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a4kkq"></dfn>
<ul id="a4kkq"></ul>
    • 教學背景下驅動高校課程思政設計

      時間:2022-11-21 15:33:48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教學背景下驅動高校課程思政設計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教學背景下驅動高校課程思政設計

      0引言

      2014年,“課程思政”概念首次出現在“上海高校課程改革”工作文件中;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上,2017年,國家教育部門明確指出了各高校需在改革過程中大力倡導和持續推進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題教學改革。增強專業課教師講課過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識,推動專業課老師自覺參與思政教育工作的實踐。實踐的重要載體就是國家審定的思政理論課程以外的諸多課程。近年來雖然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因各專業與學科特征的不同,其研究成果難以對其他學科提供有效借鑒。本文針對高校思政教育現狀中理論教學模式應用不足,對其課程思政教學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多維分析的基礎上,順應當今“互聯網+”教育的深入發展趨勢,以PBL模式和混合式教學模式作為基礎框架,構建以PBL教學方式為驅動的混合型智慧課堂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意在為高校課程思政教育建設與專業課程教育相互融合提供具體可行的方案借鑒。

      1混合式教學與PBL教學模式

      1.1混合式教學

      混合式教學方法早期是指一種基于技術網絡和課堂教學的“線上教育與面授教育的混合教學方法”,學界普遍認為這種教學方法是處于純粹的線上教育與面授教育方法的過渡階段,這種以更低成本來實現更高效益的教學方式將兩種絕對化學習模式進行了有機結合。隨著互聯網技術與新興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這種方法卻成了“互聯網+”背景下,教育行業依托網絡信息技術平臺,充分汲取在線教育與面授教育的長處,以期發揮各自優勢來實現最大化學習效率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推動了線上教育的發展,在后疫情時代,線上線下教學有機結合成為高校教育的常態化教學模式。依托互聯網技術的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探討模式,不僅能使教學工作開展突破時間、地點的限制,也給課程思政提供了多樣化、多層次化、全方位的教學資源,不拘泥于特定教學模式和單一教學工具的多元教學方式會使得學生在課程中接受思政教育時具有了更多的可選擇性。

      1.2PBL教學模式

      PBL教學模式在國內具有多種譯法,如“基于項目的學習”或“專題式教學方法”,目前學界普遍將其譯作“ProblemBasedLearning”,即“基于問題的教學方式”。指通過提出某種問題,以多場景、多活動的多人合作與討論的形式來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式,圍繞為所提出的問題來展開教學,主體為參與討論的學生,教師作為整個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這種模式下的學習內容也強調對跨學科性知識的整合。此教學模式起源于美國,最初被應用于醫學病例分析學習中,隨著心理學與教育學領域對PBL模式的探究與運用,得到融合發展的PBL模式如今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學科教學領域。PBL教學模式彌補了以往教師作為教學主導者在單向輸出知識時所可能存在的不足;為高校課程思政教育實施提供一套更加完善的、高效的、標準化的融合式教學體系模板,此模式建立和健全了多方位課程評估價體系,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非思政學科背景教師在評價標準上的不客觀性。

      2高校課程思政建設中存在的不足

      2021年10-12月,課題組采用分層抽樣和隨機抽樣相結合的方法,就課程思政開展情況,訪問了天津兩所本科院校共8個班學生,發放問卷387份,回收有效問卷365份,深度訪談了有代表性的30名教師,了解他們對課程思政智慧課堂建設的看法。樣本情況如表1所示,該樣本對我國大部分高校具有代表性。

      2.1缺乏學習主動性

      受所學專業課程屬性和自身實用主義動機的影響,以就業為導向的高校學生會將對教學知識的注意力重點傾向于本專業課中有利于提升自己專業技能與實踐技術的硬性知識,72%的學生對其中穿插的思政教育政治理論和較為抽象的思政概念難以產生感興趣,43%的學生認為此種將思政元素穿插于專業課程中的行為過于生硬,其與課程和自身發展并無直接關聯。在“課程思政是否必要”的選項中,有38%的學生選擇了“否”;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無法意識到其對個人理念與價值觀念形成與發展所帶來的長遠意義,因此極少主動對其中含義進行深層次理解與領悟,甚至會影響到其對于專業課本身知識的專注與吸收。“課前預習中是否會主動挖掘思政元素”,有87%的學生選擇了“不會”,大部分學生缺乏自覺學習政治理論與思想教育知識,更缺乏將知識加以批判、轉化、遷移應用的覺悟與能力。

      2.2挖掘思政元素的困境

      訪談發現各專業課程教師都承擔專業課程知識講授和思政知識教育的雙重任務,95%的老師認為教學、科研及家庭任務繁重,難以兼顧各方面的完美,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專業知識和思政教育理論難以做到雙向互動與完美平衡。同時由于任務繁重,沒有更多的時間來挖掘思政元素,精心備課。不同于專業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出身的思政教師,81%的專業課程教師往往缺乏思政教學經驗,有的甚至自身都無法做到對思政理論進行完整且透徹的理解,自然也無法做到將其完美融入專業課程之中,而面對學生的思想與實踐問題,也無法將其提升到理論高度進行“解惑”。在問卷中,有23%的學生認為專業課老師講的思政內容和思政課老師講的內容重復。97%的老師認為智慧教學手段容易學,但是課程思政教學中最主要的難題是思政要素的提煉。43%的老師認為課程思政智慧課堂建設需要培訓,“教什么”“怎么教”等思路不清,條理不明,方法不妥,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因此,專業課教師如何在其所授專業課中發揮思想政治教育作用還需獲得必要的教學引導。

      2.3不完善的評價體系

      目前,我國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改革仍舊處于起步階段,院校課程思政標準化考核與評價內容存在明顯不足,明確的、量化的、具體的教學內容、質量考核指標相對缺失。從具體某一課程來看,在課程的教學工作實施中,往往沒有對思政教育元素所占課程最低比重給予明確的規定,也并未具備良好的條件和能夠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實踐過程進行有效監督,在課程教學考核中也會一貫偏重于對專業課程知識的考查,對關乎價值和觀念的思政教育要素測試與評價尚且不足。訪談中有35%的老師主持或者參加過校級以上課程思政課題,但是結項時沒有新的考核標準,還是以傳統項目結項模式,論文、著作或研究報告等形式結項。目前高校普遍存在課程思政建設、實施、考核過程難以連貫統一,無法進行監督、考核和問題反饋,因此無法達到課程思政建設的預期效果。

      3PBL驅動高校課程思政智慧課堂設計

      驅動的專業課程思政智慧課堂設計,包括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問題的提出;第二階段:探究與推理;第三個階段:回報與反思。每個階段又包括不同內容,具體如圖1所示。

      3.1問題的提出

      培養學生的主動精神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要求,教師是PBL模式下智慧型課程思政課堂體系實踐中的引導者而非主導者,在進行授課前,教師需要預先根據課程所對應的知識內容,將相應的思政教育知識與理論進行融合:設置課程思政目標和課程學習目標,在內容上要做到主次分明,設計和策劃好具體的課程教學流程、明確各流程的專業知識與思政理論教學重點,在每個環節上做好思政元素穿插,不能讓其喧賓奪主,要做好分配與調整以使得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教育相得益彰。教師應依據所授課程屬性和特點、學生對專業的學習需求與學習方式編排與設計好課前問題,通過智慧教學平臺預先發放給學生讓其進行資料的查找與收集,做好課程預習工作,為下一堂課的課程活動開展做好準備。學生課前觀看老師布置的視頻、瀏覽網站挖掘思政元素;或者老師給出提示,哪些部分可以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社會責任感;哪些部分培養科學精神、奉獻精神、愛國主義等,讓學生深入地思考專業知識背后蘊含的科學原理和規律,并學會用專業知識解釋自然現象,拋棄封建迷信等唯心主義想法。學生通過分析問題、收集信息、查閱資料和教師引領等形式發掘思政元素,在價值引領上比傳統填鴨式思政教育效果要好。

      3.2探究與推理

      在教師發放學習任務之后,學生需要以小組為單位針對教師的課前預留問題進行資料收集與問題解決。通過培養學生個性和團隊合作精神,在思政要素挖掘中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塑造學生人格,實現活動育人,也彌補了灌輸式思政教育的不足。開展學習任務前需要進行小組分工,每個學生作為小組成員需要明確自己的任務,在收集資料時也可通過互聯網進行資料搜尋與案例收集,也可通過網絡途徑與小組其他成員進行資源共享,及時將各自觀點進行分析交流與整合。在前期的資料收集與問題解決過程中,學生需要在有限的時間中花費時間和精力查閱資料與文獻,此舉不但能夠培養學生檢索與篩選信息的能力,也能提高其即時解決問題的效率;在與小組成員進行觀點交流與碰撞時,為了讓所持觀點具有說服力、能夠被人接受,學生需要梳理所掌握到的知識,整理自身知識結構與體系以使其形成邏輯,因此可以讓學生的知識整理能力和語言表達、交流能力在這一模式下得到全面鍛煉。此階段老師可以根據智慧教學平臺跟蹤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通過平臺留言及小組作業了解學生的問題理解能力,思政元素的挖掘能力,從而為課堂最后點評做出準備。

      3.3匯報與反思

      在課堂上,學生需以小組為單位,共同針對教師所留下的問題,并將所得資料與信息結合課程內容在課堂上進行匯報性展示與分享,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展示過程中,其他小組成員根據匯報小組所呈現的內容進行提問。匯報過程中,開展互動模式下的動態多維評價體系:在學生進行課堂展示時,鼓勵其他小組對其呈現內容和表現情況給予評價,有效加強學生間的交流與互動,增強課堂凝聚力,提升學生對于思政要素的學以實用的能力;與此同時,教師要在整個評價過程中保持嚴謹客觀的態度,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給予及時地反饋,承擔好權威性角色來糾正學生討論中出現的思政意識錯誤、不良思考方式;討論結束后,教師對學生表現給予歸納性總結,根據記錄的學生作品展示中存在的突出點和不足點:對其優點進行鼓勵以激發學生學習信心,對其缺點進行指正來讓學生進行自我反思與改進。教師對整個課堂教學的討論過程、學生作品、學術資源進行存檔,以便課后進行教學反思與總結,同時也解決了訪談中大多數老師提出的思政要素挖掘的問題,也便于對學生學習狀況進行學期全動態觀察,為學生個人發展與進步作出更具針對性的指導。所有平時成績均以電子文檔公開記錄并上傳到智慧教學平臺,這樣公平、公開、即時的考核結果不但能及時地反饋教師教學和學生自學,同時在此過程學生也得到了誠信教育,提高了競爭意識。

      4結論

      PBL教學方法以學生為核心,能夠讓其在課堂學習中掌握最大的主動權,最大程度提升學生對于思政教育的接受度與吸收率,讓學生在線上線下學習互動中獲得知識的平衡點。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設置明確的學習、探究和匯報任務,要求學生圍繞學習目標主動地收集、分析和整理信息,并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礎上獨立思考與探索,理解、歸納有關規律和原理,教師利用智慧教學環境,科學地創設生動活潑的課堂情景,讓學生在智慧教學環境中發揮能動性,可以增加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課堂教學結構發生質的變化。課程思政教育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需要漫長改進的曲折過程,因此也期望我國高校的課程思政教育體系能在創新中不斷完善并逐步形成為多元化、多方位、多層次的成熟教育體系。

      作者:冉群超 王慶生 單位:天津商業大學管理學院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亚洲合集青青草原精品|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无套内射迪丽热巴|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本大道国产|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 久久成人精品视频|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系列| 欧美激情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四虎精品免费永久在线|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国产|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9988|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观看免费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 | 2020久久精品国产免费| 野狼第一精品社区|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97| 538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中文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不卡|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国产欧美日本精品| 国产精品片在线观看手机版| 色综合久久综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色| 精品性影院一区二区三区内射|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九国产精品| 九九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无需播放器| 99九九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 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免费视频|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理论片| 国产精品视频网|