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學生職業道德養成困境淺析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摘要:高職院校是輸送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重要基地,但實踐中,學生職業道德養成效果欠佳,存在職業理想觀念淡薄、職業形象塑造不佳、職業義務尚不明確和職業良心修養不足等問題。對此,高職院校應創新職業道德培養模式,為學生營造追求崇高職業理想的濃厚氛圍、提供塑造良好職業形象的有效標桿、建立明確具體職業義務的課程體系、創建修養純潔職業良心的活動載體,構建體系化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道德素養養成模式。
關鍵詞:學前教育;職業道德;培養模式
《幼兒園工作規程》規定:“幼兒園工作人員應擁護黨的基本路線,熱愛幼兒教育事業,愛護幼兒,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提高文化和專業水平,品德良好、為人師表,忠于職責。”高職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是為社會輸送幼兒教師的重要基地,高職院校對學生職業道德修養的培養水平不僅關乎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更關乎廣大幼兒的健康成長和祖國的未來。因此,本文采用實踐研究方法,在剖析當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道德養成模式困境及其原因的基礎上,以從人才培養的角度,要創新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道德素養養成模式,培養崗位所需要的合格型教師。
一、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道德困境及其成因
筆者于2021年11月通過問卷星平臺,針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和幼兒教師的職業道德,從職業理想觀念、職業義務、職業形象、職業良心四個維度,以線上問卷調查的方式發放問卷,隨機抽取了798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和137名學前教育專業教師的問卷進行分析,對其職業道德素養進行調查研究。發現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存在如下困境:
(一)職業理想觀念淡漠
職業理想是人們依據社會要求和個人條件而確立的職業奮斗目標。[1]幼兒教師的職業理想是教師個人對幼兒教師職業的向往和追求,它既包括對所從事的幼兒教師職業的追求,又包括對做一名理想幼兒教師的追求。《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學前教育是終身學習的開端,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加快建設一支師德高尚、熱愛兒童、業務精良、結構合理的幼兒園教師隊伍。”是社會發展的需要。經過調查發現,部分學生缺乏職業理想,少數學生對幼兒教師職業缺少熱情和對職業的深厚情感,還有一部分學生認為幼兒園的發展與個人的成長沒有關系。通過以上調查數據分析,一些學生選擇學前教育專業不是因為熱愛幼兒教育這個職業,對這個職業并沒有崇高的追求,甚至有的同學將來并不想從事這個職業。即便從事了這個職業也缺乏內心的主動性和責任感,這種淡漠的理想觀念會影響學生對職業的興趣和學習的態度,影響學生未來的就業選擇,影響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分析以上現象產生的原因有以下幾點:從學校層面,高職院校注重對學生進行知識和技能的教育,考慮更多的是社會的需求,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就著力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缺少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實現個人價值的教育;從教師層面,缺少和學生靈魂的溝通,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教育還沒有真正落到實處;從家庭層面,家長關心的是子女的就業問題,只考慮眼前利益,缺少長遠打算和對社會的貢獻及個人價值實現的思考。
(二)職業形象有待塑造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要求“幼兒園工作人員應擁護黨的基本路線,熱愛幼兒教育事業,愛護幼兒,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提高文化和專業水平,品德良好,為人師表,忠于職責”。這就是要求,幼兒園工作人員應該具備一種職業形象。教師的職業形象包含兩方面的內涵。一是外在的形象、氣質。如人的著裝、打扮、語言、行為、待人接物等。另一種是內在的,也就是精神形象,如人的道德品質、內涵修養。一組調查數據顯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自己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的形象、衣著打扮、對幼兒態度以及和同事相處對幼兒的影響等并不是特別認同。這種思想狀態導致的行為后果,就是他們在平時就不會注意自己形象的裝扮,甚至有的穿奇裝異服,喜歡濃妝,影響形象,言談舉止也無法體現幼兒教師身份。在孩子的心目中教師的形象是最完美的。然而幼兒的成長階段主要特點是模仿力非常強,這就可能會給幼兒94帶來不良的影響。幼兒教師的職業形象不僅對幼兒成長有極大的影響,同時也是贏得家長信任的重要因素,更是塑造幼兒園整體形象的關鍵。這就要求,一名幼兒教師,不僅要有高雅的外在形象,還要有高尚的品德和深厚的內涵。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形象意識決定著未來幼兒教師的職業形象。基于此,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形象亟須塑造。分析以上現象產生的原因:一是學校對學生個人形象的要求還不具體,或者雖然有要求,但缺乏約束和規范考核;二是缺乏榜樣引領,沒有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良好的標桿。
(三)職業義務還需明確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該履行哪些職責和義務呢?《教育法》和《教師法》對此都有相關規定。首先,應該遵守職業道德、為人師表;其次,應該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履行約定,完成義務;再次,應該按照教學目標開展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最后,應該關心愛護幼兒、尊重幼兒、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目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義務還不明確,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生對國家的法律法規政策掌握得不深刻,不明確國家政策對幼兒教師的職業義務有哪些規定。二是學生雖理論上知道,對幼兒園的管理規定也知曉,但實踐當中不知道怎么執行,對幼兒的教育缺乏靈活多樣的教育方法。三是從幼兒園的角度,對幼兒教師應履行的崗位義務要求還不夠具體明確,缺乏規范合同。四是從法律約束方面,缺乏對幼兒教師義務的明確規范及幼兒教師違反這些義務后的法律后果和懲戒機制。分析以上現象產生的原因:一是高職院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缺少科學合理的循序漸進的德育目標,沒有形成完善的德育目標體系;二是沒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合力網絡。
(四)職業良心還需修養
職業良心是指從業人員在履行對他人和社會的職業義務的道德責任感和自我評價能力,是個人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為的統一。[2]那么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職業良心都表現在哪些方面呢?首先,表現為幼兒教師對所從事的事業是否有一種高度的責任感,這種責任感包括對幼兒、對所工作的幼兒園以及對幼教事業;其次,表現為幼兒教師在教育實踐中是否能夠用道德的標準來控制自己的行為,并憑借自己的良心能夠及時調整不符合教育要求和幼兒發展規律的行為;再次,是在教育生活中的一種內在性和綜合性的道德覺悟。近年來,部分幼兒教師對幼兒的教育缺少耐心,個別教師限于做好自己的分內工作,對幼兒園的發展缺少關心。分析以上現象產生的原因:一是學生內在的職業修養還不夠,思想境界不高;二是知、行不能合一,內心所掌握的對職業的道德標準不能體現在行動上;三是思想道德覺悟還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對道德的要求缺乏自律;四是學校缺少對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方法。
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道德養成困境的克服
德國著名的教育家赫爾巴特曾說:“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最高的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3]因此,我們培養幼兒教師,不僅僅是教會專業知識和崗位技能,重要的是培養一個有德行的人。司馬光說:“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4]一個幼兒教師只有具備良好的道德修養,才能走得更高更遠。那么,針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高職院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強化學生職業道德素養。(一)為學生營造追求崇高職業理想的濃厚氛圍要對學生進行良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把引導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為新形勢對學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之一。實施學生價值觀教育,是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項亟待研究和解決的課題。對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價值觀教育決定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學生對崇高職業理想的追求體現職業價值觀的形成。一是打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圍,促進學生良好價值觀的形成。通過舉辦讀書會對學生進行歷史教育和唯物論及世界本源教育,開展“書香師范”閱讀活動,建立起“書香校園”,讓學生養成讀書的一種習慣。[5]從書籍中得到心靈的慰藉,從書籍中尋找到生活的榜樣,從書籍中得以凈化自己的心靈。定期召開讀書匯報會,通過閱讀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思想史,教育家的教育故事,激發學生實現自己教育夢想的決心,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不懈努力。二是打造濃厚的環境文化氛圍,搭建師生心靈溝通的平臺。創建良好的育人環境,精心設計打造走廊文化,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教育名家、先進人物作為走廊文化的主題,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通過校園文化對學生人生觀形成、良好品質塑造等方面的滴水穿石作用,潛移默化地去改變學生的價值取向、生活態度。建立有效的師生交流平臺,給學生一種寬松、寬容、和溫馨的環境,教師放下身份,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經常與學生進行心靈對話,喚醒學生的靈魂。三是創建良好的制度文化氛圍,形成綜合素養考核激勵機制。創造良好的制度文化,結合學生的專業崗位素質要求,對學生德育養成、美育教育、興趣特長、勞動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核評價,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藝,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德智體美勞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藝有益于陶冶學生的情05操,修養學生的心靈,促進學生確立個人價值目標,激發學生職業理想的形成。
(二)為學生提供塑造良好職業形象的有效標桿
朱永新說:“一個人德性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心目中的英雄,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生活中的榜樣”。[5]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英雄人物、模范人物都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最直接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職業形象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形象,如何塑造教師的職業形象,樹立身邊的榜樣,為學生樹立有效的標桿呢?首先,學校要加強教師的師德修養,樹立學生心中的榜樣。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學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為此學校要制定教師禮儀標準,為教師開設禮儀培訓課程,制訂師德師范考核方案,嚴格懲治失德失范行為,打造最美的教師,讓教師成為學生心目中最崇拜的人,教師集良好的形象、恰當的語言、溫暖的愛心于一身成為學生一生追隨的目標。其次,學校要規范學生的道德行為,加強學生的自我教育。作為培養未來幼兒教師的學前教育專業,在培養學生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同時要規范學生的職業道德行為,要制定規矩,讓學生有章可依,讓學生學會自警、自律、自勵等自我教育方法,要求學生每天要自我反省,總結成績、改正不足,久而久之,學生就養成了自律的習慣。再次,學校評選學生道德行為標兵,建立典型示范引領。用身邊的人去感染身邊的人,用身邊的人去影響身邊的人,這種教育的力量之大無與倫比。所以在規范學生道德行為,明確學生道德行為標準的同時,要把學生身邊認可的立得住的道德標兵選出來,典型樹起來、標桿立起來,讓學生看到榜樣就在身邊,在學生中形成比、學、趕、超的熱潮,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三)為學生建立明確具體職業義務的課程體系
幼兒教師的職業義務是什么?內容有哪些?為了使學生明確幼兒教師的職業義務,要將明確具體職業義務的課程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完善課程體系。首先,建立了規范學生職業道德和政策法規內容的課程。開設了《幼兒教師職業道德》《學前教育政策法規解讀》《幼兒教師職業禮儀》等課程,教學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采用案例教學法,使學生心中有明確的法律道德思想意識。其次,建立了明確學生未來工作崗位職責的課程。開設了《幼兒園保教規程》《幼兒園班級管理》等課程,課程內容與崗位對接,列出崗位義務清單,并在教學時讓學生明確崗位職責和工作要求,學生義務明晰,責任清楚,行為就有章可循。再次,制訂課程思政實施方案,做到全課程育人。挖掘各門課程的思政元素,將家國意識、人文情懷、專業素養等德育元素融入課程,充分發揮專業課程的育人功能,實現培養道德高尚的合格的幼兒教師的目標。
(四)為學生創建修養純潔職業良心的活動載體
教師的事業是一份良心的事業,職業良心是一種內在信念,是一種“道德自律”,這種自律的行為是靠修養得來的。幼兒教師的職業良心就更為重要,培養學生具有純潔的職業良心就是重中之重。通過活動讓心靈得到熏陶,讓靈魂受到洗禮無非是最好的提升修養的途徑。學校應為學生創建活動的載體,讓學生在活動中純潔心靈。一是舉行道德情景劇表演賽。每學期舉辦一次職業道德情景劇表演,尋找素材,組織學生表演,也可創編內容,自編自演,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以及在觀看表演的過程中實現思想的轉變。二是舉行職業道德演講比賽。通過學生會、社團組織或以班級為單位開展以職業道德為主題的演講比賽,可以選取最美鄉村教師,先進模范的事例,也可以講述身邊的故事,實現教育的目的。三是舉行幼兒園崗位模擬大賽。崗位模擬大賽讓學生真切體會到幼兒教師的職責和義務,在模擬真實場景的過程中修身養性。
三、結語
當前幼兒教師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道德素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如果不重視解決,長此以往,對人才培養的早期影響讓人擔憂。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們逐漸摸索出這些培養熏陶的辦法和模式,以促進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道德素養形成。在實踐中,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確實已經有了可喜的進步與提升。希望本文的論述,能夠認識到幼兒教師職業道德素養的重要性,以及培養學生良好職業道德素養的現實意義,為幼兒教育培養更多更好的教師做出一份貢獻。
參考文獻:
[1]季一萌.幼兒教師職業道德[M].江蘇:江蘇大學出版社,2016:24.
[2]張瞭原.職業良心[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6.
[3]周采.赫爾巴特教育性教學思想新探[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6(06):50-54.
[4]司馬光.資治通鑒一[M].湖南:岳麓書社,2009.
[5]朱永新.新教育之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作者:李敬袖 單位:興安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