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a4kkq"></dfn>
<ul id="a4kkq"></ul>
    • 博物館近現代文物藏品利用思考

      時間:2022-10-17 10:20:48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博物館近現代文物藏品利用思考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博物館近現代文物藏品利用思考

      0前言

      近現代文物主要是指1840年以來社會的遺留物,是博物館館藏文物的重要組成部分。近現代文物具有來源的特殊性、種類的多樣性、突出的政治性等特點。同時,近現代文物由于其所處的特殊時代,往往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并不高,但卻具有豐富的政治意義、蘊含著生動的教育功能。利用好近現代文物藏品特別是革命文物,講好紅色故事、挖掘精神內涵,有助于充分發揮近現代文物藏品在黨史學習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進一步激發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的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促進青少年對紅色文化和革命歷史的深入了解,進一步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為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供強大動力。

      1近現代文物藏品利用的主要形式

      1.1舉辦陳列展覽

      陳列展覽是博物館的中心工作,是體現文物藏品保護管理狀況和研究成果的重要手段,是實現博物館教育功能和宣傳功能的有效方式。以四川博物院主辦的《共和之光—紀念辛亥四川保路運動100周年展覽》為例,該展覽是四川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主要活動之一,于2011年10月10日正式對外展出。展覽通過500余件珍貴文物和圖片資料,利用現代多媒體和科技展示手段再現保路風潮的悲壯情景,展示革命先輩締造民國的斗爭風采,激勵廣大民眾在新的歷史時期弘揚革命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展覽用豐富的文物和圖片生動地反映了發生在1911年的四川保路運動的全過程,再現了孫中山領導下的同盟會會員在四川的革命活動,謳歌了在反清斗爭中被譽為辛亥革命四大將軍的川籍將領鄒容、喻培倫、彭家珍、謝奉琦的英勇事跡,展示了四川人民抵御外來侵略、爭奪路權的堅強斗爭。

      1.2網上展覽展示

      在網絡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豐富的網上資源已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在此背景下,許多博物館也緊跟時代步伐,將部分館藏文物放到網上進行展覽,進而變成“網上展館”“網上展廳”。這不僅可以對每一件文物進行詳細直觀的描述,還可以闡述有關文物的知識。同時,還可以用直播的方式和觀眾在線互動交流,從而更好地發揮博物館服務功能和教育功能。四川博物院“初心永恒—中國工農紅軍在四川標語特展”于2021年11月23日開展,該展覽分為“胸懷偉大理想”“為崇高信念而戰”“爭取民族解放”“推動土地革命”“社會建設偉大嘗試”“依靠群眾奪取勝利”等六部分,精選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省藝術研究院在四川區域內調查整理的紅軍石刻標語拓片和四川博物院院藏石刻、木板、紙質標語及紅軍文物等共160件、標語照片140張。通過網上展廳的傳播宣傳,充分彰顯了紅軍標語作為中國工農紅軍傳播革命理想的宣傳工具,在團結動員群眾鼓舞紅軍斗志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弘揚了革命文化、傳承了紅色基因。

      1.3科學研究挖掘

      近現代文物藏品同其他文物藏品一樣,都有著非常重要的研究價值,因此越來越多的博物館將近現代文物藏品科學研究挖掘作為一項重要工作積極開展并取得了顯著成績。近現代文物藏品研究通常包括單項研究和綜合研究,單項研究主要包含對文物外部特征的研究和內部信息的研究,綜合研究主要包括對與文物藏品存在聯系的內容研究和群體研究。文物藏品尤其是近現代文物藏品,主要不是通過地下考古發掘得來而大多為傳世品,對于其真偽的研究或者通過文物開展對其社會歷史的研究是極為重要的。同時,對于文獻檔案、報刊、書籍之類的主要以文字記錄歷史、以紙作為載體保留下來的近現代文物藏品,對其進行較深入的科學研究,通過其中的文字了解當時經濟社會發展歷史、重要人物歷史等歷史信息顯得更加重要。總而言之,對于博物館近現代文物藏品,除進行陳列展示等用途外,還要不斷地對其進行深入的科學研究、講清楚文物背后的故事、揭示出社會發展脈絡,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掘文物的價值和作用,更加有效地凸顯博物館的教育功能和公共服務功能。

      1.4開發文創產品

      《博物館條例》明確規定:“國家鼓勵博物館挖掘藏品內涵,與文化創意、旅游等產業相結合,開發衍生產品,增強博物館發展能力。”這直接在行政法規層面為博物館進行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奠定了重要基礎。博物館作為青少年了解國家歷史和文化的最直觀最具有體驗式的場所,承擔著普及和傳播文化知識的責任。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眾對博物館的興趣和了解,也增加了公眾對博物館的記憶點,甚至在某些時刻可以促使公眾到博物館進行再次參觀游覽。2008年5月,四川博物院新館開館的同時,就把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研制、銷售和宣傳作為重要工作來謀劃推進。目前,四川博物院研發的文創產品類別品種大致主要為向社會公眾提供的學習用品、生活用品、裝飾用品等幾大類。同時,近幾年中,四川博物院也開發和研制了許多供博物館之間進行館際交流的文化創意產品,以及供國外參觀者、旅游者購買的產品和國外博物館之間友好交流的產品。

      2近現代文物藏品利用中的主要問題

      2.1實物資料缺乏

      文物是陳列展覽的基礎和靈魂。但是,在許多博物館舉辦的近現代文物陳列展覽中卻往往由于可用的文物實物的缺乏,出現“文物不夠照片湊,照片不夠板文補”等問題。這種以文字、圖片、照片、檔案資料等集中呈現而文物實物缺失的陳列展覽,文物數量少且又多集中置于一些陳列柜中。對觀眾而言,他們看到的主要是較為枯燥、呆板的文字、照片等,頂多加上一些輔助的視聽資料演示。這種陳列展覽往往給人一種填鴨式教育感覺,很難引起觀眾的參觀熱情和興趣,更難以激發觀眾的思想共鳴,無法滿足觀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2.2教條化的陳列

      當前,一些博物館在舉辦近現代文物陳列展覽時喜歡按教科書化的方式進行,常常忽略了觀眾的視覺需求,單純強調周密嚴謹。如通常采用多層級標題,即每部分、每單元、每組都設置標題,在每個標題下再用文字進行闡述,非常接近于教科書的篇、章、節等編排結構。面對這種層級鮮明的整體架構、固定字體文字的標題,再配上前言、正文、結束語等大量的文字表述,帶給觀眾的肯定不會是一種愉悅的視覺享受。可以想象,觀眾在閱讀這種說教式、刻板的“教科書”時,是不可能有任何興趣和美的體驗的。如果把博物館陳列展覽比作是一本書,那么就應該是一本引人入勝、愛不釋手的科普讀物,而絕不應是令讀者索然無味的教條式的讀本。

      2.3內容千篇一律

      在許多博物館近現代文物陳列展覽中,常常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即無論是什么樣的陳列展覽都喜歡采取雷同的內容組織方式,如通常都要先概述中國近現代歷史,以保證大方向上不出現偏差。在工作中經常發現,有相當數量的近現代史陳列展覽,無論陳列展覽具體內容有什么差異,都會首先冠以全國性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使陳列展覽復雜化、同質化現象極為嚴重。例如,以紅軍長征中某一個具體的戰斗為主題的陳列展覽,也會大篇幅地講述紅軍長征的背景、紅軍長征中的重要會議及紅軍長征的重大歷史意義等,這不但沒有體現出本展覽的科學嚴謹和特色,相反恰恰反映出對該戰斗本身的研究不夠、資料缺乏,不得已才采取這樣的表達方式。同時,不少近現代文物陳列展覽中使用的照片、文獻資料、文物等,觀眾參觀后都有似曾相識之感。此外,有些近現代文物陳列展覽意在求大求全,追求面面俱到,致使內容龐雜臃腫,毫無自身特色,陳列展覽“千展一面”的現象屢見不鮮。

      2.4宣教式的講解

      博物館能否把展覽主題和文物展品的內涵以觀眾最易接受的方式進行生動表達,是衡量博物館公眾教育工作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所謂“讓文物說話”,就是要讓博物館展出的展品面對觀眾說“白話”、講“普通話”,讓普通觀眾能輕松看懂聽懂展陳中的文物語言。在近現代文物陳列展覽的講解詞中,比較常見的是喜歡采取宣講方式,我們也可以把它叫作報告式、授課式的講解。講解詞就像是教師提前備好的講稿,講解員就成了照本宣科的老師,這種填鴨式的灌輸講解方式,讓原本可以形象生動的講解變得死氣沉沉,讓本來就生氣不足的陳列展覽變得更加無味無趣。我們必須要意識到,傳統的“亮寶式”和“說教式”的講解已不能適應信息化時代大眾的需求,需要探索更親民、更現代、更趣味的藝術化方式讓歷史文化、革命文化走近公眾,滿足廣大民眾探求知識、啟迪智慧和陶冶情操地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

      2.5研究深度不足

      博物館近現代文物藏品普遍研究深度不足、價值發掘有限。通常認為,針對博物館文物藏品的研究主要包括兩類:一是描述性研究;一是解釋性研究。描述性研究主要是研究文物藏品的基本信息,如藏品如何命名、所處時代、尺寸大小、工藝做法等;解釋性研究主要是立足文化、藝術、科技等方面研究文物藏品的內在價值。從現實情況來看,目前針對博物館近現代文物藏品,主要開展的多為描述性研究,而普遍缺少從歷史、藝術、科學、社會等價值方面對文物藏品進行深入的系統研究。由于解釋性研究的不足,以至于博物館近現代文物藏品背后的故事講述不夠,很難將文物相關信息變成準確形象的展覽語言,也很難提取挖掘文化創意產品所需要的文化元素,進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博物館近現代文物藏品的有效展示利用。

      3近現代文物藏品利用中的保護工作

      3.1運輸中的保護

      當前,隨著文博事業的繁榮發展,近現代文物藏品的利用方式更加多元、利用范圍不斷拓展,這充分彰顯出近現代文物藏品獨特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和社會價值。但我們必須清醒地意識到,由于館際間展覽交流日益增多,文物藏品流動性大大增加,近現代文物藏品運輸中的安全保障就成了一項重要工作。3.1.1運輸的前提條件。一是良好的環境。館藏文物藏品擬參加的陳列展覽或展出場所,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標準,并能夠最大限度地保障文物所必需的環境要求;反之,如有可能對展出文物造成損害的場所,則不能參展。二是文物的健康。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對于需要進行運輸特別是長途運輸的文物,原則上文物本身必須是健康的。對于已經受損、保存狀況很差的文物或者是質地相當脆弱的文物,原則上不能轉移出館進行運輸。三是運輸主體的可靠。承擔運輸文物的企業或者單位必須滿足國家相關規定要求,以最大限度防止文物失竊、破壞等情況的發生。同時,選擇的文物運輸工具必須充分考慮文物的特征與安全。3.1.2運輸前的保護。一是內包裝。內包裝直接包裝于文物外層,主要是防止搬運過程中產生的摩擦、震動、碰撞等導致的損傷,可以對文物起到有效的保護和屏蔽作用。內包裝要依據文物管理規定并統籌考慮文物材質、大小等情況,選擇恰當合適的包裝材料。通常情況下,內包裝大多采用硬紙板制作外殼,然后在里面結合文物藏品的形狀制作能起固定保護作用的內囊。同時,紙質與絲織類文物還須放置防蟲、防霉藥品等。二是外包裝。外包裝箱通常按照裝箱文物的特殊要求,比如防水、防潮、防摩擦、防震以及防擠壓等,選擇合適的包裝材料和包裝方法,通常為適宜運輸的大木箱、鐵箱、鋁合金箱等。外包裝箱的規格通常還要充分考慮所要使用的交通運輸工具各部位的高度和寬度。總之,文物的外包裝要求結構合理、堅固耐用、拆卸方便,適于長途運輸。3.1.3運輸中的保護。文物裝入外包裝箱后,要對箱體進行固定,以避免發生位移或震動等使箱體受損,然后在箱體外貼上封條,同時還要刷上或貼上相應標志,如文物編號以及“小心輕放”“不能倒置”等警示語。包裝箱搬動過程中,要做到“輕”“穩”。包裝箱在完成裝車、裝機或裝船后,要用繩、網等工具將其牢牢固定在運輸工具上,防止行駛過程中箱內文物出現損傷。與此同時,要最大限度減少裝卸次數,防止多次轉運致使文物受損。此外,文物運輸時要落實好安全保密工作和安全防范措施,如文物運輸的時間、路線、地點等要嚴格保密,最大限度減少知情人。在文物運輸過程中,要確保有正規的安全保衛人員押運,并保證運輸過程中“物不離人、人不離物”。總而言之,近現代文物藏品運輸中的保護十分重要,各相關部門和人員應保持清醒認識,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要求切實做好保護工作,為文物下一步利用提供堅實的條件和基礎。

      3.2展出時的保護

      近現代文物藏品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文物常常更多地會被反復利用,而利用中最多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在展廳中展出。一件被展出的文物大部分時間是在展柜中,展廳及展柜的環境就是展出文物能否得到保護的關鍵因素,這包括展廳、展柜溫濕度的變化、光線對文物的損害等情況。各類文物對溫濕度不同的要求在展廳中很難得到有效保障,如纖維質地的文物對溫濕度變化就十分敏感,其內部成分會由于溫濕度的變化產生膨脹或收縮,溫濕度變化過大則會影響文物的壽命,甚至直接導致文物損壞。眾所周知,文物藏品在展出中的環境與在庫房中的環境往往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視文物藏品展出中的環境控制。如果由于硬件、軟件等條件制約,即使不能在展廳中做到集中控溫、控濕、控光,那么也要針對不同文物就溫度、濕度、光線等的不同要求,因地制宜、因物施策,采取具有針對性的保護措施,進行行為有效的干預和控制,以保護好文物藏品。

      3.3其他利用方式中的保護

      近現代文物所處的時代較近,文物本身用來拍照的機會也比較多。同時,近現代文物在黨史學習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教育活動中關鍵作用,需要通過各類媒體進行宣傳,在文物的這些利用過程中要尤其注意保護文物的絕對安全、減少人為損傷。例如,文物拍攝地點要選擇安全可靠,拿放文物要輕拿輕放,避免強烈光線對文物的傷害,注意減少文物拍照次數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近現代文物修復或復制過程中也要特別注意文物的保護工作。如文物修復前要制定切實可靠、科學可行的修復方案,做好充分準備工作,避免操作不當造成文物損壞;復制文物時要注意輕拿輕放,全方位注意確保文物安全,并有效減少文物掃描、拓印、復印等次數,在各種情況下盡最大努力避免對文物的傷害。綜上,加強近現代文物藏品利用是博物館一項重要工作,對于充分挖掘近現代文物藏品潛在的文化信息、讓博物館教育功能和公共服務功能得到充分發揮意義重大。要創新近現代文物藏品展示利用方式和手段,同時在利用中做好文物保護工作,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切實把近現代文物藏品保護好、利用好、傳承好。

      參考文獻

      [1]喬玲梅.淺談近現代文物藏品在利用中的保護問題[C]//北京博物館學會保管專業委員會.博物館藏品保管學術論文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

      [2]洪秋月.博物館館藏文物利用研究[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2(2):115-117.

      [3]田宇.館藏革命文物的復制與利用—以慶祝建黨百年系列主題展覽為例[J].文物天地,2021(11):116-117.

      [4]曹霞.館藏革命文物保護與利用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21(12):196-198.

      [5]崔麗娟.館藏革命文物保護與利用研究[J].人文天下,2018(7):59-61.

      作者:程秋云 單位:四川博物院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国产精品午夜久久| 久久青草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高清免费久久午夜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青草 | 日韩精品人成在线播放| 国产大片91精品免费观看不卡|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 色花堂国产精品第一页| 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码专区| 污污网站国产精品白丝袜|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视频| 麻豆国产在线精品国偷产拍 | 国产欧美精品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熟女高潮视频| 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 | 亚洲韩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免费国产精品| 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一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自慰| 人妻少妇精品系列|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不卡| 自怕偷自怕亚洲精品| 大桥未久在线精品视频在线 |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 国产精品一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av |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 精品人妻va出轨中文字幕|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 精品无人码麻豆乱码1区2区| 亚洲视频在线精品| 日韩精品一二三区|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6| 久久93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 国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不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