是“學軟件”的過程,而非利用專業軟件解決實際問題的設計過程。在本教學平臺建設中,通過工作室的運作,加大軟件應用教學與實際案例的結合,并加強多種專業設計軟件協同運用,以此解決實際問題的專題訓練,讓學生在學習、實訓的過程中感受到企業生產實踐中的思考與工作模式。
(二)設置課程研發流程
任何課程都具有一定的時效性,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的時效性則非常明顯,課程的生命周期相對較短,若不及時更新課程內容,則很容易與生產實踐脫節。本教學平臺將建立課程研發機制,密切關注行業動態,及時更新課程內容,淘汰冗余內容。課程研發與更新初步分為三個級別,①實訓教學項目/案例的研發與更新,主要是在課程整體框架不發生明顯改變的情況下,對課程的教學案例、實訓項目進行更新。企業的實際項目將是更新的主要來源。②課程片段的增減,這主要是在課程體系大方向不發生改變的基礎上,對課程體系的部分內容進行調整與修改,增加當前行業內較為流行的技術要點,刪減已經過時或者已被淘汰的部分。③課程整體方向調整或設計軟件類別的更替,這種程度的研發與更新周期長,幅度大,資源消耗大,一般出現在某些設計/表現軟件已被新興的軟件淘汰的情況下,如在風景園林設計行業中,Lumion的迅速崛起使得其成為風景園林設計表現的首選之一,為此在計算機設計平臺課程中為其研發相應的課程就很有必要。
四、教學團隊建設
教學團隊是計算機輔助設計教學平臺的核心隊伍,在校企合作辦學條件下,校企共建“雙師”素質、結構的專業教學團隊,組建長期有效的混合型師資隊伍。一方面,聘請企業專家、高級工程師、高級技師作為平臺的兼職教師,把企業的優秀項目引入學校課堂教育環節,另一方面開展校企交流,定時派遣校內專職教師進入企業進行短期、長期的項目實踐,參與企業的設計與項目開發。增加校內專業教師與企業設計師的接觸交流時間。建立教師知識體系更新制度,以三年為周期,計算機輔助設計教學平臺的專任教師須要到相關企業、培訓部門進行實踐學習,及時更新知識體系。
五、小結
在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下,以工作室為載體的風景園林專業計算機輔助設計教學平臺,在已有的計算機輔助設計基礎實訓/教學場地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學生工作室,以模擬企業管理與設計實踐,加速學生培養,這是該教學平臺的核心環節;建立專業設計素材庫,形成素材篩選、收集、共享、完善的資源平臺;同時加強課程體系的調整與完善,設置課程的研發機制,校企共建師資隊伍,實現“雙主體”育人、產教融合。通過該教學平臺建設的初步嘗試與探索,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表現能力,提升了專業實踐能力。這一探索性的平臺建設對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有積極的促進意義。
參考文獻:
[1]盧素英.風景園林專業園林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教學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5(2):307-309.
[2]楊柳,校企共建共享專業教學資源庫平臺的設計與研究[J].科技通報.2012(2):207-209.
[3]韓峻峰.校企雙主體辦學模式下雙師結構教學團隊建設[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1,33(6):178-181.
作者:彭黎 余凌云 邱大平 皮建輝 單位:湖南懷化學院風景園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