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新會計準則對企業會計的意義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本文從新會計準則對企業財務會計的影響入手,分析在新會計準則下如何優化企業財務管理,提升財務會計水平,從而為提高企業管理能力提供依據。
一、新會計準則對企業財務會計的影響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傳統的會計準則已經無法適應改革開放對企業發展的影響。為了引導企業有效優化財務管理制度,提高會計工作質量,我國財政部出臺了新會計準則,對傳統會計準則進行了梳理和完善,并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對相關內容進行創新?;谛聲嫓蕜t,這是一個“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優化和升級傳統會計準則的過程,必然會影響到我國現行的財務管理。如何發揮新會計準則對企業財務會計的積極影響,已成為企業需要考慮的關鍵問題?;诖?,企業應實事求是,從自身發展的實際出發,分析相關準則對企業財務會計的影響,以提高企業財務會計工作的有效性。
(一)對企業財務信息披露的影響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財務會計工作,只有科學有效的會計工作才能幫助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樹立一面鏡子,使企業能夠很好地了解自己的經濟狀況,通過對會計信息的分析,了解資金的流向,為企業做出管理決策,調整企業發展方向,實施投資活動。財務信息是企業披露財務狀況的重要內容。披露行為的可靠性、內容的全面性和披露的深度都與企業能否有效掌握自身經營狀態的及時性信息有關。新會計準則彌補了傳統會計準則的不足,指導企業財務會計工作,以財務信息披露為支點,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全面、高效、系統地獲取各種財務信息,使相關信息更加完整、系統?!?a href="http://www.sdwenjia.com/fanwen/21579.html" target="_blank">企業會計準則”第12條規定,企業的會計工作應以“實際交易”及相關事項為指導,并應編寫工作報告,確認和衡量相關信息,以確保相關信息披露活動符合各種會計要素與相關的內容,信息是完整、可靠、真實和有效的。第十條規范要求企業如實使用現金流量表反饋經營業績和整體財務狀況,以滿足企業發展對財務會計信息的實際需求;幫助企業優化業務決策。積極履行管理信任的責任,為企業實現更高的經濟效益奠定基礎。
(二)對企業資產的影響
傳統會計準則對企業資產的定義比較模糊,影響了企業資產綜合利用的有效性,因此,新會計準則第20條明確界定了資產主要是指企業在過去的經營過程中由于交易或相關業務事項而形成的各種資源,具有一定的控制和控制力,能夠在一定的期望范圍內為企業帶來效益,從而使企業的資產類別更加廣泛,為將"知識產權"納入企業資產類別提供依據。其中,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獲得的資產包括從建設、生產、采購等活動以及相關業務中獲得的各種資源,預期交易不構成資產。新的會計準則還規定,有關資產不一定為企業所有,只要相關資源能在一定時間內由企業控制,可以根據企業的經營行為進行調整,并可產生利潤,在這一時期內將其視為企業資產。在新會計準則的支持下,企業資產的定義和識別更加靈活和全面,為企業資產評價帶來了方便。為了澄清企業資產類別下“資源”的定義,新會計準則第21條規定,可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的資源列入資產類別:第一,企業可以利用這一資源及其相關的經濟效益獲取利潤。第二,企業可以通過計量來管理資源的成本和價值及其相關經濟效益,并將相關的計量結論納入資產負債表。同時,新會計準則第22條規定,違反資產定義中資產確認條件的項目不能由資產負債表管理。在新的會計準則中,公允價值受到使用的限制,企業資產管理更加規范,為企業的優化重組奠定了基礎,減少了會計理論操作中的遺漏。
(三)對企業會計計量的影響
與傳統會計準則相比,新會計準則界定了會計計量和相關工作的范圍,要求所有會計要素按照標準操作計量,以確定數額記錄在賬目中。為提高企業財會工作質量,新會計準則將把歷史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的重置成本納入計量屬性范疇,使之成為計量屬性的范疇,并明確相關的計量方法確保企業的會計計量質量,所有的測量工作都可以得到證據的支持。負債應根據資產或貨幣的數額來衡量,或合同金額和預期債務償還額的等值,使企業的會計計量更加有效。
(四)對企業財務會計人員的影響
新會計準則對會計人員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該標準擴大了會計工作的范圍,增加了工作難度,對員工的知識結構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工作中,不僅要注意市場趨勢對企業發展的影響,還要按照國家相關財政政策調整會計工作的方向和方法。同時,要深化企業經營管理過程,在新會計準則下優化企業財務管理能力。例如,借助重新定義的財務報表、損益表、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可以實現財務管理目標。
二、新會計準則下對企業發展提出的策略
通過分析新會計準則對企業財務會計的影響,可以看出,企業要想有效地發展,就必須堅持本著與時俱進的精神,摒棄傳統的會計準則,采用新的會計準則優化財務會計工作體系。
(一)建立財務管理體系
財務管理制度是完善企業經營制度,提高企業決策能力的重要管理制度,幫助企業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同時,管理制度也是實施新會計準則的有力保障,為企業大力實施相關標準提供了平臺。例如,企業可以在其管理系統之外設立一個獨立的財務管理部門,避免財務會計工作偏離新會計準則的指導方針,確保財務會計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除設立財務管理部門外,還應在各業務部門和實施項目中設立財務管理小組,負責將新的會計準則實施要求和相關工作標準傳送到基層企業,為確保信息披露的準確性和客觀性奠定基礎。
(二)建立信息財務會計工作體系
新會計準則對當前財務會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加了工作難度和業務范圍。因此,企業需要建立信息會計工作制度,積極推動會計工作向數字化方向發展,為實施新會計準則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例如,在信息系統的幫助下,企業實現了會計電算化,擴大了會計電算化的應用范圍。因此,它不僅可以用來計算工資和業績獎金,而且還可以實現各種工作目標,如會計檔案管理、財務信息核實、數據處理等,這將使新會計準則得以有效實施,提高企業會計工作的質量。
(三)培養高素質的財務會計人員
會計人員作為幫助企業實施新會計準則的核心力量,應掌握企業財務的一般原則,財務會計準則和應用指南的內容,并對新會計準則有新的認識。能有效地把握企業標準的實施方向,使其成為提高企業財務會計工作效率、幫助企業獲得更高經濟效益的“工具”。為此,企業需要加強人才培養。如組織在職員工定期學習新會計準則,分析會計準則的應用情況。例如,在“工業與教育一體化”的概念下,校企合作,企業可以與現有的會計專業教育機構合作,建立合作與培育的關系,建議教育機構教授會計專業人員“新會計準則”。讓它成為理論教學的一部分,引導人才理解,使用這個標準,達到提高會計專業人員核心素質的目的。同時,企業需要建立激勵機制,引導會計人員積極運用會計準則,提高標準實施的有效性。
三、結語
企業要有效實施新的會計準則,就需要建立財務管理制度,建立使用標準的平臺。建立信息化的財務會計制度,提高會計準則的實施效率,培養高素質的會計人員,使標準與企業的深入發展深入契合。同時,引導企業健康發展,幫助企業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焦麗群.新會計準則下的企業財務管理實務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8(24):41+43.
[2]夏立凱.中小企業實施新會計準則的路徑[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8(12):16-17.
[3]冉赤華.“互聯網+”下企業會計內部控制的若干思考[J].金融經濟,2018(16):210-211.
作者:許景芬 單位:福建省福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